辽宁省沈阳二中2014-2015学年高二历史上学期12月月考试题.doc

辽宁省沈阳二中高二历史上学期12月月考试题

收藏

压缩包内文档预览:(预览前3页/共7页)
预览图 预览图 预览图
编号:94436342    类型:共享资源    大小:184.63KB    格式:RAR    上传时间:2020-08-30 上传人:灰**** IP属地:宁夏
12
积分
关 键 词:
辽宁省 沈阳 中高 历史上 学期 12 月月 考试题
资源描述:
辽宁省沈阳二中高二历史上学期12月月考试题,辽宁省,沈阳,中高,历史上,学期,12,月月,考试题
内容简介:
历史试题说明:1.测试时间:90分钟 总分:100分 2.客观题涂在答题卡上,主观题答在答题纸上 第卷 (60分) 一、单项选择题(每题1.5分,40题,共60分)1.某中学历史探究课上,学生从“穿衣”的角度表达他们对诸子百家思想的理解,甲生说:穿衣服应合乎大自然四季的变化,天气冷多穿一点,天气热少穿一点;乙生说:穿衣服要看你的身份地位,什么身份及何种地位,该穿什么样的衣服就穿什么样的衣服;丙生说:讲究衣服的穿着是一种浪费,穿得简单,甚至破烂的衣服也未尝不好:丁生说:何必麻烦,由上面规定,大家都穿一样的制服不就好了吗?他们的描述所对应的思想是( )a.甲儒,乙墨,丙法,丁道b.甲道,乙儒,丙墨,丁法c.甲儒,乙法,丙墨,丁道d.甲道,乙墨,丙法,丁儒2.钱穆说:“从汉代起,我们可以说中国历史上的政府,既非贵族政府,也非军人政府,又非商人政府,而是一个崇尚文治的政府,即士人政府。”“士人政府”形成的思想条件主要是( )a.法家思想的衰微 b.黄老之学被推岽 c.儒学正统地位的确立 d.程朱理学的盛行3.朱熹在漳州劝农文中说:“请诸父老,常为解说,使后生弟子,知所遵守,去恶从善,取是舍非,爱惜体肤,保守家业”。在此,朱熹( )a.教诲后生弟子遵从“三纲五常” b.告诫乡亲去恶从善以“慎思明辨”c.灌输以农兴业思想以存“天理” d.劝导百姓遵循一种“理性”的生活秩序4.宋代理学提出“存天理、灭人欲”,由此导致的社会行为现象是( )a.知识分子埋头科举不问政事 b.封建的伦理道德行为规范形成c.早期民主启蒙思想在潜滋暗长 d.农民起义受到社会的广泛谴责5.王守仁说:“你未看此花时,此花与汝心同归于寂,你来看此花时,则此花颜色一时明白起来,便知此花不在你的心外”,王守仁这样说的依据是( )a.宇宙便是吾心,吾心即是宇宙 b.天下惟理c.天下惟器 d.世界的本原是物质的6.韩非子主张实行君主专制,黄宗羲抨击君主专制,依据他们所处的时代背景正确的评价( )a.都是进步思想 b.前者反动后者进步c.都具有民主色彩 d.都有利于专制主义统治7.中国古代虽是建筑、水利、机械、纺织大国,然而物理成就不多;作为发明造纸术、火药的国家,化学并不突出;农业技术高度发达,而生物学理论却相当薄弱。这说明中国古代科技发展的特点是( )取得了较高的成就重视实用技术重视系统性的科学实验理论体系完整a. b. c. d 8.从汉赋、唐诗、宋词、明清小说等主流文学表达形式的变化看,中国古代文化的发展趋势是( )a.逐渐平民化 b.逐渐贵族化 c.逐渐宗教化 d.逐渐神秘化9.历史学家通过对甲骨文的研究,能够了解到商代社会的一些情况;通过对清明上河图的分析,也能了解到北宋年间东京汴河沿岸商业的繁荣景象。由此可见,人们对历史的思考与总结,其主要依据是( )a.历史学家的分析与思考 b.当时的客观事物c.各种历史教科书 d.各种历史文物10.清代有学者说:“古有儒、释、道三教,自明以来,又多一教,曰小说士大夫、农、工、商贾,无不习闻之,以至儿童、妇女不识字者,亦皆闻而如见之,是其教较之儒、释、道而更广也。”这表明( )a.小说成为一种新的宗教传播载体 b.小说的兴起冲击了封建等级观念 c.市民阶层扩大推动世俗文化发展 d.世俗文化整合了社会的价值观念11.贞观长歌是我国当代著名电视剧,塑造了唐太宗李世民及其开国功臣魏征、房玄龄等杰出人物形象。下列有关虚拟景象,有可能出现在该电视剧中的是( )a.