夹江县土地利用总体规划(2006-2020年)_第1页
夹江县土地利用总体规划(2006-2020年)_第2页
夹江县土地利用总体规划(2006-2020年)_第3页
夹江县土地利用总体规划(2006-2020年)_第4页
夹江县土地利用总体规划(2006-2020年)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72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夹江县土地利用总体规划(2006-2020 年) 调整完善方案 夹江县人民政府 2017 年 7 月 目目 录录 第一章第一章 前言前言.1 一、 规划调整的原因与必要性.1 二、 县域概况.4 三、 规划调整目的.4 四、 规划调整任务.5 五、 规划调整依据.5 六、 规划调整期限.9 七、 指导思想.9 八、 规划调整原则.10 九、 规划效力.11 第二章第二章 规划调整背景规划调整背景.12 一、 规划调整完善基期数据转换.12 二、 2014 年土地利用状况.16 三、 土地利用的特点.17 四、 土地利用中存在的问题.17 第三章第三章 规划目标调整情况规划目标调整情况.20 一

2、、 规划目标调整.20 二、 规划目标落实情况.21 第四章第四章 土地利用结构调整土地利用结构调整.23 一、 土地利用结构调整的原则.23 二、 土地利用结构调整方向.23 三、 土地利用结构调整方案.24 第五章第五章 永久基本农田划定方案永久基本农田划定方案.27 一、 划定原则.27 二、 划定目的.28 三、 主要内容.28 四、 永久基本农田保护划定情况.28 五、 基本农田保护和建设.30 第六章第六章 三线划定三线划定.33 一、 基本农田保护红线划定.33 二、 城市开发边界划定.34 三、 生态保护红线划定.35 第七章第七章 土地用途分区土地用途分区.37 一、 基本农

3、田保护区.37 二、 一般农地区.38 三、 城镇村建设用地区.39 四、 独立工矿区.39 五、 风景旅游用地区.40 六、 生态环境安全控制区.40 七、 林业用地区.41 八、 其他用地区.42 第八章第八章 建设用地空间管制建设用地空间管制.43 一、 允许建设区.43 二、 有条件建设区.44 三、 限制建设区.44 四、 禁止建设区.45 第九章第九章 中心城区土地利用控制中心城区土地利用控制.46 一、 中心城区空间布局.46 二、 中心城区建设用地规模控制.46 三、 中心城区建设用地空间管制.47 第十章第十章 重点建设项目调整情况重点建设项目调整情况.48 一、 交通项目.

4、48 二、 水利项目.48 三、 电力项目.48 四、 环保项目.49 五、 旅游项目.49 六、 其他项目.49 第十一章第十一章 土地整治安排土地整治安排.50 一、 土地整治类型、规模和布局.50 二、 土地整治保障措施.52 第十二章第十二章 环境影响评价环境影响评价.53 一、 规划实施后可能造成的环境负面影响预测和评估.53 二、 规划实施后对生态环境正面影响的分析和评估.54 三、 预防或者减轻不良环境影响的对策和措施.55 第十三章第十三章 规划实施措施规划实施措施.57 一、 法律行政措施.57 二、 科学技术保障措施.57 三、 经济保障措施.58 四、 社会保障措施.60

5、 附表附表.62 表 1 夹江县土地利用主要调控指标表.62 表 2 夹江县土地利用结构调整表.63 表 3 夹江县各乡镇土地用途分区面积表.64 表 4 夹江县耕地保有量、基本农田情况表.66 表 5 夹江县重点建设项目用地规划表.67 表 6 夹江县各乡镇规划控制指标表.71 第一章第一章 前言前言 一、 规划调整的原因与必要性 (一)调整原因 1、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对国土资源工作提出的新要求 党的十八大、十八届三中全会和中央一系列会议,对严格土地 管理特别是加强土地规划管控、坚守耕地保护红线、划定城市开发 边界和生态保护红线、推进节约集约用地等提出了新的更高要求。 中央政治局审议通过

