半定量食物频率法进行膳食评价的应用综述_第1页
半定量食物频率法进行膳食评价的应用综述_第2页
半定量食物频率法进行膳食评价的应用综述_第3页
半定量食物频率法进行膳食评价的应用综述_第4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半定量食物频率法进行膳食评价的应用综述【关键词】:半定量食物频率调查表、效度检验、信度检验医疗技术的进步和生活水平的提高,使威胁人类健康的疾病谱发生巨大变化,传染病、感染性疾病发病率急剧下降,而肿瘤、心脑血管疾病等慢性病正逐步成为威胁人类健康的主要原因。很多疾病的发生是遗传与环境因素交互作用的结果,饮食作为一种重要的环境因素与多种慢性病的发生发展密切相关。膳食调查是全面了解人群膳食结构的重要手段,是研究营养与健康关系的基础。其目的是了解在一定时间内调查对象通过膳食所摄取的能量和各种营养素的数量和质量,借此来评定正常营养需要得到满足的程度。常用的膳食调查方法可以分为回顾性和前瞻性膳食调查两大类。

2、前一类包括24小时膳食回顾法、膳食史法 (DHQ)和食物频率问卷法( FFQ) ;后一类主要指膳食记录法,包括称重法(WFR)、记账法和化学分析法。在营养与疾病的相关性研究中,食物频率问卷法( FFQ) 通过获得个体在过去一段时间内各种食物的食用频率和数量,了解其膳食模式及饮食习惯,具有短期膳食回忆和膳食记录法不可比拟的优越性,通常被认为是流行病学研究中膳食调查的最佳方法。但由于FFQ的真实性受不同文化背景,不同地理环境以及问卷结构变化的影响,很多地区开始研制适合本地区人群的半定量食物频率调查表( Semi- Quantitative Food Frequency Questionnaire,

3、 SQFFQ)。现将半定量食物频率法在膳食调查及评价工作中的应用情况综述如下。1 半定量食物频率调查表的制定问卷内容包括一般情况、食物摄入频率和食物平均摄入量调查三部分。依据2007年中国营养学会制定的“中国居民平衡膳食宝塔”(简称“膳食宝塔”),将食物分为谷类、蔬菜类、水果类、畜禽肉类、鱼虾类、蛋类、奶类及奶制品、豆类及坚果、油脂类及食盐,共10 类。食用油及食盐的调查以家庭为单位,并询问同时就餐人员的性别、年龄、职业及在家就餐频率,利用推荐的膳食能量摄入量计算该家庭中食用油及食盐的每标准人食用量,然后再计算研究对象家庭烹调食用油摄入量,其余食物均以个人为单位进行调查。食物平均摄入量调查采用

4、问询方式,被调查者回忆近一年的食物摄入频率及每次摄入量,再折算成每月平均摄入量。调查通常由受过培训的调查员进行询问并记录,所用时间约2050 min。1.1 确定调查地区及对象 通常根据研究项目要求,参考前人的研究结论,采用整群随机抽样方法抽取一定地区的适量人群进行预调查,调查对象应同时进行效度和信度的研究。调查应在一个地区的代表性人群中进行。被调查对象的膳食摄入种类应相对稳定,并有一定的地区分布特点。我国农村地区的中老年人食物来源及饮食习惯均较稳定,因此,更适用于此方法。如果用于城市居民,则食物类别还要划分得更细一些。1.2膳食数据收集通常每月进行一次现场调查, 为期6个月,采用称重记录法记

5、录包括1个周日在内的连续3 d膳食摄入情况。当日调查结束前,由核查员检查所有调查表并立即更正和补全错漏信息。要建立既独立又可互相联系的数据库。包括: 个人问卷数据库,个人食物摄入量数据库,按地区的食物品种、摄入比例及食物成份数据库,地区聚类食物成份表数据库,个人营养素摄入量数据库, RDA 及其它评价依据数据库,分析程序数据库。数据要有专人管理,既保持相对独立又可互相建立联系。1.3食物项目筛选半定量食物频率调查表作为进行饮食与疾病关系医学研究的重要工具,在食物项目筛选时应当同时考虑到各种食物在人群中的食用量和食用频率两个因素。第一步以食物提供营养素绝对量的大小为筛选依据,筛选出与研究目的相关