唐太宗聚精会神阅读西游记 b.御书房里悬挂着清明上河图 c.宰相房玄龄用楷书撰写政事奏折 d.魏征高声吟诵“大江东去浪淘尽”12.论文的关键词对内容有着提纲挈领的作用。有一篇评价某一位历史人物的论文,关键词有“哲学家”“中庸之道”“逻辑学”等,该历史人物最有可能是( )a.孔子 b.墨子 c.普罗塔哥拉 d.亚里士多德13.直至19世纪初,德国人还自嘲说:英国拥有海洋、法国拥有陆地、而德国只有思想的天空。德国在拥有思想的天空方面的主要成就是( )拜伦创作西风颂 薄伽丘写十日谈 贝多芬创作九部交响乐 康德创立“批判哲学”a. b. c. d.14.关注时代特征,是把握历史的核心。如果把1516世纪西欧社会发生的错综复杂的历史事件或现象加以归纳概括,其最基本的特征是( ) a.在动荡中进入中世纪 b.在演变中走出中世纪c.在革命中实现民主化 d.在变革中实践工业化15.“我不想变成上帝,或居住在永恒之中,属于人的那种光荣对我就够了。我自己是凡人,我只要求凡人的幸福。”这句话可能出自于( )a.亚里士多德 b.彼特拉克 c.马丁路德 d.康德16.1967年马丁路德荣登时代周刊封面,目的是褒扬马丁路德对人类进步所作的贡献。马丁路德的宗教改革在促进思想解放方面,较之文艺复兴有巨大的进步,这主要体现在他将思想解放的领域扩展到( )a.下层人民群众 b.上流社会 c.骑士阶层 d.知识阶层17.霍克海默阿道尔诺说:“在启蒙精神的发展过程中,总是不可避免的、必然的有一定的理论观点受到毁灭性的批判”。在启蒙运动中受到批判的理论或观点不包括( )a.“一个国王、一种法律、一个信仰” b.“上帝是宇宙的主宰,君主的权力来自上帝”c.“那里没有法律,哪里就没有自由”d.“教皇是太阳,国王是月亮,国王的权力借自教皇”18.欧洲启蒙运动的代表人物伏尔泰十分推崇中国文化。伏尔泰认为,中国是“举世最优美、最古老、最广大、人口最多和治理最好的国家”,“在道德上欧洲人应该成为中国人的徒弟”,信奉儒学的中国人“没有侮辱理性和曲解”。这足以说明( ) a.当时中国的社会制度比欧洲各国优越 b.伏尔泰对中国文化的高度评价表达了欧洲启蒙思想家的共同看法 c.儒学和欧洲启蒙思想的主要内容相同 d.中国文化在欧洲启蒙思想家中产生过影响19.卢梭说:“设计一种人类的集合体,以用集体力量来保障每一个加盟的个体和他的财产。在这一集体中,个体虽然和整体联系在一起,但依然自由如初,只听从自己的意志。”表明他主张 ( ) a.以法治保护宗教自由 b.以契约的保障个人自由c.废除封建财产私有制 d.建立民主共和政体20.以下图示反映了某一思想的产生,该思想是 () a.古代希腊人文主义思想 b.中国明清之际的进步思想c.文艺复兴运动的人文主义 d.启蒙运动时期的人文主义21.科技史专家丹皮尔认为:以前的发明主要是“实际生活的需要推动技术家取得进一步的成就”。后来“为了追求纯粹的知识”而进行的研究开始走到实际的应用与发展的前面,并且启发了“实际的应用和发明”。下图所示上述两类发明,属于后者的是( )蒸汽机汽车骡机电灯 a. b. c. d.22.16世纪英国街头戏剧中有这样一段台词:“金钱,这是大家的宠儿,一切欢乐的源泉;金钱,这是医治一切苦闷的良药;金钱,这是世人所珍藏的珠宝;金钱,这是妇女所拜倒的偶像。”对这句台词有下列一些解释,其中不正确的是( ) a.说明这时商品经济正在取代自然经济 b.表达了人文主义的生活观c.反映资产阶级的拜金主义心理 d.反映了工业革命后的社会现实23.“每当世界经济遭遇“寒冬”,总会有个狂热的角落热闹得刺眼这就是电影。”下列所述与电影的诞生属于不同时期的是:( ) a.浪漫主义成为世界文学的主流 b.资本主义世界体系最终形成c.生物进化论思想开始影响中国 d.中国的洋务运动宣告破产24.中外艺术作品常有许多相同之处,以下两幅作品的共同点是( ) 郑板桥墨竹图 凡高星空a.注重写实,作品栩栩如生 b.托物言志,表达对民间疾苦的关怀c.注重写意,抒发个人情感 d.