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省日照市日照一中2015届高三历史12月校际联合检测试题(含解析).doc

山东省日照市日照一中高三历史12月校际联合检测试题(含解析)

收藏

压缩包内文档预览:(预览前3页/共15页)
预览图 预览图 预览图
编号:94473998    类型:共享资源    大小:383.80KB    格式:RAR    上传时间:2020-08-28 上传人:活*** IP属地:宁夏
12
积分
关 键 词:
山东省 日照市 日照 中高 历史 12 校际 联合 检测 试题 解析
资源描述:
山东省日照市日照一中高三历史12月校际联合检测试题(含解析),山东省,日照市,日照,中高,历史,12,校际,联合,检测,试题,解析
内容简介:
2014年高三校际联合检测历 史 【试卷综析】本试卷是高三历史试卷,历史部分的考查以主干知识为载体。试题重点考查:分封制、中央集权、宋明理学、罗马法、义和团运动、辛亥革命、抗日战争、启蒙运动、英国君主立宪制、美国联邦政府、两次工业革命、罗斯福新政、中苏友好同盟互助条约、拨乱反正、和平共处五项原则、马歇尔计划、启蒙运动、战后资本主义世界经济体系的形成、世界经济的区域集团化及全球化等主干知识;注意考查学生阅读分析材料,调动并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综合能力,是份注重考查基础的好试卷。 本试卷分第i卷和第ii卷两部分,共6页。满分100分。考试用时90分钟。考试结束后,将答题纸交回。注意事项: 1答题前,考生务必用0.5毫米黑色签字笔将自己的姓名、座号、准考证号填写在答题纸规定的位置。 2第i卷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它答案标号。答案不能答在试题卷上。3第ii卷必须用05毫米黑色签字笔作答,答案必须写在答题纸符题目指定区域内相应的位置,不能写在试题卷上;如需改动,先划掉原来的答案,然后再写上新的答案;不能使用涂改液、胶带纸、修正带和其他笔。不按以上要求作答的答案无效。第i卷(选择题,共44分)第i卷共22小题,每小题2分,共44分。在每小题所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正确的。【题文】1西周时期,诸侯国掌握的人口称作“公民”,卿大夫控制的人口称作“私人”。春秋时期起,各诸侯国纷纷将居民纳入国家控制之下,消除“公民”与“私人”的分别。到战国中期,诸侯国的民众陆续变为统一的编户民。由此产生的影响有加速了分封制的瓦解 提高了普通民众的地位消灭了卿大夫阶层 强化了诸侯国君的权力a b c d【知识点】a1古代东西方的政治制度夏、商、西周的政治制度及秦朝中央集权制度的形成分封制【答案解析】d 解析:材料中“诸侯国掌握的人口称作公民,卿大夫控制的人口称作私人” 转变为“诸侯国的民众陆续变为统一的编户民”,说明诸候国的国君的权力强化,逐渐冲击了周王的权力,加速了分封制的瓦解。故选: d【思路点拨】 解答本题的关键在于对材料关键信息的准确解读。【题文】2传国玉玺是王朝宫廷珍宝,国之重器,由秦始皇下令镌造,正面刻有“受命于天,既寿永昌”八个字。白秦以后,玉玺在帝王中不断传承和争夺,五代时消失于战乱中,虽历代不懈搜寻,但最终还是下落不明。在帝王眼中,玉玺的价值在于a证明皇位正统合法 b体现专制独尊权力c保证皇位世代永续 d震慑割据篡权企图【知识点】a1 a2古代东西方的政治制度夏、商、西周的政治制度及秦朝中央集权制度的形成古代东西方的政治制度从汉至明清政治制度的演变 【答案解析】a 解析: 从材料中“传国玉玺是王朝宫廷珍宝,国之重器” “受命于天,既寿永昌”可知玉玺是国家权力的象征,也是皇位正统的象征。故选: a【思路点拨】 解答本题的关键在于对材料关键信息的准确解读。【题文】3古代中国的地方官职机构名称各有出处。宋代以中央朝臣充任各府长官,称作“权知某府事”,即暂时代理该府政事,简称知府。