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部分 专题六 第一讲 理解常见文言实词在文中的含义.ppt_第1页
第二部分 专题六 第一讲 理解常见文言实词在文中的含义.ppt_第2页
第二部分 专题六 第一讲 理解常见文言实词在文中的含义.ppt_第3页
第二部分 专题六 第一讲 理解常见文言实词在文中的含义.ppt_第4页
第二部分 专题六 第一讲 理解常见文言实词在文中的含义.ppt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57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元来”和“原来” 朱元璋推翻了元朝,建立了大明王朝。他登上皇位后疑心很重,任意曲解和胡乱剖析字词。 “原来”这个词在明之前是不存在的。那时通用的是 “元来”,“元”是起初、开始、本来的意思。如南宋诗,人陆游的一首诗首句“死去元知万事空,但悲不见九州同”中的“元”(后人将诗中的“元”改为“原”)。陆诗中的 “元”用得非常贴切准确, 改为“原”后意义反而不明。为何改动?这还是朱元璋猜忌的结果。他一看到“元来” 就心神不安,心惊肉跳,“元来”不但冲撞了其名,更可 怕的是它还暗含“元朝回来”之意,这不是元朝要复辟么?,于是他决心要灭掉这不祥之词,但这是普通的常用词不能不用。即使现在消灭了,过去的重要

2、文献书籍中还大量存在,怎能挖掉呢?有一位聪明的大臣看透了朱的心思,便建议将“元”改为“原”。朱元璋听了大喜,随即诏令“原来”通行天下。“元来”从此绝迹,本来当是“元始社会”的也成了“原始社会”。,1.从考试内容看,文言文测试是“言”“文”并重。这里的“言”即文言知识,如实词虚词理解、古今词辨析等;“文”主要指对文意的理解。,示考纲,点考向,阅读浅易的古代诗文,2.从测试能力看,文言文测试着重考查文言知识的迁移能力和对文意的理解、分析、概括能力。对“言”的重视,实质上是考文言知识的迁移能力,即利用有关文言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对“文”的重视,主要是考查对文意的理解能力,特别是文言句子翻译由辨析

3、改为笔译后(即由选择题改为语言操作题),减少了客观题的分值,增加了笔译的分值。,4.从选材上看,除人物传记外,还涉及其他文体。从分值上看,句子翻译覆盖面大,分值较高。,3.从答案的编制看,文言文测试是题目出在“课外”,答案源自“课内”。这里“课外”的含义一般指“选材” 是我们没学过的,题目是没做过的;“课内”的含义可从 两个 方面理解:一是指测试的知识是我们“课内”学过 的,二是我们可以利用学过的知识加以推断的。,(2009宁夏、海南高考)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4题。 朱昭字彦明,府谷人。以效用进,累官秉义郎,浮湛班行,不自表异。宣和末,为震威城兵马监押,摄知城事。金兵内侵,夏人乘虚尽取河外

4、诸城镇。震威距府州三百里,最为孤绝。昭率老幼婴城,敌攻之力,昭募骁锐兵卒千余人,与约曰:“贼知城中虚实,有轻我心,若出不意攻之,可一鼓而溃。”于是夜缒兵出,薄其营,果惊乱,城上鼓噪乘之,杀获甚众。夏人设木鹅梯冲以临城,飞矢雨激,卒不能施,然昼夜进攻不止。其酋悟儿思齐介胄来,以毡盾自蔽,邀昭计事。昭常服登陴,披襟问曰:“彼何人,乃尔不武!欲见我,我在此,将有何事?”,.,.,.,.,思齐却盾而前,数宋朝失信,曰:“大金约我夹攻京师,为城下之盟,画河为界;太原旦暮且下,麟府诸垒悉已 归我,公何恃而不降?”昭曰:“上皇知奸邪误国,改 过不吝,己行内禅,今天子圣政一新矣,汝独未知邪?”乃取传禅诏赦宣读

5、之,众愕眙,服其勇辩。是时,诸城 降者多,昭故人从旁语曰:“天下事已矣,忠安所施?”昭叱曰:“汝辈背义偷生,不异犬彘,尚敢以言诱我乎?我唯有死耳!”因大骂引弓射之,众走。凡被围四日, 城多圮坏,昭以智补御,皆合法,然不可复支。,昭退坐厅事,召诸校谓曰:“城且破,妻子不 可为贼污,幸先戕我家而背城死战,胜则东向图大功,不胜则暴骨境内,大丈夫一生之事毕矣。”部落子有阴与贼通者,告之曰:“朱昭与其徒将出战,人虽少,皆死士也。”贼大惧,以利啖守兵,得登城。昭勒众于通衢接战,自暮达旦,尸填街不可行。昭跃马从缺城出,马蹶坠堑,贼欢曰:“得朱将军矣!”欲生致之。昭瞋目仗剑,无一敢前,旋中矢而死,年四十六。

