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庆市轨道交通的发展与展望_第1页
重庆市轨道交通的发展与展望_第2页
重庆市轨道交通的发展与展望_第3页
重庆市轨道交通的发展与展望_第4页
重庆市轨道交通的发展与展望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0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重庆市轨道交通的发展与展望重庆轨道交通(集团)有限公司二一一年二月概要:一、重庆城市概况二、重庆轨道交通的规划与发展三、重庆轨道交通近期建设工程概况四、正在编制的重庆轨道交通中期建设规划 五、重庆轨道交通快速发展的历史回顾一、重庆城市概况:(一)城市性质:重庆是我国重要的中心城市,国家历史文化名城,长江上游地区经济中心,国家重要的现代制造业基地,西南地区综合交通枢纽。(二)城市规划范围:市域:面积8.24万km2,(相当于浙江省),人口3208万(与山西省相当),GDP7800亿。都市区:面积5473km2,规划城市建设用地865km2,规划人口980万人,2009年人口684.41万人。主城

2、区:面积2743 km2(9区),人口672万人,规划850万。主城区位于明月山和缙云山之间,受中梁山、铜锣山、长江和嘉陵江切割,形成“一城五片”、“多中心、组团式”的城市结构,共有16个组团和8个功能区 (三)重庆市“一圈两翼” :1、重庆从经济发展水平和地理特征,形成了“一圈两翼”的发展战略部署。重庆市“一圈两翼”2008年现状 名 称行政区面积人口国内生产总值城镇化率(%)(万km2)(%)户籍(万人)常 住(亿元)(%)(元/人)(万人)(人/km2)一小时经济圈23区2.8734.81825.01692.1588.13959.77782330662.75东北部地区11区(县)3.39

3、41.21076.3860.3253.2856.99171011132.69东南部地区6区(县)1.9824355.75286.6144.1280.405997424.49合 计40区(县)8.241003257.052839.03445096.661001795249.992、“一小时经济圈”:它是重庆市经济发展的支撑,疏解两翼人口,改善两翼生态环境,推动其经济协调发展的动力,2008年的常住人口为1692.1万,到2020年拟承接两翼转移来的300400万人,达到2200万的规模(城镇化率达80%),国民生产总值也由2006年的2729亿增加到17000亿(7.73万元/人,达到我国东部地

4、区的平均水平)。重庆市一小时经济圈2020年发展规划 名 称区(县)面积(万km2)城市建设用地(km2)人口规模(万人)GDP产值(亿元)城镇化率备注都市区9区0.5473 865 9801100095%其他地区14区(县)2.3227 7351220600076%合 计23区(县)2.871600220017000 80%二、重庆轨道交通的规划与发展:(一)“95总规”:五条线117km。1、1987年我司组织力量开展OD调查,在其基础上开展客流预测,提出沿大客流断面规划轨道交通线路的方案,并于1995年形成五条线117km的轨道交通规划线网,纳入“重庆市城市总体规划”(19952010年

5、)。以客流需求选择轨道线,重视工程上的“可实施性”。2、在此基础上,我司配合市发改委向国家发改委上报轨道交通二号线(较场口新山村段)长19km的项目建议书,开展立项工作(1999年获批)。(二)国务院批准的“重庆市城乡总体规划”(20072020)“07总规”:远景线网“九线一环”513km(基本线网“六线一环”,364km)。1、2003年,我司委托中国地铁咨询公司开展轨道交通线网规划专题研究;根据城市发展规划和客流预测,通过研究,方案比选,对轨道线网的功能(组团间的中、长途客运为主)、标准(中运量系统)、结构(放射线加环线)、规模(364km)和线网方案予以明确。提出的推荐方案为“六线一环

