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诗宋词人文解读笔记_第1页
唐诗宋词人文解读笔记_第2页
唐诗宋词人文解读笔记_第3页
唐诗宋词人文解读笔记_第4页
唐诗宋词人文解读笔记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2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第一周1-2 唐诗繁荣表现1.创作队伍庞大,创作成果丰硕。全唐诗收录2200多诗人,48900多首诗歌加上全唐诗补编(陈尚君)共3200+诗人,50000+诗歌无论身处何处、身份如何,都会写诗2.体裁大备,名家辈出,流派众多,风格各异。体裁:三、四、五、六、七、杂言诗古诗、乐府、律诗、绝句(尤其律诗和绝句,在唐代开始成熟,并成为中国传统诗歌典范)名家:初唐四杰(王勃、杨炯、骆宾王、卢照邻)、李杜小李杜、韩愈白居易等【体裁、作家、流派、风格是衡量文学繁荣与否的四个参数】1-2 唐诗繁荣的原因一、丰裕的经济基础(经济发展与文学发展不一定亦步亦趋)重要原因唐朝农业、手工业、商业发展迅速二、清明的政治

2、环境表现:1、开明的文化政策:文化共荣与日本遣唐使、胡人等少数名族的交往三、风行的诗赋取士进士科举取士刺激诗歌教育群众基础四、活跃的社会思想侠风骨儒兴寄相反相成。“兼济天下”的胸怀释兴象道文辞所谓“兴象”,是指诗人的情感、精神对物象的统摄,使之和诗人心灵的颤动融为一体,从而获得生命、具有个性和活力。唐诗的特质,包括其风骨、兴寄、声律、辞章、兴象、情韵等等。一般而言,凡具有唐诗特质的诗,皆可称为“唐诗”。唐诗的艺术品格,主要体现在“重风骨,讲兴寄,注重声律与辞章,追求兴象与情韵等方面。兴象是唐诗,尤其是盛唐诗歌特有的美学境界,是唐诗艺术上完全成熟的标志。五、深厚的文化积累继承了历朝历代深厚的文学

3、传统重要的是怎样继承,不是只要有前人的文学传统就能致使下一个时期文学的繁荣“别裁伪体亲风雅,转益多师是汝师。”杜甫戏为六绝句之六别裁伪体剔除不合理的东西,继承多方面的传统六、庞大的寒士群体寒士:魏晋南北朝时称出身寒微的读书人。在唐代(此概念更宽泛而流动)指地主阶级里面居于中下层的文士。他们是社会政治生活的能动力量,创作的诗歌有时代代表性,并占主导。相反,唐代的贵族文学不占主导。唐诗:盛唐牡丹唐朝文学的筋骨气韵全部展现在唐诗上。唐诗标志着中国古典诗歌的高峰,中国古典诗发展的全盛时期其影响深远,且流传广泛。唐代诗歌创作繁荣,题材丰富、风格多样、流派众多、体制齐备,作家作品量多质高。唐诗成就卓著,是

4、在封建政治、经济进一步发展、变革的历史条件下,在社会思想比较开放,艺术文化普遍高涨的推动下,诗人们继承和发扬诗经楚辞以来的优良传统,广泛总结前人的创作经验,百花齐放、推陈出新的结果。它显示出中国古典诗歌已发展到完全成熟的阶段。 可以说,唐诗是一朵带着大唐雍容华贵的皇族气韵的骄傲牡丹,端坐在大明宫的殿堂之高。1-5唐诗与宋词的区别:唐诗较重视风神情韵,宋词则更为关注筋骨思理。唐人好牡丹,容华贵者也;宋人独喜梅花,暗香思议,不张扬而为芬芳。这或许就是唐朝与宋朝的区别即外露与内敛之别。因而内省与思辨便是宋代的文学特点之一。王国维认为“唐之诗,宋词,元之曲,皆为一代之文学”。1-6宋词的起源:宋词真正

