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前心理学PPT参考课件.ppt_第1页
学前心理学PPT参考课件.ppt_第2页
学前心理学PPT参考课件.ppt_第3页
学前心理学PPT参考课件.ppt_第4页
学前心理学PPT参考课件.ppt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71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学前心理学,1,课堂常规,关于上战场要带枪的问题; 关于:“老师我出去一趟.” 关于女孩子的貌美如花; 关于和喜欢的人在一起有说不完的话.,2,课程安排及考试形式,计划:共24学时。 平均每周一章,根据实际进行调整。 考试类别:考查科目/考试? 考试形式其一: 1.口试 2.笔试,3,学前心理学课程体系,绪论 第一章 学前儿童心理发展概述 第二章 学前儿童的注意 第三章 学前儿童的感觉和知觉 第四章 学前儿童的记忆第五章 学前儿童的想象 第六章 学前儿童的言语和思维 第七章 学前儿童的情绪和情感 第八章 学前儿童的意志 第九章 学前儿童的社会性 第十章 学前儿童的个性 第十一章 关于心理发展

2、的几种主要学说,4,绪论,第一节 科学认识心理学 一、心理学是怎样一门学科 (一)心理学是一门古老而年轻的学科 说它古老,是指从公元前四世纪古希腊亚里斯多德的论灵魂开始,心理学一直是包括在哲学之中; 说它年轻,是指直到1879年心理学才从哲学中分离出来,成为一门独立科学。,5,第一节 科学认识心理学,(二)心理学是一门教授幸福的学科 本世纪初以来,美国心理学界兴起了一个新的研究领域积极心理学。积极心理学的研究分为三个层面: 在主观的层面上研究积极的主观体验 在个人的层面研究积极的个人特质 在群体层面上研究公民美德,6,第一节 科学认识心理学,(三)心理学是一门认识自我的学科 在我们的生活、学习

3、、工作中,拥有良好的抗压能力才能拥有属于自己心的幸福。 面对压力,需要不断调整自己的心态放松; 面对压力,要不断改正和弥补自身缺点和不足,找出压力根源。 面对压力,最主要的是自己永远有颗自信的心,不断提高自身抵抗压力的能力。,7,第一节 科学认识心理学,(四)心理学是一门充满朝阳的学科 心理学在国内已成为热门专业、学科。 1.认知神经科学方向 2.工业与经济心理学方向 3.发展与教育心理学方向 4.临床心理学方向,8,二、走出心理学认识的八大误区,(一)“读心术”就是心理学 “读心术”是通过对人的一些表情和肢体语言来判断其内心活动及细微动机, 是生活经验的总结。 心理学是一门系统科学,通过实验

4、、测量、观察、个案分析等方法获取资料,得出有理有据的结论,其可靠性是“读心术”无法比拟的。,9,第一节 科学认识心理学,(二)心理学家知道你在想什么 心理学家的工作就是要探究人的心理活动的规律。心理学家通常是根据人的外显行为和情绪表现等来研究人的心理,但再高明的心理学家也不可能一眼看穿你的内心的。,10,第一节 科学认识心理学,(三)心理学就是心理咨询 心理咨询只是心理学的一个应用分支。科学心理学的分支学科有普通心理学、发展心理学、教育心理学、社会心理学、管理心理学、咨询心理学等等。,11,第一节 科学认识心理学,(四)心理学只研究变态的人 大多数心理学研究正常人,精神病学是医学的一个分支,精

5、神病学家主要从事精神疾病和心理问题治疗,其工作对象是所谓“变态”的人,即心理失常的人,在治疗精神疾病时必须接受心理学专业培训。,12,第一节 科学认识心理学,(五)心理学家会催眠 催眠术只是精神分析心理学家心理治疗中的一种方法,大多数心理学家的工作并不涉及催眠术,他们更喜欢严谨的科学研究方法,如实验法、观察法、调查法等。,13,第一节 科学认识心理学,(六)心理学就是梦的分析 心理学以认知、情绪情感、意志为研究对象,解梦只是其中一个细小分支。 梦的分析只是精神分析流派所使用的治疗技术之一,不是心理学家研究的全部内容,更不是心理学的代名词。,14,第一节 科学认识心理学,(七)心理学是骗人的东西

6、 1825年,德国心理学家赫尔巴特作为科学的心理学巨著的问世,庄严宣布心理学是科学。 1879年,冯特在德国莱比锡大学创立了世界上第一个心理实验室,用实验的手段研究心理现象,这被公认为是心理科学独立的标志。 1982年,国际科学联合会接收国际心理科学联合会为其会员协会,肯定了心理学的学术地位。,15,第一节 科学认识心理学,(八)“星座”就是心理学内容 心理学中有一个巴纳姆效应,是指人们常常认为一种笼统的、一般性人格描述就能十分准确地代表自己特点。如果对星座信服得五体投地,那就陷入了巴纳姆效应误区。,16,三、心理学到底研究什么呢(研究对象),心理学是研究心理现象发生和发展规律的科学。 心 心

7、理过程 认知过程:感觉、知觉、记忆、言语、思维、想象 理 情感过程:情绪、情感、情操 现 意志过程 象 个性心理 个性倾向性: 需要、动机、兴趣、理想和世界观等 个性心理特征:能力、气质、性格等方面 自我意识,17,第二节 心理学的产生和发展历程,一、心理学的起源 在英文中,心理学叫“Psychology”,意思是”灵魂之科学“。 在希腊文中,“灵魂”也有呼吸的意思。 (一)我国古代的心理学思想 孔子(公元前 551-479) :“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论语雍也)、“学而时习之,不亦乐乎”(论语学而)以及因材施教等诸多观点,已蕴含现代心理学中的兴趣、记忆和个性差异等问题。 荀况