6、(节选自宋史朱昭传),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为震威城兵马监押,摄知城事 摄:代理 B.昭率老幼婴城,敌攻之力 婴:环绕 C.于是夜缒兵出,薄其营 薄:削弱 D.城上鼓噪乘之,杀获甚众 乘:追逐,.,.,.,.,解析:C项“薄”根据语境应解释为“迫近”。,答案:C,2.以下句子中,全部表明朱昭坚决主张抗敌的一组是(3分) () 今天子圣政一新矣取传禅诏赦宣读之汝辈背义偷 生,不异犬彘妻子不可为贼污大丈夫一生之事毕矣 昭跃马从缺城出 A. B. C. D.,解析:解答此类题目,关键是根据题干要求,排除不能体现观点的语句。写的是朱昭的勇辩;写的是朱昭骑马出城

7、,抗战英勇。,答案:D,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朱昭凭着功绩官至秉义郎,他顺从时俗,不刻意地表 现自己。在震威期间,夏人乘虚入侵,他招募千余 勇猛精锐士卒,夜缒出城,乘势杀敌,获得胜利。 B.夏人部队昼夜进攻,其首领悟儿思齐邀请朱昭议事, 数落宋朝失信,企图招降宋军。朱昭反驳说,宋朝国 君内部禅让,新君政令一新,坚决拒绝投降。,.,C.在众多城池投降后,朱昭旧友也暗示他投降。朱昭厉声 斥骂,张弓要射他;不久又表示,只要背城死战,获胜 可再图功业,失败陈尸境内也问心无愧。 D.朱昭方面有人暗中与敌人串通,透露了朱昭准备突围的 消息。敌人害死守兵,得到

8、城池。朱昭不幸坠入沟堑, 他怒目提剑,无人敢前,最后中箭而死。,解析:解答此类题目,必须以正确理解全文为前提。“害死守兵”错,文中说“贼大惧,以利啖守兵”。,答案:D,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1)凡被围四日,城多圮坏,昭以智补御,皆合法,然 不可复支。 译文: (2)昭勒众于通衢接战,自暮达旦,尸填街不可行。 译文:,解析:翻译第(1)句,要落实“凡”、“圮坏”、“合法”的意思,特别要注意“合法”的古今异义;翻译第 (2)句,要落实“勒众”、“自暮达旦”、“不可行”的意思。翻译时要补出省略的成分。,答案:(1)总共被围四天,城墙大多毁坏,朱昭凭着才智修补城墙抵御敌兵

9、,全都合乎准则,但是再也不能支撑 下去。 (2)朱昭率领众人在大街要道上与敌军交战,从傍晚直到天明,尸体塞满街面,无法通行。,参考译文: 朱昭,字彦明,府谷人。他凭着自己的能力和功业 得以晋升,逐步升至秉义郎,浮沉于班次行列,在官场 上从不表现出自己有什么特别的地方。宣和末年,他做 了震威城兵马监押,代理城中事务。金兵入侵,夏人乘 虚攻下河外的全部城镇。震威城距离府州三百里,十分 孤立无助。朱昭带领全城老幼绕城固守,抵御敌人攻击 的力量。朱昭招募勇猛敏锐的士兵一千多人,和他们商定:“敌人知道城中的虚实,有看轻我们的心。如果我 们出其不意去攻击他们,可以一鼓作气把他们击溃。”,于是趁着夜晚从城墙

10、上放士兵下去,逼近夏人的营地,敌 人果然十分惊慌,城上的官兵大声叫喊,奋勇杀敌,杀死和俘获了很多敌人。夏人用木鹅、云梯、冲车准备登上城墙,箭好像雨一样(向他们射去),他们最终没办法登上来,但是敌人的攻势却日夜不停。夏人的首领悟儿思齐穿着铠甲来到城前,用毡盾挡住自己,请朱昭出来议事。朱昭穿着平时的衣服登上城墙,敞着衣襟问:“你是什么人,这么不勇敢!想见我,我在这里,你有什么事?”悟儿思齐放下盾牌上前,责备宋朝失信,说:“大金约我夹攻京师,订下城下之盟,画河为界;太原早晚要被我攻下, 麟府诸城池都已经归我所有,你依仗什么不投降呢?”,朱昭说:“皇上知道朝中奸臣误国,已经毫无保留地改 正了过错,自己

