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震中的父与子教案_第1页
地震中的父与子教案_第2页
地震中的父与子教案_第3页
地震中的父与子教案_第4页
地震中的父与子教案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7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精品文档 地震中的父与子教案 课 型:新授 教学目标: 知能目标: 认识9个生字,会写11个生字。正确读写、理解“昔日、废墟、疾步、绝望、瓦砾、开辟、破烂不堪”等词语。积累文中关于人物外貌、语言描写的佳句。 方法目标: 领悟作者抓住人物外貌、语言、动作特点进行描写,反映人物思想品质的表达方法. 情感目标: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从课文的具体描述中感受父亲对儿子的爱以及儿子从父亲身上汲取的力量。 教学重点: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引导学生从课文的具体描述中感受父亲对儿子深沉的爱以及儿子从父亲身上汲取的巨大精神力量。 教学难点: 领悟作者抓住人物外貌、语言、动作特点进行描写,反映人物思想品质的表达方法。

2、教学方法:讲授法、阅读法、情境教学法、电教法 教学准备:把相关的句子制作成课件。 教学过程: 一、导入: 同学们,上课之前,我们继续进行课前分钟交流,谁来说说你所搜集到的有关父母之爱的好句子。 师:是啊,我们在父母的爱中长大。父母的爱,是慈祥的笑容,是亲切的话语;是热情的鼓励,是严格的要求。今天,我们来学习一篇新的课文,看大家又从中感悟出什么。 地震中的父与子 二、检查预习 、认读生字词。 、检查读课文,其他同学一边听一边想: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 、交流 三、学习课文。 、这是一对怎样的父与子? 师板书:了不起 师:为什么说这是一对了不起的父与子呢?请同学们:默读课文,看看你从哪些地方能体会出

3、父亲和儿子的了不起,可以在书上画一画重点的句子、词语,也可以写一写自己的感受,还可以读一读。然后四人一组交流一下。 交流: 师:为什么说这是一个了不起的父亲呢?请同学们先读读划记的语句,再说说自己的体会。 师板书:父亲 生:他顿时感到眼前一片漆黑,大喊:“阿曼达,我的儿子!”跪在地上大哭了一阵后,他猛地想起自己常对儿子说的一句话:“不论发生什么,我总会跟你在一起!”他坚定地站起身,向那片废墟走去。 指名读这段话,并说说怎样体会出父亲的了不起的。 父亲一开始的心情是怎样的? 父亲一开始是伤心绝望,后来却是那么坚定,下定决心要找到自己的儿子,是什么使他发生了这么大的变化呢? 谁能来读读这段话,读出

4、父亲这种心情的变化? 生:就在他挖掘的时候,不断地有孩子的父母急匆匆地赶来,看到这片废墟,他们痛哭并大喊:“我的儿子!”“我的女儿!”哭喊过后,他们绝望地离开了。有些人来拉住这位父亲说:“太晚了,他们已经死了。”这位父亲双眼直直地看着这些好心人,问道:“谁愿意来帮助我?”没有人给他肯定的回答,他便埋头接着挖。 指名读这段话,并说说怎样体会出父亲的了不起的。 这里作者运用了什么样的写作方法?把谁和谁进行了对比? 师:别的家长是大哭,然后绝望的离开,而父亲却是埋头接着挖。面对同样的情况,这位父亲的表现为什么能与众不同呢? 自由地读读这段话,读出其他家长的绝望和父亲的坚定。 指生读。 生: “他挖了

5、8小时,12小时,24小时,36小时,没人再来阻挡他。他满脸灰尘,双眼布满血丝,衣服破烂不堪,到处都是血迹。” 指名读这段话,并说说怎样体会出父亲的了不起的。 把“他挖了8小时,12小时,24小时,36小时,没人再来阻挡他。”划上线,请同学们自己读读这句话,想一想:作者为什么不直接写他挖了小时,而要从小时写起呢? 谁来读读这句话,读出时间的漫长。 师:同学们,小时到底是个怎样的概念呢?小时是一个生接:白天。再过小时是一个生接:黑夜。在过小时又是个生接:白天。统共是几天几夜呀?生:天夜。 大家想:在这天夜的时间里,我们平常人会做些什么?而父亲却在生答板书:挖 师:多么了不起的父亲啊,天夜的不吃不

