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学教育]音乐电视MTV的艺术文档_第1页
[中学教育]音乐电视MTV的艺术文档_第2页
[中学教育]音乐电视MTV的艺术文档_第3页
[中学教育]音乐电视MTV的艺术文档_第4页
[中学教育]音乐电视MTV的艺术文档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3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精选文档音乐电视(MTV)的艺术性 首先,MTV具有消费性。MTV以广告式的娱乐方式,使观众强烈地处于一种消费状态。获得释放的快感和新奇感,宣泄情感成为MTV的审美感受和主要的目的。于是,电影艺术也尽其可能模仿MTV的情感释放方式,以满足年轻人的心理需求。 我们可以看到几乎所有包含有新技术的特技运用于MYV的制作之中,电脑绘画、特技合成、视觉特效、视觉超时空运动等等, MTV为观众制造了一个个古怪陆离的奇幻世界。在西方的MTV中我们常看到一些扬弃一切传统叙事方式的作品,在情节架构方面,所谓前因后果的相关性都消失了,镜头与反镜头、非逻辑组接、跳跃剪辑、镜头变形夸张等违反传统的技巧大量援引,MTV

2、将表现主义、超现实主义、黑色幽默等电影的法则运用得更加前卫,更加超前。MTV模拟了后工业文明中现代人的镜像心理,成为随时可以消费的电视音乐产品。于是,在电影中,也开始出现了一些MTV才使用的电脑动画技法和各种在从前匪夷所思的剪接手法,在电影中,表现为悬念的运用快节奏处理方法,使得情节高潮叠起;在电视节目中就转变为丰富变换的镜头处理。 MTV具有很强的流行性,MTV不是高高在上的精英文化,它是为观众喜爱的大众产品。先是音乐在听众中引起注意,接着是“有号召力的偶像”能够符合观众企望的歌手形象,将之转化为视觉的形象。2000年的时代,流行性是一种趋之若骛的情绪,流行性和时尚性随着人们的口味而变化。在

3、后工业时代,人们往往摒弃了个体的审美而置身于大众共同的审美与趣味当中。在观看MTV时,受众的个体体验被融入到群体共同体验的东西之中,感受到“同一”的归属感,因而,可以获得愉悦的快感,是MTV带给影视的最好礼物。 MTV的发展如果不加以控制,它就会变成类似一种批量生产的工业产品。消费文化是可复制文化,在某种程度上讲,社会的工业化进程越快,文化产品就会以销售量大小,来作为衡量文化产品优劣的标识。文化摹仿的批量生产就会出现,结果是什么呢?“它们仿效的是某种作品的表面风格,或刻意为自己戴上某种风格的面纱。”(杰姆逊在后现代主义和消费社会) 我们这个时代已很难产生象伯格曼那样的电影大师,换句话说用伯格曼

4、的方式去拍摄电影,去结构故事或讲故事,今天的观众是否还会有那样的热情,是要打大折扣的,MTV讲故事的节奏恰好是伯格曼作品的反动,其实MTV式的制作方法,渗透到影视作品创作之中并不是件坏事,张艺谋的影片有话好好说从影片一开始,镜头的摇晃不定,大广角的运用,以及演员形象的变形处理,加上讲故事的方法,采取跳越似的进行,断念似的思维,即是MTV的典型手法,可一上市,欢呼声雀起,可见MTV与电影的联姻是群众基础和有价值的。 如果加以归纳MTV对影视风格的影响可以总结为下面三点:MTV以视觉信息诠释及表达音乐,以歌手动作、灯光、布景将歌曲转换为空间经验,用图像配合音乐。取消了人们欣赏音乐时的心理维度。由于

5、受众对于音乐的想象思维集中于视觉思绪,对于音乐的理解趋向于画面的刺激。大众的梦里说“感觉压倒了文化,刺激压倒认识,素材的力冲破了有机统一。”MTV成为视觉符号和听觉符号的堆积,MTV的观看过程变成了符号解读,受众集体无意识地放弃了审美过程中庄严、崇高、悲壮的心理体验,如果比较昆汀塔伦蒂诺的低级小说和奥立佛斯通的天生杀人狂,塔伦蒂诺这个80年代的青年人的标识立即可见。在有些影片里,以感官刺激和视觉冲击为特征的并不在少数。MTV在短短的三四分钟内要充分显示艺术形象,使人们在观看过程中迅速记住MTV的感情特征。它通常并不反映人物明显的善恶好坏之分,而近年来这已经影响到的影视作品,以“消费历史”的手法

