吉林省吉林一中2014-2015学年高一历史上学期期末考试试题(含解析).doc
吉林省吉林一中高一历史上学期期末考试试题(含解析)
收藏
资源目录
压缩包内文档预览:(预览前3页/共7页)
编号:94475044
类型:共享资源
大小:60.96KB
格式:RAR
上传时间:2020-08-27
上传人:活***
认证信息
机构认证
宁夏凯米世纪网络科技有限公司
宁夏
统一社会信用代码/组织机构代码
91640100MA774ECW4K
IP属地:宁夏
12
积分
- 关 键 词:
-
吉林省
吉林
中高
历史上
学期
期末考试
试题
解析
- 资源描述:
-
吉林省吉林一中高一历史上学期期末考试试题(含解析),吉林省,吉林,中高,历史上,学期,期末考试,试题,解析
- 内容简介:
-
2014-2015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一、选择题( 共 36 题 ,共 90 分) 1、下列文献中,有较多反映西周时期平民社会生活内容的是 () a老子 b甲骨卜辞 c诗经 d楚辞 【答案】 c考点: 古代中国的文学。诗经收录了西周至春秋中期的三百多首诗歌,全面地展示了中国周代的社会生活。2、下图是甲骨文的“年”字,该字由两部分组合而成,上部为“禾”。卜辞中常见“有年”“大有年”的记载。据此,“有年”的意思应是 () a人寿年丰 b祈盼丰收 c庄稼收获 d祭祀谷神 【答案】 c考点: 古代汉字。从图片中“年”字的构成上部为“禾”,可以缩小选择的范围,从b、c两项中选择,“有年”即“丰收之年”,即可得出正确答案。 3、下列“考”字最有可能出现在秦朝官方文献中的是 () 【答案】 d 考点: 古代汉字。a项是象形字;b项是行书;c项是楷书;d项是篆书。秦朝统一文字,在全国使用小篆。 4、隶书是中国书法的五种主要字体之一,它 () a于殷商时期的甲骨文和金文 b始于秦朝,李斯以此字体书写了秦始皇廿六年诏铭 c变化最为丰富,最能表现书法写意性 d常用于书写古代官方文书,故又称正书 【答案】 a考点: 古代汉字。根据汉字发展演变的先后顺序,a项是正确的。秦朝的统一文字为篆书,故秦始皇廿六年诏铭用的是小篆体;c项指的是草书;d项是指楷书。 5、西方学者查尔斯默里在文明的解析一书中以下图表示公元6001800年中国绘画的发展状况,约每200年间出现一个高峰。处于该图第一个高峰期的著名画家是 () a顾恺之 b吴道子 c张择端 d郑板桥 【答案】 b 考点: 古代绘画。从图中可以看出,第一个高峰大约出现在唐朝,顾恺之是东晋画家,张择端是北宋画家,郑板桥是清朝画家。由此可知,只有吴道子符合题意。 6、活字印刷术的发明大大促进了书籍的发展,下列左侧是繁体“书”字,其活字应该是 () 【答案】 d考点:古代书法与古代科技。 注意活字印刷的活字篆刻时是反着的,故选d。7、中国古代除了四大发明以外,在天文学、数学、农学和中医学等领域也取得了重大成就。下列人物中属于中国古代杰出医学家的是 () 祖冲之敦守敬孙思邈王祯僧一行刘徽贾思勰张仲景 a b c d 【答案】 c考点:古代科技。祖冲之、刘徽为数学家;郭守敬、僧一行为天文学家;王祯、贾思勰为农学家;孙思邈、张仲景为医学家。 8、中国古代生产和科技在不断进步中,中外交流也十分频繁。下列说法中 错误 的是 () a耕作技术大体经历了从“刀耕火种”到耦犁、一牛挽犁的发展过程 b纺织原料使用的先后顺序是麻和葛、家蚕丝、棉花 c指南针在明清时期经由海路传入阿拉伯 d印刷术经由波斯传到西方 【答案】 c 考点: 古代科技。指南针外传是在宋元时期经过阿拉伯人传到欧洲,c项不符合史实。故选c。9、张艺谋和他的团队,选择了一张巨大的“纸”,向世界呈现一幅中国的长卷、历史的长卷、文明的长卷。以下有关造纸术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 a目前世界上已知最早的纸是在甘肃天水汉墓出土的绘有地图的纸 b西汉时期蔡伦发明了“蔡侯纸” c造纸术的发明和改进,是书写材料的一次革命 d造纸术的对外传播,促进了人类文明的发展和进步 【答案】b 考点: 古代中国的科技。蔡伦是东汉人,因此b项错误。acd项根据所学知识都是正确的。 10、唐朝中期到宋元时期是我国数学发展的鼎盛时期。一大批有影响的数学专著问世,我国古代数学著作多数印行于此时。