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高中历史 第五单元《中国近现代社会生活的变迁》单元小结与测评(含解析)新人教版必修2.doc

高中历史 第五单元《中国近现代社会生活的变迁》单元小结与测评(含解析)新人教版必修2

收藏

压缩包内文档预览:(预览前3页/共6页)
预览图 预览图 预览图
编号:94747840    类型:共享资源    大小:349.71KB    格式:RAR    上传时间:2020-09-15 上传人:灰**** IP属地:宁夏
12
积分
关 键 词:
中国近现代社会生活的变迁 高中历史 第五单元《中国近现代社会生活的变迁》单元小结与测评(含解析)新人教版必修2 第五 单元 中国 现代 社会生活 变迁 小结 测评 解析 新人 必修
资源描述:
高中历史 第五单元《中国近现代社会生活的变迁》单元小结与测评(含解析)新人教版必修2,中国近现代社会生活的变迁,高中历史,第五单元《中国近现代社会生活的变迁》单元小结与测评(含解析)新人教版必修2,第五,单元,中国,现代,社会生活,变迁,小结,测评,解析,新人,必修
内容简介:
2014年高二历史 第五单元中国近现代社会生活的变迁单元小结与测评(含解析)新人教版必修2(时间:45分钟满分:100分)一、选择题(每小题5分,共60分)1“自同光以迄宣统,妇女服饰,以上海为最入时,流风所被,几及全国。富贵之家,莫不尤而效之,其人辄顾影自怜,私心窃喜,贫贱者亦步趋恐后。”上述现象出现的主要原因是()a女性审美观念发生变化b外来文化被广泛接受c近代社会发生急剧变革 d上海开近代风气之先河解析:本题考查学生的理解能力。材料信息表明,清朝末年妇女的服饰深受西方文化的影响,出现这种情况的主要原因是近代中国社会的急剧变革,维新变法运动、辛亥革命相继发生,对中国人的生活习俗产生了重大影响。答案:c2近代社会生活的变化往往与当时的政治状况紧密相连。下列具有鲜明的政治色彩的是()a“断发” b吃西餐c穿洋服 d近代婚姻解析:辫子是清朝统治的象征,“断发”的兴起主要是受西方民主平等思想的影响。辛亥革命前后,“断发”不仅是移风易俗,还带有反清的色彩,故a项符合题意。答案:a3清末,中国城乡居民的日常生活用品中很多带有一个“洋”字,而在内陆乡村,农民靠家庭纺织业与手工作坊来解决生活基本用品的需求。这说明当时()a乡村自然经济已经解体 b社会生活新旧并存c生活方式没有地区差异 d城市仍处封闭状态解析:本题考查学生对比分析能力。伴随着列强侵略,外来事物不断涌入,而广大农村受冲击相对较小,故当时社会上存在新旧并存的现象。答案:b4“送嫁妆”是我国很多地区的特色民俗,下表的统计不能说明()时期所送的嫁妆20世纪80年代被褥、“红包被”、三门柜、手表、自行车、缝纫机、小型黑白电视机21世纪初被褥、“红包被”、高档组合家具、名牌手表、笔记本电脑、汽车a西式婚礼逐渐被人们所接受b嫁妆品种越来越丰富,越来越现代化c改革开放后人们生活水平大为提高d嫁妆保留了传统特色,体现了时代特色解析:本题考查学生的分析、理解能力。“送嫁妆”说明仍保留了我国传统的婚礼风俗,d项正确;根据所送嫁妆可以看出改革开放后人民生活水平大为提高,嫁妆品种越来越现代化,b、c两项正确。a项在统计表中无法体现,符合题意。答案:a5清末中国交通运输方式开始呈现出近代化特征,具体表现是()近代轮船运输业诞生 近代铁路运输业诞生民用航空事业拉开序幕 建立和发展了汽车工业a bc d解析:中国民用航空事业发端于1920年,而汽车工业的建立和发展是新中国成立以后的事情,排除。答案为d。答案:d6黄遵宪(18481905)生活的时代,人们的衣食住行发生了很大的变化。他寄托情思的诗作今别离:“别肠转如轮,一刻既万州送者未及返,君在天尽头”所反映的是()a新式交通工具的传入改变了人们的生活方式b西方建筑风格的传入丰富了中国近代居室的样式c西装的传入推动了中国服饰的多样化d西方餐饮的传入影响了中国的传统饮食解析:“送者未及返,君在天尽头”表明“君”行动之迅速,因此该诗反映的是近代交通工具对人们生活的影响,b、c、d三项在文中均未体现,可排除。