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B894.2-再生砂粉应用技术规程第2部分再生粉预拌混凝土_第1页
DB894.2-再生砂粉应用技术规程第2部分再生粉预拌混凝土_第2页
DB894.2-再生砂粉应用技术规程第2部分再生粉预拌混凝土_第3页
DB894.2-再生砂粉应用技术规程第2部分再生粉预拌混凝土_第4页
DB894.2-再生砂粉应用技术规程第2部分再生粉预拌混凝土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7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DB31上海市地方标准DB31/T89422015再生砂粉应用技术规程第2部分掺再生粉的预拌混凝土20150327发布20150701实施上海市质量技术监督局发布DB31/T89422015I目次前言II1范围12规范性引用文件13基本规定24再生粉和再生粉复合灰的技术要求241一般规定242验收要求25配合比设计与控制351材料要求352配合比设计353配合比控制46技术要求461拌合物性能562力学性能563长期性能和耐久性57制备与施工571一般规定572原材料进场573计量574搅拌675运输676浇筑成型677养护78质量检验和验收781原材料质量检验782混凝土拌合物性能检验783硬化混凝土性能检验8DB31/T89422015II前言DB31/T8941、DB31/T8942和DB31/T8943共同构成再生砂粉应用技术规程的系列地方标准。DB31/T894再生砂粉应用技术规程分为三个部分第1部分导则和分类;第2部分掺再生粉的预拌混凝土;第3部分掺再生砂的干混普通砂浆。本部分为DB31/T894的第2部分。本部分按照GB/T112009给出的规则起草。本部分由上海市建材专业标准化技术委员会归口管理。本部分由上海市发展和改革委员会、上海市经济和信息化委员会、上海市质量技术监督局提出。本部分主要起草单位上海市建筑科学研究院、上海国砼环保设备有限公司。本部分参与起草单位上海城建物资有限公司、上海德滨环保科技有限公司、南通德滨再生资源发展有限公司、上海善胜建筑材料有限公司。本部分主要起草人李阳、杨德志、徐亚玲、徐东升、赵立群、童震国、钱耀丽、阮志伟、杨利香、樊俊江。本部分为首次发布。DB31/T894220151再生砂粉应用技术规程第2部分掺再生粉的预拌混凝土1范围DB31/T894的本部分规定了掺再生粉的预拌混凝土的基本规定、技术要求、配合比设计与控制、制备与施工、质量检验和验收。DB31/T894的本部分适用于胶凝材料中掺加再生粉的预拌混凝土。2规范性引用文件下列文件对于本部分的应用是必不可少的。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注日期的版本适用于本部分。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部分。GB175通用硅酸盐水泥GB/T176水泥化学分析方法GB/T1345水泥细度检验方法筛析法GB/T1596用于水泥和混凝土中的粉煤灰GB6566建筑材料放射性核素限量GB8076混凝土外加剂GB/T9142混凝土搅拌机GB10171混凝土搅拌站(楼)技术条件GB/T14684建设用砂GB/T14685建设用卵石、碎石GB/T17671水泥胶砂强度检验方法(ISO法)GB/T18046用于水泥和混凝土中的粒化高炉矿渣粉GB/T21120水泥混凝土和砂浆用合成纤维GB/T25177混凝土用再生粗骨料GB/T50080混凝土拌合物性能试验方法GB/T50081普通混凝土力学性能试验方法GB/T50082普通混凝土长期性能和耐久性能试验方法标准GB/T50107混凝土强度检验评定标准GB50666混凝土结构工程施工规范JC475混凝土防冻剂JGJ/T10泵送混凝土施工技术规程JGJ55普通混凝土配合比设计规程JGJ63混凝土用水标准JGJ/T193混凝土耐久性检验评定标准JG/T223聚羧酸系高性能减水剂JG/T3064钢纤维混凝土3基本规定31配制掺再生粉的预拌混凝土,应根据混凝土强度等级、混凝土用水量、外加剂品种及掺量,通过试验确定其再生粉的掺量。DB31/T89422015232配制掺再生粉的预拌混凝土时,再生粉(或再生粉复合灰)宜与矿渣粉复合使用。