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_2019学年高中语文第三单元关照女性命运6古诗二首课件鲁人版.pptx_第1页
2018_2019学年高中语文第三单元关照女性命运6古诗二首课件鲁人版.pptx_第2页
2018_2019学年高中语文第三单元关照女性命运6古诗二首课件鲁人版.pptx_第3页
2018_2019学年高中语文第三单元关照女性命运6古诗二首课件鲁人版.pptx_第4页
2018_2019学年高中语文第三单元关照女性命运6古诗二首课件鲁人版.pptx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44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6古诗二首,风雅诗斋,课前预习,文本精解,随堂演练,时文赏读,风雅诗斋,闺怨 王昌龄 闺中少妇不曾【注】愁,春日凝妆上翠楼。 忽见陌头杨柳色,悔教夫婿觅封侯。,【注】 “不曾”一本作“不知”。 赏读:题称“闺怨”,一开头却说“闺中少妇不曾愁”,作者这样写,正是为了表现这位闺中少妇从“不曾愁”到“悔”的心理变化过程。本来要凝妆登楼,观赏春色,结果反而惹起一腔幽怨,这变化发生得如此迅速而突然,仿佛难以理解。诗的好处正在这里:它生动地显示了少妇心理的迅速变化,却不说出变化的具体原因与具体过程,留下充分的想象余地让读者去仔细寻味。 这首诗正是抓住闺中少妇心理发生微妙变化的刹那,作了细腻而含蓄的集中描写

2、,使读者从突变联想到渐进,从一刹那窥见全过程。,课前预习,一、知人论世 1.走近经典,(1)诗经是我国第一部诗歌总集。它汇集了从西周初期至春秋中叶大约500年间的诗歌305篇。又称为“诗”,或称“诗三百”。西汉时被尊为儒家经典,始称诗经,并沿用至今。 (2)古诗十九首为汉代五言诗,收入梁代昭明太子萧统编的文选,这些诗的作者,创作的时间、地点都难以确定,但后世却视之为带有整体性的组诗,“古诗十九首”也就成了这些诗的专名。这些诗在内容上都有某些共性,艺术上代表了汉代五言诗的最高成就。,2.写作背景 (1)氓估计写于公元前七世纪以前,那正是我国由奴隶社会向封建社会过渡的时期。妇女在家庭从事奴隶般的劳

3、动,经济上得不到独立,人格上形成对男子的附属关系,男子一旦变心,就可以无所顾忌地将她抛弃。这时作为封建生产关系和等级制度的观念形态(如封建礼法)也已形成,妇女的恋爱和婚姻常常受到礼教的束缚,父母干涉和习俗的责难,进一步形成了对妇女的精神桎梏。氓描写了一位纯洁善良的少女被轻薄男子欺骗遗弃的不幸遭遇,肯定了女子事后悔恨的心情以及与男子决绝的立场。,(2)东汉桓帝、灵帝时,宦官外戚勾结篡权,官僚集团垄断仕路,上层士流结党营私,文人士子备受压抑。在这样的形势和风气下,中下层文人士子或为避祸,或为寻求出路,只得东奔西走。他们离乡背井,辞别父母,亲戚隔绝、闺门分离,因而也就有了“游子”的乡愁和“思妇”的闺

4、怨。古诗十九首主要就是抒写文人士子仕途碰壁后产生的人生苦闷、厌世情绪和离别相思之情,反映了东汉末年儒家思想崩溃,身逢乱世的中下层文人在仕途碰壁后对短促而苦难的人生的深刻思索,在对现世人生的怀疑和否定的同时,也标示着对内在人格的觉醒和追求。,二、相关链接 1.诗经的表现手法赋、比、兴 诗经中运用了三种表现手法赋、比、兴。赋、比、兴与风、雅、颂合称“六义”。赋就是陈述铺叙,雅诗、颂诗中多用这种方法。比就是譬喻,使形象更加生动鲜明,如硕鼠用老鼠来比喻统治阶级的可憎,氓用桑树由繁茂到凋落,比喻夫妇爱情的变化。兴的基本含义是借助其他事物作为诗歌的开头,像采葛:“彼采潇兮,一日不见,如三秋兮!”开头两句是

