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货币金融学说.ppt_第1页
现代货币金融学说.ppt_第2页
现代货币金融学说.ppt_第3页
现代货币金融学说.ppt_第4页
现代货币金融学说.ppt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13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现代货币金融学说,第一章 导论:1936年以前西方金融理论 第二章 凯恩斯的货币金融学说 第三章 新剑桥学派的货币金融学说 第四章 新古典综合派的货币金融学说 第五章 新凯恩斯主义经济学派的货币金融说 第六章 哈耶克的货币金融学说 第七章 弗莱堡学派的货币金融学说 第八章 瑞典学派的货币金融学说 第九章 货币学派的货币金融学说 第十章 供给学派的货币金融学说 第十一章 合理预期学派的货币金融学说 第十二章 西方金融学说的新发展,第一章导论:1936年以前西方货币金融理论的概述,对1936年以前西方货币金融理论中的几个主要问题进行一下简要的回顾,以便更好地理解和把握现代西方金融学家的思想和观点。

2、这一章大家作为一般了解的章节就可以了。第12章是西方货币金融学说的新发展,名为新发展,其实许多内容都是20世纪70、80年代,甚至60年代提出的理论,之所以如此,是因为现在的西方金融理论越来越朝着微观方向发展,介绍它需要大量的数理模型,这远不是一章的篇幅所能完成的。第12章介绍的这些理论都很有名,都很有影响,但又不好归入哪个学派,因此在这里单拉出来,形成一章,限于篇幅,又不能介绍得太详细,大家在学习时,也是作为一般的了解就可以了。通过上述分析,我们就可以得出,第2章至第11章10个学派的货币金融学说是学习的重点。我们也就搭出了这门课的框架10个学派在货币金融方面的理论观点和政策主张。,国家干预

3、主义阵营中有四个学派,分别是凯恩斯主义、新剑桥学派、新古典综合派和新凯恩斯主义经济学派;经济自由主义阵营中有六个学派,分别是哈耶克经济自由主义学派、合理预期学派、货币学派、供给学派、弗莱堡学派和瑞典学派。图中,越靠近左边的学派主张国家利用经济政策对经济进行干预的色彩越浓,越靠近右边的学派主张经济自由发展的色彩越浓,因此,这张图实际上是这10个学派理论思潮、政策倾向的定位图,也指出了每个学派最重要的特点是主张政府干预还是经济自由。,Chap1导论:1936年前的金融学说,学习目的与要求 通过学习本章,学员要了解西方早期和近代金融理论的主要思想渊源和来龙去脉;辨析西方货币本质观中的金属主义和名目主

4、义;了解早期和近代货币数量说的主要代表性观点;了解早期和近代西方学者在信用和利息问题上的主要争议点;分析银行主义和通货主义观点的差异;了解维克塞尔对金融理论的贡献和对当代金融理论的影响。,学习目标,了解现代西方货币金融理论的研究线索 了解货币本质观基本内容; 熟悉金融制度与经济周期; 熟悉维克塞尔对现代金融理论的贡献 掌握货币数量说的主要内容及其对现代金融理论的影响; 掌握信用利息理论的主要内容,一、现代西方货币金融理论的研究线索,中外经济学家们一般都把凯恩斯发表就业、利息和货币通论这部历史巨著的时间1936年作为现代经济理论和金融理论的分界线,凯恩斯本人也就被看作现代经济理论和金融理论的第一

5、位大师。本课程亦采用这种分期,主要介绍、评价和研究20世纪30年代以来的西方货币金融学说及其对实践的指导效果。,对现代西方货币金融理论的研究可以沿着两条不同的主线进行:一条是以理论问题为核心,采取横向比较的方式,研究不同学派各经济学家在同一理论问题上各自不同的看法;另一条是以学派为核心,采取纵向连续的方式,研究各个学派在不同理论问题上的系统观点与主张。以学派为核心,可以把每个学派的观点主张完整系统地表现出来,避免支离破碎,体现出学术研究的逻辑性和系统性,注重的是各学派学术体系中各种观点和主张之间的因果关系和内在联系。,本课程采取以学派为核心的纵向研究线索,对现代西方十个主要经济学派在货币金融诸

6、问题上的系统理论观点和政策主张进行了研究评价,它们是:凯恩斯的货币金融学说;新剑桥学派的货币金融学说;新古典综合派的货币金融学说;新凯恩斯主义经济学派的货币金融学说;哈耶克的货币金融学说;弗莱堡学派的货币金融学说;瑞典学派的货币金融学说;货币学派的货币金融学说;供给学派的货币金融学说;合理预期学派的货币金融学说。,二、货币本质观,(一)货币金属观16、17世纪是西欧封建制度 逐渐解体、资本主义进入初步发展的时代。重商主义者代表和反映当时商业资本的利益,为资本的原始积累摇旗呐喊。 重商主义者认为,货币天然是贵金属,天然是财富,因此,货币必须具有金属的内容和实质价值,不能被其他所代替。他们认为,一

7、个人货币多了,财富便多了;一个国家货币多了,国家便富庶了。他们还认为,生产只是创造财富的前提,流通才是财富的直接来源。就一个国家来说,国内流通不增加财富总量,对外贸易才是财富的来源,因为对外贸易是增加一国金属货币数量唯一的手段。在对外贸易中,要坚持少买多卖的原则,为国家聚敛财富。 其代表人物是:威廉斯塔福德(William Stafford,1554-1612)、托马期孟(Thomas Mun,1571-1614)。这种把货币等同于贵金属的观点,后人称之为“金属主义”,也称“货币金属观。”,(二)货币名目观与金属主义者相反,名目主义者认为,货币不是财富,只是便利交换的技术工具,是换取财富的要素

