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程复习方略】2014高考语文一轮复习 第二章 第二节 第四讲 评价古代诗歌的思想内容和 作者的观点态度配套专题强化复习课件 苏教版_第1页
【全程复习方略】2014高考语文一轮复习 第二章 第二节 第四讲 评价古代诗歌的思想内容和 作者的观点态度配套专题强化复习课件 苏教版_第2页
【全程复习方略】2014高考语文一轮复习 第二章 第二节 第四讲 评价古代诗歌的思想内容和 作者的观点态度配套专题强化复习课件 苏教版_第3页
【全程复习方略】2014高考语文一轮复习 第二章 第二节 第四讲 评价古代诗歌的思想内容和 作者的观点态度配套专题强化复习课件 苏教版_第4页
【全程复习方略】2014高考语文一轮复习 第二章 第二节 第四讲 评价古代诗歌的思想内容和 作者的观点态度配套专题强化复习课件 苏教版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90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第四讲 评价古代诗歌的思想内容和 作者的观点态度,作者通过对社会现实生活中的各种现象加以艺术概括,创造出具有一定思想内涵的具体可感的鲜明的艺术形象。这些艺术形象既包含社会客观因素,也包含着作者认识生活的主观因素。在每个形象中,都渗透着作者对社会生活的认识和评价、思想和感情、观点和态度。因此评价诗歌的思想内容和作者的观点态度成为新课标地区高考的热点之一。如:,【规律总结】 在高考中,评价古代诗歌的思想内容和观点态度主要考查角度是分析诗歌的内容,把握作者寄寓的感情。并且有时和表达技巧、形象鉴赏结合在一起。 在实际考查中,本考点主要分以下三个层次进行考查:,1.(2012新课标全国卷)阅读下面这首宋

2、词,回答问题。 思 远 人 晏几道 红叶黄花秋意晚,千里念行客。飞云过尽,归鸿无信,何处寄书得。 泪弹不尽临窗滴,就砚旋研墨。渐写到别来,此情深处,红笺为无色。,【诗意助读】 木叶红,菊花黄,暮秋寒意深,思念千里远行人。飘飞的浮云已然过尽,南归的大雁杳无音信,哪里才能寄出我的书信?红叶、黄花等意象渲染了深秋的氛围,凸显了情感。 泪水弹洒不尽,任它临窗滴落,就着砚石研成泪墨。渐渐写到离别凄楚,离别情深处,那红笺纸竟也黯然失色。,【问题】这首词表达了什么样的感情?“红叶黄花秋意晚”一句对表达这种感情有什么作用?(5分) 【审题推断】 细审本诗及题目,写出你读取的有效信息和由此推断出的结论。 【信息

3、1】 “归鸿无信”“泪弹不尽”。 推论: 对远方行人的深切思念。,【信息2】 “秋意晚”“红叶黄花”。 推论: 深秋的悲凉气氛。,【解题指导】 第一步:明确答题方向。第一问,抓住词中表达词人情感的信息点,这些信息点包括题目“思远人”及“千里念行客”等句。第二问,分析所写景物与抒情主人公的情感,需明确抒情主人公的情怀和景物特征,找出两者之间的联系点,明确其关系。,第二步:明确抒情主人公的情感和景物特点。第一问,首先明确这是一首写相思的词,词人笔下的主人公由眼前之景引发联想,思念远行之人。第二问,抓住首句中对情感表达有重要作用的词语,分析其季节特征,如叶是“红”的,花是“黄”的(菊花),“秋意晚”