33在胶凝材料中,再生粉(或再生粉复合灰)的比例应不大于15,且再生粉的用量不应高于70KG/M3。34掺再生粉的预拌混凝土的强度等级不宜大于C50。4再生粉和再生粉复合灰的技术要求41一般规定再生粉和再生粉复合灰的技术指标应符合表1的规定。表1再生粉和再生粉复合灰的技术指标技术要求项目再生粉再生粉复合灰检验方法需水量比/(质量分数)115105GB/T1596烧失量/(质量分数)15080GB/T176细度(45M筛余)/(质量分数)250GB/T1345含水量/(质量分数)10GB/T1596三氧化硫/(质量分数)30游离氧化钙/(质量分数)40氯离子/(质量分数)002GB/T176沸煮法安定性/MM507D650强度活性指数/28D700GB/T1596放射性A合格GB6566A放射性试验样品为硅酸盐水泥和再生粉按质量比7030混合制成。42验收要求421再生粉(或再生粉复合灰)的批量,相同厂家应按连续供应的200T相同品种、规格型号的产品为一批,不足200T的按一批计。422再生粉的取样,应符合下列规定A)散装再生粉的取样应从运输工具、贮灰库中不同部位取10份试样,每份试样1KG2KG,混拌均匀,按四分法缩取试验用试样,不得少于3KG。B)袋装再生粉灰的取样应从同一批次中任抽10袋,每袋分别取试样1KG2KG,混拌均匀,按四分法缩取试验用试样,不得少于3KG。423生产单位应按本部分的要求,按批复检再生粉的质量。每批试样,应测定细度、需水量比、烧失量、含水量、游离氧化钙、安定性和活性指数,每半年应测定三氧化硫、氯离子不少于一次,每年应测定放射性不少于一次。当原材料、配料和生产工艺发生较大变化时,应检验表1规定的各项技术指标。424应用单位应按本部分的要求,按批复检再生粉的质量。每批试样,应测定细度、需水量比、含水量和安定性;每季度应测定烧失量、活性指数不少于一次;每半年应测定三氧化硫、游离氧化钙、氯离子不少于一次。425再生粉的质量检验,应符合本部分的各项技术指标。如有一项指标不符合本标准的要求,应重DB31/T894220153新从同一批次再生粉中加倍取样,进行复检。复检后仍达不到要求时,应作为不合格品处理。安定性不合格的再生粉严禁用于混凝土中。5配合比设计与控制51材料要求511再生粉和再生粉复合灰的技术指标应符合表1的规定。512水泥应符合GB175规定的硅酸盐水泥或普通硅酸盐水泥的要求。513粉煤灰应符合GB/T1596规定的级或以上等级的要求。514矿渣粉应符合GB/T18046规定的S95或以上等级的粒化高炉矿渣粉的要求。515细骨料应符合GB/T14684规定的2区中砂的要求。516粗骨料应符合GB/T14685规定的连续粒级碎石的要求,或符合GB/T25177规定的连续粒级再生粗骨料的要求。517宜采用萘系外加剂或聚羧酸外加剂。萘系外加剂应符合GB8076的规定,聚羧酸系外加剂应符合JG/T223的规定。518合成纤维和钢纤维应分别符合GB/T21120、JG/T3064的规定。缓凝剂、防冻剂等外加剂应分别符合GB8076、JC475的规定。519拌合用水应符合JGJ63的规定。52配合比设计521掺再生粉的预拌混凝土的配合比设计应根据设计要求的强度等级、强度标准值的保证率和混凝土耐久性以及施工要求,采用实际工程使用的原材料,应按JGJ55的有关规定执行。522配合比设计时配制强度宜取28D龄期强度。根据设计要求可选用56D或90D龄期强度。523掺再生粉的预拌混凝土配制强度应按下式计算(1),0,K1645CUF式中混凝土配制强度(MPA);,0CUF混凝土立方体抗压强度标准值,这里取混凝土的设计强度等级值(MPA);,K混凝土强度标准差(MPA),按JGJ55的规定取值。524掺再生粉的预拌混凝土的水胶比应按下式计算(2),0/ABCUFWB式中混凝土水胶比;/WB、回归系数,按JGJ55的规定取值;AB胶凝材料28D胶砂抗压强度(MPA),可实测,且试验方法应按GB/T17671执行。F525配制掺再生粉的预拌混凝土时宜进行系统配合比试验,建立水胶比与强度关系式时,可采用最小二乘法进行线性回归,并根据设计和施工要求,按经试验建立的强度关系式,计算混凝土的水胶比、胶凝材料用量和其它组分的用量。527应通过试配及调整,确定掺再生粉的预拌混凝土的施工配合比。DB31/T89422015453配合比控制531对首次使用、或使用间隔时间超过3个月的配合比应进行开盘鉴定,开盘鉴定应符合下列规定A)生产使用的原材料应与配合比设计一致;B)混凝土拌合物性能应满足施工要求;C)混凝土强度评定应符合设计要求;D)混凝土耐久性能应符合设计要求。