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里古镇说明文划线句_第1页
上里古镇说明文划线句_第2页
上里古镇说明文划线句_第3页
上里古镇说明文划线句_第4页
上里古镇说明文划线句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5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上里古镇说明文划线句-工作报告一:上里古镇实习报告 上里古镇实习报告 实习内容:上里古镇建筑数目和类型的调查 专业班级:环规03级2班 组 别:第9组 学 号:20033831 姓 名:潘熙炜 指导老师:胡宗达 实习地点:雨城区上里古镇 实习时间:x年12月3日 目录 1. 前言-3 1.1实习的内容-3 1.2实习的目的和意义-3 2.上里古镇基本概况-4 3.上里古镇各个建筑类型典型代表介绍-5 3.1上里的宅院-5 3.2上里的古桥-6 3.3上里的贞洁牌坊-7 3.4上里的古塔-8 3.5上里的古泉-9 3.6上里“井”字街道-10 3.7上里古戏台、水车及水磨坊-10 4.上里古镇建

2、筑类型和数目调查研究指标测度及分析-11 4.1 建筑类型和数目调查研究指标体系建立和研究方法-11 4.2 主要景点依据指标调查结果及指标测度-12 5.上里古镇历史建筑保护及开发中存在问题分析及规划建议-13 6.结语实习心得-13 1.前言 不同时期,不同年代,不同地域环境的建筑都有其自身的特点。因此就形成各具风格的建筑的类型。这些都是先辈们用其智慧和双手创造文明的淀积与结晶,镌刻着一个民族、国家或地区文化生命的内涵,是历史文化遗产的重要组成部分。其特有的精神机制、思维方式、想象力和文化意识,是人类活动的信息资料库,是展示人类文明的卷轴。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在保护世界文化和自然遗产公约中,将

3、文化遗产,是指那些从历史、艺术、科学或审美、人种学、人类学角度看,具有突出的普遍价值的各类文物、建筑群、遗址。在所有的文化遗产中,古村镇蕴藏着人类优秀的民风民俗,反映了一定历史时期的历史风貌,传乘着历史的文脉和足迹,是人类的精神文明财富。因而是重点保护的内容之一。 1.1实习的内容: 这一次我们生态规划课程实习的地点是坐落于四县交接之处,东通名山、邛崃,西达芦山、雨城,的上里古镇,上里古镇历史文化悠久、名胜古迹众多,还有各种各样的别具特色的建筑类型,长期以来形成了以泉文化、桥文化、牌坊文化等为核心的历史文化群。我们这次生态规划实习是对上里古镇的经济,文化,社会,历史等个方面做详细的调查。但,由

4、于时间及其他因素的限制,不可能几个人就把所有的内容都调查,因此,胡老师把我们四个班分成几个不同的组,每个组负责调查不同的内容。我们小组(第9组)调查任务是上里古镇建筑数目和类型的调查。经过前期的准备我们对要调查的内容以及调查方法有了充分的认识。以下就我们的实习内容和经过做一些简单的说明: 表一 实习基本情况介绍 : 总的来说,生态规划是在生态学原理的指导下,根据经济,社会,自然等方面的信息,从宏观,综合的角度分析研究地区规划问题,并在此基础上提出土地利用及资源利用,生态建设和环境保护措施。生态规划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学科,如果只是学习书本上的理论知识,而缺乏实践操作的话那就很难掌握这门学科的精髓

5、。因此,实习就是必然的要求了。通过野外实习,我们能够很好地掌握生态规划的一些基本原理和操作方法,比如说: (1)怎么根据实际情况确定规划范围很目标; (2)资料的收集; (3)信息的筛选和指标体系的建立: (4)如何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等等 2.上里古镇的基本概况: 上里古镇位于川南(雨城)雅安之北26公里 距成都约11026(公里),行程约3小时,坐落于四县交接之处,东通名山、邛崃,西达芦山、雨城。上里古镇于1982年被四川省命名为“历史文化名镇”, 被称为四川省十大古镇之一。根据境内尚存的文物记载,古镇初名“罗绳” (因地处罗绳山东面而得名),昔日古道上的驿站、关隘之意,是巴蜀平原通往关外民族