4、说明是深秋,而景物也正是深秋的景物。联系平时积累的深秋季节所代表的情感符号和第一问中所明确的情感,具体分析情感中所包含的绵绵情意。,第三步:根据题干要求整合答案。第一问,题目中表达的感情可用一个完整的句子概括,但要注意不要将表达的情感写成是作者(词人或诗人)的情感。第二问,一定要结合诗句具体分析。,请你组织答案:_ _ _ 【规范答案】这首词表达了对远方行人的深切思念。首句起兴,以红叶黄花染绘出深秋的特殊色调,渲染离别的悲凉气氛,增添对远方行人绵绵不尽的思念情怀。,高考专家如是说:理解和感受婉约派词中表达的情感对绝大多数考生而言并不困难。但本词中的抒情主人公并非与作者完全一致,这点成了检验考生

5、鉴赏评价能力高低的一个重要标尺。另外,关于借景抒情,很多考生都知道,但不会结合诗句分析,通过对首句这一典型的借景抒情的句子的设题,又体现出区分考生诗歌鉴赏评价能力的梯度。,高考状元如是说:解答此题,我基本上抓住以下两点: (1)抓关键词句。阅读本词我抓住 “千里念行客”“归鸿无信”“此情深处”等句子,通过它们我把握住蕴含其中的情感,即对远行客的深切思念之情。 (2)结合具体内容分析不架空。我不仅写出了景物和感情,还对景物的特点做出了分析。结合具体内容分析的解题理念老师已讲过多次。依据上面的思路,我解答了本题。,阅卷老师如是说:在阅卷过程中,有两类问题比较集中:一是考生分析不够准确,如将词中的主

6、人公写成了作者,将主人公与远行客的关系拔高为情人关系等;二是考生只是笼统地答借景抒情,不会将景物的特点与主人公的情感结合起来分析。 这给我们的启示是:高考“情感把握”题,采点要全,挖掘需深,特别需要对诗句逐一仔细地研读,抓情语,找意象,由意而情,因景悟情,只有将情景密切结合起来分析,才能得高分。,2.(2010江苏卷)阅读下面这首诗,然后回答问题。 送 魏 二 王昌龄 醉别江楼橘柚香,江风引雨入舟凉。 忆君遥在潇湘月,愁听清猿梦里长。,【诗意助读】 在高楼上设宴为朋友送别,空中飘散着橘柚的香气,离愁满怀,不觉沉醉,江风引来江雨感到了夜凉后送友人上船。好像看到了友人远远的在潇湘的月照下难以成眠,

7、愁绪里听到两岸猿啼一声一声而感到夜长难眠。,【问题】一、二两句诗中“醉别”、“江风引雨”表达了惜别深情,请作简要说明。(4分) 【审题推断】 细审文本与题目,写出你读取的有效信息和由此推断出的结论。 【信息1】 “醉别” 推论: 离愁别绪,借酒浇愁。,【信息2】 “江风引雨”“凉” 推论: “江风引雨”烘托出悲凉的心情。,【解题指导】 第一步:细审标题,搜取信息。“送魏二”这个标题,表明这是一首送别诗,表达二人友情和惜别之情是主要内容。 第二步:理解诗句,揣摩感情。既为送别诗,首句又点出“别”,当有惜别之意,此为第一层。又因“醉”字,可推出“愁”情,即借酒浇愁,此为第二层。“江风引雨”字面上只

8、说风雨入舟,却兼写出行人入舟;逼人的“凉”意,虽是身体的感觉,却也双关着心理的感受。“引”字与“入”字呼应,有不疾不徐,飒然而至之感,善状秋风秋雨特点。此句寓情于景,句法字法运用皆妙,起烘托此刻悲凉心境的作用,耐人涵泳,此为第三层。,第三步:组织答案,概括情感。结合全诗的整体内容及以上分析,用简洁的语言概括诗歌表达的情感。 请你组织答案:_ _ 【规范答案】惜别知音,借酒浇愁;凄凄风雨烘托悲凉的心情。,【阅卷手札】,3.(2010山东卷)阅读下面这首古诗,回答问题。 咏怀八十二首(其七十九) 阮 籍 林中有奇鸟,自言是凤凰。 清朝饮醴泉,日夕栖山冈。 高鸣彻九州,延颈望八荒。 适逢商风起,羽翼

