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材料评述题例析罗田县凤山中学 王红玉评述题作为近年来出现的一种新题型,最早出现在2010年全国高考新课标卷中,2012年,本着中考为高考服务的方针,黄冈市九年级四月调考历史试卷也采用了这种题型。2013年使用的历史中考精典中,每一单元都有一道评述题,在黄冈市九年级三月份和四月份的两次调研考试历史试卷中,评述题作为压轴题出现,而且分值较高,在历史学科40分的总分中,占了9分。从2013年开始材料评述题正式作为压轴题出现在黄冈中考历史试卷中。这种题型的训练和考查,目的在于让学生学会使用批判、借鉴、引用的方式评论历史观点,独立地对历史问题和历史观点提出自己的看法,检测和提升学生的分析理解能力,归纳概
2、括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等。在此,为了帮助广大学生提高解答评述题的技能,我结合例题与大家共同探讨评述题的答题基本注意事项和技巧。例题一:阅读材料,回答问题。(9分)列宁说:“在战争(指19191920年苏俄粉碎国内外敌人的武装干涉)结束的时候,俄国就像是一个被打得半死的人而现在,谢天谢地,他居然能够拄着拐杖走动了!”这个结果是什么呢,结果就是把商品、货币、市场机制引进到苏联的社会主义建设里面去,在马克思主义的发展史上,这是一个重大的突破。列宁实行新经济政策的创新之处就在于:在无产阶级掌握国家命脉的前提下,允许多种经济并存,在一定范围里恢复资本主义生产,利用“市场”和商品货币关系扩大生产,巩固了工农
3、联盟。在新的历史条件下,邓小平继承了列宁的新经济政策思想,创造性地提出了特色经济改革思想,并成功地领导中国进行了伟大的社会主义改革实践。中国和苏联社会主义建设和探索历程表明:社会主义建设离不开“市场”和“商品经济”。在某种意义上,有人说,他(美国总统)挽救了市场经济。1933年,罗斯福就任美国总统时,美国面临严重的经济危机和政治危机,罗斯福开始推行“新政”。新政力图用国家干预经济的办法,使经济尽快复苏。开创了市场经济的新模式,在这种模式中,市场规律这只“看不见的手”和政府干预这只“看得见的手”联合起来,共同影响经济,市场的作用和政府的作用同时得以发挥。 1992年邓小平南方讲话时指出:计划(国
4、家有计划干预经济)多一点还是市场(利用市场和商品货币关系调节)多一点,不是社会主义与资本主义的本质区别,计划经济不等于社会主义,资本主义也有计划,市场经济不等于资本主义,社会主义也有市场。计划和市场都是经济手段。 评材料中关于“国家干预经济”和“市场调节经济”的两种经济体制创新手段的观点。答案示例:计划多一点还是市场多一点,不是社会主义与资本主义的本质区别。市场经济不等于资本主义,社会主义也有市场。苏俄在列宁的领导下,实行新经济政策,允许多种经济并存,在一定范围里恢复资本主义生产,利用“市场”和商品货币关系扩大生产,提高了劳动者的生产积极性,促进了国民经济的恢复,巩固了工农联盟,稳定了苏维埃政
5、权。在新的历史条件下,邓小平继承了列宁的新经济政策思想,创造性地提出了特色经济改革思想,并成功地领导中国进行了伟大的社会主义改革实践。中国和苏联社会主义建设和探索历程表明:社会主义建设离不开“市场”和“商品经济”。计划经济不等于社会主义,资本主义也有计划。1933年,罗斯福在美国面临严重的经济危机和政治危机的情况下推行“新政”。 新政在不改变资本主义制度的前提下,用国家干预经济的办法,重振了美国经济,稳定了社会秩序,维护了美国的资产阶级民主制度,还为资本主义国家干预经济提供了范例。罗斯福新政表明资本主义生产也离不开国家的计划指导和调节。计划多一点还是市场多一点,不是社会主义与资本主义的本质区别
6、。计划经济不等于社会主义,资本主义也有计划,市场经济不等于资本主义,社会主义也有市场。计划和市场都是经济手段。既要遵循商品价值规律,依靠市场调节,也要增强国家的宏观管理,加强对经济的干预,不同体制的国家可以相互借鉴,取长补短,才能促进社会生产健康快速的发展。 这是一个比较宏大而且对于初中生来说有一定难度的评述题。考查的基本知识要点涉及到:苏俄新经济政策、中国改革开放和美国罗斯福新政。这些属于现代史上成功的体制创新和经济政策调整的范畴,是中考的重要考点。在做题之前,学生需要明确这几次体制创新和经济政策调整的实质、特点和影响等基本知识要点。苏俄新经济政策和中国改革开放都是在不改变社会主义制度的前提