8、,是一种价值符号。因此,货币不具有商品性,没有实质价值,而只是名目上的存在。他们认为,虽然货币是由贵金属铸造的,但货币的价值不是货币本身所具有的,而是由国家的权威规定的。名目主义者的主要代表人物尼古拉斯巴本(Nicholas Barbon,1640-1698)、贝克莱(BGeorge Berkeley,1684-1753)、孟德斯鸠(Charles Montesquieu,1689-1755)等,它们把货币看成是一种符号,一种计算单位,因而可以完全不具有实质价值,可以用任何材料制成。,三、货币数量说,(一)早期货币数量说货币数量与物价关系的争论最初也是由如何解释物价变动引起的。如何解释金银与物

9、价的关系,法国的博丹(Jean Bodin,1630-1596)、英国的托马斯孟和意大利的达凡查梯(Bernardo Davanzati,1529-1600)等人均用货币数量学说来解释。,洛克(John Locke,1632-1704)进一步发展了早期的货币数量说,成为早期货币数量说的主要代表人物之一。他认为货币的价值就完全由供给数量来决定。 坎特罗(Riehard Cantillon,?-1734)在洛克研究的基础上,又对货币数量增加引起物价上涨的过程作了论述。坎特罗认为货币数量增加后物价不是同比例地上涨。他认为,货币数量与物价上涨之间虽存在因果关系,但却无严密的比例关系。坎特罗是最早论述货

10、币数量增加如何引起物价上涨过程的,也是第一个认识到货币数量增加与物价上涨之间并不是完全对等比例关系的经济学家。他的这种分析后来成为维克塞尔“累积过程理论”的基础,而维克塞尔的累积理论又对现代经济学的发展起了十分重要的导向作用。,亚当斯密(Adam Smith,1723-1790)反对货币数量说。他认为,一国流通的必需的货币量,取决于该国每年所流通的商品的价值量,亦即取决于该国每年所销售的商品的价格总额,而不是商品的价格总额取决于流通中的货币量。 大卫李嘉图(David Ricardo,1772-1823)和许多经济学家都用货币数量说解释货币与市场。约翰穆勒(John Stuart Mill,1

11、806-1873)在其父詹姆斯穆勒(James Mill,1773-1836)和李嘉图的影响下,对过去各家的理论加以综合和发展,以至成为早期货币数量学说的一个重要经济学家,其学说支配货币理论界数十年。其强调:货币价值随货币数量变动的比例问题。,亚当斯密,亚当斯密(Adam Smith),生于1723年,苏格兰著名的哲学家和经济学家。 他的巨著,1776年3月9日出版的国富论(The Wealth Of Nations),全名为国民财富的性质和原因的研究(An Inquiry Into The Nature And Causes Of The Wealth Of Nations)奠定了经济学的基

12、础。这部书代表了亚当斯密的哲学和经济学理论,认为国家财富来源于劳动。该书今天被认为是古典自由政治经济学的第一部理论著作。 亚当斯密认为经济学有两个目的: 1、为人民带来丰厚的收入或实物,或者为人民自己获得丰厚的收入或者物质创造条件。 2、为国家或者社会共同体带来足够的收入以创造公共产品。 正确的使用经济学的原则可以同时使君主和人民增加财富。 这部著作对英国的经济学产生了根本的影响。乔治三世时任英国首相的威廉彼特(William Pitt le Jeune)曾把他的理论应用到与法国签订1786年的条约和拟定财政预算。斯密第一次把科学调查的方法应用的“经济学”上,或者第一次把经济学建立成一门完整的

13、科学的尝试。 这本书取代了法国重商主义和重农学派在经济学上的主导地位,使他的作者被认为是“经济学之父”。这一著作给经济学(经济科学说法19世纪末才出现)带来了长足的发展,但是也造成了在随后的100年中经济学停滞不前的局面,因为人们都过分纠缠于“劳动的细分”上。,大卫李嘉图,大卫李嘉图(David Ricardo),生于1772年,卒于1823年,是英国古典经济学的伟大代表者,他与马尔萨斯是同时代人,他们两人虽然在人口论、工资论等方面有某些共同语言,但他们在涉及土地贵族和工业阶级利益发生冲突的地租论及其理论基础(价值论)等问题上存在着尖锐分歧,马尔萨斯是资产阶级化的土地贵族的思想家,而李嘉图则是

14、在产业革命中已经成长起来的工业资产阶级的坚定代表者。李嘉图的理论和主张对当时英国的经济和政治斗争发生了直接影响;他的学说在他生前已是激烈争论的对象,在他身后仍是如此,直至李嘉图学派的解体;但社会主义学派,特别是马克思和恩格斯所创立的科学社会主义,又直接继承和发展了李嘉图的经济学。时至今日,人们仍然会感到李嘉图学说的影响。,李嘉图并不长寿的一生是很有特色的。他出生于一个犹太族的资产阶级家庭,在家庭影响下,他自幼受到商业教育和经商的熏陶,14岁时结束了正规教育;他21岁时由于执意爱恋一位信仰基督教的女子而终于被逐出了家庭,他遂利用其父在商界的关系和他自己的经验,积极投身于交易所的活动,不久(25岁

15、)成为巨富;随后,为弥补早年教育的不足,26岁的他开始致力于学术研习,对于数学、物理、化学、地质和矿物等均有涉猎,并参与创立英国皇家地质学会。稍后,他转向研究经济学,据说他初读亚当斯密国富论是在1799年,给他留下深刻印象,是促使他研究经济学的一个重要因素;英国当时尖锐的社会经济问题,如前所说,土地贵族和工业资产阶级围绕着议会改革、谷物法和货币改革等问题所展开的争论,肯定是推动他转向经济学的根本动力。,李嘉图从1809年发表第一篇经济论文开始,一发不可收。开始集中于当时争论的焦点币值和物价问题,1809年李嘉图匿名发表了“黄金价格”一文,奠定了他自己的货币数量论的基础;1810年到1816年间

