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运动训练学》PPT.ppt_第1页
《运动训练学》PPT.ppt_第2页
《运动训练学》PPT.ppt_第3页
《运动训练学》PPT.ppt_第4页
《运动训练学》PPT.ppt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625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运动训练学,北京体育大学运动训练学教研室,精品课程,第一章 竞技体育与运动训练,第一节 竞技体育,一、基本内容 竞技体育的定义 竞技体育的形成与发展 竞技体育的构成 现代竞技体育的特点 竞技体育的价值 二、教学重点 竞技体育的定义 竞技体育的构成 三、教学难点 现代竞技体育的特点 竞技体育的价值,什 么 是 竞 技 体 育,竞技体育是体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以体育竞赛为主要特征,以创造优异运动成绩、夺取比赛优胜为主要目标的社会体育活动。,一、竞技体育的定义(重点),二、竞技体育的形成与发展,竞技体育产生的基本过程 生存、宗教、军事、健身、审美。 Play,Game,Sport. 竞技体育形成的基

2、本动因: 生物学因素 个性心理因素 社会学因素,竞技体育的发展 古代奥运与现代奥运 竞技体育在世界范围内广泛开展 建立相对完整的管理体制 运动竞赛活动日益活跃 运动竞技水平及训练科学化水平不断提高 竞技体育发展的职业化与商业化趋势,三、现代竞技体育的构成(重点),四、现代竞技体育的特点(难点),竞争性 规范性 集群性 公开性 娱乐性,五、竞技体育的社会价值(难点),激励人类的自我奋斗精神 满足社会生活的观赏需要 促进社会大众的体育参与 显示国家和社会团体的综合实力 促进社会和经济的迅速发展 排解社会成员的不良心绪,振奋民族精神 教育中培养人的作用 丰富人们的文化和精神生活 促进经济的发展和繁荣

3、 国家间的往来 促进国家体育事业的发展,竞技体育的现代社会价值,中美体育产业的比较,来自中国国家体育总局的最新数据表明,中国体育产业的总产值为3000多亿元人民币,其中一半以上依赖于体育用品业的迅猛发展,对GDP的贡献不足0.5%。而美国体育产业的年产值为2100亿美元,是汽车制造业总收入的两倍,占GDP的2%,即使巴西、印度等国家也超过了1%。,目前竞技体育发展中的问题,1、腐败 2、兴奋剂 3、暴力 4、过渡商业化 5、弄虚作假: 虚报年龄、特奥、伤残奥运、假球黑哨等,现代奥运三大毒瘤,第二节运动训练,基本内容: 运动训练的定义 (重点) 运动训练的目的任务 (重点) 现代运动训练的特点

4、(难点),运动训练(狭义)是指在教练员的指导和运动员的参与下,为提高或保持运动员的竞技能力和运动成绩而专门组织的有计划的体育活动。 运动训练(广义)是为提高运动员运动成绩所作准备的全过程。,一、运动训练的定义,二、运动训练的目的任务,目的是提高运动员的竞技能力和运动成绩。 任务: 改善身体形态,提高机体机能,发展运动素质。 提高技战术水平和理论知识。 建立良好的心理品质。 自我训练的能力。 思想政治教育。,三、运动训练与选材、竞赛的关系,1 运动训练是竞技体育的主体构件 2 运动训练与选材 3 运动训练与运动竞赛(比什么,练什么),训练目标的专一性与实现途径的多元性 竞技能力结构的整体性与子能

5、力的互补性 运动训练过程的连续性与组织实施的阶段性 不同训练负荷影响下机体的适应性及劣变性 训练调控的必要性及应变性 现代科技的全面性和导向性,四、运动训练的特点,第三节、运动训练学发展概述,1、运动训练学及其任务 2、运动训练学的学科特征 3、运动训练学理论发展的历史回顾 4、学习运动训练学的意义,一、运动训练学定义,定义:运动训练学是研究和阐明运动训练规律的综合应用性学科。,运动训练学的任务,研究运动训练活动 的规律 指导运动训练实践 的科学实施,运动训练学的学科特征,1、本源性学科 2、综合性学科 3、实践性学科,运动训练学的三层次理论体系,运动训练学理论的形成,专项运动 实践,多学科知

6、识的引入,运动训练学 一般项群专项,运动训练学第一部学术专著 前民主德国学者的创造性工作,迪 哈雷 运动训练学(1965) Dr.D Harre Trainingslehre,前苏联学者的历史贡献,格 奥卓林 现代运动训练制度 (1961) 列 马特维耶夫 运动训练分期问题 (1961) 姆 纳巴特尼柯娃 运动训练的远景规划 (1961) 恩 雅柯夫列夫 运动训练的生理学基础(1963),20世纪50年代起 全面学习苏联训练理论 20世纪60年代 提出“三从一大”训练原则 20世纪80年代起 引进多国训练理论 构建我国训练理论体系 1983年 第一部运动训练学专著 过家兴等 1988年 运动训

7、练科学化探索 田麦久等 开展多项专题研究 1988 体育控制论 徐本力 1988 论运动训练过程 田麦久 1990 运动竞赛学 刘建和 1992 运动员科学选材 曾繁辉等 1992 中国优势项目制胜规律 谢亚龙等 1994 竞技体育创新学 陈小蓉 确立三层次训练理论构架 1984-1998项群训练理论 田麦久等 20世纪90年代中期起 专题、专项的深入研究,中国运动训练学 的发展历程,中国运动训练理论与实践研究 运动训练学会 1996 论运动训练计划 田麦久 1997 项群训练理论 田麦久等 1998 竞技教育学 宋继新 1999 运动训练学词解 田麦久等 1999 运动训练学(全国体院函授教

