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如何发掘农村中学作文素材(09秋 汉语言 郑秋娴)作文,在语文教学中历来都有“半壁江山”之称,作文水平经常决定着语文成绩的优劣。写作素材的积累又是作文的“重中之重”。在农村中学作文教学中,经常可以看见这样的情况:每当老师布置作文的时候,大多数学生总是唉声叹气地说:“又写作文啦!惨啦!”有的还跟老师讨价还价,最后硬着头皮去写,很多学生虽然搜肠刮肚,却仍捉襟见肘。写出来的作文或言之无物,或言之无文,或言之无序,或抄袭了事一个教学班五六十人,批改下来,好文章寥寥无几,面对这样的作文,久而久之,农村的老师也望“文”生畏了。学生对作文无兴趣,学生作文素材视野狭隘,作文难教,作文难写 ,原因何在?剖析一下
2、目前农村中学作文教学现状,笔者认为影响农村作文教学主要原因有如下几点:其一,学生生活单调,圈子狭隘。农村学生本来比城镇学生活动的范围要大得多,但因地方区域的限制,80学生从星期一至星期五都寄宿在学校。同样为了与别的学校竞争升学率,学生在校时间长,一天除了吃饭、睡觉就是上课,真正属于学生的自由活动空间没多少。一个缺少生活感知的学生,很难写出具有真情实感的作文。其二,受多年应试教育的影响。对于今天的语文教学,于漪老师曾在期待语文教学的美景一文中表达了这样的看法:“语文教学已蜕变成一种交易,试图从最少的投入获得最高的分数。”教学讲秋效率是对的,但如果一味追求短期效率,则就会挫伤学生的学习兴趣。初中老
3、师们为了追求升学率,没有真正重视作文教学,没有对学生的思维进行发散性的启迪和训练,使学生作文为文造情,无病呻吟。有的老师为了提高分数,而把大部分时间花在做应付考试的标准化练习题上,让学生背作文,甚至协同学生押题,使语文教学偏离轨道。其三,写作素材欠缺,使学生作文成了无米之炊,无源之水。农村的中学,办学条件差,教学是、设备落后,可供学生阅读的书籍匮乏。由于许多家长文化水平低,把课外阅读当成是看“闲书”,不予以支持甚至多数家长千万百计地严令禁止。学生平时积累的作文素材匮乏,到要用时,肯定如“枯井”一样绞尽脑汁也写不出内容来。其四,教学观念落后。由于信息交流和教学条件的限制,许多老师的作文观念比较陈
4、旧,几十年一贯制的教学方法严重地制约了对作文教学的更新和思考。 针对当前农村中学作文难教,作文难写,学生作文缺乏兴趣,作文素材视野狭隘的实际。下面,笔者从寻找农村中学作文素材中存在的隐性优势入手,发掘其存在的作文素材方面持有的客观优势,扬长补短,因势利导,为提高农村中学作文教学的新天地,为提高农村中学作文教学的质量作了一些初探。一、 从阅读中挖掘作文素材精读课本,丰富积累教材是农村学生接触最多的有限的语文资源,对于阅读课外书较少的农村学生来说更应充分利用。对于老师来说,一篇课文就是一份教育思想明确、有针对性的教材;对学生来说,一篇课文就是内容充实、中心突出的优秀范文。所以说,学生所学习的课文就
5、是他们的“主粮”。因此,作为语文教师要善于引导学生充分利用好教材,细心读书,认真思考,从教材中挖掘作文素材。课本中选择的作品,无论是作者,相关人物,还是古代诗词等,无一不能成为写作选材的对象。如果从课本中选材,不仅可以让学生熟悉课本,又可以充实学生的素材库,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中学语文课本中有许多描写农村生活的优美篇章,例如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春、社戏、鹅等等。如果在教学中能引导学生对这些作品内容进行原生态还原,相信学生反而会有意想不到的欣喜与收获。这样学生就会知道,有许多作家,他们常常把目光锁定于那块曾经哺育过自己的土地。乡土文化赋予他们创作灵感并成为他们挖掘不尽的宝藏。如果学生真能从生活的