6、,不阐述主人公的性格成因、社会道德责任、家庭伦理等等。而电视剧也越靠向以MTV和广告为代表的消费文化,观众在观看电视剧时不奢求人物有复杂性格,好、坏、善、恶,观众不求泾渭分明、道德力量、价值标准如何能够取舍得当,如韩国的电视剧,没有好人坏人已经成了电视的价值判断标准。在韩国的MTV中是如此。象MTV不道德的爱等作品,而电视连续剧双色婚纱、啊、恋人、爱人更是如此,几乎都是价值判断中庸的作品。MTV追求自我体验,在视听的双重刺激下受众很难进行认知活动。于是追求终极价值的可能大大的弱化了。但主体的意识则相对得到强化。在对MTV特征做了如上分析后,我们可以反映一下90年代以来的影视作品。先看电影。 如

7、果说90年代是一个没有任何主义与流派的个人电影时代,估计不会有任何的反驳。但是,90年代的电影无论是主流的商业类型片亦或是非主流的作者电影,在叙事风格、影像造型等方面有着令人惊异的相似性。 首先是94-95年的“分段讲故事”,这种叙事特征是:影片成板块式结构,分为若干段落,相对独立地讲述故事。例如:暴雨将至(1994)、低俗小说(1994)、六上的日子(1995)、重庆森林(1995)、巫山云雨(1995)、谈情说爱(1995)等。在这些电影中,时间成了一个重要的标识。格里菲斯早年的名作党同伐异中同样由四个小故事构成,但时间是情节上的链条,时间为叙事服务,是封闭的,公民凯恩以凯恩的死为基础,一

8、切调查、一切回忆以此展开,此外,时间是停滞的,而分段叙事的电影表面上是空间的跳跃和情节的跳跃,实际上都是时间观念的前进,观众接受了错乱的时间链条,说明他们已适应了影片的时间,观众不再按生活中的时间去衡量时间的发展,影片没有时间的终止,他们的思路便没有情节的终结,叙事便成为开放的,时间成了向前发展的。故事成了无拘无束的讲述,叙事时间和思维时间同时存在,最明显的例子是香港导演王家卫的电影:高速摄影、跳切、抽帧等技巧的使用,使时间变形的快与慢同时出现在银幕上,观众由真实的时间走入人物心理时间,使时间成了流动的、心理的。 其次是影像风格。进入90年代以来,电影的制作日趋华丽,渐渐变成一种令人眼花缭乱的

9、吸引人的商业形式,这不能不归结为MTV对于现代影像的影响。MTV要求在一定范围内最清晰地将音乐诠释,眼花缭乱的切换、跳跃的节奏让观众在电视、电影前的观看变得浮躁,使之不愿意把一大段的时间放在观看一个故事上,观众要尽可能的在短时间内获得大量信息,这就培养了他们在影像上的要求;稍稍一看即被吸引,单位时间的信息量尽可能密集。 再看电视创作,电视剧的教化功能在明显弱化,向娱乐性的、经验性的消费功能在强化;在电视栏目中,娱乐节目纷纷出台;同时,体育节目的惊险、热闹、新奇也受到观众前所未有的重视。与此同时,是MTV的广泛普及与迅速风靡,没有人可以忽视传播媒介中的辐射影响,也许,我们应该探寻一下这些现象背后

10、的文化心理。 1、社会文化内涵的影响 MTV能够影响电影与电视的创作,其背后有着深厚巨大的社会背景与文化内涵,MTV由于其形式的短小精悍和内容的平白直露,极为适应消费时代的“快餐文化”,它的情感抚慰功能将现代人的情绪宣泄需要提升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不难看出,现代电影、电视中的情绪化镜头越来越少地服务于叙事镜头,而且是越来越独立,为了宣泄而宣泄,为感觉而感觉。电影有话好好说几乎可以被看作是第五代导演向MTV投诚的标志,而娱乐节目采访中摇晃的摄影技法,可以在90年代后期欧美大量的MTV作品中找到痕迹,电影电视MTV,这也许是大众文化需求下的必然发展,世纪末文化有多种发展的可能,首先,由启蒙文化向大

