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通心理学人格.ppt_第1页
普通心理学人格.ppt_第2页
普通心理学人格.ppt_第3页
普通心理学人格.ppt_第4页
普通心理学人格.ppt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71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第十二章 人格,第十七章 人格,人格的一般概念 人格理论 认知风格 人格测验 人格成因,一、人格的一般概念,什么是人格 人格的结构,1、什么是人格(Personality),人格是构成一个人的思想、情感及行为的特有统合模式,这个独特模式包含了一个人区别于他人的稳定而统一的心理品质。 人格的四个本质特征: 独特性:一个人的人格是在遗传、成熟和环境、教育等先后天因素的交互作用下形成的。 稳定性:偶然发生的、一时性的心理特性不能称为人格。 但人格也能产生或多或少的变化。 统合性:人格是由多种成分构成的一个有机整体,具有内在的一致性,受自我意识的调控。 功能性:人格决定一个人的生活方式,甚至决定一个人

2、的命运。,2、人格的结构,人格是一个复杂的结构系统,它包括许多成分,其中主要包括气质、性格、认知风格、自我调控等方面。 气质 性格 自我调控系统 自我认知 自我体验 自我控制,(1)气质,气质(temperament)是表现在心理活动的强度、速度、灵活性与指向性等方面的一种稳定的心理特性,即平时我们所说的脾气、秉性。 人的气质是先天形成的,受神经系统活动过程的特性所制约。 气质无好坏之分。 气质不能决定一个人的成就。,(2)性格,性格(character)表现了人们对现实和周围世界的态度,并表现在他的行为举止中。 态度是指个体对社会、对自己和对他人的一种心理倾向,它包括对事物的评价、好恶和趋避

3、等方面。态度表现在人的行为方式中。 性格表现了一个人的品德,受人的价值观、人生观、世界观的影响。 性格是在社会生活中逐渐形成的,同时也受个体的生物学因素的影响。 额叶与人的性格有关(Rowe & Fulton, 1979),(3)自我调控系统,自我调控系统是人格中的内控系统或自控系统,具有三个子系统,其作用是对人格的各种成分进行调控,保证人格的完整、统一与和谐。 自我调控系统的三个子系统 自我认知(self-cognition):对自己的洞察和理解,包括自我观察和自我评价。 自我观察指对自己的感知、思想和意向等方面的觉察。 自我评价指对自己的想法、期望、行为及人格特征的判断与评估。 自我体验(

4、self-experience):伴随自我认知而产生的内心体验,是自我意识在情感上的表现。 自我控制(self-regulation):自我意识在行为上的表现,是实现自我意识调节的最后环节。,视窗:弗洛伊德的人格 “三我”结构,弗洛伊德将人格结构分为三个层次 本我:生物本能我,追求快乐 自我:心理社会我,追求现实 超我:道德理想我,追求完美 本我、自我和超我三者相互交织在一起,构成人格的整体。,本我(id) 位于底层。 是由先天的本能、欲望所组成的能量系统,包括各种心理需要。 具有很强的原始冲动力量,Freud称其为libido。 无意识的、非理性的、非社会化的和混乱无序的。 遵循快乐原则。

5、自我(ego) 位于中间层。 从本我中逐渐分化出来。 其作用是调节本我与超我之间的矛盾,一方面调节本我,一方面受制于超我。 遵循现实原则,以合理的方式来满足本我的要求。 超我(superego) 位于最高层。 是道德化了的自我,由社会规范、伦理道德、价值观念内化而来,其形成是社会化的结果。 遵循道德原则。 作用:抑制本我的冲动,监控自我,追求完善的境界。,二、人格理论,特质理论 奥尔波特的特质理论 卡特尔的特质理论 现代特质理论 三因素模型 五因素模型 七因素模型 类型理论 单一类型理论 对立类型理论 多元类型理论 艾森克的人格结构理论,1、人格特质理论,人格特质理论(theory of pe

6、rsonality trait)起源于40年代的美国。 代表人物:奥尔波特和卡特尔 特质理论认为, 特质(trait)决定了个体行为的基本特性 特质是人格的有效组成元素 特质是测评人格所常用的基本单位,(1)奥尔波特的特质理论,奥尔波特(Allport) 于1937年提出特质理论。 人格特质分成两类 共同特质(common traits):指在某一社会文化形态下,大多数人或一个群体所共有的、相同的特质。 个人特质(individual traits):个体身上所独具的特质。 首要特质(cardinal traits):一个人最典型、最有概括性的特质;影响一个人各方面的行为。 中心特质(cent