8、材)徐本力等 1999 运动训练学(全国体院通用教材)田麦久等 2000 体育战术学 陈小蓉 2000 论竞技体育前沿技术 梁慈民 2001 运动竞赛方法研究 王蒲 2001 实施奥运战略的历史痕迹 吴寿章 2001 体育博弈论 李益群等 2002 高原训练的理论与实践 翁庆章等 2002 运动员竞技能力的诊断系统 王清等 2004,近年来出版的 部分训练学著作,中国运动训练学理论研究的新进展,1 竞技能力理论研究的新成果 2 项群训练理论研究的不断深入 3 参赛理论体系的提出与构建 4 运动训练活动的哲学认识论研究,项群训练理论,田麦久等,1984-1998,翁庆章等:高原训练的理论与实践

9、2002,1、高原训练的起源、发展与现状 2、高原自然环境对人体的影响 3、高原训练中的训练学问题 4、高原训练的生理生化基础 5、模拟高原训练 6、久居或世居高原者的高原训练 7、高原训练实施中的有关因素 8、高原训练的利与弊 9、高原训练的医务监督 10、高原训练中常用的机能测试指标及评价,耐力性项目:中长跑、马拉松跑、竞走、自行车、 中长距离游泳、长距离速滑、滑雪 速度性项目;短跑、短距离游泳、短距离速滑 同场对抗性项目;足球、曲棍球 格斗性项目;摔跤、柔道,不同项目高原训练的特点,如何提高运动员的竞技能力,如何表现 运动员的 竞技能力,运动训练理论,竞技参赛理论,竞技参赛理论与运动训练

10、理论的比较,参赛指导,竞技参赛理论的基本框架,赛前准备,参赛评价,赛程控制,参赛表现,国际运动训练学理论发展的基本格局,欧 洲,俄罗斯 德国 乌克兰,亚 洲,北美洲,中国,美国 加拿大,系统、宏观,具体、实用,澳 洲,澳大利亚,欧亚学派,美澳学派,Tudor O.Bonba : Periodization-Theory and Methodology of Training,U.S.A,Human Kinetichs,1999 Rob Sleamaker,MS:Serious Training for Serious Athletes, U.S.A,Leisure press,1996 Sco

11、tt Tinley:Winning Guide to Sports Endurance, U.S.A,1994 Rob Sleamaker,MS: Serious Training for Endurance Athletes U.S.A,Leisure press,1989,近年来美国出版的部分训练学专著,四、学习运动训练学的意义,明确运动训练的目的任务 系统掌握运动训练过程的一般原理和方法 运用所学训练学知识,分析解决训练实践中的各种问题,参考资料(一) 田麦久,论运动训练过程, 四川教育出版社,1988年4月:第1版 田麦久博士学位论文,论周期性耐力项目的多种竞速能力, 联邦德国体育学院

12、,1981年6月 田麦久,试论竞技能力决定因素之分析,北京体育科技, 1984年:第3期 田麦久,武福全等,运动训练科学化探索,人民体育出版社, 1988年1月:第1版 过家兴等,运动训练学(体育院系通用教材),人民体育出版社, 1990年6月:第1版,参考资料(二) 葛欧瑟(联邦德国),运动训练学讲稿,田麦久译, 北京体育学院教务处, 1983年1月 BH普拉托诺夫(苏),运动训练的理论与方法, 陆绍中等译,武汉体育学院编印,1986年 .奥卓林(苏),论运动训练水平各因素的特征, 武汉体育学院译报,唐宏贵译,1987年:第3期 根本勇(日),运动训练的基本原理,冰雪运动,1987年:第2期

13、 董国珍,运动训练与选材,辽宁大学出版社,1992年:第1版 徐本力,运动训练学,山东教育出版社,1990年5月:第1版,谢亚龙等,中国优势竞技项目制胜规律, 人民体育出版社,1992年:第1版 曾凡辉等,运动员科学选材,人民体育出版社,1992年:第2版 胡亦海,竞技运动训练理论与方法,湖北省运动学专业委员会 列.巴.马特维耶夫(俄),体育理论与方法,姚颂平等译, 北京体育大学出版社,1994年6月:第1版 George A.Brooks等,运动生理学,杨锡让等译, 中国文化大学出版部,1995年版 迪特里希哈雷(民主德国),训练学运动训练的理论与方法学导论, 蔡俊五等译人民体育出版社,19

14、85年9月:第1版,试题精选之判断题,1、依理论研究所涵盖的领域,可把运动训练理论分为一般训练理论和专项训练理论。 2、竞技体育是以创造优异运动成绩、夺取比赛优胜为主要目的的社会体育活动。 3、竞技体育由运动选材、运动训练和运动竞赛三部分构成。 4、对于高水平运动员来说,只有进行大负荷训练,才能提高运动成绩。 5、训练计划对运动训练具有导向性,根据训练、比赛现实情况的变化是可以变更的。 6、现代科学技术对提高运动员的技战术发展具有巨大的潜力,而对于心理能力、运动智能却无能为力。,单项选择题,1、运动训练理论研究的三个层次不包括 A、一般训练理论 B、周期训练理论 C、项群训练理论 D、专项训练

15、理论 2、在运动训练理论的形成发展过程中,我国学者的突出贡献是 A、提出周期训练理论 B、提出超量恢复理论 C、建立项群训练理论 D、建立一般训练学和专项训练学两个理论层次 3、无论从活动的时间、活动的容量,还是从人们投入的力度来看,在竞技体育的多种构建中,最主要的是 A、运动员选材 B、运动训练 C、运动竞赛 D、竞技体育管理,4、在现代竞技比赛和运动训练过程中,需要对原有计划进行必要的变更。这反映的运动训练的特点是 A、训练目标的专一性和实现途径的多元性 B、运动训练过程的连续性和组织实施的阶段性 C、训练调控的必要性和应变性 D、现代科技支持的全面性及导向性 5、运动训练的最终目的是 A