大胆创新,开拓绘画艺术的新流派25.1960年,美国总统选举,候选人辩论通过电视向全国转播。民主党候选人肯尼迪年轻有为,整洁干练,给电视观众留下了比对手更好的印象,而收音机听众却感觉其对手尼克松表现更佳。为此我们可以认为( )a.电视、广播的政治功能越显突出 b.影视对国家的政治走向起决定作用c.现代媒体比传统媒体更具有竞争力 d.现代科学技术让竞选变得更加激烈26.有学者认为:18401895年,用中国原有的政治思想观念对西方现代观念选择性吸收,以儒学经世致用为主导应付重重危机,从而产生“中国近代观念”,这里所说的“近代观念”的代表人物有( ) 林则徐 洪秀全 张之洞 严复 a. b.c.d. 27.中国近代某思想家说:“吾畴昔确信美法之民主共和制,决不适于中国,欲跻国于治安,益效英之存虚君,而事势之最顺者,似莫如就现皇统而虚存之。”对其思想解读正确的是( ) a.极力维护君主专制制度 b.否定民主共和制度的进步性 c.推崇英国式的君主立宪制 d.体现了其托古改制的特点28.有人说,“北洋军阀统治时期,中国并非黑暗一片,中国社会还在进步。”下列不能论证这一观点的是( ) a.中国民族工业的出现了发展的春天 b.中国社会稳定,民主政治进一步发展 c.中国出现前所未有的思想解放运动 d.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因素不断增长29.陈独秀在20世纪初曾说:“我们反对孔教,并不是反对孔子本人,也不是说他在古代社会毫无价值。”不是“因孔子之道之不适合于今世”,而是因为“今之妄人强欲以不适今世之孔道,支配社会国家,将为文明进化之大阻力也。”这主要说明陈独秀当时( )a.认为孔子是近代中国文明进化的最大阻力b.全面反对孔子为代表的儒家文化传统c.试图建立一个以西方社会为模板的国家d.强烈反对假借孔教而实施复辟帝制活动30.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下列表格中因果关系不正确的是( ) 科学理论技术发明的突破 社会发展a铁器的使用,牛耕的推广中国进入农耕文明时期b经典力学体系建立,蒸汽机的改良工业革命 进入蒸汽时代c电磁学理论的突破进入垄断资本主义阶段d现代信息技术的发展知识经济时代来临31.自新中国成立后,中国大陆的电影开场前会强制性的播放10分钟的新闻简报,其内容涵盖社会生活各个领域,下列场景不可能在新闻简报中出现的是( )a.过渡时期,宣传人民公社的优越性b.全面建设社会主义时期,宣传“一五”计划超额完成任务c.“文革”时期,报道“东方红i”号发射升空d.改革开放时期,报道农民承包土地32.建国初期的历史教学,关于社会制度和意识形态的认识主要借鉴苏联经验。1953年,通行全国的历史教科书参照苏联课本编写;1959年历史教学杂志开始公开谈论学苏联“必须结合”中国“教育的实际”,要防止简单的机械的类比和牵强附会。导致20世纪50年代中国历史教学发生变化的原因是( )a.“左”倾思潮出现 b.“一五”计划完成c.中苏关系恶化 d.社会主义制度基本建立33.高考作文无论是命题作文还是材料作文、话题作文,都深深地烙上时代的印记。下面资料选自历年高考优秀作文,其中选自1977年高考的是( )a.“凡是有歌声的地方,都在鼓足干劲,力争上游地大干社会主义”b.“在做十几年前应做的事,投考普通大学。向“四人帮”讨还时间,为祖国争气”c.“同外国人做生意,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这方面的人才少了行吗?”d.“在改革开放深入展开的时刻,我们更需要这种横跨度的攀登”34.(英国)皇家学会会长汤姆逊致辞说:“爱因斯坦的相对论是人类思想史上的最伟大成就之一,也许是最伟大的成就,他不是发现一个孤岛,而是发现了新的科学思想的新大陆。”汤姆逊的依据是什么( )a.爱因斯坦因为相对论而获得诺贝尔奖 b.相对论是现代物理学的理论框架c.相对论继承和发展了牛顿经典力学 d.相对论揭示了时空与物质的本质属性35.