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雎不辱使命》知识点_第1页
《唐雎不辱使命》知识点_第2页
《唐雎不辱使命》知识点_第3页
《唐雎不辱使命》知识点_第4页
《唐雎不辱使命》知识点_第5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唐雎不辱使命知识点文学常识:(1)唐雎不辱使命选自战国策,它是西汉 末年刘向 根据战国时事的记录整理编辑的。辱的意思是辱没、辜负。其中的秦王是指:秦始皇/嬴政。(2)秦王的换地要求看似好意,实际上是一种:霸道行为。而唐雎的不答应实际上是一种:抵抗行为。(3)“先王”是指_;“布衣”是指_,是_的修辞手法;“寡人”是_。 答案:已故的国王 平民 借代 帝王的谦称 一、生字唐雎(j) 怫(f)然 徒跣(xin) 缟(go)素 以头抢(qing)地 色挠(no) 谕(y)二、通假字1、故不错意也(“错”通“措”,置,放) 2、仓鹰击于殿上(“仓”通“苍”,青色)3轻寡人与(“与”通“欤”,表疑问语气

2、) 4、寡人谕矣(“谕”通“喻”,明白、知晓)三、一词多义使:A秦王使人谓安陵君(动词,派,派遣)子 B、安陵君因使唐雎使于秦(动词,出使)徒:A、免冠徒跣(动词,光着) B、徒以有先生(仅仅,只)夫:A、此庸夫妻之怒(名词,指成年男子) B、夫专诸之刺王僚(发语词,不译) 怒:A、怀怒未发(形容词,愤怒 B、秦王怫然怒(动词,发怒)虽:A、虽然,受地于先王(表转折,虽然) B、虽千里不敢易也(连词,即使)以:A、以头抢地耳(用) B、而安陵以五十里地存者(凭借) C、徒以有先生(因为)与:A、轻寡人与(通“欤”,疑问语气助词,可译作“吗”) B、与臣而将四矣(连词,和,同)于:A、受地于先王

3、(从) B、安陵君因使唐雎使于秦(到)者:A、以君为长者(的人) B、安陵以五十里之地存者(的原因)之:寡人以五百里之地易安陵(助词,的) B、专诸之刺王僚也(用在主谓间,取消句子独立性)四、虚词的用法而:连词 顺接:1、安陵君受地于先王而守之 2、与臣而将四矣。3、挺剑而起。 4、长跪而谢之曰 转折 1、而君以五十里之地存者 2、而君逆寡人者, 【以】 1介词,可译为“用、拿、凭”等 (1)、“寡人欲以五百里之地易安陵 (2)、 以大易小(3)、而君以五十里之地存者 (4)、今吾以十倍之地(5)、以头抢地尔 (6)、而安陵以五十里之地存者 2介词,可译为“把” 以君为长者, 3连词,可译为“

4、因为” 徒以有先生也。 【于】:介词 相当于“在” 仓鹰击于殿上。 相当于“自、从” 受地于先王/休祲降于天 相当于“到” 何至于此!五、词类活用1请广于君(形容词活用为动词,扩充、扩大)2、轻寡人与(形容词活用为动词,轻视、看不起)3天下缟素(名词用作动词,穿戴孝服) 4、伏尸百万,流血千里(伏,流都是动词的使动用法,“使伏”“使流”)5且秦灭韩亡魏(动词的使动用法,意思是“使魏国亡”六、课文主旨本文通过写唐雎奉安陵君之命出使秦国和秦王进行针锋相对的斗争,终于保全了国土的故事,表现了唐雎维护国土的严正立场和不畏强暴、敢于斗争的精神,从而揭示了弱国能够在外交上战胜强秦的原因。七、重点词语解释

5、1、不辱使命: 辱没、辜负2、易安陵:交换3、其许寡人: 答应4、大王加惠 给予恩惠5、甚善: 好 6、虽然,受地于先王: 虽然这样7、弗敢易: 不;交换8、因使唐雎使于秦:使1:派;使2:出使9、故不错意也:错通“措” 10、请广于君:扩充11、逆寡人者:违背 12、轻寡人与:轻视13、非若是也: 像;这样 14、虽千里不敢易: 即使15、岂直五百里哉:难道;只,仅仅 16、怫然怒: 盛怒的样子17、公亦尝闻天子之怒乎: 先生;曾经听说18、布衣:平民19、免冠徒跣: 摘掉帽子,光着脚20、以头抢地耳撞;罢了21、庸夫之怒:平庸无能的人22、非士之怒:有才能有胆识的人 23、仓鹰 :通“苍”

