2013-2014学年高中历史 专题三 第10课《充满艺术魅力的书画和戏曲艺术》新导学案 新人教版必修3.doc

高中历史 专题三新导学案(打包3套)新人教版必修3

收藏

压缩包内文档预览:(预览前3页/共11页)
预览图 预览图 预览图
编号:94427240    类型:共享资源    大小:5.70MB    格式:RAR    上传时间:2020-08-31 上传人:灰**** IP属地:宁夏
12
积分
关 键 词:
高中历史 专题三新导学案(打包3套)新人教版必修3 专题 三新导学案 打包 新人 必修
资源描述:
高中历史 专题三新导学案(打包3套)新人教版必修3,高中历史,专题三新导学案(打包3套)新人教版必修3,专题,三新导学案,打包,新人,必修
内容简介:
专题三 古代中国的科学技术与文学艺术第10课 充满魅力的书画和戏剧艺术导学案【学习目标】【重点难点】重点汉字的起源和演变过程;中国书画的基本特征和发展脉络。难点理解“书画同源”。【学法指导】1通过了解汉字书画的发展历程特点,初步学习欣赏书画艺术。通过对京剧艺术的了解,学会欣赏京剧。2通过观察碑帖、历史比较、欣赏图片、欣赏戏剧等方法,了解中国书画和戏剧的基本特征和发展脉络,提高艺术鉴赏能力。3感受中国古代文化的艺术魅力,体会国粹京剧的魅力;汉字书画及京剧都是祖国文化遗产的一部分,我们要珍惜和弘扬古代优秀文化。【学习过程】一、汉字与书法艺术1汉字(1)演变起源:汉字是世界上_的文字之一。起源于“_”。成熟:至_,汉字已形成完整体系。演变:汉字按照_、大篆、小篆、_、楷书的脉络演变发展。(2)特点:演变的总趋势是_。2书法(1)阶段特征_以前基本上是自发阶段。魏晋时期开始进入_阶段。从此,中国书法兼具_与_,自觉地创造书法美成为体现中华民族文化特色的一种艺术形式。(2)主要代表楷书:特点:笔画详备,结构_,具有其他书体不可比拟的_价值。代表:魏晋的钟繇、_,唐朝的欧阳询、_、柳公权。发展:_楷书有定鼎之功,_楷书步入盛世。草书:特点:_,勾连不断,线条流畅纵情,具有极高的_。发展:_以来,草书盛行不衰,名家辈出。代表:东晋的王羲之、_,唐朝的张旭、_等。行书:特点:兼具楷书的规矩和草书的放纵,既有_价值,又具_价值,雅俗共赏。代表:东晋的_、唐朝颜真卿、北宋_、元朝_、明朝文征明等。细节点拨涉及书法、书体特点内容的记忆较多,学习过程中可以图片为模本,结合特点记忆。二、笔墨丹青中国画1先秦时期(1)远古:彩陶画_是其中的杰作。(2)战国:帛画_,表明中国绘画艺术从萌芽走向成熟。2秦汉时期(1)特点:中国画又称国画,注重_,追求“得意忘形”。(2)秦汉以后的历代画家们,用_、墨和矿物颜料,在_、绢等材料上创作出大量不同风格、不同类型的人物画、_和花鸟画。3魏晋时期(1)特点:士大夫画家总结出许多精辟的_,提出“_”,画人物要注重表现人的精神气质。(2)代表:东晋画家_留下了女史箴图_等传世佳作。【问题思考】1汉字发展为书法艺术的条件有哪些?2元明清的写意画有什么特点?4隋唐时期(1)特点:在继承前代基础上,吸取_、_等外来美术风格。(2)代表:展子虔的_、阎立本的步辇图、_的送子天王图等。这一时期,_的壁画,更是盛极一时。5两宋时期(1)特点:_进入最为活跃的阶段,画学兴起。_是当时画坛的最大亮点。(2)代表:北宋画家张择端的_。6元明清时期(1)特点:士大夫的_成就最为突出。