16、、提高竞技能力 B、创造优异运动成绩 C、提高健康水平 D、学习运动技术 6、现代运动训练活动的主体是 A、现代科学技术 B、管理人员 C、教练与和运动员 D、科研、医务人员,多项选择题,1、依理论研究所涵盖的领域,运动训练理论包括的层次是 A、一般训练理论 B、周期训练理论 C、项群训练理论 D、专项训练理论 2、依理论研究所涵盖的范围,运动训练理论的内容包括 A运动训练目的、任务和特点 B、 运动训练的组织与控制 C、运动训练方法与手段 D、身体、技战术、心智能训练 3、运动训练学的主要研究任务是 A、从专项训练中总结带有普遍意义的共性规律 B、探索尚未被人们所认识和认识还不十分清楚的运动

17、训练规律 C、健全运动训练学理论和内容体系 D、运用一般运动训练学的基本理论指导各专项训练实践,第二章 项群训练理论,田麦久等,1984-1998,理论困惑,一般训练理论在概括训练专项训练实践和指导专项训练实践的不足:模糊性、间接性、非针对性; 专项训练学的视野局限而难脱狭窄并难以深入化和提高; 两个层次中间出现明显断裂。,需要更高层次 上进行理论概括,引言,一、项群训练理论的建立,(一)项群训练理论的构思与命名 基本依据: 理论源于实践; 运动训练理论源于运动训练实践; 专项训练理论源于专项运动实践; 一般训练理论源于各专项训练理论。,代表性专著:,1964年前民主德国哈雷博士等人训练学(T

18、rainingslehre)作为莱比锡体育学院函授教材,奠定了训练学的基石,同时也勾画出一般训练学和专项训练学两个层次。,运动训练研究的基础,分类是科学研究的逻辑基础; 划分项目类属的基本依据按照由不同项目本质属性所引起的项目之间的异同点: 长距离竞速项目:肌肉中含较高比例的红肌纤维; 短距离竞速项目:肌肉中含较高比例的白肌纤维;,按项目分类的必要性分析,不同竞技项目的异同点源于竞技运动发展的历史,比赛的规则等方面; 项目之间异同点的存在启示我们按照不同项目的类属特点进行深入的探讨,既可比一般训练理论更加准确深入地揭示同类项目的规律; 理论上可以在专项训练理论上进行升华和提高并且有机连接起一般

19、训练学和专项训练学,从而完善运动训练理论体系。,田麦久及其同事讲运动项目的类属聚合命名为“项群”,揭示项群训练基本规律的理论命名为“项群训练理论”(1983)。,球类竞技项目模糊聚类最大树图,二、 项群的分类,按竞技能力的主导因素划分 按动作结构划分 按运动成绩评定方法划分,1.按竞技能力的主导因素划分,体能主导类 快速力量性 速度性 耐力性 技能主导类 表现难美性 表现准确性 隔网对抗 同场对抗 格斗对抗,按竞技能力的主导因素对竞技项目的分类,2.按动作结构划分,单一动作结构 周期性 非周期性 混合性 多元动作结构 固定组合结构 变异组合结构 多项组合结构 同属多项 异属多项,动作结构是动作

20、各部分搭配的方式和排列组合顺序,3. 按运动成绩评定方法分类,测量类 运动成绩可由对高度、远度、重量、时间的、环数来确定的。如田径、游泳等 评分类 裁判员按特定的规则和评定方法,对运动员所完成的动作质量给予评分。体操、花样滑冰、跳水等 命中类 无防型项目在没有防守的情况下,命中某一目标的次数多少而决定比赛成绩,如射击、射箭;设防型项目中,运动员则必须突破对方的防守命中特定目标而力求取胜,篮球、足球、水球等。,制胜类 运动员可以通过取得绝对优势而结束比赛,而在没有出现绝对胜利的情况时,则按命中类情况判别胜负,跆拳道、拳击、散打等。 得分类 均按局(盘)进行比赛,一方得分达到规定数目时即为获胜,得

21、分的途径既有本方运动员进攻命中,也包括对方的失误送分。排球、羽毛球等。,选手运动成绩的评定方法分类示意图,三、项群训练理论的研究内容,1、各项群的形成与发展; 2、各项群竞技能力决定因素的系统分析; 3、各项群运动成绩决定因素的系统分析; 4、各项群训练的基本特点(负荷内容与量度,方法、训练的组织与控制)。,1.各项群的形成与发展,同项群的项目具有同源性,即来自于同群项目的衍生。水球、篮球来自于足球,帆板来自帆船,乒乓来自网球等。 而有些是殊途同归,合并组合在一起的。例如体操、跳水和武术等。,LViren (Finland),滑雪 长跑 1972、1976年奥运会 5000m、10000m 冠

22、军,体能主导类耐力性项群,技能主导类 表现难美性项群,足球下水 = 水球,技战能主导类,同场对抗性项群,网球上桌 = 乒乓球,技战能主导类,隔网对抗性项群,表22 运动技术在不同项群中的作用,3.各项群运动成绩决定因素的系统分析,表24不同项群竞赛规则发展的主要趋向,四、项群训练理论的科学意义,1.鲜明地概括了同一项群不同项目的共同规律 以项群为基本单位去认识和概况同类属竞技项目的共同特点,既能够获得远远大于一个单项运动实践的视野,在一个较高的层次上去把握几个或几十个运动单项共同的训练规律,又不会因受到其他类属项目不同特点的约束,而使得一个项群的共有规律无法显现出来。,2.加强了运动训练理论与