6、角度理解被“标准化”了的作品,那么他们就会觉得农村生活是如此的丰富多彩,更是会产生一种“这有什么,我也能写”的想法:他会觉得鲁迅笔下的百草园固然有趣,可没有自己村边那片藏着各种野花、野草的山林有趣;闰土的父亲教的捕鸟方法虽然也很有效,可现在大可以谈谈保护鸟类爱护自然的新观念;少年鲁迅回到平桥村时会学着小伙伴们用铜丝钩钓虾,要是到了我们这儿,我们的少年们还会教给他如何用网虾,用手摸虾;如何捉泥鳅;如何摸鱼;更不必说教他识野蘑菇、捉野兔、打陀螺等等这些常规游戏了。此时的乡村孩子们,写起他们的生活定会比鲁迅这样一个外来客所能感应的乡村生活要有滋有味得多吧。诵读古代诗词、文言文,挖掘其中的好词佳句通过
7、对古诗词的诵读,学生会发现:原来陶渊明也想过我们的农家的生活,孟浩然也想到我们农村来做客,王安石也会去羡慕农家的一个普通草屋,而陆游甚至会在月明之夜游兴大发时“拄杖无时夜叩门”哟。想想陶渊明所要寻找的桃花源不是就在我们身边吗?朱自清笔下的春天不就是被我们忽略的家乡的春天吗?而马致远浅吟低唱的小桥、流水、人家不就是我们的家乡吗?想到这些,我们的孩子们能不会心一笑并对自己熟悉的乡村生活产生出些新的感悟与热爱。如2009年,我班的王文秀同学曾以我求故我富为题写了一篇文章。她在文中这样写道:“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确定了追求的对象后,执着地为理想努力是一个艰难的过程,它需要黄沙百战穿金甲,不
8、破楼兰终不还的坚韧;它需要一任群芳妒的沉静;它更需要好风凭借力,送我上青云的豪情。杜甫一生忧国忧民,飘飘何所似,天地一沙鸥表达了他崇高的人生理想,看着唐王朝日渐颓败,百姓生不如死,他在秋风中踽踽独行,吞声哭,这是追求与现实的悲怆。于是,他吟出了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的时代悲音,发出吾庐独破受冻死亦足的哀鸣。唐朝毕竟还是随历史的流水远去了。可杜甫衣带渐宽的不悔追求却给后世留下了一笔巨富,他火焰万丈长的文章便是追求后得来的全人类的财富。”如果不是平时精读课文,注意分类积累,她能做到这样“下笔如有神”吗?课外泛读,扩宽积累新课程标准指出:语文课程资源包括课堂教学资源和课外学习资源。课外资源是一个较大的
9、智力资源场,学生可以接触到大量的素材,形成一种狂辐射深层次的场效应,开阔眼界,获取课堂上无法得到的资源,增强了语文学习的后劲。拓展课外阅读,形成知识积淀。语言学家吕叔湘先生曾说过:“同志们可以回忆自己的学习过程,得之于老师课堂上讲的占多少,得之于课外阅读的占多少。我想自己大概是三七开吧,也就是说,百分之七十是得之于课外阅读。”我们的自身经验,充分佐证了课外阅读对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形成学生的作文能力有着重要作用。老师在指导学生进行课外阅读时,要让学生对所读之书学会熟读深思,融会贯通,做好材料的积累工作,使之成为写作的“源头活水”,学会迁移,并运用到作文中去。针对农村中学办学条件落后,图书匮乏的
