动物防疫检疫 经典课件01_第1页
动物防疫检疫 经典课件01_第2页
动物防疫检疫 经典课件01_第3页
动物防疫检疫 经典课件01_第4页
动物防疫检疫 经典课件01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50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第一章动物防疫的基本知识第一节动物疫病的发生和流行,一,传染病的发生和流行,1、传染:是在一定的外界条件下,动物机体侵入体内的病原微生物相互斗争所表现的不同程度的感受过程。 (1)带菌现象 (2)隐性传染 (3)显性传染 2、传染病:凡是由病原微生物引起的,具有一定的潜伏期和临床表现、并具有传染性的疾病成为传染病。,3、传染病发生和发展条件 (1)具有一定数量和足够毒力的病原微生物 (2)具有对该传染病有感受性的畜禽。 (3)具有可促使病原微生物侵入易感畜禽机体内的外界条件。,(二)动物传染病的流行过程的三个基本环节,一、流行过程概念及其意义 1、流行过程是传染病在畜禽群中发生、传播的过程,也

2、是病原 体不断转移 、更换宿主的过程。 2、传染过程是个体行为,而流行过程是由个体到群体的过程。,3、传染病要在畜禽群中发生和传播,首先必须发生传染过程, 个体发病后, 病原体从发病个体排出,经过一定的传播途径,侵入新的易感畜体,形成新的传染,并在外界环境因素影响下,不断地发生与连续地传播。 4、动物传染病的流行过程必须具备传染源、传播途径和易感畜群三个基本环节。这三个基本环节是构成传染病在畜禽群中传播的生物学基础,若缺乏任何一个环节,或者三个环节同时存在,互不相关,新的传染都不可能发生。,举例说明动物传染病是如何发生和发展的?,例证:口蹄疫(Foot and Mouth Disease FM

3、D) 发生:FMDV通过呼吸道/消化道途径感染易感的偶蹄动物,病毒血症 之后,FMDV在靶器官细胞内繁殖,引起组织病变及临床表现: 病理:口腔、蹄部、乳房等部位水疱、溃烂、脱壳, 幼龄动物的急性心肌炎。 临床:食欲下降/废绝、流涎、不能站立等 发展:病/死动物(传染源)的分泌物/排泄物通过直接/间接 途径(传播途径)侵入到新的易感个体(如猪、牛、 羊、鹿等),导致个体个体、在环境因素/社会因 素的影响下,直至群体动物(易感动物)发病,疫病 流行 或终止!,1、传染源 有某种传染病病原体在其中寄居、生长、繁殖,并能排出体外的动物机体。具体说就是受感染的动物,包括传染病病畜和带菌(毒)动物。 (1

4、)病畜禽 (2)带菌者 病原携带者分潜伏期病原携带者、恢复期病原携带者和健康病原携带者三类。 a:潜伏期病原携带者 感染后到出现症状这段时期的动物。只有能排出病原体,才能发挥传染源作用。大多数传染病此阶段不能排出病原体,少数传染病此时可以排出病原体,如狂犬病、口蹄疫、猪瘟等。,b:恢复期病原携带者 指疾病在临床症状消失后体内仍携带病原体的动物。很多传染病这时已不向外排出病原体,或排出的病原体数量很少,毒力很弱,传染性很弱甚至没有了,但有些传染病此时仍能排出具有感染性的病原体,如布鲁氏菌病、猪气喘病等。 c:健康病原携带者 指没患某种传染病但体内携带该传染病病原体的动物。一般是隐性感染动物,病原

5、多是条件病原微生物。这些病原体经常隐居在动物体内的某个局部,并不生长繁殖,一旦机体抵抗力降低,便趁虚而入,大量增殖,毒力增强,并向外排出,发挥传染源的作用,如巴氏杆菌等。,2、传染病的传播方式和途径 (1)、传播方式 a.直接接触传播: 没有任何外界因素的参与,病原体通过传染源和易感动物直接接触而进行的传播,交配、舐咬等。 特点:链锁式(一个一个地)发病。 b.间接接触传播:(多见) 必须在外界环境的参与下,病原体通过传播媒介使易感动物发生感染的方式 经无生命的媒介物 经空气传播:飞沫、飞沫核 特点(1)容易传播,传播途径不太远 (2)有季节性、周期性(夏秋易传) (3)与饲养管理有关,经污染

6、的饲料、饮水传播: 经污染的土壤传染:(例:炭疽) 土壤性微生物:能在土壤中生存很久的微生物 土壤性传染病:由土壤性微生物引起的疾病 经活的媒介者传染:包括昆虫和野生动物 昆虫:蚊子、苍蝇、螨等 野生动物: 机械性传播:本身不感染 作为传染源而传播:狂犬病=蝙蝠另一易感动物 经人传播:,二、构成流行过程的三个环节及其关系,三、传染病的发展阶段,(一)潜伏期 从病原体侵入机体并进行繁殖起,直到临诊症状开始出现为止。各种传染病的潜伏期长短不一,但同一种传染病的潜伏期大致有一个范围。多数传染病在潜伏期不向外排出病原体,但少数传染病可以排出病原体,如狂犬病、猪瘟等。 (二)前躯期 临诊症状开始表现出来