7、下,在原有计划经济的基础上利用市场和商品货币关系扩大生产,大力发展商品经济;而美国罗斯福新政是在不改变资本主义制度的前提下,在原有市场经济的基础上加强国家对经济的干预和调节,也就是补充了计划经济。两者的相同之处在于不改变原有的社会制度,把市场经济和计划经济相结合。明确了这些要点才便于答题。从以上的答案示例中我们可以发现做这种评述题的几个注意事项:一、提取观点简明准确,也就是找中心句子。这个题的观点可以直接从材料中找,但是要找准。“计划多一点还是市场多一点,不是社会主义与资本主义的本质区别。”二、提取分论点。这个题的分论点也非常清晰,关键要善于对应和运用。分论点之一:“市场经济不等于资本主义,社
8、会主义也有市场。”对应着社会主义国家苏俄的新经济政策和中国的改革开放。分论点之二:“计划经济不等于社会主义,资本主义也有计划。”对应着资本主义国家美国的罗斯福新政。三、有步骤有条理地展开论述。每个分论点对应着具体的史实,要善于史论结合。引用史实要说清楚史实的名称(比如“苏俄的新经济政策”、“中国的改革开放”和“美国罗斯福新政”需要明确提出来,不能含糊其辞。)特点和意义,材料中出现了就引用材料文字,材料中没有出现,就需要搜索头脑里存储的对应的知识要点加以补充。比如,苏俄新经济政策的影响“提高了劳动者的生产积极性,促进了国民经济的恢复,巩固了工农联盟,稳定了苏维埃政权。”还有美国罗斯福新政的影响“
9、重振了美国经济,稳定了社会秩序,维护了美国的资产阶级民主制度,还为资本主义国家干预经济提供了范例。”都需要补充。四、顺理成章地做总结。这个题有两个分论点,分别作出论证之后需要简洁地总结一下。然后整个题做完之后也需要做总结,一般的题在最后呼应一下我们论证的总观点即可。但是这个题,我们从论证的过程中可以得出一个启示“计划和市场都是经济手段。既要遵循商品价值规律,依靠市场调节,也要增强国家的宏观管理,加强对经济的干预。不同体制的国家可以相互借鉴,取长补短,才能促进社会生产健康快速的发展。”顺理成章地拿出来,既对整个论述作了总结,又使得论述得到升华。当然,上述答题思路和答案示例不是解答本题的唯一方法,
10、我们一定要让学生明白这一点。材料评述题本来就是开放性的题目,不可以限制学生的思维和个性,倡导学生多角度地选择观点进行论述。这个题学生可以选择上述答案示例中的一个分论点答题,只要观点明确,论证有力,史论结合也可以得满分。这里只是想通过这个答案示例,说明做这种材料评述题的注意事项和答题要领,与大家共勉。当然,材料评述题有很多种类型。上述类型还是属于比较容易的一种,它的容易表现在:提取观点容易,直接从材料中找;材料叙述很有条理,便于理清头绪;材料中有大量可供借鉴的内容,事件名称、特点以及总结部分很得力,这些都可以直接引用。总之,这个题的材料中有很多方便答题的成分。还有很多材料评述题需要学生自己提取观
11、点,自己去筛选材料中甚至课本上的知识去进行有效的论证,那样的题难度更大。难度表现在:自己提取的观点表述要准确、明朗、简洁,不能含糊不清,不能表达不通顺;进行论证的时候,要择取有效的例证,选择事例要精准,要能有效地证明你的观点,还要善于把史实和观点有机地结合;等等。可能大家对去年九年级三月份的调研考试题中的最后一题仍然记忆犹新吧?这个题已经被摘选到今年的历史中考精典上来了。例题二:阅读材料,回答问题。(9分)辛亥革命是20世纪中国发生的第一次历史性巨变,它不仅结束了中国传统的封建君主旧制度,而且带来了现代的共和民主新制度;也开辟了现代民族国家的历史新纪元。不管你支持还是反对辛亥革命,它已经发生了
12、,并且已经造成了推翻清政府、终结中国的君主制度的事实。辛亥革命后尽管出现反复,但它确立的共和、民主和富强的发展方向没用改变,也不可逆转。历史发展到20世纪初年,清政府已经成为一切矛盾的焦点,它的垮台已经不可避免,因为它对外丧权辱国,对内专制、腐败,国家贫穷,民生困楚,社会矛盾激化,已经没有能力自救。以孙中山为首的革命派、以康有为为首的海外立宪派、以张謇为首的国内立宪派从不同角度掀起反清情绪,造成各种反清力量的聚会,促使清政府走上绝路,最后在辛亥革命的冲击下垮台,这是不争的事实。辛亥革命胜利后,孙中山确立的共和民主政治未能延续,资本主义民主政治制度建立不起来,就此而论,辛亥革命是失败了的革命,这
13、是为什么?原因有多种,但不能简单地归咎于孙中山的局限,也不能简单地归罪于革命党人的软软。原因很复杂,有革命党人的主观原因,但从客观上考察,民初中国出现反复,也是历史的必然。民初的中国,以袁世凯为代表的旧势力在新与旧的较量中,虽然一时得势,但是我们不能由此就否定以孙中山为代表的革命党人为实现复兴中华、富强中国所做出的贡献。以孙中山为代表的革命党人选择的共和、民主、富强的中国发展道路,以及建设一个民有、民治、民享,实现国家是人民所共有、政治是人民所共管、利益是人民所共享的社会的方向,则从来也没有改变过,而且也不可逆转。摘编自2011年第4期近代化研究“辛亥革命与近代中国”笔谈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