16、发表的一系列论文,主旨在于指出币值下跌的原因在于纸币发行过多,补救的办法是减少发行,实行十足黄金准备、恢复无限制兑现。1815年谷物法通过后,他转而集中攻击这个维护土地贵族利益的法律,围绕价值和地租问题发表了一系列言论,并同代表土地贵族利益的马尔萨斯进行论战。1817年他的最重要著作政治经济学及赋税原理问世。该书表面上不涉及具体的实际的经济问题,似乎是一本十分抽象的理论著作,但实际上是对他以前一系列政论性论文的总结和理论概括,有着极强的针对性和现实性,其宗旨就是为工业资产阶级反对土地贵族的斗争提供迫切需要的理论武器(该书在作者生前还出了两版,即1819年再版,1821年第三版)。1819年李嘉

17、图入选国会,是托利党政府反对派中代表工业资产阶级利益的最激进集团中的一员,继续致力于鼓吹议会改革,反对谷物法,提倡自由贸易,反对宗教专制。李嘉图于1823年(51岁)去世。,(二)近代货币数量说,近代货币数量学说主要有两种:一种是现金交易数量说;一种是现金余额数量说。1、现金交易数量说 现金交易数量说着眼于货币的流通手段职能,把货币数量规定为“一定时期内用以交易的货币量”,所以比较注重货币的流通速度,现金交易数量说的主要代表人物是甘末尔和费雪,他们二人先后提出了二个著名的交易方程式。,(1)甘末尔的交易方程式。 甘末尔就货币、物价和信用的数量关系给出了不同的关系式: 甘末尔就货币与物价的关系给

18、出的公式是: MR=NEP或P=MR/NE M表示货币的流通数量,R表示货币的流通速度,N表示商品数量,E表示商品的交易次数,P表示商品价格,MR表示货币供给,NE表示商品供给,NEP表示货币需求。 这是运用数学工具表示货币数量与物价关系的最早公式。,甘末尔在分析了货币数量与价格的关系之后,还分析了信用交易对物价的影响。他将信用分为三种:债务不能转让的信用形态,如账簿信用;延期支付的信用形态,如期票与汇票;见票即付的信用形态,如支票、即期票据等。他认为前两种形态都不影响物价,后一种形态由于是起到了交换手段的作用,故影响物价。,甘末尔对支票信用与物价的关系给出的公式是: Pc=CRC/NCEC

19、C表示支票总额,RC表示支票的流通速度,NC表示用支票交易的商品数量,EC表示用支票交易的平均交易次数。 甘末尔给出的包括支票信用在内的总的通货数量方程式是: Ps=MSRS/NSES 甘末尔认为,信用交易与货币交易一样影响物价,但由于信用票据数量与货币数量之间保持着一定的比例关系,因此,货币数量决定物价始终是一个真理,而且不因信用发展而改变。,(2)费雪的交易方程式 美国经济学家费雪(Irivng Fisher,1867-1947)集前人货币数量之大成,特别是在甘末尔研究的基础上,发表了著名的费雪交易方程式,成为近代货币数量说的最著名代表之一。 费雪公式首先区分了通货和货币两个概念。在具体的

20、研究上,费雪如同甘末尔一样,先将存款通货除外,来观察物价水平的决定因素,他认为物价决定于以下三个因素:流通的货币平均数量M;流通货币的效率(即流通速度)V;商品的交易数量E。以P作为加权平均后的一般物价水平,T表示用货币进行交易的社会总商品量。则: E=PT,MV=PT或P=MV/T,费雪认为,物价水平与货币数量M、货币流通速度V和用货币进行交易的商品量T的关系是:与货币流通数量M作正比例的变动;与货币流通速度V作正比例的变动;与用货币进行交易的商品量T作反比例的变动。他指出在上面三个关系之中,第一个关系特别值得强调,正是这个关系构成货币数量学说。他强调:在货币的流通速度与商品交易量不变的条件

21、下,物价水平量随流通货币数量的变动而正比例地变动。 在分析了货币之后,费雪又把存款通货引入以上公式,并用M表示了存款通货的总额,以V表示其平均流通速度,公式则变为:MV+MV=PT或P=(MV+MV)/T,2、现金余额数量说,现金余额数量说着眼于货币的贮藏手段职能,把货币数量规定为“一定时刻上停息的货币量”,所以不关注货币的流通速度,而注重货币的停息时间。这一学说的主要代表人物为剑桥学派的马歇尔、庇古等。,(1)马歇尔的现金余额说 马歇尔(Alfred Marshall,1842-1924)是剑桥学派的创始人,是凯恩斯之前最有影响的英国经济学家。马歇尔认为,货币的价值与其他商品一样,是由供给与

22、需要所决定的。供给为当时存在的通货量,需求则为人们对于货币的需要量。马歇尔认为,费雪的交易方程式有很大缺点。他指出:一国通货的总价值与其在一年内交易目的而流转的平均次数相乘,其数额自等于该年内通货直接支付所完成的交易总额,这是自明之理。但它却仅为恒等性的表达,而未明示支配通货流通速度的原因。,他认为,在一般情况下,人们都把财产和收入的一部分用货币的形式持有,而另一部分用非货币的形式(实物形态或直接消费)持有。一国公众以货币形式保有的收入或财富,成为备用购买力,形成一国通货的总价值。从公众来看,如果保有货币过多,必然受到损失,因此,人们常将保有货币所得到的收益与损失加以权衡,而决定其应保有的货币

23、量,即应保有的备用购买力数量。从社会来看,公众保有货币数量的多少对货币价值和物价有决定性作用。因此,他认为,货币的价值决定于全国居民用通货保持的实物价值与信用货币数量的比例。若货币数量不变而实物价值变动,则货币的价值随之作正比例变动,若实物价值不变而货币数量变动,则货币价值便随之作反比例变动。他把人们用通货形态保持的实物价值称为“实物余额”,把与保持的实物价值相应的通货数额称为“现金余额”。因此,马歇尔的这种表述被称为“现金余额数量说。”,(2)庇古的“剑桥方程式” 马歇尔的弟子、剑桥学派的一主要代表人物庇古(Arthur Cecil Pigou,1877-1959)在马歇尔分析的基础上,把现