8、:(公元前 313-238)关于“形具面神生,好恶,喜怒,哀乐臧焉”(荀子天论)之说,阐明了现有身体而后有心理、心理依附与身体的身心观。,18,第二节 心理学的产生和发展历程,(二)西方古代心理学思想 德谟克利特(Democritos,公元前 460-370)认为感觉是原子从物体表面反射出来并与感觉器官接触的结果。 柏拉图(Plato,公元前 460-370)认为人的行为有三个来源:欲望、情绪和知识,并提出灵魂先于身体且独立于身体的身心观。 亚里士多德(Aristotle,公元前 384-330)写的灵魂论一书,则是世界上最早的关于人类心理方面的专著。,19,二、心理学的发展历程(各大流派和主

9、要思想),(一)构造主义学派 诞生于1879年,德国心理学家冯特(18231920),作为独立科学的心理学的创始人,建立了现代心理学第一个学派-构造主义。 1.代表人物:冯特和其铁钦纳(18671927)。 2.主要观点: (1)心理学是研究直接经验的科学; (2)实验内省法(内省:了解人们的直接经验,依靠被试者自己对经验的观察和描述)。,20,(二)行为主义学派,诞生于20世纪初的美国,认为心理学研究人和动物的行为。 1.代表人物:华生(18781958)和斯金纳(19041990)。 2.主要观点: A.华生的经典行为主义 (1)行为主义的研究对象:对行为的预测和控制。 (2)如何研究人类

10、行为。观察法很重要。 (3)行为主义的思维:心理的实质就是观察行为。 (4)行为主义的习惯:习惯的形成是形成了一系列的条件反射,条件反射是习惯的单位。(如熟能生巧) (5)行为主义的人格:人格是由环境中的行为习惯形成的,自然也可以由改变环境来改变人格。,21,(三)机能主义心理学派,诞生于19世纪末的美国,与构造主义相对立 。 1.代表人物:詹姆斯(18421910)、杜威(18591952) 2.主要观点 (1)心理学研究的对象是意识 (客观心理指通过身体的五大感官认知客观事物的过程)。 (2)认为心理学的方法是内省法.,22,(四)格式塔主义学派,诞生于1912年,“格式塔” 意为“形式”

11、、“形状”,心理学中表示任何一种被分离的整体. 1.代表人物:魏特墨(18801934)、柯勒(18871967)和考夫卡(18861941)。 2.主要观点:每一种心理现象都是一个格式塔,都是一个被分离的整体”。整体不等于部分的总和,整体不是由若干元素组合成的,相反,整体乃先于部分而存在并且制约着部分的性质和意义。,23,(五)精神分析学派,诞生于19世纪末20世纪初,创始人是奥地利精神病学家弗洛伊德。 1.代表人物:该学派的主要代表人物是弗洛伊德(18561939)、阿德勒(18701937)和荣格(18751961)。 2.主要观点: (1)精神三种层次理论。人的意识包括意识,下意识和潜

12、意识三个层次。 意识:能够被自己意识到的心理活动。 潜意识:潜伏着的无法被觉察的思想、观念、欲望等心理活动。 前意识:在意识与潜意识的层次中间,一般情况下不会 被个体所觉察,但当个体的控制能力松懈时比如 醉酒、催眠状态或梦境中。,24,(五)精神分析学派,(2)人格结构理论。人格结构由本我、自我、超我三部分组成。 本我,即原我,是指原始的自己,遵循快乐原则,唯一要求是获得快乐,避免痛苦。 自我,即是指现实的“自己”,是自己可意识到的执行思考、感觉、判断或记忆的部分,它遵循 “现实原则”,为本我服务。 超我,是人格结构中代表理想的部分,是个体在成长过程中通过内化道德规范、文化环境的价值观念而形成

13、,遵循的是“道德原则” 。 (3)梦的解析理论。梦是对清醒时被压抑到潜意识中的欲望的一种表达。梦是通向潜意识的一条秘密通道。通过对梦的分析可以窥见人的内部心理,探究其潜意识中的欲望和冲突。,25,(五)精神分析学派,(4)性本能理论。弗洛伊德将人的性心理发展划分为5个阶段: A.口唇期(0-1岁左右)。这一时期获得快感区域是口唇、口腔活动,婴儿主要通过吸吮、咀嚼、吞咽、咬等口腔的刺激获得性的满足。 B.肛欲期(1-2岁左右)。这一时段获得快感区域转移到肛门、直肠区的活动,幼儿可从排便与控制大便潴留中获得快感。 C.性器期(2-4岁左右),这一阶段获得快感区域转移到幼儿尚未发育的生殖器,通过玩弄

14、或刺激生殖器而获得快感。 D.恋母(父)情结阶段(4-6岁左右)。依恋异性亲长。 E.潜隐期(约自6-7岁至11-12岁)。性心理比较平静,会出现一种类似“同性恋”现象:男孩喜欢与男孩作伴,女孩喜欢与其他女孩游戏。 F.生殖器(约自11-12岁至20岁,又称青春期,异性恋的开始。,26,(六)人本主义学派,兴起于20世纪五、六十年代的美国。由马斯洛创立,以罗杰斯为代表,被称为除行为学派和精神分析以外,心理学上的第三势力。 1.代表人物:该学派的主要代表人物是马斯洛(19081970)和罗杰斯(1902)。 2.主要观点: A.马斯洛需求层次理论。,27,(七)认知心理学派,兴起于20世纪50年

15、代中期的一种西方心理学思潮,20世纪70年代成为西方心理学的一个主要研究方向。 1.代表人物:皮亚杰,瑞士心理学家,发生认识论创始人 2.主要观点 皮亚杰的认知发展理论: (1)认知发展的基本过程。 1.同化 2.顺化 3.平衡 (2)影响认知发展的因素。 1.成熟 2.物理环境 3.社会环境,28,第三节 学前儿童心理学的对象和任务,第一节 什么是心理学 一、学前心理学的研究对象 (一)学前期的概念 学前期有广义和狭义之分: 狭义的学前期等同于幼儿期,指的是36岁的儿童。 广义的学前期则指的是06岁的儿童。 (二)学前心理学研究对象 研究人从出生到入学前(一般是0-6岁)心理发生发展规律的科