下列表述正确的是 () 印刷术的改进为数学著作的印刷创造了条件中国封建经济的发展为数学发展奠定了基础涌现了一大批在数学方面卓有成就的科学家 a b c d 【答案】 a 考点:古代中国的科技。抓住关键句“一大批有影响的数学专著问世”和“古代数学著作多数印行于此时”,再联系教材知识,即可得出答案。 11、萍洲可谈载:“舟师识地理,夜则观星,昼则观日,阴晦则观指南针。”这反映了当时 () a封建迷信盛行 b海外贸易发展 c科学技术具有很强的实用性 d对外交流频繁 【答案】 c考点:古代中国的科技。从题干材料可以看出,在航海时,夜间依靠天上的星星,白天靠太阳,不能依靠太阳和星星时,则依靠指南针。这反映了我国古代科学技术具有很强的实用性。 12、元代郭守敬编订授时历,取“敬授民时”之意,其揭示的是 () a授时历名称的由 b授时历名称的含义 c授时历是最先进的历法 d授时历对农业生产的指导作用 【答案】 d考点:古代中国的科技。历法主要为农业生产服务。“敬授民时”的含义是指导农业生产。 故选d。13、以下对中国古代天文成就的表述,不正确的是 () a中国古代的天文成就与中国古代的农业发展密切相关 b石申所辑录的石氏星表是现存世界上最古老的星表 c郭守敬发明的简仪是当时世界上比较先进的天文观测工具 d石氏星表使用的是赤道坐标 【答案】 b 考点:古代中国的科技。石氏星表是后人所辑录的,不是石申辑录的。a、c、d三项均正确。 14、“如果以为选择原理是近代的发现,那未免和事实相差太远。远在1400多年前,在一部中国的古代(农业)百科全书中,就已经有关于选择原理的明确记述。”英国生物学家达尔文(18091882)所赞誉的这部中国古代著名著作是 () a梦溪笔谈 b齐民要术 c天工开物 d农政全书 【答案】 b 考点:古代中国的科技。本题可以结合时间和内容进行判断。“1400多年前”是指公元34世纪,据此可以排除a、c、d三项。 15、下列对中国古代医学的叙述,正确的是 () 黄帝内经是药物学的奠基之作伤寒杂病论奠定了后世中医临床学的理论基础伤寒杂病论创造性地提出了辩证施治的方法本草纲目是对中国16世纪以前中医药学的系统总结 a b c d 【答案】 d 考点:古代中国的科技。黄帝内经是中医学的奠基之作,而不是药物学的奠基之作。均正确。 16、西欧有一名谚:“中国人的头,阿拉伯人的口,法兰克人的手。”结合古代科技史,对此理解不正确的是 () a欧洲人善于使用但不会创造新技术 b阿拉伯人在东西文化交流中起了桥梁作用 c古代中国人民的勤劳智慧创造了领先世界的科技成就 d欧洲人吸收和借鉴中国科技成就,并将之用于生产与社会实践 【答案】 a 考点:古代中国的科技。“中国人的头”强调的是古代中国人民的智慧,“阿拉伯人的口”强调的是阿拉伯人的交流,“法兰克人的手”强调的是欧洲人的动手实践能力。但是,强调欧洲人动手能力强,并不能推出欧洲人不会创造新技术的结论。 17、李约瑟在中国科技史中提道:“他们固然没有把个人与社会分开,也没有把社会与整个自然界分开。可是他们向主张,研究人类的唯一适当对象就是人本身。因此,在整个中国历史上,儒家反对对自然进行科学的探索,并反对对技术作科学的解释与推广。”对这段话最准确的理解是 () a研究人类唯有研究人本身 b个人与社会、自然界是分不开的 c中国古代较注重人的研究,不重视科技的研究与推广,影响了科技的发展 d人与自然界是无法分开的,对人本身的研究,就是对自然界的研究 【答案】 c 考点:古代中国的科技。 a项“唯有”不正确;d项“对人本身的研究,就是对自然界的研究”的观点不正确;李约瑟的言论主要说明了中国古代重视对人的研究,不重视科技的研究与推广(反对对自然进行科学的探索),影响了科技的发展。故正确答案为c项。18、诗经是我国第一部诗歌总集。下列有关它的表述,不正确的是 () a收集了西周到春秋中期的诗歌 b表现了人文精神和现实主义的创作态度 c其中的“风”是民歌 d由孔子创作 【答案】d 考点:古代中国的文学。诗经只是由孔子编订和整理的,而不是由其创作的。a、b、c三项均正确。 19、2009年,人民政协已走过了六十年的光辉历程。1949年,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全体会议在北平召开,这次会议( ) a.制定了新中国第一部社会主义类型的宪法 b.