6、地区的关卡之一,从这里到邛崃(临邛城)至芦山(姜城)和雅安(雅州城),各为一日行程。到了明末清初,由于古镇人口不断增加,经济日益繁荣,便以五大姓氏更名为“五家口”,至今仍流传着这五大家庭的各自千秋,即:杨家顶子(官宦世家)、韩家银子(经商钱多)、陈家谷子(粮田众多)、许家女子(长得标致)、张家碇子(习武卖药)。解放后,依据陇西河的流向,三十里建场,因这里位于上十里,故名上里。(以下是上里的区位地图) 图一 上里区位图 古镇特具历史和自然生态两大优势,古镇建在二水环绕,面向田野小丘,与四周古主、修竹、溪水、古桥相映成趣。镇上古朴的建筑高低错落,风格各异,石板铺街,木屋为舍。街市以主要是“井”字布

7、局,取“井中有水”防止火患之意。居高俯览,宛如观赏一幅古老的画卷;身临其间,有又一种时光倒流回到从前的感觉,仿佛置身世外二水环绕的镇内,古桥、古树、 古场镇,古塔、古洞、古牌坊,再加上清末的宅院(韩家大院)、唐代的喷泉(渊泽侯白马泉)竞向世人展示她朴实无华的千百年的风韵! 十八罗汉拜观音 上里镇自然景观,位于上里镇中心小学对面。因十八个连续突兀的小山峰,面对“观音峰”而得名,是上里最具庄严神圣、奇拔秀逸的自然景观。 3.上里古镇各个建筑类型典型代表介绍 3.1 上里的宅院(以韩家大院为例) 全镇座落四处韩家大院, 现具保存完好的韩家建筑群有两处,一位于四家村,一位于古镇内。大院始建于清代嘉庆年

8、间,院内雕刻历经三代人方完成,雕刻内容以川戏折子戏和历史典故为题材,其独特的镶嵌式雕刻工艺,实为地方一绝。 位于四家村8社的韩家大院,系民间古建筑,始建于清朝乾至道光4年。系钦点进士及第、署云南省禄权县知事、代署武亭州官韩廷藩和武举韩腾蛟、韩廷锐、痒生韩廷儒家的“华居”,清朝朝廷赐挂“卫守府”金匾。整个建筑有7个四合天井组成,又称为“七星抱月”,整个院落占地约,7个四合天井为四合院式木结构穿斗,布局严谨,大门呈“八”字两柱撑檐,饰木雕人物图案。升台阶为正厅华堂,两旁设置厢房、耳房。大小天井有走廊互相贯通,皆以正方形、长方形地板铺地。光洁平整。后院建耍楼、花园。建筑以镶嵌、木雕称奇,门窗、梁檐、

9、枋柱等多用银杏、楠木、红豆、红杉、檀木等做材料,雕刻人物、鸟兽、花卉、仙房等图案以及民间故事和社会风俗等场面,栩栩如生。分件雕刻成型后,镶嵌于设计位置,入槽合缝,粘结牢固,一人一物都体态匀称、神情各异、图纹清晰、风格独特。 大院坐南朝北,呈一完整的四合院格局,地势平坦、视域开阔,其中木雕窗格最为精美。韩家大院窗格分为格类、如意纹以及仕锦嵌花三类,线条流畅、受力均匀,布局巧妙,是上里原有传统营造工艺的典范之作。 位于四家村3社的韩家大院,在经历了民国年间的一场大火后,仅仅保留下一个大门和10余间房屋,虽然经过整修,但仍然未能恢复原貌。以下是韩家大院建筑特色介绍; (图一) 镶嵌式雕刻二:上里古镇

10、规划文本说明书 前 言 1982年公布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文物保护法中提出:历史文化名城(镇)应是“保存文物特别丰富、具有重大历史价值和革命意义的城市”。在1986年第二批国家历史文化名城(镇)审批中,又对历史文化名城规定了核定原则:目前是否还保存有较丰富完好的文物古迹和具有重大的历史、科学、艺术价值;作为历史文化名城的现状格局和风貌应保留着历史特色,并具有一定的代表城市传统风貌的街区。按照以上对历史文化名城的定义和核定原则,审视分析上里古镇今天的现状,我们有理由确定:上里古镇自1992年被确立为四川省历史文化名城以来,虽也历经城镇建设发展的强烈影响,但从系统保护、特色保护、物质形态的保护与非物质