16、学。,29,二、学前心理学的研究内容,(一)学前儿童心理活动的发生 (二)学前儿童心理发展的一般规律 (三)学前时期心理过程和个性的发展,30,三、研究学前心理学的意义,(一)了解学前儿童心理发展的基本知识 1.儿童心理变化的基本规律 2.儿童心理变化的原因 (二)培养对学前儿童的兴趣和感情 (三)初步掌握研究学前儿童心理的方法 (四)提升服务幼儿教育实践的能力水平 (五)有助于形成科学的世界观,31,第四节 研究学习学前心理学的原则和方法,一、研究学前儿童心理的基本原则 (一)客观性原则 (二)活动性原则 (三)发展性原则 二、研究学前儿童心理的常用方法 (一)观察法 (二)实验法 (三)谈

17、话法 (四)测验法 (五)调查法 (六)谈话法和作品分析法,32,33,34,35,第一章 学前儿童心理发展概述,第一节 人的心理实质 一、脑是心理的器官 唯心主义观点:心理即灵魂。 唯物主义观点:早期认为是由心脏决定的。 后期认为是由脑决定的。 二、心理是脑的机能物质基础(即人脑是心理的物质基础) 1.脑的结构:脑是高级神经中枢所在地,控制人的感觉、运动、语言、情感、思维等。 1)脑由延髓、桥脑、中脑、间脑、小脑和大脑组成,最发达的是大脑。 2)大脑皮层分为四个部分,即额叶、顶叶、颞叶和枕叶。其中额叶是最新发展起来的部分。,36,第一节 人的心理实质,2.人脑的机能 1)大脑的机能:主要是接

18、受、分析、综合、储存和提取各种信息。 大脑两半球的功能不同P6。 皮层各部分既分工又合作。 2)无条件反射和条件反射P7 神经系统的基本活动方式是反射。 反射按起源分为两类: 无条件反射:先天固有的、由遗传而来的。 条件反射:后天形成的、习得的反射。 形成条件反射的信号有两大类:一是具体信号,包括各种视觉的、听觉的、味觉的刺激物等。二是抽象信号,如人类的词语。 总之,心理现象就其产生而言,是两种现象的有机结合。,37,第一节 人的心理实质,三、心理是人脑对客观现实的反映 (一)客观现实是心理产生的源泉反映内容 人所处客观现实包括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两者都是人的心理的源泉,但是相比较而言,社会环

19、境对人的心理具有特别重要的作用, 社会生活环境和社会活动是心理的主要源泉。举例:狼孩等。 (二)心理的反映具有能动性反映形式 1.人脑对客观现实的反映是有目的的,主动加以选择的; 2.人的心理对客观事物的反映是带有主观色彩的; 3.人的心理不仅能反映外部世界,还能认识自己,支配和调节自身的行为,改造自己和世界。,38,第二节 制约儿童心理发展的因素,一、客观因素 (一)生物因素 1.遗传因素 (1)遗传素质是儿童心理发展必要的自然前提。 (2)遗传差异为儿童发展的个别差异提供最初的可能性。 2.生理成熟为儿童心理发展提供了物质前提,39,一、客观因素,(二)社会因素 1.环境因素使学前儿童心理

20、发展成为现实。 (1)社会环境使遗传所提供的心理发展的可能性变为现实。 (2)环境影响遗传素质的变化和生理成熟的进程。 (3)社会生活条件和教育是制约儿童心理发展水平和方向的最重要客观因素。,40,(二)社会因素,2.教育对儿童心理发展的主动调控作用。 (1)学校具有明确的目的性和方向性,是专门培养人的活动。 (2)学校教育具有较强的计划性和系统性。 (3)学校教育具有高度的组织性。 (4)教育可控制和利用各种环境因素对人的自发影响。 (5)教育可以充分发挥个体遗传上的优势,弥补遗传上的缺陷 。 教育要发挥主导作用,必须满足一些条件: 第一,从受教育者的角度看,受教育者必须具有可教育性和受教育

21、的主观能动性 ; 第二,从教育自身的影响条件看,教育必须是高质量的; 第三,家庭环境; 第四,社会发展状况 。,41,(三)影响儿童心理发展的生物因素和环境因素的相互作用,1.遗传决定论 2.环境决定论 3.二因素论 4.相互作用论 5.科学的观点,42,二、主观因素,()儿童心理本身内部的因素是儿童心理发展的内部原因 (二)儿童心理的内部矛盾是推动儿童心理发展的根本原因或动力,43,第二章 学前期各年龄阶段的主要特征,第一节 婴儿期的年龄特征(01 岁) 儿童出生后第一年,称为婴 儿期,也有人称之为乳儿期。 这一年是儿童心理开始发生和 心理活动开始萌芽的阶段,又 是儿童心理发展最为迅速和心

22、理特征变化最大的阶段。,44,一、婴儿的身体生长,(一)新生儿的原始动作反应(本能动作) 1.新生儿环境的变化。胎内环境是恒温、比较安静、黑暗、寄生;胎外环境,是变化的,有声音、光、能独立进行生命活动。 2.本能动作(无条件反射) 吮吸反射;眨眼反射;怀抱反射;抓握反射;巴宾斯基反射;迈步反射;游泳反射;巴布金反射。,45,46,一、婴儿的身体生长,(二)新生儿动作发展的一般规律 1.从整体动作到局部的、准确的、专门化动作。 2.从上部动作到下部动作(首尾规律)。 3.从中央部分的动作到边缘部分的动作(远近规律)。 4.从大肌肉动作到小肌肉动作(大小规律) 动作可以分为粗大动作和精细动作。 5

