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列文论第二章.ppt_第1页
马列文论第二章.ppt_第2页
马列文论第二章.ppt_第3页
马列文论第二章.ppt_第4页
马列文论第二章.ppt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70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第二章文艺是审美的意识形态,一、马克思恩格斯论文艺在社会结构中的位置,文艺从本质上说是意识形态。而作为意识形态,文艺既具有普遍性质,也具有特殊性质,文艺的普遍性质在于,它是般意识形态;文艺的特殊性质在于,它是审美意识形态。而这种普遍性质和特殊性质的存在则是由文艺在社会结构中的特定位置决定的。,文艺在社会结构中的位置 文艺是社会结构的一个组成部分。 社会结构:指由人类社会生活过程的各种要素或各个方面的总和构成的总体组织。 社会结构可以包括经济、政治、历史、哲学,宗教、文学及其他艺术等人类活动的各种形态。文艺活动属于社会结构,因为它与经济、政治和哲学等其它形态一样,是人类社会生活过程的有机的一环,

2、从而它的究竟需要由社会结构这一宏大总体加以说明。 同时,文艺作为社会结构的一种形态,总要与社会结构内的其他各种形态发生联系,彼此影响,因而文艺的性质要从这种相互联系和影响的过程中显示出来。所以,要弄清文艺的性质,就必须首先明确文艺在社会结构中的位置。,社会结构由两个基本层次构成: 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什么是经济基础、上层建筑? 人们在自己生活的社会生产中发生一定的、必然的、不以他们的意志为转移的关系,即同他们的物质生产力的一定发展阶段相适合的生产关系。这些生产关系的总和构成社会的经济结构,即有法律的和政治的上层建筑竖立其上并有一定的社会意识形式与之相适应的现实基础。 马克思:政治经济学批判序言

3、 ,经济基础是与一定物质生产力相适应的、由社会生产关系的总和构成的,社会赖以生存和发展的现实物质基础。 上层建筑就是由经济基础影响和制约的各种制度及情感、信念、幻想、思想方式和世界观的总和。 上层建筑包括两个层面: 一是政治、法律制度,二是社会意识形态,如哲学、宗教、艺术(包括文学)等。,审美意识形态(文学及其他艺术) 意识形态 一般意识形态:哲学、宗教、 上层建筑 道德、文学及其他艺术 社会结构 政治法律制度 经济基础,文艺在社会结构中处于一个特殊位置: 文艺作为意识形态,一方面,最终决定于:经济基础,也就是说,文艺的情形归根到底不能离开经济基础的情形去说明; 另一方面,它与经济基础的关系不

4、是直接的和紧密的,而是间接的和有距离的,即它往往通过与上层建筑中的政治、法律制度发生直接关系而间接地领受经济基础的根本性支配力量。,更值得注意的是: 文艺虽然同于意识形态,但却是一种特殊的意识形态即审美意识形态。它以其特殊的审美性质而拥有相当的独立自主性,从而比之一般意识形态而与上层建筑和经济基础保持更远的距离、这样,由于同其他意识形态一样,文艺最终决定于经济基础。这表明文艺具有一般意识形态性质;同时,由于与其他意识形态不一样,文艺呈现出特殊审美风貌,这表明文学具有审美意识形态性质。文艺在社会结构中的特殊位置正在于此。,什么是意识形态? 意识形态是与经济基础相对的一种上层建筑形式,指上层建筑区

5、别于政治、法律制度的话语活动,如哲学、伦理学文学及其他艺术等。,意识形态一词总是涉及人们所说、所写、所信仰的东西(话语体系)与人们所身处于其中的种种社会关系之间的复杂联系。它表明话语领域存在着不同集团、阶层、阶级、民族或权力关系之间的复杂冲突与调解情形,而文学正具有这种性质。 文学理论教程P57-59,文艺作为一种社会意识形态,绝不是一种孤立存在的精神现象。它的发生发展都要受到社会经济基础的制约,对于文艺现象的一切奥秘,只有深入到社会物质生活的矛盾中去,才能做出合理的解释。马克思将文艺视为一种意识形态的形式,并将其置于一定社会结构的系统中来考察,这具有伟大的理论意文。,马克思在政治经济学批判序