23、实践的联系,运动训练学理论具有鲜明的应用性; 一般训练学理论高度的概括性、指导的间接性加大了与训练实践的距离; 项群训练理论的提出和建立使理论的概括面收缩和覆盖面相对扩大,加大了抽象理论的项目直观性、规律准确性、指导有效性。,表27 三个理论层次战术研究内容的比较,3.实现了训练学理论原有两个层次之间的有机过渡,项群训练理论架起沟通一般训练理论与专项训练理论的桥梁; 项群训练理论既是一般训练理论的延伸,又是专项训练理论的拓展; 项群训练理论揭开训练理论新的一页,构成我国训练理论的特色理论。,运动训练学的三层次理论体系,(一)项群训练理论与竞技体育发展战略的制定; (二)项群训练理论与竞技运动项

24、目的宏观管理; (三)同项群项目训练规律的探讨和揭示; (四)项群训练理论与竞技人才的流动; (五)项群训练理论与运动训练方法的移植、创新与发展。,五、项群训练理论的应用,六、我国的优势、潜优势项目的项群特点分析,优势项目:跳水、举重、射击、乒乓球、羽毛球、体操、柔道七个。 以上传统优势项目的运动员在6届奥运会中共获得92块金牌,占112块金牌总数的82.24%。仅在雅典就获得了23枚金牌,占32枚金牌总数的71.9%. 其中,前5项我国具有整体优势,而后两项只是个别小项具备优势。 潜优势项目:射箭、击剑、女子自行车、女子摔跤、女子跆拳道、女子绷床六个。在雅典获得3枚金牌。 这类有望形成新的金

25、牌增长点。,单一 主导竞技能力,技能主导类,技能主导类 技心能主导类 技战能主导类,七、项群训练理论研究的深入探讨(1),复合主导竞技能力的项群划分,技战能主导类,技能主导类,技心能主导类,表现难美性,表现准确性,同场 隔网 格斗,对抗性,按复合主导竞技能力 对竞技项目的新分类,讨论: 健美项目的项群归属,第二节 各项群训练基本特征概述,技能主导类表现难美性项群训练特征概述 (一)优秀选手竞技能力决定因素特征分析(跳水、体操、技巧等) 体能特征:优美的体型,神经过程的均衡性和灵活性高 技能与战术能力特征:时空判断准确,身体姿态控制能力强;战术方面,动作编排上扬长避短,动作合理布局 心理和智能特

26、征:感知觉灵敏度高,智能上具有丰富的想象力和创造力。,(二 比赛成绩决定因素特征分析 运动员技术水平的发挥,竞赛条件,裁判员评分,对手状况。 (三)运动员的训练特点 1、身体训练:采用非专项的运动项目练习促进健康水平,同时十分重视专项身体素质训练。 2、技术训练:基本动作训练贯穿于运动员多年训练及各年度训练的全过程,难新动作分阶段依次进行,规定动作需尽快掌握,自选动作扬长避短,设计创新高难动作。 3、心理训练:念动训练法、模拟训练法,自我调节法。 4、艺术表现能力训练:多以舞蹈训练为主培养形体表现力。,技能主导类表现准确性项群训练特征概述 (射箭、射击等) (一)优秀选手竞技能力决定因素特征分

27、析 1、体能特征:身体匀称,生理机能好,运动员的静力耐力、平衡能力和稳定性好。 2、技能与战术能力特征:固势要稳,瞄靶要准,击发、撒放要正确。 3、心理和智能特征:注意力集中稳定,自我控制、感知觉较高。,(二)比赛成绩决定因素特征分析 运动员自身技术的发挥和心理状态的控制,枪弹,弓箭质量的好坏。 (三)运动员的训练特点 采用非专项的运动项目练习促进健康水平,同时十分重视专项身体素质训练。 1、技术训练:注重基本功训练,巧妙安排空射和实射。 2、心理训练:侧重于意志品质和心理自控能力的提高。 3、战术训练:提高抗干扰能力和应变能力的训练。 4、身体训练:主要采用一般训练手段来发展素质。,(摔跤、

28、拳击、击剑、跆拳道、柔道等) (一)优秀选手竞技能力决定因素特征分析 1、体能特征:较高的身材,较长的四肢,身高和体重保持适当的比例。速度、力量、灵敏、耐力全面发展。 2、技能与战术能力特征:对抗性,采用先发制人,因人而宜,真假结合等战术。 3、心理和智能特征:心理上表现为对阵时的敢斗性,坚毅性。智能方面要求有较高文化水平。,技能主导类格斗对抗性项群训练特征概述,(二)比赛成绩决定因素特征分析 运动员技术水平的发挥,竞赛条件,裁判员评分,对手状况。 (三)运动员的训练特点 1 、技术训练:包括基本功、进攻、防守和反攻各种方法和连贯技术,常采用整体法和分解法。一定强调对抗性,实战训练。 2、战术

29、训练:包括进攻、防守和反攻战术训练,采用假想敌训练、配对训练及实战训练。 3、身体训练:分为一般身体素质训练和专项身体素质训练。,(羽毛球,乒乓球,排球) (一)优秀选手竞技能力决定因素特征分析 1、 体能特征:身体素质是基础,重点素质包括移动速度、挥臂速度、灵活性和耐久力等。 2、技能与战术能力特征:基本功熟练扎实,全面准确,特点突出,有绝招。个人战术与集体战术结合。技术创新,直板横打技术。 3、心理和智能特征:良好的敢斗意识和自我控制能力,时空知觉好,反应速度快,智能较高,经验丰富。,技能主导类隔网对抗性项群训练特征概述,(二)比赛成绩决定因素特征分析 运动员自身竞技能力,比赛时间安排,比