24、金余额理论用数学方程式予以解释,庇古给出了一个公式: P=KY/M 按照该式,如Y与M不变,则单位货币的币值P与K的变化成正比。因为币值越高,物价越低,物价与K的变化成反比。所以,货币的币值或一般物价水平决定于现金余额系数K,也即马歇尔所说的“货币的价值决定于全国居民欲以通货保持的实物价值与该国货币数量的比例。”由于庇古的K是依据马歇尔的理论所假设,因此人们一般称为“马歇尔的K”。,庇古把马歇尔的分析进一步明确化。他认为人们拥有的财产与收入有三种用途:一是投资于实物形态,从事生产;二是用以直接消费;三是保持货币形态,形成现金余额。投资于生产可得利润与利息,消费可得享受,保持现金余额可得便利与安

25、全。此三种用途是互相排斥的,人们究竟在三者之间保持一个什么样的比例,由各自的选择所决定,K也就因此而变动;庇古还明确了现金余额变化引起物价变化的传导中介是货币流通速度。,(三)货币数量说对现代金融理论的影响,货币数量说,特别是近代货币数量说对现代经济学家和金融学家影响很大。许多人对货币理论的定量分析就是建立在现金交易数量说和现金余额数量说的基础上的,特别是现金余额数量说,开创了研究货币需求四个的新视角并成为现代货币需求理论的先驱。第一,从货币对其持有者效用的角度,发展为研究经济主体持币原因的货币需求动机理论;第二,从持币机会成本的角度,发展为揭示K这个行为变量的货币需求决定与影响因素理论;第三

26、,从货币作为一种资产的角度,发展为研究数量与结构的货币需求分类理论、平方根定律、立方根定律、资产组合理论、货币需求函数理论等;第四,从货币供求相互关系的角度,发展为研究货币供求函数交互作用和货币供求均衡理论。,四、新剑桥学派利率理论,(一)信用理论在人类社会发展的历史上,信用是个古老的话题。信用的本质是什么?它在社会经济中起什么作用?人们的认识也是随信用本身的发展而逐步在深化。在这个过程中,西方金融理论界先后有两种重要的学说,即“信用媒介论”和“信用创造论”。,、信用媒介论 信用媒介论形成于18世纪,盛行于19世纪前半期。信用媒介论认为,银行的功能,在于为信用提供媒介,银行必须在先接受存款的基

27、础上,才能进行放款。因此,银行的负债业务优先于资产业务,并且前者决定着后者。银行通过充当信用媒介,起到转移和再分配社会现实资本、提高资本效益的作用。,关于信用的作用,斯密给予了充分的肯定。他指出信用的作用有两条:第一,信用可以节约资本家所必须保有的准备金和社会流通的金银货币;第二,可以把节约下来的准备金和金银货币转化为生产资本,以扩大再生产。随着信用制度的逐步发展,稍后于期密的李嘉图在此基础上又给信用的作用作了一条重要的补充。即第三,信用可以通过资本的再分配,促进利润率的平均化。继他们之后并且成为信用媒介说重要代表人物的约翰穆勒又把信用的作用扩展为四条,即第四,信用能为有才干的产业人才提供条件

28、。,、信用创造论 信用创造论的形成稍晚于信用媒介说。信用创造论认为,银行的功能,在于为社会创造信用。银行能超过其所接受的存款进行放款,且能用放款的办法创造存款。所以,银行的资产业务优先于负债业务并前者决定后者。银行通过信用的创造,能为社会创造出新的资本,以推动国民经济的发展。信用创造说的先驱者约翰劳(John Law,1671-1729),是18世纪初期的重商主义者,他与其前辈一样,十分重视积累货币。,、两种理论的评价 信用媒介论与信用创造论两者各有其一定道理,但又都失之偏颇。媒介论把银行看成是信用中介,并指出银行的存款业务必优于贷款业务,这对于金属货币条件下的商业银行无疑是正确的。即使完全的

29、纸币流通条件下,商业银行的存款业务仍然是最为重要的。同时,媒介论认为,货币流通决定于商品流通,银行提供的信用必须限制在商品流通所需要的数量内,这也是完全正确的。但是,媒介论排除了银行超过其吸收的存款数量而进行贷款的可能,这在纸币流通条件下就不十分正确了。在完全的纸币流通条件下,货币的流通量与商品流通对它的客观需要量已经从物质实体上和技术上被分离出来,使得银行的贷量完全可能超过其存款量,这也是信用创造说的进步之处。创造说从技术上描述了银行信用对货币流通和经济过程的影响,并实际上提出了在信用制度下货币供应方式和货币倍数扩张的原理,这为中央银行的完善和对货币、信用量的调节与控制提供了理论依据,对后来

30、的经济学家深入研究货币、信用是一个重要的启发。,(二)利息理论,利息理论是金融理论中最早得到阐述,也是最有争议的一部分。在古希腊奴隶制度时期的亚里士多德(Aristotle,公元前384-332年)等人就有关于利息的论述;生活在西欧封建制度兴盛时期的托马期阿奎纳(Thomos S.Aquinas,1225-1274),这位神学的泰斗,对于货币信用问题也颇有研究;到了资本主义发展时期,在古典学派的货币金融理论中,对利息的研究就更多了,威廉配第(Willian Petty,1623-1687)、亚当斯密、大卫李嘉图、西斯蒙第(Sismondi,1773-1842)等著名的西方经济学者,对利息问题都