6、言中所表述的思想,是他对40年代中期在德意志意识形态中所论及的意识与存在关系的思想的进一步发展。,在德意志意识形态中,马克思和恩格斯将人的意识确定为人的物质生活的“必然升华物” “甚至人们头脑中 模糊的东西也是他们的可以通过经验来确定的、与物质前提相联系的物质生活过程的必然升华物。因此,道德、宗教、形而上学和其他意识形态,以及与它们相适应的意识形态便失去独立性的外观。它们没有历史,没有发展;那些发展着自己的物质生产和物质交往的人们,在改变自己的这个现实的同时也改变着自己的思维和思维的产物。” 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3卷,第30页 因而必然受物质生活的制约。,在序言中,马克思则将这种观念扩大到对整个

7、社会经济结构与社会意识形态的一般关系的考察中。在他看来,一个社会的意识形态必然是这个社会的整个经济生活的“必然升华物” 。,文学艺术作为一种社会意识形态,就必然产生于一定的经济基础并随经济基础的变化而变化。,二、文艺与社会经济基础关系的复杂性,两种错误的理解 “经济唯物主义”:诬蔑马克思把经济看成是社会发展唯一起决定作用的因素。 庸俗唯物论:过分夸大经济对社会发展的决定作用,认为经济是唯一积极的因素,而上层建筑和意识形态完全是被动的、消极的东西。,恩格斯在给约布洛赫、康施米特、瓦博尔吉乌斯、保尔恩斯特等人的信中予以严厉批评,并深入阐述了包括文学艺术在内的社会意识形态与经济基础之间的复杂关系以及

8、各个意识形态部门之间的相互影响。,第一,在历史过程中,经济是最终起决定的作用的因素,但不是唯一因素。 “根据唯物史观,历史过程中的决定性因素归根到底是现实生活的生产和再生产。无论马克思或我都从来没有肯定过比这更多的东西。如果有人在这里加以歪曲,说经济因素是唯一决定性因素,那末他就是把这个命题变成毫无内容的、抽象的、荒诞无稽的空话。” 恩格斯:致约布洛赫,“要从经济上说明每一个德意志小邦的过去和现在的存在,那末,要不闹笑话,是很不容易的。” 恩格斯:致约布洛赫,恩格斯认为,历史的发展是由“无数互相交错的力量”、“无数个力的平行四边形”来共同决定的,这些不同方向的“力”,相互碰撞,相互抵消,最后构

9、成一个“合力”,这才是决定历史发展方向的东西。,第二,意识形态的相对独立性 马克思和恩格斯历来认为社会意识形态是社会经济生活的反映,是由经济生活所决定的。但他们又认为,各种意识形态作为分工的产物,它们一经出现,便又有自己的相对独立性。 在恩格斯看来,这种相对独立性主要表现在以下四个方面:,其一,意识形态的历史继承性。 马克思指出:“人们自己创造自己的历史,但是他们并不是随心所欲地创造,并不是在他们自己选定的条件下创造,而是在直接碰到的、既定的、从过去继承下来的条件下创造。一切已死的先辈们的传统,像梦魔一样纠缠着活人的头脑。” (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1卷,第603页) 恩格斯也说:“每一个时代的哲

10、学,作为分工的一个特定领域,都具有由它的先驱者传给它而它便由以出发的特定思想资料作为前提。”(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4卷,第486页),其二,意识形态各部门间的相互作用。 社会意识形态在整体上受到特定经济基础的制约,但它们彼此之间又相互作用,这种作用有时甚至是决定性的。,“政治、法律、哲学、宗教、文学、艺术等的发展是以经济发展为基础的,但是,他们又都互相影响并对经济基础发生影响。并不是只有经济状况才是原因,才是积极的,而其余一切都不过是消极的结果。这是在归根到底不断为自己开辟道路的经济必然性的基础上的互相作用。” 恩格斯:致符博尔吉乌斯,其三,偶然性的作用。 恩格斯指出:“我们所研究的领域愈是远离

11、经济领域,愈是接近于纯粹抽象的思想领域,我们在它的发展中看到的偶然性就愈多,它的曲线就愈是曲折。如果您划出曲线的中轴线,您就会发觉,研究的时期愈长,研究的范围愈广,这个轴线就愈接近经济发展的轴线,就愈是跟后者平行而进。” (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4卷,第507页),其四,意识形态的反作用。 这种反作用就在于,它把不同集团、阶级,尤其是统治阶级的利益要求内化为人的思想、情感,以支配人们的行动,从而影响社会的经济结构和政治结构。,“形成社会分工内的独立集团,他们的产物,包括他们的错误在内,就要反过来影响全部社会发展,甚至影响经济发展。” (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4卷,第485页),第三,经济因素如何起作用