7、,但该病的特征症状仍未明显表现出来。前躯期一般较短(数小时至12天),主要表现一般性全身症状,如体温升高,食欲减退,精神沉郁等,(三)明显(发病)期 表现特征性症状的时期。是疾病发展的高峰阶段。 (四)转归期 明显期过后到疾病结束这段时期。如病原体致病性增强,动物体抵抗力减退,则动物以死亡为转归;如相反则动物以康复为转归。表现为完全康复,不完全康复和死亡 在疾病结束后一定时间内,康复动物体还有带菌(毒)排菌(毒)现象存在。,(四)传染病流行过程的规律性,1、流行过程的表现形式 按一定时间内发病率的高低和传播范围的大小来分: A、散发性:发病数量不多,且在较长时间内表现零星散在发生(破伤风、钩端

8、螺旋体、猪瘟)。,2、地方流行性: 指动物发病数量较多,但传播的范围不广,仅局限于某一地区。 3、流行性: 畜禽发病数目比较多,且在较短时间内传播到几个乡、县、甚至更大范围(口蹄疫、新城疫)。 4、大流行: 指动物发病的数量很大,传播的地区很广,一个国家、几个国家甚至整个大陆(口蹄疫、禽流感)。,B、流行过程的季节性 指某些传染病在第年一定季节里发病率升高。 原因: (1)季节对病原体在外界环境中存在和散播有影响; (2)季节对活的传播媒介的影响; (3)季节对动物活动和抵抗力的影响。,(五)、影响传染病流行过程的因素,(1)自然因素 主要包括气候、气温、湿度、阳光、雨量、地形、地理环境等。

9、(2)社会因素 主要包括社会制度,生产力、经济、文化、科技水平、法规等因素,寄生虫对畜牧业和人类健康的危害 寄生虫对畜牧业生产和人类健康的危害甚大,由于动物普遍地、反复地经常遭到各种寄生虫的侵袭,引起患畜不同程度的病理过程,成为发展畜牧业生产的大敌,造成经济上的巨大损失;由于有些寄生虫为人兽共患,给患者的身心健康造成痛苦,甚至危及生命,成为危害人类健康的公害,(一)对畜牧业生产的危害 1引起地区性流行造成病畜的大批死亡。 2导致饲料的严重浪费,降低生产性能,降低役畜 的使役能力、缩短使役年限。 3影响动物的生长发育与繁殖.被寄生虫严重感染 的幼畜生长发育迟缓;种畜影响生殖机能、妊 娠,造成繁殖

10、能力下降。 4、影响畜产品的质量和数量,造成产品废弃。 5降低家畜的抗病能力,诱发各种疾病。,寄生虫病造成的不良后果死亡,寄生虫病造成的不良后果生长发育受阻,寄生虫病造成的不良后果降低生产性能,猪疥癣病引起皮肤增,羊螨病造成口、鼻处结痂,寄生虫病造成的不良后果影响畜产品的质量,(二)对人类健康的危害 人兽共患寄生虫病是人类健康的大敌之一,它构成公共卫生的严重威胁,有时甚至构成严重的社会问题。 据世界卫生组织公布的人兽共患病中有人兽共患寄生虫病69种,我国存在60种,其中最重要的21种。在这21种中,日本分体吸虫病、猪带绦虫病和囊尾蚴病、棘球蚴病、旋毛虫病、弓形虫病、牛带绦虫病、枝睾吸虫病、姜片

11、形吸虫病、并殖吸虫病在我国分布较广,流行亦较严重。,血吸虫病患者,带绦虫病,重要寄生虫病我国流行概况 包虫病:血清学阳性率12.04%,全国包虫病病人38万人,受威胁人口5000余万,家畜平均感染率约50%。 黑热病:患者53万人以上 。 蠕虫病:查出感染于人体蠕虫26种,蠕虫总感染率为21.74%,全国感染人数约为1.29亿人。 带绦虫病:感染率为0.28%,全国感染人数约为55万人;,寄生虫病给养殖业造成巨大的经济损失。 猪蛔虫病每年对养猪业造成的经济损失,东欧达1750万美元,美国达6010万美元。 线虫和外寄生虫给美国养牛业造成的经济损失超过40亿美元。 蠕虫每年给澳大利亚养羊业造成的