6、喝不睡,为了救出儿子而拼命地挖着挖着。父亲的这种做法,有人理解吗?有人来帮助他吗?师:没有人理解他,没有人来帮助他,有的只是:有些人上来拉住这位父亲,说:;消防队长挡住他:;警察走过来,。而父亲回答他们的只有一句话:父亲多么想得到别人的理解、帮助,多么想尽快地救出儿子啊,可人们都摇头叹息着走开了,都认为这位父亲因为失去孩子过于悲痛,精神失常了,然而这位父亲心中只有一个念头:生接 大家想,在挖掘的过程中,父亲还会遇到哪些困难?师:所以,父亲的衣服会;到处都是。 面对这么多的困难,父亲放弃挖掘了吗?板书:永不放弃 是什么支撑着父亲,让父亲变得这么坚定,坚强?师:这位父亲心中只有一个念头:儿子在等着

7、我。 师:永远要跟儿子在一起的执着让阿曼达的父亲变得多么的了不起啊。他挖了8小时、12小时、24小时、36小时,没人再来阻挡他。他满脸灰尘,双眼布满血丝,衣服破烂不堪,到处都是血迹。 师:假如他就是你的父亲,看到他为了找到废墟下的你,30多个小时,顾不上喝水、吃饭,更顾不上睡觉;没有人理解他,更没有人帮助他,他仍然在不停地挖呀,挖呀;他满脸灰尘,双眼布满血丝,衣服破烂不堪,到处都是血迹,还是在不停地挖呀,挖呀。此时此刻,你会怎样读这段话? 自己在下面练习读出这种感情。指生读,齐读。 师:方才我们体会了父亲的了不起,那你又从哪些语句中体会出了儿子的了不起呢? 交流: 生:我告诉同学们不要害怕,说

8、只要我爸爸活着就一定来救我,也能够救大家。因为你说过不论发生什么,你总会和我在一起!” 指名读这段话,并说说怎样体会出儿子的了不起的。 大家想:废墟下是怎样的一片景象?同学们会有什么样的表现?阿曼达是怎样安慰、鼓励同学们的?他会说些什么? 师:阿曼达虽然只是个岁的孩子,可是他害怕吗?他为什么不怕?师:因为他相信:生接:不论? 师:瓦砾堆下,没有水,没有食物,甚至随着时间的推移,空气也越来越浑浊。7岁的阿曼达,经过两天一夜的等待,一定是渴极了,饿极了! 但是对父亲的无限信赖让阿曼达充满了一定要活下去的信心和力量。坚信父亲会永远和自己在一起让阿曼达变得多么的了不起呀!请同学们再读这段话。 生:“不

9、!爸爸。先让别的同学出去吧!我知道你会跟我在一起,我不怕。不论发生什么,我知道你总会跟我在一起。” 指名读这段话,并说说怎样体会出儿子的了不起的。 先出去与后出去有什么不同? 是什么让阿曼达如此勇敢?板书:对爱的坚信 师:因为他相信:生接:不论? 自己读读这句话,读出儿子先人后己的精神及对父亲的信任。 指生读,齐读。 师:下面我们分角色来读读父亲救出儿子的这部分内容。老师读旁白,男同学读父亲,女同学读儿子。读之前,老师想问问大家,经过小时的挖掘,父亲终于挖出儿子了,并且知道儿子还活着,这时是什么样的心情?儿子在等了小时后,终于听到了父亲的声音,他是什么心情?师:我们在读的时候,要读出这种父亲和

10、儿子这种惊喜、激动的心情。 师:这对了不起的父与子创造出了地震中的奇迹。请同学们齐声朗读课文的结尾。 师:不论发生什么,我总会跟你一起,这句话就像一根纽带,将地震中的父与子紧紧联系在一起。 师:当父亲疲惫不堪,就要倒下的时候,是这句话给了他无穷的力量 生齐读:不论发生什么,我总会跟你一起! 师:当儿子饥渴难耐,难以支撑的时候,是这句话给了他无尽的希望 生齐读:不论发生什么,我总会跟你一起! 师:让我们记住 生齐读:地震中的父与子 师:让我们记住 生齐读:“不论发生什么,我总会跟你在一起!” 师:让我们把父子幸福相拥的镜头永远定格在我们的记忆当中。课后,请同学们完成课文后面的小练笔,并读一读朱自