5、起兴,它与下四句没有任何意义上的联系。它的作用只是为了引起下文,使诗歌曲折委婉,而不给人以突兀的感觉。但也有起兴和下文有联系,同样起着比喻的作用,像关雎:“关关雎鸠,在河之洲。窈窕淑女,君子好逑。”比兴手法的运用,大大丰富了诗歌的表现手法,它可以在极短的篇章里创造出极动人的境界和形象。比兴手法在中国诗歌创作中一直被继承发展着,这是周代民歌对后代文学有重大影响的一个方面。,2.五言诗 五言诗,古代诗歌体裁。是在两汉民谣和乐府民歌中首先产生和发展起来的。东汉时陌上桑江南可采莲等,已是比较成熟的五言作品。今存最早的文人的五言诗当为东汉班固的咏史。东汉末年无名氏古诗十九首的出现,标志着五言诗已经达到成

6、熟阶段。至建安和魏晋南北朝时期,五言诗已“居文词之要”(钟嵘诗品),成为最盛行的诗体,出现了大批名作。 五言诗扩展了诗歌的容量,能够更灵活细致地抒情和叙事。在音节上,奇偶相配,也更富有音乐美。因此,它更能适应汉以后发展了的社会生活,从而逐步取代了四言诗的正统地位,成为古典诗歌的主要形式之一。初唐以后,产生了近体诗,其中即有五言律诗、五言绝句。唐代以前的五言诗便通称为“五言古诗”或“五古”。,三、语基梳理 1.通假字,答案:(1)“于”通“吁”,吁嗟,叹词,表示叹息 (2)“说”通“脱”,解脱(3)“泮”通“畔”,边,岸,2.一词多义,答案:(1)动词,请,愿动词,扶,持动词,带领名词,将领,将

7、帅副词,将要副词,且,又,答案:(2)动词,搬迁动词,调动官职,一般指升官动词,放逐,流放动词,变更(3)助词,无实义句中语气词,无实义名词,预言、话动词,说,答案:(4)动词,距离动词,离开动词,距离动词,离别(5)介词,把连词,表目的,来第一个“以”,介词,用;第二个“以”,介词,把介词,因,答案:(6)结构助词,居主谓间,取消句子独立性代词,代指令“她”伤心的人和事结构助词,“的”音节助词,无实义,答案:(1)贰,背叛,有二心。数词用作动词(2)二三,有时二,有时三。意思是多次改变。数词用作动词(3)老,指“白头偕老”的想法。形容词活用作名词(4)巢,筑巢。名词用作动词(5)日,一天天的

8、。名词作状语,答案:(1)虚指多年指出生三年(2)眼泪眼泪和鼻涕(3)至,达到;于,介词表示达到某种程度或表示另提一件事,答案:(4)距离到某地方,前往某地(5)把当作认为,答案:(1)判断句。“匪”表否定判断(2)判断句。“则”表肯定判断(3)省略句。省略主语(4)省略句。省略宾语,5.特殊句式 (1)“匪来贸丝”“匪我愆期”() (2)淇则有岸,隰则有泮() (3)以尔车来() (4)来即我谋(),答案:(5)省略句。省略主语(6)倒装句。介词宾语前置,应为“以秋为期”(7)倒装句。主谓倒装,应为“其德二三”,(5)与君生别离() (6)秋以为期() (7)二三其德(),答案:(1)桑之未

9、落其叶沃若(2)三岁为妇靡室劳矣夙兴夜寐靡有朝矣(3)女也不爽士贰其行,6.名句名篇 (1)氓中以桑叶之润泽有光,比喻女子的容颜亮丽。另一说,用桑叶茂盛比喻男子情感旺盛之时的句子是:,。 (2)氓中女主人公自嫁氓为妻,多年来所有的家庭劳作一身担负无余,早起晚睡,没有一天不是这样。体现这一点的语句是: , ; , 。 (3)氓中女子对爱情态度专一,男子对爱情却怀二心。这种鲜明的对比在文中集中体现的语句是: , 。,答案:(4)反是不思亦已焉哉(5)胡马依北风越鸟巢南枝,(4)氓中表现女子悔恨多于哀伤,决绝而不留恋的语句是: , ! (5)行行重行行中用比兴的手法,说明自然界的飞禽走兽都有思念故土