12、? 恩格斯在致康施米特中指出:“经济发展对这些领域的最终支配作用,在我看来是无疑的,但是这种支配作用是发生在各该领域本身所限定的那些条件的范围内:例如在哲学中,它是发生在这样,一种作用所限定的条件的范围内,这种作用就是各种经济影响(这些经济影响多半又只是在它的政治等等的外衣下起作用)对先驱者所提供的现有哲学资料发生的作用。经济在这里并不重新创造出任何东西,但是它决定着现有思想资料的改变和进步发展的方式,而且这一作用多半也是间接发生的,而对哲学发生最大的直接影响的,则是政治的、法律的和道德的反映。”(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4卷,第486页),文学艺术同宗教、哲学一样,是远离自己的经济基础而更高地悬浮

13、在空中的思想领域,经济基础对它的支配影响作用需要借助一系列的中介因素来进行,因而这种影响作用往往是间接发生的。,恩格斯意识到并指出了“中间环节”的存在。 恩格斯指出“更高的即更远离经济基础的意识形态,采取了哲学和宗教的形式。在这里,观念同自己的物质存在条件的联系,越来越错综复杂,越来越被一些中间环节弄模糊了。但是这一联系是存在着的。”( 马克思恩格斯选集 第4卷M.第253-254页),普列汉诺夫 重申了恩格斯的关于在作为上层建筑的一个构成部分的文学艺术,以及经济基础之间存在着错综复杂的“中间环节”的理论,指出决不是“上层建筑”的一切部分都是直接从经济基础中成长起来的:艺术同经济基础只是间接地

14、发生关系的。因此,在讨论艺术时必须考虑到中间环节”。并且由此对恩格斯所提出的关于“中间环节”的构成,以及这些环节之间的相互关系、相互作用做出了新的探索和研究,提出了“五项因素公式”,以求使主义的社会结构学说明晰化、具体化,对整个社会结构的内部结构做出自己的分析 。,五项因素公式 (一) 生产力的状况; (二) 被生产力所制约的经济关系; (三) 在一定经济“基础”上生长起来的社会政治制度; (四) 一部分由经济直接所决定,一部分由生长在经济上的全部社会政治制度所决定的社会中人的心理;(社会心理) (五)反映这种心理特征的各种思想体系。,普列汉诺夫的“五项因素公式”与马克思的公式相比两者的思想是

15、完全一致。 首先都强调生产力是社会发展的最后动因,都强调经济是基础,唯物主义特怔都很鲜明; 其次他们都认为意识形态(马克思)或思想体系(普列汉诺夫)最终是由经济基础所决定的。,所不同的是: 普列汉诺夫在经济基础与思想体系之间加上了一个社会中人的心理即“社会心理”这是对恩格斯的“中间环节”的理论的具体解释;第二,为了说明社会两极之间往往不是直接联系的,普列汉诺夫认为思想体系是“心理特怔”的反映,换言之,与思想体系直接发生联系的是社会心理,而往往不是经济状况。,社会心理与作为一种意识形态的文学艺术联系非常紧密的一项“中间环节”,是他的“五项因素公式”中意义关键。 ,普列汉诺夫意识到了文学艺术对社会

16、心理的巨大依赖性,但他对于社会心理的具体内涵却并没有做出详致的理论解释和概括。 对此,童庆炳先生在与程正民等合著的著作马克思与现代美学中,就用第七章专门论述分析了普列汉诺夫 “社会心理”理论,并在第六章通过对恩格斯的“中间环节”理论在文学艺术问题上的运用的讲解,进一步深化、细化了关于“中间环节”和“社会心理”的许多理论问题。,“作家对社会心理发生这样或那样的感应,并不等于文学活动的实现,作家选择什么体裁、题材,写些什么样的人物和情景,采用什么结构模式和语言技巧,在作家写出了作品之后,如何编辑,如何印刷,如何销售,读者如何接受等,艺术生产的每一道工序,都是一个中介,缺少任何一个中介,文学活动都无

17、法实现”。 童庆炳、程正民:马克思与现代美学,在许许多多的中介环节中有两个是至关重要: 一个是 “社会心理” ; 另一个是“艺术文体”。,艺术文体特殊中介 社会心理一般中介,如何对“社会心理”进行界定? 完整的“社会心理”是指在特定的历史情境中自发形成的人们的社会性知觉、情绪、愿望、需要、兴趣、时尚等的总和,它的基本特征是原始性、群体性、易变性和无意识性。,1、原始性、混沌性 社会心理与意识形态是社会意识的两个不同层次的形态。 意识形态是特定的阶级的职业思想家从低级的认识素材中,经过研究、加工和提炼而提出来的系统的理论形态,它有明确的对象分工,如哲学、经济学、宗教学、法学等。 社会心理是未经思