10、情况,我在让学生明白新课程标准的要求、中考走向的基础上,想出各种方法让学生产生强烈的课外阅读意识和兴趣。开学初,组织学生在班上建立班级图书角,建议学生从家里带至少一本你认为最值得大家看的书来学校,放在班级图书角。班上有五六十人,合起来至少有五六十本。同时鼓励、动员学生利用零花钱去买课外书,老师赠送一定的名著、学生感兴趣的童话、神话、寓言、杂志放在图书角里,让学生轮流看,交流图书。同时结合学校七、八年级开设的每周一节阅读课,老师去学校的图书角里精心挑选一些图书、杂志、报纸、美文给学生看,如时文选粹、读者、青年文摘、南方都市报、中学生语文报等等,教会学生选择图书,并让学生学会做摘抄笔记,写读书心得
11、。每学期,结合学校精神评出班上“十佳阅读之星”,这样多渠道的挖掘出学生的课外阅读资源,增加学生的作文素材。二、引导学生“用心” 农村作文,最好坚持一个原则,即“不熟悉的不写”。农村作文只有立足于农村,让学生描写自己熟悉的农村生活才能走出困境。农村的世界虽是朴素的,但只要做生活的有心人,同样能发现农村区别于城市的独具魅力的闪光点,独具特色的人、事、物,随时随地积累作文素材。用心挖掘农村广袤的自然风光农村孩子生于农村、长于农村,常年与山水、田园为伴,眼中少不了花木瓜果,最贴近于自然,也最能得到大自然的丰厚回报。这里没有繁华的商业街、鳞次栉比的高楼大厦、绚丽夺目的灯红酒绿,也少有现代化的科技设施,但
12、农村孩子拥有大自然这位能工巧匠为他们提供的各种自然景观。只要我们留心,不难发现:农村的天空是那么蓝,天空是那么白;青翠的山峰,或连绵起伏,或巍然屹立;潺潺的溪流,或宽或窄、或缓或急;溪水中穿梭往来的小鱼、呆头呆脑的虾公、横行霸道的螃蟹那么妙趣横生;田野里,沉甸甸的稻谷、金黄的玉米、傲然挺立的甘蔗,如此丰收在望;菜园里,白胖胖的冬瓜、火辣辣的辣椒、细细长长的豌豆、油光碧绿的青菜,令人神清气爽;高矮错落的农舍、鸡鸣狗吠的喧闹、鸟雀声的悠扬成韵如此多样的自然风光为我们农村中学作文素材注入了新鲜的源头活水。在日常的作文教学中,特别是写周记、日记,我有意识地引导学生从这里入手,以命题、半命题、给习作范围
13、等形式将学生的眼光吸引到他们习以为常的景观上,指导他们写出一篇篇优美的写景文。如:我家的菜园、门前的小溪流、家乡的田野、那座山、竹林深处同时也引导学生在写人写事作文中渗透对我们周围环境的描写,让学生在写作过程中感受家乡的山水美,激起对家乡的热爱,从而更愿意用手中的笔来赞美自己的家乡,形成写作上的良性循环。例如我班的刘涛同学在仲夏之夜中写道:“月亮像个玉盘子,高悬在夏夜的天空,那银白色的柔光,轻轻地洒在黄礤山区,照耀着恬静而青葱一片的佛手瓜棚上。繁星闪烁,没有一片云彩,清风不动,连空气也像凝住了一样。远村的狗吠和田间的蛙鸣各不示弱,宛如对阵似的唱着它们那支永不衰老的歌。这狗吠蛙鸣,同草丛中的夏虫
14、们的轻吟漫唱交织在一起,组成了一首舒缓而流畅的山野小夜曲,为黄礤夜的山乡添了几分神秘色彩,为新农村建设谱写着一首首新歌。”小作者以诗意的笔尖,描画出一个乡村梦幻般的迷人夜景。、用心挖掘纯朴率真的人性美作文,本来就是对认识到的生活的真实反映。同时,语文新课程标准中提出要“珍视个人的独特感受”。也就是说,写作文要自我表达,张扬个性。因此,写出真实、独特的感受,才是真正的作文。在发掘作文素材时,我们可以看到在农村存在着大量作文中应推崇的“真善美”。农村的人们普遍纯朴、善良、率真、热情、坦诚、敢作敢当,他们勤勤恳恳地劳动,问心无愧地待人,朴实无华地表达拥有独特的魅力。抓住这一点进行创作,既能达到弘扬中
15、华美德的目的,又能培养学生说真话、实事求是的好品质,起一举两得的作用。教师在指导学生写有关人物作文时,就可帮助学生挖掘这一方面的隐性优势,表现人物的优良品性。在日常的教育教学中,教师要善于观察学生在一举一动中体现出来的好思想、好品质,及时加以表扬。可举行“每节课表扬一学生”活动,教师坚持每节课表扬班上一学生,长此以往,潜移默化地在学生头脑贮藏了一些具有良好品行的人物原型,为今后的写作打好基础。同时教师要采取各种措施,通过各种途径,使学生认识到周围的亲人、伙伴、邻居,甚至只有一面之缘的人身上那质朴而高尚的品格。此外,要注意培养学生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用自己的眼睛去发现普通大众的真善美,从内心产