金代“以户部尚书瓜勒佳必喇为翰林学士承旨、权参知政事,行省于辽东”,即行省。二者体现的相似政治理念是a王权专制 b中央集权 c权力制衡 d地方分权【知识点】a2古代东西方的政治制度从汉至明清政治制度的演变 中央集权【答案解析】 b 解析: 宋代的“知府”是以中央朝臣临时充任各府长官,这有利了加强中央集权;金代“行省”也是中央官吏暂代地方行政长官,同样是为了加强中央集权。故选: b【思路点拨】解答本题的关键在于对材料关键信息的准确解读,并对古代加强中央集权的影响的准确理解。 【题文】4“一种自觉的精神,亦终于在士大夫社会中渐渐萌出读书人渐渐从自己内心深处涌现出一种感觉,觉得他们应该起来担负着天下的责任在私生活方面,亦表现出严肃的制节谨度。”(钱穆国史大纲)这一现象出现于a汉代 b唐代c宋代 d明未【知识点】o2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宋明理学及明清之际活跃的儒家思想【答案解析】 c 解析:材料中的所谓“自觉精神”者,正是那辈读书人渐渐自己从内心深处涌现出一种感觉,觉得他们应该起来担负着天下的重任。这正是宋代理学所要求的。 故选: c【思路点拨】解答本题的关键在于对材料关键信息的准确解读,并对宋明理学的影响准确理解。 【题文】5古代罗马法规定:“有疑,当有利于被告人之利益”。这体现了罗马法a奉行疑罪从无原则 b容易拟害原告利益c有很强的证据意识 d司法制度有待完善【知识点】a3古代东西方的政治制度古代希腊罗马的政治制度罗马法【答案解析】 a 解析:“有疑,当有利于被告人之利益”说明只有嫌疑但没有证实的嫌疑被视为无罪,即重视证据,“疑罪从无” 。故选: a【思路点拨】 解答本题的关键在于对材料关键信息的准确解读。【题文】6“据时人(1846年)记载近日洋布大行,价才当梭布三分之一。吾村专以纺织为业,近闻已无纱可纺。松、太布市,消减大半。”有人认为,这段史料不能用来证明小农经济解体,主要依据是a“近日洋布大行” b“价才当梭布三分之一”c“吾村专以纺织为业” d“近闻已无纱可纺”【知识点】j1近代中国经济结构的变动与资本主义的曲折发展近代中国经济结构的变动【答案解析】 c 解析:从材料可以看出中国传统的手工业纷纷破产,农业与家庭手工业分离,这是小农经济解体的标志。a、b、d三项是自然经济解体的原因。c项中的“吾村专以纺织为业”其中的“纺织为业”并没有指出家庭手工业还是机器制造业。故选: c【思路点拨】 解答本题的关键在于对材料关键信息的准确解读,并对小农经济的解体的相关内容准确理解。【题文】7陈旭麓在近代中国社会的新陈代谢中说:“深沉的爱国主义情感是同根植于自然经济的保守意识连在一起的。”这是对哪一运动的评价?a太平天国运动 b戊戌变法 c义和团运动d辛亥革命【知识点】c1近代中国反侵略、求民主的潮流鸦片战争 、甲午中日战争及八国联军侵华义和团运动【答案解析】c 解析:从材料中“深沉的爱国主义情感是同根植于自然经济的保守意识连在一起的” 可分析出该运动显示了一场正义的反帝运动中落后的封建主义内容;抵御外侮的强烈愿望是同陈旧的天朝观念和华夷之见连在一起的,突出指向的义和团运动的“扶清灭洋”。故选: c【思路点拨】 解答本题的关键在于对材料关键信息的准确解读,并对义和团运动的特点的准确分析、理解。【题文】81912年2月14日,17省代表一致选举袁世凯为中华民国临时大总统。参议院在致袁的电报中说:“查世界选举大总统,满场一致者,只有华盛顿一人。公为再现。”这表明a袁世凯上台在程序上合法 b革命党人让出胜利果实c袁世凯衷心拥护民主共和 d参议院为袁世凯所控制【知识点】c2近代中国反侵略、求民主的潮流太平天国运动与辛亥革命辛亥革命【答案解析】a 解析: 从材料中“17省代表一致选举袁世凯为中华民国临时大总统”“查世界选举大总统,满场一致者”可知袁世凯当选大总统是通过选举产生,符合总统选举程序,具有合法性。故选: a【思路点拨】 解答本题的关键在于对材料关键信息的准确解读。【题文】91955年9月,人民解放军开始实行军衔制,高级将领分别被授予元帅、大将、上将、中将、少将军衔者共1232人。