6、的关于第二次土地调查主要情况的汇报 建议:在完成全国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纲要(20062020 年) 中 期评估的基础上,依据二次调查成果数据,适时调整耕地保有量、 基本农田保护面积和建设用地规划规模等,切实维护规划的严肃性 和可操作性。 以上新情况要求,夹江县必须结合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的调整完 善,划定永久基本农田保护红线、城市开发边界和生态保护红线, 强化规划管控、严格用途管制。 2、落实最严格土地管理制度 调整完善土地规划,首先是落实党中央、国务院的决策要求, 进一步强化耕地保护,确保国家粮食安全,严防死守耕地保护红线, 确保夹江县实有耕地面积基本稳定,质量逐步提高。 把最严格的耕地保护制度落

7、到实处,也是进一步落实中央关于 实行最严格的节约用地制度的战略部署,大力推进夹江县土地节约 集约利用,在管住总量、严控增量、盘活存量的前提下,优化夹江 县城乡用地结构和布局,切实提高土地利用效率,保障科学发展。 3、适应新型城镇化和城乡一体化发展需要 新型城镇化是党中央、国务院基于我国特殊国情、经济社会发 展客观规律和阶段性特征,提出的重大发展战略。夹江县要以土地 规划调整完善为契机,优化三生空间和城乡用地结构布局,保障 城乡建设合理的用地需求,促进夹江县城镇化转型发展,推动城乡 一体化进程。 4、加快建设法治国土的客观要求 调整完善土地规划,是为了适应全面深化改革和全面推进依法 治国的新要求

8、,正确处理市场和政府的关系,加强和改进土地规划 管理,增强规划的科学性和有效性,更好发挥土地规划统筹管控作 用,为推进土地管理能力现代化、建设法治国土奠定基础。 (二)调整必要性 1、耕地保护形势将更加严峻 为了保证夹江县经济社会持续快速发展,各项建设不可避免地 将占用部分耕地。规划期间,夹江县将与乐山中心城区实现交通互 联、城市互融、功能互补,建成特色鲜明、宜居宜业宜游的卫星城; 建设绿色转型示范县,通过实施“碧水蓝天工程” ,为子孙后代护好 绿水青山;要打造功能完善都市区,建设宜居夹江;重点推进交通、 城建、卫生等重点项目的推进。未来随着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夹 江县耕地资源供需矛盾将更加突

9、出,耕地保护形势更加严峻。 2、陶瓷支柱产业的优化升级将对土地利用提出了新挑战 夹江县工业保持了较快的增长速度, “中国西部瓷都”的区域品 牌影响力越来越明显,工业经济结构进一步优化,陶瓷工业、能源 工业、造纸工业、农副产品加工业形成优势产业体系。随着产业结 构的调整与升级,对建设资源节约、环境友好型用地模式、推动建 设用地增长方式的转变提出了新要求。随着产业集群策略的提出, 土地利用规划需要通过土地供给引导产业用地的空间布局和产业集 群的形成,为产业发展提供政策扶持和用地保障作用。 3、西部大开发战略为夹江带来了发展机遇 国家深入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加大对西部基础设施、资源开 发、特色产业、

10、生态建设和民生等领域的投入,为夹江带来了发展 机遇。同时夹江县被国家纳入成渝经济区区域规划 ,属于“双核 五带”中的成绵乐发展带,具有承接成都、乐山等产业转移,加快 新型城镇化进程,加强新农村建设,为新一轮土地利用规划的制定 和实施带来了机遇。 4、统筹区域土地利用的任务艰巨 全县区域经济发展不平衡,东部城镇相对密集,工业较密集, 经济相对发达;而西部山地城镇较稀疏,交通条件相对较差,以农 林业经济为主,总体经济发展水平较低。一方面要考虑优先保障东 部乡镇的重点区域和重大项目的用地需求,另一方面要保障西部乡 镇经济发展的合理用地需求,协调好区域土地利用的矛盾。 二、 县域概况 夹江县隶属四川省