答案:a7假如你要准备写一篇关于“新中国铁路事业”的小论文,有下列写作提纲,其中正确的是()a新中国成立之初,大力发展沿海铁路b“八五”“九五”期间,国家相应减少了铁路资金投入c20世纪末,中国铁路运营总里程居世界第一位d机车、铁路技术改造成为铁路事业发展的重要内容解析:本题考查学生对基础知识的识记能力。新中国成立之初,大力发展西北、西南地区的铁路。“八五”“九五”期间,国家投入巨额资金加快铁路建设。20世纪末,中国铁路运营总里程居世界第四位。d项正确。答案:d8甲午战争期间,如果你是前线将领,有十万火急的军情要向朝廷报告,你当时会采用哪种方式()a通过驿站传递 b通过轮船传递c通过有线电报传递 d通过无线电报传递解析:首先必须知道甲午战争的时间是18941895年,其次要了解四个选项的传递方式在中国产生的时间。驿站古代就有,轮船与火车是大清邮政运送邮件的方式,有线电报产生于1877年,无线电报是1906年才创设的。军情传递自然是越快越好,所以通过有线电报传递是当时最好、也是最快的方式。答案:c9盛世危言指出:“置之,灾民流离困苦情形宛然心目。作奸犯科者,明正典刑中历历详述,见之者胆落气沮,不敢恣意横行,自有(士君子)足不逾户庭而周知天下之事”郑观应在此盛赞的是()a修筑铁路 b创办报刊c放映电影 d开通电话解析:本题考查近代中国社会生活习俗的变化。郑观应是中国早期维新思想家,出生于十九世纪中期,根据题干中“不逾户庭而周知天下之事”的描述,结合作者生活的时代背景分析,应选b项。c项在二十世纪初期出现,电话不满足“知天下之事”的描述。答案:b10一定时期的报纸反映一定时期的历史面貌。观察下图所示报头,不能得出的推论是()a中华书局创办于1912年b民族工业迎来发展的春天c当时社会上农历与西历共存d广告成为企业宣传的手段解析:本题考查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根据题干信息“中华民国十年纪念”分析,应为1922年,中华书局创办于1912年;b项中民族工业发展的春天是从1912年到1919年,不符合题干;图上有“阴历”“阳历”字样,因此c项正确;从图上“大赠品”字样分析,有吸引顾客的目的,因此具有广告性质。答案:b11某制片公司拍摄一部电影,影片反映的是1915年在上海发生的故事,其中不可能出现的场景是()a住在西式洋楼里的洋人吃西餐b轮船往来于黄浦江上,人力车穿梭在大街上c报童在大街上叫喊:卖报!卖报!d大街上张贴着歌女红牡丹的电影海报解析:本题考查学生的识记判断能力。中国电影事业起步于1905年,但是第一部有声电影歌女红牡丹出现于1931年,故d项不可能出现,其余选项都有可能出现。答案:d12下列来源于中国互联网信息中心(cnnic)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的数据,其体现出来的社会变化不包括()a中国与世界的联系日益密切b信息技术革命在中国得到迅速发展c互联网替代了其他信息传媒d高新技术的发展改变了人们的生活解析:本题考查学生的识图分析能力和理解能力。材料反映了中国互联网事业的快速发展状况,b项正确;a、d两项反映了互联网对我国和人们生活的影响;互联网不可能取代报纸等信息传媒,同时材料中并没有体现其他传媒方式的发展状况,故c项错误,符合题意。答案:c二、非选择题(第13题18分,第14题22分,共40分)13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现在上海几个女学堂的女学生,一个个神清气爽、磊落大方身体没有一点弯曲,好似春天的修竹一样细直。这一种文明的好看,真是如雪之洁,如水之清,比那种涂脂抹粉、一步三扭的小脚伶仃的样子,真是天地了。女学报材料二有人劝不要缠足,还有女史张静娴说缠足是害天理、害人伦、害国事、害人命,把妇女缠足的弊都道破了,真说的好得很。妹子从那儿起,这足总没好生缠他。女学报1903年11月材料三五千余年兮进化人群,育蚕始祖溯源西陵。女子蚕业学校成,振兴实业之先声。利权外溢兮国民困,优胜劣败在竞争。衣被苍生,组织交明,我曹责任非轻。女子世界第6期1907年7月请回答:(1)根据材料一概括说明,当时社会上出现了什么新气象?依据材料二和所学知识分析,这种新气象的成因有哪些?(6分)(2)根据材料三中的歌词说明,女子蚕业学校的办学理念是什么?(4分)(3)综合三段材料概括,20世纪初妇女的观念发生了哪些方面的变化?