6、的营养素摄入绝对量直接相关的的食物项目,而第二步除考虑到食用量的因素外,更重要的是考虑到各食物变量在被调查人群中出现频率的高低。另外,要合理划分食物的类别。有些食物品种个体间的摄入量差别较大,不宜归类进行调查, 即按类询问时,食物的归类要能够代表绝大多数调查对象的膳食习惯。1.3.1基础营养素确定按照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原则,确定能量、蛋白质、脂肪、碳水化合物、膳食纤维、胆固醇、视黄醇、硫胺素、核黄素、烟酸、维生素C、维生素E、钙、磷、钾、钠等营养素为食物种类筛选的基础营养素。1.3.2营养素摄入量分析食物摄入量(g/日) = 摄入频率(次) /年摄入量(两) /次50(g) 365天。参照中国

7、食物成分表,将膳食记录数据录入营养计算器,汇总计算各种营养素的人均日摄入量和各种食物的人均日消费量及营养素供应量。1.3.3 食物项目初步筛选采用累积百分贡献率(CA)和多元回归(MRA)分析各种营养素与食物之间关系,逐步选出累积百分贡献率 90%或累积R2 0.90的食物项目作为初步筛选的食物清单。亦可用营养素的百分覆盖率初步选定食物项目。1.3.4 食物项目的最终确定根据被筛选出的食物项目在人群中实际出现的频率再次进行项目调整,筛除人群中消费频率 1%的食物,归类合并3d膳食调查中分类过于精细的食物种类,如馒头、花卷、饼类合并为“除面条以外的面食”。综合评定后,最终确定食物频率问卷的问题项

8、目。1.4 频率应答及食物基准量选择食物摄入频率的范围选择通常在510 个区间,根据既往经验,对大多数食物而言,频率的划分在高频率水平有更细的划分标尺较为适用。通常,结合具体情况将频率范围分为:从不食用(每月 1次) 、每月13次、每周1次、每周23次、每周45次、每天1次、每每天2次。然后根据食物的一次平均食用量或食物的常用份量及单位来确定各种食物的基准量。2 效度和信度研究2.1效度检验关于效度研究,目前尚无国际公认的所谓“金标准”来检验其它膳食调查方法的准确性。作为参照的“标准”方法要求尽量接近人群膳食摄入的真实情况,目前国际上通常采用的方法有称量法、24 h 膳食回忆法以及临床生化指标

9、对照法等,各种方法各有其优缺点。称量法的优点是准确、信息完备,缺点是操作烦琐,对象不易配合;24 h 膳食回忆法则操作相对简单,但需要反复多次进行,如考虑到季节因素,还需在不同季节分别调查,使整个研究时间跨度大大延长;临床生化指标对照法现在认为是定量最精确的方法,如通过检测血清中-生育酚和-胡萝卜素浓度来判断维生素E和-胡萝卜素的摄入水平等,但是生化指标往往受食物营养素的吸收、分布、代谢以及药物服用、健康状况等诸多因素的影响,有时很难判断其与食物摄入水平之间的关系。通常情况下,可以对同一调查对象先进行SQFFQ 问卷调查,再与作为参照标准的3 日称量法或连续3天24小时膳食回顾调查法(3d 2

10、4h) 作比较。比较两种调查结果之间的相关性, 应用SPSS软件进行统计分析,计算出相关系数,检验SQFFQ 的效度。2.2信度检验影响问卷填答的因素有多种,如:(1)被调查者的饮食习惯在调查期内或调查期附近可能会有明显改变;(2)被调查者的记忆效应可能影响后面问卷的回答;(3)调查员对问卷的解释和被调查者对问卷的理解等。为了解同一人群对SQFFQ 问卷的回答是否具有一致性即可信度,我们需要进行信度检验。在确定两次问卷的间隔期时,既要使间隔期长到能让调查对象完全忘记上次的回答,又要让调查对象不至于在这段时间内有较大的饮食习惯改变。根据Gladys 等的理论,以12 月为宜,但近年以“欧洲营养与

11、肿瘤前瞻性调查”计划(EPIC) 中对食物频率问卷的信度研究为代表,间隔期多为半年至一年,优点是结果更加可靠,缺点是时间跨度太长。从国内的一些研究结果来看,信度检验营养素相关性均较高,与间隔时间短有一定关系,认为间隔时间可以适当延长为34 个月。 但国内大部分研究进行信度检验时依旧在调查对象完成第一次SQFFQ 以后,间隔4 周进行第2次食物频率问卷调查(分别为SQFFQ1 和SQFFQ2)。比较两次问卷调查结果之间的相关性, 应用SPSS软件进行统计分析,计算出相关系数,检验SQFFQ 的信度。3 质量控制及注意事项所有调查员均经过统一培训及实习,各级部门均有专人负责调查过程中的质量控制工作