5、的起源或许是隋唐之际。因为,词是一种音乐文学。其理论依据可举中国音乐的发展历程。中国的音乐从先秦到隋唐,大概经历了“雅乐-清乐-燕乐”的三段转变。1-7宋词的城市化:无论其语词的典雅与否、技巧的纯熟与否、意象的精巧与否,那都是外在的表象。在此之中,更为关键的是其中所蕴含的新兴市民阶层的价值取向。由此我们可以说宋词是一种城市文学。有研究者对柳永、晏殊、张先、苏轼、周邦彦、李清照、辛弃疾、姜夔、吴文英、周密、刘辰翁和张炎共十二位诗人的词作做过统计,发现他们共存词2984阙,其中宴饮词为308阙(包括茶词、酒词与汤词),占全部作品的10%多。1-8宋词的江南化:词人的江南化与南宋定都临安有很大关系,

6、因为随着政治文化中心的南移,文人活动区域也随之遍布临安周边。另一个重要因素则在于江南风光旖旎、气候适宜,建筑风格雅致精巧。当时的临安城先后聚集了李清照、朱熹、尤袤、陆游、杨万里、范成大、辛弃疾、陈起等一批南宋著名文人。其时临安的雕版印刷技术名冠全国,杭版书籍为现存宋版书中之精品 。最常为词人所咏之十大名胜分别是:临安府西湖、建康府城、平江府垂虹亭与姑苏台、镇江多景楼、严州钓台、太平州蛾眉亭、绍兴镜湖与蓬莱阁、鄂州南楼与赤壁、岳州岳阳楼与潭州定王台、隆兴府藤王阁与福州西湖 。这里所谓的“十大名胜”的多数属于江南。宋词以集清丽美与俗艳美于一身的独特型态而成为一代之文学,其城市化、商业化倾向比以往任

7、何一种文学样式更为明显,而宋词与江南文化的渊源也是前所未有的。1-9宋词的女性化:在我们今天看来,这种写作方法近似于代言体,即诗人代人设辞,假托他人的身份、心理、口吻、语气来创作构思,是诗中主人公代诗人言的一种诗歌体式、创作模式与表现方式综上所述,我们可以看出,宋词是一种音乐文学、城市文学、江南文学和女性文学。第二周2-3 2-4 人生自是有情痴:爱情的四种境界爱情没有身份的区别,但有境界的区别【西方的看法】美国的社会心理学家罗伯特斯坦伯格提出,爱情由三个基本成分组成:激情,亲密,承诺激情爱情中的情欲成分,是情绪上的著迷。 ”热烈的“亲密在爱情关系中能够引起的温暖体验。 ”温暖的“承诺维持关系

8、的决定性期许和担保。”冷静的“爱情的类型(1)无爱(Nonlove):三个因素都不具备(2)喜爱(Liking):只有亲密关系(3)痴迷的爱(Infatuated love):只有激情的体验(4)空洞的爱(Empty love):只有承诺(5)浪漫的爱(Romantic love):有亲密和激情体验,没有承诺(6)伴侣的爱(Companionate love):有亲密和承诺,缺乏激情(7)愚昧的爱(Fatuous love):有激情和承诺,没有亲密关系(8)完美的爱(Consummate love):同时具备三要素【东方的看法】冯友兰认为爱情的四种境界分为:自然境界:身体成熟,本能萌动,怀春钟

9、情,人之常情。功利境界:为外在目的而爱情,或名利,不在纯粹。理想境界:青梅竹马,门当户对,郎才女貌,天遂人愿。天地境界:为救所爱舍身殒命,与所爱同生共死。2-5 人生自是有情痴:鱼玄机和李冶的爱情观男女的爱情观也有区别卓文君:愿得一心人,白首不相离(代表女性的爱情观)秦观:两情若在长久时,又岂在朝朝暮暮。(代表男性的爱情观)男女爱情观的不同,跟中国社会古代的两性基本格局有关系。(1)男尊女卑不可逾越的角色定位(2)男外女内不可改变的社会分工(才女代表:鱼玄机,李冶)【课程笔记】2-2 科举的应试条件唐代科举应试者一般有三种来源:生徒、乡贡、参加制举的考生由京师国子监、弘文馆、崇文馆和各州县学馆

