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 9 导论3 管理的发展2中国_第1页
0 9 导论3 管理的发展2中国_第2页
0 9 导论3 管理的发展2中国_第3页
0 9 导论3 管理的发展2中国_第4页
0 9 导论3 管理的发展2中国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3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第三章管理的发展之四中国思想本节目标n 本节主要介绍中国传统的管理思想,重点在于中国古代管理思想的主要内容以及儒家、道家、法家、墨家的主要管理思想。1宗法血缘组织1)国家形成模式部落联盟与酋帮模式西方从中国是由到私产再到国家,国家代替了;到国家,国家混合再里面。西方现代管理理论是因为工商企业这样的组织而产生的。那么中国古代管理思想是因为何种组织而产生的呢?以血缘为基础的宗法组织。2)中国古代管理思想n 服务于中国古代血缘宗法组织(宗族)的需要,由宗法观念演生而成,集多种功能为一体的“治国之道”中国古代管理思想。n 孕育期:殷周;雏形期:春秋战国;定型期(秦汉);强化期(宋明);转型期(清至五四

2、)2先秦管理思想n 1)儒家管理思想n 孔子(前551前479)n 礼、乐、射、御、书、数,六艺n 诗、书、礼、乐、易、春秋,六经n 思想出发点:治理国家关键在于对人的治理,对人的治理关键在于得人心,因此必须靠人,用人道来治理人。P215v 基本概念:仁。包含有人的基本规定性(仁者,人也);道德(爱人);人格理想(圣人)和社会理想(大同);行为准则(克己复礼,执中求和)。v 人性假设:人性本善vv 合理性:天命论(天子)敬德(表率)。v 治国模式:德治教化,修身治国。大学之道,在明明德,在亲民,在止于至善v 社会组织方式内仁外礼:内心守仁,对外有礼节。执中求和:中庸和谐v 治国理想:小康社会,

3、大同世界2)道家思想n 老子(前571前500之间)n 思想出发点:P229道法自然。道是宇宙之本源,万物之母;万物皆由道而生,以道而存;道蕴涵着万物运动和变化的规律。所以君主应该无为而治。n 治国理想小国寡民n 治国手段:无为而治,治理国家时应遵循社会发展之规律,顺其自然的作为。n 无为而治:君王的有为是引起社会祸乱的根源。君王应不对人民强加妄为。人民自作自息,自生自灭。治国主体必须消灭使民有为的社会条件,使民陷入不能或不敢为的境地。少扰民、n 治国谋略。造成无智,无欲的社会不发达环境,实行以智治愚,实现君王对百姓的有效治理。3)法家思想n 商鞅(约前390年前338年)P237 以法治国,

4、严刑峻法(秦孝公)n 慎到(前395年前315年 )慎到认为,治国因势则可治,反之则有违天道,必不能保有国家 。势的意思指权势、时势。 因势因法。发对人治,主张法治。n 申不害(约前385-前337)n 战国时法家政治家。主张法治,尤着重“法术”。即君主要有懂权术。n 韩非子(约前280前233)喜刑名法术之学 抱法、处势、用术n 法治思想:法治即以法治国。法为公布于众的成文之法;法必须根据人情或人性来制定;法的内容就是赏和罚;法律面前人人平等;立法的权力在君主。v 势治思想:有法还不行,还得有势,即要有强制力。势是对法的权威性的保证。v 术治思想:治官吏不治民手段和方法:使用德才兼备的人;专

5、职转任; 以法择人;逐级提拔。n 治国理想:富国强兵、增强实力、称王天下n 治国手段:耕战政策n 治国模式:抱法、处势、用术n 治国思想:法治、势治、术治。4)墨家管理思想n 墨子。一说(公元前479年前381年), 另一说 (约前468-前376年)。n 墨子的思想共有十项主张:兼爱、非攻、尚贤、尚同、节用、节葬、非乐、天志、明鬼、非命,其中以兼爱为核心,以节用、尚贤为基本点。v 治国理想:刑政治、万民和、国家富、财用足。平均平等“天下一家”的理想社会。v 理论基础:“以天为法”,“兼爱天下之百姓”v 治国模式:兼爱非攻,兼爱交利。v 政治组织方式:尚贤,尚同(统一)v 经济组织方式:生财固

6、本,发展农业生产。v 言必立仪:认识必须有一个共同的标准v P248中国先秦管理思想之总结中国从古以来的治国之道是“人治”,得人心以人治人,即依靠圣贤名君来得民心1.儒家的治国思想以德治国儒家人格理想境界:手段:格物,致知,诚意,正心目的: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2. 道家的治国思想无为而治3. 法家的治国思想以法治国4. 墨家的治国思想兼爱治国由于中国的“人治”思想占主导地位,加之中国古代缺乏社会化大生产 和高度专业化分工的经济基础,所以中国没有发展起专门、独立的管理 学知识,从而也不可能促成现代化大生产的高速发展,造成生产力水平 落后,无法与西方发达资本主义国家竞争。3管理思想的形成n 1