30、赛地点,对手水平,观众,比赛的评定行为,教练员的临场指挥(乒乓、羽毛、排球举例)。 (三)运动员的训练特点 既要遵循竞技运动发展的基本规律,坚持一般训练原则,同时又要充分考虑本项目的特点组织实施。,(足球、篮球、手球、水球、冰球等比较落后) (一)优秀选手竞技能力决定因素特征分析 1、体能特征:身体健壮、肌肉细长且富有弹性、足弓高等,循环系统和呼吸系统功能好。 2、技能与战术能力特征:技术全面有特长,有位置差别,战术多样,方法、比赛阵形和比赛意识有机结合(都强调对抗,各项目举例)。 3、心理和智能特征:心理特征包括情绪、注意力和意志品质。其中稳定的情绪很重要,冲动酿恶果(贝克汉姆、李玮峰、篮球

31、的罗德曼故意逗对手)。智能表现在观察记忆能力、超强的判断能力、抽象思维能力、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技能主导类同场对抗性项群训练特征概述,(二)比赛成绩决定因素特征分析 主观因素:本队竞技水平,教练员临场指挥水平。 客观因素:对手水平,竞赛办法(小分、净胜球等),比赛环境(主场优势),比赛时间,裁判行为(非常重要)。 (三)运动员的训练特点 1、身体训练:发展速度和耐力能素质是身体训练重要任务。 2、技术训练:基本功很重要(巴西足球、美国的篮球);强调整体攻防效能,注重攻守训练内容的同步化,个体特长更为突出,突出对抗 3、心理训练:高度的自我心理控制能力和稳定的情绪。 4、战术训练:根据本队的特

32、点制定战术加强快速反击战术的训练,加强以多攻少、以少防多的训练。,(跳跃、投掷、举重等) (一)优秀选手竞技能力决定因素特征分析 1、体能特征:形态上表现出多样性特征。磷酸原供能能力强,神经灵活性高,强度大,兴奋占优势。 2、技能与战术能力特征:技术动作高度的规范性、稳定性、准确性和可控性,经济性和时效性强。战术上力争首赛成功,举重的试举重量等。 3、心理和智能特征:专项感知觉高度灵敏和清晰。智能方面,运动员具备一定的语言智商和操作智商水平。 (二)比赛成绩决定因素特征分析 运动员自身的竞技能力及在比赛中的发挥。,体能主导类快速力量性项群训练特征概述,(三)运动员的训练特点 1 、体能训练:先

33、进有效的训练方法与手段在本项群内迅速传播与应用,相互借鉴、移植与融合,体能训练过程中,不断寻求训练方法与手段的最佳组合。 2、技能和战术能力训练:技术训练方面,表现出全面的综合化特点,建立技术模型。战术训练中,重视首赛成功的战术意识,举重的试举安排。 3、心理和智能训练:有效的心理调节和控制训练,增加比赛训练法的比例,设置困难等。,(短跑、跨栏跑、短程游泳、短道速滑等) (一)优秀选手竞技能力决定因素特征分析 1、体能特征:形态表现出明显差异性。神经灵活性高心血管系统功能强。身体素质方面,表现为以良好的身体全面发展为基础。 2、技能与战术能力特征:技能表现为,完整的技术由若干相同的动作周期构成

34、;要保持身体重心的平稳性和直线性,合理的动作结构。战术方面(刘翔的抢跑),短道的战术安排。 3、心理和智能特征:反应迅速、思维敏捷,较高的文化修养。,体能主导类速度性项群训练特征概述,(二)比赛成绩决定因素特征分析 运动员自身的体能水平,对手比赛成绩和裁判行为。 (三)运动员的训练特点 1、体能训练:精选有效的方法迅速提高体能水平,训练内容、手段简练集中,力求实效。突出训练负荷强度。 2、技能训练:强调技术动作的实际效果。 3、心理和智能训练:培养运动员的心理调节能力和顽强的意志品质,以及速度感、节奏感和高度集中注意力的能力。,(竞走、中长距离跑、中长距离滑雪等) (一)优秀选手竞技能力决定因

35、素特征分析 1、体能特征:身体形态各异,运动员机体进行适应性改造包括改善机体能源物质的存储状况、提高机体的物质代谢功能,提高心理耐受度。长跑项目是高速度的耐力项目 2、技能与战术能力特征:动作技术的完善、经济性和实效性。战术方面分为创纪录战术和夺冠军战术(田联大奖赛,领跑员。 3、心理特征:高度发展的心理耐力,顽强的意志品质(马俊仁、孙英杰等)。 (二)比赛成绩决定因素特征分析 运动员自身的竞技能力及在比赛中的发挥,对手发挥状况。,体能主导类耐力性项群训练特征概述,(三)运动员的训练特点 基本特点: 极度艰苦,教练员异常严格,手段多样。 1、耐力性项群训练的主要内容: (1)以体能为主导的多种

36、竞技能力的训练: 把发展体能放在首位,尤其是耐力素质。 (2)以专项耐力为核心的多种竞速能力的训练: 有计划按比例的发展运动员的多种竞速能力,并综合表现于专项赛距之中。 (3)以糖酵解供能或有氧氧化供能为主的多种代谢能力的训练:,2、 耐力性项群的主要训练方法: (1)负荷结构训练方法群组: 有计划的控制负荷的各个要素,包括持续、间歇、重复和比赛训练法等。 (2)代谢能力训练方法群组: 有氧训练、无氧训练和有氧无氧混合代谢训练等。 (3)骨骼肌力训练方法群组: 分为中等时间(1.58min)的力量耐力训练和长时间(8min以上)的力量耐力训练。 (4)地域效应训练方法群组: 法特莱克训练法、高

37、原训练法、沙滩训练法。 (5)恢复能力训练方法群组: 训练学方法、生理生化及医学方法、物理学方法和心理学方法。,本章小结: 项群训练理论及其基本内容 项群训练理论的科学意义 项群体系及各项群竞技能力与决定成绩的特征 不同项目竞技能力解析,考题精选,判断题: 1、项群训练理论是研究整个竞技体育项目训练规律的理论。 2、体能对足球项目运动员的竞技能力起决定性作用。 3、运动技术对标枪项目运动员的竞技能力起决定性作用。 4、竞技体育项目的分类标准仅由竞技能力主导因素、动作结构和运动成绩的评定方法三个标准构成。 5、属于体能主导类项群的竞技体育项目同时也属于单一动作结构项群。 6、田径运动中的所有项目