18、想家加工过的,带有原始性、混沌性特征,基本上是一种社会性的知觉或流行的情绪,未上升到理论的层面。而且它以整个社会的境况为对象,没有分工是混沌一体的。由于上述特点,它常常表现出非系统化、非逻辑化、非理性化的亚特征。,2.群体性 相对于个人心理而言,社会心理具有群体性的特征,即它不是个别人的心理,而是群体的心理。某种社会心理一旦出现并形戊,它就带有传染性,相互影响,甚至盲目遵从。它往往不属于一个阶级、阶层,它成为各阶级各阶层的普遍心理。,3.易变性 相对于文化传统的稳定性而言,社会心理又具有易变的特征。 文化传统当代也在发展变化,但这种变化总是根据省力原则进行的,甚至社会制度变了,传统文化也还保留

19、它的力量,它基本上是历史的惰性力,文化环境的变化要一个较长的时段才能表现出来。 社会心理则不同,它往往是流行于一个较短的时间,社会的某些情境一变,社会心理也跟着为之一变。一项政策的变化,一篇社论的发表,一个领袖的去世,一个会议的召开,一个口号的提出,一场学术讨论的结果,一项法律的公布,一项协议的达成,一次异乎寻常的天灾,甚至一个偶然事件的发生,都可能使社会心理发生变化。,4无意识性 相对于社会舆论的自觉性而言,有时社会心理往往沉潜为一种无意识。无意识可以分为两种,一种是弗洛伊德所说的先天的“本我”助能量。这是大家都熟悉的,还有一种无意识是通过后天训练而形成的。,“社会心理”不是意识形态,但它比

20、意识形态更经验化,更加能为人们所感受;“社会心理”不是个人的心理,但它比个人的心理更易变,对现实的反应更敏锐;“社会心理”往往不是自觉的意识,甚至是无意识,但有时比自觉的意识能更深刻地揭示现实的底蕴。,社会心理对于文学艺术活动来说是重要的,它是文学艺术描写的素材,和文学艺术活动的外部力量。素材关系到作品的内容,没有内容,文学艺术是苍白的;外部力量关系到文学创作和接受活动的推动力,没有推动力,文学艺术活动也不能实现。 社会心理和文学艺术的关系是密切的。但我们必须注意到,社会心理是文学艺术和其他意识形态的共同的中介环节,是一般中介,如果只强调社会心理这个中介,就只注意到了文学艺术活动的他律,文学艺

21、术作为一种形式,就还不能产生。文学艺术的自律性决定了社会心理这个一般中介必须通过艺术文体这个特殊中介,才能使文学活动全部实现。,童庆炳先生对“中间环节”和“社会心理”理论补充的独创性,重要表现在他把艺术文体归列为“特殊中介”,并且将艺术文体的概念和其中可分出的三个层面:艺术体制、艺术语体和艺术风格加以规定勾画出来。他认识到如果仅仅把“中间环节”的重要部分归结为“社会心理”这一项,就会有简单化、片面化的危险,因为 “社会心理”并不会自己自动地转化生成为文艺作品,并且“文学艺术并不单纯是社会心理的结晶”,还必须考虑到文学艺术不但具有“他律性”,更具有“自律性” 。,艺术文体 “一定的艺术语言所形成

22、的文本体式,它折射出作家、艺术家独特的精神结构、体验方式、思维方式等,同时它又折射出一定历史时期的社会心理、时代精神和文化传统等”。,艺术体制 体制作为艺术惯例,是历史上延续下来的,要大体遵守,但在此前提下也可以变化、丰富、发展。 艺术语体 语体就是艺术语言的体式 艺术风格 作家艺术家将艺术语体(特别是其中的自由语体)稳定地发展到一种极致,就形成了艺术风格。,由于艺术文体是内容和意义的寓所,是“社会心理”影响文艺作品的必经之途,如果文艺作品失去了艺术文体这个依托,文学艺术就极有可能与政治学、社会学等混淆在一起。因此,童庆炳先生的对“中间环节”和“社会心理”理论的这一补充,是非常睿智而富有创造性

