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拿学课件_第1页
推拿学课件_第2页
推拿学课件_第3页
推拿学课件_第4页
推拿学课件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66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推拿学,推拿学,一、手法的概念和作用二、基本要求三、注意事项四、手法的禁忌症五、手法六、常见疾病推拿治疗,推拿手法的概念,用手或肢体其它部分,按各种特定的技巧动作,在体表进行操作的方法,称推拿手法。手法形式有多种,包括手指、手掌、腕部、肘部以及肢体其它部位,直接在患者体表进行操行,通过功力“深透”而产生治疗作用。因主要以手进行操作,故通称为手法。,推拿与按摩的区别,按摩目前认为多数属于保健行业的范畴。如美容、洗浴、休闲、旅游、手足等按摩。在国内主要为按摩师操作,在国外多为护士、按摩师操作。,推拿现多数属于医学治疗行业领域。如脊柱推拿、手法复位、关节旋转手法等,是以达到治疗疾病为目的。无论在国内外主要为医生操作。,推拿流派简介,一、正骨推拿二、小儿推拿三、一指禅推拿四、点穴推拿五、滚法推拿六、腹诊推拿七、自我推拿,推拿流派,正骨推拿     正骨推拿又称“正骨按摩”,“伤科按摩”,是以矫正骨折,关节脱位,骨错缝,筋跳槽等一类骨伤科疾病为诊治范围的一种推拿疗法。 清代医宗金鉴正骨心法要旨中总结了摸,接,端,提,按,摩,推,拿正骨八法,可以说是正骨推拿的基本手法.,小儿推拿      小儿推拿又称"小儿按摩",民间亦称"推惊","摩惊","掐惊"等,是推拿在防治小儿疾病的临床实践中形成的有独特体系的治疗方法,是中医推拿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一指禅推拿     一指禅推拿是以中医阴阳五行,脏腑,经络和营卫气血等中医基本理论为指导,以四诊八纲为辨证手段,强调审病求因和辨证论治,并结合有关生理,解剖和病理等基础知识和临床经验,以一指禅推法作为主要操作手法,作用于人体的一定部位,用以治疗疾病的一种推拿疗法.,点穴推拿     点穴推拿又称"点穴按摩","指针疗法","穴位按摩"等.临床上主要是以指代针,即用手指刺激人体经穴以防治疾病.,推拿流派,腹诊推拿    腹诊推拿是运用中医传统的腹诊法判断疾病的表里,寒热,虚实,并选用手法,以腹部为主要作用部位来防治疾病的一种推拿方法.腹诊推拿以阴阳五行,脏象经络理论为指导,强调整体治疗,扶正祛邪,灵活应用.临证要遵循先治本,后治标,治本为主,兼顾治标的原则.,滚法推拿 滚法推拿是以一指禅法作为主要手法来治疗疾病和损伤的一种推拿疗法.,自我推拿    自我推拿主要是以单手或双手在自己身上进行推拿操作,并辅以主动的肢体活动,用以保健强身,防治疾病的一种推拿方法.,推拿手法的作用,1、舒筋活络,缓解痉挛2、活血祛瘀,消肿止痛3、疏通狭窄,剥离粘连4、顺筋正骨,整形复位,手法操作要求,持久均匀柔和,有力渗透,所谓“持久”手法能按要求持续运用一定时间,要保持动作和力量的连贯性,不能断断续续。也就是说一方面是每个手法(除个别手法外)能按要求持续运用一定的时间,不宜频繁更换手法;另一方面是整个手法施术过程要持续一定的时间,如15分钟至1小时不等,否则难产生预期的效果。,所谓"有力",是指手法在操作过程中必须具备一定的力度和功力,使手法具有一定的刺激量.手法有力是手法操作必须具备的条件之一,有力是一种技巧力.