9、自摧藏。 一去昆仑西,何时复回翔。 但恨处非位,怆悢使心伤。 【注】商风:秋风。怆悢(lin):悲伤。,【诗意助读】 树林里有一只奇异的鸟,它自言是凤凰鸟。 凤凰清晨饮用甘甜的泉水,黄昏时栖息在高高的山冈。凤凰鸟高声鸣叫响彻九州,伸长头颈眺望八荒那僻远的地方。 恰好遇到秋风吹起,它的翅膀受到摧挫凄惨悲凉。凤凰鸟一离开林中飞往昆仑山的西边,什么时候才能再飞翔回来啊。 只遗憾凤凰鸟处在不恰当的位置,这让我内心非常悲伤。,【问题】这首诗整体上运用了什么表现手法,表达了怎样的情感?请作简要分析。(5分) 【审题推断】 细审本诗及题干,写出你提取的有效信息和由此推断出的结论。 【信息1】 诗中“凤凰 ”

10、的经历与境遇。 推论: “凤凰”是诗歌的主要意象,是作者言志的所托之物。,【信息2】 “但恨处非位,怆悢使心伤”。 推论: 作者与凤凰同病相怜,感伤自己怀才不遇。,【解题指导】 第一步:整体感知诗歌。通读诗歌,知人论世,由题目可知这是一首咏怀诗。即通过所写之物来曲折表达自己的志向。 第二步:理解诗句。分析诗歌所写的具体内容是什么,运用了什么手法。凤凰是“奇鸟”,“朝饮醴泉”“夕栖山冈”“高鸣彻九州,延颈望八荒”,但却“适逢商风”“羽翼自摧藏”“处非位”,而作者非常有才华,却不被统治者重用,和凤凰的境遇相同,写凤凰生不逢时、 “怆悢使心伤”实际是暗喻自己才能不得施展,令人伤心。这是托物言志、象征

11、的写法。,第三步:组织答案,概括情感。结合全诗的整体内容,用简洁的语言概括诗歌表达的情感。 请你组织答案:_ _ 【规范答案】这首诗运用了托物言志(或“比兴”“象征”)的手法;以“凤凰”自喻(或“象征诗人自己”),抒发了诗人孤独无奈的苦闷心情和壮志难酬(或“报国无门”)的悲伤情怀。,【阅卷手札】,一、 知背景,揣摩意图 诗言志,词缘情。诗歌的背景往往是理解思想内容和作者的观点态度的一条捷径。作者在怎样的背景下写的诗歌,与其思想感情息息相关。即便是同一个作者,在不同时期和不同的背景下写的诗歌,所表现的思想内容和观点态度也可能不一样。,如鉴赏李煜的词,就要了解李煜的创作以降宋为界分为前后两个阶段:

12、,了解诗歌的背景一靠平时学习积累,二靠临场发挥能力。有 时,诗歌的背景信息往往在诗歌的标题中、诗句中或注释中。准 确获取诗歌的创作背景,对于理解诗歌的思想内容和作者的观点 态度是不可或缺的。 二、抓整体,理解内容 一抓关键词。古人作诗填词,很讲究选词炼字,可以说流传 至今的名家名篇,每一首诗歌都是字斟句酌而来的。有些古诗, 诗人往往用一两个词语来点明感情取向,抓住了这些关键词,也 就能快速地把握诗歌感情的基调。如晏几道的思远人中 “念”“行客”“归鸿”等词语,可知作者抒发的是对远行人 的思念之情。,二抓诗句。准确理解诗句中字词的含义后,就要全面理解 诗句的含意,否则,如果孤立地理解几个关键词,