38、,都属于体能主导类项群。 7、按运动成绩的评定方法划分,乒乓球、排球同属于命中类项群。 8、按运动成绩的评定方法划分,三大球(篮球、排球、足球)同属于命中得分类项群。 9、400米跑和400米游泳同属于体能主导类速度性项群。,10、乒乓球、羽毛球等项目的比赛是隔网进行的,因此选手竞技水平的发挥较少受对手的影响。 11、对竞技体操等评分类项目来说,裁判员的职业道德对比赛结果会产生重要影响。 12、为强化举重、投掷等快速力量性项目的专项力量,要不断加大训练的负荷量。 13、球类项目都属于技能主导类对抗性项群,对运动员技战术要求较高,而对身体形态没有要求。 14、体能主导类项群的项目同时也都属于测量

39、类项群。 15、排球既属于多元动作结构项群,又属于评分类项群。 16、由于同项群项目竞技能力之间存在较大的相似性,所以同项群内部的转项多于异项群之间的转项。 17、项群训练理论是完全区别于一般训练理论和专项训练理论的独立理论体系。,单项选择题,1、从决定竞技能力的主导因素看,下列运动项目属于体能主导类速度性项群的是 A、跳远 B、跳水 C、400米跑 D、400米游泳 2、从运动成绩的评定方法看,乒乓球属于的项群是 A、测量类 B、得分类 C、命中类 D、制胜类 3、在技能主导类项群中,射击、射箭项目运动员竞技能力的决定因素是 A、心理 B、体能 C、智力 D、战术能力 4、运动技术在不同项群

40、项目中的作用是不同的,其中运动技术起决定作用的项目是 A、跳高 B、标枪 C、跳水 D、跨栏 5、 要求运动员在比赛中充分展示运动技艺与美感的项群是 A、体能主导类快速力量性 B、技能主导类表现难美性 C、技能主导类表现准确性 D、技能主导类格斗对抗性,6、下列项目的比赛中,相对受对手竞技能力发挥影响较大的是 A、拳击 B、射击 C、游泳 D、长跑12、 7、依据项群训练理论运动员转项成才现象,适合转为跳水运动项目是 A、跳高 B、艺术体操 C、游泳 D、自行车 8、体能主导类耐力性项目在训练中要努力提高运动员的 A、糖酵解供能能力 B、无氧耐力 C、有氧氧化供能能力 D、A或C 9、为了培养

41、艺术体操、花样滑冰等项目运动运动员的艺术表现力应在训练中安排 ( ) A、柔韧性练习 B、球类活动 C、舞蹈练习 D、表象练习,多项选择题,1、下列同属于体能主导类、单一动作结构和测量类项群的项目是 ( ) A、标枪 B、跳远 C、竞技体操 D、排球 2、按不同的分类标准,武术套路分别属于 A、技能主导类表现准确性项群 B、技能主导类表现难美性项群 C、多元固定组合项群 D、评分类项群 3、对技能主导类对抗性项群优秀运动员的竞技能力起决定性作用的因素是 ( ) A、素质 B、技术 C、战术 D、裁判 4、影响摔跤、柔道等技能主导类项群项目比赛成绩的决定性因素包括 A、运动员自身的竞技水平 B、

42、对手的竞技水平 C、比赛的结果的评定行为 D、比赛时间、地点,第三章 运动成绩与竞技能力,基本内容 运动成绩的释义(重点) 运动成绩的影响因素(重点),第一节 运动成绩及其决定因素,运动成绩是运动员参加比赛的结果,是根据特定的评定行为对运动员及其对手的竞技能力在比赛中发挥状况的综合评定。,一、运动成绩释义,刘翔在2004年雅典奥运会110米栏比赛中以12秒91夺取冠军,并平世界纪录。,12秒91,冠军,竞技水平:12秒91,比赛名次:冠军,(一)竞技水平,运动员所具备的竞技能力在比赛中的表现称做竞技水平。 不同项目运动员在比赛中表现出来的竞技水平有着不同的衡量标准,比赛结果的评价方法也不相同。

43、,摔跤、柔道、拳击、球类项目等,运动员竞技水平的不同评价方法,田径、自行车、游泳、速度滑冰、举重、射箭、射击等,体操、艺术体操、技巧、跳水等,(二)比赛名次,比赛名次是运动成绩的另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不论哪一个运动项目,比赛结果都必须要分出名次。许多情况下,比赛名次的意义甚至超过运动员所表现出来的竞技水平的价值。,世界冠军意大利队,二、运动成绩的决定因素,田麦久老师指出:任何比赛的结果都会有它必然的致因,也会有一些偶然的因素起到重要作用。在一个综合性大型比赛中,影响运动员比赛结果的因素很多。对任何一个参赛者来说,其中都有一些因素是无法控制的,如对手竞技水平的变化,裁判的执法行为等等。而受许多非可

44、控因素影响的事件结果当然也很难在事先对之做出准确的预测。(田麦久,2008年奥运会我国参赛目标及实现策略),美国著名游泳运动员菲尔普斯在比赛中,夺冠后的菲尔普斯,美国梦一队全体成员,乔丹与约翰逊击掌相庆,运动员自身的竞技实力及其发挥是影响运动成绩的内因,是最根本的和最重要的原因。,及在比赛中的发挥 运动员的竞技实力,随着现代竞技体育争夺日趋激烈,各国选手水平逐渐接近,有时候并不是自己的实力决定比赛结果。,刘国梁:“对方的旋转让王皓不适应,同时柳承敏的拼命打法和超水平发挥也使得王皓腿发软,反手失误多。他在发球和进攻时出手犹豫,不流畅,也没有打出自己速度快的特点。,沮丧的美国运动员,笑到最后的贾占