11、乐山市,位于四川盆地西南边缘。地跨东经 10317至 10344,北纬 2938至 2955。东西长 43.5 公里, 南北宽 33.1 公里,幅员面积 743.24 平方公里。东临青神县、眉山市, 南靠峨眉山市、乐山市市中区,西接洪雅县,北接丹陵县。 全县气候属中亚热带湿润气候区,四季分明,气候温和,冬无 严冬寒,夏无酷暑,降水充沛,热量充足,日照偏少,湿度较大, 具有明显的季风气候特征。地势以县城为界,县城东部为夹江向斜, 县城西部为深丘低背斜构造,整个地势由西北向东南倾斜,依次形 成了山地、平坝、丘陵 3 个地貌单元。夹江县矿产资源丰富,对构 建“西部瓷都”提供重要的原材料和发展条件。

12、2014 年夹江县总人口 35.03 万人,其中,农业人口 26.42 万人, 非农业人口 8.61 万人。全县地区生产总值(GDP)117.27 亿元,其 中第一产业增加值 17.58 亿元,第二产业增加值 66.99 亿元,第三产 业增加值 32.70 亿元,三次产业结构比为 14.99:57.13:27.88。地 方公共财政预算收入 5.29 亿元,实现固定资产投资 91.81 亿元,社 会消费品零售总额达到 40.88 亿元,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到 25688 元,农民人均纯收入实现 11384 元。 三、 规划调整目的 为落实党中央、国务院的新要求,适应经济社会发展的需要, 进一

13、步贯彻“十分珍惜、合理利用土地和切实保护耕地”的基本国 策,落实土地管理法 、 基本农田保护条例等国家法律、法规 具体规定,进一步强化耕地和基本农田保护任务,优化土地利用结 构,推进保障稳增长、促改革、调结构、惠民生等各项政策措施落 地,编制本规划调整完善方案。 四、 规划调整任务 落实上级规划任务,协调上下级规划;研究制定土地利用的方 针和目标;统筹协调各区域、各业、各类用地,合理调整土地利用 结构和布局;确定各类农用地、建设用地、生态用地的调控指标, 重点落实耕地和基本农田、生态用地、基础设施用地、城镇用地等 的规模和范围;划定“三线” ,推进“多规合一” ;划定土地用途区, 制定土地用途

14、管制规则;确定土地整治的规模、范围;制定规划实 施措施。 五、 规划调整依据 (一)法律法规 1、 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管理法 2、 中华人民共和国城乡规划法 3、 中华人民共和国物权法 4、 中华人民共和国农村土地承包法 5、 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 6、 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影响评价法 7、 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管理法实施条例 8、 四川省实施办法 9、 土地复垦条例 10、 土地复垦条例实施办法 11、 基本农田保护条例 (二)国家政策 1、国务院关于严格规范城乡建设用地增减挂钩试点切实做好 农村土地整治工作的通知(国发201047 号) 2、 国土资源部办公厅关于印发市县乡级土地利用总体规

15、划编 制指导意见的通知 (国土资厅发200951 号) 3、国土资源部关于切实加强耕地占补平衡监督管理的通知 (国土资发20106 号) 4、国土资源部关于开展土地整治规划编制工作通知 (国土 资发2010162 号) 5、国土资源部关于印发 的通知 (国土资发2011144 号) 6、 国土资源部办公厅关于印发土地利用总体规划调整完善工 作方案的通知 (国土资厅函20141237 号) 7、国土资源部、农业部关于强化管控落实最严格耕地保护制 度的通知 (国土资发201418 号) 8、国土资源部、农业部关于进一步做好永久基本农田划定工 作的通知 (国土资发2014128 号) 9、 国土资源

16、部关于印发的通知 (国土资规20151 号) 10、国土资源部关于开展“十三五“土地整治规划编制工作 的通知(国土资发201568 号) 11、国土资源部、农业部关于全面划定永久基本农田实行特 殊保护的通知 (国土资规201610 号) 12、国土资源部办公厅关于做好土地利用总体规划调整完善 工作的通知 (国土资厅函20161096 号) (三)行政规章和规范性文件 1、 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编制审查办法 2、 市县乡级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编制指导意见 3、 国土资源部关于市县乡三级土地利用总体制图规范等三项 推荐性行业标准的公告 4、 四川省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管理法实施办法 5、 县级土地利用总体规

