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第七章遵守行为规范 锤炼高尚品格,本章教学分析,教学重点:1、公共生活中的相关法律; 2、如何树立正确的恋爱观; 3、婚姻家庭生活中的法律规范; 教学难点:1、公共生活中的法律规范; 2、婚姻家庭生活中的相关法律; 3、大学生职业生活中的相关法律; 4、个人品德中的道德与法律; 教学目的:1、明确社会生活领域中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家庭美 德等的具体规范; 2、掌握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和家庭美德的基本内容和要 求;了解个人品德的含义,并懂得其是如何形成的; 3、认识自觉遵守社会生活领域中的道德规范的重要意义, 努力在社会主义道德实践中加强个人品德修养,做一个 品德高尚的人。,本章教学分析,教学内
2、容 第一节公共生活中的道德与法律 一、公共生活与公共秩序 二、公共生活中的道德规范 三、公共生活中的有关法律 第二节职业生活中的道德与法律 一、职业生活中的道德规范 二、职业生活中的有关法律 三、大学生的择业与创业,第三节婚姻家庭生活中的道德与法律 一、恋爱、婚姻家庭中的道德规范 二、婚姻家庭生活中的有关法律 第四节个人品德养成中的道德与法律 一、个人品德及其作用 二、个人品德与道德修养 三、个人品德与法律修养,引入,理想信念,“思想教育”,“健康成长成才”,信念,思想,行为,现状,爱国,人生、价值观,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婚姻家庭美德,“道德观教育”,法律意识,法律制度,“法律观教育”,教材逻
3、辑体系,“学会思考”,“学会做人”,道德修养,社会生活,公共生活,社会公德,职业生活,职业道德,家庭生活,家庭道德,社会生活的三大领域及相关的道德领域,第一节公共生活中的道德与法律,教学重点:1、公共生活有序化对经济社会发展的重大意义;(也 就是为什么要让公共生活有序化) 2、社会公德的基本特征和主要内容; 3、治安管理处罚法的基本精神和主要内容; 4、道路交通安全法的基本精神与主要内容。 教学难点:1、社会公德在实践中的应用; 2、治安管理处罚法的主要内容及应用; 3、道路交通安全法的主要内容及应用;,第一节 公共生活中的道德与法律,教学目的:1、希望同学们认识公共生活和公共秩序的基本特点和
4、 要求; 2、思考、理解并自觉践行公共生活中的道德规范,养 成良好的公共生活行为习惯; 3、增强法律意识,自觉遵守公共生活中的法律规范, 维护社会公共秩序。 教学内容:1、公共生活与公共秩序; 2、公共生活中的道德规范; 3、公共生活中的法律规范,教学导入,本教材的第四章我们学习了“加强道德修养,注重道德实践”,了解了道德的有关内容,也懂得了加强道德修养的重要性,尤其在协调个人与他人的关系上具有重要意义。每个人在社会中都会与他人发生直接或间接的关系,都会有一定的公共生活,维护一定的公共秩序是提高公共生活质量的重要条件,那么靠什么来维护公共秩序呢? 人类作为世界上具有最高智慧的生命,其最重要、最
5、显著的特征,就是在生产和生活活动中结成了广泛而复杂的社会关系。人是在社会中存在的,人的社会本质,决定了人的交往本质,决定了人与生俱来就要面对社会的公共生活。随着人类社会的不断发展,公共生活领域在不断扩大。那么到底什么是公共生活,公共生活具有什么样的特点呢?这些问题我们将在今天的学习和探讨中找到答案。,讨论: 1、您认为哪些属于现代的公共生活?,2、为什么说公共生活日益成为社会成员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一、公共生活与公共秩序,(一)公共生活定位 公共生活是相对于私人生活而言的,两者既相互区别,又相互联系。 私人生活往往以家庭内部活动和个人活动为主要领域,具有一定的封闭性和隐秘性。 在公共生活中,