14、,评析辛亥革命开辟的发展道路不可逆转的观点。(要求:对该观点赞成、反对或另有观点均可,观点明确;结合所学知识和运用材料中的史实进行评析,史论结合)这个题出现在去年调考试卷的时候,不仅让学生无从下手,而且对于许多老师来说也难以把持,因为之前我们几乎都没怎么进行评述题的训练,再加上这个题本就有难度。我当时的解题思路是这样的:“评析辛亥革命开辟的发展道路不可逆转的观点”,不管我们赞成还是反对,首先我们要知道“辛亥革命开辟的发展道路”是什么样的道路,从材料中我们得知辛亥革命开辟的是“共和、民主、富强的中国发展道路”。弄清楚了这一点,我感觉“柳暗花明”了。接下来,就看是选择赞成还是反对来论述了。无论是结
15、合材料还是所学的历史知识,无论是我还是绝大部分学生都愿意持赞成的态度,我认为这样更便于论证。那么,我们评析的观点可以表述为:辛亥革命开辟的共和、民主、富强的中国发展道路不可逆转。观点明确的表述出来了,无论对于得分还是做题都有了一个良好的开端。“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我认为接下来的论证就要摆出史实证明以辛亥革命为开端,中国是如何一步一步实现共和、民主、富强的。那么,涉及到的史实除了辛亥革命本身之外,还有真正的“共和、民主”的实现要以1949年新中国的成立和1954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的颁布为例证,真正的“富强”的实现要以1978年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的改革开放为例证。中国从这条发展道路一路走来
16、,是不可逆转的历史的选择!答案示例:辛亥革命开辟的共和、民主、富强的中国发展道路不可逆转。孙中山领导的辛亥革命是是20世纪中国发生的第一次历史性巨变,也是近代史上一次伟大的反对帝国主义反对封建主义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它推翻了清朝统治,结束了2000多年的封建帝制。它带来了现代的共和民主新制度,也开辟了现代民族国家的历史新纪元。辛亥革命确立共和、民主、富强的发展方向一直都没有改变。后来中国的共产党承接着领导中国革命的重任,完成了孙中山等人的未竟事业。终于在1949年建立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实现民族独立和人民当家作主;1954年通过了我国第一部社会主义宪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贯穿了民主原则和社会主义原则,初步奠定了社会主义民主和法制的基础;1978年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我国的改革开放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经济持续快速增长,综合国力进一步提高,初步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人民生活水平总体进入小康。由此看来,以孙中山为代表的革命党人选择的共和、民主、富强的中国发展道路,以及建设一个民有、民治、民享,实现国家是人民所共有、政治是人民所共管、利益是人民所共享的社会的方向,从来也没有改变过,而且也不可逆转。可见,如果选择这样的观点进行评析的话,必须站得高看得远,要运用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价格补贴资金管理办法
- 企业相关管理办法前言
- 信息工程监理管理办法
- 企业选址仓库管理办法
- 人才公寓自营管理办法
- 仪器状态标识管理办法
- 企业业务协同管理办法
- 休闲食品现场管理办法
- 企业转移资金管理办法
- 信息披露管理办法预告
- 医院消化内科面试题及答案
- 锂离子电池极片辊压工序简介
- GB/T 3683-2023橡胶软管及软管组合件油基或水基流体适用的钢丝编织增强液压型规范
- 七年级上学期历史导言课课件 ( 希沃白板课件+PPT课件)
- 医疗管理制度PDCA培训:提高医院感染管理相关制度的落实率
- 肺结核诊断和治疗指南
- 软件系统售后服务方案
- GB/T 9765-2009轮胎气门嘴螺纹
- GB/T 4623-2014环形混凝土电杆
- GB/T 23806-2009精细陶瓷断裂韧性试验方法单边预裂纹梁(SEPB)法
- GB/T 16823.3-2010紧固件扭矩-夹紧力试验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