23、.从无意动作到有意动作(无有规律)。,47,一、婴儿的身体生长,(三)与心理发展关系密切的几种动作的发展 1.坐 婴儿大约在 6 个月的时候就能坐。 2.爬 婴儿在 8 个月 左右就能爬。 3.手的动作 。,48,坐、爬、站、走这些动作都是在612个月期间学习的,49,二、婴儿心理的发展,(一)亲子关系与婴儿心理发展 1.亲子交往在婴儿心理发展中的作用 (1)婴儿失去与母亲的交往,也就失去了被爱和爱的权力。 (2)母亲是婴儿与客观世界的“中间人”。 (3)缺乏与成人的交往,婴儿的环境就变成了没有“应答性”的死环境。 2.婴儿交往行为的发展 (二)婴儿认知情感的发展和言语发展的准备,50,三、婴

24、儿的教育,(一)善于辨别婴儿发出的各种“信号”,及时满足他们的需要 (二)多和孩子交往 (三)鼓励和训练婴儿的动作 (四)培养婴儿良好的行为习惯,51,第二节、先学前期的年龄特征,13 岁称为先学前期,这时期是真正形成人类心理特点的时期,表现在儿童在这时期学会走路,开始说话,出现思维,有了最初的独立性,这些都是人类特有的心理活动。因此,人的各种心理活动是 在这个时期才逐渐齐全的。,52,一、先学前期儿童动作的发展,(一)身体动作 1 岁左右,儿童开始学习独立行走 (二)手的动作 1 岁时,手逐渐灵活,能根据物体的特点和功用采取适当的动作。 1 岁半后,孩子逐渐把物体当“工具”使用; 2 岁以后

25、,开始学着自己穿脱衣服、系扣子、洗手、用筷子吃饭等。可以说,这是人一生中 开始使用“工具”(用具)的年龄。,53,二、先学前儿童心理发展主要特点,13 岁儿童心理发展的重要的转折期,其中: 1到1岁半:是理解语言阶段,能听懂许多话; 1岁半后,孩子有一个突然开口的时期,说得很多,说得很好; 2岁左右:话不成句,但喜欢模仿大人说话。具体思维开始出现的时期,但思维总是和活动联系在一起。 2-3岁:独立性出现,用语言进行交际,能进行思维和想象,有了自我意识。,54,二、先学前儿童心理发展主要特点,(一)语言的形成 先学前期则是初步掌握本族语言的时期。 (二)思维的萌芽 先学前儿童的思维在实物活动中出

26、现了,使他们的整个心理活动发生了巨大变化。 (三)自我意识的萌芽 大约 2 岁左右,孩子出现自我意识的萌芽,其突出的表现在独立行动的愿望很强烈。,55,第三节 幼儿期的年龄特征,一、游戏在儿童心理发展中的地位和作用 (一)游戏是满足儿童需要的一种基本的活动方式 (二)游戏是促进幼儿认知发展的强有力工具 (三)游戏有助于儿童去自我中心 (四)游戏有利于培养儿童的自制力,56,二、幼儿心理发展的一般特点,(一)认识活动的具体形象性 (二)心理活动及行为的无意性 (三)开始形成最初的个性倾向,57,三、幼儿期各阶段的心理特点,(一)幼儿期初期的心理特点(3-4岁) 3-4岁孩子年龄特点:靠动作和行动

27、进行思维,逐渐学会最初步的生活自理,他的身躯和手的基本动作已经比较自如,能够掌握各种粗动作和一些精细动作。,58,(一)幼儿期初期的心理特点,小班儿童主要特点: 1.行为具有强烈的情绪性 。小班儿童行动常常受情绪支配,而不受理智支配,年龄越小越突出。 2.爱模仿。小班儿童独立性差,爱模仿人。 3.思维仍带有直觉行动性。思维依靠动作,是先学前期儿童的典型特点。,59,(二)幼儿中期的心理特点,4-5岁 靠想象进行思维即事物在头脑中的具体形象。认识活动的概括性和行为的有意性明显地开始发展,更加活泼好动 看到东西喜欢看、听、摸、动。开始接受一些任务,开始自己组织游戏。4岁左右是游戏蓬勃发展的时期。,

28、60,(二)幼儿中期的心理特点,1.爱玩、会玩。中班处于典型的游戏年龄阶段,是角色游戏的高峰期。中班儿童已能 计划游戏的内容和情节,会自己安排角色。怎么玩,有什么规则。 2.思维具体形象。中班幼儿的思维可以说是典型的幼儿思维,他们较少依靠行动来思维,但是思维过程还必须依靠实物 的形象作支柱。,61,(三)幼儿晚期的心理特点,5-6岁好问好学有强烈的求知欲和认识兴趣 喜欢探索,喜欢学习,抽象思维能力开始萌芽,开始掌握认知方法 出现有意地自觉控制和调节自己心理活动的能力,运用各种方法进行有意记忆。,62,(三)幼儿晚期的心理特点,1.好学、好问。大班儿童不光问“是什么”,还要问“为什么”。问题的范

29、围也很广,天文地理,无所不有,希望成人给予回答。 2.抽象概括能力开始发展。大班儿童的思维仍然是具体形象的,但已有了抽象概括性的萌芽。 3.个性初具雏形。大班儿童初步形成了比较稳定的心理特征。他们开始能够控制自己,做事也显得比较有“主见”,对人、对己、对事开始有了相对稳定的态度和行为方式。,63,四、学前儿童的教育方法,(一)讲解法 (二)游戏法 (三)讨论法 (四)角色扮演法,64,作业:试述幼儿期各阶段的心理特点。,65,第二章 学前儿童的注意,教学目标 1.掌握注意的概念、注意的种类;2.了解学前儿童注意发展的特点; 3.理解注意的品质;4.掌握学前儿童注意分散的原因及如何防止。 教学重