7、ral traits):构成个体独特性的几个重要的特质。 次要特质(secondary traits):个体的一些不太重要的特质,往往只有在特殊的情况下才表现出来。,(2)卡特尔的特质理论,卡特尔(Cattell)用因素分析方法对人格特质进行分析,提出了基于人格特质的一个理论模型。 模型分为四层: 个别特质和共同特质 表面特质和根源特质 体质特质和环境特质 动力特质、能力特质和气质特质,表面特质和根源特质,人格层次中最重要的一层。 表面特质(surface traits)指外部行为能直接观察到的特质。 根源特质(source traits)指那些相互联系而以相同原因为基础的行为特质。 表面特质

8、和根源特质可能是个别的特质,也可能是共同的特质。 卡特尔16种人格因素调查表 (Sixteen Personality Factor Questionnaire, 16PF) 用因素分析方法提出了16种相互独立的根源特质。 每个人身上都具备这16种特质,只是在不同人身上的表现有程度上的差别。因此可以对人格进行量化分析。,体质特质和环境特质,根源特质可以细分为体质特质和环境特质。 体质特质 (constitutional traits) 由先天因素所决定。 兴奋型、情绪稳定性 环境特质 (environmental traits) 由后天的环境因素所决定。 焦虑、有恒性 可用“多元抽象变异分析”

9、 (MANA) 来确定各种特质中遗传和环境分别影响的程度。,动力特质、能力特质和气质特质,位于模型的最下层。 同时受遗传和环境两方面的影响。 动力特质 (dynamic traits) 是指具有动力特征的特质,它使人趋向某一目标,包括生理驱力、态度和情操。 能力特质 (ability traits) 是表现在知觉和运动方面的特质,包括流体智力和晶体智力。 气质特质 (temperament traits) 是决定一个人情绪反应的速度与强度的气质。,(3)现代特质理论,现代特质理论 三因素模型 五因素模型 七因素模型,1)艾森克的“三因素模型”,艾森克(Eysenck, 1947, 1967)的

10、“三因素模型”(three factor model) 外倾性 (extraversion):内外倾的差异 神经质 (neuroticism):情绪稳定性的差异 精神质 (psychoticism):孤独、冷酷、敌视、怪异等偏于负面的人格特征 艾森克人格问卷 (Eysenck Personality Questionnaire, EPQ, 1986),2)五因素模型,塔佩斯等(Tupes & Christal, 1961) 运用词汇学的方法对卡特尔的特质变量进行了再分析,发现了5个相对稳定的因素。 以后许多学者进一步验证了“五种特质”的模型,形成了著名的大五因素模型(big five fact

11、ors model)(OCEAN 人格的海洋) 开放性(openness) 想像、审美、情感丰富、求异、创造、智能 责任心(conscientiousness) 胜任、公正、条理、尽职、成就、自律、谨慎、克制 外倾性(extraversion) 热情、社交、果断、活跃、冒险、乐观 宜人性(agreeableness) 信任、直率、利他、依从、谦虚、移情 神经质或情绪稳定性(neuroticism) 焦虑、敌对、压抑、自我意识、冲动、脆弱,3)七因素模型,特里根等 (Tellegen & Waller, 1987)提出七因素模型 (seven factor model) 正情绪性 (positi

12、ve emotionality) 负效价 (negative valence) 正效价 (positive valence) 负情绪性 (negative emotionality) 可靠性 (dependability) 宜人性 (agreeableness) 因袭性 (conventionality),现代人格理论的应用,外倾性、神经质、随和性等与心理健康有关(Marshall, 1994) 外倾性和开放性是职业心理和工业心理的两个重要因素(Costa, 1994) 责任心与人事选拔有密切关系(Schmit, 1993) “大五人格”与青少年心理(John, 1994) 高开放性和高责任心

13、的青少年具有优秀的学习成绩; 低责任心和低宜人性的青少年有较多违法行为 高外倾性、低宜人性和低责任心的青少年常发生与外界冲突的行为问题; 高神经质、低责任心的青少年则经常表现出内心冲突引起的问题。,2、类型理论,类型理论产生于20世纪30-40年代的德国,用来描述一类人与另一类人的心理差异,即人格类型(personality type)的差异。 类型理论有三种: 单一类型理论 对立类型理论 多元类型理论,(1)单一类型理论,人格类型是依据一群人是否具有某一特殊人格来确定的。 以美国心理学家Franck Farley的T型人格(T type personality)为代表: T型人格是一种好冒险