11、清先生的背影。 板书设计: 地震中的父与子 不论发生什么,我总会跟你一起! 父:永不放弃 子:对爱的坚信 教后反思: 优点: 我觉得本次优质课,最大的优点是:、整篇课文的教学抓住“了不起”这条主线来展开,显得条理清晰,令人一目了然。例如,在学生整体感知了课文内容后,提出“这是一对怎样的父与子?”,由此引出“了不起”,然后围绕“父亲和儿子的了不起从哪些方面看出来?”让学生再次读课文,一步步深入 思考并交流。以一个主要的问题贯穿了全文的教学,整节课的学习显得很利落。 、重视了学生的朗读指导,对重点段落让学生通过反复的读来理解,来感悟。读的形式多样,如:教师范读、配乐读、分角色读、个人读、齐读等。

12、缺点:我觉得不足之处也很多。 比如:、开头弄了个生死不离的诗朗诵,本来是想渲染一下气氛,为学生学习本篇课文奠定感情基础,但这块视频播放时间太长,以至于侵占了学习课文的时间,使得课堂上时间很紧张。 、处理课文方面,也显得“挖掘”不够。比如学习“父亲挖掘了小时”这部分内容时,只是一味地领学生理解父亲挖的时间长,理解我们在这么长的时间要做什么,而父亲要做什么,没有深入地领学生去体会这么长的时间里,父亲在怎样的挖,从而对父亲挖掘的艰辛体会不够,也削弱了学生对伟大的父爱的理解。 1地震中的父与子 1、知识与能力:学习生字新词。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积累描写人物的好词佳句。 2、过程与方法:引导学生从课文的具

13、体描述中感受父爱及儿子从父亲身上汲取的力量。在品读文本中,领悟作者刻画人物形象的表达方法。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让学生感受父爱的伟大力量,受到爱的教育。 重点是:引导学生从具体语言环境中感受父爱的伟大力量。 难点是:理解“这对了不起的父与子,无比幸福地紧紧拥抱在一起。”的含义。 这篇课文以父亲在救助儿子过程中的心理变化和父亲对儿子说的一句话“不论发生什么,我总跟和你在一起!”为主线,写出了父与子的了不起,思路清晰非常便于教学。 但学生的生活经历与文本有较大的差距,怎样才能在学生与文本之间搭设一座桥梁,让学生逐渐走进文本,深入文本,受到感染和熏陶,是教学本课的一个关键,好在五年级的学生正是自我

14、意识强烈,而且感情比较丰富的年龄,这篇课文符合他们的年龄特点及心理特点,我感觉只要方法得当,这篇课文是对他们进行感恩教育的好选择。 为了完成教学目标,解决教学重点,突破教学难点,结合教材特点和班级学生情况,准备采用的教法是: 1、以读代讲法。我国著名教育家陶行知老先生曾讲过,让孩子们“读、读、反复的读”。的确,只有把读作为理解与感悟的手段,通过读,去解决问题。唯有多读,才能理解,才能运用,才能潜移默化地将范文的语言内化为自己的语言。 2、品析词句法。本课教学,通过词语的比较,句式的推敲、情感的体会等品尝评议,达到积累语言的目的。 一、复习,经典导入 上节课我们初步学习了地震中的父与子这一课,文

15、中哪些人物给你留下深刻的印象? 二、研读,深入体会 他顿时感到眼前一片漆黑,大喊:“阿曼达,我的儿子!”跪在地上大哭了一阵后,他猛地想起自己常对儿子说的一句话:“不论发生什么,我总会跟你在一起!”他坚定地站起身,向那片废墟走去。 1、他们的所作所为源自于父亲说过的哪一句话?父亲想到这句话前后的表现有什么不同? 2、透过这些表现,体会到父亲的心情是怎样的? 3、想到这句话后,父亲的态度发生了什么变化? 就在他挖掘的时候,不断有孩子的父母急匆匆地赶来,看到这片废墟,他们痛哭并大喊:“我的儿子!”“我的女儿!”哭喊过后,便绝望地离开了。 1、就在父亲开始挖掘的时候,其他孩子的父母也来了,他们又是怎样