6、”,364km,通过中国国际咨询公司的评审和重庆市政府的审查批准(渝府(2004)24号文),为网络化规划和建设(编制近期建设规划)的相关工作的开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2、2004年,市规划局和我司联系委托法国索菲图咨询公司对市府批准的“六线一环”364km规划线网进行咨询评审,其结论意见:线网结构和方案合理可行,线网规模,尚可扩大到500km,并建议加强其直达性和交通换乘枢纽的规划;同时,我司委托中国地铁咨询公司开展“资源共享”专题研究(含轮轨系统轨道交通制式的合理选择;控制中心及运营管理模式的合理选择与规划;车辆段、停车场及综合维修中心的合理布置及其规模和功能的合理确定;主变电站的合理布置

7、及供电方式的确定;轨道交通“跨江大桥”与城市道路桥“共建”模式专题研究;重庆市轨道交通敷设方式专题研究等6个子课题)。3、在“资源共享”专题研究成果的指导下,市交通规划所联合市轨道设计院于20052006年完成了“轨道交通线网的控制性详细规划”,经市府批准后(渝府(2007)115号文)纳入城市规划进行长期的规划控制。该“控规”为轨道交通落实了线路走廊(含中心线两侧各36m或62m的控制保护线),680公顷生产设施用地和248公顷换乘设施用地,确保轨道交通建设运营的实施条件,并降低工程的风险性和征地拆迁对工程建设的阻力。4、该“轨道交通控制性详细规划”的主要成果,纳入城市发展“总规”,上报国家

8、审批,于2007年6月得到国务院批准“重庆市城乡总体规划”(20072020年)。该“总规”明确了重庆市轨道交通远景规划线网为“九线一环”总长513km,并明确以下“公交一体化”的发展目标与原则和方法:目标:“逐步提高公交出行比例,改善居民出行结构,公交出行分担率近期达到35%,远期达到4550%”。原则:“建立以大运量快速轨道交通为骨干,地面快速公交和普通公交为主体,其它公交方式为辅助,多种方式并存且有效衔接的公共客运交通系统”(第115条)。方法:“依托轨道交通车站,结合城市主要客流集散点、大型对外客运站、内环线及外环高速公路,规划建设城市交通换乘枢纽”(第116条)。5、枢纽:“依托轨道

9、交通车站,结合城市主要客流集散点及大型对外客运站、规划建设城市交通换乘枢纽”(构建交通换乘枢纽44个)。“07总规”中已提出网络化(公交一体化)规划运营的构思,轨道线网也在注重工程可实施性的基础上,考虑了“方便性”(通过12次换乘可达目的地;有两条以上乘车路径可供比选);“可拓展性”和“灵活性”(能适应城市发展的需要,线网能相应拓展;能按客流需求,实现跨线运营)。(二)“总规修编”:1、为构建 “两江新区” ,提出扩大城市用地规模的构思:依托“两江新区”的构建,提出扩大城市规模的构思:城市用地拟由865km2扩大到1200km2;城市人口由930万拟扩大到1200万,轨道交通线网将由“九线一环

10、”513km扩大到17条线780km以上。修编线网将进一步落实“以轨道交通为核心的城市公共客运交通系统”的建设(即“城市公交一体化建设”): 城市用地由865km2扩大到1200km2。 城市人口由930万扩大到1200万。 轨道交通线网由“九线一环”513km扩大到17条线780km。 2、修编线网的三大特点:(1)进一步扩大轨道交通的功能:居民出行的分担率由25%扩大到32%,内环内的核心城区要实现“轨道+步行”为主;内环外要实现“轨道+公交+步行”为主。(2)构建轨道快线,扩大轻轨覆盖面,形成都市快线、地铁和轻轨“三分天下”的轨道交通网络化运营。(3)以“内轨外铁”的原则,实现区域交通,

11、城市轨道交通和组团内的地面公交三网有机结合的网络化运营,构建88个交通换乘枢纽(三大火车站,九大对外长途汽车站)。3、修编的三大措施:(1)加密核心城区轨道线网+公交向内环外转移。(2)重大交通基础设施(枢纽)通轨道。(3)21个居住聚集区通轨道+公交全覆盖。三、建设规划的编制和审批工作:(一)轨道交通二号线立项的审批:19951999年间,依托95总规的117km轨道线网和跨座式单轨三大关键技术国产化成果(三大关键技术国产化专题研究;PC轨道梁和关节型道岔及单轨台车架国产化产品成果鉴定)及日本政府20亿人民币长期低息贷款的落实。国家发改委于1999年批准了重庆市轨道交通二号线较新段(长19k