10、的本能和情感,暗示思妇对游子思念的句子是: , 。,文本精解,一、整体感知 1.结构图解 (1)氓,(2)行行重行行 行行重行行,2.氓 (1)有论者以为,氓这首诗的结构与作者叙述时激昂波动的情绪相适应,请你 分析。,参考答案:全诗共六章,每章十句。一、二两章是追叙,第一章,叙述女子与男子由相恋而定婚。第二章,叙述自己陷入情网,不在乎氓是否有“良媒”而与氓结婚。诗人叙述到这里,情绪极度激昂,既有对以往婚前生活美好的追忆,也有一丝悲愤与悔恨。使叙述中断转而开启第三章。第三章,她对一群年轻貌美的天真少女,现身说法地规劝她们不要沉醉于爱情,并指出男女不平等的现象。第四章,对氓的负心表示怨恨,她指出,

11、这不是女人的错,而是氓的反复无常。第五章,接着追叙,叙述她婚后的操劳、被虐和兄弟的讥笑而自伤不幸,尽情倾诉她无端被弃后怨愤悲痛的心情。第六章,叙述幼年彼此的友爱和今日的乖离,斥责氓的虚伪和欺骗,坚决表示和氓在感情上一刀两断,表现出女子清醒与刚烈的性格特点。这些,都是作者的经历、内心活动、感情变化的再现。这种安排与主人公情感抒发相吻合。,行行重行行 (2)归纳行行重行行一诗的构思特点。 行行重行行表现思妇怀念远行的丈夫的缠绵情感。全诗先是追叙初别,再说路远会难,然后倾诉久离相思之苦,最后以自我宽慰作结。,二、局部揣摩 氓 1.氓用对比手法表现人物性格,试举例分析。,参考答案:氓是女主人公在回忆中

12、叙事抒情的。在回忆中运用对比的手法:女主人公自身婚前婚后形成对比。婚前,“总角之宴,言笑晏晏”,“不见复关,泣涕涟涟。既见复关,载笑载言”,“我”纯真、热情。婚后,“夙兴夜寐,靡有朝矣”,“静言思之,躬自悼矣”,辛苦而又蒙受耻辱,更突出的是思想上起了深刻的变化:“于嗟女兮,无与士耽”“女之耽兮,不可说也。”前后恋爱、婚姻生活的对比,思想感情的对比,表现了女主人公的性格特点和性格变化。氓,婚前婚后也形成对比。婚前,“氓之蚩蚩”;婚后,“女也不爽,士贰其行”,“言既遂矣,至于暴矣”,他“二三其德”,甚至凶暴起来。,在这一对比中,女主人公认识到了在恋爱、婚姻生活中男女是不平等的。从痛苦的生活经历中她

13、得出教训:“于嗟女兮,无与士耽。士之耽兮,犹可说也;女之耽兮,不可说也”她的悔恨多于哀伤,决绝而不留恋:“反是不思,亦已焉哉!”表现出她清醒、刚烈的性格特点。,2.试简析氓三、四章中比兴手法的运用。,参考答案:第三章前四句以“桑之未落,其叶沃若。于嗟鸠兮,无食桑葚”起兴,桑叶鲜嫩,告诫斑鸠不要贪吃桑葚,这与后面六句劝说“于嗟女兮,无与士耽”诗意是相连的。这些起兴的诗句中兼有比的特点,以桑叶茂盛来比喻女子正当年轻美貌之时,也有一说是指氓情意浓厚之时。第四章前两句“桑之落矣,其黄而陨”,叶由嫩绿变为枯黄,这与士“信誓旦旦”变成“士贰其行”相对照,是“兴”手法的运用。而桑叶的枯黄也是比喻女子颜色已衰

14、,或喻指氓情意已衰。 第三、四章起兴的诗句,用自然现象来对照女主人公恋爱生活的变化,由起兴的诗句引出表达感情生活的诗句,激发读者联想,增强意蕴,产生形象鲜明、诗意盎然的艺术效果。而兴兼有比的特点,更富有艺术魅力。,参考答案:“行行”言其远,“重行行”极言其远,兼有久远之意,更进一层,不仅指空间,也指时间。一个“重”字说明了走得远,走得久。题目充分表达出女主人公对丈夫强烈的思念之情。,行行重行行 3.试分析该诗题目的艺术效果。,4.请简要分析行行重行行一诗中比兴手法的运用。,参考答案:行行重行行一诗中运用比兴手法的诗句是“胡马依北风,越鸟巢南枝”。“胡马”:胡地之马,北方所产。越鸟:南方之鸟。越