16、表现的?体会到这些父母是怎样的心情? 2、就在这些父母放弃挖掘的时候,还有哪些人物对这位父亲进行了善意的阻挡? 他挖了8小时,12小时,24小时,36小时,没人再来阻挡他。他满脸灰尘, 双眼布满血丝,衣服破烂不堪,到处都是血迹。挖到第38小时,他突然听见瓦砾堆底下传出孩子的声音:“爸爸,是你吗?” 1、其他人都放弃了,当时到底发生了什么情况,看视频。 2、而这位父亲仍坚持挖掘,对此,作者进行了深入的描写,找一找文中的描写。 3、与原文对比,读读这段话,看看少了哪些内容?加上这些内容有什么好处? 4、文中有些内容并没有直接描写,还需要我们展开想象,文中就没说发生了什么情况使父亲变成了现在这个样子

17、,谁知道? 挖到第38小时,他突然听见瓦砾堆底下传出孩子的声音:“爸爸,是你吗?” 是儿子的声音!父亲大喊:“阿曼达!我的儿子!” “爸爸,真的是你吗?” “是我,是爸爸!我的儿子。” 父亲挖掘的过程中,突然从瓦砾堆里传来儿子的声音,父亲是怎样的心情?儿子呢?分角色朗读,学生评价。 “我们这里有14个同学,都活着,我们都在教室的墙角,房顶塌下来架成个大三角形,我们没被砸着。” 1、儿子是怎样在废墟下度过这漫长的等待过程呢?请自由读读16-18自然段,从文中找找,看看阿曼达现在在哪里? 2、结合视频想想,阿曼达当时是怎样的处境?他会怎样想的呢?他是怎样安慰同学的? “不!爸爸。先让我的同学出去吧

18、!我知道你会跟我在一起,我不怕。不论发生了什么,我知道你总会跟我在一起。” 1、一个安全的出口开辟后,阿曼达第一个露出了小脑袋,父子俩会说些什么? 2、从阿曼达说的话中,可以看出阿曼达是个怎样的人? 这对了不起的父与子,无比幸福地紧紧拥抱在一起。 1、是什么让阿曼达在危险面前能够这样做? 2、谁来说一说,他们了不起在哪里? 三、延伸,情感升华 1、老师给同学们带来另外一个真实的故事。 2、学了这篇课文,又听了这则故事,此时,你最想说的一句话是什么?让我们再回过头来诵读这段经典。 2、总结课文。同学们,我们懂得了人世间最珍贵的爱。虽然这样的灾难不是每个家庭都会碰到的,但这样的爱与信任源自于每个家

19、庭中点点滴滴的小事,正是有了这些点点滴滴爱的基石,才会创造出爱的奇迹。 3、爱的延伸: 、有感情朗读课文,再一次体会地震中父子间的似海深情。 、摘抄文中自己喜欢的语句,并诵读积累。 、推荐阅读作品:刘墉散文爱的礼物 1地震中的父与子 爱 创造奇迹 信任 地震中的父与子描写的是1994年,美国洛杉矶发生大地震,一位年轻的父亲奋不顾身地挖了38小时,救出了儿子和儿子的十三位同学的事,父与子凭着坚定的信念创造了一个神话般的奇迹。 我紧抓一个中心线索,两个突破点,整体规划全文教学,这个中心线索就是父与子始终坚守的诺言,毫不动摇的信念:“不论发生什么,我总会跟你在一起!”两个突破点就是:“父亲坚持不懈,

20、遵守诺言和儿子坚强勇敢,先人后己。”这是文章的精华所在,教学中抓住这两个点,以点带面,同时把朗读感受,展开想象,升华情感结合起来,反复诵读感悟,让学生受到父子情深的感染,并体会到父爱的伟大。 在激发学生情感方面,我主要采取的方法是: 1、用情感唤起情感。 教师是学生的榜样,教师对课文的热爱,对语文的热爱直接影响着学生。所以,我都会用心去感悟文本,在课堂上尽量把自己对文本的热爱,对课本的感悟释放出来,用自己的情感唤起学生的情感。但绝不是生硬的给予,而是潜移默化,润物细无声,用自己的情感去感染学生。 2、借助语言自悟情感 学生的情感要通过自己的语言实践去思维,去想象,去入情入境地读,借助语言文字产