13、没有把字词 与句子联系起来,也没有把句子与句子联系起来,那么,也就 谈不上能正确全面地理解诗句的含意,就会在考试时顾此失 彼,导致失分。如鉴赏晏几道的思远人,如果只根据“行 客”“归鸿”来判断,而不联系词题及上下阕词句,就很容易 理解为作者抒发了思乡之情。,三抓题材。不同题材的诗歌表达的思想感情也不同。思乡 怀旧诗歌表达的是思念故乡、亲人之情,如王维的九月九日 忆山东兄弟;送别诗写离愁别绪,如王勃的送杜少府之任 蜀州;咏史诗则借古人写己情,如苏轼的念奴娇赤壁怀 古等。多阅读古诗,熟悉了古诗的题材,便于把握诗歌的思 想感情。,四抓意象。诗歌的意象与诗歌的主题和结构均有关联。阅 读诗歌,不仅要理解

14、诗歌意象的内涵,还要理解每个意象在诗 中的不同地位和作用。意象有主次之分,有中心意象和一般意 象之别。如阮籍的咏怀八十二首(其七十九)中,“凤 凰”是中心意象,“商风”是一般意象。,五抓首尾句。首句入题,写景叙事,引出情感,尾句抒情 议论,画龙点睛,这是古代诗歌的一大特色。尾句(联)通常担 负着表情达意的作用,如李商隐的贾生:“宣室求贤访逐 臣,贾生才调更无伦。可怜夜半虚前席,不问苍生问鬼神。” 尾联明显地透露出了作者对贾生的同情和对汉文帝的讽刺。又 如阮籍的咏怀八十二首(其七十九)的尾句“但恨处非 位,怆悢使心伤”表达了作者的孤独无奈和壮志难酬的悲伤情 怀。,六抓注释。把握诗后及题干中的补注

15、和交代,往往可以了解其写作背景、写作目的及某些词语的含义。 如2010年高考山东卷诗歌鉴赏阮籍的咏怀八十二首(其七十九)诗后对“商风”的注释就明示了其象征了摧残、压抑“凤凰”的邪恶势力,有助于理解诗歌的主题。,(2011山东卷)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回答问题。 咏 山 泉 储光羲 山中有流水,借问不知名。 映地为天色,飞空作雨声。 转来深涧满,分出小池平。 恬淡无人见,年年长自清。,【诗意助读】 山中有一股泉水,向别人询问这股泉水叫什么名字,却没有人知道。 天空倒映在泉水上,整个地(水)面的颜色和天空的颜色是一样的,泉水从高高的山崖上飞流直下如雨声作响。 这股泉水自高山流出,涨满了一条条山涧和小溪

16、,分出的支流也注满了一个个山村的小池塘。 这股泉水的清静和淡泊没有人看见,(但不论你是否看见,也不在乎你是否看见)这股泉水年复一年依旧是那么清澈。,诗人借咏山泉表现了怎样的情怀? 答:_ 教师讲解 1.审标题,搜取信息。从标题看,这是一首典型的咏物诗。这类诗歌往往借自然界中的万物寄托诗人自己的感情。在诗人笔下,花鸟草虫皆有品,一花一木皆关情,他们或咏物寄兴,或咏物怡情。作为一个著名的山水田园诗人,储光羲徜徉山中,与一股澄澈与灵动的山泉不期而遇,喜爱之情生发而成这首别致的山水诗。,2.知背景,揣摩意图。储光羲热爱自然,喜欢流连山水,渴望农家生活,以写山水田园诗著称,其诗多描绘农家生活、田园风光,

17、抒写个人情怀、朋友情谊,笔调质朴、自然、生动。咏山泉可谓诗人吟咏山水的著名诗作。这一眼山泉中寄托着他崇尚恬淡自然、飘逸脱俗的精神追求。,3.抓整体,理解内容。本诗前六句写景,描写山泉的平凡、色彩和声音。首联叙事点题,紧扣“泉”字,起得平和自然。颔联承接上文,从正面立意,描绘山泉的出俗形象。通过大胆的想象,细腻的刻画,把飘逸的山泉的形象描绘得生动可感。颈联从反面立意,转写山泉遭遇冷落的境况:尽管山泉清净而鲜活,可是当它流入深涧,水满溢出,分引到小池的时候,山泉原先的那种澄清,那种灵气,被这窒息的环境遮盖了,仿佛有谁不愿意看到山泉的“映地”“飞空”。这些描写,意在为后文蓄势。最后两句由叙而议,点明