31、有自己的观点。在古典学派的利息理论中,在西方经济学界影响较大、流传较广的是西尼尔的“节欲论”和庞巴维克的“时差论”。,1、西尼尔的“节欲论”,19世纪中叶,英国庸俗经济学家西尼尔(N.W.Senior,1790-1864)提出了著名的“节欲论”,他把利息看成是货币所有者为积累资本放弃当前消费而“节欲”的报酬。西尼尔认为资本是资本家节制消费所作的牺牲,利润的定义是节制的报酬,由于资本来自储蓄,要进行储蓄就必须节制当前的消费和享受,利息就来源于对未来享受的等待,是对为积累资本而牺牲现在享受的消费者的一种报酬。,2、庞巴维克的“时差论” 19世纪末,奥国学派的庞巴维克(E. V. Bohm - Ba

32、werk,1851-1914)发展了“节欲论”,提出了“时差利息论”。即把利息看成是人们对商品在不同时期的不同评价而产生的价值差异。庞巴维克的利息概念是广泛的,他把剩余价值的各种形态都称之为利息。认为一切利息都来自于商品在不同时期内由于人们评价不同而产生的价值差异,又叫价值时差。他把物品分为两类:一类是现在就能满足人们消费欲望的“现在物品”;另一类是只有将来才能满足人们欲望的“未来物品”。现在物品通常要比同一种类等量的未来物品具有更大的价值,二者之间的差额就叫价值时差。当物品所有者延缓对物品的现在消费而转借给他人消费时,就要求对方支付相当于价值时差的贴水。以货币形态表示,这种贴水就是利息。所以

33、利息是对价值时差的一种补偿。,3、新古典学派的均衡利息论 “均衡利息论”者,是从资本的供给和需求两方面来分析利率的形成和决定的。他们认为等待或延期消费只能形成储蓄,仅仅构成资本的供给。与之对应的另一面是资本的需求。资本的需求取决于投资机会和投资收益而不取决于“等待”和“节欲”。资本边际生产力越高,投资吸引力越强,对资本的需求就越大。资本的价格或使用资本的报酬利息率则是由资本的供给(储蓄)与资本的需求(投资)二者之间的均衡来决定。一般来说,利率随储蓄与投资之间比例的变动而涨跌:当投资大于储蓄时,资本供不应求,利率就会上升;反之,当储蓄大于投资,资本供过于求时,利率就会下降。因此,储蓄与投资这两大

34、因素的交互作用与均衡,决定了利率的水平。,表示资本供给(储蓄)、资本需求(投资)与利率之间的关系。图中,S代表储蓄,I代表投资,两曲线的交点E表示储蓄与投资相等,其决定的利率称为均衡利率(i0)。若投资不变而储蓄曲线S因储蓄量增加而右移至S时,均衡利率就由i0降到i1,其他情况的变动,可以根据图中这两条曲线的移动显示出来。可见,在新古典学派的利率模式里,储蓄与投资都是利率的函数,储蓄与利率是正函数关系,投资与利率是反函数关系。利率高时,储蓄增加,投资减少;利率低时,则储蓄下降,投资上升。因此变动利率又能使储蓄与投资趋于平衡。,五、金融制度与经济周期,(一)货币发行制度 、通货主义的观点和主张

35、通货主义者的主要代表人物是奥维尔斯顿(Lord Overstone)等,在货币数量与物价之间的关系上,他继承了李嘉图的货币数量学说,但他不再简单地把货币数量看作是物价变动唯一因素,而是认为物价变动还取决于货币的效率(流通状况)和商品方面的因素。他仍然是把货币数量看作为影响物价的主要因素。 在这种理论分析的基础上,奥维尔斯顿等人主张对银行券的发行必须实施调节。他们认为,银行券的发行应随黄金量的增加而增加,并随黄金量的减少而减少,以使银行券的流通恰如纯粹金属铸币流通时一样。,如何对银行券进行调节呢?通货主义者认为应该改革银行券发行制度。他们认为,英国银行券发行过多的原因有三个:一个是银行券的发行离

36、开了黄金保证;二是银行券发行权太分散,许多地方银行与英格兰银行一样,同样具有发行权,这极易引起发行量过多,因为这些地方银行在发行业务上没有任何法律限制,在发行量上也没有固定不变的原则;三是英格兰银行的发行业务与一般银行业务混在一起,当政府和工商业提出贷款要求时,虽超出应该发行的数量,亦很难拒绝,因而容易发行过多。基于这三个原因,通货主义者主张对货币发行制度进行三点改革:(1)发行银行券须有十足的黄金准备;(2)银行券的发行集中于英格兰银行一家;(3)英格兰银行划分为发行部和银行部。这些主张被当时的英国政府首相庇尔(R.Peel)所采纳(庇尔本人亦是通货主义者),拟成英格兰银行条例,提交议会表决

37、,结果下院否决,上院通过。最后于1844年由英王裁定并颁布实行,历史上称为“庇尔条例”,这个条例的颁布实施,标志着中央银行制度的开始。,、银行主义者的观点和主张 银行主义的主要代表人物是图克(Thomas Tooke)、富拉顿(J.Fullarton)等,在理论上,他们坚持了亚当斯密的主张,认为通货数量由社会交易的商品价格总额所决定。他们把可以兑现的银行券与不能兑现的纸币进行了区别,认为银行券是根据商品流通的需要而发行的,发行银行在这个过程中处于被动的地位,既不能任意增加银行券的发行数量,也不能减少其数量。因为银行主义者非常重视银行券和纸币的发行方法和回流渠道,而认为能否兑现是次要问题,所以他

38、们主张,银行的发行不一定有十足的金准备,只要能够保持一个兑现性就可以了。同时,也不必在银行券与金准备之间保持一个固定的比例。,(二)经济周期,、通货主义者的观点 关于经济周期问题,通货主义者和银行主义者也都进行了许多开拓性研究。奥维尔斯顿把经济周期分成十个阶段,认为经济运动按照这十个阶段顺序进行周而复地循环。这十个阶段是:从平静的状态出发,经历好转、有希望、繁荣、狂热、放肆、混乱、紧迫、停滞、困难等状态而再归于平静。关于这种循环的原因,他认为主要是人们的心理作用及其他非经济因素,在这些因素中,最主要的因素是人们的心理作用;并认为,人们的乐观心理可以促成经济好转,以致达到繁荣和狂热。繁荣和狂热之