14、、爱刺激的人格特征。 T+型人格:冒险行为向健康、积极、创造性和建设性发展。 体格T+型人格:通过身体运动来实现追求新奇、不断刷新纪录的动机。 智力T+型人格:冒险精神主要体现在科学技术的探新上。 T-型人格:冒险行为具有破坏性质。,(2)对立类型模型,人格类型包含了某一人格维度的两个相反的方向 A-B型人格 Friedman & Rosenman, 1974 内-外向人格 瑞士心理学家荣格最先提出,1)A-B型人格,A型人格 性情急躁,缺乏耐性。成就欲高,上进心强,有苦干精神,工作投入,做事认真负责,时间紧迫感强,富有竞争意识,外向,动作敏捷,说话快,生活常处于紧张状态,但办事匆忙,社会适应

15、性差,属于不安定型人格。 易患心脏病。 B型人格 性情不温不火,举止稳当,对工作和生活的满足感强,喜欢慢步调的生活节奏,在需要审慎思考和耐心的工作中比A型人做得好,属于较平凡的人。,2)内-外向人格,外向人格 一个人的兴趣和关注点指向外部客体 特点 注重外部世界,情感表露在外,热情奔放,当机立断,独立自主,善于交往,行动快捷,有时轻率 内向人格 一个人的兴趣和关注点指向主体 特点 自我剖析,做事谨慎,深思熟虑,疑虑困惑,交往面窄,有时适应困难,八种人格类型,内外向与思维、感情、感觉和直觉四种心理功能相组合 外向思维型 外向感情型 外向感觉型 外向直觉型 内向思维型 内向感情型 内向感觉型 内向

16、直觉型,(3)多元类型理论,多元类型理论认为,人格类型由几种不同质的人格特性构成 气质类型学说 性格类型说 阴阳五行说,1)气质类型学说,源于古希腊医生希波克里特(Hippocrates)的体液说 粘液、黄胆汁、黑胆汁、血液四种体液的配合比率不同形成四种不同类型的人。 罗马医生盖伦(Galen)进一步确定了气质类型 胆汁质、多血质、粘液质、抑郁质 巴甫洛夫用高级神经活动类型说解释气质的生理基础。 现代气质学说仍将气质分为以下四种 胆汁质 多血质 粘液质 抑郁质 现实生活中单一气质的人不多,绝大多数的人是四种气质互相混合、渗透、兼而有之的。,2)性格类型说,德国心理学家斯普兰格(Spranger

17、, 1927)依据人类社会文化生活的六种形态对人的性格类型进行的划分: 经济型:注重实效,以追求利润和获得财富为目的。 理论型:以追求真理为人生目的。 审美型:以感受事物的美为人生价值。 权力型:以满足自己的权利欲望为人生目标。 社会型:以奉献社会为人生最高目标。 宗教型:以信仰为人生最高价值,3)阴阳五行说,我国春秋战国时期的著名医书内经按阴阳强弱,把人分为太阴、少阴、太阳、少阳、阴阳平和五种类型。 阴阳五行说与神经类型说、气质类型说有许多相似之处。,3、艾森克的人格结构理论,人格特质理论与人格类型理论从不同角度描绘了人格的复杂结构。 艾森克(Eysenck, 1967)提出了人格结构的四层

18、次理论,将类型理论与特质理论有机地结合起来,使之互相补充,因而能更全面、更系统、更富有层次性地描绘一个人的人格。,三、认知风格,认知风格(cognitive style)是指个人所偏爱使用的信息加工方式,也叫认知方式。 例如:独立思考 讨论 认知风格与认知能力的区别: 能力指成就水平,风格指认知方式; 能力指人能达到的最高行为,风格指人的典型行为; 能力是单极变量,有高低好坏之分;而风格是双极或多极变量,无高低好坏之分。 个体认知风格上的差异具有一定的稳定性。 认知风格类型 场独立性-场依存性 冲动-沉思 同时性-继时性,1、场独立性 场依存性,场独立性(field-independent,简