30、点 1.注意的概念、注意的种类 2.学前儿童注意分散的原因及如何防止 教学难点 理解注意的品质 作业或思考题 1.什么是注意 2.如何理解学前儿童注意分散的原因及如何防止,66,第一节 注意的概述,一、什么是注意 (一)注意的概念 注意是个体心理活动的开端,是心理活动对一定对象的指向和集中。如“专心致志”、“聚精会神”主要指“注意”。,67,一、什么是注意,注意的特点 1.指向性指人的心理活动反映的对象和范围,是心理活动某一时刻指向一部分对象,而离开其他对象。 2.集中性指人的心理活动所反映的程度,是人的心理活动在特定的对象上保持并深入下去。 指向性和集中是同一注意状态下的两个方面,两者不可分

31、割。,68,一、什么是注意,(二)注意时的外部表现 1.适应性动作出现。注意一个物体,会“注目凝视”;注意一种声音,会“侧耳细听”; 2.无关动作停止。教师讲课时,对其它 “视而不见”、“听而不闻”。 3.呼吸运动变化。人在注意时,呼吸常常轻缓而均匀,有一定节律。,69,二、注意与心理过程,(一)注意与知觉的发展。 (二)注意与记忆的发展。 (三)注意与坚持性的发展。 (四)注意与学前儿童的学习。,70,三、注意的种类,(一)无意注意与有意注意 根据注意时有无目的性和意志努力的程度,可以把注意分为有意注意、无意注意。 1.无意注意 无意注意也叫不随意注意,是指事先没有预定目的,也不需要意志努力

32、的注意。,71,三、注意的种类,引起无意注意的因素 (1)刺激物本身的特点 a.刺激物的强度。刺激物强度越大,越容易引起注意;强度越小,则越不易引起注意。如一道闪电、一声惊雷、一股浓郁的气味。 刺激物的强度有相对强度和绝对强度。相对强度即与某个刺激物同时出现的其他刺激物在强度上的对比关系。,72,三、注意的种类,b.刺激物新异性。新异刺激物易引起无意注意。 刺激物新异性包括绝对新异性和相对新异性。 绝对新异性指该刺激物在我们经验中从未有过。 如新教师走进课堂容易引起人们的注意。 相对新异性指刺激物的各种特征是不寻常的结合,该刺激物在人经验中有些熟悉但又感到新奇。 如:原任教师全副武装走进教室,

33、就会引起学生的注意。,73,三、注意的种类,c.刺激物的运动变化。包括刺激物在空间的运动和随时间的变化而变化。变动的刺激物比无变化活动的刺激物更容易引起人民的注意。 例如,忽隐忽现的事物、忽暗忽明的光线、忽高忽低的声音、教师讲课时抑扬顿挫的声音都容易引起人们的注意。,74,三、注意的种类,d.刺激物的对比关系。刺激物与周围环境在形状、大小、颜色、持续时间等方面差异特别显著或对比特别鲜明,容易引起人的不随意注意。 例如,犹如万绿丛中一点红、鹤立鸡群、教师上课时突然放慢声音或突然停顿,都会引起学生的注意。,75,三、注意的种类,(2)人本身的状态 a.需要和兴趣。凡是能满足人的需要(无论是机体的、

34、物质的或是精神的需要)、符合人的兴趣的刺激物容易成为无意注意的对象。 b.情绪情感。人在心情好的时候,容易注意周围事物的发展与变化。而人在情绪不佳的情况下,无心注意周围的一切。,76,三、注意的种类,c.有机体状态。人在心境不佳、过度疲劳和困倦时,常常无心注意周围的事物。 d.人的知识经验。过去经验也明显影响着注意的方向。人们看报时所注意到的消息往往不同,这多半是由于知识经验不同之故。当主客观条件同时具备时,无意注意最容易发生。,77,三、注意的种类,2.有意注意 有意注意也叫随意注意,是指一种自觉的、有预定目的、必要时需要一定意志努力的注意。 有意注意有两个特征:一是有预定的目的,二是需要意

35、志的努力。它受意识的调节和支配。,78,三、注意的种类,引起和保持有意注意的因素: (1)明确的活动目的与任务 对活动目的、任务的意义理解越清楚,越深刻,完成任务的愿望越强烈,与完成任务有关的一切事物就越能引起人们的有意注意。,79,三、注意的种类,(2)间接兴趣的培养。 兴趣有两种,一种是直接兴趣,另一种是间接兴趣。 直接兴趣是指个体对活动过程感兴趣; 间接兴趣是指个体对活动结果感兴趣。,80,三、注意的种类,(3)用坚强的意志与干扰作斗争。 在有意注意过程中,外部刺激(如噪音或某种诱惑)的干扰,内部机体某些状态(疾病、疲倦)或无关思想、情绪干扰。 外界干扰不利于注意的保持,应设法采取措施,

36、排除与完成活动任务无关的干扰。例如古人 “头悬梁、锥刺股”。,81,三、注意的种类,(4)合理地组织活动,把智力活动与实际操作结合起来。 尽可能把智力活动与与实际操作、技能练习联系起来。实际操作包括具体的肢体动作,如记笔记、写提纲、做摘要、实际运算等行为。,82,三、注意的种类,(二)外部注意与内部注意 根据注意的对象存在于外部世界还是个体内部,可以把注意分为外部注意与内部注意两类 1.外部注意。注意的对象存在于外部世界。即心理活动指向、集中于外界刺激的注意,幼儿常常是外部注意占优势。 2.内部注意。注意的对象存在于个体内部的感觉、思想和体验等。,83,第二节 学前儿童的注意,一、学前儿童无意

37、注意的发展 小班幼儿的无意注意占明显优势,新异、强烈以及活动着的刺激物很容易引起注意,但小班幼儿注意不稳定,容易被其他新异的刺激所转移。 中班幼儿无意注意进一步发展,已经比较稳定。对于有兴趣的活动,能够长时间保持注意。,84,第二节 学前儿童的注意,二、学前儿童有意注意的发展 幼儿前期已出现有意注意的萌芽。进入幼儿期后,有意注意逐渐形成和发展。 小班幼儿的注意是无意注意占优势,有意注意只初步形成,但有意注意的稳定性很低,此外,小班幼儿注意的对象也比较少。,85,第二节 学前儿童的注意,二、学前儿童有意注意的发展 中班幼儿随着年龄的增长,在正确教育的影响下,有意注意得到发展。在适宜条件下,注意集

