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伤仲永》优秀课件:51页_第1页
5《伤仲永》优秀课件:51页_第2页
5《伤仲永》优秀课件:51页_第3页
5《伤仲永》优秀课件:51页_第4页
5《伤仲永》优秀课件:51页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35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天才是百分之一的灵感加上百分之九十九的血汗。 爱迪生,王安石,伤仲永,本文选自临川先生文集,作者王安石(1021-1086),字介甫,号半山,江西临川人,北宋政治家、文学家。做官后,向朝廷上万言书,提出政治改革的主张。继而推行各项政治革新,取得一定成就。,后来由于保守派的强烈反对,他两次被罢相。晚年封为荆国公,谥号“文”。著有王临川集、王文公文集,他是唐宋八大家之一。,唐宋八大家,唐:韩愈、柳宗元 宋:苏洵、苏轼、苏辙、欧阳修、 曾巩、王安石,题解,本文用“伤”字点出作者的写作意图。“伤”是哀伤,痛惜的意思,表达了作者对方仲永这样的人才,泯然众人的哀伤,惋惜之情。,读 准 字 音,矣( ) 泯

2、( ) 称( ) 隶( ) 扳( ) 谒( ) 邑( )卒( ) 焉( ) 耶( ),y,mn,chn,l,pn,y,yn,z,y,y,wi,y,pn,y,金溪民方仲永,世隶耕。仲永生五年,未尝识书具,忽啼求之。父异焉,借旁近/与之,即/书诗四句,并/自为其名。其诗/以养父母、收族为意,传一乡秀才观之。自是/指物作诗/立就,其/文理/皆有可观者。邑人奇之,稍稍宾客其父,或以钱币乞之。父利其然也,日扳仲永环谒于邑人,不使学。,正音 正确朗读课文,正音,正确朗读,chn,mn,余闻之也/久。明道中,从先人还家,于舅家见之,十二三矣。令/作诗,不能称/前时之闻。又七年,还自扬州,复到舅家问焉。曰:“

3、泯然众人矣。”,王子曰:仲永之通悟,受之天也。其受之天也,贤于材人/远矣。卒之为众人,则其受于人者不至也。彼其受之天也,如此其贤也,不受之人,且为众人;今夫不受之天,固众人,又不受之人,得为众人而已耶?,重点虚词二 其 并自为其名:代词,自己的 其文理皆有可观者:代词,它,诗 稍稍宾客其父:代词,他的 其受之天也:代词,他,知识整理,重点虚词三 于,知识整理,环谒于邑人:到,介词。 于舅家见之:在,介词。 贤于材人远矣:比,介词。 受于人者不至:被,介词。,一词多义 自: 并自为其名 自是指物作诗立就,自己,从,闻: 余闻之也久 不能称前时之闻,动词,听说,名词,名声,通假字,日扳仲永环谒于邑

4、人,扳攀 牵、引,知识整理,古今异义词,养父母,今:抚养自己的非生身父母,古:赡养父母,文理,今:文科、理科/文章内容或词句 方面的条理,古:文采和道理,或,今:或者,古:有的人,不定指代词,知识整理,词类活用 邑人奇之:以为奇,形容词作动词。 宾客其父:把当作宾客,名词作动词。 利其然:以为利,名词作动词。 伤仲永:哀伤,感伤,形容词作动词。,知识整理,(一)理解几个用法特殊的词,1、“日扳仲永环谒于邑人”,2、“邑人奇之”,名词活用为状语,每天。,形容词活用为动词,对感到惊奇。,3、“稍稍宾客其父” 4、“父利其然也”,名词活用为动词,把当宾客招待。,名词活用为动词,认为有利。,重点虚词一