12、m)采用跨座式单轨制式,于2000年动工建设,总投资45亿的批文。该线于2000年开工,2005年试运营,五年内已运送乘客1.9亿人次,日均客运量12万人次/日,最高达19万人次/日,被评为全国十大环境友好工程,是全国轨道交通唯一获此殊荣的项目。第一条线(轻轨二号线)建设面临的四大障碍的攻克:“40%资本金的筹集”:从1990年开始,重庆就启动轨道交通建设的前期工作,但政府筹集所需的40%的资本金是拦路虎;在国际友人华景满先生的帮助下,通过利用日本单轨技术,争取到20亿的日本政府长期低息贷款,解决了轻轨二号线建设资本金的难度(占一期工程35亿的57%,全线43亿的47%)。国产化率的“攻克”:

13、在铁道部的大型国有企业的支持下,铁道专业设计院、宝鸡桥梁厂、养马河桥梁厂、长客厂等投入上千万的资金,研发三大技术关键设备并取得成功,使国产化率达到32%,超出国家要求“引进技术的国产化率不小于30%”的要求,迈过“门槛”。“国家发改委的审批”:通过历届政府领导的努力(特别是童小平副市长),轻轨二号线经过八年的努力,终于取得国家发改委的批准,于2000年正式开工建设。“技术人员的缺乏”:开工建设轨道交通面临的另一个问题是轨道交通融合了几十个专业技术,国内技术人员紧缺,重庆既无改革开放的区位优势,又无法提供优厚的工资待遇,无法吸引人才。公司采取聘用退休工程技术专家把关(车辆专家冯伯欣,运营专家鄂琦

14、,线路专家王兆民、姚源道,测量专家谷德芳,环保专家喻登荣)和成立专家委员会,聘请以施仲衡院士为首的专家把关,日本也派出一个专家组协助解决建设中的技术问题。2006年较场口到新山村全长19km的线路通车运营,其投资省,环保效果好、景观效果好得到国内外专家和领导的一致好评,并被国家环保部评为2008年全国十大环境友好工程。是全国唯一被评为“环境友好工程奖”的轨道交通工程,目前已累计运送乘客上亿人次,日均客运量达13万人/日,最高达19万人次/日。在市领导和相关部门及广大工程技术人员共同的努力下,铁道科研单位无私的支持下,轨道公司广大员工的艰苦奋斗下,重庆第一条轨道交通线在未花市财政一分钱的情况下建

15、成,并投入运营。(二)近期建设规划的审批:20052007年,依托市府批准的“六线一环”364km规划编网,编制近期建设规划,拟在20062013年间,建设轨道交通一、三、六号线(一期)总长82km,总投资245亿元。该建设规划于2006年6月获得国家发改委批准。根据市委市府建设“畅通重庆”和“加快轨道交通建设”决策的要求,上报了近期建设的调整规划,建设时期调整为20062014年,建设规模为175km,总投资573亿元,该建设规划于2009年3月获得国家发改委批准。根据畅通重庆的要求,配合会展中心建设,目前重庆市正在建设的轨道交通线路为轨道一、三、六号线及二号线延伸段,总长178km。目前,

16、运营里程为19km,预计2012年通车运营里程为120km,2015年通车里程为252km。在建设技术上,开展了两项试验: 区间隧道的机械化施工:TBM与盾构、高架桥的U型梁。 在客流的“无缝”换乘衔接上,按轨道客流与各种交通工具“无缝”衔接的要求,同步建设各种换乘衔接设施。在产业发展上,构建重庆轻轨的产业基地(如:华渝为首的船舶公司生产轻轨道岔;长客重庆渔嘴厂生产轻轨车辆;川仪厂生产屏蔽门)。四、正在编制的“轨道交通中期建设规划”(20122020):(一)重庆市政府第92次常务会明确了轨道交通中期建设规划的规模:2020年内要建设295km轨道交通线路(轨道四号、五号、六号支线、九号、环线