38、中的时间延至10分钟左右。在短时间内,他们还可以自觉地把注意集中于一种并非十分吸引他们的活动上。,86,第二节 学前儿童的注意,二、学前儿童有意注意的发展 大班幼儿在正确教育下,有意注意迅速发展。在适宜条件下,注意集中的时间可延长到1015分钟。 大班幼儿不仅能注意外部对象,对自己的情感、思想等内部状态也能予以注意。,87,第二节 学前儿童的注意,三、学前儿童注意品质的发展 (一)注意广度 注意广度也叫注意的范围,是指一个人在单位时间里能清楚地觉察到的对象的数量(如ppt上的字),数量越大,广度越大;数量越小,广度就越小 。,88,第二节 学前儿童的注意,影响个体注意广度的因素主要有以下四个方

39、面: 1.注意对象的特点。 2.活动的任务的特点。 3.个体的情绪状态。 4.个体的知识经验。,89,第二节 学前儿童的注意,教师指导幼儿学习要做到以下几点: 1.要提出具体要求在同一时间内,不能要求幼儿注意更多方面; 2.呈现挂图或直观教具时,刺激物体数量不能太多,排列应当有规律; 3.要采用幼儿喜欢的喜闻乐见的方式或方法,帮助幼儿扩大他们的注意范围。,90,第二节 学前儿童的注意,(二)注意的稳定性 注意稳定性也称注意的持久性,是个体将注意保持在某一活动或对象上的时间的久暂性,又指把握对象时间的长短。,91,第二节 学前儿童的注意,注意的稳定性有广义与狭义之分。 广义的注意稳定性指注意保持

40、在一定的活动上,并随着活动的进行变换注意的具体对象。 狭义的稳定性指注意维持在同一对象上的时间。 注意的起伏现象:人的注意很难长时间保持固定不变,而是经常在周期性地加强或减弱。注意这种周期性的变化叫做注意的起伏现象。,92,第二节 学前儿童的注意,影响幼儿注意稳定性的条件: 内部条件:是个体的心理状态。幼儿对所从事的活动认识越深刻,态度越积极,兴趣越浓厚,注意就越稳定。,93,第二节 学前儿童的注意,外部条件: 1.活动对象的特点。活动内容越丰富,活动形式越变化多样,特征越复杂。 2.活动的内容及方式。复杂而持续时间长的活动必须适当地变化活动的内容和方式。 3.对活动的态度。对活动抱着积极的态

41、度或兴趣浓厚和高度的责任感。,94,第二节 学前儿童的注意,幼儿教师要做到以下几点: 1.内容、难易符合幼儿心里发展水平; 2.教育教学方式新颖多样、富于变化; 3.小、中、大班作业时间应当有长有短。,95,第二节 学前儿童的注意,与注意稳定性相反的注意品质是注意的分散,又称分心。 注意分散是指幼儿心理活动受到无关刺激的干扰,离开当前应当注意的对象。,96,第二节 学前儿童的注意,(三)注意分配 指同一时间内,把注意集中到两种或几种不同对象上,也就是 “一心二用”;或在进行某种活动的时候,在同一时间内,把注意指向两种或几种不同的动作(如载歌载舞) 。,97,第二节 学前儿童的注意,影响幼儿注意

42、分配的条件: 一是必须有一种活动达到自动化或部分自动化程度。 二是同时继续拧的集中活动之间必须相互关联。,98,第二节 学前儿童的注意,幼儿注意分配能力的培养: 一是培养幼儿有意注意及自我控制能力;二是加强动作活动练习,操作起来不必花费多少注意或精力; 三是要使两种或几种活动同时进行,在幼儿头脑中形成密切的联系。,99,第二节 学前儿童的注意,(四)注意的转移 指根据新任务的要求,主动地把注意从一个对象专移到另一个对象上,或从一种活动转移到另一种活动上。,100,第二节 学前儿童的注意,影响注意转移的因素: 1.对原有活动的注意紧张程度。个体对原来活动的注意紧张程度越高,注意转移就越困难,转移

43、的速度也越慢; 2.新对象的吸引程度。如果个体对新对象有浓厚兴趣,或它符合自己当时的心理需求,注意的转移就比较迅速和容易;,101,第二节 学前儿童的注意,3.个体神经类型或已有习惯。神经类型灵活的人更容易实现注意转移;已养成注意转移习惯的人更容易实现注意转移。 4.个体自我控制能力。自我控制能力强的儿童善于主动及时地进行注意转移。,102,第二节 学前儿童的注意,四、注意规律在幼儿园活动中的应用 (一)注意的功能 1.选择功能。注意能使人的心理活动在某一瞬间有选择地指向那些有意义的、符合需要的、与当前活动有关的对象。 选择功能是注意的首要功能,注意的其他功能都是在它的前提下发生的。,103,

44、第二节 学前儿童的注意,2.保持功能。注意不仅使心理过程选择一定对象,而且使心理过程集中于该对象上,维持一种比较紧张的状态,使注意对象的映象或内容保持在意识之中,直到顺利完成动作或认识活动,达到目的为止。,104,第二节 学前儿童的注意,3.调节功能。注意使人的心理活动沿着一定的方向和目标前进,并且还能提高人们的意识觉醒水平,使心理活动根据当前需要做出适当的分配和及时的转移,以适应千变万化的环境。,105,第二节 学前儿童的注意,(二)幼儿注意分散的原因和防止 1.幼儿注意分散的原因 (1)无关刺激过多。 (2)疲劳。 (3)目的要求不明确。 (4)注意不善于转移。 (5)无意注意和有意注意没