11、形态的保护并重的角度来看,他仍不失为一个具有很高品质的历史文化名镇。 80年代以来,我国已批准公布了100多个国家级历史文化名城和众多省级历史文化名城,四川省自1982年以来被确定的国家级历史文化名城有7个,而上里为46个省级历史文化名城之一。总体来看,无论国家级、省级历史文化名城,在四川省内,象丽江、平遥古城那样,整体保护下来的历史文化风貌的名城(镇)已经屈指可数,而上里古镇可算其一。究其原因大概有两条:一是早在上世纪80年代上里镇已编制了对保护其风貌起到基本作用的规划,其二上里古镇较为偏远,他坐落在雅安、芦山、名山和邛崃四县市交界处,而这一地区至今仍保持着农耕社会典型的生产、社会、文化形态

12、。 建房积极性很高,在古镇和他的外围已出现了较多的新建筑,风格和形态完全与传统民居建筑相左,形势可谓岌岌可危。这一现象已为许多有识之士所严重关注,并做出了许多努力和有益的工作。其中,最为重要的措施是将x年8月23、24日的第三届省旅游发展大会将在雅安召开,而上里古镇又是此次活动的分会址,其目的,主要是想通过此次会议,促进上里古镇的风貌保护和经济发展。 在省领导的整体指导和受雅安市雨城区人民政府的委托,我院承担了此次规划设计,主要是在原有规划的基础上着重对古镇的总体风貌进行保护和整治规划。同时,对建的建筑及场地环境进行方案设计,并且对现有保留的建筑提出具体保护、修缮、改造的实施措施。 本项目的特

13、殊性之一为规划的近期建设内容必须在旅发大会之前建成。分解后的项目由区政府各职能部门具体负责。委托方要求我项目组在此过程中进行规划设计现场指导,项目组进行了约100多人次的现场技术服务,保证了施工进度和规划设计的内容要求。 项目组x年初进场,经过反复踏勘、座谈,规划方案向区、市、省主管领导和专家征求了意见并通过了评审。 说 明 书 1. 规划背景 1.1 历史沿革 上里镇汉以前为青衣羌人领地,汉至隋归严道县管辖,隋末唐初曾一度属临邛郡,尔后归雅州府。古时的西蜀称“西南夷”,为开发这片宝地,从先秦到明清间,曾有几次大规模的移民活动。如秦灭赵国后,迁赵国臣民来西南夷,汉代迁楚国臣民来青衣,明末清初又

14、一次次大规模的湖广填四川的移民活动。上里早期为多民族的聚居之地,民族中主要以本地土著的巴蜀民族青衣羌人为主。由于南方丝绸之路的不断繁华,常有外地民族来此定居。他们带来了先进的中原文化和境外文化,同当地文化融合成了统一的汉文化,给后人留下遍及全镇的文物古迹,使观者目不暇接。如“九世同居”石牌坊。_上里古镇说明文划线句。 明末清初从中原晋南花池子入川的韩氏人家,选中上里这块地方建业经商,曾在自贡经营盐井,做过盐务官员,后成为巨富,韩家从清代至民国初先后办过三个川剧科班,对地方戏曲作出了一定贡献。 古镇名称的更迭,根据境内尚存文物记述,古镇初名“罗城”,昔日古道上的驿站、关隘之意,是巴蜀平原通往境外

15、民族的关卡,是我国南方丝绸之路经临邛进入雅安的驿站之一,从这里到邛崃(临邛城)至芦山(姜城)和雅安(雅州城),各为一日路程。到明末清初,由于古镇人口不断增加和商贾的繁荣,这个地方便以镇上五大姓氏更名为“五家口子”,至今还流传着这五大家族的趣闻和称谓。如:杨家顶子(官运亨通)、韩家银子(钱财丰厚)、陈家谷子(地方世家)、许家女子(世出美人)、张家锭子(地方一霸)。 古镇上里地处深山,从一个驿站发展成为一座商贾繁荣的城镇,主要是它处在蜀中重要的交通要道(临邛古道),当年从成都过邛崃到到雅安可至青衣羌国(今芦山县),从雅安南行经石棉可到南诏国(今西昌地区)。所以古道上茶帮、烟帮、盐帮商旅络绎不绝,镇