10、出身,通过学校的选拔考试合格后,由学校局举荐到尚书省参加各科考试,称作生徒。不由学馆而先经州县考试,及第后再送尚书省应试者叫乡贡。女子、工商之民、曾犯法者、官私奴婢、州县小吏不得报考李白没有参加科举或许不是因为其不屑而是不能1)李白曾在西域生活过,接受西域文化影响2)李白家是脱离土地的流民,蜀地不是他家祖籍3)其家既非官宦阶层,也非庄户,极有可能是商户【课程笔记】2-3 温卷与行卷行卷:知贡举等主试官员除详阅试卷外,有权参考举子平日的作品和才誉决定去取。当时,在政治上、文坛上有地位的人及与主试官关系特别密切者,皆可推荐人才,参与决定名单名次,谓之“通榜”。在政治上、文坛上有地位的人及与主考官关

11、系特别密切者,皆可推荐人才,参与决定名单名次。 资料表明,举人不可直接向主试官行卷,而须经贤达者之推荐,向谁行卷,须正中考虑对方的身份、地位和政治面貌所行之卷用熟纸,不可涂改添注,要字迹端正,应有标轴的装饰,投送时须附呈书信,表达求知的愿望。若隔时日再呈书信及投卷,则称为“温卷”。不过行卷成功者终究是多数,其中最为大家所熟悉的就是朱庆馀,他在考进士之前曾经写过一首诗歌叫闺意献张水部作为参加进士考试的通榜。张水部就是著名的诗人张籍,与当年的主考官韩愈是好友,故此朱庆馀就写了这首诗歌进行通榜来增加中进士的机会。【课程笔记】2-4 省第诗 及第诗行卷过后便是参加考试。按照唐朝的科举制度,各州县选拔士

12、子选贡京师,试于尚书省。由礼部主持的进士考试叫做“省试”,因为是参加尚书省的考试,因此也叫“会试”,考试时所写的诗歌就叫“试帖诗”。这种诗一般是五言六韵,有严格的格律规定,所以很难写好。然而其中也不乏佳作。其中在这么多的省试诗里面最为人所熟知的、最精彩的就是天宝十载(公元751年),钱起参加进士考试所写的省试湘灵鼓瑟省试结束以后还有一个殿试(又称“御试”、“廷试”、“廷对”),在金銮殿上接受皇帝的亲自面试。录取分为三甲:一甲三名,赐“进士及第”的称号,第一名称状元(鼎元),第二名称榜眼,第三名称探花。二甲若干名,赐“进士出身”的称号。三甲若干名,赐“同进士出身”的称号。二、三甲第一皆称传胪,一

13、、二、三甲统称进士。得到进士出身在中国的古代就算作高中了,会在朝廷里面安排相应的职位。所以说金榜题名是人生中非常重要的喜事。晚唐的时候杜牧在考中进士的时候也写诗,诗叫及第后寄长安故人东都放榜未花开,三十三人走马回。秦地少年多酿酒,已将春色入关来。诗中提及的33人是这一次进士及第的全部人数,其实是这个数目在唐代还是偏高的。唐朝前期及第人数一般是17到19名。中唐以后才上升到30名左右。据说唐朝290多年间,进士总共有6427人,平均下来每年是22个人,人数很少。所以能一朝成名天下知。【课程笔记】2-5 文人入幕的原因在唐朝除了参加科举考试可以入朝为官之外,还有一种方式,是许多文人可能会走的道路,