在这些将官的省籍分布中,居前的三个省份共有761人之多。这三个省份应当是a江西、湖北、湖南 b安徽、河南、江苏c广东、福建、广西 d山东、陕西、山西【知识点】c4近代中国反侵略、求民主的潮流抗日战争及解放战争【答案解析】 a 解析: 19世纪末与20世纪初的中国南方,革命运动风起云涌,中国资产阶级民主主义革命的先驱者孙中山以南方为其革命活动的主要区域,南方一时成为中国革命的策源地。中国共产党成立后,在南方开展了如火如荼、卓有成效的工农运动。大革命失败后,又在全国各地先后发动与领导了200多次武装起义与暴动,这些起义与暴动绝大部分发生在南方,仅江西一省在土地革命战争时期就先后举行了66次武装起义与暴动,几乎占了当时全国武装起义与暴动的三分之一。当时我党领导的10次大的武装起义如:南昌起义、秋收起义、黄麻起义、广州起义、湘南起义、湘鄂西起义、平江起义、百色起义、宁都起义等都发生在南方。正是这一次次的武装起义与暴动开创了一个个革命根据地,建立了中国工农红军一、二、四这3个方面军,为中国革命培育出一批优秀的军事人才。相对来说,北方由于当时反动力量强大,革命基础薄弱,党虽在北方也举行了数十次大大小小的武装起义与暴动,但绝大部分都遭到失败,最后只有陕北革命根据地与陕北红军有一定的影响。故选: a【思路点拨】 解答本题的关键在于对新民主主义革命历程的相关内容准确分析。【题文】102014年11月,河南信阳农民张志良出示一张战争年代的借条(右图),借条中右边有“争取和平,建立自由民主富强统一的新中国”字样,落款为“新四军第五师野战军政治部军令部江克成”。判断借条,你认为最有可能的结论是a其中信息有矛盾之处,真伪存疑 b应该出现在国民革命运动时期c应当发生在抗战胜利后一段时间内 d从字样看,发生在三大战役胜利后【知识点】c4近代中国反侵略、求民主的潮流抗日战争及解放战争抗日战争【答案解析】c 解析:从材料中“新四军第五师野战军政治部军令部江克成”中的“新四军”是抗日战争时期中共军队的名称。“争取和平,建立自由民主富强统一的新中国”可知该借条是发生在抗日战争胜利后。 故选: c【思路点拨】解答本题的关键在于对材料关键信息的准确解读。 【题文】11一位西方思想家写道:“我们的时代在特殊的程度上就是一个批判的时代,一切都必须受到批判。宗教想通过他的圣洁,立法想通过它的最高权威,企图避免受到批判。但是这样来,它们只是唤起正当的怀疑,不可能要求得到真诚的尊重。”其中“我们的时代”是指a古希腊文明时代 b文艺复兴时期c宗教改革时期 d肩蒙运动时期【知识点】p2西方人文精神的起源及其发展启蒙运动【答案解析】 d 解析:材料来源于康德纯粹理性批判。康德以其冷静严谨的思考,为人们明确点出了“理性”的地位,倡导并争取思想自由。这一理论上的突破帮助人们更深刻地理解“启蒙”,推动了人类自我意识的觉醒。故选: d【思路点拨】解答本题的关键在于对材料关键信息的准确解读。【题文】12意大利经济史学家卡洛m奇波拉说:“工业革命之所以首先发生在英国,主要是由于该国在十七世纪时,政治结构已经发展到适合于工业化的程度。”这里的“政治结构”是指a责任内阁制确立并完善 b资产阶级代议制建立c工业资产阶级掌握政权 d两党轮流执掌政权【知识点】b1近代西方资本主义政治制度的确立与发展英国君主立宪制的建立及美国联邦政府的建立 【答案解析】b 解析: 从材料中“工业革命之所以首先发生在英国,政治结构已经发展到适合于工业化的程度”可分析出工业革命的前提是资本主义制度的确立。故选: b【思路点拨】 解答本题的关键在于对材料关键信息的准确理解。【题文】13在1787年宪法制定过程中,华盛顿说:“我的看法各州必须选出众望所归的代表参加大陆会议,并赋予该机构绝对权力”,否则“我们就会变成一个多头怪物,一个异质体”。这表明他坚持怎样的原则?a分权制衡 b人民主权 c邦联主义 d联邦至上【知识点】b1近代西方资本主义政治制度的确立与发展英国君主立宪制的建立及美国联邦政府的建立 【答案解析】 d 解析: 从材料中“各州必须选出众望所归的代表参加大陆会议,并赋予该机构绝对权力”可分析出大陆会议是中央政府的代表,应赋予绝对权力,各州必须服从中央,各州在行政上仍保持一定的独立性。