16、上应运而生的旅馆、茶馆、烟馆、酒馆、赌馆、妓馆林立,构成一幅车水马龙、繁荣昌盛的景象。随着川藏、川滇公路的修建,古镇渐渐失去昔日的光采。 上里镇东南临水,北依磨子岗,面对十八座馒头似的小山丘,俗称“十八罗汉拜观音“。镇北良田平畴、阡陌纵横,山边绿树修竹,四周幽雅宁静,环境野朴纯真。 上里镇早年被定为革命老区。1935年中国工农红军北上抗日途经上里时,曾先后在此驻扎半年之久。为宣传党的抗日政策,在镇境内刻下了代号为认真、德诚、紫光和崇安四个政治部的数十幅的石刻标语。红军北上后,当地群众用石灰和泥土将其覆盖起来,解放后,又将覆盖物去掉,使这批革命文物又恢复了原貌,成为今日进行革命传统教育的实物教材

17、。 1.2 区位 上里古镇位于雅安市雨城区北端,南距雅安市区27公里。镇域地理座标为东经10303071030737,北纬300102300439,镇域面积75.8平方公里,属川西平原向青藏高原过渡的地带;上里古镇南与中里镇相连,西为雨城区与芦山县交界的罗绳岗山系,东面与名山县接壤,北面与成都市所辖的邛崃市为邻,古镇据守在陇西河上游的白马河与黄茅溪交汇之地。古镇街区保存较完好的历史街区约30公顷。 1.3 环境 1.3.1 经济环境:上里镇总人口约10482人,农业人口占97.7,人均纯收入1228元。 1.3.2交通环境:古镇通过高、平两座石桥与雅上公路相连,古镇经雅上公路向 南至雅安市区2

18、7km,向北距邛崃平乐镇32km。 古镇经雅上公路转成雅高速至成都约一个半小时车程。 1.3.3历史文化环境:上里镇是省级历史文化名镇,历史文化底蕴深厚,镇内文物景点众多。 1.3.4风貌、景观环境 古镇风貌独特,是四川省著名的历史文化名镇,传统文化沉淀丰厚,文物古迹分布广泛,景观环境优美,自然生态上佳,古镇、溪流、田园、林木、山丘与红军文化相互渗透,历史建筑群体与自然生态景观有机地融为一体。 古镇因民居多为木结构建筑,年久失修,部分民居较为破旧。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镇内居民为改善住房的要求十分迫切,违章建房的现象较明显,对古镇风貌造成了严重的破坏。 沿雅上公路新修的建筑为现代建筑风格,层数

19、和体量较大,作为古镇核心区一部分,对古镇形象破坏较明显。 1.3.5绿化环境 上里镇地处雅安市北部峡谷风光历史文化旅游片区北部,该片区山青水秀,空气清新,具备较好的自然生态环境资源。 古镇区处在深丘围合的山间河谷小平台之中,背靠磨子岗,白马河与黄茅溪沿场镇边环绕,在镇东南汇流成陇西河,向南流去,南岸良田平畴,阡陌纵横,田园南面十八座馒头状的小山丘排列环绕,枝繁叶茂,构成了上里镇独特的群山环抱,双溪缠绕,田园镶嵌,林木苍翠的自然环境风貌。 1.3.6旅游环境 根据雅安市旅游资源特色和分布特点,雅安市旅游开发总体布局的形体框架为“一个中心两个片区”。北部峡谷风光历史文化旅游片区主要景点景区是:碧峰

20、峡、黄龙湖、后盐溪、永兴寺、上里古镇、陈家山九世同居坊、白马泉、喷珠泉、南方丝绸之路遗踪、红军长征文物陈列馆,上里古镇是该片区开发战略中的重中之重。 总之,雅安市地理环境及其历史发展特点,与周边的市县和地区相比,在自然景观和人文景观方面具有相对的优势。四川省旅游发展总体规划中的“旅游结构规划”把雅安作为四川省四个优先发展的旅游区域之一,它为雅安市旅游业的总体布局的形成,框架的确定提出了行动指南。 2、现状分析及评价 2.1 相关规划分析 2.1.1 根据x年3月雅安市雨城区上里镇规划:镇域总体规划范围为78.5km2,镇区规划控制范围:含古镇区、乌龟山以及十八罗汉以南,字库塔以西的黄家坝新区及