根据治疗对象,施术部位,手法性质和病证虚实以及患者的体质而变化应用.用力的基本原则是既保持治疗效果,又避免产生不良反应.,所谓“均匀”,是指手法动作要有节奏性,速度,压力,作用范围都必须保持相对的一致,不要时快时慢,时轻时重,也不要作用范围时大时小。,所谓“柔和”,是指手法的稳柔灵活及力量的缓和,这要求手法要轻而不浮,重而不滞,变换动作要自然,协调.需注意,柔和并不是软弱无力,而是用力在于和缓,不可生硬粗暴或用蛮力。,所谓“深透”,是指病人对手法刺激的感应和手法对疾病的治疗。要求手法刺激,不仅作用于体表,而且使效应有一定的穿透力,转之于内,深入到组织,器官甚至体腔深部,产生良好的治疗作用。“深透” 效应的产生,是持久,有力,均匀,柔和综合作用的结果。,持久,有力,均匀,柔和,深透五点是有机联系着,相辅相成,互相渗透。持久能使手法逐渐有力,均匀协调的动作能使手法更趋柔和,而力量与技巧相结合则使手法既有力,又柔和,从而深透组织,达到解除疾病目的。这就是通常所说的“刚柔相济”,在临床运用时,力量是基础,手法技巧是关键,两者必须兼有,缺一不可。,推拿手法的注意事项,1、手法操作过程中,要耐心细致,认真负责,精神集中,手到神到。2、医者要保持双手清洁和适当温度,勤剪指甲。3、诊断明确,辩证施治,合理选用手法。4、操作时,一般由轻而重,以病人对手法反应敏感为准。压力一般因人、因病、因部位而异。,5、操作时间:临床应用时,操作时间掌握得当与否,对疗效有一定影响。但基长短很难做明确的限定,一般从两方面考虑:   (1)病在经脉关节或是在脏腑气血。前者一般10-20分钟,后者15-30分钟或更长。 (2)选用何种手法。一般使用摆动类及轻柔缓和的手法,时间可稍长些,而压力大、刺激强的手法,如按、压、点等手法,时间不宜太长,以免引起不良反应甚至不良后果。         初次治疗时间不宜太长,视治疗部位和多少灵活掌握。,推拿手法的适应症,临床实践证明,推拿治疗对伤科,外科,内科,妇科,儿科等各科多种疾病有着明显的疗效,在体育保健,疲劳恢复等方面也有显著作用.推拿的适应证很多,如慢性劳损,损伤后遗证和一些常见病。急慢性腰扭伤,胸胁震伤,椎间盘突出症,梨状肌综合征,扭伤,挫伤,落枕,颈椎病,肌肉痉挛,腱鞘炎及腱鞘囊肿,肩周炎,风湿性关节炎,风湿性腰腿痛,脑震荡,中风后遗症,小儿麻痹后遗症,面神经麻痹,骨伤后遗关节功能障碍,前臂缺血性肌挛缩,神经衰弱症(失眠,头昏胀),脾胃虚弱,消化不良等.,推拿手法的禁忌症,1、恶性或良性肿瘤的病灶区。2、急性炎症及任何部位的脓肿。3、各种溃疡性或传染性皮肤病。4、开放性损伤,新伤骨折脱位,急性软组织损伤初期和风湿性关节炎的急性期。5、各种传染疾病。6、妇女月经期腰骶部,腹部,妊娠期或产后未恢复健康者。7、严重内脏疾病患者。8、过饥过饱过劳或酒醉者。9、严重的精神病患者。,各种手法介绍,一、抚摩,五指自然分开并伸直,用手掌或指腹贴放于皮肤上,轻轻地作来回直线或圆形或螺旋形的轻缓抚摸运动。多用单手操作。松肩,肘微屈,腕关节自然伸直。操作时发力在肩,由肩而肘至手,抚摩时手不离于皮肤。动作轻缓,柔和 。推拿开始和结束时都常用此手法,推拿开始时用抚摩作为过渡手法,结束时则作为整理性手法使用。,二、揉,可用单手或重叠双手操作。以全掌,掌根或指腹紧贴于皮肤上,作直线来回或圆形回旋的揉动。根据使用部位的不同,可分为掌揉法和指揉法。松肩垂肘,手掌或指腹紧贴皮肤,并使皮肤,皮下组织或肌肉随手的动作一起运动。用力较大时,作用直达深部组织,手法操作后皮肤表面不应发红。发力在肩,以肘为支点,带动手的运动。