由此可知他坚持的是联邦制度原则。故选: d【思路点拨】解答本题的关键在于对材料关键信息准确解读,并对美国1787年宪法的核心内容准确理解。 【题文】141872年,马克思提出:“工人总有一天必须夺取政权但是,我们从来没有断言,为了达到这一目的,到处都应该采取同样的手段。我们也不否认,有些国家,象美国、英国也许还可以加上荷兰,工人可能用和平手段达到自己的目的。”马克思得出这一结论的依据是这国家a工人阶级力量强大 b无产阶级政党成熟c代议制政治比较完善 d工业革命进展迅猛【知识点】d1从科学社会主义理论到社会主义制度的建立 马克思主义的诞生及巴黎公社运动【答案解析】c 解析:从材料中“有些国家,象美国、英国也许还可以加上荷兰,工人可能用和平手段达到自己的目的”可分析出“和平手段”是指通过议会斗争的方式,说明英国、美国等这些国家的代议制比较完善。故选: c【思路点拨】解答本题的关键在于对材料关键信息的准确解读。 【题文】15下表为英、法、美、中四国18001900年世界制造业产量的相对份额()。判断代表的国家是a美国 b法国c英国 d中国【知识点】i2 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形成和发展两次工业革命【答案解析】b 解析:从材料中的“18001900年世界制造业”可知世界正处于两次工业革命期间。在工业革命之前,中国的制造业产量在世界上所占的份额非常大,远超英美两国的总和,是中国;第一次工业革命,英国成为“世界工厂”的领先地位,因此在18401860年期间,英国的世界制造业产量的相对份额是最大的,是英国;第二次工业革命后,美国超越英国,成为世界经济发展最快的国家,是美国;两次工业革命期间,法国发展相对比较缓慢,是法国。故选: b【思路点拨】 解答本题的关键在于对图表材料关键数据信息的准确分析,并对两次工业革命期间,英、法、美、中等国的经济发展特征准确分析。【题文】1620世纪30年代初,在美国南方有这样的说法:受过训练的骡子都知道在棉苗之间穿行,就连它们也不会践踏农田,用来讽刺罗斯福政府调整农业的政策。这说明a内战后南北矛盾没有彻底消除 b政策导致农产品价格继续下跌c农业调整违背了经济发展规律 d部分人不理解新政的指导思想【知识点】m1各国经济体制的创新和调整空前严重的资本主义世界经济危机及罗斯福新政【答案解析】 d 解析:罗斯福新政中调整农业的政策,通过政府对经济的干预,维持市场的稳定、重建市场信心、保障农场主的利益;材料中“受过训练的骡子都知道在棉苗之间穿行,就连它们也不会践踏农田” 反映了部分人不理解新政的指导思想。故选: d【思路点拨】解答本题的关键在于对材料关键信息的准确解读,并对罗斯福新政的相关内容准确把握。 【题文】17“缔约国双方保证共同尽力采取一切必要的措施,以期制止日本或其他直接间接在侵略行为上与日本相勾结的任何国家之重新侵略与破坏和平。一旦缔约国任何一方受到日本或与日本同盟的国家之侵袭,因而处于战争状态时,缔约国另一方即尽其全力给予军事及其他援助。”判断该条文出自a1942年反法西斯联盟宣言 b1950年中苏友好同盟互助条约c1955年华沙条约 d2001年上海合作组织成立宣言【知识点】f1现代中国的对外关系新中国初期的外交中苏友好同盟互助条约【答案解析】b 解析: 从材料中“以期制止日本或其他直接间接在侵略行为上与日本相勾结的任何国家之重新侵略与破坏和平”可分析出该条文缔约国双方都要防范日本。a项中反法西斯联盟宣言针对的是法西斯国家,不仅仅是日本;c项华沙条约针对的美国为首的资本主义阵营;d项上海合作组织体现了中俄两国始创的以结伴而不结盟为核心的新型国家关系,排除。故选: b【思路点拨】 解答本题的关键在于对材料关键信息的准确解读。【题文】181977年7月30日,从公众视线中消失了两年多的邓小平,第一次公开亮相,出现在工人体育场的看台上,观看一场足球比赛。日本共同社报道:数万观众撇开比赛,霎时都站立起来,向他报以狂热的掌声。