11、进行了内禅。现在天子的政治纲领已经 焕然一新,只有你还不知道吧?”于是把内禅的诏书拿 出来宣读,众人十分惊讶地望着朱昭,佩服他的雄辩能 力。当时,各城池投降的人很多(都在),朱昭的旧识在 旁边说:“现在天下已经完了,忠心有什么用?”朱昭 怒斥他说:“你们这些人背信弃义,苟且偷生,与猪狗 无异,还敢用言语来诱我投降?我宁死不降!”于是大 骂着拿起弓箭去射他们,众人都被吓走了。(震威城)总 共被围四天,城墙大多毁坏,朱昭凭着才智修补城墙 抵御敌兵,全都合乎准则,但再也不能支撑下去了。,朱昭回去后坐在公事厅里,召集诸位校将,对他们说:“城就快被攻破了,自己的妻儿不能被贼人污辱,我希望先杀了我的妻儿,

12、然后拼死一战,如果胜利了就立了大功,如果失败了就战死境内,大丈夫一生的事就此结束了。”这时军中有人跟敌人暗中勾结,对敌人说:“朱昭与他的士兵将要出战,人虽然少,但全都是敢死的人。”敌人十分害怕,于是就利诱守城的兵士,登上了城墙。朱昭率领众人在大街要道上与敌军交战,从傍晚直到天明,尸体塞满街面,无法通行。朱昭骑着马从城墙的缺口处逃出,马坠入了壕沟,贼人欢呼说:“捉到朱将军了!”想生擒他。朱昭瞪着双眼持着剑,贼人没有一个敢上前,随后他中箭而死,死时四十六岁。,“理解常见文言实词在文中的含义”这句话有两个关键词,一是“常见”,体现了“浅易”的特点;二是“文中”,要求考生依据语境确定实词的含义,体现了

13、高考文言文阅读题“整体阅读”的原则。考查的内容主要包括一词多义、古今异义、通假字、偏义复词等,其中一词多义和古今异义词的考查是重点。,一、通假字 通假,指的是古文中有些音同或音近的字可以通用和借用的现象。通假字包括通用字和假借字。 通用字,指两个读音相同或相近,意义也相通的字,古代可以写成这个字,也可以写成那个字。如“反”通“返”,“知”通“智”。,假借字,指两个读音相同或相近而意义毫不相干的字,古文中有时可以借代。假借中,“本无其字”的假借比较固定,不难掌握。如第二人称代词“汝”借用汝水的“汝”,不是临时借用,而是一直借用。假借中“本有其字”的假借,是古人写作时放着现成的“本字”不用,而写一

14、个同音的别字来代替,写的人多了,别字和本字就通用了。如“蚤”通“早”,“惠”通“慧”。,通假以同音代替最常见。值得注意的是由于历史音变,有的通假字与本字现今已不同音了。如“弟子趣之”的“趣”通“促”,声母韵母都不相同。 因为通假字和本字多没有意义上的必然联系,所以在阅读时如遇到按其本义、引申义、比喻义都解释不通的字时,就要考虑到可能是通假字。,例证一阅读下列文段,完成文后的题目。 晏子之晋,至中牟,睹弊冠反裘负刍,息于涂侧者,以为君子也,使人问焉,曰:“子何为者也?”对曰:“我越石父者也。”晏子曰:“何为至此?”曰:“吾为人臣,仆于中牟,见使将归。”晏子曰:“何为为仆?”对曰:“不免冻饿之切吾

15、身,是以为仆也。”晏子曰:“为仆几何?”对曰:“三年矣。”晏子曰:,.,“可得赎乎?”对曰:“可。”遂解左骖以赠之,因载而与之俱归。至舍,不辞而入,越石父怒而请绝。晏子使人应之曰:“吾未尝得交夫子也,子为仆三年,吾乃今日睹而赎之,吾于子尚未可乎?子何绝我之暴也。”,越石父对之曰:“臣闻之,士者诎乎不知己,而申乎知己,故君子不以功轻人之身,不为彼功诎身之理。吾三年为人臣仆,而莫吾知也。今子赎我,吾以子为知我矣。向者子乘,不我辞也,吾以子为忘;今又不辞而入,是与臣我者同矣。我犹且为臣,请鬻于世。” 晏子出,见之曰:“向者见客之容,而今也见客之意。婴闻之,省行者不引其过,察实者不讥其辞,婴可以辞而无