39、后,必然会发生危机,人们在狂热期对商品供求的误算更使危机的程度加剧。为什么在繁荣和狂热之后,必然会发生危机?奥维尔斯顿认为是信用过度扩张后的突然收缩所致。,、银行主义者的观点 在经济周期的问题上,银行主义者的研究更前进了一步。图克把经济周期划分为繁荣、狂热、危机和萧条四个阶段。并且认为每一个周期大约需要五年的时间,繁荣时物价高昂,萧条时物价低落。图克还分析了引起经济周期的原因,他认为主要在于经济结构的性质,特别是商品消费与供给关系的变化。,(三)货币数量与经济周期,、通货主义者的观点 奥维尔斯顿认为,经济周期循环的主要因素是人们心理的变化及其他非经济因素,而不是货币因素所引起。因此,在对经济周

40、期的控制与防止措施上,他认为调节货币数量不解决根本问题。但是,他同时认为,虽然货币与经济周期之间不存在内存的必然联系,但却可以助长或减弱经济周期波动的程度,因此,调节通货能够使经济周期波动的程度减轻。并且他认为,在纯粹的金属货币流通条件下,不会自动诱发或加剧经济危机,在银行券与金属币混合流通下,因银行券容易发行过多,则可能促成或加剧这种危机,这也是前面所述的他力主对银行券实施调节的理由。,、银行主义者的观点 在货币数量与经济周期的关系问题上,银行主义者与通货主义者并无什么不同。他们也认为货币数量不是经济周期的引发原因。但是,银行主义者把这一观点推到了极端,认为货币数量不但不是经济周期引发的原因

41、,而且也不影响经济周期的波动程度。他们认为,助长或减弱经济周期波动程度的是信用而不是通货。要控制经济周期,应对信用加以管理,而不是对银行券实行全额发行准备。,六、维克塞尔对现代金融理论的贡献,(一)维克塞尔的货币经济理论 1、历史背景与分析方法 维克塞尔(Johan G.K.Wicksell,1850-1926)是西方近代经济学史上一个颇有建树的瑞典经济学家,他的理论是在19世纪末,资本主义走向垄断之后出现的市场机制失调、生产停滞、失业增加、经济危机不断发生的社会背景下提出的,其特点是:(1)把新古典经济学的相对价格理论由局部扩展到整个市场的范围来加以考虑。(2)在此基础上,第一次系统采用经济

42、总量分析法,跨入了宏观经济领域,在总量供给和总量需求的范畴内进行分析,把生产划分为消费品生产和投资品生产,把国民收入划分为储蓄和消费,迈出了从微观分析向宏观分析过渡的关键一步。(3)以整个经济供给和需求的变动及相互关系为主要分析线索,把储蓄与投资、生产结构与一般物价水平联系起来。维克塞尔的研究分析方法,给现代经济学和现代金融学开辟了崭新的道路。,2、货币经济一体论 历史上占有重要地位的萨伊定律在整整一个世纪里被奉为神明。在萨伊定律下,整个经济就分为实物与货币两方面,即把实物与货币截然分开了。供给自创需求的萨伊定律否定了货币对经济的作用,从而否定了生产过剩的经济危机。但现实经济生活中危机却接连不

43、断,失业不断增加,面对现实第一个从理论上向萨伊定律提出挑战的人便是维克塞尔。 维克塞尔指出,货币不是面纱,它对经济起着十分主动的作用。并且,正是货币对经济的主动作用才使得经济随时发生变动,失去均衡。他认为在现实生活中,货币与经济是融为一体的,二者密不可分,货币对于经济有主动的和实质性的影响。,3、利率在经济中的作用 维克塞尔在充分认识货币对经济有十分主动的作用基础上,把时间因素引入了静态的货币数量学说,即从动态的角度加以分析。他认为物价变动单纯从货币数量上来分析是不够的,还要深入到生产过程中去,即把单纯的货币价格理论转变为货币生产理论,以使货币理论与经济理论相融合,从而构成货币的经济理论。,他

44、认为物价的变动一般总是和经济活动的扩张和收缩连在一起的,因此主张将决定物价水平的供给因素分为消费品的生产与资本品的生产,将需求因素分为消费支出与储蓄。在这四个数量关系中求出物价水平或货币价值来。那么,是什么支配着这四个数量关系的不断变动呢?维克塞尔认为是利率。他认为利率的高低一方面影响收入中用于消费支出与储蓄的比例,另一方面又通过对消费品和资本品价格的影响支配着两种商品之间生产和分配,因此,利率是物价水平的调节者。他认为,一般情况下,利率下降,必使物价上涨,利率上升,必使物价下落。,(二)累积过程理论,维克塞尔对利率与物价及经济的关系进行了更深层的研究,提出了著名的累积过程理论。 首先,维克塞

45、尔把利率分为两种:一是货币利率,即现实金融市场上存在的市场利率;一是自然利率,即“借贷资本之需求与储蓄的供给恰恰相一致时的利率,从而大致相当于新形成的资本之预期收益率的利率。”,维克塞尔认为,若两种利率相一致时,整个经济的投资等于储蓄,则货币是中立的,不对经济形成影响。但是在现实生活中,这两种利率经常是背离的,这种背离,或者是由于货币利率的变动而自然利率不变,或者是由于自然利率变动而货币利率没有随之变动。他本人认为,后一种情况偏多。生产技术的改善,实物资本需求的增加,都将使自然利率上升,而货币利率则停留不动,未能跟随上升,这样就造成了两者之间的背离。如果市场利率小于自然利率,那么就会引起投资增