这反映了国人怎样的愿望?a结束动乱局面 b恢复国民经济c实现拨乱反正 d推进改革开放【知识点】e1现代中国的政治建设与祖国统一现代中国的政治建设拨乱反正【答案解析】c 解析:从材料中的时间信息“1977年7月30日”,可分析出当时的中国刚刚结束文化大革命,人们都急切希望彻底清理“文化大革命”的错误,恢复正常发展。故选: c【思路点拨】 解答本题的关键在于对材料关键信息的准确解读。【题文】19某一时期,中国形成了被称为“和平统一战线政策”的外交政策,即以争取和平为目标,尽可能联合一切希望保持和平的国家,首先争取在中国周边地区形成安全缓冲地带。这一政策是a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b不结盟c“打扫干净屋子再请客” d“一边倒”【知识点】f1现代中国的对外关系新中国初期的外交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答案解析】 a 解析:从材料中“和平统一战线政策” “首先争取在中国周边地区形成安全缓冲地带”可分析出是和平共处五项原则。故选: a【思路点拨】 解答本题的关键在于对材料关键信息的准确解读,并对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内涵和作用准确把握。【题文】201978年11月,凤阳县小岗村18位农民在契约中表示“坐牢杀头也甘心”;1979年,邓小平听取设立特区的汇报时指示“杀出一条血路来”。二者反映的共同问题是a冷战环境影响了改革进程 b旧的观念和体制阻碍改革c社会上改革的动机不强烈 d经济基础薄弱制约着改革【知识点】k2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道路从计划经济到市场经济【答案解析】 b 解析:材料中“风阳县小岗村18位农民在契约中表示坐牢杀头也甘心” 是指农村经济体制改革过程中进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开始改革农村原有经济体制的尝试,面临着巨大的压力。“邓小平听取设立特区的汇报时指示杀出一条血路来”是指十一届三中全会后,我国实行对外开放过程是也面临着诸多困难。二者都反映了改革开放过程中都面临着旧的观念和体制的影响。故选: b【思路点拨】 解答本题的关键在于对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我国的经济体制改革和对外开放过程中面临的诸多困难的准确分析、理解。【题文】211986年8月,沈阳市防爆器械厂宣布破产,成为新中国第一家宣布破产的公有制企业,引发全国关注。当时外电报道:“中国沈阳,一项重大的实验:中国东北的沈阳城发生了地震,超过八级的改革地震。”破产事件为什么引起如此反响?a暴露了“大锅饭”体制的弊端 b揭开了国有企业改革序幕c打破了“姓社姓资”式的桎梏 d冲击了传统计划经济体制【知识点】k2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道路从计划经济到市场经济【答案解析】 d 解析:从材料中的时间信息“1986年”“成为新中国第一家宣布破产的公有制企业” “超过八级的改革地震”可分析出与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的经济体制改革有关。故选: d【思路点拨】 解答本题的关键在于对材料关键信息的准确解读,并对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的经济体制改革的相关内容准确把握。【题文】22以下是美国和捷克斯洛伐克分别于1947年和1949年以马歇尔计划(marshall plan)为对象创作的漫画,反映了双方的分歧(注:图一人物身上的文字是europe,绳子上写着marshall plan;图二人物手中和墙上挂着的绳圈上分别写着法国、德国等国家名称)。