接人网 第1章_绪论v1.ppt_第1页
接人网 第1章_绪论v1.ppt_第2页
接人网 第1章_绪论v1.ppt_第3页
接人网 第1章_绪论v1.ppt_第4页
接人网 第1章_绪论v1.ppt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6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宽带接入技术,宽带接入技术,主讲教师:杨晓波 工作部门:重庆邮电大学通信与信息工程学院 -通信网络教研中心 办公地点:逸夫科技楼三楼 工作邮箱: 2011年3月,宽带 接入技术,课程特点,是一门重要的特色专业课 讲授当前通信网络的一个热点接入网 电信网和IP网的构成:核心网与接入网 主要特色 实用性、针对性、综合性 讨论技术总体和技术发展 概念新、内容新、覆盖广 讨论技术发展、标准发展、市场走向 标准、市场、法规 分析不同接入技术在运营商竞争中的作用,宽带 接入技术,教材与参考书,教材:接入网技术 雷维礼、马立香等编著 清华大学出版社、2006年9月 主要参考书 宽带接入技术 Albert A

2、zzam Niel Ransom著 文爱军/刘增基:译审,电子工业出版社、2001年7月 主要参考资料 ITU-T标准 IEEE、IETF相关标准,宽带 接入技术,你能学到什么?,接入网的体系结构 主流接入网的技术原理 各种接入网的应用与发展 分析和组建接入网的基本技能,宽带接入技术,接入网技术,第1章 绪论,宽带 接入技术,第1章 绪论,1.1 什么是接入网? 1.2 接入网市场现状 1.3 接入网的产生 1.4 推动接入网发展的因素 1.5 网络融合 1.6 接入网与NGN,宽带 接入技术,1.1 什么是接入网?,1.1.1 从使用的角度理解接入网 1.1.2 从位置关系理解接入网 1.1

3、.3 接入网面临的问题,宽带 接入技术,1.1.1 从使用的角度理解接入网,接入网 Access Network ,简称 AN 从使用来看: 直接为签约用户提供接入的网络 签约用户( Subscriber ):合法使用者 意味着责任、享受服务的权力 是一种运营网络,由运营商建设和管理 对用户进行接入控制 收取一定费用 提供电信级服务,宽带 接入技术,1.1.2 从位置关系理解接入网,将用户接入到核心网的网络 俗称 Last mile:从网络指向用户方向,最后一公里 First mile:从用户指向网络方向,最初一公里 注意:“一公里”是一种形象的称呼,并非实际距离 为一公里。,接入网,核心网,

4、一台设备或是一个网络,宽带 接入技术,1.1.3 接入网面临的问题,接入环境多样、差异极大 如何在不同环境下提供最佳接入方式? 不同接入用户接入需求差异大 如:个人用户和集团用户差异 如何量身定做提供个性化服务? 运营和接入管理是难题 如何有效控制用户的接入? 如何保证用户信息的安全?,宽带 接入技术,1.2 接入网市场现状,1.2.1 竞争的格局 市场竞争 技术竞争 1.2.2 并存的格局 多家营运商并存 多种技术并存 1.2.3 竞争的影响,宽带 接入技术,1.2.1 竞争的格局市场竞争,市场竞争的实质运营商抢占市场 接入网市场上,硝烟四起 各运营商“跑马圈地”,争抢用户 电信、网通、移动

5、、有线电视公司、联通、铁通等 八仙过海,各显神通 提高服务 增加新业务 降低价格 广告宣传 恶意诋毁 甚至破坏设施等等,A接入网,B接入网,?,?,运营商A,运营商B,宽带 接入技术,1.2.1 竞争的格局技术竞争,在接入网大发展的今天 各种接入技术纷纷登场,技术大比拼,ADSL,Cable modem,Ethernet,WLAN,GPRS,CDMA-1X,宽带 接入技术,1.2.2 并存的格局,多家运营商并存 并存才能形成竞争 竞争才能发展 多种技术并存 接入环境差异很大 接入需求差异很大 没有一种技术能满足 各种环境、各种需求的接入,宽带 接入技术,1.2.3 竞争的影响,“有了选择真好”

6、发自用户内心的声音 竞争使用户 有了更多选择权 享受到更便宜、更好的服务 打破了行业垄断的神话 个别运营商独霸天下的日子已一去不复返 竞争给运营商 提供了发展的机会 同时也面临着生存的挑战,宽带 接入技术,1.3 接入网的产生,1.3.1 最初的接入段 1.3.2 接入网概念的提出 1.3.3 接入网标准的出台,宽带 接入技术,1.3.1 最初的接入段,以前,传统的电信网络没有独立的接入网 接入网的原型:最初的接入段用户环路 连接用户终端到电话接入端局 由各种线缆及其附属设施构成 称为本地环路、用户线路 Local loop, Subscriber line 仅仅是一种专用设施 附属于电话网甚

