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年级上册语文说课教案-2.5古诗两首人教新课标_第1页
四年级上册语文说课教案-2.5古诗两首人教新课标_第2页
四年级上册语文说课教案-2.5古诗两首人教新课标_第3页
四年级上册语文说课教案-2.5古诗两首人教新课标_第4页
四年级上册语文说课教案-2.5古诗两首人教新课标_第5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题西林壁说课稿各位领导、评委、老师们:大家好!今天我说课的题目是题西林壁。一、说教材题西林壁是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四年级语文上册第二单元第一课古诗两首中的第一首古诗。这是一首哲理诗,编排在“观察与发现”这一专题中。题西林壁是北宋诗人苏轼在 1084 年游览庐山时题在西林寺墙壁上的一首诗,诗人紧扣游览庐山的独特感受,抒发了自己的情感,借助庐山的形象,用通俗的语言深入浅出地表达哲理,读来亲切自然,耐人寻味。二、说教学目标本着教材的特点和学生实际我确立了本节课的教学目标如下:认知目标:认识并会写本课生字,能正确书写“壁、缘”两个汉字技能目标:理解诗句的意思,明白诗人在庐山观察时,因为地点和角度

2、的不同,所以看到的景象也不一样。情感目标:有感情地朗读并背诵、默写古诗。体会诗人的心境,能把读诗的感受与他人交流。三、说教学的重难点教学重点:有感情地朗读并背诵古诗,默写古诗。教学难点:了解诗句的意思,体会诗中所蕴含的哲理。四、说教法基于自己对古诗教学的理解,本节课我坚持以学生为主体,以情感为源头,采用激趣晓意明理提升的四步教学法,引导学生在自主探究、合作学习中品读诗句,在读中知情,在读中悟理,促使学生积极主动地将知识拓展、内化、深化、最终达到提高学生语文素养和升华情感的目的。五、说学法古诗教学应让学生在语言的感悟和情感的熏陶中,提高欣赏品位和审美情趣,引领学生感受中华民族独特的文化,从而热爱

3、古诗词。为体现新课程标准“以读为本”的理念,本节课我让“读”始终贯穿整个教学过程,让学生在读中入情入境,在读中悟情悟理,在读中感受古诗优美精炼的语言和丰富的人文内涵,在读中受到情感熏陶,获得思想启迪。六、说教学过程教学过程分为六大部分,我先来说第一大部分1(一)激趣新课一开始,我就对学生说:我国古诗语言精练,寓意深刻,是我国文化艺术的瑰宝。问学生:你都会背那些古诗呢?学生纷纷展示自己所会背诵的古诗,当有一位同学背到望庐山瀑布时,我把话题一转说:大家见过庐山吗?今天老师给大家带来了几张图片,你们仔细观察,看这是那个地方的风景。(出示课件)看完前三张图片,学生可能还不太清楚这到底是哪个地方,但当他

4、们看到第四张图片的时候,就会异口同声地说:这是庐山的风景。(我相机板书:庐山。)我接着说:庐山的风景吸引了一代又一代的文人墨客,北宋大诗人苏轼也写下了一首引发后人深思的诗,它就是(板书:题西林壁)【设计意图:古诗教学要引领学生入情入境,才能使学生受到情感熏陶。因此,利用课件播放美丽的庐山画面,可使学生陶醉于庐山的美景之中,使学生在心中荡漾起一种淡淡的向往之情,进而产生要朗读这首诗的愿望。】(二)初读中晓意(课件出示全诗)1. 首先引导学生理解题目的意思( 1)学生第一遍读诗的题目,结合注释理解题意。( 2)第二遍读诗的题目,结合课前搜集的资料了解作者及诗的写作背景。在学生充分交流后,我做了一些