导致分歧的原因有意识形态领域的对立 对计划内容的理解不全面两大阵营对峙的环境 东西欧国家发展需求不同a b c d【知识点】g1当今世界政治格局的多极化趋势两极世界的形成马歇尔计划【答案解析】a 解析:图一中欧洲显示一片荒凉景象,代表欧洲的人靠着马歇尔计划的绳索攀援而上,反映出马歇尔计划对战后欧洲复兴产生重大影响。图二中代表美国(或马歇尔)的人手中拿着代表束缚和控制德法等西欧国家的圈绳和武器,反映出马歇尔计划目的在于控制西欧国家。当时处于冷战时期,美国和捷克斯洛伐克分属资本主义阵营和社会主义阵营,处于敌视状态。故选: a【思路点拨】解答本题的关键在于对漫画图片信息的准确分析、理解,并对马歇尔计划的实质和影响正确分析、理解。 第ii卷(非选择题,共56分)第ii卷共3道题,第23题24分,第24题18分,第25题14分,共56分。【题文】o1 p1 p2 23(24分)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 古之造文者,三画而连其中而谓之王。三画者,天、地与人也;而连其中者,通其道也非王者,孰能当是?凡灾异之本,尽生于国家之失。国家之失乃始萌芽,而天出灾害以谴告之。谴告之,尚不知变,乃见怪异以惊骇之。惊骇之,尚不知畏,其殃咎乃至。董仲舒春秋繁露材料二“在创世时”上帝把人作为本性不定的生物,赐给他一个位居世界中央的位置,对他说“亚当啊我们把你安置在世界的中心我们使你既不属天,又不属地,既非可朽,亦非不朽,于是凭着选择自由,凭着你的尊荣,你就好像是你自己的塑造者,可以把你自己塑造成你喜欢的任何模样”。摘自15世纪意大利哲学家皮科论人的尊严 (1)分别概括指出材料一、二产生的时代背景。(4分)材料一拉近了天与人的距离,材料二拉近了上帝与人的距离,简析其着眼点有什么不同?(6分)材料三 14世纪至17世纪中叶,欧洲出现了推动人类历史文化蓬勃发展的文艺复兴运动。与之相对应的,是我国明末清初的文艺运动(16世纪中叶至17世纪),其中,出现了追求个性解放、爱情自由的(西厢记、牡丹亭等名作不过,西厢记在流传过程中,也曾遭受到禁毁、歧视。清朝乾隆十八年(1753年),朝廷下令将西厢记、水浒列为“秽恶之书”,认为“愚民之惑于邪教亲近匪人者,概由看此恶书所致”。 摘自欧洲文艺复兴时期文艺思潮与中国明清之际文艺思潮之比较(2)结合所学知识简要分析,材料三中西厢记等书的遭遇有哪些社会原因?(6分)(3)康德认为,既要保障个人自由,又要规避无限制的个人自由。评述启蒙思想家在这两方面的思想贡献及其历史意义。 (8分)【知识点】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 “百家争鸣”和儒家思想的形成及“罢黜百家,独尊儒术”西方人文精神的起源及其发展希腊先哲思想、文艺复兴、宗教改革西方人文精神的起源及其发展启蒙运动【答案解析】答案:(1)时代背景:前者产生在汉代出现大一统的历史潮流中,后者产生在文艺复兴运动中。(4分)着眼点:前者借助“天”来宣扬君权的神圣,同时也强调对君权的制约;后者是借助于神的名义弘扬个性解放,反对神学对人的束缚。(6分)(2)古代中国的经济形态没有出现本质的变化;专制统治根深蒂固;理学始终占据着思想统治地位。(6分)(3)评述:自由是人的天赋权利,自由应该受到法律的保护;但个人自由应该受法律(社会契约)的限制。(4分)意义:发展了文艺复兴时期的人文主义思想;有利于后来新的国家形式(资本主义代议制)和公民社会的构建。(4分)解析:(1)“背景”, 从材料一 中“董仲舒春秋繁露”可知 “背景”是汉武帝时期的“大一统思想”;从材料二中“15世纪意大利哲学家皮科论人的尊严”可知“背景”是欧洲的文艺复兴有关。“着眼点”从材料一中“天、地与人也;而连其中者,通其道也非王者,孰能当是”中可分析出董仲舒的“天人关系”主要是为“君权神授”服务;材料二中结合文艺复兴的背景和目的可分析出是借“神”的名义,宣扬个性解放。(2)“社会原因”从材料三中时间信息“16世纪中叶至17世纪”可分析出与明清时期的专制统治、小农经济、理学思想的影响密不可分。(3)“思想贡献”结合启蒙思想的内容作答即可,既要强调保障个人自由,同时个人自由又要受到限制;“历史意义”从启蒙思想的历史影响进行综合分析。