19、称FI) 信息加工时对内在参照有较大的依赖倾向 心理分化水平较高 加工信息时主要依据内在标准或内在参照 与人交往时很少能体察入微 场依存性(field-dependent ,简称FD) 加工信息时对外在参照有较大的依赖倾向 心理分化水平较低 处理问题依赖于“场” 与人交往时较能考虑对方的感受,镶嵌图形测验,用隐蔽图形或镶嵌图形测验(embedded figure test)可以有效的测量场独立性和场依存性的人格差异 要求被试迅速从复杂图形中找出简单图形,FI与FD,FI与FD没有好坏之分。 FI的人认知重构能力强,FD的人社交能力强。 FI的人能灵活运用已有知识来解决问题,FD的人缺乏灵活性。

20、 FI的人喜欢学习一般原理,不喜欢学习具体知识,达到的概括化程度较FD高,但两者获得的知识量相当。 在学习兴趣和职业选择上两者也有明显差异。 张厚粲(1982)发现,场独立性与数学能力之间存在正相关。 理科学生偏场独立性,文科学生偏场依存性。,认知方式的改变,认知方式可以通过训练而得到改变 对儿童进行艺术、音乐和体育训练能有效提高儿童的场独立性水平(威特金) 分别用两种不同的训练方式,分别对场独立性和场依存性的8岁儿童进行针对性训练,结果他们在解决问题的能力上得到了同样的提高(Globerson, 1985)。 当教学方式与场依存性学生的认知方式相匹配时,能减轻这种学生在数学学习中的相对“劣势

21、”(许燕,1982),2、冲动 沉思,冲动和沉思两种认知风格的差异主要表现在对问题的思考速度上。 冲动 反应快,但精确性差 面对问题时总是急于求成,不能全面细致的分析问题的各种可能性 以整体性策略加工信息,因此善于完成要求做整体性解释的任务 沉思 反应慢,但精确性高 总是把问题考虑周全以后再做反应。 以细节性策略加工信息,在完成需要对细节进行分析的任务时成绩较好,冲动型与沉思型,元认知知识和认知策略 8岁儿童中“沉思”与元认知水平显著相关(Stober, 1985) 沉思型的学生能认清认知任务的目标和使用策略的有效性 一至三年级的“沉思”型学生具有更多的元认知知识,能使用较多的策略,记忆成绩较

22、好(Bowkowski, 1987) 沉思型的学生阅读能力、记忆能力、推理能力、创造力都比较好。冲动型的学生则往往阅读困难,学习成绩也不太好。 当认知任务强调整体性的加工信息时,沉思型学生所犯的错误较多;而当认知任务强调细节性的加工信息时,冲动型学生所犯的错误较多(Zelneker & Jeffrey, 1976),奥尔特等人认为应该有四种认知类型 卡根等(1964)设计了鉴别冲动-沉思认知类型的工具匹配熟悉图形测验(Matching Familiar Figures Test) 先给被试呈现一个标准图形,然后要求被试从六个可供选择的图形中选择一个与标准图形一样的图形。 根据被试的反应时和错误

23、率来划分认知类型。,3、同时性-继时性,达斯(Das et al, 1975)等人根据脑功能的研究,区分了同时性和继时性两种加工风格 左脑优势的个体表现出继时性的加工风格 右脑优势的个体表现出同时性的加工风格,继时性认知风格,解决问题时,能一步一步的分析问题,每一个步骤只考虑一种假设或一种属性,提出的假设在时间上有明显的前后顺序,第一个假设成立后再检验第二个假设,解决问题的过程就象链条一样,一环扣一环,直到找到问题的答案。 言语操作和记忆都属于继时性加工。 一般来说,女孩擅长继时性加工,这可能是女孩的记忆和语言能力比男孩好的原因之一,同时性认知风格,解决问题时,采取宽视野的方式,同时考虑多种假

24、设,并兼顾到解决问题的各种可能性。解决问题的方式是发散式的 许多数学操作、空间问题的操作都要依赖于这种同时性的加工方式。 这也可能是男孩在数学和空间能力上优于女孩的原因之一。,同时性和继时性,同时性和继时性是认知方式的差异,而不是加工水平的差异。 当学习方式与认知方式相互匹配时,不同认知方式的优势就能显示出来 当学习材料和学生的认知方式匹配时,学习效果好;反之学习效果差(Gordon, 1974)。 同时性和继时性加工策略的训练对学习困难的学生是有帮助的,特别是有利于阅读水平的进步(Brailsford, 1981, 1984)。,四、人格测验,自陈量表 投射测验 情境测验 自我概念测验,1、