18、诗旨:山泉“恬淡”无人关注,可它仍然年复一年,自洁自清,保持着一尘不染的秉性。,4.看技巧,体悟情感。咏山泉是一首有所寄托的咏物诗作品采用拟人手法,寓情于景,写山泉的“不知名”,说山泉的“无人见”;写山泉的“恬淡”,说山泉的“长自清”。这一切,都在暗示人们:山泉即诗人自己,山泉的特点即诗人要追求的个性,其崇尚恬淡自然、飘逸出俗的高洁境界了然可观,耐人回味。总之,咏山泉与明心志和谐统一,使本诗“格高调逸,趣远情深,削尽常言”。 参考答案:诗人借咏山泉表现了淡泊清高、任性自然的情怀。,一、模拟题组 1.(2013泰兴调研)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回答问题。 绮罗香春雨 史达祖 做冷欺花,将烟困柳,千里偷

19、催春暮。尽日冥迷,愁里欲飞还住。惊粉重、蝶宿西园,喜泥润、燕归南浦。最妨它、佳约风流,钿车不到杜陵路。 沉沉江上望极,还被春潮晚急,难寻官渡。隐约遥峰,和泪谢娘眉妩。临断岸、新绿生时,是落红、带愁流处。记当日、门掩梨花,剪灯深夜语。,【注】钿车:古代妇女乘坐的华丽车辆。杜陵:汉宣帝陵墓,位于今西安市东南,是唐代郊游胜地之一。这里泛指游乐处。谢娘:妇女的泛称。,(1)“隐约遥峰,和泪谢娘眉妩。”此句运用了何种修辞手法?请简要赏析。 答:_ _ _ 【解析】本题考查鉴赏诗歌形象和表达技巧的能力。此句写雨中春山,烟雨迷蒙,远望去,隐约如佳人眉黛。这里是用卓文君事。西京杂记:“文君姣好,眉色如望远山”

20、,是以山比眉,这里却又反过来用佳人愁眉比喻远山,且又加“和泪”两字,以关合雨中远山。,答案:此句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用佳人愁眉比喻远山,青 山似谢娘之含 带愁而愈觉妩媚,形象地写出了雨中春山, 烟雨迷蒙的情形。,(2)有人评价本词:“虽无一个雨字,无一字不与雨相依。”这首词是怎样写雨的景象的? 答:_ _ _,【解析】本题考查鉴赏诗歌形象和表达技巧的能力。解答本题,要按照词句的顺序,抓住景物、意象分析。既然“无一个雨字”,当然会用侧面描写之法,看哪些景物可体现雨的特点。“尽日冥迷”句正面表现春雨的“冥迷”。春雨之冥迷,实同于人之惆怅,轻到欲飞之细雨,竟至欲飞不能而如此依恋缠绵者,都因为这是一

21、片春愁。“门掩梨花”,语出李重元忆王孙:“萋萋芳草忆王孙,柳外高楼空断魂,杜宇声声不忍闻。欲黄昏,雨打梨花深闭门”。以想象之辞,缅怀前代风流,遥想诗人于“当日”门掩黄昏,听梨花夜雨时之惆怅况味。,答案:侧面描写。上阕先用拟人手法,写春雨带来寒冷,让花柳畏惧,然后通过写物与人对迷蒙春雨的感受描写春雨。下阕侧重写春雨中春潮涌起,难寻渡船;青山和泪,烟雾迷蒙。无论是涌起的春潮还是和泪的青山都是春雨所致。 正面描写。“尽日冥迷”,从正面动态地传达出了春雨又密又小,迷离欲飞的情态。 结句以想象之辞,化用前人诗句,写两人在春雨的深夜喁喁私语的情景。,(3)本词融情与理为一体。请结合全词内容简要分析。 答:

22、 _ _ _ _,答案:春雨欺花困柳,所谓风流罪过,明是怨春,实是惜春情怀。“春潮晚急”,渡船却难以找到了,可叹,从中引出春雨中归家无望、倍加思乡的情怀。“新绿生”“落红流”,景中已暗含世间从来是落花有意而流水无情的哀怨;“剪灯深夜语”透露自己对心上人深深的思念之情。“新绿生”“落红流”新陈代谢却也蕴含着时光推移,世间一切美好的东西都难以永存的深刻哲理。,2. (2013南通调研)阅读下面一首宋诗,然后回答问题。 秋 怀 欧阳修 节物岂不好,秋怀何黯然! 西风酒旗市,细雨菊花天。 感事悲双鬓,包羞食万钱。 鹿车何日驾?归去颍东田。,(1)诗人因何而“黯然”?请简要分析。 答:_ _ 【解析】本

23、题考查鉴赏诗歌思想内容的能力。细读全诗,可以 看出首联提出问题:应季节时令而产生的景物难道不好吗?为 什么我的心情黯然呢?颔联描绘秋景的美丽,颈联才作出回 答:“感事悲双鬓,包羞食万钱。”所谓“包羞”指对自己的 所作所为于心不安,感到耻辱。杜牧题乌江亭诗云:“胜 败兵家事不期,包羞忍耻是男儿。江东子弟多才俊,卷土重来,未可知。”批评项羽不能包羞忍耻,东山再起。这里的“包羞”用意正好相反,是为自己食厚禄而于国无用的苟且生活而羞耻。 答案:因感叹国事,连双鬓都因悲忧而变得苍白了,自己实在羞于过这种食厚禄而于国无用的苟且生活。,(2)有人评价颔联“十字咏尽秋日佳趣”。如何理解这样的评价? 答:_ _

24、 【解析】本题考查鉴赏诗歌的形象和表达技巧的能力。颔联铺排秋天的景物,运用了白描手法。 答案:西风里酒旗招展,细雨中菊花盛开。不用一个动词,不着半点雕饰,以纯白描的手法,不仅写出了典型的季节风物,也写出了诗人对自然、对生活的喜爱之情。出语平淡而寄情深邃。,(3)尾联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情感? 答: _ _ 【解析】本题考查鉴赏诗歌思想感情的能力。尾联的意思是:我何日才能架起鹿车,回到家乡颍东去过躬耕田亩的生活呢?诗人以归隐山林的意愿,表现了对与世浮沉的苟且生活的憎恶。 答案:表达了诗人憎恨与世同流、苟且度日的生活,向往躬耕田亩、超然物外的田园生活的感情。,3.(2013徐州模拟)阅读下面一首唐诗,

25、然后回答问题。 始 闻 秋 风 刘禹锡 昔看黄菊与君别,今听玄蝉我却回。 五夜飕飗枕前觉,一年颜状镜中来。 马思边草拳毛动,雕眄青云睡眼开。 天地肃清堪四望,为君扶病上高台。,(1)这首诗中哪两个情景形象地点明了秋风“去而复还”的时令特征? 答:_ 答案:看黄菊,听玄蝉。,(2)结合全诗内容,请用一个恰当的词语表现镜中诗人的颜状,并说明为何会有如此颜状。 答:_ _ 答案:镜中诗人的颜状:衰老(衰惫、衰弱、衰颓)。原因:生病(扶病)。,(3)诗中颈联“马思边草拳毛动,雕眄青云睡眼开”,除对偶外,还用了什么修辞手法?这样写对表达思想感情有何作用? 答: _ _ 答案:比喻。以马、雕自比,具体形象

