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诺贝尔奖”揭晓日又到国人亢奋时_第1页
“诺贝尔奖”揭晓日又到国人亢奋时_第2页
“诺贝尔奖”揭晓日又到国人亢奋时_第3页
“诺贝尔奖”揭晓日又到国人亢奋时_第4页
“诺贝尔奖”揭晓日又到国人亢奋时_第5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诺贝尔奖”揭晓日又到国人亢奋时http:/tech.QQ.com 2009年10月05日06:40 新华网 刘效仁 诺贝尔基金会宣布,2009年诺贝尔奖本年度各奖项得主揭晓仪式将于本月5日起陆续举行。有机构预测了一大串可能获奖者的名单,其中仍然缺乏中国人的身影。(10月4日钱江晚报)每年一度的诺奖评奖开奖,都会成为世界的盛大节日,吸引着各国科学界、文学界乃至于平民百姓的眼球。而拥有13亿人口的中国,想要不参与诺奖的狂欢也几乎不可能。可国人的心绪与其他国家的国民大不相同的是,别人分享的可能是成功的喜悦,我们却只有眼馋的份儿。对科学发展颇为自信的中国人,其间不乏不平不甘之气。如国庆60周年成果发

2、布会曾介绍,目前中国高校科研能力世界第五。创建世界一流大学计划启动以来,中国高校的科研能力不断提升,按科技论文数排序,中国自2004年以来一直排在世界第五位,论文数排在世界前四位的是美国、英国、德国、日本。总之,中国的科研实力堪与世界强国比肩,却长期缺席诺奖,要保持平和从容的心绪看来也难。中国的高校科研能力到底能排世界第几?据资料显示,国际上颇具影响的检索工具科学引文索引(SCI)、工程索引(EI)、科学技术会议录索引(ISTP)收录我国科技论文八成来自高校,但从主要反映基础研究状况的SCI所收录的中国论文被引用次数情况来看,在过去10年间,我国论文被引用次数仅排世界第13位,而原创性的科学研

3、究成果似乎更少。北京大学生命科学学院院长饶毅写下21项值得获诺贝尔生理学医学奖的工作及科学家。迄今为止,其所列项目中几乎每年都有获奖的。但他也预测中国人距离诺贝尔奖“确实很远”。以前是因为没资金,而现在“钱不是唯一的因素,体制、人才都需要跟得上”。在他看来,主要是科技体制出了问题,重大项目和方向的决策,有时是“由非科技专家感兴趣的热点来决定”。这样的体制里,肯定出不了2002年的诺贝尔奖获得者苏尔斯顿,这个家伙只喜欢自己做研究,既不发表很多文章,更不追求论文发表到特别显耀的杂志。每年诺奖颁布时国人总是心神难宁,一旦获奖者有华人身份,更是亢奋莫明。然而热乎不了几天,就会渐渐的冷却,乃至波澜不兴。

4、待到来年,又如是这般,循环往复。徐光宪院士:诺奖有局限 中国科学家更伟大http:/tech.QQ.com 2009年02月24日16:45 腾讯科技 邹波 腾讯科技讯2009年2月24日,我国著名的化学家、中国科学院院士、2008国家最高科技奖得主徐光宪在接受腾讯独家专访时称,诺贝尔奖项在学科的覆盖面上有局限性,中国有更伟大的科学家。这是徐光宪院士在获得2008国家最高科技奖后首次接受网络媒体专访。 徐光宪院士在家中接受了腾讯网专访中国离诺贝尔奖还有多远?中国需要不需要诺贝尔奖?您有没有想过摘取诺贝尔奖?对于腾讯网友提出的问题,徐光宪院士回答说,很多中国人都有一个诺贝尔奖的情结,认为中国一直

5、没有得到过诺贝尔奖,说中国的科学技术甚至于不如巴基斯坦,因为巴基斯坦都有人得到过诺贝尔奖。其实我不是这么一个看法。我觉得诺贝尔奖是科学成就一个很重要的标志,但是不是唯一的标志。因为诺贝尔奖本身有它的局限性:(妄自菲薄) 一个是学科的覆盖面有局限性,诺贝尔奖没有数学、没有理学的、没有工程科学的、没有兴趣科学、没有地学,在学科覆盖面上存在有一定的局限性。 二是诺贝尔奖获奖者的科学成就大小差别很大。我认为大致可以分为这三个层次:第一个层次是百年一遇的世界大科学家,像爱因斯坦这样的,他是20世纪里最伟大的科学家;第二个层次就是十年一遇的大科学家,譬如说像居里夫人;第三个层次就是一年一遇的科学家,这个是

6、大多数,诺贝尔奖一年发一次,譬如说在化学或者是物理方面最突出的贡献奖;第四个层次,诺贝尔奖也有给失误的,诺贝尔奖曾经发给一个做灯塔的人,这个人对力学实际上没有多大贡献,但是航海家非常欣赏,他这个灯塔还是非常有用处。 其实中国有很多更伟大的科学家,他们的成就早已超出很多诺贝尔奖得主,譬如像钱学森。钱学森在美国的时候,他是美国空气动力学研究所所长,在上世纪40年代他已经是世界上力学、空气动力学、导弹方面的权威科学家,他还创立了工程控制论学科。美国曾经评选出了20世纪20位最伟大的科学工程技术专家,这中间爱因斯坦是第一位,而钱学森排名第十八名。但是因为力学方面没有诺贝尔奖,工程科学也没有诺贝尔奖,所以在诺贝尔奖的名单中看不到钱学森的名字。诺贝尔奖是一年评一次,而钱学森是20世纪评20位最伟大的科学工程技术专家。其实按照钱先生的水准应该算是十年一遇的大科学家。 还有,袁隆平的杂交水稻解决了中国人粮食的问题,也帮助了世界,如果农业方面有诺贝尔奖,他也可以获得一个。所以中国人不要因为没有获得过诺贝尔奖而自卑,中国有很值得骄傲的科学家。 /在此次专访中,关于很多网友对于国家最高科技奖500万元巨奖的用途,徐光宪院士也做了表示,他说,国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