25、自陈量表,自陈量表法是让被试按自己的意见,对自己的人格特质进行评价的一种方法,也称为人格量表(personality inventory)。 自陈量表在人格理论上遵循特质论。 自陈量表通常由一系列问题组成,一个问题陈述一种行为,要求被试按照自己的真实情形来回答。 一个人格量表可以测量单一的人格特质,也可以用来测量多个人格特质。,(1)明尼苏达多相人格测试Minnesota Multiphasic Personality Inventory, MMPI,MMPI是当今国外最流行的人格测验之一。 量表内容包括健康状态、情绪反映、社会态度、心身性症状、家庭婚姻问题等26类题目,可鉴别强迫症、偏执狂、

26、精神分裂症、抑郁性精神病等。 包括10个临床量表 疑病、抑郁、癔病、精神病态、男子气或女子气、妄想狂、精神衰弱、轻躁狂、社会内向 4个效度量表 说谎分数、诈病分数、校正分数、疑问分数 所有题目均用是、否、不一定来回答。 可做临床诊断依据,也可用来评定正常人的人格。,(2)爱德华个人兴趣量表Edwards Personal Preference Schedule, EPPS,EPPS由美国心理学家Edwards(1953)编制,以美国心理学家Murray(1938)所列举的人类15种需要为基础。 成就、顺从、秩序、表现、自主、亲和、自省、求助、支配、谦虚、助人、变通、坚毅、性爱、攻击 整个量表有

27、225个题目,每个题目通常包括两个以“我”为开头的陈述句,用“强迫选择法”要求被试从两者中按照自己的喜好选出其中一个。 EPPS的主要功能是通过被试对题目的反应,评定他在15种需要上相对于一般人的强弱程度,然后绘出人格剖面图。,自陈量表法的优缺点,优点 题目数固定 题目内容具体而清楚 施测简单 计分方便 缺点 缺乏客观效标,效度不易建立。 测验内容多属于情绪、态度等方面的问题,每个人对同一问题常常会因时空的改变而选择不同的答案。 难免出现反应偏向。,2、投射测验 projective test,投射测验一般由若干个模棱两可的刺激所组成,被试可任意解释,而自己的动机、态度、感情以及性格等,在不知

28、不觉中反应出来,然后主试将其反应加以分析,就可以推论出若干人格特性。 投射测验以弗洛伊德心理分析的人格理论为依据。,(1)罗夏克墨渍测验Rorschach Ink Blot Test,罗夏克墨渍测验由瑞士精神医学家Rorschach(1921)设计 包括10张墨渍卡片,5张彩色,5张黑白。 施测时每次按顺序给被试呈现一张,同时问被试:“你看到了什么?”“这可能是什么东西?”或“这使你想起了什么?”等,允许被试自己转动图片从不同的角度去看。 每次只能施测一人,属个别施测。 施测时主试要记录被试的语言反应,还要注意被试的情绪表现和伴随动作。,(2)主题统觉测验Thematic Appearance

29、 Test,TAT,TAT由美国心理学家莫瑞(Murray,1938)编制。 由30张模棱两可的图片构成,另有一张空白图片,图片内容多为人物,也有部分景物,不过每张图片中至少有一个人物在内。 测验时,每次给被试一张图片,要求被试根据所看到的内容编出一个故事,内容不限,但必须回答四个问题: 图中发生了什么事情? 为什么会出现这种情境? 图中的人物正在想什么? 故事的结局会怎样? TAT的基本假定是被试编出的故事是内心的动机和欲望的投射。,投射测验的优缺点,优点 弹性大,被试可在不受限制的条件下,随意作出反应。 使用墨渍图或其他图片施测,可对无阅读能力的人进行测验。 缺点 评分缺乏客观标准,对测验

30、的结果难以解释。 对特定行为不能提供较好的预测。 适合个别施测,需要花费大量时间。,3、情境测验,顾名思义,情境测验就是主试在某种情境下观察被试的行为反应,进而了解其人格。 可用于教育评价、人事甄选 性格教育测验 情境压力测验,(1)性格教育测验character education inquiry,一次考试结束后,可以将每个试卷复印一份,再发给学生并附上标准答案,要他们自己评卷,打上分数,最后收回试卷,两份对照,就可以测出学生“诚实”的程度,进而了解过去教育的绩效与有待改进的方面。,(2)情境压力测验,特别设计一种情境,使被试产生并面临情绪上的压力,然后由主试观察、记录被试是如何应付的,从而