15、:古代称南方为“百越”,包括现在的两广、福建等地。“胡马”“越鸟”在这里比喻远行的游子。胡马依恋着北风,越鸟在朝南的枝头筑巢,用胡马、越鸟依恋故土,而喻指远行的游子依恋家乡,思念家人。这两句同时兼暗喻思妇对远行丈夫深婉的恋情和热烈的相思胡马在北风中嘶鸣了,越鸟在朝南的枝头上筑巢了,游子啊,你还不归来啊!,思路提示:结合原诗内容、背景挖掘奴隶社会中不合理的爱情生活,婚姻制度,进行思考探究。 观点一:他们的悲剧具有一定的必然性和普遍性,这是由社会因素决定的。在男权社会中,女性在经济上、政治上都处于附属地位,她们的生活天地都很狭小,生活得幸福与否都维系在丈夫身上,如果遇上一个对家庭、对感情不负责任的

16、丈夫,那她的悲剧是难以避免的。,三、开放探究 如何看待女主人公的婚恋悲剧?你认为女主人公被弃的原因是什么?,观点二:男女主人公的爱情悲剧虽有它的社会原因,但人物自身的性格特点也是不可忽略的。从他们的恋爱过程看,两人虽是自由恋爱,但女主人公对男主人公缺乏必要的了解,被他忠厚的表象蒙蔽,轻率地答应了他,种下了日后悲剧的种子。,随堂演练,解析:BA项,“愆”读qin;C项,“载”读zi;D项,“泮”读pn。,解析:D第一个“尔”意思是“你的”,第二个“尔”意思是“你”。第一个“彼”意为“那”,第二个“彼”意为“对方”,指敌人。,解析:C意思是“与你生活到老”,与现在常讲的“白头偕老”相同。,3.对文

17、中有关词语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载笑载言”中“载”字的含义和成语“载歌载舞”中“载”字的意思是一致的。 B.“夙兴夜寐”即早起晚睡,和现在的成语含义相同。 C.“及尔偕老”意为等你老了,与现在常讲的“白头偕老”不相同。 D.“信誓旦旦”即真诚恳切地发誓,和现在的成语含义相同。,解析:DA项,“愆”是“拖延”的意思。B项,“依”是“依恋”的意思,“巢”是动词,“筑巢”的意思。C项,“涕”是“眼泪”的意思。,5.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A.诗经是我国最早的一部诗歌总集,收集了从西周初年至春秋中期的诗歌305篇,又称“诗三百”,它和乐、射、御、书、数一起被称为“六艺”。 B.“风”“雅

18、”“颂”是诗经中的三个类别,“赋”“比”“兴”是诗经的表现手法,后人把两者合称“六义”。 C.我国文学史上向来“风”“骚”并称。“风”就是指诗经中的“国风”,“骚”是指屈原的代表作离骚。它们是我国古代文学现实主义和浪漫主义传统的源头。后代也用“风骚”泛指文学。 D.诗经又简称诗,尚书又简称书,“五经”指的是诗书礼易春秋。,解析:A“六艺”有两重含义,一是指六种技巧,也是古时贵族子弟要学习的六种科目,即:礼(礼仪)、乐(音乐)、射(射箭)、御(驾车)、书(识字)、数(计算);另一种含义是指六种儒家经书,即:诗(诗经)书(尚书)礼(礼记)易(周易)乐(乐经)春秋。,二、课内阅读 (一)阅读文段,完

19、成后面的67题。 氓之蚩蚩,抱布贸丝。匪来贸丝,来即我谋。送子涉淇,至于顿丘。匪我愆期,子无良媒。将子无怒,秋以为期。 乘彼垝垣,以望复关。不见复关,泣涕涟涟;既见复关,载笑载言。尔卜尔筮,体无咎言。以尔车来,以我贿迁。,答案:这两章塑造了一个善良热情、忠厚淳朴的劳动妇女形象:她很热情,虽然出于误会,但确曾深爱过氓,看不到氓便“泣涕涟涟”,看到了氓便“载笑载言”;她沉醉在爱情里,而“不可说也”;她见到氓急不可耐,便“将子无怒”,并答应他“秋以为期”,她很淳朴,淳朴到天真的程度,诚心诚意地将幸福与希望寄托在骗子身上。只由于“言笑”的“晏晏”,“信誓”的“旦旦”,以及以龟甲、蓍草占卜得来的一点儿好