21、生情感。所以我在教学中,引导学生抓住课文的情感动情处,引导学生自悟情感,只有学生自悟到的情感,才更有生命,才是真挚的情感。如引导学生对挖掘这一自然段的理解。 3、通过朗读渲染情感。 朗读是最好烘托情感的方法,所以这两节课上我注重朗读,不断地引导学生朗读关键的句段,让学生感悟情感,培养学生语感。 4、借助媒体渲染情感。 我借助图片、音乐等媒体辅助教学,把学生带入课文的境界里,使学生入情入境,让学生在浓厚的气氛中体悟文本的情感。 5、经典诵读激发情感。 良好的开始是成功的一半,我用父爱这首经典小诗导入,使学生很快进入课文情境之中,唤起情感。并在课堂教学即将结束时,实时重温这首经典小诗,让学生的情感

22、得到提升。 6、课外拓展升华情感。 在教学过程中,我引入了唐山大地震中的感人故事,是对地震中的父与子这一文本的很好补充,通过拓展学习使学生的情感升华达到很好效果。 1 地震中的父与子 教学设计 活水乡沙锅村小学 一、教材分析: 地震中的父与子一文,是小学语文S版教材四年级下册五 单元中的一篇精读课文,讲的是在一次大地震中,一位父亲为了寻找儿子,锲而不舍地在废墟中挖掘,最终与儿子劫后相逢的感人故事。赞扬了父子俩在险恶的环境面前自信、不向困难屈服的品格,表现了父子之间深深的情意。本单元几篇课文表现并赞美了父爱、母爱、师爱、亲邻间的爱。通过本单元的学习,让学生感受到爱是人世间伟大而纯真的情感,培养学

23、生关爱他人的高尚品质,教育他们把爱的火种撒向生活的每个角落。选编本课的意图:一是引导学生通过对人物外貌、语言和动作的描写,体会文章表达的思想感情,提高阅读能力;二是让学生感受父爱的伟大力量,受到父子情深的感染。 二、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认识“塌、昔、墟、掘、爆、堪”等6个生字,会写“昔、漆、拐、挖、掘、控、辟、拥”等8个字,掌握“昔日、漆黑、拐弯、挖掘、控制、开辟、拥抱”等词语。 2、过程与方法:读懂课文,运用提问题的方式理解含义深刻的句子。体会父亲在救助儿子过程中的心情,以及他不向困难屈服的坚强意志。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学习父子俩在险恶的环境面前充满

24、自信、不向困难屈服的品格,教育学生做一个意志坚强的人;理解信念和父爱的伟大力量。 三、教学重点、难点: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父子俩十分了不起,在险恶的环境面前充满自信,不向困难屈服的坚强意志。 四、教学准备: 1、学生预习课文,理清文章结构。 2、教师和学生搜集有关地震的材料。 3、教师准备图片、创设情景,引入课题 2008年5月12日发生的汶川大地震,相信在座的每位都还记忆犹新吧!那一幕幕还恍惚在眼前,当我们每次在电视上看到那些被废墟掩埋了的生命时,都只能以眼泪来祭奠他们。可是,也有一些顽强的人,在废墟里掩埋了几十小时、甚至上百小时,终于等来了救援,重获了新生。这节课我们来学习地震中的父与

25、子一文,让我们一起来感受一下美国洛杉矶大地震中,一位同样顽强的父亲,冒着危险抱着坚定的信 念,不顾劝阻,历尽艰辛,经过38小时的挖掘终于救出了儿子和同学的事。 、初读课文,初步感知 1自读课文,要求:借助字典,结合课文中的句子认识生字和新词。 2小组内互读课文,交流学习收获。 3全班交流:检查生字、新词的读音,重点记住“昔、漆、拐”等字形。 、再读课文,整体感悟 1默读课文,思考:用比较简洁的话说说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读了课文有什么感受;划出不懂的词语、句子,试着提出不懂的问题。 2全班讨论:用简洁的话说说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谈谈读了课文,自己有什么感受? 第二课时 、复习知识,导入新课 1、复习课文内容:课文主要讲了发生在父与子之间的一件什么事? 2、在地震中,许多楼房都成了废墟,同学们,像这样惊心动魄的大地震,在正常情况下,埋在废墟下的人生还的可能性大吗?是的,生还的可能性非常小,然而这篇课文讲的一个儿子与十四个同学在废墟下支撑了38个小时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