31、了解他的人格特质。 无领袖团体情境(leaderless group situation)测验 在情境中安置几个互相不认识的人,给他们一项任务,要求他们必须合力完成,如果没有在规定的时间内没有完成,每个人都会受到惩罚。在这种压力情境下,可能会使其中某个人主动站出来领导大家完成任务,并得到其他人的支持与合作。由此可知,某人可能具有领袖特质。 压力面谈(stress interview),情境测验的优缺点,优点 重视分析、试验和控制等程序,具有科学性,得到的结果也比较精确,且令人信服。 缺点 只重视现实因素,忽略个体行为经验与遗传因素,因此也受到批评。,4、自我概念测验,人格理论中“自我概念”是“

32、自我论”的中心。 测量自我概念时,不仅要了解个人对自己的看法,还要了解个人的“自我接受”和“自尊”的程度,比较“现实我”、“社会我”以及“理想我”之间的关系。 形容词列表法 Q分类法,(1)形容词列表法 (adjective checklist),施测方法 主试先准备一份描述人格特质的形容词列表,让被试从中选出符合自己真实情况的词语,最后由主试分析,判别被试对自己的评价情况。 优缺点 形容词的意义容易带有社会褒贬的性质,具有社会期望性(social desirability),被试为了维护个人自尊,可能不诚实作答。,(2)Q分类法 (Q sort),由美国心理学家斯蒂芬逊(Stephenson

33、,1953)创立的一种测验。 被广泛用于研究自我观念、人格适应、身心健康等方面;还被用于鉴别人格特质的个别差异。 测试方法 给被试看很多张(如100张)描述人格词语的卡片,要求被试按卡片上词语所描述的人格特质,与自己进行对照,并分成19个等级。根据所排列的描述与适合程度可以测量自我概念。,五、人格成因,人格是在遗传与环境的交互作用下逐渐形成的。 生物遗传因素 社会文化因素 家庭环境因素 早期童年经验 自然物理因素,1、生物遗传因素,有关双生子研究(twin studies)的成果表明 遗传是人格不可缺少的影响因素。 遗传因素对人格的作用程度随人格特质的不同而不同。 通常在智力、气质这些与生物因

34、素相关较大的特质上,遗传因素的作用较重要; 而在价值观、信念、性格等与社会因素关系密切的特质上,后天环境的作用可能更重要。 人格的发展是遗传和环境两种因素交互作用的结果。 同卵双生子在外向性和神经质方面的相关显著高于异卵双生子;不同环境下成长的同卵双生子在外向性和神经质方面的相关显著高于同一环境下成长的异卵双生子(Eysenck,1985;Floderus et al,1980) 在一些与社会相关较大的人格成分中,如支配性、社会性、社交性、责任心等,同卵双生子比异卵双生子具有较高的相关。 人格的许多特性都有遗传的可能性。,2、社会文化因素,社会文化塑造了社会成员的人格特征,使其成员的人格结构朝

35、着相似性的方面发展,这种相似性具有维系社会稳定的功能,又使得每个人能稳固地“嵌入”在整个文化形态里。 社会文化对人格的影响力因文化而异。 社会对顺应的要求越严格,其影响力越大。 对社会意义十分重要的行为,不允许有太大的变异。 如果一个人极端偏离其社会文化所要求的人格,不能融入社会文化环境中,就可能被视为行为偏差或者患有心理疾病。 社会文化对人格的塑造功能体现在不同文化的民族有其固有的民族性格。 Mead等人对新几内亚的三个民族的人格特征的研究,3、家庭环境因素家庭的差异和不同的教养方式对人格发展和人格差异的影响,三类家庭教养方式 权威型:父母在子女教育中,表现得过于支配,孩子的一切由父母来控制。 在这种环境下长大的孩子容易形成消极、被动、依赖、服从、懦弱,做事缺乏主动性,甚至会形成不诚实的人格特征。 放纵型:对孩子过于溺爱,让孩子随心所欲,父母对孩子的教育有时达到失控的状态。 在这种家庭环境中成长的孩子多表现为任性、幼稚、自私、野蛮、无礼、独立性差、惟我独尊、蛮横无理、胡闹等。 民主型:父母与孩子在家庭中处于一种平等和谐的氛围中,父母尊重孩子,给孩子一定的自主权和积极正确的指导。 这种教养方式使孩子能形成一些积极的人格品质,如活泼、快乐、直爽、自立、彬彬有礼、善于交往、富于合作、思想活跃等。,XYZ家庭教养方式Kagiticibasi,1990,X型 家庭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