16、弃乎!婴诚革之。”乃令粪洒改席,尊醮而礼之。 (节选自晏子春秋),.,.,选出下列句子中加点的字不是通假字的一项 () A.息于涂侧者B.我越石父者也 C.士者诎乎不知己 D.请鬻于世,.,.,.,.,解析:选 以上四个选项中,前三项都是通假字。A项“息于涂侧者” 中的“涂”,按其本义“泥”及其引申义来讲是讲不通的, 可考虑是通假字,即与“途”相通,“道路”的意思,属 于“音近通假”;B项“我越石父者也”中的“父”按本义 “父亲”讲不通,可考虑是与“甫”相通,“甫”是古代 对男子的美称,常用于男性姓名中,属于“音近通假”;C 项“士者诎乎不知己”的“诎”按本义和引申义都讲不通, 它与“屈”通假

17、,“委屈”的意思,属于“形近通假”。D 项“请鬻于世”中的“鬻”是“卖”的意思,按本义讲得通。,D,.,.,.,.,二、古今异义 文言文中有很多词的字形和现代汉语的字形一样,但 词义已发生了变化。学习的重点应放在古今既有联系又有 差别的实词上。如“偷”,古义有“苟且、盗贼、不庄重”等意,今为“偷窃”。“爷”古义指“父亲”,今义指“祖父”,常重叠使用。理解时不能不辨古今差别而随便以今义释古义。具体参见下表:,.,.,.,.,.,.,.,例证二(2007上海高考)阅读下列文段,完成文后的题目。 仲长统字公理,山阳高平人也。少好学,博涉书记,赡于文辞。年二十余,游学青、徐、并、冀之间,与交友者多异之

18、。并州刺史高幹,袁绍甥也。素贵有名,招致四方游士,士多归附。统过幹,幹善待遇,访以当时之事。统谓幹曰:“君有雄志而无雄才,好士而不能择人,所以为君深戒,.,.,.,.,.,.,也。”幹雅自多,不纳其言,统遂去之。无几,幹以并州叛,卒至于败。并、冀之士皆以是异统。统性俶傥,敢直言,不矜小节,默语无常,时人或谓之狂生。每州郡命召,辄称疾不就。常以为凡游帝王者,欲以立身扬名耳,而名不常存,人生易灭,优游偃仰,可以自娱,欲卜居清旷以乐其志。,.,.,下列句中加点词不存在古今异义现象的一项是() A.博涉书记 B. 善待遇 C.访以当时之事 D.可以自娱,.,.,.,.,.,.,.,.,解析:选 A项,

19、“书记”古义指的是文字资料;今义指党团组织中的主要负责人。B项,“待遇”古义指对待、接待;今义指得到的物质报酬。D项,“可以”古代是两个词,“可”和“以”,是“可以用来”的意思;现代是一个词,“可能”或“能够”的意思。,C,三、一词多义 文言实词一词多义的现象很普遍。把握这些现象就要注意词的本义、引申义、比喻义以及假借义。词的本义是最初造字时表示的意义,引申义是由本义引申出来的意义,比喻义是用比喻的方法形成的新的词义,假借义是借用作另外一个同音的词的意义。词义的衍生分化是有一定规律的,后起义往往是以原有义为基础扩展衍生的,与原有义有着直接或间接的意义联系。理解文言实词,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是否能根

20、据上下文意准确把握多义词的特定含义。,.,.,.,.,.,.,.,例证三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文后题目。 申徽字世仪,魏郡人也。性审慎,不妄交游。元颢入洛,以元邃为东徐州刺史,邃引徽为主簿。颢败,邃被槛车送洛阳,故吏宾客并委去,唯徽送之。及邃得免,乃广集宾友,叹徽有古人风。寻除太尉府行参军。,.,孝武初,周文与语,奇之。周文察徽沉密有度量,每事信委之,乃为大行台郎中。时军国草创,幕府务殷,四方书檄皆徽之辞也。河桥之役,大军不利,近侍之官分散者众,徽独不离左右,魏帝称叹之。十年,迁给事黄门侍郎。,.,(刘彦)频征不奉诏,又南通吐谷浑,将图叛逆。周文难于动众,欲以权略致之,乃以徽为河西大使,密令图