17、划编制规程 6、 乡(镇)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编制规程 7、 县级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制图规范 8、 乡(镇)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制图规范 (四)相关政策与规划 1、 四川省人民政府关于加快实施“金土地工程”的通知 (川 府发2008222 号) 2、 四川省人民政府关于严格规范城乡建设用地增减挂钩试点 切实做好农村土地整治工作的实施意见 (川府发201110 号) 3、 关于进一步规范完善城乡建设用地增减挂钩试点工作的通 知 (川国土资发201039 号) 4、 关于规范城乡建设用地增减挂钩试点工作的通知 (川国土 资发201087 号) 5、 关于加快编制和实施土地整治规划大力推进高标准基本农 田建设

18、的通知 (川国土资发2012127 号) 6、 四川省国土资源厅 四川省农业厅关于转发的通知 (川国土 资发201488 号) ; 7、四川省国土资源厅办公室关于印发四川省土地利用总体 规划调整完善工作方案的通知 (川国土资办发20153 号) 8、四川省国土资源厅关于印发四川省“十三五”土地整治 规划编制工作方案的通知 (川国土资发201588 号) 9、四川省国土资源厅、四川省农业厅发布了关于加快开展城 镇周边永久基本农田划定论证核定统筹推进全省永久基本农田划定 工作的通知 (川国土资发201673 号) 10、四川省国土资源厅、四川省农业厅发布关于加快开展永 久基本农田划定方案编制和论证

19、审核工作的通知 (川国土资发 2016136 号) 11、 四川省国土资源厅关于报送土地利用总体规划调整完善成 果的通知 (川国土资发201726 号) 12、 乐山市国土资源局关于分解各县(市、区)土地利用总体 规划调整完善主要调控指标的通知 (乐市国土资发201746 号) 13、 乐山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纲要(2016- 2020 年) 14、 乐山市市域功能分区规划 15、 乐山市城市总体规划(2010-2030) 中期调整方案 16、 乐山市交通运输“十三五”发展规划 17、 乐山市工业经济发展规划 18、 乐山市“十三五”水利发展规划 19、 乐山市“十三五”旅游发

20、展规划 20、 乐山市土地利用总体规划(2006-2020) 21、 乐山市土地利用总体规划(2006-2020)调整完善方案 22、 夹江县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纲要 23、 夹江县城市总体规划(2007-2020 年) 六、 规划调整期限 本次规划调整完善以 2005 年为基期年,以 2014 年土地利用变 更调查数据为基础数据,规划至 2020 年。 七、 指导思想 全面贯彻党的十八大和十八届三中、四中、五中全会精神,按 照“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和“四个全面”战略布局,以推动供给侧 结构性改革为主线,牢固树立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新 发展理念,认真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决策

21、部署,在“三大主体功能 区”协调有序发展的基础上,以“六个一”工程为抓手,突出创新 驱动、夯实载体、脱贫攻坚、特色创建、绿色发展,坚持最严格的 耕地保护制度和最严格的节约用地制度,通过土地利用总体规划调 整,强化规划管理和用途管制,加快生态文明建设,促进经济持续 健康发展和社会和谐稳定。 八、 规划调整原则 (一)总体稳定、局部微调 坚持统筹安排,按照耕地保有量及基本农田保护面积不减少、 质量有提高的要求,适当调整现有基本农田布局;根据区域协调发 展、新型城镇化和新农村建设的战略要求,调整和优化建设用地布 局;科学安排生产空间、生活空间和生态空间,促进形成布局合理、 集约高效的土地利用空间格局

22、。 (二)应保尽保、量质并重 坚持以保护耕地特别是基本农田为重点,严格落实乐山市下达 的约束性指标,积极推进耕地保护由单纯数量保护向数量、质量和 生态全面管护转变,进一步提高综合生产能力。优先利用其他土地 和其它农用地,尽量不占或少占耕地,严禁占用基本农田。 (三)节约集约、优化结构 以建设资源节约型社会为目标,严格执行建设用地定额标准, 完善节约集约用地的奖惩机制,走新型城镇化和工业化道路,提高 土地利用效率,推动土地利用方式由外延扩张向内涵挖潜、由粗放 低效向集约高效转变,引导和促进经济发展方式的转变。 (四)统筹兼顾、重点突出 按照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要求,合理安排非农业建设用 地和