【思路点拨】解答本题的关键在于从材料中获取有效信息进行综合分析、归纳。 【题文】j1 24(18分)阅读材料,联系相关知识,回答问题。材料一 17921793年英使马戛尔尼来华概况简表据(法)阿兰佩雷菲特(停滞的帝国:两个世界的撞击等整理(1)依据材料一,说明英国使团马戛尔尼来华的主要目的。 (6分) (2)最终马戛尔尼无功而返。结合材料分析这一结果给中国带来了怎样的影响?(4分)材料二 建国后,(大陆)推行“史学革命”,强调中西文化交汇点之通商口岸是帝国主义侵略中国的基地,并以此“激发社会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建设的热情”。20世纪80年代后,大陆地区之通商口岸研究从批评到重新评价,重新审视其历史地位,承认在传播西方文明与先进技术方面仍有一定作用,并把通商口岸的“现代化”和“城市化”作为主要研究课题,等等。 摘编自周子峰(二十世纪中西学界的中国近代通商口岸研究述评(3)依据材料二,分析20世纪80年代我国学者对近代通商口岸研究发生变化的主要原因。 (4分)(4)在评价近代中国类似历史问题时,我们应持什么样的态度?(4分)【知识点】近代中国经济结构的变动与资本主义的曲折发展近代中国经济结构的变动【答案解析】答案:(1)炫耀英国科技发达,国力强盛;与中国建立外交关系;希望通过增设口岸、调整税额、租借土地等手段,开辟中国市场。(6分)(2)中国丧失了与近代工业文明接触,认识世界,改变落后封闭状态的发展机遇;同时,它使英国了解了中国的落后,并改变了对华态度,一定程度上推动了鸦片战争的爆发。(4分)(3)克服“左”倾错误,确立了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实行改革开放,大力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4分)(4)实事求是,一分为二。既要看到西方列强的侵略掠夺性,又要认识到其客观上对中国近代化进程的促进作用。(4分)解析:(1)“主要目的”从英国使团准备的祝寿礼品可知英国所送“奇巧”之物都是中国望尘莫及的,展示了英国的科技发达
温馨提示: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3.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提示  人人文库网所有资源均是用户自行上传分享,仅供网友学习交流,未经上传用户书面授权,请勿作他用。
关于本文
本文标题:山东省日照市日照一中高三历史12月校际联合检测试题(含解析)
链接地址:https://www.renrendoc.com/paper/94473998.html

官方联系方式

2:不支持迅雷下载,请使用浏览器下载   
3:不支持QQ浏览器下载,请用其他浏览器   
4:下载后的文档和图纸-无水印   
5:文档经过压缩,下载后原文更清晰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资源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客服 - 联系我们

网站客服QQ:2881952447     

copyright@ 2020-2025  renrendoc.com 人人文库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400-852-1180

备案号:蜀ICP备2022000484号-2       经营许可证: 川B2-20220663       公网安备川公网安备: 51019002004831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人人文库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