5、之,知识整理,忽啼求之: 借旁近与之: 余闻之也久: 不能称前时之闻: 卒之为众人:,它,指书具,代词,他,指仲永,代词。,这事。指仲永父“不使学”、“环谒于邑人”,代词。,的,助词。,语气助词,不译。,(三)理解下列句式 1、“不使学” 省略句,即“不使之学”:不让(仲永)学习。,3、“受之天也” 省略句,2、“还自扬州” 倒装句,正确的语序是“自扬州还”: 从扬州回家。,即“受之(于)天”:从上天那里得到或上天赋予的,整体感知, 方仲永才能发展变化经历了几个阶段?各有什么特点?课文是怎样叙述的?,感知,三个阶段: 童年时期,才思敏捷天赋极高,如五岁时就“啼哭求之”。“书诗为名”“指物作诗立

6、就”“文理可观”等。 少年时期,才思衰退,大不如前,“不能称前时之闻”。 青年时期。才思平庸,与众无异,“泯然众人矣”。,整体感知,2、方仲永由天资过人变得“泯然众人”,原因是什么?作者是怎样看的?,1、原因是“父利其然也,日扳仲永环谒于邑人”,贪图小利,目光短浅,而“不使学”。,2、因为“其受于人者不至”,即没有受到后天正常的教育。,方仲永命运变化的关键因素是三个字:,不使学。,表现了其父贪求钱财、鼠目寸光的性 格特点。,概括了其父求财的可鄙行为。,暗示了仲永“泯然众人”的必然结果。,分析“父利其然也,日扳仲永环谒邑人,不使学”一句。,本句用极其凝炼的笔墨,揭示了仲永才能衰竭,天资尽丧的原因

7、。,“利”:,“环谒”:,“不使学”:,1.这一段在语言表达方式上有何特点?,2.这一段“受于天”指什么?“受于人又指什么?,3.这一段有什么作用?,采用了议论的表达方式,王子曰:仲永之通悟,受之天也。其受之天也,贤于材人远矣。卒之为众人,则其受于人者不至也。彼其受之天也,如此其贤也,不受之人,且为众人;今夫不受之天,固众人,又不受之人,得为众人而已耶?,“受于天”是指人的先天条件好,即有天赋。“受于人”指人的后天学习和受到的教育。,指出方仲永才能衰退是由于“受于人者不至”,强调了后天教育和培养对发展才能的重要性,使人们正确领悟人的天资和后天成才的关系。,三字交代了方仲永的身份、家庭环境,既衬

8、托了非凡天资,又暗示了造成他命运的家庭背景。又是对“未尝识书具”、“不使学”的必要铺垫,第一段为什么特别交代方仲永“世隶耕” ?,写乡人,邑人和父亲的表现的作用是什么?,从侧面写出了方仲永天资非凡,才思敏捷的神童形象。 埋下方仲永才能衰退的隐患,我们可以从仲永身上吸取哪些教训?,人的智力发展存在着某些差异,但这不是起决定作用的因素,起决定作用的因素是后天的教育和学习。青少年应正确认识自己:天资好的,加上勤奋学习,可能成为栋梁之材;反之,即使天资再好,如不学习,同样会碌碌无为。另一方面,即使天资差的人,如勤奋学习,也可以成为有用之才。,启示,伤仲永,本文采用了怎样的写作手法?作用是什么?,先扬后

9、抑。 文章先抑后扬,先铺写方仲永幼年天资过人,后写他变得与普通人无异,前后互为反衬,对比鲜明,显示出放纵用才能的落差之大,突出他变为庸人的不幸结局,令人警醒、惋惜。先扬后抑的着眼点是“抑”,文章采用这种写法,表明了对“不使学”、不让人才“受于人”的错误做法的否定、批判的态度,有力地突出了文章的主旨。,什么是天才?怎样成为天才?请搜集关于天才的名言。,那里有天才,我是把别人喝咖啡的工夫都用在工作上了。鲁迅 即使天才,在生下来的时候第一声啼哭,也和平常的儿童一样,决不会就是一首好诗。鲁迅未有天才之前,扩展迁移,3、勤能补拙是良训,一分辛苦一分才。华罗庚 4、聪明在于勤奋,天才在于积累。华罗庚 5、