23、生态环境保护用地,重点保障中心城区、产业园区、能源、交 通、水利等基础设施用地需求,优化土地利用结构,促进经济发展 与人口、资源、环境相协调。 (五)加强协调、充分衔接 积极沟通,加强跟踪协调,充分发挥部门职能,加强各部门沟 通协作能力。加大协调对接力度,通过加强交流,有效衔接好相关 工作,随时了解信息动态,把握项目进展情况。 九、 规划效力 全县行政区域内的乡镇级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土地利用专项规 划要与本规划相衔接,城镇、村庄和工矿用地规模及用地空间布局 应与本规划相协调,任何单位和个人在本行政区域范围内进行的各 项土地利用、开发、整治和保护活动,都必须符合本规划。 第二章第二章 规划调整背

24、景规划调整背景 一、 规划调整完善基期数据转换 (一)农用地转换 1、耕地转换 将土地利用现状分类中水田(011) 、水浇地(012) 、旱地 (013)的数据直接作为规划分类中水田(111) 、水浇地(112) 、旱 地(113)的规划基础数据,修改相应的地类代码。转换后,耕地 (11)面积为 21516.90 公顷。 2、园地转换 将土地利用现状分类中的园地(02)作为规划分类中园地 (12)的规划基础数据,并修改相应的地类代码。转换后,园地 (12)面积为 9058.00 公顷。 3、林地转换 近几年夹江县的林地面积变化也不大,林地(03)二级、三级 分类的土地利用现状数据也直接作为规划

25、分类中林地(12)二级、 三级分类的规划基础数据,并修改相应的地类代码。转换后,林地 (12)面积为 28171.76 公顷。 4、草地转换 夹江县无牧草地。 5、其他农用地转换 将土地利用现状分类数据中交通运输用地(10)中的农村道路 (104) 、水域及水利设施用地(11)中的坑塘水面(114) 、沟渠 (117) 、其他土地(12)中的设施农用地(122) 、田坎(123)的数 据作为规划分类中农村道路(152) 、坑塘水面(153) 、农田水利用 地(154) 、设施农用地(151) 、田坎(155)的规划基础数据,并合 并汇总为规划分类中其他农用地(15)的规划基础数据,修改相应 的

26、地类代码和地类名称。转换后,其他农用地(15)面积为 3870.88 公顷。 (二)建设用地转换 1、城乡建设用地转换 将土地利用现状分类数据中的村庄(203)数据直接作为规划分 类中农村居民点(213)的规划基础数据;将土地利用现状分类数据 中的城市(201) 、建制镇(202)数据拆分为规划分类中的城市 (211) 、建制镇(212)和其他独立建设用地(215)的规划基础数 据;夹江县采矿用地(204)的土地利用现状分类不存在盐田用地类 型,则直接作为规划分类中采矿用地(214)的规划基础数据。以上 合并汇总为规划分类中城乡建设用地(21)的规划基础数据。转换 后,城乡建设用地(21)面积

27、为 7466.25 公顷,其中,城镇建设用 地面积 1716.5 公顷,农村居民点(213)面积 5606.78 公顷,采矿用 地(214)面积 112.86 公顷,其他独立建设用地(215)面积 30.11 公顷。 2、交通水利用地转换 将夹江县土地利用现状分类中交通运输用地(10)一级类所属 二级类仅存在的公路用地(102)数据直接作为规划分类中公路用地 (222)的规划基础数据;将土地利用现状分类数据中水域及水利设 施用地(11)一级类所属二级类存在的用地类型包括水库水面 (113) 、水工建筑用地(118)数据作为规划分类中水库水面(226) 、 水工建筑用地(227)的规划基础数据,