文人画集文学、_、绘画及_艺术为一体,强调表现_,讲究借物抒情,追求_。最能反映文人画风貌的是_。(2)元代王冕的_,明代徐渭的_、清代郑板桥的_。细节点拨艺术的发展与社会政治、经济状况密切相关,认识各个时期绘画艺术的特点要注意结合各个时期的政治、经济特点。三、京剧的出现1戏曲的演变(1)起源:中国戏曲从原始的_发展而来。(2)春秋战国时期:出现了以乐舞戏谑为业的_。(3)元代:_把中国的戏曲艺术推向了成熟。(4)明朝:江苏昆山一带形成的_,流传甚广。2京剧的出现(1)背景清朝前期:北京戏曲舞台非常活跃,_和各种地方戏曲,同城争辉。乾隆末年,安徽的_戏班进京演出,风行一时。道光年间,湖北_艺人进京,参加徽班的演出,形成“_”的局面。经过广大徽汉艺人的表演实践,徽剧与汉剧互相融合,兼收其他民间曲调的唱腔、_和_,形成了京剧。(2)发展同治、光绪年间,京剧走向成熟,涌现出_、_等号称“同光十三绝”的著名艺人。京剧由北京走向全国各地。_以来逐渐走向世界。3地方戏曲秦腔、_、川剧、_、黄梅戏等。细节点拨学习京剧的出现时,要注意概括京剧形成与发展的阶段特征。【问题思考】3京剧为什么会长盛不衰?在现代社会,京剧应怎样面对现代文化的挑战?探究一汉字与书法艺术1材料汉字是世界上历史最悠久、生命力最强的文字之一,而且具有极强的承载功能。下图以“虎”“象”“鹿”“鸟”四字为例,分别展现了“汉字七体”的风采。问题(1)材料中的、分别指哪种字体?(2)从中可以看出汉字形体演变有什么规律?2.材料问题上面所给材料分别是哪种字体?中国五种主要书法字体各有何特点?探究二绘画艺术1问题中国传统文化源远流长,由于社会环境的差异,各个时期的文化都呈现出独特的风格。请简要介绍一下唐朝、两宋、明清时期的绘画特点及其反映的历史时代特征。2材料中国古代有“书画同源”的说法。中国书画的确是一对孪生姐妹,她们以独特的风采,跻身于世界艺林,充满魅力。东晋大画家顾恺之画人物时,常常数年不点眼睛,人问其故,答曰:“四体妍蚩,本无关于妙处,传神写照,正在阿堵中。”这个故事,道出了中国书画的魅力所在“传神”,就是注重追求表现精神面貌。“以形写神”,乃至“得意忘形”,形成了中国书画的发展形式与传统特色。注:阿堵:六朝口语,意为这、这个。问题以汉字的起源说明“书画同源”的依据。探究三京剧材料清朝乾隆五十五年(1790年)安徽四大徽班进京后与北京剧坛的昆曲、秦腔等剧种经过五六十年的融会,演变成为京剧,是中国最大戏曲剧种。其剧目之丰富、表演艺术家之多、剧团之多、观众之多、影响之深均为全国之冠。京剧是综合性表演艺术。角色可分为:生(男子)、旦(女子)、净(威猛的男子,俗称“大花脸”)、丑(男女皆有,俗称“小花脸”)四大行当。人物有忠奸、美丑、善恶之分。各个形象鲜明、栩栩如生。国家非常重视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2006年5月20日,京剧经国务院批准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京剧被称为“国粹”,至今已有将近二百年的历史。问题你知道京剧有哪些主要特点吗?典型例题右下图是毛泽东诗人民解放军占领南京的书法作品。它属于何种字体()a行书 b草书 c楷书 d篆书思维流程变式训练下图是南宋赵孟坚的墨兰图。画中自题诗曰:“六月衡湘暑气蒸,幽香一喷冰人清。曾将移入浙西种,一岁才华一两茎。”诗中流露了作者借物抒怀,孤芳自赏,清高脱俗的情趣。