10、天才就是长期劳动的结果。牛顿 6、天才是指异乎寻常的忍耐者而言。列夫托尔斯泰 7、没有某些发狂的劲头,就没有天才。塞涅夫 8、非常的单纯,非常的明确这是天才的智慧的最可惊人的品质。车尔尼雪夫斯基,9、天才有的弱点并不少于普通人,也许更多一些。 罗曼罗兰 10、人才进行工作,而天才进行创造。舒曼 11、对自己不满足,是任何真正有天才的人的根本特征之一。契诃夫 12、苦难对于天才是一块垫脚石。巴尔扎克 13、天才就是99%的汗水加1%的灵感。爱因斯坦,业精于勤,荒于嬉;行成于思,毁于随。韩愈,名言警句,人们把我的成功,归因于我的天才;其实我的天才只是刻苦罢了。 爱因斯坦,人的天才只是火花,要想使它

11、成熊熊火焰,那就只有学习!学习! 高尔基,人不光是靠他生来就拥有一切,而是靠他从学习中所得到的一切来造就自己。 歌德,天才是百分之一的灵感加上百分之九十九的汗水。 爱迪生,课外作业,魏永康的成长烦恼 “神童”魏永康,两岁的时候识两千多个汉字,四岁就上了小学,三年时间完成了小学六年的课程,在八岁时,他进入中学学习,13岁开始读大学,17岁就考上了中科院的硕、博连读。 他母亲一心希望他成为科学家。据其母亲说,孩子幼年时,没有任何小伙伴,“没有玩过,即使带他玩也都是搞学习,一边走一边搞学习,一边走路一边搞学习,如果六一儿童节带他到街上看花灯,看元宵,看热闹,我都是要他用心形容这个场面,要他学成语。”

12、,他把所有孩子们玩耍的时间都用在了学习上,也的确取得了惊人的效果。三年时间里,永康就完成了小学六年的全部课程。在一级级的连跳的同时,他也跳过了自己的童年。生活上所有的事,都是其母亲一手包办。魏永康在学校住宿后,用别人的牙膏,穿被人的鞋子,袜子也乱丢,由于长期生活不能自理, 2003年8月,已经上了三年研究生的魏永康而被中科院退学回家。 魏永康回家后,母亲对他进行了更加严格的管束。在相当长的时间里不许他出门,而永康在家里也常常把自己关在房间里不同妈妈讲话。母子间的关系达到了空前恶化的程度。 长期以来的心理自闭使魏永康非常内向,语言表达木讷迟缓,极少与人沟通。2004年,魏永康曾经几度离家出走,最

13、长的一次走了39天。,1978年,中国科技大学决定破格录取了少年天才宁铂,并成立了中国第一个大学少年班。当年的报纸、杂志、电视都在报道宁铂,宁铂2岁半时已经能够背诵30多首毛泽东诗词,3岁时能数100个数,4岁学会400多个汉字,5岁上学,6岁开始学习中医学概论和使用中草药,8岁能下围棋并熟读水浒传。他被公众看成是“神童中的神童”。而其后25年中宁铂不断想要离开,最后他选择了出家为僧。与宁铂同时代的“神童”也说,如果青春可以重来,他们决不会再读少年班。 他说:“在很多场合,人们要求我七步成诗,那时我只是一个不谙世事的小孩,长期接受的教育又是顺从、克己复礼,因此痛苦充溢着我的内心。那些年我就是在压抑自己的个性中度过的。神童剥夺了我许多应该享有的生活和娱乐的权利。,昔日中国第一神童如今出家为僧,从神童个体来讲,他们的心智尚未成熟到足以抵御如此强烈的社会关注的地步。无度的宣传和热捧,对他们的健康自然成长造成了莫大的损害。神童说到底还是离不开一个“童”字,而一个孩子应该有的,是游戏、同龄人及岁月才能给予的精神财富,当神童把过多的精力都用于频繁的跳级和对新知识的猎奇时,其作为孩子的生命架构就不知不觉发生了比例失调-身子的整体发育萎缩了,而脑袋独大了。当有一天弱小的身体支撑不了沉重的头颅时,整个神话就轰然倒塌。,反思“神童悲剧”,可以说,时代的关注造就了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