隔振减振实验_第1页
隔振减振实验_第2页
隔振减振实验_第3页
隔振减振实验_第4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隔振减振实验一、实验目的1、学习隔振减振的基本知识,学习隔振减振的基本原理;2、了解隔振减振效果的测量,判断系统隔振减振的有效工作频段。二、实验仪器1、ZJY-601T型振动教学实验台、偏心电机、激振器。2、空气阻尼器、动力减振器。3、实验仪器安装示意图三、实验原理隔振有两类,一是隔离机械设备通过支座传至地基的振动,以减少动力的传递,称为主动隔振;另一种是防止地基的振动通过支座传至需保护的精密设备或仪表仪器,以减小运动的传递,称为被动隔振。本实验将研究探讨被动隔振的现象。隔振传递比:T = A1/A2隔振效率: E =(1- T )100%四、实验步骤1、 测量并记录空气阻尼器的质量,将传感器

2、接到其上方,打开DASP软件,用锤子轻敲空气阻尼器,通过分析得到的频响曲线可得出其固有频率;2、 把两个传感器并排放在梁中部,分别接到两个通道,打开DASP软件,调节使两个通道的幅值相等。3、 把由空气阻尼器和质量块组成的弹簧质量系统固定在梁中部,速度传感器放在上面,接入ZJY-601A型振动教学试验仪的速度传感器输入端,输入接到采集仪的第一通道。压电加速度传感器放在梁的下面,接入ZJY-601A型振动教学试验仪的压电加速度传感器输入端,档位放在压电加速度的v速度档,输出接到采集仪的第二通道。4、 开机进入DASP2000标准版软件的主界面,选择单通道按钮。进入单通道示波状态进行波形和频谱同时

3、示波。5、 从10Hz50Hz中每取一个频率,记录两个通道对应的幅值(A1,A2)分别记录到表中。点数越多,实验曲线越接近真实值。5、 实验结果和分析1、实验数据记录频率幅值A1幅值A2传递比频率幅值A1幅值A2传递比80.013260.007031.886 200.097450.053571.819 90.025570.014000.183 210.088930.062741.417 100.044330.018272.426 220.085620.071501.197 10.50.059730.024562.432 22.50.085070.078011.091 110.080670.02

4、9832.704 230.083520.084970.983 11.50.1140.038572.956 23.50.085180.091230.934 120.1600.045573.511 240.085340.093390.914 12.50.1190.048522.453 250.085440.1150.743 130.1890.040784.635 260.088110.1340.658 13.50.1440.033084.353 280.094190.1870.504 140.1730.035534.869 300.1100.2770.397 14.50.2040.035545.7

5、40 320.1500.4590.327 150.2160.031586.840 340.2951.0690.276 15.20.2430.033907.168 34.50.3451.3390.258 15.50.2190.026578.242 350.3591.4680.245 160.1720.023017.475 360.3051.3270.230 16.50.1510.023296.483 36.50.2771.2540.221 170.1330.028814.616 380.1760.8960.196 17.50.1230.032103.832 400.1170.6350.184 1

6、80.1170.035753.273 450.1240.6200.200 18.50.1080.041092.628 500.06730.4870.138 190.1080.047342.281 600.05660.3650.155 2、将以上数据画出的曲线 如下分析:实验给的数据:空气阻尼器固有为吸振频率,fa=16.12Hz; 隔振频率,fa=22.63Hz; 上图中幅值A1代表空气阻尼器的幅值情况;幅值A2代表简支梁的幅值情况。频率较低的区域,简支梁的幅值很小。在频率为16Hz时达到最小值,该频率接近空气阻尼器理论的吸振频率。此时,简支梁理论上的振幅应该为0。但由于实际上存在很多不确定因

7、素,导致简支梁的振幅不可能为0。然而在低频率区域中,空气阻尼器的幅值相对简支梁的振幅要大,对于被动隔振的概念来讲,在低频率区域是起不了吸振的作用。由下图可看出,此时传递比的值基本上达到了峰值。当频率大于等于23Hz时,也就是空气阻尼器吸振频率的倍之后,简支梁的振幅开始大于空气阻尼器的振幅,开始起到隔振作用。上图中两曲线的交点(也就是下图中两曲线的交点)所对应的频率称为隔振频率,在隔振频率之后的频段中,空气阻尼器的振幅逐渐减小并趋近于0。根据实验数据计算的结果绘制E-曲线频率比=f1/f0(f0:隔振系统固有频率,即fa;f1:激振频率)E-曲线基本的形状是传递比-频率曲线的垂直翻转,其反应的实验性质与传递比-频率曲线相同道理。六、实验心得为了完成本次实验的报告,我查阅了很多资料,明白了主动隔振与被动隔振的原理。实验中我们测取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