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卷及评价修改.ppt_第1页
试卷及评价修改.ppt_第2页
试卷及评价修改.ppt_第3页
试卷及评价修改.ppt_第4页
试卷及评价修改.ppt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3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朱晓霞,考考考老师的法宝,试卷及评价,考试,1、定义: 考试,是一种严格的知识水平鉴定方法。通过书面、口头提问或实际操作等方式,考查参试者所掌握的知识和技能的活动。 2、方式: 考试的方法有笔试、口试、面试和操作考试等,可根据不同的测试目标和测试内容选择合适的方式。 3、考试的标准 考前应明确课程标准,不同时期的教材不同,所以考前应公示给考生。 4、考试目的 考试主要有两种目的:一是检测考试者对某方面知识或技能的掌握程度;二是检验考试者是否已经具备获得某种资格的基本能力。从这两种目的看,考试可以分为效果考试(每学期的期中考试、没有竞争压力的升级考试、随时随地的自测)和资格考试(中考和高考,分析

2、师、律师资格考试、注册会计师考试、托福考试、GRE),明其义,试题,1.试题的概念 用于考试的题目,要求按照标准回答。 它是命题者按照一定的考核目的编写出来的。 2.试题的应用领域 如今试题涉及各个领域,它是考核某种技能水平的标准。 比如,在各行业的招聘中,有招聘的试题。可以说,只要有考核要求,就会有试题。 试题用的最多的应该还是在教育中,在高考中,有高考试题;在中考中有中考试题;教学中老师想考核学生,也是用试题考核。,知其理,试卷评价,试卷的适应性,试题的独立性,试卷的完整性,试题的科学性,质,量,试卷的互换性,试卷的规范性,究其因,教学过程 的考试,目的: 反馈教学信息、检测和评价教学质量

3、,调控教学过程 作用: 考试质量水平直接决定着考试能否真正起到对教与学的导向作用,能否达到对学生知识、技能等的掌握程度进行考察和对教师教学效果的检查、保证教学质量的目的。 试卷的质量高低直接关系到考试测量的精度,并且决定着考试结果的有效性与可靠性。,本次比赛,评分标准:共15分 第一:出题规范(20%)答案可以手写 第二:阅卷教考分离(10%,真实、准确、可靠) 第三:有抽样试卷分析(按要求完成占20%) 第四:核对出卷估分表(占50%),第一:出题规范(20%):,优秀:3 良好:2.5 合格:2,第二:阅卷教考分离(10%,真实、准确、可靠) 从教务处获取,第三:有抽样试卷分析,例子:八年

4、级数学试卷抽样分析,(参考人数3295人,随机抽取样卷316份,每份试卷均有同等被抽取机率,符合随机抽样统计要求,分析可行、有效。) 本次数学试卷立足新课标、紧扣新教材,考查了双基,突出了教材的重难点,难度适中,分数的分配恰到好处,且题型与中考题型接轨。通过考试,考生不仅长了见识,也找到了差距。师生的教与学顺利地完成了新课标的基本要求。下面结合我在阅卷工作中的情况作如下的试卷分析。,第三:有抽样试卷分析,例子:八年级数学试卷抽样分析,一、试卷概况:,从试卷中能反应出学生对双基知识的掌握程度,对于考查学生对本学期的基础知识的理解切实可行,是一份比较成功的试题。试题中既考查了学生的基础,又对学生的

5、能力进行了考查。但从成绩统计表中来看,合格率仅为40%。没有达到考查的预期的结果。,第三:有抽样试卷分析,例子:八年级数学试卷抽样分析,二、试卷特点: 1、面向全体,注重双基。这是本次试卷最突出的特点之一。 整份试卷基本没有太大难度的题,且紧扣教材,如第2、4、6、7、9、10、13、15(3分)等基本上是课本上的原题;21、22题共12分,却相当基础,容易得分。第27题是一道“坡度”很好的题,(1)、(2)容易得分,(3)让不少同学费了神(也有不少同学用算术方法得出了结果)。从平时师生教与学的角度看,本试卷解决了以往新课教学要求一般而中考要求又较高之间的矛盾,同时卷中能力题型(12、16、1

6、9、20、26、28、29)的多次出现,对实施数学素质教学,减轻学生过重负担起到很好的引导作用,既有利于学生的后续数学学习,也有利于数学学习的减负。 2、抓住新课标的特点,重点内容重点考查,难点内容化难为易,分散考查。 试题不仅紧扣教材,而且重难点内容把握得很有分寸。整份试卷中一次函数、全等三角形、轴对称、整式的分值分别为39、25、15、41分,其中一次函数是初中生(以往初三才学,学生也甚感有难度)一直害怕的内容,但因为是重点内容,不得不考,故分散在各种题型中:填空、单选、应用题。有不少考生分析出是一道与生活实际密切相关的函数应用题,喜不胜收,先有兴趣,再有信心,对整份试卷的得分更有把握了。