20、兆头,便“以尔车来,以我贿迁”。,6.试简析此两章中表现出的女子的主要性格特征。,答案:第一章先称那男子为“氓”,不知哪来的一个野小子。说明女方最初对他毫无认识。接着称“子”,子是对男子的尊称,这时她已把他当作朋友看待而尊重他了。第二章就称“尔”,“尔”是二人感情很好以后的亲昵称呼。第三章就视这个男子为路人一般而称为“士”了,到后来根本连“士”也不称了。我们由女子对男子的称呼,就可看出两人感情的进展,颇耐人寻味。,7.此两章对男子先称“氓”,再称“子”“尔”,第三章称“士”,试简析其变化原因。,答案:凡物都有眷恋乡土的本性:“胡马依北风,越鸟巢南枝。”飞禽走兽尚且如此,何况人呢?这两句用比兴手

21、法,托物喻意,效果远比直说更强烈感人。表面上喻远行君子,说明物尚有情,人岂无思的道理,同时兼暗喻思妇对远行君子深婉的恋情和热烈的相思。“浮云蔽白日”则在比喻手法中隐含对游子(实际上也是对自己命运)的担心,但表露得更为含蓄。,(二)阅读行行重行行,回答后面的89题。 行行重行行,与君生别离。相去万余里,各在天一涯; 道路阻且长,会面安可知!胡马依北风,越鸟巢南枝。 相去日已远,衣带日已缓;浮云蔽白日,游子不顾反。 思君令人老,岁月忽已晚。弃捐勿复道,努力加餐饭! 8.请简要赏析“胡马依北风,越鸟巢南枝。相去日已远,衣带日已缓;浮云蔽白日,游子不顾反”运用的表现手法及其作用。,答案:(1)这句诗表

22、达了主人公极度思念,思而不得之后极度失望的心情,是自我劝慰之语。“弃捐勿复道”是因为“道”也没有用处,“努力加餐饭”正好说明主人公饮食无味的状况。 (2)在结尾表示一切撇开,只希望对方多多保重这种含蓄深沉的写法,和主人公善良的柔情互为表里,正是中国诗歌传统的温柔敦厚诗风的生动体现。,9.诗歌最后两句应如何理解?这样的结尾有何表达效果?,时文赏读,为老百姓留住鸟语花香田园风光 李达仁 中国要美,农村必须美;中国要富,农民必须富。 “持续开展农村人居环境整治行动,打造美丽乡村,为老百姓留住鸟语花香田园风光。”在全国生态环境保护大会上,习近平总书记就持续开展农村人居环境整治行动,努力实现生态惠民、生

23、态利民、生态为民作出一系列部署,为改善农村环境、建设美丽乡村提出了新要求,为留住美景和乡愁、建成美丽中国描绘了新愿景。,【思维借鉴】 开篇点题,开宗 明义。 紧扣文章的主旨,引用习近平的讲话,点明“开展农村人居环境整治行动”的目的。,美丽乡村是美丽中国建设的重要组成,也应成为生态文明建设的发力点和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重头戏。一个鱼虾绝迹、污水横流、垃圾遍地的农村,定难承载游子乡愁,更不可能承载起农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所以党的十九大擘划乡村振兴战略,确立了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建设目标。所以中央领导明确要求,认真学习领会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就要深刻把握良好生态环境是最普

24、惠民生福祉的宗旨精神,着力解决损害群众健康的突出环境问题。,进一步阐释建设美丽乡村的意义。,为老百姓留住鸟语花香田园风光,必须以问题为聚焦,切实解决影响农村生态环境的突出问题。不久前,中央电视台就连续曝光了山西三维集团往农村违法倾倒工业废渣问题、陕西四川等地农村垃圾无人管理问题。应看到,近年来各地城市加大调整产业结构和治理环境污染的力度,城镇地区的环境有了明显好转;而广大农村地区,则由于垃圾和污染物集中处理能力差,环境监管力量薄弱,环境治理呈现明显短板。只有对这些问题给予及时治理、有效治理,“垃圾围城”“污染下乡”才不会成为困扰城乡发展的痛点。,该段使用因果论证的格式,先是说明原因,即“建设美丽乡村的意义”,然后以两个“所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