46、加,投资增加使原材料、土地、劳动力价格上涨,从而使原材料生产者、土地所有才和就业者的货币收入增大。反之,若是市场利率高于自然利率,就会导致一种经济收缩过程,直到最后收敛于两种利率相等的位置。这就是著名的“维克塞尔的累积过程理论。”,(三)经济周期与货币制度理论,在累积过程理论基础上,维克塞尔对资本主义经济周期作了新的解释。他认为,由于市场利率与自然利率经常不一致,而使资本主义经济运行具有内在的不稳定性,市场机制并不能自动实现均衡。因此,要想消除经济周期波动,必须由政府干预经济,他主张国家应该通过银行信用机构,根据一般物价水平来调节市场利率,使其与自然利率经常保持相等。维克塞尔认为,从技术上说,

47、银行通过信用创造,在一定的限度内,是可以任意降低和提高利率的。所谓“限度”,维克塞尔是指银行准备金和金属储存量的数量。他认为,如果新产金不断流入金库,银行便有持续压低货币利率的能力,但这种效果同样可以通过建立富有弹性的货币制度来实现。这实质上便是凯恩斯后来所倡导的“管理通货”的概念。,(四)承上启下的历史地位,从历史的角度来分析,维克塞尔及其货币经济理论,在西方经济学和货币金融学发展史上,占有十分重要的位置。他最先明确地向萨伊定律和传统理论挑战,在理论上把货币与经济结合起来,奠定了宏观分析的基础,指出了市场机制的非完美性和国家干预之必要。他的宏观经济观点、总量分析方法和国家干预经济的政策主张对

48、现代经济学大师凯恩斯产生了极为重要的影响。,第二章 凯恩斯的货币金融学说,了解凯恩斯经济理论综述; 了解凯恩斯理论的货币本质和特征; 熟悉凯恩斯的储蓄理论; 熟悉半通货膨胀理论与货币政策主张; 掌握凯恩斯的货币供求理论; 掌握凯恩斯的利息理论;,一、凯恩斯经济理论综述 (一)凯恩斯生平简介 (二)凯恩斯之前的主导经济理论 (三)凯恩斯主义产生的历史背景 (四)凯恩斯主义的理论体系 (五)凯恩斯理论对金融学的影响 二、凯恩斯理论的货币本质和特征 (一)货币的本质 (二)货币的分类 (三)货币的职能 (四)货币的特征,三、 凯恩斯的货币供求理论 (一)货币供应理论 (二)货币需求理论 四、凯恩斯的

49、利息理论 (一)利息产生的原因 (二)利率的决定因素与形成机制 (三)利率的作用与利率政策 五、凯恩斯的储蓄理论 (一)节俭是非论的辩析对储蓄作用的分析 (二)个人储蓄的决定与影响因素 (三)投资决定储蓄论 六、半通货膨胀理论与货币政策主张 (一)货币数量与物价水平的关系 (二)货币量变动影响物价的传导机制 (三)货币数量说的新表述 (四)半通货膨胀理论 (五)货币政策主张,一、凯恩斯经济理论综述 (一)凯恩斯生平简介凯恩斯(John Maynard Keynes,1883-1946)是现代西方最著名的经济学家,宏观经济学的创始人。1905年毕业于英国剑桥大学,并在该校任教多年。凯恩斯的一生是

50、丰富多彩的。在他的生涯中,大部分时间潜心于经济学特别是货币金融理论的研究,一生著述众多,尤以货币改革论(1923年)、货币论(1930年)、就业、利息和货币通论(1936年)最为著名。特别是就业、利息和货币通论的研究和出版,开创了西方宏观经济研究的先河,使他成为现代西方经济学和金融学的第一位大师。,不但如此,他还几度担任英国政府要职。在第一次世界大战当中,他在财政部主管对外财务工作;1919年,他作为英国财政部首席代表出席了巴黎和会;1944年,他又以英国代表团团长的身份出席了布雷顿联合国货币金融会议;他还主持过英国内阁的财政经济顾问委员会,出任过英格兰银行董事、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和国际复兴开发

51、银行的董事,还创办过投资公司,从事过极为成功的金融实物活动。凯恩斯的政治活动和金融实践对他的理论上的建树起了重要的作用,但使他闻名世界并常常影响后人的还是他所提出的一整套经济理论和政策主张。,(二)凯恩斯之前的主导经济理论,凯恩斯以前的主导经济理论是马歇尔为代表的新古典学派自由放任经济学说,又称传统经济学。这种学说是建立在“自由市场、自由经营、自由竞争、自动调节、自动均衡”的五大原则基础上的,其核心是“自动均衡”理论。政府只要对经济实行自由放任,让市场力量自发活动,就会使资本主义经济保持“自动均衡”。这种自由放任的理论依据有三个:,第一,在商品市场上,商品供给会创造它本身的需求,价格波动能调节

52、供求的短暂失衡。 第二,在资本市场上,储蓄必然全部转化为投资,利率的波动能够自动调节资本的供求。 第三,在劳工市场上,工资的波动能使求职和就业实现均衡。 根据以上三条,传统经济学的结论是:在自由竞争的条件下,经济都能通过价格机制自动达到均衡;商品的价格波动能使商品供求均衡;资本的价格利率的变动能使储蓄与投资趋于均衡;劳动力的价格工资的涨跌能使劳工市场供求平衡,实现充分就业。因此,一切人为的干预,特别是政府干预都是多余的,什么也不管的政府是最会管理的政府,应该信守自由竞争、自动调节、自由放任的经济原则,政府对经济的干预只会破坏这种自动调节机制,反而引起经济的动荡或失衡。这种经济自由主义的理论与主