7、而其它内容,如整式、轴对称(含等腰三角形)、全等三角形在初中数学中也属重点内容,卷上考查的内容比例、分值大小和层次要求都有明显体现。 3、试题形式多样,渗透数学思想,一方面考查学生的能力,另一方面注意对新课程教学的导向性。 (1)通过识图来解答计算题或应用题。这是本次试卷的亮点题之一。 卷中第2、6、7、8、9、12、18、19、20、27、29题都要识图。尤其是19、题,要通过识图来得出结果;第9题识图很易错选成“C”;第29题,不读图便做不出答案;第27题不但要做出图,还要能够读懂图,第问读懂了图,其义自现。这类题都渗透了数形结合思想。要求考生能对实际的具体问题进行独立分析,考查他们是否真

8、正理解所学知识,同时也要求我们教师在课堂教学过程中注重数学思维的培养,注重数学方法和数学思想的同时渗透。 (2)通过对所学知识的理解画图来解答问题是本卷的亮点题之二。 第20题,没有对平方差公式a2 b2=(ab)(ab)的图形的理解透彻,就无法得出答案来;第8、18、24题,理解了点到点、点到线的最短距离以及对称的知识是解答问题的关键;第22题必须对角平分线、角平分线的性质、比例尺的意义、比例尺的计算掌握才对做题有大的帮助,同时也考查了学生动手画图操作能力和逻辑语言叙述能力(70%的同学均会做图,却不会计算比例尺、不会对做图结果叙述,按标准答案只能失分)。这类题对知识点的具体要求并不高,但要

9、求学生将数学知识与图形相融合,并具备较强的理解能力。这类考题引导我们教师在平时要注重基础,注重知识的形成过程,注重在课堂教学中让学生真正参与而学得知识,从而学会分析,学会学习,加强画图能力的培养。,第三:有抽样试卷分析,例子:八年级数学试卷抽样分析,三、考生得分失误 审题不清。审题是考生答题的一个重要环节,但每次考试都有不少考生因审题失误而失分。如第14题,因审题模糊而出现2个、3个、4个三个的答案,根本没有考虑“ ”表示+ 和 两个数;第11题审题不清误选“C”;突出表现在选择题上,模棱两可的考生很多。 计算能力不到位。第21、23、28(1)题共16分,其中计算题6分,失分的考生不少。 常

10、见的概念模糊,形成错误的定势而失误。如:因式分解、整式相乘、根式计算三类题,不少考生因式分解后又去计算出来;弄不清楚“由积到和”与“由和到积”两个那个是因式分解,那个是整式相乘。在平时训练过程中应提高“警惕”,做有心人。 逻辑推理能力有待训练和提高,表现在第11、12、16、28(2)题中,做题过程不能做到步步有据,过程严密,无形地被扣掉少量分值。 数学语言的运用有待加强和提高。初中是数学语言表达能力的基础阶段,也是打好这一基础的好时机,平时必须有意识地注重口头、书面语的培养,特别是关键字、词,专用术语尤其要用准确,否则就如同第22题一样无形地被扣掉分值。,第三:有抽样试卷分析,从上表中会分析

11、得出,学习成绩突出的学生仅占到总人数的约六分之一左右,而约占三分之一的学生成绩聚集在30分59分之间。这就充分说明,我们的“学困生”面较大,还需要我们师生共同继续努力才能改变现状。,第三:有抽样试卷分析,从此表可以看出客观题通过率超过69.3%,但并未达预测要求,因为这部分题大多都是容易题或较容易题,有些是最简单的概念题;有些是课本中最容易的例题或习题。选择题、填空题列为客观题的呈现形式,主要考查学生对基本公式、基本定义、定理的识记、再现、领会的简单应用能力,题量大,分值小,难度小,台阶密,有利于提高试题知识的覆盖和考试信度,而客观题在难度较小的情况下,通过率尚不足70%,因此说在基础知识教学

12、方面还需加强。 主观题的难度系数和标准差都大于客观试题,全面考查学生学科能力,在提高试题效度上它旨在发挥主要作用,全卷通过率40%,整个试题区分度欠佳。,客观题和主观题结构统计表:,第三:有抽样试卷分析,四、存在问题及教学建议: 通过对考试试卷的质量分析反映出学生在学习中的问题: 1、缺乏对概念的理解与应用;2、缺乏对数学方法、思想的理解与应用;3、计算能力还有待提高;4、学生没有形成解决问题的一些基本策略;5、知识学的不够活;6、答题不够规范。 教学建议: 1、关注“学困生”,对于学习有困难的学生,要关心,多帮助,制订适合他们的学习目标。教学中搞好分层次教学。2、加强基础知识,基本技能教学,

13、加强常规题训练,在教学中尽可能少求新立异。 3、加强学生表达能力的培养,对叙述条理性,表达准确性需加大力度。 4、科学训练,提高解题能力,训练是掌握基础知识,提高解题能力的必要手段,也是学生学习能力的表现,要精心设计练习,进行科学训练,提高学生审题、答题能力,对考卷及时评讲。,本次要求:每个年级等距抽样40份以上,每道题得分率算出来,提出教学建议,第四:核对出卷估分表(占50%),共三个数据:三个数据都误差正负2(包括2)本项得满分,缺一扣1分。,注意的几个问题,影响试卷质量的因素 试题难度、试题区分度、试卷覆盖率、试卷合格率、试卷题量和题型等 从两个维度进行评价: 一是客观性:即试卷上的题目