6、一个人的行为,必定与他人发生直接或间接的联系,具有鲜明的开放性和透明性,对他人和社会的影响更为直接和广泛。 请看比较表,请比较公共生活与私人生活,结论:什么是公共生活? 公共生活是人们在公共的领域、公有的环境、公用的场所中, 彼此开放透明且相互关联的公共活动。在公共生活中,人们的行为总是 直接或间接地相互影响和相互联系着。,社会生活,开放性、透明性,影响到他人和社会,家庭或个人,封闭性、隐秘性,影响到自身与家庭,一、公共生活与公共秩序,人类社会的公共生活是逐步形成和发展起来的。,原始社会:个人与群体为一体,人与人关系简单。 农业社会:自给自足分散经营,联系受到限制。 工业社会:交往普遍并且频繁
7、,生活领域扩大。 经济全球化时代:信息技术互联网,地球村形成。,(二)公共生活的形成和发展:,(三)当代公共生活的特征,(1)活动范围的广泛性 (2)活动内容的公开性 (3)交往对象的复杂性 (4)活动方式的多样性,(三)当代公共生活的特征 1、活动范围的广泛性,联合国193个成员国,2个观察员国(截止2012年底的大家庭(广泛性),传统交往 到现代交往 现实世界 虚拟世界,体会:今非昔比,1920年,16岁的邓小平留学法国,从重庆到上海,乘船走了8天,从上海到马赛,整整颠簸了39天。 今天,任何一个国际航空公司的飞机在17小时内,都可以到达世界上任何一个国家。现代传媒手段的普及和推广,使人们
8、可以真正做到“秀才不出门,尽知天下事”。,(三)当代公共生活的特征 2、活动内容的公开性 公共生活是社会生活中最普遍、最基本的公众性生 活,它涉及的内容是公开的,没有秘密可言。因此,为了 提高公共生活质量,每一个社会成员都应该对自己的公共 生活行为负责。 3、交往对象的复杂性 过去: 生活在“熟人社会”,交往圈子小。 现在:多在“陌生人社会”,交往圈很大。 总体看,现在社会成员之间相互作用、相互联系、相互配合、相互制约,从而使社会生活协调地发展。且使交往越来越复杂化。,熟人社会陌生人社会 “来吧抱抱”,“来自陌生的关怀”,感受现代交往空间的复杂性,4、活动方式的多样性,公共生活需要公共秩序,列
9、宁曾经说过,即使在阶级对抗的社会里,也存在着“数百年来人们就知道的、数千年来在一切处世格言上反复谈到的、起码的公共生活规则。” 公共生活领域越扩大,对公共生活秩序化的要求就越高。 (列宁选集,第3卷,第247页),结论:我们需要有序的公共生活,公共生活需要公共秩序,(一)公共秩序的涵义 公共秩序是由一定的规则维系的人们公共生活的一种有序化状态。任何内容和形式的公共生活都需要有自身的公共秩序,有如工作秩序、交通秩序、教学秩序、经营秩序、娱乐秩序、网络秩序。,(二)维护公共秩序对经济社会健康发展的重要意义 1、有序的公共生活是构建和谐社会的重要条件,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基本特征,(1)民主法治; (
10、2)公平正义; (3)诚信友爱; (4)充满活力; (5)安定有序; (6)人与自然和谐相处.,诚信友爱,和睦相处 互相照应,和谐社会,2、有序的公共生活是经济社会健康发展的必 要条件,秩序之于社会, 就像规矩之于方圆。没有规矩,不成方圆,没有秩序,社会便无法正常运行。,3、有序的公共生活是提高社会成员生活质量 的基础保证,“延伸阅读 ”,“民亦劳止,汔可小康。” 诗大雅民劳 译:老百姓终日劳作不止,最大的希望就是过上小康的生活。,“全面小康”以社会的全面进步为宗旨,其衡量指标不仅包括经济的发展和物质生活水平的提高,而且体现为人们精神生活更加丰富,居住和工作环境日益改善,人际关系更为和谐,生活
11、舒适感和幸福感不断增强,等等。,幸福感大致可以从三个方面来加以把握:满意感 、快乐感、价值感。,4、有序的公共生活是国家现代化和文明程度的 重要标志,看以下资料,你有何感想?,资料: “中国人,便后请冲水”,“请安静”,“请不要随地吐痰”这种仅以简体中文标出的警示牌,正在中国人出境游的主要目的地国法国、德国、日本、泰国、新加坡等地频现。当大批游客成为中国的最新出口品时,“中国人”却成了不文明、粗鲁的代名词。 乱丢垃圾,坐公交车抢座,排队加塞,大庭广众脱鞋脱袜、赤膊袒胸,吃自助餐多拿多占,遇有纠纷恶语相向9月22日,中央文明办和国家旅游局公布了从网上征集的10类“中国公民出国(境)旅游常见不文明