该画属于()a风俗画 b宫廷画 c文人画 d山水画解题技巧图片类选择题的一般解法(1)认真审读图片材料,通过仔细观察这些材料,从中最大限度地获取有效信息并充分利用有效信息。(2)找到突破口后,再重现教材相关内容,理清图片材料与教材相关知识的内在联系,然后再根据设问审读备选项。(3)审读备选项时,对掌握到的信息要辨其真伪、虚实、异同。图片型材料隐含的信息量较大,许多信息与解题无关,但会增加试题的难度,增强试题的干扰性,学生也往往会被误导。因此,在解答时要全面理解图片的主题和设问的真正要求,尽可能地排除无效信息,以便正确运用所学知识去理解、判断和比较,最终选出正确答案。【参考答案】一、1.(1)最古老图画文字商朝甲骨文隶书(2)由繁到简2(1)魏晋自觉审美功能实用功能(2)形体严整实用王羲之颜真卿魏晋唐代笔画简约审美价值魏晋王献之怀素审美实用王羲之苏轼赵孟二、1.(1)鹳鱼石斧图(2)人物龙凤图人物驭龙图2.(1)写意传神(2)笔纸山水画3.(1)绘画理论以形写神(2)顾恺之洛神赋图4(1)印度波斯(2)游春图吴道子敦煌莫高窟5.(1)宫廷画院风俗画(2)清明上河图6.(1)文人画书法篆刻个性神韵意趣写意画(2)墨梅图牡丹蕉石图墨兰图三、1.(1)歌舞(2)优伶(3)元杂剧(4)昆曲2.(1)昆曲徽剧汉剧徽汉合流剧目表演方式(2)程长庚谭鑫培民国3越剧粤剧问题思考1(1)字形丰富、数量庞大的单体汉字为富于个体化的艺术再创造,准备了很好的材料。(2)知识群体的形成,是将汉字发展为书法艺术的动力。历代书法家不懈追求,将文字美化而形成书法艺术。(3)汉字形体具有先天的艺术性,它的造型符合一些基本的审美原则。(4)汉字形体规范化与书法艺术的追求是统一的。(5)笔墨纸张等文具的改进,也为这一时期书法技巧的创新提供了条件。2(1)诗、书、画、印章等密切结合,增强了图画的文学趣味,更好地体现了民族特色。(2)强调笔墨技巧的运用,追求笔墨趣味。(3)崇尚水墨写意,重视画家主观意识和思想感情的抒发,讲究借物抒情,追求神韵意趣。3(1)原因:由于它从上层权贵逐渐走向民间,在广大人民群众中流行,形成了一种大众化趋势。(2)挑战京剧是中国传统文化的瑰宝,有着深厚的历史文化内涵,应当加以珍惜和保护。京剧更应与时俱进,推陈出新,更好地反映当前的现实生活,并符合现代人的欣赏口味,才能保持长盛不衰的生命力。课堂活动区探究一1(1)字体:甲骨文、小篆、草书、行书。(2)汉字形体演变的规律由图画到符号原始文字大多是象形字,是可读出来的图画,称为“图画文字”。象形字越来越符号化,逐渐脱离图画,形成汉字。由繁到简在古文字阶段,汉字形体演变序列是甲骨文、金文、篆书、秦隶;在隶楷阶段,汉字形体演变序列是隶书、楷书。2(1)字体:隶书、草书、行书、楷书。(2)五种主要书法字体的特点:字体特点小篆字体略长,笔画圆匀,富于图案美隶书字形结构平衡对称,整齐安定楷书笔画详备,结构形体严整行书兼有楷书和草书的长处,既工整清晰,又飞洒活泼草书笔画简约,勾连不断,线条流畅纵情探究二1(1)唐朝的绘画艺术发展非常全面,首创了绘画法度,表现了雍容华贵的盛唐气象。反映出唐朝的政治统一和经济繁荣,推动了文化艺术的发展。(2)宋代兴起了文人山水画,并发展成为独立画种,开始注重意境;北宋文人山水画构图气势宏伟,画风豪放,体现了国家局部统一之后的开阔的心态。南宋的“残山剩水”反映了南宋偏安东南的情况下文人的心情。