英文的“communication”有多重译义,一般包括“传播和传达”“交通”和“交流”,有人说,从互联网迄今的发展过程看,网络就是传媒(communication)。对互联网的这一理解旨在强调互联网( )a.推动了世界市场的进展 b.最大的成功在于技术的不断更新c.促进信息产业的发展 d.作为人类交往方式而存在和发展36.著名美术专家朱光潜说:“在百家争鸣的号召出来前,有五六年的时间我没有写一篇学术性的文章,没有读一部像样的美学书籍,或者是就美学里的某个问题认真地做一番思考,其所以这样,并非由于我不愿,而是由于我不敢百家争鸣号召出来了,我就松了一大口气。不但是我一个人如此,凡是我认识的有唯心主义烙印的旧知识分子一见面就谈到这个福音,没有一个不喜形于色的。”这说明了“双百”方针中的“百家争鸣”( )a.推动了文学创作的繁荣 b.突破了意识形态的禁区c.有利于学术研究的开展 d.促成了思想解放的潮流37.康有为和陈独秀都是近代的学术大师,都深受儒家文化的熏陶,但康有为在戊戌变法中把孔子奉为主张变革的先师;而陈独秀在新文化运动中指出孔子是“历代专制之护符”。造成孔子在两次运动中不同命运的根源是( )a.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经济发展的程度不同 b.两次运动所处的社会性质不同c.两次运动的目的不同 d.两次运动的观点主张不同38.美国著名的中国问题研究专家罗斯特里尔说:“毛泽东是赋予马克思主义以新的东方道德标准的哲学家。”下列各项能支持这一观点的是( )开创“工农武装割据”道路提出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发起“人民公社化”运动提出无产阶级文化大革命思想 a. b. c. d.39.1985年8月28日,邓小平在会见外宾时,曾说到社会主义究竟是什么样子,苏联搞了很多年,也没有完全搞清楚。可能列宁的思路比较好,搞了个新经济政策,但是后来苏联的模式僵化了,邓小平主要想说明( )a.斯大林模式完全是一种僵化的模式b.新经济政策是社会主义发展的最好形式c.社会主义发展没有唯一的模式,应探讨适合自己国情的发展模式d.中国已经找到了社会主义发展的最好模式40.鲁迅先生说:“中国社会上的状态,简直是将几个世纪缩在一时:自油松片以至电灯,自独轮车以至飞机,自镖枪以至机关炮都摩肩挨背的存在。”材料不能反映中国近代( )a.学习西方的渐进性 b.物质文化的多元性c.社会生活的包容性 d.社会生活的多样性第卷 (40分)二非选择题(41题15分,42题15分,43题10分,共3小题,共40分)41.(15分)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 “仁者爱人”,“为政以德” 孔子材料二 仲舒复对曰:“臣愚以为诸不在六艺之科孔子之术者,皆绝其道勿使并进。邪辟之说息,然后统纪可一,而法度可明,民知所以”。对既毕,天子以仲舒为江都相。汉书董仲舒传材料三 “宇宙之间一理而已。天得之而为天,地得之而为地至论天下之理亘古亘今,不可移易,唯古之圣人为能尽之;而其所行所言,无不可为天下后世不易之大法。” 朱熹材料四 夫生一人,自有一人之用,不待取给孔子而后足也,若必待取足于孔子,则千古以前无孔子,终不得为人乎? 李贽请回答:(1)根据材料一、二概括孔子与董仲舒的思想主张,(2分)指出两种主张不同结局并分析原因。(4分)(2)根据材料三、四分析朱熹与李贽的观点有何不同,(3分)说明了什么问题? (2分)(3)结合上述材料,谈一下你对儒家思想地位和作用的认识。(4分) 42.(15分)一个国家的未来取决于年青一代的成长的综合素质的发展,而人们综合素质的提高则取决于所受的教育种类,教育的深浅。阅读下列材料,回答相关问题。材料一 孔子是私学教育的鼻祖,但在史记孔子世家的记载中,有许多同时代的隐士对于“知其不可为而为之”的孔子极尽嘲笑之能是,或讽刺他“四体不勤、五谷不分”;或嘲笑他“自腰以下不及禹者三寸,累累若丧家之犬”等。