16、生深深的敬意和向往。用心感受社会美随着经济的发展,不仅城市面貌日新月异,农村更是发生翻天覆地的变化。不少农村进行招商引资,作为老师,我们就要引导学生发现这些社会的进步,新农村的建设变化。例如:我们黄礤镇梅溪村这几年种植进口品种“美少女西瓜”,秋洞村成为全县最大的“佛手瓜种植基地”,西草村的“兰花场”,茶洞村的“高山茶”。老师可以因地制宜,组织学生实地采访当地村民,一来了解农民的辛勤劳动,二来了解种植的流程,三来了解当地村民的收入,感受国家、社会给新农村建设带来的生活美。然后给学生分组,相互竞争,写成新闻稿,再由大家评比,学习与娱乐融在一起,何乐而不为?平时, 我们要善于引领学生将目光投向发生在
17、身边的农村社会时事,如“西部大开发”、“农村电网改造”、“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村村通水泥路”、“留守子女”以及“农村税费改革”、“三农问题”。让学生多了解国情、省情、市情,县情,了解改革开放以来农村所取得的建设成就,社会给我们农村生活提供了丰富的作文素材,只要我们用心去感受,去挖掘,就会享之不尽。结合当地农村实际,然后让学生在课堂上口头描述所见所感,所思所悟,以此锻炼他们的思维和表达。我想这就是落实当前语文界提出的“大语文”的具体做法吧。久而久之,日积月累,学生就会觉得有话可说,这就是叶老说的“有所写”,这就从根本上改变了过去那种“要我写”变为现在的“我要写”。在作文教学中,还要引导学生就
18、家乡的变化写作文、谈体会、献计献策,培养学生关注家乡开发的自觉性,增强学生建设家乡、建设祖国,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奋斗的责任感和主人翁精神。二、 从农村的生活中挖掘作文素材用心挖掘农村特有的劳动场景之美农村的生活,面朝黄土背朝天。农活占了主要的部分,但这些农活中也包含了生活美。 相对城市的孩子,农村的学生亲身经历的劳动场景会很多,也会更有感触:田间的插秧收割、地里的采摘铲耕、水中的捞鱼捕虾、山上的摘野果捉鸟雀、造新房时的搬砖运瓦这样的劳动对孩子们来说如数家珍,而每一种场面都会让他们历历在目,印象深刻。如果教师给的作文要求是写这方面的,那学生还会抓耳挠腮无法下笔吗?教师在指导写作时,应牢牢抓住这
19、些让学生有话可写的题材,让学生有展现自己实践风采的舞台。比如春秋的农忙时节,一方面让学生帮助家人分担劳动重担,一方面结合亲身经历的劳动实践来写相应作文。近几年来,农村经济发展迅速,养鸡、养猪大户不断涌现,佛手瓜、美少女西瓜、蕃薯等经济作物的种植户比比皆是,好多学生的家庭也位在其列。学生在与家长分享收获喜悦的同时,也体会到了劳动的辛苦,品味出劳动成果的来之不易。所以,教师平时要经常引导学生关注家庭中的劳动场景,并鼓励学生多多参与家庭劳动。经过长时间的积累,学生们有感而发,有情可表,于是一篇篇文情并茂的鸡声一片、我和佛手瓜一起“成长”、美少女西瓜大了等佳作便出现在学生的习作本上。有一位学生曾写了一