532在混凝土配合比使用过程中,应根据混凝土质量的动态信息及时调整。6技术要求61拌合物性能611再生粉混凝土拌合物性能应满足设计和施工要求。混凝土拌合物性能试验方法应符合GB/T50080的有关规定。612再生粉混凝土坍落度实测值与合同规定的坍落度值之差应符合表2的规定。表2坍落度允许偏差单位为毫米规定的坍落度允许偏差401050902010030613再生粉混凝土拌合物应具有良好的和易性,并不得离析或泌水。614再生粉混凝土拌合物的凝结时间应满足施工要求和混凝土性能要求。615再生粉混凝土拌合物的含气量与合同规定值之差不应超过15。62力学性能621再生粉混凝土的力学性能应满足设计和施工要求。再生粉混凝土的抗压强度、轴心抗压强度、弹性模量、劈裂抗拉强度、抗折强度的试验方法应符合GB/T50081的有关规定。622对大批量、连续生产再生粉混凝土的强度应按GB/T50107规定的统计方法评定,对小批量或零星生产的再生粉混凝土的强度应按GB/T50107规定的非统计方法评定。63长期性能和耐久性631再生粉混凝土的耐久性能应满足设计要求,抗冻、抗渗、抗氯离子渗透、收缩、早期抗裂、碳化、混凝土中钢筋锈蚀、抗硫酸盐侵蚀、碱骨料反应的试验方法应符合GB/T50082的有关规定。632再生粉混凝土的早期抗裂性能等级应符合GB/T50082中L以上的规定。633再生粉混凝土的耐久性能应按JGJ/T193的有关规定进行检验评定。7制备与施工71一般规定711掺再生粉的预拌混凝土生产、施工之前,应制订技术方案,并应做好各项准备工作。712掺再生粉的预拌混凝土拌合物在运输和浇筑过程中不得加水。DB31/T89422015572原材料进场721混凝土原材料进场时,生产单位应按规定批次向应用单位提供质量证明文件。质量证明文件应包括型式检验报告、出厂检验报告与合格证等,外加剂产品还应提供使用说明书。722原材料进场后,应按本部分的81条规定进行进场检验。723水泥应按不同品种和强度等级分批存储,并应采取防潮措施;出现结块的水泥不得用于混凝土工程;水泥出厂超过3个月,应进行复检,合格者方可使用。724粗、细骨料堆场应有遮雨设施;并应符合有关环境保护的规定粗、细骨料应按品种、规格分别堆放,不得混杂,不得混入杂物。725再生粉、粉煤灰和矿渣粉等矿物掺合料贮存时,应有明显标记,不同矿物掺合料以及水泥不得混杂堆放,应防潮防雨,并应符合有关环境保护的规定;矿物掺合料存储期超过3个月时,应进行复检,合格者方可使用。726外加剂的送检样品应与工程大批量进货一致,并应按不同的来源、品种和牌号进行标识,单独存放;液态外加剂应贮存在密闭容器内,并应防晒和防冻,如有沉淀等异常现象,应经检验合格后方可使用。73计量731原材料计量宜采用电子计量设备。计量设备的精度应满足GB10171的有关规定,应具有法定计量部门签发的有效检定证书,并应定期校验。混凝土企业每月应自检骨料、水、水泥、掺合料和外加剂的配料电子秤不少于1次;每一工作班开始前,应对计量设备进行零点校准。732原材料的计量允许偏差不应超过表3的规定。表3混凝土原材料计量允许偏差原材料品种水泥骨料水外加剂掺合料每盘计量允许偏差/23112累计计量允许偏差/12111733对于原材料计量,应根据粗、细骨料含水率的变化,及时调整粗、细骨料和拌合用水的称量。74搅拌741混凝土搅拌机应符合GB/T9142的规定。混凝土搅拌宜采用强制式搅拌机。742原材料投料方式应满足混凝土搅拌技术要求和混凝土拌合物质量要求。743混凝土搅拌的最短时间可按表4进行。混凝土搅拌时间应每班检查2次。表4混凝土搅拌的最短时间A单位为秒搅拌机出料量/L混凝土坍落度/MM10025050050040609012040且10060609010060A注混凝土搅拌的最短时间系指全部材料装入搅拌筒中起,到开始卸料的时间。744同一盘混凝土的搅拌匀质性应符合以下规定A)混凝土中砂浆密度两次测值的相对误差不应大于08;B)混凝土坍落度两次测值的差值不应大于表4规定的混凝土拌合物坍落度允许偏差的绝对值。745再生粗骨料搅拌前,宜洒水达到骨料饱和面干状态。DB31/T89422015675运输751在运输过程中,应控制混凝土不离析、不分层,并应控制混凝土拌合物性能满足施工要求。752当采用搅拌罐车运送混凝土拌合物时,搅拌罐在冬季应有保温措施,在夏季应有隔热措施。