6、,青色24、休祲: 吉凶的征兆25、若士必怒 :如果26、缟素: 穿丧服27、色挠:变了脸色; 29、寡人谕矣:明白,懂得 八、重点语句翻译 1寡人欲以五百里之地易安陵,安陵君其许寡人! *我想要用方圆五百里的土地交换安陵,安陵君可要答应我呀! 易:交换。 2、大王加惠,以大易小,甚善;虽然,受地于先生,愿终守之,弗敢易! *大王给予恩惠,用大面积的土地来交换小面积的土地,很好;即使如此,但是我是从先王那里接受了封地,愿意始终守护它,不敢(随便)交换。 3、秦王怫然怒,谓唐雎曰:“公亦闻天子之怒乎?”唐雎对曰:“臣未尝闻也。”秦王曰:“天子之怒,伏尸百万,流血千里。”秦王怒气冲冲地对唐雎说道:

7、“你也曾听说过天子发怒的情形吗?”唐雎回答道:“我还没有听说过啊。”秦王说道:“天子发怒,死人百万,血流千里。” 4、唐雎曰:“大王尝闻布衣之怒乎?”秦王曰:“布衣之怒,亦免冠徒跣,以头抢地尔。”唐雎说道:“大王曾听说过平民百姓发怒的情形吗?”秦王说道:“平民发怒,也不过是摘掉帽子光着脚,把头往地上撞罢了。” 5、夫韩、魏灭亡,而安陵以五十里之地存者,徒以有先生也。 *那韩国、魏国灭亡了,而安陵国却凭借五十里的土地存留下来,只是因为有先生啊! 6、 安陵君因使唐雎使于秦。 *安陵君于是派唐雎出使秦国。7、以君为长者,故不错意也。 *把安陵君看作忠厚的长者,所以不打他的主意。8、今吾以十倍之地,

8、请广于君,而君逆寡人者,轻寡人与? *如今我拿十倍的土地(来交换安陵),扩大他的领土,然而,安陵君违背我的意见,(这)不是轻视我吗?9、虽千里不敢易也,岂直五百里哉? *即使拿一千里的土地,也不敢交换,何况仅仅面积为五百里的(土地)呢?10、此三子者,皆布衣之士也,怀怒未发,休祲降于天,与臣而将四矣。 *这三个人,都是平民中最有胆识的人啊。(他们)心里的愤怒还没有迸发出来,上天就降下征兆。再加上我,将成为四个人了。11、若士必怒,伏尸二人,流血五步,天下缟素,今日是也。 *如果有才能有胆识的人要发怒,那就要让两个人的尸体倒下,血流五步远,全国人民都要穿上丧服,今天的情况就是这样。12、秦王色挠

9、,长跪而谢之曰。 *秦王变了脸色,直身而跪,向唐雎道歉说。 九、问题探究 1、秦王是怎样一个人? * 骄横狂暴、阴险狡诈、2、唐雎是怎样一个人? * 是一个有胆有识的谋臣。他从容镇定、不畏强暴、凛然正气、热爱祖国、不怕牺牲。3、唐雎列举专诸刺王僚等史实有什么用意? *两方面:一是对自己提出的“士之怒”的厉害程度加以渲染说明,二是警告秦王吸取教训,不要轻举妄动,自寻死路。4、本文最后一段描写秦王的神态的变化对刻画唐雎的形象有何作用? * 从侧面烘托唐雎有智有勇、英气逼人的大无畏精神。5、外交辞令往往委婉含蓄,隐藏着“潜台词”,听话者应仔细揣摩,才能灵活应付。请揣摩下列各句,说说其“潜台词”是什么