20、篇充实的星期天,记叙的是一个星期天在自家的养鸡场里,帮家人给鸡喂饲料、喂水、喜滋滋拣鸡蛋的事。文中有众鸡的鸣叫声、啄食声,有“我”匆忙紧张的身影,有丰收的喜悦,有辛勤的汗水,有被鸡啄时发出的尖叫声。更为可喜的是,字里行间流露出作者对劳动的热爱、对父母的体谅和感激之情、对生活的珍惜。这样的习作训练,既培养了学生的观察力和表达力,更培养了学生的优秀品质,可谓“一举多得”岂不快哉!此外,农村学生自娱自乐式的劳动,如抓鱼、捉蟹、摘野果、掏鸟窝等事情最能体现童真童趣,体现农村孩子特有的快乐,以此为题材的文章学生爱写,乐写,读者也爱读。可见,这又成为农村中学作文素材中的又一隐性优势。感受淳朴的民风民俗相对
21、于城镇丰富多彩的文化生活而言,农家自有农家乐,农村生活更注重于对传统风俗习惯、古老文化的继承。所以在作文教学实践中,教师要善于引导学生挖掘本土文化特质,寻找自己的优势所在。我们生长的这一方水土,有着丰富多彩的地域文化,有着丰厚的历史积淀,有着无与伦比的民族遗存。城市的孩子知晓“因特网”、“芭比娃娃”、“的士高”、“足球”、“麦当劳”、“流行音乐”及“偶像崇拜”,可这比起我们农村正月里“舞龙灯”、端午节是“包粽子”、“赛龙舟”等难以尽数的民风民俗显得就不那么炫目耀眼了。虽然时代在进步,生活也日渐殷实,但一些古老的、传统的民风民俗在广大农村仍在延续,这也是农村作文教学在素材方面的一大隐形优势,以此
22、为素材创作的作文也别有一番吸引力。它们有的表现了农家人纯朴、勤劳、善良,如赶农时、互帮抢收、修桥筑路、出资出力等等。如:说说我家的好邻居、打糍粑农家的节日,不仅有“五一”节、国庆节、元旦和春节,还有更具农家特色的清明节、端午节、中秋节、元宵节等等。正月初一开大门,年初三送穷,正月十五闹灯,清明扫墓,端午节包粽子,八月十五放孔明灯,九月重阳登高这些场面既喜庆又沿袭了中国悠久的文化传统,更是农村孩子喜闻乐见而城区孩子不能体验到的。让农村中学生观察、采访、收集这些题材,并通过班内、校内信息交流,写这些农家事,歌颂农家人,感受农家人的纯情美。如果将之作为作文教学中的一类素材,也不失为写作教学中的一大亮点。教学中,教师可有意识的因材施教,结合特殊的日子进行以传统风俗为题材的作文教学。在今年中秋节期间,我有意识地布置了一项特殊的作业:过节时看家乡人制作孔明灯,注意观察制作的全过程。回来后,我让学生写一篇有关孔明灯制作过程的作文。学生们下笔如神,势如破竹从卖纸到制型,从粘帖到造成,再到放孔明灯,捡孔明灯的各个过程,娓娓道来,有条不紊,一环紧扣一环,让人恍如身临其境。写这样的作文,既培养了学生对日常生活用心观察的习惯,又教育了学生关心民风民俗,继承中华优良传统的习惯。、品味几代同堂的大家庭生活现在,城市人的生活,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金融硕士课程体系核心知识图谱构建
- 高效农田建设与管理策略研究
- 小学教师教学研究成果展示
- 机场勘测项目管理办法
- 安全生产知培训
- 什么是对本单位安全生产工作提出建议的权利
- 教育体系:惯性导航系统课程大纲与教学设计
- 食品微生物学课程指南
- 安全生产责任制及考核表
- 中秋国庆期间安全生产工作会议记录
- 脊髓肿瘤的护理查房
- 2025年医师三基考试题及答案
- 中远海运招聘笔试题库2025
- 温州市2024-2025学年高一下学期6月期末-英语试卷及答案
- 2025至2030中国核应急机器人行业市场现状分析及竞争格局与投资发展报告
- 导管室护理管理制度
- 降低跌倒事件的发生率QC圈
- 深静脉血栓的试题及答案
- 2025年安徽省邮政行业职业技能大赛(快递员赛项)备赛试题库(含答案)
- 汽车产业链协同发展-洞察阐释
- 滴灌带造颗粒合同协议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