28、并合并汇总为规划分类中交 通水利用地(22)的规划基础数据,修改相应的地类代码。转换后, 交通水利用地(22)面积为 1273.74 公顷。 3、其他建设用地转换 将土地利用现状分类中的风景名胜及特殊用地(205)数据拆分 为规划分类中的风景名胜设施用地(228)和特殊用地(229)的规 划基础数据,并合并汇总为规划分类中其他建设用地(23)的规划 基础数据,修改相应的地类代码。转换后,其他建设用地(23)面 积为 304.29 公顷。 (三)其他土地转换 将土地利用现状分类数据中水域及水利设施用地(11)一级类 所属二级类存在的用地类型包括河流水面(111) 、内陆滩涂(115) 的数据合并

29、为规划分类中水域(31)的规划基础数据,修改相应的 地类代码和地类名称。转换后,其他土地面积为 2662.52 公顷,其 中,水域面积 2597.08 公顷。 表 1 夹江县土地利用基数转换对比表 单位:公顷 规划分类规划分类-转换后转换后土地利用分类土地利用分类-转换前转换前 地类名称地类名称面积面积地类名称地类名称面积面积 规划分类规划分类-转换后转换后土地利用分类土地利用分类-转换前转换前 地类名称地类名称面积面积地类名称地类名称面积面积 耕地21516.90耕地21516.90 园地9058.00园地9058.00 林地28171.76林地28171.76 设施农用地21.19设施农用

30、地21.19 农村道路921.26农村道路921.26 坑塘水面392.63坑塘水面392.63 农田水利用地458.00沟渠458.00 农 用 地 其他农 用地 田坎2077.80田坎2077.80 小计62617.54小计62617.54 建制镇1716.50 其他独立建设用地30.11 建制镇1746.61 农村居民点用地5606.78村庄5606.78 城乡建 设用地 采矿用地112.86采矿用地112.86 铁路用地153.83铁路用地153.83 公路用地609.16公路用地609.16 水库水面291.40水库水面291.40 交通水 利用地 水工建筑用地219.35水工建筑用

31、地219.35 风景名胜设施用地4.90 建 设 用 地 其他建 设用地 特殊用地299.39 风景名胜及特殊 用地 304.29 小计9044.28小计9044.28 河流水面2290.18河流水面2290.18 水域 内陆滩涂306.90内陆滩涂306.90 荒草地63.52其他草地63.52 其 他 用 地 自然保 留地 裸地1.92裸地1.92 规划分类规划分类-转换后转换后土地利用分类土地利用分类-转换前转换前 地类名称地类名称面积面积地类名称地类名称面积面积 小计2662.52小计2662.52 总面积74324.34总面积74324.34 二、 2014 年土地利用状况 根据 2

32、014 年土地利用现状数据(采用 2014 年土地利用现状变 更调查正式启用数据转换) ,夹江县土地总面积为 74324.34 公顷, 其中农用地面积 62617.54 公顷,占土地总面积的 84.25%;建设用地 面积 9044.28 公顷,占土地总面积的 12.17%;其他土地面积 2662.52 公顷,占土地总面积的 3.58%。 (一)农用地 农用地中,耕地 21516.90 公顷,占土地总面积的 28.95%;园地 9058.00 公顷,占土地总面积的 12.19%;林地 28171.76 公顷,占土 地总面积的 37.90%,牧草地面积为 0 公顷;其它农用地 3870.88 公

33、顷,占土地总面积的 5.21%。 (二)建设用地 建设用地中,城乡建设用地 7466.25 公顷,占土地总面积的 10.05%;交通水利用地 1273.74 公顷,占土地总面积的 1.71%;其 他建设用地 304.29 公顷,占土地总面积的 0.41%。 (三)其他土地 其他土地为水域和自然保留地,其中,水域面积 2597.08 公顷, 占土地总面积的 3.49%;自然保留地面积 65.44 公顷,占土地总面积 的 0.09%。 三、 土地利用的特点 (一)农用地资源丰富,林业资源优势突出 农用地资源丰富:全县的农用地占土地总面积的 84.25%。其中 耕地占农用地面积的 34.36%,林地