23、的举措。,由于艺术文体是内容和意义的寓所,是“社会心理”影响文艺作品的必经之途,如果文艺作品失去了艺术文体这个依托,文学艺术就极有可能与政治学、社会学等混淆在一起。因此,童庆炳先生的对“中间环节”和“社会心理”理论的这一补充,是非常睿智而富有创造性的举措。,三、文艺是人类掌握世界的方式之一,人类具有高级思维活动,这是人类区别于一切动物的主要特点之一。因而人类同它生活于其中的客观世界发生双重关系: 一是实践关系,就是用双手去改造客观世界; 一是精神关系,就是用头脑去掌握客观世界。,“整体,当它在头脑中作为思想整体而出现时,是思维着的头脑的产物,这个头脑甩它所专有的方式掌握世界,而这种方式是不同于

24、对世界的艺术的、宗教的、实践精神的掌握的。”(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46卷(上),第39页),马克思提出了四种掌握世界的方式: 理论的、宗教的、实践精神的、艺术的。,用理论的方式掌握世界,也就是用哲学的方式掌握世界 这种方式是借助于抽象、简化、分析、综合、归纳、概括的思维方式把握客观世界万事万物的内在联系、内在规律,从而达到从整体上认识世界的目的。,宗教是人类掌握世界的另一种方式 它的存在是基于人类掌握世界的无限需求与人类特定时期认识能力的有限性之间的矛盾。人类要求解释客观世界中那些极为复杂的现象,人的认知能力又没有达到正确理解它们的水平,于是便有宗教的方式来作为补充了。,对世界的实践精神的掌握方

25、式 指人们在生活实际中,为了满足基本生活需要而对客观世界进行的实用性认识。,艺术作为人类掌握世界的一种方式有其他任何方式都不能代替的独特意义。,首先,艺术所反映的是人与世界的一种特殊关系审美关系,其次艺术具有其他方式所不具备的功能,那么是什么力量使艺术成为人类必不可少的精神的活动呢? 其一,这是大类认识自然、征服自然的需要决定的。 “任何神话都是用想象和借助想象以征服自然力,支配自然力,把自然力加以形象化(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46卷(上),第4950页) 其二,艺术能够借助于幻想形式使人征服现实社会。,第三,艺术作为人类掌握世界的方式,在思维方式上也不同于其他各种掌握方式。,理论方式从具体现象上

26、升为抽象概念,再由抽象概念上升为具体范畴,最终将客观世界简化为各种概念间的联系 实践精神的方式则从经验出发,将客观现象初步抽象为各种因果联系,再借助这些因果联系来进行实际活动 宗教的方式虽同艺术一样也从直观材料出发,通过形象思维的加工,创造出一种新的形象,但它所创造出的新形象却是现实生活一种被歪曲了的呈现,而且在它身上还带上了在生活中所没有的神秘色彩,艺术从直观的生活材料入手,经过形象思维的加工改造过程,创造出一种新的艺术形象。 这种形象虽然不是生活材料的复现,却更集中、更概括,更鲜明、生动地表现了生活材料的种种内在特征。 因此,艺术形象是对现实生活材料的放大,是更清晰地呈现出来的生活真实,因

27、此是生活的成功反映。 形象思维并不意味着始终处于感性认识水平,在艺术创造中,形象思维使艺术品始终不离开感性,却同样可以深入到反映对象的内部,反映其本质特征。 因此,艺术作为掌握世界的方式,绝不仅仅反映世界的感性材料,它同样可达到理论方式所能达到的思维深度,同样可以揭示世界的内在联系,只是它从不用抽象概念的形式来表现而已。,第四,艺术作为人类掌握世界的一种独特方式,它的最大特点在于审美特性。,艺术是审美地掌握世界的。在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中,马克思曾指出:“劳动创造了美”又指出:“人也是按照美的规律来塑造物体。”这都说明,艺术创造是一种审美的创造。,其一,艺术丰富了人的精神世界,使人在更高的层次上“复现自己”、“直观自身”。 马克思手稿:“人同世界的任何一种属人的关系视觉、听觉、味觉、触觉、思维、直观、感觉、愿望、活动、爱总之,他的个体的一切器官,正像在形式上直接是社会的器官的那些器官一样,通过自己的对象性关系,即通过自己同对象的关系而占有对象。” “只有音乐才能激起人的音乐感”,按照马克思的观点,人的任何一种对象性的活动,都能使他们在对象上“复现自己”、“直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