45、有并用。,106,第二节 学前儿童的注意,2.幼儿注意分散的防止 (1)防止无关刺激的干扰。 (2)制订合理的作息制度。 (3)培养良好的注意习惯。 (4)适当控制儿童玩具和图书的数量。 (5)不要反复向幼儿提要求。 (6)灵活交互运用无意注意和有意注意。 (7)提高教学质量。,107,第二节 学前儿童的注意,(三)审慎处理幼儿“多动”现象 多动症也称做“轻微脑功能失调”(minimal brain dysfunction,简称MBD)。这是一种行为障碍,主要特征是活动过多,注意力不集中,容易激动,行为冲动,情绪不稳定。,108,第二节 学前儿童的注意,多动症儿童必须具有注意涣散、冲动任性和活

46、动过多三个明显特征,本质上是注意力缺陷,注意力难以集中,做什么事情都半途而废,难以集中思想从事需要比较长的时间集中注意的事情,即使做游戏、看动画片也不例外。 周围环境中的任何视听刺激都会分散他们的注意,并频繁地从一种活动转移到另一种活动。,109,第二节 学前儿童的注意,幼儿教师要审慎处理“多动”的幼儿,更要重视幼儿注意分散现象,分析和确定其原因,积极改善自己的教育和教学工作。同时要积极培养幼儿良好的注意习惯,促进幼儿注意的发展。,110,第三章 学前儿童的感觉和知觉,教学目标 1.掌握感觉与知觉的概念、二者的联系; 2.了解感知觉的种类; 3.理解感受性的变化规律和知觉特性; 4.了解学前儿

47、童感觉、知觉发展的特点; 5.掌握学前儿童观察力培养方法。,111,第三章 学前儿童的感觉和知觉,教学重点 1.感觉与知觉的概念; 2.学前儿童感觉、知觉发展的特点。 教学难点 感受性的变化规律和知觉特性。 作业或思考题 1.什么是感觉与知觉 2.如何理解学前儿童感觉、知觉发展特点,112,第一节 感觉与知觉概述,一、什么是感觉和知觉(P21) (一)什么是感觉与知觉 1.感觉:是人脑对直接作用于感觉器官的客观事物的个别属性的反映。 客观事物是感觉的源泉和反映的对象。 客观事物具有一定属性,如颜色、声音、味道、气味、温度、软硬等,当事物这些属性作用于感觉器官,人脑就产生反映。,113,第一节

48、感觉与知觉概述,2.知觉:是人脑对直接作用于感觉器官的客观事物的整体属性的反映。 知觉是在感觉的基础上产生的,它对感觉信息整合后的综合反映。,114,第一节 感觉与知觉概述,知觉是高于感觉的感知觉水平,却又是以感觉为基础的,但是知觉并非就是感觉的简单相加的总和,而是对刺激物(客观事物)的分析、综合的有机结合。,115,第一节 感觉与知觉概述,在实际生活中,人都是以知觉的形式来直接反应客观事物的,很少存在孤立的单纯的感觉,如 “听”、“看”、“闻”可以被认为是感觉,但是“听到”|、“看到”、“闻到”的必然是知觉。,116,第一节 感觉与知觉概述,(二)感觉与知觉的关系 区别: 感觉是对事物个别属

49、性的反映,知觉则是对事物整体属性的反映。 联系: 1.感觉是知觉的基础,没有感觉就没有知觉; 2.知觉比感觉复杂得多,反映个别属性之间的关系和联系。,117,第一节 感觉与知觉概述,二、感觉与知觉的功用 (一)感觉是认识的开端,是获得知识的源泉。 (二)感知觉是一切心理现象的基础,是个体与环境保持平衡的保障。,118,第一节 感觉与知觉概述,三、感觉与知觉的种类 (一)感觉的种类 根据分析器的特点以及它所反映的刺激物的不同,可以把感觉分为两大类:外部感觉和内部感觉。,119,第一节 感觉与知觉概述,外部感觉主要接受来自体外的刺激,反映事物个别属性,有视觉、听觉、嗅觉、味觉、肤觉等。 A.视觉:

50、反映客观事物的形状、颜色、大小等。 B.听觉:反映客观事物的声音。 C.味觉:反映客观事物酸甜苦咸辣的属性,如东北人爱咸(泡菜),湖南四川爱辣、山西人爱酸 D.嗅觉:反映客观事物的味觉,如入芝兰之室,久而不闻其香;入鲍鱼之肆,久而不闻其臭。 E.肤觉:冷、温、痛、压、触。,120,第一节 感觉与知觉概述,内部感觉:主要接受机体内部的适宜刺激,反映自身的位置、运动和内部器官的不同状态,包括运动觉、平衡觉和肌体觉。 A.运动觉:是有机体对身体运动和位置状态的感觉,如书写、绘画、手工等),也叫本体感觉。 B.平衡觉:是反映身体位置变化、运动速度、超重、失重等感觉 ,如荡秋千、坐过山车等。 C.机体觉

51、:反映身体疲劳、饥渴和内脏器官活动不正常,如饥、渴、饱、胀、恶心、疼痛等。,121,第一节 感觉与知觉概述,(二)知觉的种类 1.依据起主导作用的器官不同,可分为视知觉、听知觉、触知觉、嗅知觉和味知觉等。 A.视知觉:视知觉是以视分析器为主,有运动分析器参与的知觉,是一种远距离知觉,包括形象视觉和语言视觉。 B.听知觉: 视知觉是以听分析器为主,有运动分析器参与的知觉,也是一种远距离知觉,包括语言听觉(诗歌朗诵、广播)、乐音听觉和噪音听觉之分。 C.触知觉:触知觉是手足和身体和皮肤感觉与运动觉协同活动产生的知觉,是一种近距离知觉,戴起眼睛找眼镜。,122,第一节 感觉与知觉概述,123,124