7、至附属于特定程控交换机,宽带 接入技术,1.3.2 接入网概念的提出,英国电信首次提出接入网概念 英国电信BT(Britain telecommunication) 1975年,格拉斯哥会议,首次提出概念 基于电信接入业务需求 基于电话线介质 1976年,曼彻斯特,接入网组网的可行性试验 1977年,苏格兰和伦敦地区,较大规模推广应用 1978年,正式命名为“接入网组网”,宽带 接入技术,1.3.3 接入网标准的出台,制定即如入网标准的机构:ITU-T ITU:国际电信联盟(前身CCITT) ITU-T:国际电信联盟标准部 ITU: International Telecommunicatio

8、ns Union TSS: Telecommunication Standardization Sector ITU-T参与BT的前期所有工作 1979年,ITU-T开始制定有关接入网的标准 1995年,电信网接入网标准ITU-T G.902发布 2000年,IP接入网标准ITU-T Y.1231发布 标准的出台,使接入网真正成为独立的网络 特别是Y.1231的发布,使接入网进入大发展时期,宽带 接入技术,1.4 推动接入网发展的因素,1.4.1 需求牵引 1.4.2 技术推动 1.4.3 规制开放 1.4.4 竞争激励,宽带 接入技术,1.4.1 需求牵引,不断增长的需求 业务需求:话音、数

9、据、图像、视频等 带宽需求:需要更大的带宽传送多媒体业务 希望通过一个接入网提供多种业务 潜在的市场 用户数量不断增长,潜在的盈利因素 宽带业务不断出现 竞争打破垄断,市场占有率发生变化,宽带 接入技术,1.4.2 技术推动,数字化技术的使用 使所有业务都可由比特流表示 不同业务由不同Qos的比特流表示 为在同一网络上提供多种业务提供了技术支撑 光纤的使用 为各种业务的传输提供足够的带宽 数字信号处理(DSP)技术的使用 可将模拟信号压缩成速率很低的数字比特流,用比传送原始信号低得多的带宽进行传输,宽带 接入技术,1.4.3 法规开放,宽带 接入技术,1.4.3 法规开放,中国电信市场的开放

10、1993年前:邮政部、电信总局及省市电信局 1994年:中国联通成立,并提供移动业务 1995年:中国联通试点固定电话业务 1999年:中国移动成立(从中国电信分离) 1999年:中国卫通成立 2001年:中国铁通成立 2002年:中国电信南北分家 中国网通: 北方十省电信、网通、吉通 中国电信:南方21省电信 2008年:中国电信:电信、联通C网、卫通的基础电信业务 中国联通:联通、网通 中国移动:移动、铁通,宽带 接入技术,1.4.4 竞争激励,竞争有利于 提高服务质量 加速新业务的开发 增加用户的选择 降低市场价格 推动了接入网技术的发展 极大的活跃了接入网市场,宽带 接入技术,1.5

11、网络融合,1.5.1 传统的网络(三网) 电话网 有线电视网 互联网 1.5.2 网络融合的必然和必要,宽带 接入技术,1.5.1 传统的网络,传统的网络是指: 电话网、有线电视网、数据网 电话网 专为电话业务优化设计 点对点、双向、交互式、严格时延,电路交换, 3kHz模拟信号 有线电视网 专为广播电视业务优化设计 点对多点、单向、无严格时延,无交换、6MHz模拟信号 数据网 专为数据业务优化设计 突发性、双向通常不对称、无严格时延,通常为分组交换、 数字信号,宽带 接入技术,1.5.1 传统的网络,传统网络的局限性 各种网络对特定业务量身定制 不能满足用户日益增长的多业务需求 单一业务网络不能形成规模经济,发展受限 单一网络业务竞争实力弱,宽带 接入技术,1.5.2 网络融合的必然与必要,每个专用业务网络完全不同 网络结构完全不同 所支持业务的基本特性完全不同 用户需求变化巨大 希望一个网络提供多种业务 希望提供个性化的服务 专用业务网络越来越不能满足用户需求 网络走向融合是必然趋势 如今只能提供单一业务的网络很难在竞争中生存 网络融合指在同一网络中同时提供多种业务 并非简单地将三个网络进行重叠 各大运营商都在增强网络,走融合之路,宽带 接入技术,1.6 接入网在NGN中的重要位置,应用服务器,网管服务器,AAA服务器,计费服务器,软交换,IP/ATM/SDH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