12、行为”,以上行为全部榜上有名。,二、公共生活中的道德规范,1、概念:社会公德是指人们在社会交往和公共生活中应该遵守的行为准则,是维护社会成员之间最基本的社会关系秩序、保证社会和谐稳定的最起码的道德要求,涵盖了人与人、人与社会、人与自然之间的关系。,2、我国社会公德的主要内容 2001年中共中央印发的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中,首次提出我国公民应遵守的社会公德内容。 .文明礼貌 .助人为乐 .爱护公物 .保护环境 .遵纪守法 涉及三个层面: 人与人之间的关系; 人与社会之间的关系: 人与自然之间的关系;,“赠人玫瑰,手有余香”,二、公共生活中的道德规范,2、我国社会公德的主要内容,1、文明礼貌 文明
13、礼貌是人们在社会交往中待人接物方面必须遵守的一种礼节,是社会公共生活的基础性规范。 2、助人为乐 助人为乐是社会公民应有的品质。乐于助人,不仅是个人养成良好道德品质的内在需要,也是一个社会形成美好人际关系的根本要求。 3、爱护公物 爱护公物是社会主义道德的重要内容。爱护公物就是要爱护公共财产、公共物资和各种公共设施。,2、我国社会公德的主要内容,4、保护环境 保护环境是社会可持续发展的内在要求,是人类社会生存和发展的前提条件。 5、遵纪守法 遵纪守法是社会公德最基本的要求,是维护公共生活秩序的重要条件。遵纪守法的实践是提高人民社会公德水平的一个重要途径,调查:社会公德缺失,人民网曾 进行了公众
14、最反感的不文明行为调查,数据显示:,讨论,校园里有哪些有失公德的现象? 您有何感想?,校园中常见的不文明现象:,1、不爱护公共卫生 2、不尊重他人,特别是不尊重后勤工作人员 3 、迟到、早退、逃课 4、随地吐痰、不讲个人卫生 5、课桌上乱涂画、墙壁上踩脚印 6、在宿舍里打扰别人休息 7、在自习室不关手机铃声、大声说话、吃东西等 8、上公共厕所不冲水 9、不爱护学校公共设施、践踏草坪 10、在自习室、食堂占座 11、一味地与他人攀比 12、情侣不分场合搂搂抱抱,结论,诸如此类现象如果得不到及时有效的纠正,必然会损害社会公共秩序和文明风尚,进而影响整个社会的文明进步,三 公共生活中的法律规范,在建
15、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进程中,大学生充分认识法律规范在公共生活中的作用,正确理解公共生活中主要法律规范的基本精神和主要内容,对于维护公共秩序,促进社会进步,提升自身文明素质,满足生存与发展需要,都具有特别重要的意义。我国在刑事、民事、行政等方面有一系列法律规范。其基本立法精神,是在维护公共秩序、保障公共安全、保护公共环境的基本前提下,保护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的合法权利与自由。为了帮助大学生了解公共生活中的主要规律规范,这里简要介绍与大学生关系比较密切的几部法律的基本精神和主要内容。,1、治安管理处罚法 2、集会游行示威法 3、环境保护法 4、道路交通安全法 5、维护互联网安全的决定,三 公共生活
16、中的法律规范,第三节 公共生活中的法律规范,三、公共生活中的相关法律规范,小知识 : 我国的人民警察,警察,武装警察,公安警察,安全警察,司法警察,内卫部队,专建部队,边防、消防、警卫,户籍,治安,刑侦,交通,(一)治安管理处罚法,该法由第十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十七次会议于2005年8月28日通过,自2006年3月1日起施行。 1、立法目的 第一, 依法对违反社会治安管理行为进行制裁,保护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的合法权益。 第二,规范和保障公安机关及其人民警察依法履行治安管理职责。 第三,依法规定治安管理处罚的原则、种类、处罚的程序以及执法监督等制度,约束治安管理处罚主体的治安管理处罚