14、及组合是否达到了命题要求、实现了课程标准或命题说明中的具体标准,就是通常说的“试卷命制得好不好”;二是主观性:即该套试卷在被考查的学生群体中是否实现了预计的及格率、平均分等,就是通常说的“学生考得好不好”。,试卷命题把握好四度,1、信度 信度是指测量结果的稳定性和可靠性。保证试卷有较高的信度,在命制试卷时可从下面努力: (1)合理安排试卷的结构。根据考试范围和要求,将考查内容合理划分,形成梯度结构和科学、完整的编排系列,合理安排题量和配分。 (2)合理采用不同的题型。包括选择题、问答题、填充题、计算题、图文题、论述题等,主观题和客观题的比例要恰如其分。 (3)科学设置答题要点和评分细则。命题者

15、对主观题作出具体的答题要点,并合理配分,尽可能使主观题的答案客观化、标准化,以减少评分者主观因素及外界不稳定因素的影响。可以尝试设置一些开放性试题,言之成理即可给分。 (4)多个评分者评分。一些比较复杂的客观题(如作文题)可采用多个评分者评分;当多个评分者之间的评分出现矛盾时,可以通过讨论来减少分歧。,2、效度 效度是指试卷的有效性,即测试结果与测试目标的符合程度试卷要具备较好的内容效度,必须满足两个条件:第一,要有确定好的内容范围,并使全部题目都落在这一范围之内;第二,试卷题目应是已界定的内容范围的代表性样本(即题目能代表所测的内容范围的主要方面),且各部分题目所占比例恰当。为此,命题人员在

16、命制试题之前,必须完成下列工作:第一,定义好内容总体,描绘出有关知识与技能的大体范围;第二,划分细纲目,根据其重要程度确定加减比例;第三,确定每道题所考的内容。,3、试卷难度 难度是指试题的难易程度。客观题的难度一般用正确回答试题的人数与参加考试的总人数的比值来表示。其公式为,其中P代表试题难度,R代表答对试题人数,N代表参加考试人数。主观题的难度一般用参加考试的所有考生在这道题的平均得分与该题的分值的比即“得分率”表示,其公式为P=E/K,其中P代表试题难度,E表示所有考生在该题的平均得分,K表示该题所占分值。难度的取值范围为0P1。一份好的试卷平均难度系数应在0.65-0.75之间。,4、

17、试卷的区分度 区分度是指考试试卷对考生水平的区分程度。具有良好区分度的考试,实际水平高的学生应该得高分,实际水平低的学生应该得低分,它是评价试卷质量,筛选试题的主要指标和依据。在计算区分度时,一般考试前先确定实际水平高的考生名单(称“高分组”),和实际水平低的考生名单(称“低分组”),有时也可按考试总分各取参加考试人数的一定比例来划定。试卷(或试题)的区分度一般按公式计算,其中:D表示区分度, 表示高分组平均得分,表示低分组平均得分,H表示该题最高得分,L表示该题最低得分。区分度的评价标准如下表:,试卷评价把握五性,1、从“各分数段人数分布情况”分析学生的一般学习状况 各分数段人数分布情况反映

18、了考生群体的一般学习状况。正常情况应该是平均分附近分数段内的人数较多,“高分段”及“低分段”人数均较少,成“正则分布”,一般用“列表法”或“柱形图”表示。当然,一般情况下高分段人数越多,说明考生群体的学习状况越好,否则越差。如果“柱形图”出现异常,则要认真查找“教”或“学”的原因,以便在今后的教学中“对症下药”,有针对性地解决好存在的问题。,学生学习状况的客观性评价,2、从得分率高的试题中肯定“教”与“学”的“成功点” 在考试的所有功能中,教师要充分挖掘,发挥其激励功能,增强学生的自信心。得分率高的试题一般都说明该题所代表的知识点学生掌握得好,是教学的“成功点“,找出成功的经验就会赢得更大的成功。,教学经验性总结评价,3、从得分率低的试题中查找知识的“盲点 某一道试题的得分率偏低,可能有两种原因:一是试卷的客观性不好,选题偏、怪、难,没有很好的体现考试说明或教学大纲的要求,这样的低分不怪学生;二是试卷的客观性很好,是因为学生知识掌握得不牢固,或知识迁移能力、灵活性不够或其它原因没有考好,这就要总结教训,查漏补缺、明确努力方向,做到“亡羊补牢”。,教学缺陷性发掘,4、从各种错误答案中分析教与学中的“误区”或不足 学生的错误答案背后虽然原因很多,但其根本原因还是可以归纳、概括的。试卷分析的一个重要任务是在学生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