12、经济损失为2.22亿澳元。,我国,猪棘头虫病:每年仅在四川省和重庆市两地引起的经济损失近1亿元; 牛皮蝇蛆病:仅在四川省一年引起的经济损失达 5000万元以上; 山羊蠕形螨:每年引起的山羊皮张损失达1000多万元; 包虫病:在青海每年仅引起废弃肝脏的经济损失一项就达2625万元,给我国畜产品销售造成的经济损失则逾8亿元人民币; 囊尾蚴病:全国每年的经济损失可达8000万元以上。,二、寄生虫病的发生和流行,(一)、寄生虫和寄生虫学的概念 1、寄生生活:在两种生物之间,一种生物以另一种生物为居住条件,夺取其营养,病给其造成不同程度的危害,把这种现象称为寄生生活。 2、寄生虫;在寄生生活过程中,将以

13、寄生生活的生物称为寄生虫。 3、宿主;被寄生虫寄生的人或动物称为宿主。,(二)寄生虫和宿主的类型,1、宿主的类型 A,生活方式不同分 (1)永久性寄生虫:终生离不开宿主,如旋毛虫。 (2)暂时性寄生虫:在宿主体上作短暂停,如蚊、蠓、等 B,寄生部位不同分 (1)内寄生虫:在宿主体内各组织、器官中寄生其中寄生于消化道的寄生虫最多。 (2)外寄生虫:在宿主体表寄生,如疥螨、虱子、蚊子等。,2、宿主的类型,(1)终末宿主:被寄生虫的成虫期或有性繁殖阶段所寄生的宿主。 (2)中间宿主:被寄生虫的幼虫期或无性繁殖阶段所寄生的宿主。 (3)补充宿主:有些寄生虫必须在两种中间主体内寄生,才能完成其幼虫的发育

14、阶段,这种对第一个中间宿主补充作用的宿主,称为补充宿主的第二中间宿主。,(三)寄生虫对宿主的危害形式,(1)机械性损害:表现为以下几种形式: a.虫体以吸盘、吻突和口囊等特殊器官附着在胃、肠等脏器的粘膜上,造成局部损伤。,钩虫的钩齿,钩虫咬附于肠粘膜,肠壁出血,猪小肠上的棘头虫,猪棘头虫吻突,猪棘头虫吻突上的钩,b. 幼虫移行穿透各组织时,损伤各组织脏器造成“虫道”,引起出血、炎症。,牛皮蝇蛆移行造成皮肤损伤,c. 虫体在肠管、胆管、血管、气管及支气管等内聚集,引起堵塞,甚至破裂等后果。,d. 某些寄生虫在宿主脏器内大量寄生或形成逐渐增大的包囊,刺激、压迫被寄生的脏器和周围组织,引起各种病变。

15、,e. 血液中的寄生虫破坏大量红细胞,引起贫血。,(2)夺取营养物质,a.胃肠道内的寄生虫以宿主胃肠内的已消化和半消化的食物为营养; b.血液中的寄生虫破坏红细胞并以血红蛋白为食物; c.在组织内寄生的寄生虫以宿主的组织液以及被它们破坏的组织为食物。,(3).毒素作用,寄生虫生活期间排出的代谢产物和分泌物及虫体死亡崩解时释放出的体液对宿主产生毒害作用,引起局部或全身反应。,(4).带入病原引起继发感染 蜱传血液原虫病;蚊传脑炎、疟疾;肺线虫可带入流感毒。,(四)寄生虫的生活史和感染宿主的途径,1、生活史:寄生虫生长、发育和繁殖的全部过程称为生活史。,2、寄生虫感染宿主的途径,病原从感染源感染给

16、易感动物所必须经过的途径。 1.经口感染 寄生虫的虫卵、幼虫通过粪、尿等分泌物、排泄物排到外界,污染环境、饲料和饮水等,造成经口感染的机会。,2.经皮肤感染,(1)主动钻入宿主皮肤 钩虫、类圆线虫和日本血吸虫等,其感染性幼虫可直接钻进皮肤而侵入动物体内。,日本血吸虫尾蚴,钩虫丝状蚴,钩虫感染(农民赤脚下地劳动),(2)经节肢动物传播感染 丝虫、疟疾(蚊子)和双芽巴贝斯虫 (蜱类)等,正在吸血的蚊子,蜱,3.接触感染,螨、蚤和虱等 。,4.经胎盘感染 弓形体、血吸虫等,(五)、影响寄生虫病流行的因素外界环境1、 宿主方面 (1)宿主营养状况 (2)年龄、性别、品种 (3)饲养管理 饲养方式、饲料种类和卫生状况等,2、外界因素,(1)地理气候条件,主要是影响寄生虫的自由生活阶段(线虫幼虫、吸虫的毛蚴和尾蚴等)。 影响因子有: 1. 温度 在一定温度条件下生存和发育。猪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