17、行为在法律规定的范围内进行。,体 例 结 构,2、治安管理处罚法的内容,4大类 110多种行为,扰乱公共秩序的行为,妨害公共安全的行为,侵犯人身权利 财产权利的行为,妨害社会管理的行为,3、违反治安管理行为及其处罚种类,情节轻微尚不够成刑事处罚的行为,4、处罚手段,调查,决定,执行,5、处罚程序,第83条:对违反治安管理行为人,公安机关传唤后应当及时询问查证,询问查证的时间不得超过8小时;情况复杂,依照本法规定可能适用行政拘留处罚的,询问查证的时间不得超过24小时。,第91条治安管理处罚由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公安机关决定;其中警告、五百元以下的罚款可以由公安派出所决定。,大学生发干扰短信被罚款,天
18、津某大学三年级学生赵某(男)于2006年1月与同学单某开始交往。2006年3月,单某以感情不和为由提出与赵某分手。赵某认为是单某的同寝室同学刘某从中挑拨所致,遂通过手机短信息、电子邮件等途径多次向刘某发送侮辱、恐吓内容的留言。刘某认为赵某的行为干扰了其正常的学习和生活,向公安机关报案。公安机关对赵某的行为给予了罚款处罚。 治安管理处罚法第四十二条规定:多次发送淫秽、侮辱、恐吓或者其他信息,干扰他人正常生活的,处五日以下拘留或者五百元以下罚款;情节较重的,处五日以上十日以下拘留,可以并处五百元以下罚款。,偷盗自行车被拘留,3月1日,天津港公安局依据治安管理处罚法,对盗窃价值90元的自行车的张某处
19、以治安拘留5日、罚款100元处罚。 按照原先的治安管理处罚条例,这种情况一般仅处以200元以下罚款。处罚法加大了对盗窃行为的处罚力度,类似张某的行为也由原条例定义的偷窃行为而改为处罚法规定的盗窃行为。,(二)集会游行示威法,集会、游行与示威是宪法赋予我国公民的基本权利,必须依法进行。1989年10月31日全国人大常委会第十一次会议通过了集会游行示威法,共5章36条。1992年国务院颁布了集会游行示威法实施细则。 1、立法目的 在维护社会安定和公共秩序的前提下,国家充分保障宪法赋予公民的集会、游行、示威的权利和自由。,2、我国公民行使集会、游行、示威权利的条件,A、组织与时间 要具备负责人,由负
20、责人在集会、游行、示威行为进行前的5日向主管机关提出书面申请,获得许可后方可进行;如果集会、游行、示威行为是临时的,则行为负责人必须立即报告主管机关; B、 申请与许可 受理申请的主体:集会、游行、示威行为地的市、县公安局、城市公安分局;集会、游行、示威行为经过两个以上区、县的,为所经过区、县的公安机关的共同上一级公安机关。,反对宪法所确定的基本原则的;,危害国家统一、主权和领土完整的;,煽动民族分裂的;,有充分根据认定申请举行的集会、 游行、示威将直接危害公共安全 或者严重破坏社会秩序的。,不予许可,聚众闹访者将依法严惩,C、地域限制 集会、游行、示威行为人只能在其居住地享有该项权利。 D、
21、禁止性规定 第二十三条规定:在下列场所周边距离十米内至三百米内,不得举行集会、游行、示威, 第五条规定:集会、游行、示威应当和平地进行,不得携带武器、管制刀具和爆炸物,不得使用暴力或者煽动使用暴力。 经国务院或者省、自治区、直辖市的人民政府批准的除外: 1、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国务院、中央军事委员会、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检察院的所在地; 2、国宾下榻处; 3、重要军事设施; 4、航空港、火车站和港口。,(三)道路交通安全法,从二十世纪八十年代末中国交通事故年死亡人数首次超过五万人至今,中国(未包括港澳台地区)交通事故死亡人数已经连续十余年居世界第一。2008年,全国共发生道路交通事故
22、265204起,造成73484人死亡、304919人受伤. 2009年,全国共发生道路交通事故238351起,造成67759人死亡、275125人受伤,直接财产损失9.1亿元,与去年同期相比,分别下降10.1%、7.8%、9.8%和10.7% 2010年,全国道路交通事故共3906164起。其中,涉及人员伤亡的道路交通事故219521起,造成65225人死亡、254075人受伤,直接财产损失9.3亿。与去年相比,增加1050895起,上升39.9%。,未取得或被吊销机动车驾驶证、驾驶证被暂扣期间驾驶机动车的”,造成交通事故后逃逸的,尚未构成犯罪的,强迫机动车驾驶人违反道路交通法律、法规和机动车