11、众文化转化。传统文化从其核心意义上看是一种启蒙文化,启蒙文化的性质决定它是要担当教育、引导、启蒙、传道的功能。18世纪欧洲的启蒙运动,深深地影响了全球文化的发展,而在中国,自五四以来,一直到80年代,它都意味着以西方先进的科学理性精神去开启愚昧的中国民众的心智,使被抛出中心轨道而又在边缘处挣扎的中华文化重振雄风。提高民众觉悟,改变国民性,一直是传统文化的中心任务,这些使文化充满着高高在上的神圣气息。然而90年代以来,启蒙的功能渐渐趋于弱化,文化不再是一种贵族的话语,而变成了一种世俗的话语。大众文化的核心是世俗性,它所强调和突出的是感官刺激、娱乐和享受。传统文化的意识形态的功能被有意识的淡化和消

12、解。大众文化产品努力使意识形态的色彩减少到最低限度,以适应私人生活空间的特定的文化需要。文化成为一种个人行为。因为是个人行为,所以个人的表现往往成为文化关注的中心,成为文化的热点,艺术生活化了、平民化了。甚或变得不再沉重,文化变得不再庄严,艺术也走下了圣坛,为普通百姓大众所掌握。“它们既不需要通过对现实境遇的揭示来唤起人们对自己真实处境的觉悟,也不需要对某种乌托邦思想的期待来引发人们的实践热情,任何深度的出现不仅没有必要,而且往往有可能扩展文化品和消费者之间的距离,从而影响到它的商业价值。”(尹鸿世纪转型:当代中国的大众文化时代)正是在这样强大的大众文化需求下,电影、电视这样的文化载体开始具有

13、了世俗文化的品格,向代表着大众需求的MTV靠拢。 2、MTV引导审美文化向消费文化转化。传统文化以揭示生命本质、阐发规律、表现对人类的终极关怀为旨归。从其本质上看,它是审美文化。然而进入90年代以后,文化的这一崇高使命神圣品格逐渐的成了历史的沉诟,文化不仅变得世俗,也变成了消费。文化消灭了它的庄严严肃的品格,日益变得远离其审美内涵,成为一种“景观”、“纹饰”和“美丽的商品”,于是就出现了“以惊世艳俗的气概骂倒一切,追求自我的精神分裂,以消解真、善、美”为手段的男性式献媚和“以取悦于对象而亵渎灵魂,扭曲自我放逐到非我的世界”,以“矫情、忸怩作态、撒娇”为手段的女性式献媚。 献媚成为文化的一种追求

14、,媚俗的根本内涵就是从需要回到欲望。这种文化不再把作品的美学价值和精神价值作为理想,而是把商品的交换价值和使用价值作为理想。于是文化作为一种消费品从文化圈里走出来,成为大众消遣的对象。 3、MTV引导知识文化向媒介文化转化传播媒介的方式,往往决定了一个时代的文化性质。在印刷文化时代,文化的身份无疑是知识性的。人类的知识几乎全部以历史的方式积淀于以文字符号为主体的印刷物当中。于是,传播成为一种权利的标志,成为一种文化的特权。书面文化导致了一个文化贵族阶层的出现,他们由于拥有书面文化的技术而对文化拥有至高无上的控制和阐释的权力,在这种权力的长期熏陶下,他们形成了精细的文化品味和对民众的引导与批判意

15、识。但是,随着电子传媒的普及,知识的权力垄断逐渐被打破。新的传媒方式使旧的传媒方式和由此而产生的行为,观念都发生了根本的变化,文化的知识霸权为传媒手段所消解,文字沦为影像的附庸。大众传媒更真正履行了现实与形象的关系,形象不再是现实的反映,它创造现实,驾驭现实,比现实更现实。综上所述,在经济占主导地位的大背景下,文化的走向大众已成为必然。于是,电影、电视自觉地(更自觉地)走向了MTV引领和代表的大众文化道路。电影电视创作上努力寻求卖点是有目共睹的现象,而卖点,站在当下文化语境上看就是要投大众的口味和嗜好,为大众所需要和青睐。这是由当下文化语境的大众文化趋向所决定的。而艺术、商品、特殊意识形态三者的融合,正是由MTV发展倡导出来的一条影视创作的新兴之路,这其中蕴含着大众对影像消费的无尽欲求。虽然这种欲求带有明显的“快餐文化”的特点,但也正是这一特点使大众必然不断地变换其口味,并在口味的不断满足过程中,逐步提高其品位。 如果将MTV作为消费者文化看待,以后现代文化的眼光来研究的话,会发现MTV的主持人,VJ都很有个性特征与夸张的表情,他们随意而无拘无束极的主持状态,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