17、、十号、一号线璧山段和七号线(陈家桥九龙园区)段),总投资1320亿(32km/年,147亿/年)。重庆市城市快速轨道交通第二轮建设规划线路表(20122020年)线路名称起止地点里程(km)车站数(座)总投资(亿元)建设年限6号线支线礼嘉会展(一期)12.05657.820102012会展水土(二期)13.02954.2201520194号线海峡路唐家沱东(一期)25.7218147.120132017唐家沱东龙兴(二期)31.11076.4201520195号线园博园尖坡顶(一期)37.2917141.820122016尖坡顶几江(二期)32.7816179.1201420189号线沙坪坝

18、服装城大道26.8019138.820132017环线(过袁家岗)重庆西站江北上新街(一期)30.0920140.220122016重庆西站四公里上新街 (二期)20.331189.82013201710号线(空港线)重庆北站T3悦来27.7212145.1201420181号线璧山段大学城璧山7.52233.0201420187号线陈家桥九龙园区31.2514123.220162020合计295.671541326.520122020(二)目标:实现“网络化运营”:“轨道交通系统的网络化运营”:轨道的快线(“都市快轨”)、地铁和轻轨三种交通制式的网络化运营。“城市公共客运交通系统的网络化运营

19、”:城市铁路+轨道+地面公交的网络化运营。(三)建成轨道交通装备制造产业基地:依托轨道交通中期建设项目,促进轨道交通跨座式单轨产业“本地化”进程,形成生产、维修基地和产业链。(四)“提高效率,增加客运收入与综合经营收益,减轻财政负担”:加强综合经营措施,提高客运效率,继续保持票房收入与综合经营平分秋色的局面,减少亏损和财务补贴。(五)实施方式:第一步:按国务院批准的“总规”,建成“基本线网”,形成493km运营线网。第二步:按国务院批准的“总规”修编,调整中期建设规划,补充需增加建设的新线。五、重庆轨道交通快速发展的历史回顾:(一)市领导和相关部门长期稳定的支持和努力,是轨道交通能快速发展的最

20、主要原因。 1、市领导:历届市领导长期的支持,亲赴国家发改委作工作;童小平副市长长期的努力;特别是薄书记“加快轨道交通建设”的决策,是重庆轨道交通快速发展的“政治保证”。 2、公司领导的长期稳定,20年稳定的领导层,为加快发展提供了“组织保障”。(二)深入细致的科学研究和试验,为轨道交通的快速发展奠定了坚实的科学技术基础。1、轻轨三大关键技术的专题研究和设备研发成功,为国产化奠定了坚实的基础(PC轨道梁系统;道岔系统;车辆转向架系统 )。2、轨道线网的专题研究和咨询,在资源共享专题研究成果指导下的“轨道交通规划线网的控制性详规”为轨道交通快速建设奠定了坚实的科学基础. (三)广大工程界科技工作

21、者和管理人员的艰苦努力和支持,是工程项目建设能顺利开展的最大保障。1、重庆大学、后工的岩土工程研究(合理埋深;建筑稳定性;世贸大厦)。 2、环境评价:后工和煤院不仅快速完成各线的环评;还在全国率先完成了重庆轨道交通规划线网的环评,为中期建设规划的编制奠定了坚实的基础。重庆轨道交通(集团)有限公司 二一一年二月九日disturbances, surgical shock and multiple organ dysfunction syndrome, trauma, surgery, infection, cardiac and pulmonary resuscitation, surgery,

22、 nutrition, preoperative preparation and postoperative treatment, based on the principle and basic theory of knowledge. Familiar with General surgical common diseases and frequently-occurring disease pathogenesis, clinical features, diagnosis, differential diagnosis, treatment and follow-up of standard; surgeons f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