两宋时期风俗画迅速发展,成为画坛最大亮点。这反映出宋代商品经济迅速发展,市民阶层不断壮大。(3)明清时期绘画继承宋元画风,艺术风貌不拘成法,风格奇特。反映了时代的变化、社会的动荡、文化的专制等时代特征。2汉字起源于图画,原始文字大多数是象形字,是可以读出来的图画。探究三(1)京剧是以徽调、汉调为基础,融合吸收了其他剧种的曲调和表演方法演变而成。兼收并蓄是这一艺术形成时期的突出特点。(2)运用了一种“取其意而弃其形”的方式,如中国画之写意山水,用纵横的笔势去体现生活中一切美好的事物。舞台上呈现出无花木之春色,无波涛之江河。(3)唱腔基本上为板腔系(有板眼的唱腔,以板、鼓或梆子击节),以西皮、二黄为主要腔调。用京胡、二胡、月琴、三弦、笛、唢呐等管弦乐器和鼓、锣、铙、钹等打击乐器伴奏。(4)表演上唱、做、念、打并重,多用虚拟式程式动作。(5)角色主要有生、旦、净、丑四大行当和许多分支,较为夸张的脸谱表现出各种角度的人物特点。(6)服装称为“行头”,突出装饰美,式样以明代服装为基础,不同朝代的人物均可穿着,但随身份、年龄、职业而区别。(7)表演艺术讲究虚实结合,最大限度地超脱了舞台表演的空间和时间限制。解题方法探究典型例题c变式训练c文人画集文学、书法、篆刻及绘画于一体,追求抒情写意,即“诗中有画,画中有诗”。a项以民间风情为主,b、d两项不具有这一特点。【知识链接】中国书法和绘画发展的基本脉络1中国书法艺术的发展大致可以分为两个阶段。(1)魏晋以前基本上是自发阶段,人们注重书法的实用功能,很少追求书法的审美功能。(2)魏晋时期开始进入自觉阶段。这时由隶书衍生出来的楷书、草书、行书,通过众多书法家的努力实践,臻于成熟。从此,书法的审美功能超过实用功能,自觉创造书法美成为体现中华民族文化特色的一种艺术形式。2中国古代绘画艺术发展大致分为七个阶段。(1)原始社会的绘画艺术。有彩陶画、岩画、壁画、地画等。(2)夏商周三代的绘画以人物肖像为主,画在墙壁上、丝帛上。战国时期是中国绘画艺术从萌芽走向成熟的关键阶段。(3)秦汉时期,绘画艺术有进一步发展。绘画门类丰富,有壁画、帛画、木刻画、木版画、画像石、画像砖等。(4)魏晋南北朝时期,真正意义上的中国画出现了。这一时期士族兴起,士大夫画家活跃于画坛。中国画逐渐演变成单幅的卷轴画,成为独立的艺术欣赏品,题材亦日益扩大。除人物、宗教题材外,初期山水画也随之出现。同时,书画理论著述的问世,指导了艺术创作的方向。(5)隋唐五代时期的绘画艺术,是中国绘画的一个高峰。在继承魏晋以来优秀传统的基础上,吸取印度、波斯等外来美术风格,产生出许多画家和优秀作品。此外,隋唐时期,敦煌莫高窟壁画盛极一时。(6)两宋时期,宫廷画院进入最为活跃的阶段,画学兴起,适应民间需要,绘画成为商品,绘画艺术得以全面发展。各画种全面发展,题材愈加广泛,画派并出,空前繁荣,盛极一时,其光辉璀璨,照耀百代。(7)元明清时期,士大夫的文人画成就最为突出,特别是反映文人画风貌的写意画。【基础达标】一、选择题1下列有关我国汉字形体演变的表述,错误的是()a汉字形体演变趋势是由繁到简b汉字形体演变分为古文字和隶楷两大阶段c商代文字已形成完整体系d我国的汉字是世界上最古老的文字2下列关于汉字字体演变的顺序排列正确的是()怀素大草千字文甲骨文秦始皇诏铭王羲之书法a bc d3日本书法家正在绍兴兰亭参加仿古曲水流觞的雅趣活动2009年3月29日下午,第二十五届中国兰亭书法节在书法之乡浙江绍兴兰亭举行。