依据宪法规定选举和决定了国家的领导人 c.对新中国的国旗、国歌、国都作出了规定 d.规定人民政协职能是政治协商和民主监督 【答案】c考点:新中国政治建设。a、b两项都是一届人大的内容,d项是一届人大后政协的职能。 20、第一届全国人大召开以前,人民政协具有代行人大职权的功能。人民政协诞生的背景是( ) a.反对内战的舆论不断高涨 b.人民解放战争在全国范围内基本胜利 c.共同纲领被各民主党派广泛接受 d.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 a.中国政府成功恢复对香港行使主权 b.香港特别行政区成立 c.香港在回归后始终保持稳定与繁荣 d.香港居民拥护“一国两制” 【答案】b考点:新中国政治建设。第一届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召开于1949年9月,此时,国民党在大陆的统治已被推翻,人民解放战争基本结束。 二、材料解析题( 共 8 题 ,共 130 分) 1、阅读下列材料,完成问题: 材料一长太息以掩涕兮,哀民生之多艰。余虽好脩姱以革几(j)羁兮,謇朝谇而夕替。既替余以蕙纟襄兮,又申之以揽茝。亦余心之所善兮,虽九死其犹未悔 屈原离骚 材料二故人西辞黄鹤楼,烟花三月下扬州。孤帆远影碧空尽,唯见长江天际流。 李白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 材料三醉里挑灯看剑,梦回吹角连营。八百里分麾下炙,五十弦翻塞外声。沙场秋点兵。马作的卢飞快,弓如霹雳弦惊。了却君王天下事,赢得生前身后名。可怜白发生! 辛弃疾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 (1)以上三位人物是我国古代不同时期的著名诗人。请分别指出其文学作品的体裁。(6分) (2)结合所学知识,简要指出屈原的诗歌体裁的主要文学特色和他的代表作。(3分) (3)从材料二、三看,李白与辛弃疾的诗词表现了什么不同的时代特征?(6分) (4)从以上描述中,你从中能得到哪些认识?(4分) 【答案】 (1)屈原:楚辞;李白:唐诗;辛弃疾:宋词。 (2)楚辞采用楚国方言,句式灵活,易于表达情感。离骚。 (3)李白的诗出现在繁荣、开放和文化多元的盛唐,体现了盛唐张扬个性、蓬勃向上的时代精神;辛弃疾的词体现了国家分裂、政府苟且偷安、外族侵扰的特征,表 达了渴望恢复中原的雄心和壮志未酬的悲愤。 (4)诗歌体裁随着社会的发展而发展;任何艺术形式都是一定历史时期社会状况的反映。 考点:古代中国的文学。(1)通过材料本身的特点和作者就可以作出判断。(2)根据所学知识可以回答。(3)李白生活在唐朝繁荣时期,国家统一,经济繁荣,人民安居乐业,科举制度的实行使文人有机会施展抱负,充满了自信乐观和昂扬进取的精神。南宋辛弃疾生活在国破家亡的两宋之际,民族的屈辱、山河的残破和民众的苦难激发了诗人们救亡图存的社会责任感和使命感。(4)从材料中可以看出诗歌作为思想文化是对政治经济等社会背景的反映,同时它又是由当时的政治经济所决定的。 2、阅读下列材料,完成问题: 材料一韩非子有度载:“先王立司南以端朝夕。”(朝夕,指东西方向)鬼谷子谋称:“郑(国)人之取玉也,载司南之车,为其不惑也。”(惑,指迷失方向) 材料二据萍洲可谈载,北宋时航海“舟师识地理,夜则观星,昼则观日,阴晦观指南针”。 材料三马克思在机器、自然力和科学的应用中说:“这是预告资产阶级社会到的三大发明。火药把骑士阶层炸得粉碎,指南针打开了世界市场并建立了殖民地,而印刷术则变成新教的工具,总的说变成科学复兴的手段,变成对精神发展创造必要前提的最强大的杠杆。” 材料四鲁迅在电的利弊中说:“外国用火药制造子弹御敌,中国却用它做爆竹敬神;外国用罗盘针航海,中国却用它看风水;外国用鸦片医病,中国却拿当饭吃。” (1)材料说明司南至迟发明于何时?司南和指南针在哪些方面发挥了辨别方向的功能。(4分) (2)应如何理解材料三的内容?(3分) (3)材料四中鲁迅揭露了当时中国社会的什么问题?(3分) (4)指南针在近代西欧和中国的不同用途说明了什么?(3分) 【答案】 (1)战国。生产(或采玉)、导航、迷信活动(或看风水)。 (2)马克思指出了中国的三大发明传到欧洲后,在欧洲从封建社会向资本主义社会转变中起了促进作用。 (3)旧中国的愚昧落后,中国古代先进科学技术未能充分发挥其推动社会进步的作用。 (4)科学技术能否产生巨大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取决于社会环境。考点:古代中国的科技。(1)韩非子是战国时期的作品,所以司南的出现最迟应为战国时期。根据韩非子有度,司南的作用在于指示方向;根据鬼谷子谋,司南的作用在于“取玉”;根据鲁迅的言论,指南针的作用在于看风水。(2)根据材料三,马克思认为三大发明推动了欧洲社会的转型。(3)材料四中鲁迅的言论说明中国古代的科学技术并没有转化为先进的生产力,而是服务于迷信活动。(4)指南针在近代西欧和中国的不同用途说明,科学技术能否产生巨大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取决于社会环境。 三、问答题( 共 16 题 ,共 204 分) 1、英国培根在新工具一书中指出:“印刷、火药、指南针曾改变了整个世界,变化如此之大,以致没有一个帝国,没有一个学派,没有一个赫赫有名的人物,能比这三种发明在人类事业中产生巨大的力量和影响。”概括指出三大发明产生的社会条件。马克思是怎样评价三大发明的?三大发明对中外产生了什么不同影响? 【答案】(1)宋元时期,由于各民族经济文化交流更加频繁,封建经济继续发展,在继承前一时期发达科学技术成就的基础上,各族人民辛勤劳动,创造出许多领先世界的文化成就,三大发明是其中最突出的成就。(2)马克思精辟地评价了中国三大发明:火药、指南针、印刷术,这是预兆资产阶级社会到的三大发明。火药把骑士阶层炸得粉碎,指南针打开了世界市场并建立了殖民地,而印刷术则变成新教的工具,总的说变成科学复兴的手段,变成对精神发展创造必要前提的最强大的杠杆。这就从深层次上揭示了三大发明给欧洲历史进程带的巨大影响。(3)指南针的发明,促进了我国宋元时期海外贸易的发展,增加了政府收入;传到欧洲后为欧洲航海家发现美洲和实现环球航行提供了条件。火药在中国不仅没能轰塌封建专制制度的堡垒,反而一直为封建统治者用娱乐以及成为宋元时期国内民族间战争的武器;火药传入欧洲后,成为消除欧洲各地封建割据的有力武器,西方强盗更用大炮射出的火药打开中国闭关的大门,使中国沦为半殖民地。指南针和火药构成资本主义国家海上称霸的“一炮一舰”。印刷术对于中国社会文明的保存和传播起了划时代的作用,对欧洲科学文化的普及提高也是一种巨大的推动力量。 考点:古代中国的科技。本题为历史学科内的综合题目,旨在考查综合分析能力。(1)概括三大发明的社会条件,为中国史的内容,可依据文化与政治经济关系的原理进行归纳;(2)为世界史上的内容,可联系世界史上册的有关知识进行总结;(3)要求分别答出三大发明对中外产生的影响,可从政治、经济、军事、航海等角度进行思考。解答时注意语言简洁,高度概括。2、明清时期(鸦片战争前),我国的文学艺术繁荣兴盛,而科学技术则由发展转为停滞。概述这两种文化现象的具体表现和特征,并分析这两种文化现象的社会原因。 【答案】 明清时期,小说创作繁荣,出现了水浒传红楼梦聊斋志异等佳作。戏曲丰富多彩,牡丹亭等名剧先后问世,地方戏曲繁荣,京剧形成。吴派画家、扬州八怪开创了一代新的画风。这一时期的文学艺术具有揭露封建制度,要求个性解放的鲜明特征。 明朝时,李时珍、徐光启、宋应星分别写成了本草纲目农政全书天工开物三部科技著作,以后中国在科技方面就没有重大的进展和创新。其特征是总结传统科学技术,开始学习西方科学知识。明朝中期以后,农业和手工业生产发展,商品经济活跃,资本主义萌芽成长。另一方面,自然经济仍占主导地位,封建制度日益腐朽,统治者进一步
- 温馨提示: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3.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人人文库网所有资源均是用户自行上传分享,仅供网友学习交流,未经上传用户书面授权,请勿作他用。
2:不支持迅雷下载,请使用浏览器下载
3:不支持QQ浏览器下载,请用其他浏览器
4:下载后的文档和图纸-无水印
5:文档经过压缩,下载后原文更清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