52、,125,126,127,二、感知觉是2岁以前儿童认识世界的基本手段 儿童最初的2年,即言语形成之前,主要依靠感知觉来认识世界。 三、感知觉在幼儿心理活动中仍占优势地位 在幼儿的认知活动中,感知觉占据重要地位。以感知和思维相比,感知在36岁儿童的认知活动中仍然占有优势。,128,总之,在幼儿的认知能力中,感知觉是最先发展且发展速度最快的一个领域,在幼儿认知活动中一直占主导地位。感知觉属于心理活动中较低级的形式,它出现早,发展快。许多感知觉在婴幼儿期已达到成人水平。,129,第二节 学前儿童感知觉发展的一般趋势和主要阶段,一、学前儿童感知发展的趋势 (一)感知的分化日益细致 感知过程必须从对所感

53、知对象的分析或分解开始。儿童最初的感觉表现为无条件反射,已带有分化的成分。但是分化性很差。,130,(二)感知过程趋向组合和协调 儿童出生后已经开始有不同感觉器官的协调活动,如视与听、触与视等组合而成的知觉。出生后第一年,对时间和空间的知觉,对整个事件、物体和场所的知觉迅速发展起来。学前期,这些复合和复杂的知觉也有较大发展。 (三)感知过程概括化和系统化 感知过程分析综合水平的提高,表现为既能对客体进行细致的分化,又能分清主要和次要,并且对事物的特征进行概括的反映,把主次特征组成系统。,131,(四)感知过程的主动性不断加强 儿童的感知从一开始就有主动性,这种主动性随着儿童的成长而不断增长,儿

54、童感知的目的方向性不断增强。 (五)感知过程的效率不断提高 随着感知过程分化和综合水平的提高,感知过程系统性和目的性的增强,儿童感知过程的效率逐渐提高。,132,二、学前儿童感知发展的主要阶段 (一)原始的感知发展阶段 儿童一出生就有感觉,如新生儿有味觉、嗅觉、视觉、听觉等,这些是生理性活动,同时又是原始的心理活动。 儿童最初的感觉是无条件反射。 在原始的感知发展阶段,对刺激物的分析和综合能力很低。,133,(二)从知觉的概括向思维的概括过渡阶段 1岁后,随着语言的萌芽和发展,知觉的概括水平逐渐提高。 2岁左右,随着语言和思维的发展,知觉的概括性逐渐向思维的概括性过渡 (三)掌握知觉标准和观察

55、力发展阶段 3岁后,儿童对物体的知觉,渐渐和有关的概念相联系。与此同时,幼儿感知活动的目的性也逐渐提高,已发展到能够进行观察,134,第三节 学前儿童视觉的发展,一、视觉的发生与发展 (一)视觉的发生 最近几年的研究发现,个体视觉可能在45个月的胎儿期内已经发生。新生儿已具备一定的视觉能力,出生后便能立即察觉眼前的亮光。新生儿还能区分不同明度的光,只是敏感性远低于成人。,135,(二)视觉的发展 1、视敏度的发展 视敏度是指精确地辨别细致物体或远距离物体的能力,也就是发觉对象在体积和形状上最小差异的能力。即一般所谓视力。 视力主要依靠晶状体的变化来调节。,136,新生儿的晶状体不能变形,不能聚

56、焦,因而投射到婴儿视网膜上的形象比成人模糊。即便是从近处看人的面孔,也是模糊的。,137,在出生后的前6个月是视敏度迅速发展的关键期。2岁儿童的视敏度已基本接近成人水平,45岁以后视力趋于稳定。 要注意: 对于年龄较小的幼儿,文字图画要大些,教室采光要足,这样有利于幼儿视敏度的发展。 父母和幼儿工作者要注意了解视力有障碍的儿童。,138,儿童视力减退的原因(了解) 遗传因素的影响。遗传与近视有密切的关系; 光线照明不足或光线过分强烈; 儿童坐姿不良,桌椅高度不合适,读写姿势习惯不好等; 缺乏户外活动和身体锻炼,近距离视力活动时间过长,不注意及时休息等;,139,2、颜色视觉的发展 颜色视觉是指

57、区别颜色细微差别的能力,也称辨色能力。颜色视觉与颜色的明度、色调、饱和度有关。 新生儿是看不见彩色的。在他们的眼里,世界被知觉为黑、白、灰的世界。 一般认为,儿童从3、4个月起就能分辨彩色与非彩色。,140,5岁的儿童基本能区别各种色调,而且注意到颜色的明度和饱和度。 幼儿正确辨认颜色的百分率随年龄增长而增长,掌握颜色顺序是: 基本色混全色颜色名称。 幼儿对颜色的辨认,主要在能否掌握颜色的名称,主要依靠生活经验和教育。,141,第四节 学前儿童听觉的发展 一、儿童听觉的发生 (一)胎儿听觉的发生 5、6个月胎儿就已经开始建立听觉系统,他们对不同的乐声有不同的反应; (二)新生儿听觉的发生 正常

58、健康婴儿一生下来 就有听觉,听觉可以说是 与生俱来的。 新生儿不仅能听见声音, 还能区分声音的高低、强弱、 品质和持续时间。,142,二、儿童听觉和视觉的协调活动 缪尔和菲尔德(1978)做了一项实验,把玉米粒装在塑料瓶子里,摇动瓶子,发出响声,全部新生儿在大多数试验中,都能把头转向声源。 出生后半个月,听觉与视觉就能协调。,143,三、幼儿听觉的发展 随年龄增长,在学习语言、接触音乐环境和接受听觉训练的过程中,学前儿童的听觉迅速发展。 幼儿中期,儿童可以辨别语言的细小差别; 幼儿晚期,儿童基本上能辨别本民族语言所包含的各种语音。 学前教育机构应注意: (1)减少噪声,保护儿童的健康。 (2)及时发现孩子听力方面问题。,144,第五节 学前儿童触觉的发展,一、儿童触觉的发生 儿童从出生时起就有触觉反应,天生的无条件反射,如吸吮反射、防御反射、抓握反射等等,都可以说是触觉的表现。,145,二、口腔的触觉 孩子出生后,不但有口腔触觉,而且通过口腔触觉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