34、占农用地面积的 44.99%。林地 资源优势突出,主要分布在西部低山区、中部深丘区、北部低山丘 陵区、东南丘陵区,其中有林地面积占林地面积的 92.01%。 (二)建设用地比重较大,工业用地较多 全县建设用地占土地总面积的 12.17%,其中工业用地较多,主 要分布在青衣江东侧以及成昆铁路两侧地区。工矿用地主要用于发 展陶瓷产业,主要分布在黄土、甘霖等工业产业带。 (三)土地利用空间分异明显,区域经济发展不平衡 全县东南部平坝丘陵区的土地、水利、气候条件较好,农业发 达,人口和城镇分布密集,青衣江斜贯全区,是县域产业发展的中 心区域;东北部丘陵区,农业较发达,人口和城镇分布中密,工业 以陶瓷业

35、最发达;西部中低山气温偏低,日照偏少,土壤较差,人 口密度低,但林、竹分布广,水能、煤炭、建材资源较丰富。 四、 土地利用中存在的问题 (一)城镇化水平低,城乡建设布局不尽合理 2014 年夹江县总人口 35.03 万人,其中,农业人口 26.42 万人, 非农业人口 8.61 万人,城镇化率 24.58%,城镇化水平较低。 全县建设用地总规模 9044.28 公顷,其中农村居民点用地 5606.78 公顷,占建设用地总规模的 61.99%,农村居民点用地面积 较大。 (二)城镇和工业用地布局不尽合理 夹江县中东部平坝丘陵地区以 40%的面积集中了全县域 80%以 上的非农业人口,城镇建设用地

36、供需矛盾突出。西部山区经济发展 水平不高,农业人口多,城镇建设发展滞后。全县小城镇数量相对 较多,但城镇二、三产业普遍规模小,缺少建设投资,存在房屋建 筑破旧、公共设施落后且存在重复建设、绿地不足、道路交通设施 不完善、环卫设施落后等问题。小城镇多是沿过境公路发展起来的, 用地布局分散,城镇建设风貌较差。 工业用地布局过于分散,老城区仍然保留了大量的工业用地, 中心城区与工业区之间的用地界定不明确,与居住用地混杂,没有 形成生态隔离绿带,不利于工业污染的集中治理,破坏了城市结构 和城市景观。工业开发区产业链不明显,产业结构雷同,工业用地 总量不足和闲置土地现象并存。 (三)耕地后备资源的利用不

37、充分 全县人均农村居民点用地 212 平方米,超过村镇规划标准的最 高限 150 平方米,农村居民点整理新增耕地的潜力较大。农村居民 点分散,竹林及杂木形成的林盘地面积过大,综合功能不明显,土 地利用率低,多占用的是平坦、肥沃、灌排条件好的优质土地。但 农村居民点整理势必要将农民大规模搬迁到集中居住区,对其生产 生活产生重大影响,因此整理为耕地的难度较大。 全县荒草地和滩涂资源较多,其中大部分荒草地分布在西部山 区,交通不便、人烟稀少,开发后难以使用和管理,生产力水平不 高,容易对脆弱的生态环境产生影响,制约了开发利用的潜力。滩 涂主要分布在青衣江沿岸乡镇,滩涂开发容易受季节性洪水影响, 通过

38、筑坎修堤来保证安全利用的难度较大。 第三章第三章 规划目标规划目标调整情况调整情况 一、 规划目标调整 (一)耕地保有量和基本农田保护目标 1、耕地保有量目标 规划至 2020 年,全县耕地保有量不低于 22700.00 公顷。 2、基本农田保护目标 规划至 2020 年,全县基本农田保护面积不低于 18400.00 公顷。 (二)土地整治补充耕地目标 规划至 2020 年,全县土地整治补充耕地总规模 20.00 公顷。 (三)建设用地控制目标 1、建设用地总规模 规划至 2020 年,全县建设用地总规模不超过 9488.00 公顷。 2、城乡建设用地规模 规划至 2020 年,全县城乡建设用

39、地总规模不超过 7866.00 公顷。 3、城镇工矿用地规模 规划至 2020 年,全县城镇工矿用地规模不超过 2237.00 公顷。 4、新增建设用地规模 规划至 2020 年,全县新增建设用地规模控制在 533.00 公顷以 内。 (四)新增建设占用农用地规模 规划至 2020 年,全县非农建设占用农用地规模控制在 422.00 公顷以内。 (五)建设占用耕地规模 规划至 2020 年,全县非农建设占用耕地规模控制在 333.00 公 顷以内。 (六)土地集约用地目标 规划至 2020 年,全县人均城镇工矿面积控制在 120.00 平方米 以内。 (七)生态目标 规划至 2020 年,园地