26、,表现出作者渴望驰骋疆场、搏击长空的自强不息的精神。,4.(2013连云港模拟)阅读下面这首诗,然后回答问题。 送桂州严大夫 韩 愈 苍苍森八桂,兹地在湘南。 江作青罗带,山如碧玉簪。 户多输翠羽,家自种黄甘。 远胜登仙去,飞鸾不暇骖。,(1)找出诗中突出桂州物产之丰的词语。由桂州的“黄甘”可以联想到苏轼惠州一绝中直抒宦游之情的哪两个句子? 答:_ _ 答案:“户”“家”(是同义复词拆用,意为家家户户)。日啖荔枝三百颗,不妨长作岭南人。,(2)颔联写出了桂州山水的哪些特征?是怎样来写的? 答:_ _ 答案:一是形的特征:“水”蜿蜒曲折,清澈澄明;“山”拔地而起,峻峭玲珑。二是色的特征:“水”碧

27、绿,“山”翠绿。用女性的“青罗带”“碧玉簪”做比喻,来写桂州山水的柔美和秀美,不仅“相宜”,而且独特。,(3)这首诗表达了诗人什么样的思想感情? 答:_ _ 答案:诗人将蛮荒之地写得美如仙境,意在劝慰友人。友人到桂州赴任远胜过求仙学道或升官发财,诗人有羡慕之意。,5.(2013苏州调研)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回答问题。 江上别柳中庸 李 端 秦人江上见,握手便沾衣。 近日相知少,往年亲故稀。 远游何处去,旧业几时归。 更向巴陵宿,堪闻雁北飞。 【注】柳中庸:河东(战国时属秦地)人,李端诗友。此诗为李端送别他时所作。,(1)“握手便沾衣”一句描绘了什么样的情景? 答:_ 答案:描绘了诗人与朋友两手相

28、握,落泪沾湿衣裳,依依惜别,难舍难分的情景。,(2)颔联和颈联分别表达了作者什么样的思想感情?请简要说明。 答:_ _ 答案:颔联:表明自己把柳中庸当作知己,以“相知少”和“亲故稀”来表现诗人对友情的珍惜;颈联:“何处去”表达了作者不忍心分别之情,“几时归”表达了盼望朋友尽早归来之情。,(3)尾联运用了什么表现手法?请简要分析。 答:_ _ 答案:想象。作者想象朋友离别之后夜宿巴陵(岳阳),不忍听大雁北飞的叫声。以想象朋友的思乡来表达自己的不忍离别之情,含蓄委婉,曲折动人。,二、原创题组 1.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回答问题。 寒 食 王禹偁 今年寒食在商山,山里风光亦可怜。 稚子就花拈蛱蝶,人家依

29、树系秋千。 郊原晓绿初经雨,巷陌春阴乍禁烟。 副使官闲莫惆怅,酒钱犹有撰碑钱。 【注】淳化二年(991),王禹偁因抗疏触怒宋太宗,被贬为商州团练副使,此诗作于次年。撰碑钱:为别人写碑文、墓志铭赚的钱。,(1)诗人是如何描写商山寒食风光的? 答: _ _ _ 【解析】本题考查考生鉴赏诗歌表达技巧的能力。考生应从动、静描写两个方面理解:颔联写寒食节儿童就花捕蝴蝶、村民依树荡秋千的动态场景与颈联写寒食节雨后草绿、巷陌春阴的静态旖旎风光的对比描写所产生的表达效果。,答案:诗人扣住“可怜”一词极有层次地描写了商山寒食节风光:颔联写寒食节儿童就花捕蝴蝶、村民依树荡秋千的生动场景,颈联写寒食节雨后草绿、巷陌春阴的旖旎风光,富有浓厚的山野生活气息。动静结合,意象鲜明,恬淡清新。,(2)尾联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情感?请做简要分析。 答: _ _ _ 【解析】本题考查考生对作品思想情感的评价。诗的尾联声称自己“官闲莫惆怅”,这实际上是自我宽慰的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