材料二 北宋私人讲学的书院兴盛,书院作为特殊的教育组织形式,在北宋非常兴盛。究其原因,既有社会环境的推动作用,又有文人群体的不懈努力和开拓。在这两方面力量的共同作用下,宋代书院呈现一个辉煌发展的局面。材料三 要达到幸福快乐的大同之世,必须推行“公养”、“公教”、“公恤”的社会福利制度。儿童6岁入“小学院”,11岁入“中学院”,16岁入“大学院”,20岁毕业。经过长达14年的义务教育培养,使每个年轻人都受到良好的教育和专门的技术训练。据康有为大同书材料四 下列分别是“文革”中知识青年上山下乡图和“文革”后第一次高考的考场图。请回答:(1)依据材料一和所学知识,概括孔子创办私学的重大贡献。(2分)(2)根据所学知识,概括宋代书院兴盛的原因。(3分)(3)依据材料三,归纳康有为有关教育的主张。(3分)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其思想根源。(2分)(4)结合材料四和所学知识回答,“文革”中大批知识青年上山下乡有何不利影响?(2分)“文革”后邓小平为我国教育科技文化事业出现全新面貌作出哪些努力?(3分)43(10分)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新文化运动是中国近现代史上一次重要的思想解放运动,大家对新文化运动有着各种不同的诠释。其中“文艺复兴”说甚是流行,蔡元培认为“因而观察我国的文化运动,也可用欧洲的文艺复兴作为一种参证”;但对“文艺复兴”说追根求源,并将新文化运动和文艺复兴运动在产生、发展、价值取向、作用和影响等方面进行比较,有人得出这样的结论:新文化运动不是中国的“文艺复兴”。请根据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谈谈你对中国新文化运动与欧洲文艺复兴的看法。(要求:围绕材料中的一种或两种观点展开评论;观点明确,史论结合。)沈阳二中20142015学年度上学期第三次阶段测试高二(16届)历史试题 答案 一、单项选择题:1-5 bcdba 6-10 abadc 11-15 cdcbb 16-20 acdba 21
温馨提示: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3.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提示  人人文库网所有资源均是用户自行上传分享,仅供网友学习交流,未经上传用户书面授权,请勿作他用。
关于本文
本文标题:辽宁省沈阳二中高二历史上学期12月月考试题
链接地址:https://www.renrendoc.com/paper/94436342.html

官方联系方式

2:不支持迅雷下载,请使用浏览器下载   
3:不支持QQ浏览器下载,请用其他浏览器   
4:下载后的文档和图纸-无水印   
5:文档经过压缩,下载后原文更清晰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资源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客服 - 联系我们

网站客服QQ:2881952447     

copyright@ 2020-2025  renrendoc.com 人人文库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400-852-1180

备案号:蜀ICP备2022000484号-2       经营许可证: 川B2-20220663       公网安备川公网安备: 51019002004831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人人文库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