753当采用搅拌罐车运送混凝土拌合物时,卸料前应采用快挡旋转搅拌罐不少于20S;因运输距离超过15KM、交通或现场等问题造成坍落度损失较大而卸料困难时,可采用在混凝土拌合物中掺入适量减水剂并快挡旋转搅拌罐的措施,减水剂掺量应有经试验确定的预案。754当采用泵送混凝土时,混凝土运输应保证混凝土连续泵送,并应符合JGJ/T10的有关规定。755混凝土拌合物从搅拌机卸出至施工现场接收的时间间隔不宜大于90MIN。76浇筑成型761浇筑混凝土前,应检查并控制模板、钢筋、保护层和预埋件等的尺寸、规格、数量和位置,其偏差值应符合GB50666的规定,并应检查模板支撑的稳定性以及接缝的密合情况,并应保证模板在混凝土浇筑过程中不失稳、不跑模和不漏浆。762浇筑混凝土前,应清除模板内以及垫层上的杂物;表面干燥的地基土、垫层、木模板应浇水湿润。763夏季施工时,混凝土拌合物入模温度不应高于35,宜选择晚间或夜间浇筑混凝土;现场温度高于35时,宜对金属模板进行浇水降温,但不得留有积水。并宜采取遮挡措施避免阳光照射金属模板。764当冬期施工时,混凝土拌合物入模温度不应低于5,并应有保温措施。765在浇筑过程中,应控制混凝土的均匀性、密实性和整体性。766泵送混凝土输送管道的最小内径宜符合表5的规定;混凝土输送泵的泵压应与混凝土拌合物特性和泵送高度相匹配;泵送混凝土的输送管道应支撑稳定,不漏浆,冬期应有保温措施,夏季最高气温超过40时,应有隔热措施。表5泵送混凝土输送管道的最小内径单位为毫米粗骨料公称最大粒径输送管最小内径2512540150767不同配合比或不同强度等级泵送混凝土在同一时间段交替浇筑时,输送管道中的混凝土不得混入其它不同配合比或不同强度等级混凝土。768当混凝土自由倾落高度大于30M时,应采用串筒、溜管或振动溜管等辅助设备。769浇筑竖向尺寸较大的结构物时,应分层浇筑,每层浇筑厚度宜控制在300MM350MM;大体积混凝土宜采用分层浇筑方法,可利用自然流淌形成斜坡沿高度均匀上升,分层厚度不应大于500MM;对于清水混凝土浇筑,可多安排振捣棒,应边灌注混凝土边振捣,宜连续成型。7610应根据混凝土拌合物特性及混凝土结构、构件或制品的制作方式选择适当的振捣方式和振捣时间。7611混凝土振捣宜采用机械振捣。当施工无特殊振捣要求时,可采用振捣棒进行捣实,插入间距不应大于振捣棒振动作用半径的一倍,连续多层浇筑时,振捣棒应插入下层拌合物约50MM进行振捣;当浇筑厚度不大于200MM的表面积较大的平面结构或构件时,宜采用表面振动成型;当采用干硬性混凝土拌合物浇筑成型混凝土制品时,宜采用振动台或表面加压振动成型。7612振捣时间宜按拌合物坍落度和振捣部位等不同情况,控制在10S30S内,当混凝土拌合物表面出现泛浆,基本无气泡逸出,可视为捣实。7613混凝土拌合物从搅拌机卸出后到浇筑完毕的延续时间不宜超过表6的规定。表6混凝土从搅拌机卸出到浇筑完毕的延续时间DB31/T894220157延续时间(MIN)气温C30C3025120902590607614在混凝土浇筑同时,应制作供结构合格评定用的同条件养护试件,并应按设计要求制作抗冻、抗渗或其它性能试验用的试件。7615在混凝土浇筑及静置过程中,应在混凝土终凝前对浇筑面进行抹面处理。7616混凝土构件成型后,在强度达到12MPA以前,不得在构件上面踩踏行走。77养护771生产和施工单位应根据结构情况、环境条件、原材料情况以及对混凝土性能的要求等,提出施工养护方案或生产养护制度,并应严格执行。772混凝土施工可采用浇水、覆盖保湿、喷涂养护剂、冬季蓄热养护等方法进行养护。选择的养护方法应满足施工养护方案的要求。773采用塑料薄膜覆盖养护时,混凝土全部表面应覆盖严密,并应保持膜内有凝结水;采用养护剂养护时,应通过试验检验养护剂的保湿效果。774对于混凝土浇筑面,尤其是平面结构,宜边浇筑成型边采用塑料薄膜覆盖保湿。775混凝土施工养护时间应符合以下规定A)对采用硅酸盐水泥、普通硅酸盐水泥配制的混凝土,采用浇水和潮湿覆盖的养护时间不得少于7D。B)对采用掺加缓凝剂的混凝土以及大掺量矿物掺合料混凝土,采用浇水和潮湿覆盖的养护时间不得少于14D。C)竖向混凝土结构,养护时间宜延长1D。776对大体积混凝土,养护过程应进行温度控制,混凝土内部和表面的温差不宜超过25,表面与外界温差不宜大于20。777对冬期施工的混凝土,养护应符合以下规定A)日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