23、安全驾驶要求驾驶机动车,造成交通事故,尚未构成犯罪的,违反交通管制的规定强行通行,不听劝阻的,故意损毁、移动、涂改交通设施,造成危害后果,尚未构成犯罪的,非法拦截、扣留机动车辆,不听劝阻,造成交通严重阻塞或较大财产损失的,道路交通安全法交通事故处理规则,对以下6种严重的违法行为可予以行政拘留。,补充说明:道路交通安全法之行人篇 (与我们的生活实际关系密切) 汽车让人 道路交通安全法给了行人安全的保障。该法律规定:行人在人行横道上有绝对优先权。机动车行经人行横道,应当减速行驶。遇行人通行,必须停车让行;此外,该法规还保护了无交通信号情况下的行人横过道路权。规定在没有交通信号的道路上,机动车要主动
24、避让行人。 撞了不能白撞 道路交通安全法没有采纳“撞了白撞”这一做法,对于机动车与非机动车驾驶人、行人之间发生交通事故的,法律规定由机动车一方承担责任。因此,此前个别地区实施的“撞了白撞”今后行不通了。 行人违法要挨罚 尽管机动车今后要让行人走,但违反交通规则还是要受到惩罚,交通法规定,对行人、乘车人、非机动车驾驶人违反道路交通安全法律、法规关于道路通行规定的,可以处5元以上50元以下罚款;非机动车驾驶人拒绝接受罚款处罚的,可以扣留其非机动车。,道路交通安全法之车主篇 拖车不收车主的费 公安机关交通管理部门拖车不得向当事人收取费用,并应当及时告知当事人停放的地点。因采取不正确的方法拖车造成机动
25、车损坏的,应当依法承担补偿责任。 肇事逃逸别想开车 造成交通事故后逃逸的,由公安机关交通管理部门吊销机动车驾驶证,且终生不得重新取得机动车驾驶证。对六个月内发生二次以上特大交通事故负有主要责任或者全部责任的专业运输单位,由公安机关交通管理部门责令消除安全隐患,未消除安全隐患的机动车,禁止上道路行驶。 发生车祸先救伤者 交通法对于救助交通事故的伤者也有了人性化的规定,它规定事故车辆驾驶人应当立即抢救伤者,乘车人、过往车辆驾驶人、过往行人也应当予以协助;交通警察赶赴事故现场处理,应当先组织抢救受伤人员;医院应当及时抢救伤者,不得因抢救费用问题而拖延救治。,交通事故仍可私了 道路交通安全法中还规定了交通事故快速处理。按照规定,在道路上发生交通事故,未造成人员伤亡,当事人对事实及成因无争议的,可以即行撤离现场,恢复交通,自行协商处理损害赔偿事宜。,(四)环境保护法,1、立法目的:保护和改善生活环境与生态环境,防止污染和其他公害,保障人身健康,促进社会主义现代化事业的发展。 2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2025-2030年中国移动餐饮行业市场深度调研及竞争格局与投资研究报告
- 2025-2030年中国甲基丙烯酸硬脂酯(SMA)行业市场现状供需分析及投资评估规划分析研究报告
- 2025-2030年中国月桂酸异丙酯(IPL)行业市场现状供需分析及投资评估规划分析研究报告
- 2025-2030年中国婴儿厨师行业市场现状供需分析及投资评估规划分析研究报告
- 环保产业发展与就业促进机制探讨
- 标品商品培训课件
- 夯实法治基础说课课件
- 青少年成长体检与健康干预策略
- 名酒鉴定培训课件下载
- 勘察设计合同培训课件
- 2025年陕西行政执法资格考试备考模拟题及答案(题型)
- 2025年北京市高考英语试卷真题(含答案解析)
- 日本所有番号分类
- (高清版)DG∕TJ 08-7-2021 建筑工程交通设计及停车库(场)设置标准
- 国际压力性损伤-溃疡预防和治疗临床指南(2025年版)解读课件
- YY/T 1846-2022内窥镜手术器械重复性使用腹部冲吸器
- GB/T 19851.11-2005中小学体育器材和场地第11部分:合成材料面层运动场地
- GB/T 16672-1996焊缝工作位置倾角和转角的定义
- GA 1016-2012枪支(弹药)库室风险等级划分与安全防范要求
- 尹真人东华正脉皇极阖辟证道仙经
- 道路货物运输车辆年度审验表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