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年级历史上册第13课学案_第1页
七年级历史上册第13课学案_第2页
七年级历史上册第13课学案_第3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七年级历史学生自主学习方案班级 姓名 组号 厚德载物 自强不息 吃苦耐劳 永不懈怠导 案l 【知识点一】阅读教材,了解汉代对黄河的治理、以及农业的进步表现相关内容,勾画知识重点并完成相应的填空题,同时将重点勾画在教材上(P72-73第一至二段)l 【知识点二】认真阅读教材,掌握汉代丝织业和冶铁业的发展有关内容。勾画知识重点,(P73-74第一至二段)l 【知识点三】仔细阅读教材,重点掌握汉加强集权的经济措施和汉商业的繁荣。勾画知识重点,(P74第一至二段)l 【合作探究】请同学们在组中讨论交流,然后总结出简洁的答案。【课堂检测】 要求学生独立完成。基础提升拓展【拓展提升】认真思考,答出合理结论

2、。【课 题】第13课 两汉经济的发展【授课时间】2014.10.29【学习目标】1、了解两汉时期经济发展的情况,包括农业、手工业和商业的发展情况。2、思考两汉时期经济繁荣的原因,培养理解和分析问题的能力。3、认识两汉时期我国封建社会在世界上的领先地位,增强民族自尊心和自豪感。【学习重点】治理黄河和农业的进步,丝织和冶铁技术的进步。【学习难点】如何正确分析认识两汉时期经济发展的原因。学 案【知识点一】治理黄河和农业的进步: 1、治理黄河和农业的进步:西汉 帝时期,治理黄河,黄河在以后的八十多年,黄河下游没有发生过大水灾。 东汉明帝令水利专家 主持修河,在以后的八百多年里,黄河没有改道。2、农具:

3、耕犁安装的便于翻土碎土的 。发明了播种工具 。耕作技术:牛耕普遍使用 的耕作方法。3、作物:南、北方分别以 、 为主。桑麻广泛种植。【知识点二】丝织和冶铁技术的提高: 1、丝织业:汉代的丝织品已经使用 ,_技术也很高,能织出精美的花纹,深受中外人民的喜爱。2、冶铁业:汉代冶铁技术处于当时世界先列。东汉的南阳太守 发明了 ,利用 鼓风冶铁,节约了人力,提高了冶铁的质量,这项发明比欧洲早 多年。【知识点三】加强集权的经济措施和商业的繁荣:1、内容:汉武帝将地方的 权和 权收归中央,统一铸造 。2、作用:抑制了 牟取暴利,增加了 的财政收入,实现了经济上的 。3、商业的繁荣:东西两京:西汉都城 和东

4、汉都城 。4、市的出现:长安城里专门的 。商品繁多:有生产原料、 ,有日常用品,还有各种 。【知识【合作探究】 类别成就农业 兴修水利 西汉 治理黄河;东汉明帝时 治理黄河生产工具 耕犁安装便于翻土碎土的 ;发明播种工具 耕作技术 牛耕普遍使用 的耕作方法农作物 南北方分别以种植 、 为主; 广泛种植手工业丝织 使用 ,丝织品精美冶铁 南阳太守 发明水力鼓风的 商业 东西二京是世界少有的大城市【课堂检测】1、两汉时期社会经济能得到发展,其主要原因有( )国家统一社会相对安定 生产技术得到改进商业发展繁荣 中央集权制度的影响A. B. C. D. 2、早在哪个历史时期,我国就能用提花机织出精美的

5、花纹( ) A.商朝 B.周朝 C.秦代 D.汉代3、汉武帝将铸币权和盐铁经营权收归中央,根本目的是( ) A.抑制商人谋取暴利 B.便利商业活动 C .增加政府收入 D.加强中央集权4、小明家中有一枚五铢钱,请你判断一下,这种钱币最早铸于什么时期( ) A.战国时期 B.西周时期C.秦始皇时期 D.汉武帝时期5、著名科学家张衡在文学方面也很有造诣,他的两京赋是汉赋的代表作,其中的两京指的是两汉的都城( )A.咸阳和长安 B.长安和镐京 C.咸阳和洛阳 D.长安和洛阳6、如果你是一个古代农民,农耕时使用安装了犁壁的耕犁,你最早可能是( )A、秦朝人 B、西汉人 C、东汉人 D、战国时期7、东汉时发明的水排,属于( )A、农业生产工具 B、灌溉工具 C、冶铁工具 D、纺织工具8、我国铁制兵器取代青铜兵器始于( )A、秦朝 B、汉朝 C、战国 D、春秋9、汉朝城里专门的商业区叫( )A、铺 B、坊 C、市 D、市场10、下列属于汉武帝经济上大一统措施的有: 铸币权收归中央 盐铁官营 统一铸造五铢钱 统一铸造圆形方孔钱 ( )A、 B、 C、 D、11、两汉时期领先世界的技术有:水排 钢材制作方法 瓷器的发明 发明铁农具( ) A. B. C. D.【材料题】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造作水排,铸为农器,用力少,见功多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