7、)士人阶层春秋战国时期,奴隶制开始瓦解,作为培养低层的士人的官学解散,士人获得了思想和精神的自由。n 2)百家齐国的“稷下学宫(前374前221)”,培养了众多的士人。n 3)稷下学宫的黄老之学儒家、墨家是显学道家就说自己(老子)继承了黄帝的学说。n 黄老之学始于战国盛于西汉,假托黄帝和老子的思想,实为道家和法家思想结合,并兼儒、墨等诸家观点而成。n 道法结合:道生法,君主据道立法阳、n 道儒结合:在重视道和法的时候,也重视仁、义、礼。n 道墨结合:重视国家百姓之利,兼爱无私,尚同尚贤,尚俭节欲。n 黄老4)管理思想的形成n 秦(前221前206):崇法轻儒。政治统一后寻求思想统一,试图借助思

8、想统一保证政治统一。严刑峻法的统治。n 西汉(公元前202年公元8年)初期:黄老西汉是农民起义建立起来的,所以治国的任务还是落到了士人阶层身上。v 汉高祖:推崇黄老,无为而治承秦制:以秦之遗规,定汉之国制(萧何)轻徭薄赋,与民休养v 儒家的内仁外礼内圣外王,但不符合汉朝的情况: 下定一”。v 董仲舒:称王,圣者为王不符合“天天人感应,君权神授,以王定圣,天人相类,依据自然节气将圣贤分层在“君权神授”解决了“圣”与“王”之矛盾的基础上:1重建宗法主”的观念家长制大来强化“天下共2移孝做忠,使忠成为下对上的责任3将忠渗透到孝中,完成了忠孝互释。从而完成了“三纲五常”的释义。完成了儒术的政治化要求。

9、君为臣纲,父为子纲,夫为妻纲。 仁、义、礼、智、信。n 汉武帝:(前134年,建元7年)独尊儒术,罢黜百家。n 从此,儒家思想成为了统治中国2000余年的政治学说。5)儒家思想的学派结构n 儒为主,道法相辅P275以儒为主 董仲舒之儒学内圣外王老庄黄老之道家 无为而治,援道入儒韩非之法家以法而治,阳儒阴法4中国现代管理简介中国改革开放的新生中国引进西方管理思想管理创新(1) 改革开放带来东西方“文化激荡”文化激荡不同时空之间文化的冲撞、融合,以及由此所引发的社会进步和社会破坏。(2) 中国传统文化在东西方文化激荡中不断获得养分,从而能够绵延不绝。管理是人类文明的催化剂与延续剂,世界多元文明蕴涵

10、着多元管理文化。任何一种新文明的出现,其本身即意味着一种新文化和根植于新文化的管理思想的产生。中国社会处于社会转型(基本假设)工业社会向后工业社会转型 西方发达国家从传统农业社会向现代社会转型 发展中国家1社会转型伴随管理转型社会转型引发管理转型,管理转型支撑社会转型,管理转型与社会转型的同步是确保和加速社会转型成功的重要条件2管理嵌入社会文化管理是社会文化的有机构成部分,管理嵌入社会文化,即管理受制于并反作用于社会文化三种不同社会的管理农业社会的管理由一个或多个人对他人施加影响,促使人们合乎规范的生活,强调平均与共存,达成以有序、统一和稳定为主要特征的社会与组织的内部和谐状态,实现预期目标。

11、西方现代工业社会的管理由一个或多个人对他人施加影响,促使人们积极协调地工作,强调效益与效率,达成以现预期目标。,变革和创新为主要特征的社会与组织的外部竞争环境,实后工业社会(知识社会)的管理利用知识进一步发掘知识和把现有知识最大限度的转变为生产力,而进一步发掘和应用知识的知识,也就是对知识的管理。中国管理创新任务之一反式人治管理残余式人治管理,指整个社会或该组织存在着一个权力高于一切、大于一切,不受任何限制和可以为所欲为的最高领导者,这个领导者按个人的意志和情感对整个社会或组织实施管理。中国管理创新的任务之二抗西方霸权主义干扰资本主义的本质特征:经济上的贪婪攫取性;政治上追求;走向霸权主义。管理的文化特性,决定了中国的管理创新既非“全盘西化”,也非“照搬生”。”,而是双方交流、碰撞中的“新改革开放中的管理转型一元化利益结构个人利益和局部利益必须服从以国家为代表的整体利益。为了整体利益,个体利益分配平均化,不同社会利益群体的主体意识淡化。形成人们对政府高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