45、波,对手的实力及在比赛中表现出的竞技水平,运动员在比赛中的胜负状况或所取得的名次,在很大程度上还受制于竞赛对手在比赛中表现出来的竞技水平。,(三)比赛结果的评定行为,竞赛评定行为是影响运动员成绩的另一个重要方面,包括裁判员的道德及业务水平、成绩的评定手段和竞赛规则这样三个方面。,裁判员的道德和业务水平对运动成绩的影响也是不容忽视的。,竞赛规则的改变,也能带 来运动成绩的显著变化。,1984年,民主德国男子运动员霍恩创造出104.80米的惊人成绩,竞赛结果的评定手段同样对运动成绩起着重要的作用。,电子计时及高速录像技术,网 球 比 赛 的 “鹰 眼”,图3-1运动成绩的影响因素,小节: 运动成绩

46、的定义 运动成绩的决定因素,思考题: 1、请你预测一下中国女排北京奥运会的比赛成绩? 2、试分析跳高和羽毛球项目运动成绩的决定因素有何异同?,第二节 运动员竞技能力及其构成因素,基本内容 竞技能力的释义(重点) 竞技能力结构模型(难点) 竞技能力的非衡补偿效应(重点),一、竞技能力释义,(一)竞技能力的定义 竞技能力即指运动员的参赛能力。由具有不同表现形式和不同作用的体能、技能、战术能力、运动智能以及心理能力组成,并综合地表现于专项竞技的过程之中。见图3-2。,图3-2竞技能力要素结构图,(二)竞技能力与两个相似概念含义的异同,竞技能力运动能力训练水平 竞技能力与运动能力含义的异同 人体从事体

47、育活动的能力运动能力 在竞技运动中的运动能力竞技能力 竞技能力与训练水平 运动员在训练过程中所达到的竞技能力的水平称作训练水平,通俗化的称呼。,二、竞技能力的获得途径,训练是提高竞技能力的重要途径但不是唯一途径,三、竞技能力结构模型,(一)优秀运动员竞技能力结构模型 结构概念:元素之间联系的总和 结构模型:反应元素之间联系的理论表达形式 竞技能力结构模型:依据运动员竞技能力各组成要素之间的相互联系、相互作用方式的具体特性与功能建立的反映竞技能力构成共性的模型,是对运动员竞技能力结构的概括、归纳和抽象。模型反映着竞技能力内部各要素之间关系的本质特性。(课本85,87),1、单因素特征模型:为运动

48、员竞技能力的某一个决定因素所建立的模型; 2、多因素组合模型:某一些决定因素(P83) 3、总体特征模型:对运动员竞技能力所作的全面分析及所建立的特征模型。(P84、85) 思考题: 依据P84页的表描述一下项目的竞技能力特征?,(二)竞技能力结构模型的类型,(三)建立竞技能力结构模型意义,科学地概括优秀运动员群体所共性的特征; 为确定运动员竞技能力训练目标提供标准参照系; 对运动员早期选材和基础训练起到远程导向作用。,(四)运动员竞技能力结构的非衡特征及补偿效应,竞技模型的共性特征和个性特点的非一致性 刘大庆、田麦久(1997)研究表明:每一名运动员个体竞技能力的各个构成因素的发展大都呈现不

49、均衡状态,这种非衡状态是普遍存在的。,非衡补偿效应如何定义?,运动员竞技能力构成因素中某中素质或能力的缺陷,可由其他高度发展的素质或能力在一定范围内予以弥补和代偿,使其总体竞技能力保持在特定的水平,这种现象称为竞技能力非衡结构的补偿效应。优势能力对薄弱能力补偿机制是训练过程尤其是比赛中需要贯彻的重要意识。,木桶模型,与,积木模型,竞技能力“双子模型”,积木模型如同一个积木堆,由18个小积木块构成。绿、红、黄3种颜色各有6块。我们把这个积木堆的体积比做运动员竞技能力的总体水平,绿、红、黄3种颜色的小积木块则代表不同的子能力。如果从积木堆中去掉3块黄色的小积木,再用3块绿色或红色的小积木“补偿”到

50、积木堆中,积木堆的体积,即运动员竞技能力的总体水平仍然保持不变。提示我们在运动训练过程中,注意充分发挥运动员优势能力的竞技价值,通常称之为“扬长”。,“木桶模型”与“积木模型”分别从不同的视角观察竞技能力的结构特征,用不同的图象展示竞技能力结构中各子能力之间的不同联系。两个模型各适用于不同的运动员,或同一个运动员不同的训练阶段。所以说,“木桶模型”与“积木模型”是相辅相成、互为补充,共同反映和表述着运动员竞技能力的构成状态,我们把它们叫做竞技能力结构的双子模型,第三节 运动员状态诊断与训练目标建立,基本内容: 运动员状态诊断与训练目标建立的意义 运动员状态诊断与训练目标建立的完整体系(难点),

51、运动训练过程的基本结构,引入,运动员竞技能力的起始状态与目标状态分别标识着一个完整的训练过程的起点和终点。 它是训练的经典逻辑过程:训练阶段划分训练内容确定训练方法与手段选择恢复措施的选用及检查评定的设计等的基本依据。 运动成绩和竞技能力则是训练状态和训练目标的核心组成部分。,一、状态诊断和目标建立的重要意义,(一)状态诊断在训练中的重要作用 1、为运动训练过程确立一个客观、准确的出发点; 2、对训练工作效果及时的检查评价; 3、实施有效训练控制的重要前提。,(二)建立目标在训练中的重要作用,指向作用(耶鲁大学毕业生的追踪研究、目标明确实验) 激励作用(费罗伦丝棵德威克、山田本一)有效的激发运