21、周边农田区,规划控制区面积约3.0km2。对镇区的功能定位为:古镇区以古镇风貌和环境保护为主,严格控制建设,并转移出行政、教育等功能。以黄家坝新区开发促进古镇保护,新区以现代城镇功能和旅游配套服务为主,是城镇未来的拓展区域。 管制措施为:区内用地严格遵循本区规划和有关法律、法规,严禁其他各类建设占用;禁止开山炸石,破坏植被修基,乱砍滥伐等破坏景观资源的行为;影响本区自然、人文景观的其它用地,调整到其他适宜地区。 2.1.2 历次规划在功能分区、环境控制上较为客观实际,较好地指导了镇区的规划建设,但由于核心保护区规模小,没有将山、水、田、屋作为一个整体划进核心保护区,并对具体的建筑及景观进行设计

22、研究,致使古镇已受到了一定程度的破 坏,开发建设未能形成有序的空间形态和景观风貌,土地利用与功能配置与古镇发展旅游功能不相匹配。 2.2 规划区现状评价 2.2.1 土地利用 (1)居住建筑用地约占现状用地40,由于古镇保护的限制,居民的居住问题日益尖锐。 (2)古镇公共建筑配套不完善,缺少必要的公建、商服设施。 (3)镇区内绿化植被丰富,区域环境较好。 2.2.2 空间形态 以古镇为中心,北靠磨子岗,向南依次为黄茅溪、田园风光带、“十八罗汉”小山丘,形成由高到低再到高的态势,磨子岗海拔高约950m,高出古镇30m,“十八罗汉”海拔高约980m左右,距古镇100至150m,高出古镇60m左右。

23、形成较佳的观赏角度,古镇建筑以12层为主,局部3、4层。 古镇内建筑密度较高,肌理致密,尺度较小,与周围尺度较大的自然山体、田园及河流形成依赖对比关系,使彼此之间和谐共处,相得益彰。 2.2.3 步行系统与公共空间 古镇步行区为戏台坝及“井”字型街道区域,与沿白马河河岸的临邛古道,和至二仙桥以远的滨河路未形成系统,使古镇西侧和东北侧用地及建筑没有得到很好的利用。 镇区内公共开敞空间尺度宜人,作用明显,包括戏台坝和现有电影院前两处公共开敞场所,都是镇内最吸人的地方,是场镇的中心,赶集、集会、活动之处。 2.2.4 建筑景观 古镇街区是清及民国建筑风貌街区,但由于房屋破旧,沿河搭建严重,使整体风貌

24、难以彰显。 2.2.5 建筑质量 上里古镇传统建筑多为木结构,与其它中国大多数古镇一样,建筑年久失修,结构破败严重,内部设施欠缺,建筑质量较差。 2.2.6 建筑空间利用 临街建筑底层临街部分多为商铺,楼上住人,其余建筑多为居住院落。 2.2.7 历史文化 (1)古镇历史悠久,初名“罗城”,是历史上南方丝绸之路的重要驿站,也是茶马古道的必经之路。 (2)古镇历史遗迹丰富,这里有成片的古街坊、古院落,大量的古民居、古建筑,独特的古戏台、各式的石墩;有精美庄重的双节孝石牌坊,有别具一格的二仙桥和清代立交桥、踏水桥、水冲磨房;有巧夺天工的建筑雕刻,有古朴自然的石板街道,“井”字形街坊格局保留完整,至

25、今保留着大量红军石刻标语。_上里古镇说明文划线句。 (3)历史上,上里古镇居民院落、驿站、庙宇、宗祠等建筑类型齐全,规模小巧,而现状的传统公建已基本完全毁掉。 2.2.8 环境卫生 古镇区沿街的商铺,沿河的居民后院,因缺乏统一严格的管理,脏乱差现象确实存在,垃圾沿道路投放,环境较恶劣。 2.2.9 市政公用基础设施 古镇无系统给排水设施,电话、电线随处挂牵,存在严重安全隐患。 2.2.10 交通现状分析 (1)外部交通:雅安通过上雅公路经碧峰峡镇、中里,行程27公里可至上里,向北32公里可至邛崃平乐镇。上雅公路为双向双车道,在古镇口平桥高桥外侧经常形成拥堵,特别是赶场天、黄金周,镇口经常停放一些出租等待的车辆,致使交通瘫痪。加之没有客运中心,沿路载客的车辆给行车造成阻碍。 (2)内部交通:古镇内以步行为主亦可行车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