(8分)解析:第(1)问的第一小问抓住材料现象“女学堂的女学生”“比那种涂脂抹粉、一步三扭的小脚伶仃的样子,真是天地了”来提炼分析;第二小问从材料二可以获得是报纸宣传,女学堂的女学生新气象反映了学堂教育影响和西方思想影响。第(2)问从“振兴实业之先声”“我曹责任非轻”来概括。第(3)问可以从经济观念、教育观念、社会观念、审美观念等角度思考。答案:(1)新气象:妇女摆脱了缠足陋俗的束缚,接受新式教育。成因:报纸的宣传,新式学堂的创办;西方思想的传播。(2)办学理念:倡导实业,救国救民,注重社会责任感。(3)经济观念:重视女子就业。教育观念:重视女子教育。社会观念:重视文明进步。审美观念:提倡自然清纯之美,反对矫揉做作的旧观念。14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修筑铁路,“凿我山川,害我田庐,碍我风水,占我商民生计”。李鸿章材料二凡穷则变,变则通。将来通商各口,洋商私设电线,在所不免。但由此口至彼口,官不允许,总做不到。然与其任洋人在内地开设铁路电线,又不若中国自行仿办,权自我操,彼亦无可置喙耳。李鸿章材料三近代中国的铁路大部分是靠外国资金建设起来的,经营权也大部分落入外国公司或外国政府手中。1894年自主修筑铁路为21%,以后便在6.9%至15.7%之间波动。1937年,中国铁路总长21 761千米,其中由南京国民政府控制的占52.5%,其余为日、英、法等列强资本所控制。材料四1949年以后,中国的铁路建设取得了辉煌的成就。2006年青藏铁路全线开通,是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取得的一项重大成就。(1)从材料一到材料二,李鸿章对于修筑铁路的态度发生了怎样的变化?据材料回答这种变化的理由是什么?反映的实质问题是什么?(6分)(2)简要分析列强在中国修筑铁路的真实目的。(4分)(3)据材料三概括晚清及抗日战争前中国铁路的主要特征。(6分)(4)综合上述材料,就近代以来中国铁路的发展谈谈你的认识。(6分)解析:第(1)问中的第一小问,通过阅读对比两则材料即可得出答案;第二小问,由材料二中信息得出;第三小问,实质可结合洋务运动回答。第(2)问,根据材料四结合所学可知列强修筑铁路实质是资本榆出。第(3)问,通过阅读材料、归纳信息即可得出答案。第(4)问,综合以上几问回答。答案:(1)变化:从反对修筑铁路到主张在中国修筑铁路。理由:与其让洋人修筑铁路,
温馨提示: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3.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提示  人人文库网所有资源均是用户自行上传分享,仅供网友学习交流,未经上传用户书面授权,请勿作他用。
关于本文
本文标题:高中历史 第五单元《中国近现代社会生活的变迁》单元小结与测评(含解析)新人教版必修2
链接地址:https://www.renrendoc.com/paper/94747840.html

官方联系方式

2:不支持迅雷下载,请使用浏览器下载   
3:不支持QQ浏览器下载,请用其他浏览器   
4:下载后的文档和图纸-无水印   
5:文档经过压缩,下载后原文更清晰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资源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客服 - 联系我们

网站客服QQ:2881952447     

copyright@ 2020-2025  renrendoc.com 人人文库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400-852-1180

备案号:蜀ICP备2022000484号-2       经营许可证: 川B2-20220663       公网安备川公网安备: 51019002004831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人人文库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