53、张在凯恩斯主义产生之前一直是西方正统的和居于主导地位的经济理论,也是各国政府所恪守的信条。,(三)凯恩斯主义产生的历史背景,作为剑桥大学马歇尔的学生,凯恩斯曾经是剑桥学派的重要代表人物。在货币金融理论方面,他最初赞同马歇尔和庇古的现金余额数量说。这种货币理论支持着传统经济学的理论支柱萨伊定律。然而,在1930年凯恩斯发表货币论前后,他已经对传统经济学进行了新的思考和评价,提出了许多异议,并在基本理论方面逐渐发生了转变。至1936年,凯恩斯所著的就业、利息和货币通论出版时,他已完全背离了传统经济学,彻底否定了萨伊定律。他在就业、利息和货币通论中提出了一整套新颖的经济理论,从内容、体系到名词术语均

54、不同于传统经济学,因此,被称之为“凯恩斯革命”,通论的出版亦成为凯恩斯主义的形成标志。下列因素对于凯恩斯主义的产生具有深刻的影响。,、震憾世界的20世纪30年代的经济大危机。 1929年1933年资本主义世界爆发了历史上空前严重的经济大危机。经济大危机打破了传统经济学的美妙说教,使得当时占统治地位的自由放任学说不仅在理论上不能自圆其说,在政策主张上也束手无策。严酷的现实无情地宣告了传统经济理论的破产,也使正从传统经济学中走出来的凯恩斯彻底醒悟,从而建立了一个崭新的理论体系。,、政府干预经济思潮的流行。20世纪30年代初,西方国家正深深地陷在经济大危机中。当时,美国经济学界和政界的一些人就开始建

55、议政府采取干预措施和运用经济政策来调节治理危机,以至于逐渐形成了一股要求政府干预经济的思潮。,、罗斯福推行“新政”的成功。“新政”的推行对于解救经济危机、促使经济复苏、减少失业确实起到了很大的作用,表现出了政府干预经济的强大力量。罗斯福推行“新政”的成功,成为凯恩斯主义形成的实践先导。,(四)凯恩斯主义的理论体系,凯恩斯主义的理论体系是以解决就业问题为中心,而就业理论的逻辑起点是有效需求原理。其基本观点是:社会的就业量取决于有效需求,所谓有效需求,是指商品的总供给价格和总需求价格达到均衡时的总需求,而总供给价格就是全体资本家雇佣一定数量的工人时所需要的最低限度的预期总收入,它等于正常利润与生产

56、成本之和;总需求价格是指全体资本家提供一定就业量时,预期社会上购买他们产品所愿意支付的总价格。就业量取决于总供给与总需求的均衡点,由于在短期内,总供给基本是稳定的,这样,就业量实际上取决于总需求,这个与总供给相均衡的总需求就是有效需求。,凯恩斯进一步指出:由消费需求和投资需求构成有效需求,其大小主要取决于消费倾向、资本边际效率、流动偏好三大基本心理因素以及货币数量。消费需求不足和投资需求不足将产生大量的失业,形成生产过剩的经济危机。因此解决失业和复兴经济的最好办法是政府干预经济,采取赤字财政政策和膨胀性的货币政策来扩大政府开支,降低利息率,从而刺激消费,增加投资,以提高有效需求,实现充分就业。

57、 在凯恩斯经济理论中,金融理论占有十分重要的位置,甚至可以说,凯恩斯的经济理论是建立在他的货币金融理论基础上的。,(五)凯恩斯理论对金融学的影响,凯恩斯理论的创立以它新颖的观点和独特的分析方法,使当时的西方经济学家们耳目为之一新。凯恩斯将货币金融理论与经济理论融为一体,把货币金融因素深深植入经济理论体系之中的研究方法,奠定了“货币经济学”的基础。可以说,自凯恩斯之后,没有一个经济学家不注重货币金融问题的研究,也没有一个经济学家将货币金融与经济理论完全分开。可见,凯恩斯的理论对西方经济学和金融学的影响之深,范围之广,时间之长是现代其他任何资产阶级经济学家无可比拟的。,二、凯恩斯理论的货币本质和特

58、征,(一)货币的本质在货币本质观上,凯恩斯是一个典型的名目主义者。他认为,货币是用于债务支付和商品交换的一种符号,这种符号是由“计算货币”的关系而派生的。所谓“计算货币”,是指一种观念上的货币,是货币的基本概念。它表现为一种计算单位,这种计算单位用符号或称号来表示,如英镑、美元等。经济生活中的债务和一般购买力就是通过这种计算单位的符号来表现。货币本体即有形的货币(如一美元的纸币等),其作用主要是便利交换,如用于履行债务、在商品买卖中作为支付手段,或作为一般购买力存在的形式,但这一切首先必须通过计算货币的关系才得以实现,没有计算货币,货币本体也就不存在,或者说即使存在也失去意义了。所以货币本体是

59、依赖于计算货币才成其为货币的。计算货币本身就是一种符号或称号,由它派生出的货币本体只能是相应于符号之物,既如此,货币就不可能具有实质价值。,计算货币这个符号或称号从何而来呢?凯恩斯对这个问题是用国定货币论来说明的。他认为货币只是一种便利交换的计算单位,是没有实质价值的符号或票券,是国家凭借权力创造它,并有权随时变更它,在这里,国家行使着至高无上的权威,而货币只是国家的创造物。,(二)货币的分类,、货币的分类 凯恩斯认为:计算货币是货币的基本概念和总称。计算货币可以分为两大类: 第一类是用计算单位表示的契约或债务凭证,相当于我们常见的各种票据,债务凭证被用于结算交易后,就演变为银行货币;银行货币中表现为国家所负的债务部分,当被国家规定为法定支付手段时,它就成为一种代表性货币;非国家所负的债务部分即为银行信用货币。,第二类是通过其交付而履行契约或债务的货币本体。第二类货币本体是由国家法令规定的,所以称之为国家货币,它是由商品货币和代表性货币组成,具体表现为三种形态:(1)商品货币;(2)管理货币;(3)法令货币。,、货币之间的关系,凯恩斯认为货币总量问题是货币理论的重要问题。流通货币总量由国家货币和银行货币构成,二者的合计可称作流通货币或通货。具有三种形态的国家货币总量分别被公众、商业银行及中央银行所持有。中央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