52、动训练主体的责任心和进取心,但是目标必须切合实际,否则起副作用) 制定训练计划的主要依据 评定训练效果的主要标准,二、起始状态与目标状态的完整体系,(一)训练状态的构成 对运动员训练状态进行描述: 首先是运动成绩诊断,它集中反映着运动员所具备的能力以及训练工作的成效; 竞技能力诊断:在状态诊断中,竞技能力是对运动员为什么能够表现出这样成绩的回答; 训练负荷诊断:显示其与运动员竞技能力水平以及运动成绩水平之间的对应关系。,综上所述:,完整的起始状态诊断,应该包括运动成绩诊断、竞技能力诊断及训练负荷诊断; 完整的训练目标,也应该包括运动成绩指标、竞技能力指标及训练负荷指标。,训练起始状态与目标状态

53、构成的完整体系,引自田麦久论运动训练过程,1998,(二)起始状态诊断的基本内容,1、运动成绩诊断 作为对运动员在一个新的 训练过程的起始状态中运动成绩的诊断,应该对运动员在上一个训练过程中的参赛结果给出准确的评价。 包括:比赛名次、竞技水平、最好比赛成绩、多次比赛平均水平等。,2、竞技能力诊断,竞技能力主导因素的分析与诊断,作为竞技能力总体诊断的主要依据; 测定结果和标准值进行比较:单因素特征模型、多因素组合模型和总体特征模型。 竞技能力分为:先天性和后天性; 竞技能力的生活效应、训练效应。,3、训练负荷诊断,运动员竞技能力的变化是在训练负荷的影响下产生的。运动员所取得的运动成绩以及竞技能力

54、的变化,都与其所承受的训练负荷的质与量有着密切的关系。 对于运动员在上一个训练过程(或单元)所承受训练负荷的状态作出一个准确的描述,即对其竞技能力状态、进而对其运动成绩状态所作出的关键析因。,负荷的含义,负荷的量度负荷量与负荷强度 负荷量通过练习的次数(整个练习的次数或某个练习的重复次数),或训练时间,或练习距离、负荷重量等特征表现出来。 负荷强度通过练习速度、单次负荷重量、练习密度以及难度表现出来。,(三)训练目标的基本内容,1、运动成绩指标:竞技水平和比赛名次 2、竞技能力指标:单因素、多因素、总 体特征模型; 3、训练负荷:五级分法最常用、科学设计全年训练负荷是训练的关键。,本章小结:

55、1、运动成绩及其决定因素 2、竞技能力及其构成 3、竞技能力与训练水平 4、竞技能力结构的非衡特征及补偿效应 5、竞技能力诊断与目标建立的作用及内容,试题精选,1、运动成绩也就是运动员参加比赛的胜负或者比赛名次。 ( ) 2、运动训练过程的始发点是确定训练目标。 3、运动训练的最终目标是使运动员获得最佳竞技能力。 ( ) 4、运动员起始状态的诊断主要包括运动成绩诊断和竞技能力诊断。 ( ) 5、运动成绩是由运动员自身在比赛中的表现和竞赛结果的评定行为决定的。 ( ),之判断题,11、人体参加体育活动的能力即竞技能力。 12、运动员的竞技能力也就是其训练水平。 13、竞技能力由具有不同表现形式和

56、作用的体能、技能、战术三者所构成。 14、训练水平既可以反映运动员竞技能力的发展程度,又可以表达教练员组织训练工作的能力。 15、运动员竞技能力要素中某种能力的缺陷,其总体竞技能力就会受到限制,难以达到较高的水平。,第四章 运动训练原则,基本内容 运动训练原则概述 竞技需要原则的定义 竞技需要原则的科学基础(重点) 贯彻竞技需要原则的训练学要点(难点),什么是原则 原则是人们说话或行事所依据的法则或标准 原则是人们根据客观规律的认识制定的 科学原则是人们对客观规律正确认识的反映 什么是训练原则 依据运动训练活动的客观规律而确定的组织运动训练所必须遵循的基本准则,是运动训练活动客观规律的反映,对

57、运动训练实践具有普遍的指导意义。,一、运动训练原则的释义,系统训练原则 周期安排原则 适宜负荷原则 区别对待原则,竞技需要原则 动机激励原则 有效控制原则 直观教练原则 适时恢复原则,基本的训练原则,竞技需要原则,定义:根据提高运动员竞技能力及运动成绩的需要,从实战出发,科学安排训练的阶段划分及训练的内容、方法、手段和负荷等因素的训练原则。 意义:更好地结合专项特点和比赛需要;提高训练的专项 针对性、实战性、实效性。,竞技需要原则的科学基础,训练目标对训练活动的重要导向作用 指向作用(耶鲁大学毕业生的追踪研究、目标明确实验) 专项竞技需要的特异性(不同的项目竞技能力结构不同) 现代训练的专项化

58、发展趋势(体操、田径等项目的金牌分布越来越广),三、贯彻竞技需要原则的训练学要点,要围绕运动训练的基本目标,全面安排好训练和比赛 准确分析专项竞技能力的结构特点(栏、短跑、篮球、足球等) 按照竞技的需要确定负荷内容和手段 注意负荷内容的合理结构(排球、举重等项目),动机激励原则释义 含义:通过多种方法和途径,激发运动员主动从事艰苦训练的动机和行为的训练原则。 意义:启发运动员训练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培养独立思考能力、创造能力和自我控制能力。 要我练与我要练 积极练和被动练 国外模式和国内模式,动机激励原则的科学基础,(一)成功动机是运动员参训的重要动力 动机是推动人们从事某种活动的内部动力。任何人都需要憧憬未来,追求未来; 动态的激励可以不断激发运动员的潜力; 动机激励的形式多样性。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