10、。 *(1)公亦尝闻天子之怒乎? 你最好是将你们的土地奉送给我,不然的话我将发怒,那后果将不堪设想。 (2)与臣而将四矣。 我将效法他们三人,与你同归于尽。 6、 用自己的话简要回答:唐雎是怎样让秦王理屈词穷的?从中可以看出唐雎是个怎样的人?(3分) 首先,唐雎针锋相对,寸步不让,用“布衣之怒”来对抗秦王的“天子之怒”。其次,唐雎列举了三个布衣之士的例子来反驳秦王,并表示要效法这些有胆识的勇士,不畏强暴,刺杀秦王。最后,唐雎“挺剑而起”,以死相拼,舍生取义,挫败秦王。(答出要点及过程,意近即可)唐雎是一个有勇有谋、不畏强暴、敢于献身的人。 7、文末说秦王“色挠”,“长跪而谢”,并且请唐雎“坐”

11、,秦王真的屈服了吗?为什么? *这是秦王的权宜之计,表现出他的奸诈狡猾。他请雎“坐”,是坐下来谈,不是放弃吞并。文中所说,也只是恭维唐雎的话,从当时秦在军事的占压倒优势及秦王的性格来看,秦王是不会就此善罢甘休的8、秦王初见唐雎时,是以一种什么样的语气对唐雎说话的?唐雎又是怎样劝说秦王的? *秦王显得很骄横,以一种指责的语气对待唐雎,唐雎以同安陵君保持一致的理由,义正词严地反驳了秦王,有理也有礼。9、安陵君是如何巧妙回答秦王的?大王加惠,以大易小,甚善,虽然,受地于先王,愿终守之,弗敢易! 10、如何理解“今吾以十倍之地,请广于君,而君逆寡人者,轻寡人与”一句中“轻寡人”?秦王希望你们看清形势,

12、不要误以为我们不能用武力夺取。这句关键是一个“轻”字,“轻”什么呢?不是轻视秦王的建议,而是轻视他的军事势力。这是秦王故作反问,意思是“谅你们也不敢”,也是骄横的表现。 11、安陵君:“虽然,受地于先王,愿终守之,弗敢易!”唐雎:“安陵君受地于先王而守之,虽千里不敢易也,岂直五百里哉?”两人所表达的意思差不多,但从语气和态度上看,有如不同?唐雎比安陵君更强烈,更坚决。 12、如何理解句中加点字词:“寡人以五百里之地易安陵,安陵君不听寡人,何也?且秦灭韩亡魏,而君以五十里之地存者,以君为长者,故不错意也。”?*秦王说这话的目的是进行恫吓,从上文“且秦灭韩亡魏”一句来看,已有炫耀武力的意思,那不是

13、不能用武力夺取,只是暂时不打算使用武力,表现秦王的骄横。 13、面对秦王的天子之怒,唐雎害怕了吗?他是如何进行反击的? *唐雎威然不惧。他以布衣之怒针锋相对地驳斥了秦王的天子之怒。14、秦王最后是长跪而谢之,说明了什么?这是从什么角度来表现唐雎的? *说明秦王害怕了。从侧面表现了唐雎不畏强暴的精神。14、秦王最后是长跪而谢之,说明了什么?这是从什么角度来表现唐雎的? *说明秦王害怕了。从侧面表现了唐雎不畏强暴的精神。十、理解性默写、课文中哪一句话表现出秦王盛气凌人,又分明是一个骗局?寡人欲以五百里之地易安陵,安陵君其许寡人! 、安陵君是如何巧妙回答秦王的?大王加惠,以大易小,甚善,虽然,受地于

14、先王,愿终守之,弗敢易!3、课文是怎样写唐雎要与秦王同归于尽的呢?若士必怒,伏尸二人,流血五步,天下缟素,今日是也。 4、文中哪一句话既是秦王无可奈何的自我解嘲,更是作者借秦王之口对唐雎所作的赞扬?寡人谕矣:夫韩、魏灭亡,而安陵以五十里之地存者,徒以有先生也。十一、开放性试题 1、你认为唐雎能够永远保住安陵吗?为什么? *不能。秦灭六国,统一全国,是当时的历史发展趋势。弱小的安陵,最终还是抵挡不住秦的统一战争的步伐。 2、古往今来,有许多仁人志士像唐雎一样,为国家为正义不惜生命。请列举出几例。 *屈原直言敢谏,流浪之后愤而作离骚,抒发志向。最终投汨罗江而死,以身殉国。闻一多在敌人面前拍案而起怒斥敌人的卑鄙罪恶行径,用自己的生命写下了千古绝唱最后一次演讲。 3、列举我国历史上两个“不辱使命”的外交人才,分别用一句话概括他们的主要事迹。(2分) *示例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