为期10天的书法节,通过“兰亭讲坛”、“兰亭展览”、“兰亭收藏”等系列活动实现了兰亭的文化传承。由此可以看出此项活动与下列哪位书法家有关()a王羲之 b颜真卿c柳公权 d怀素42009年10月25日第三届中国民间艺人节在杭州完美闭幕。下列是本届民间艺人节上的两幅作品。它们反映的风格是() 陕西的马勺脸谱 黑龙江“鱼皮贴画”a文人意趣 b宫廷生活c民间风情 d战争风云5某电视剧摄制组布置一个三国初年曹植书房的场景,为重现真实的历史,其道具可选用哪一项()毛笔、纸张一叠印刷的书籍临摹的洛神赋图王羲之的兰亭序a bc d6下列绘画作品中,最能体现文人画风貌的是()ab cd7电影梅兰芳真情演绎了国剧大师、绝世名伶梅兰芳先生的传奇人生。下面有关京剧的说法正确的是()a由元杂剧发展而来b以北京的地方戏为主形成的c南方一些剧种传入北京后融合而成d标志着中国古代戏剧的成熟8中国古代戏剧独树一帜,是中华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右图所反映的戏剧是()a昆曲 b元杂剧c京剧 d黄梅戏题号12345678答案二、非选择题9阅读下列材料:图一清明上河图(局部)图二墨梅图请回答:(1)上述两幅作品分别属于何种绘画类型?作者分别是谁?(2)通过清明上河图,透露了哪些历史信息?(3)图二的绘画有哪些特点?除此作品外还有哪些流传后世的精品之作?【参考答案】1d本题旨在考查学生再认再现史实和分析问题的能力。我国的汉字是世界上最古老的文字之一,而并非是最古老的文字。2b怀素是唐朝书法家,甲骨文出现在商朝,秦始皇时期采用的是小篆,王羲之生活在东晋。3a4c5d本题考查分析能力。“印刷的书籍”至少是隋朝以后,洛神赋图和王羲之的兰亭序都是东晋时期的。6a文人画强调表现个性,讲究借物抒情,“以形传情”,追求神韵意趣,最能反映文人画风貌的是写意画。a项是王冕的墨梅图,是写意画中的精品。b、c、d三项分别是陶画、民间年画和风俗画。7c8c京剧中有生、旦、净、丑四大行当,每个行当的化妆都有一定的谱式。9(1)图一属于风俗画,作者是北宋的张择端。图二属于文人画(写意画),作者是元代的王冕。(2)图一体现了北宋都城汴河沿岸风光和繁华的景象,反映了北宋商品经济发展繁荣的历史事实。(3)文人画集文学、书法、绘画及篆刻艺术为一体,强调表现个性,讲究借物抒情,追求神韵意趣。作品:明代徐渭的牡丹蕉石图、清代郑板桥的墨竹图。【拓展提升】京剧的形成、发展及其特点1形成(1)乾隆末年,安徽的徽剧戏班进京演出,风行一时。乾隆四十五年(1780年)秦腔艺人魏长生由川进京。魏氏搭双庆班演出秦腔滚楼、背娃进府等剧。魏长生扮相俊美,噪音甜润,唱腔委婉,做工细腻,一出滚楼即轰动京城。双庆班也因此被誉为“京都第一”。自此,京腔开始衰微,京腔六大名班之大成班、王府班、余庆班、裕庆班、萃庆班、保和班也无人过问,纷纷搭入秦腔班谋生。乾隆五十年(1785年),清廷以魏长生的表演有伤风化,明令禁止秦腔在京城演出,将魏长生逐出京城。乾隆五十五年(1790年),继三庆徽班落脚京城后(班址位于韩家台胡同内),又有四喜、启秀、霓翠、春台、和春、三和、嵩祝、金钰、大景和等班,亦在大栅栏地区落脚演出。其中以三庆、四喜、和春、春台四家名声最盛,故有“四大徽班”之称。“春台班”进京时间,按汉调名家米应先于乾隆末年,在京曾担任“春台班”台柱时始,证明该班进京时间早于“四喜”和“和春”。