14、叫“入幕”。虽然许多时候进入幕府是一种无奈的选择,但是能入幕也是一件喜事。至少入幕意味着以后可能获得升迁,可是要讲文人入幕,首先得了解一下“方镇”。在唐朝,所谓的“方镇”一般是指节度使、观察使等等。唐代的时候以安史之乱为界,方镇制度发生了实质性的变化。安史之乱之后,节度使由边防发展到了内地并且以内地为主。安史之乱之前,所谓节度使一般都是在边疆地区,内地是没有的。这些方镇下面一般都有幕府,所以就形成了一套幕府制度。唐代因为有幕府制度,所以文士在仕宦的道路上就可以分流。那些高中进士在上的可以在朝为官、仕途亨通,而那些在下的,就可以受辟入幕、俟机入朝。因此文人入幕多数经由以下过程:科举及第服务方镇入

15、朝为官从这个意义上我们说幕府为文人的入朝升迁,提供了重要的一条途径。第二,西川、淮南是唐代大镇,有特殊的地理、政治、经济地位,也就是文士入幕最集中的地方。第三,从入幕文士的素质来看,进士及第如幕府者占相当比例;从文学家入幕职掌看,为掌书记者甚多;从文学家占籍考察,籍里北方者居多,而参慕则多在南方。【课程笔记】2-6 文人入幕的心理特征第一、求名躁进盛唐的时候 入幕只是文人取得功名的特殊手段,一般是在正常仕途不得意的情况下才走向边幕。第2、 纵情娱乐纵情娱乐也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第一是好声妓,第二是频宴饮。第三、逐利趋势所以说,进入幕府有可能是出于逐利的、趋势的需要。不过在唐朝很多文士在这个问题

16、上,还是有义利之分的,不是所有的文士都是为了利、为了仕,而放弃自己的名节。【课程笔记】2-7 文人入幕与盛唐边塞诗从文学的角度说,文人入幕跟唐朝边塞诗的兴起就很有关系。第一,文人创作边塞诗,他入幕跟不入幕有比较大的差异比如说描写战争、人们离战场的远近,他的判断和感受会很不相同。入幕的文士更多的会从具体战争胜负,与双方力量的转移等方面进行着眼,而旁观者的人则大多从人道主义立场来进行考察。这就是所谓的一个是“远观”,另外一个是“近玩”。第二,入远幕跟入近幕对边塞的体验也不一样。因为每个边镇的地理位置、战略地位以及风俗人情的特定性,对这些入幕者文人心理影响是不会相同。所以在创作中就显示出各自的特色。

17、第三,没有入幕的诗人作品,他即便写边塞诗,这些作品也大多是受到传统征戍诗的影响,而且影响会比较深。还有,入幕和游边也不同。盛唐的人喜欢游历。游边,就是到边疆上去游历。唐人的游边一般是不深入的,只在幽蓟、河东一带。3-8非入幕文人的边塞诗:旗亭画壁高适、王昌龄、王之涣,唐代诗歌是流行音乐,王之涣更有名。流传下来凉州词、登鹳雀楼等6首。他们没有入幕,边塞诗是对传统的沿袭。3-9唐代边塞诗之高、岑:唐代边塞诗的代表。高适燕歌行注重传统,比较质朴。岑参实现了三个超越 1超越了自我,审美趣味上对悲壮的追求, 2 超越了历史,舍弃乐府旧题如从军行关山月等,开拓了边塞诗的叙写内容,突破了前人边塞诗五言诗的传