12、,调查结束后,再由各级质控人员进行调查表格的书面复核,亦可另设一部分人进行逻辑纠错,由专人进行二遍计算机录入。半定量食物频率调查表调查结果的准确性受很多因素的影响: (1)被调查人群的受教育程度, 职业和参与积极性,受教育程度比较高、特殊职业( 如护士、医生、营养研究人员等) 和自愿参加者, 在膳食回顾时产生自我报告的偏差比较低,调查结果比普通人群好。(2)参照标准:半定量食物频率调查表多为回顾性调查过去1年的膳食状况,作为检验标准的参照方法也应当提供相应的膳食资料,以消除季节、时间对膳食结构的影响。(3)调查人员对半定量食物频率调查表的理解、现场调查技巧及熟练程度,对调查结果均可产生不可忽视

13、的影响。综上所述,由于半定量食物频率调查表( Semi- Quantitative Food Frequency Questionnaire, SQFFQ)具体应用受到文化背景、地理结构、问卷结构等方面的影响,在进行SQFFQ的研制及现场调查询问时就要求我们因时、因地、因人而异,总结前人经验,综合各项因素,权衡利弊,探索出适合该项研究的方法。【参考文献】1 宋凤艳, Toshiro Takezaki,李克,等.广东省潮汕地区半定量食物频率调查表的制定 J .华南预防医学, 2005,31(5):7-10.2 金少华.公共营养工作中膳食调查方法的应用综述 J .安徽预防医学杂志,2007,13(

14、1):38-40.3 宋凤艳, Toshiro Takezaki,李克,等.广东省潮汕地区半定量食物频率调查表有效性检验 J .现代预防医学,2007,34 (11):2024-2027.4 刘兆平,孙静,李文仙,等.兰州市和围场县农村女性大豆异黄酮摄入量及其与慢性疾病患病率的关系 J . 卫生研究,2004,33(6):734-736.5 王瑞,许娟娟,李守国.膳食回顾和食物频率法对老年心血管疾病患者膳食营养状况评价的比较 J . 医学信息,2009,22(8):1557-1558.6 李艳平,何宇纳,翟凤英,等.称重法、回顾法和食物频率法评估人群食物摄入量的比较 J .中华预防医学杂志,2

15、006,40(4):273-280.7 何丽,赵文华.膳食调查方法的特点与应用 J .国外医学卫生学分册,2003, 30(6):368-371.8 Wang YM , Mo BQ , Takezaki T , et al. Geographical variation in nu-trient intake between urban and rural areas of Jiangsu province , China and development of a semi-quantitative food frequency questionnaire for middle-aged in

16、habitantsJ . J Epidemiol ,2003 ,13(2): 80 - 89.9 Tokudome, - S, Imaeda, - N, Tokudome, - Y, et al. Relative validity of a semi-quantitative food frequency questionnaire versus 28 day weighed diet records in Japanese female dietitians J . Eur-J- Clin- Nutr, 2001, 55(9):735- 742.10 Imaeda, - N , Fujiw

17、ara, - N , Tokudome, - Y , et al. Reproducibility of a semi-quantitative food frequency questionnaire in Japanese female dietitians J . J- Epidemiol, 2002, 12 (1): 45-53.11 陈江,章荣华,方越强,等.膳食营养摄入与糖尿病、脑卒中和冠心病发病率的关系J.营养学报,2010,32(4):331-335. 12 吴春香,马建红,陈科.上海市普陀区1 277 名居民食物摄入频率及其影响因素 J.环境与职业医学,2010, 27(1)

18、:21-23.13 曾果,蒋燕,李晓辉,等.成都市社区居民食物摄入频率研究 J.卫生研究,2005,34(2):196-197.14 李艳平,宋军,潘慧,等.食物频率问卷法评估人群能量和营养素摄入量的准确性验证 J. 营养学报,2006, 28(2):143-147.15 文育锋,臧桐华,徐希平.食物频率询问法对农村高血压患者膳食的评价 J.疾病控制杂志,2005,9(2):137- 139.16 夏薇,王佳,张鑫,等.绥化青春期女性半定量食物频率问卷制定 J.中国公共卫生,2010,26(8):972-973.17 吕晓华,余华丽,骆田斌.用半定量食物频率问卷法调查成都某高校医学生膳食镁摄入量 J.卫生研究,2005,34(4):484-485.18 王俊玲,赵文华.用简化的食物频率询问法进行膳食评价 J.中国慢性病预防与控制,2000,8(1):29-31.19 于泓鹏,陈仲威,吴克刚,等.在校大学生的膳食调查及营养状况分析 J.现代食品科技,2008,24(2):173-176.20 周紫垣,王文昌,孙立平,等.重庆地区人群半定量食物频数问卷的效度和信度研究 J.第三军医大学学报,2003,25(19):1706-1709.21 Friis S, Kruger kjaer S, Stripp C, et al. Re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