5、补充:苏轼在文坛享有盛名,但他的仕途却很坎坷,他由黄州被贬到汝州的途中,在游览庐山时有感而发,在西林寺的墙壁上写下了题西林壁这首诗。2. 接着引导学生读准字音,读通诗句( 1)学生自由朗读题西林壁,要求读准字音,读通诗句。( 2) 学生齐读古诗,读完后我纠正读音。重点指导:“侧”“庐”“缘”“岭”的读音。( 3)我读古诗,讲读法。一般来说,一句七言诗中每两个字一停顿,最后三个字连着读。( 4)播放音频示范朗读,让学生感受韵律。( 5)学生练习读,再指名读,男女分组赛读。我相机评价,指导。3. 最后引导学生理解诗意。( 1)请学生借助注释,用自己的话说说这首诗的意思。先小组内互相说,再指名让学生

6、说。( 2)我根据学生汇报的情况,随机指导学生把话说清楚,说明白。(板书:晓意)【设计意图: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语文教学应“以读为本”,通过让2学生反复 潜移默化地激 学生走 文本,与文本 的求知欲望。“ 百遍,其 自 ”, 学生在反复自由地 的 程中,先 悟 的大意,初步感悟 的意境, 到位,意自 ,情必悟, 深入感悟做好 。】(三)品 中明理1. 品 前两句:“横看成岭 成峰, 近高低各不同。”( 件出示 句)(1)我 学生:从 两句 看,作者站在哪些角度看 山呢?学生可能会 :正面、 面、 、近 、高 、低 。(2)我接着 :从正面和 面看,作者分 看到了什么?(3)学生可能会 :从正面看,

7、看到了 起伏的山岭,从 面看,看到了高 入云的山峰。因 大多数学生没有去 山, 一句 他 来 可能比 抽象,我借助 件帮助学生理解(出示 件)(4)接下来我 学生想象一下,此 我 就身在 山之中,从 、近 、高 、低 看, 山的景色会是什么 的呢?学生自由 想象,交流完以后,我出示 件 片欣 完以后,我 学生:此 山的景色美不美呀? 学生把 两句 美美地 出来。从不同的角度看, 山的景色一 ?学生肯定回答 :“不一 。” 学生 着 种理解再 两句 。【 意 :以看的角度或者方位 切入点,引 学生品 句,在品 中感悟 言。引 学生在想象中入境,在想象中悟情,在想象中朗 ,想象情境, 而引 学生

8、出味道, 出感情。】2. 品 后两句;“不 山真面目,只 身在此山中。”( 件出示 句)(1) : 么美的 山, 人 什么有不 山真面目的感慨呢? 学生用 中的句子回答。(3) :我先 学生用上“之所以是因 ” 两句 的意思。(4) :再 学生用上“因 所以”来 两句 的意思。(5) 学生 从 两句 中知道了什么?(6)学生交流完以后,我在 儿又 充了一段 料:元丰七年四月, 与友人同游 山西林寺,他“往来山南北十余日”,才写下 西林壁。 一生仕途很不得意,被一 再 。 首 就是他由黄州 赴汝州任 副使 所写。在他人生低谷的 候,游 山 他豁然开朗。听完 段 料, 学生再 首 , 3自己的感想

9、。(板书:明理)( 6)感想交流完以后让学生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背诵这首古诗【设计意图:相关背景资料给学生提供事实依据,让学生更容易走进苏轼的内心,更容易感悟情感。此环节努力做到兼顾语文学习的工具性与人文性,由诗知人,再由人悟诗。】(四)拓展中升华第一,主要引导学生理解这首诗包含的深刻的人生哲理( 1)先让学生在四人小组内交流,再指名说。( 2)在学生汇报的基础上,我相机指导。( 3)让学生说说生活中类似“当局者迷,旁观者清”的事例。第二, 多媒体展示盲人摸象,让学生想想事中的人物错在哪?(出示课件)(板书:提升)【设计意图:语文水平得法于课内,得益于课外。随着课改的深入,“大语文”理念登上了语文教学的舞台。课内与课外的交融,课内向课外的延伸和拓展,这不仅是“大语文”理念的开放性课堂的重要内涵,同时也是研究性学习的重要方式。此教学环节加深了学生对诗的理解,同时又促进了学生对古诗的重视与热爱。注重文本与实际的联系,营造一个开放的课堂,更容易让学生喜欢上诗词,从而使诗词文化得以继承与发扬。(五)课堂小结同学们,我们已经了解了这首诗的意思,并从中感悟到“当局者迷。旁观者清”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