40、面积不低于 8900.00 公顷,全县林地面积 不低于 28171.00 公顷。 二、 规划目标落实情况 (一)耕地保有量和基本农田落实情况 规划至 2020 年,夹江县耕地保有量为 22700.00 公顷;划定基 本农田保护面积为 18420.19 公顷。综上,确保了全县的耕地保有量 和基本农田保护面积不低于上级下达指标。 (二)建设用地规模 规划夹江到 2020 年建设用地总规模 9488 公顷,城乡建设用地 规模 7865.78 公顷,城镇工矿用地规模 2236.87 公顷。 (三)新增建设用地 上级下达夹江县规划期内新增建设用地规模不得突破 533.00 公 顷,根据全县社会经济发展和

41、各乡镇经济建设的需要,全县安排净 增建设用地 443.72 公顷。 夹江县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实际上图新增建设用地面积 399.53 公 顷(城镇工矿用地面积 377.40 公顷,农村居民点用地面积 22.13 公 顷) ,预留机动指标 44.19 公顷,主要用于解决规划期内国家、省、 市重点项目及不确定选址项目,如交通、水利、旅游、能源、圈外 独立选址项目等,预留指标占用耕地实行“占一补一” 。 (四)补充耕地任务 规划期内,全县土地整治补充耕地 386.52 公顷,均为农用地整 理补充耕地。 第四章第四章 土地利用结构土地利用结构调整调整 一、 土地利用结构调整的原则 1、严格落实上级规划控制

42、性指标,体现全方位、多途径开发利 用土地资源的要求。 2、优先安排布局农用地,农用地内部优先安排耕地,确保实现 耕地保有量和基本农田保护目标,引导农业结构调整向有利于增加 耕地的方向转变。结合生态建设保障林业用地。 3、严格控制城乡建设用地和新增建设用地量,保证基础设施、 支柱产业等重点项目用地和民生用地需求,促进社会经济发展。 二、 土地利用结构调整方向 (一)农用地调整方向 以保护耕地尤其是保护基本农田为原则,按照耕地总量动态平 衡的要求,合理调整农用地的结构及内部结构,满足全县农业发展 的需求,规划期间,大力进行农用地整理、农村建设用地整理和土 地开发复垦,确保耕地占补平衡,将土地整治与

43、农业结构调整相结 合,减少园地和其他农用地面积,稳定林地面积。 (二)建设用地调整方向 确保夹江经济技术开发区、高陶园区、甘江新区、军民融合产 业园等建设用地需求,充分发挥夹江县陶瓷、能源等产业优势,保 障产业用地需求。 (三)其他土地调整方向 保护现有的河流水面、自然保留地等其他地类。规划期内,全 县水域无变化,自然保留地有所减少。 三、 土地利用结构调整方案 (一)合理调整农用地结构 夹江县 2014 年农用地面积为 62617.54 公顷,到 2020 年调整为 62195.54 公顷,净减少 442.00 公顷。 1、耕地 根据夹江县农业产业发展规划,合理安排农业结构调整和生态 建设占

44、用耕地,严格控制建设占用耕地,积极开展土地整理复垦开 发,增加有效耕地面积,提高耕地质量,改善生产生活条件和生态 环境。2014 年夹江县耕地面积为 21516.90 公顷,到 2020 年调整为 22700 公顷,比 2014 年净增加 1183.10 公顷。规划期内,建设占用 耕地 333.00 公顷,土地整治补充耕地 386.52 公顷,农业结构调整 增加耕地 1129.58 公顷。 2、园地 根据夹江县生态用地规划,适度开展中低产园地、零星分散园 地改造,优化园地内部结构。2014 年全县园地面积为 9058.00 公顷, 规划 2020 年园地面积 8969.32 公顷,比 2014 年净减少 88.68 公顷。 3、林地 2014 年全县林地面积为 28171.76 公顷,20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