“春台班”位于百顺胡同。“四喜班”于嘉庆初来京。徽戏、昆曲兼演、尤以昆曲为著,故有“新排一曲桃花扇,到处哄传四喜班”之语。该班位于陕西巷内。“和春班”于嘉庆八年(1804年)于李铁拐斜街组建。该班以武戏见长。道光十三年(1853年)解散。“四大徽班”的演出剧目,表演风格,各有其长,故时有“三庆的轴子,四喜的曲子、和春的把子、春台的孩子”之誉。“四大徽班”除演唱徽调外,昆腔、吹腔、四平调、梆子腔亦用,可谓诸腔并奏。在表演艺术上广征博采吸取诸家剧种之长,融于徽戏之中。兼之演出阵容齐整,上演的剧目丰富,颇受京城观众欢迎。自魏长生被迫离京,秦腔不振,秦腔艺人为了生计,纷纷搭入徽班,形成了徽、秦两腔融合的局面。在徽、秦合流过程中,徽班广泛取纳秦腔的演唱、表演之精和大量的剧本移植,为徽戏艺术进一步发展,创造了有利条件。(2)道光年间,“徽汉合流”,即湖北汉剧艺人进京参加徽班演出。汉剧流行于湖北,其声腔中的二黄、西皮与徽戏有着血缘关系。徽、汉二剧在进京前已有广泛的艺术交融。继乾隆末年,汉剧名家米应先进京后,道光年初(1821年),先后又有著名汉剧老生李六、王洪贵、余三胜,小生龙德云等入京,分别搭入徽班春台、和春班演唱。米应先以唱关羽戏著称,三庆班主程长庚的红净戏,皆由米应先所授。李六以醉写吓蛮书、扫雪见长;王洪贵则以让成都、击鼓骂曹而享名;小生龙德云善演辕门射戟、黄鹤楼等剧;余三胜噪音醇厚,唱腔优美,文武兼备,以演定军山、四郎探母、当锏卖马、碰碑等老生剧目著称。汉剧演员搭入徽班后,将声腔曲调,表演技能,演出剧目溶于徽戏之中,使徽戏的唱腔板式日趋丰富完善,
温馨提示: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3.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提示  人人文库网所有资源均是用户自行上传分享,仅供网友学习交流,未经上传用户书面授权,请勿作他用。
关于本文
本文标题:高中历史 专题三新导学案(打包3套)新人教版必修3
链接地址:https://www.renrendoc.com/paper/94427240.html

官方联系方式

2:不支持迅雷下载,请使用浏览器下载   
3:不支持QQ浏览器下载,请用其他浏览器   
4:下载后的文档和图纸-无水印   
5:文档经过压缩,下载后原文更清晰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资源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客服 - 联系我们

网站客服QQ:2881952447     

copyright@ 2020-2025  renrendoc.com 人人文库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400-852-1180

备案号:蜀ICP备2022000484号-2       经营许可证: 川B2-20220663       公网安备川公网安备: 51019002004831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人人文库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