18、统;3 超越了时代,重创新,以描写奇异风光和自我感受为主。拓宽了边塞诗的内容。3-10仕途畅通的代表:晏殊:14岁以神童入世,称太平宰相。珠玉词139首,大部是寿词。浣溪沙淡淡的忧伤,死亡恐惧的忧伤3-11-1人生得意之知赏(上)知己也是人生之一大幸事。雅致深邃的情结。第一层次:知赏。文人以才华得赏识,进入做官的序列。典型如司马相如。李白报效无门,与韩荆州书石沉大海,但李白这篇千古文章造就了韩荆州让天下人知晓。3-11-2人生得意之知赏(下)由公主引荐,得到唐玄宗的知赏。“仰天大笑出门去,我辈岂是蓬蒿人”。清平调“云想衣裳花想容,春风拂槛露华浓”但唐玄宗只把李白当成文学侍从与李白的志向不同,使

19、其最终离开长安。文人希望得到赏识是为了实现自己的抱负。出现了许多干谒诗。章碣东都望幸,白居易赋得古原草送别,孟浩然望洞庭湖赠张丞相陈人杰沁园春等,所以在中国古代渴望获得高位的知赏是文人的一个心理。3-12人生得意之知音:第二个情结是知音。如果说知赏还带有政治因素,那么知音就是心灵的契合。唐代最有名的就是元白之交。代书诗一百韵寄徽之相似的经历、一样的文学素养,把他们紧紧联系在一起。二人成为挚友后,共同编纂了元白唱和总集因继集共17卷。元稹凉州梦、白居易同李十一醉忆元九。白居易“死生契阔者三十载,歌诗唱和者九百章”。白居易琵琶行,柳永雨霖铃、岳飞小重山.昨夜寒蛩不住鸣对高山流水的期盼。知己难,难在

20、曲高和寡,自古以来的知己,李白与杜甫,苏轼和黄庭坚,桃园三结义等。他乡遇故知,精神世界的高度契合、肝胆相照。现代社会的理解。 莫愁前路无知己,天下谁人不识君【课程笔记】3-3 落第的原因第3周晴朗FDU复旦大学MOOC校园大使2014-11-11 23:00那这些人为什么或落第呢?有很多种原因。第一是应考举子很多,每年的录取率却很低。第二,是集权的干预,许多时候,我们说科举考试它背后还是有一些重要的人士的干预。第三呢,可能是考官取人他本身具有一定的随意性。因此我们说考不上进士有很多客观原因,当然还有一些可能是主观原因,主观原因第一个可能是举子的性格问题。当然还有一些人不是因为性格问题,而是在考

21、场里面捣蛋,比如说晚唐的温庭筠。【课程笔记】3-6 永贞改革 吴越之士 王叔文、王伾、陆质、凌准 先世为北人,安史之乱后南迁的吴越者 柳宗元、刘禹锡、吕温、陈谏 吴越以外的人士 韩泰、李景俭、韩晔、程异、韦执谊那永贞革新的对抗势力呢,主要是北方的士族: 宦官 俱文珍 藩帅 韦皋 朝臣 武元衡 文士 韩愈【课程笔记】3-7 刘、柳与南方文学文人被贬与文学的关系,特别是要讲刘禹锡跟柳宗元他们的被贬与南方文学兴起的关系,事实上我们知道,有唐一代真正南方籍贯的作家并不多,尤其在岭南、湖南这一带。可是刘禹锡、柳宗元两个人被贬南荒就不一样了,它跟唐代一般文士的贬谪完全不同,因为他既不是犯罪之后的贬降,也不是党争中的牺牲品,他们的贬谪是唐宪宗李纯造成的,是宪宗联合了宦官、藩镇及保守派官僚来致使革新失败的结果,也正因为如此,所以唐宪宗曾下诏,说即便以后有大赦,这些人也永不在量移之限,这就注定了他们是没有出头之日。柳宗元终其一生,不承认自己有罪。刘禹锡虽然偶有悔过之心,也不过是为了努力改变环境而采取的一种手段而已,并非内心的感悟。所以他们有冤无处诉,有冤也不敢诉,于是像刘禹锡、柳宗元这些人贬谪南荒,就使他们的文学具有明显的南方文学特色。什么是南方文学特色?就是表现出受屈原离骚的影响,具有怨愤的这种精神,比如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