21、彦。徽轻以五十骑行,既至,止于宾馆。彦见徽单使,不以为疑,徽乃遣一人微劝彦归朝,以揣其意,彦不从。徽又使赞成其住计,彦便从之,遂来至馆。徽先与瓜州豪右密谋执彦,遂叱而缚之。彦辞无罪,徽数之曰:“君无尺寸之功,滥居方岳之重,恃远背诞,不恭贡职,戮辱使人,轻忽诏命。计君之咎,实不容诛。但受诏之日,本令相送归阙,所恨不得即申明罚,以谢边远耳。”于是宣诏慰劳吏人及彦所部,复云大军续至,城内无敢动者。,.,.,十二年,以徽信洽西土,拜瓜州刺史。徽在州五稔,俭约率下,边人乐而安之。 徽性勤至,凡所居官,案牍无大小皆亲自省览,以是事无稽滞,吏不得为奸。后虽历公卿,此志不懈。出为襄州刺史。时南方初附,旧俗官人

22、皆通饷遗。徽性廉慎,乃画杨震像于寝室以自戒。及代还,人吏送者数十里不绝。徽自以无德于人,慨然怀愧,因赋诗,题于清水亭。长幼闻之,皆竞来就读,递相谓曰:“此是申使君手迹。”并写诵之。 (选自北史列传第五十七,有删改),下列各项中对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故吏宾客并委去 委:抛弃 B.时军国草创,幕府务殷 殷:盛,众多 C.徽乃遣一人微劝彦归朝 微:稍微 D.所恨不得即申明罚,以谢边远耳 谢:道歉,谢罪,.,.,.,.,.,解析:选 文言实词在不同的语境中会具有不同的含义,只有结合具体语言环境来加以辨析才不会产生错误。例如“微”字,在“微斯人,吾谁与归?”(岳阳楼记)中意思是“如果

23、没有”;在“东坡现右足,鲁直现左足,各微侧”(核舟记)中意思是“稍微,微微,略微”;在“其文约,其辞微,其志洁,其行廉”(屈原列传)中意思是“精妙,深奥”;在“微察公子,公子颜色愈和”(信陵君窃符救赵)中的意思是“暗暗地”。本题C项中的“微”应是“暗中,暗暗地”。,.,.,.,.,C,四、偏义复词 所谓偏义复词,是由两个意思相近、相对或相反的语素构成的词,语义落在其中一个语素上,另一个语素充当陪衬。 例如:要求将“盖目眶尽肿,不可开合也”译成现代汉语,这里的“开合”就是偏义复词,翻译成“张开”。,.,课文中这样的例子很多,如: 昼夜勤作息,伶俜萦苦辛。(偏义在“作”,“息”是衬字。) 孔雀东南

24、飞 我有亲父母,逼迫兼弟兄。(偏义在“母”,“父”是衬字;偏义在“兄”,“弟”是衬字。) 孔雀东南飞 便可白公姥,及时相遣归。(偏义在“姥”,“公”是衬字。) 孔雀东南飞,.,.,.,.,.,.,.,.,沛公则置车骑,脱身独骑。(偏义在“骑”,“车”是衬字。) 鸿门宴 备他盗之出入与非常也。(偏义在“入”,“出”是衬字。) 鸿门宴 去来江口守空船。(偏义在“去”,“来”是衬字。) 琵琶行 山下皆石穴罅,不知其浅深。(偏义在“深”,“浅”是衬字。) 石钟山记,.,.,.,.,.,.,.,.,理解文言文中实词的方法,文言实词是文言文阅读中最重要的考点,实词考查的重点是“常见文言实词在文中的含义”,

25、考试说明的这一表述包含三层意思,一是界定文言实词复习的主要范围是“常见的”,所谓“常见”,指的就是该文言词汇在高中语文教材或高中生应知应会的文言材料中曾经出现过,考生对其并不陌生;,二是指明了实词复习的重点在于“词义”,而非用法,即便有些词语包含有特殊用法,但试题并不直接考查用法,而是把用法的考查落实到词义的区分上;三是指出了推断实词词义的基本方法是关注“文中”,即注重语境对词义的限制区别作用。根据以上对实词考点的分析,下面介绍一些常见的实词词义推断方法,供考生参考。,1.代入推断法(适用于选择题) 把词义代入原文中去理解,通过比较考查,推断出词义的正确判断。如例证一中的“涂”“父”“诎”,代入原句后发现均讲不通,判断其为通假字。,2.联想推断法 通过课文中有关语句中的用法,互相比照,确定其含义。例如“扬州辟从事吏”中的“辟”的解释,就可以与课文张衡传中的“连辟公府不就”的“辟”相比照,很容易得出“征召”的意思。另外,也可以联想平时做的文言文阅读训练材料中的相关内容,如例证二中的“书记”、“待遇”、“当时”、“可以”都能在平时的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