用力均匀,动作协调,速度不宜过快,一般每分钟60-100次。适用于全身各部位及多种伤病。,三、捏,手掌自然分开,四指并拢,拇指外展和四指成钳形,对合用力挤按肢体肌肉或其它组织,间断或不间断用力。松肩,沉肘,并保持一定力量,用拇指和四指对合用力握住肢体,五指一齐用力作间断的捏合动作。肌腱,韧带用指尖捏,肌肉用指腹捏。频率约每分钟50-60次。可循肢体纵轴方向运动或固定在一处操作。,促进萎缩肌肉张力的恢复.同时也可消除气血凝滞,组织肿胀和肌肉酸胀的疲劳感,缓解肌肉痉挛及肌腱挛缩等。肢体肿胀,关节脱位,四肢骨折后期肌肉萎缩,关节功能障碍,肌肉劳损,肌腱末端病,以及运动后肌肉疲劳等,尤其是陈旧性肘关节及指关节伤患所致的功能障碍,常用此手法。,四、揉捏,四指并拢,拇指外展,手成钳形,将大小鱼际,掌根及各指指腹紧贴于皮肤上,拇指和四指一起用力作揉和捏的动作,或拇指多作揉的动作,四指多作捏的动作。,揉捏用力主要在手指上,要求动作圆滑,连贯,力量可深达骨面,手法轻重视伤情轻重和病部深浅而不同.在操作上有揉和捏的动作,拇指圆形揉的动作明显,而四指捏的动作明显,总之揉和捏是同时进行的。揉捏多用于治疗肌肉劳损,风湿症及陈旧损伤瘀血肿胀迟迟不消,凝滞不通,轻组织内有硬块,硬条索状病变,关节伤后肌腱,韧带紧缩粗硬等病证.无论四肢,关节或腰背部,均可采用此法。,五、搓,两手自然伸直,五指并拢,两手夹住肢体对称部位,相向用力,方向相反,来回搓动肌肉或肢体。搓法操作必须双手进行。沉肩垂肘,两手合夹肢体,利用前臂屈伸来带动手作上下或前后往返的搓动.动作轻快,协调,双手力量均匀,连贯,始终保持一定的对向压力.双手对向移动距离短,频率快,每分钟可达150-200次.在腰背臀和胸部,双手分开呈"八"字形置于两侧操作.应视伤情的不同,确定手法力量的轻重.,使皮肤,肌肉放松,血液畅流,促进组织代谢,消除肌肉酸胀,疲劳,提高皮温和肌肉的工作能力。在四肢,胸部和腰背部的肌肉,以及肩,膝关节等处多用搓法,常在按摩后阶段运用.在腰痛和臀部应用时,一次操作常须持续1-2分钟。搓法可消除肌肉疲劳,是运动按摩的一个常用手法。,六、摩擦,手掌自然伸开,五指伸直并拢,全掌紧紧贴于皮肤上,作直线或回旋形的摩擦。也可用拇指指腹操作。操作时手掌要紧贴于皮肤上,摩擦时力量大而均匀。发力在肩,以肘带动手的运动,垂肘定腕而擦,力达深部组织。频率一般每分钟120次左右。 多用于腰背,胸腹,上臂和腿部.对于肌肉麻痹,萎缩以及慢性劳损所产生的酸痛和风湿痛等症。,七、推压,手掌自然伸开,四指并拢,拇指外展,以掌根和小鱼际紧贴于皮肤上,作直线向前的单向推压动作。也可以单用拇指作单纯的推动。在脊柱上操作时两手伸开呈“八”字形,沿脊柱两侧推压。促进血液运行和淋巴液回流,理气散积,祛瘀解痉,舒筋活血,消肿镇痛.,常用于四肢,腰背和胸腹.对局部损伤瘀肿,可从肿胀部向四周推压.对骨伤后肢端肿胀,可从肢端作向心性推压.还可治疗胸腹胀满,腰肌劳损,肌肉痹症等慢性疾患.作为保健按摩及伤后康复阶段的推压,动作可稍快,在治疗肿胀时,动作宜缓慢.,八、摇晃,一手握关节近端,另一手握关节远端肢体,使关节远端作被动的回旋转动或外展内收或(和)屈伸运动。摇晃是关节被动运动的一种手法,其操作方法随部位而异。,摇晃操作时要求动作柔和,缓慢而有节奏,连续不断.活动幅度由小至大,不能超过关节的生理活动范围。操作时,被摇晃关节一定要充分放松,因此病人应采取舒适的体位或姿势。松解关节滑膜,韧带,关节囊的粘连和皱缩,促进滑液的分泌,增加关节灵活性.尤其在关节功能障碍,僵硬等情况下,用此手法有益于关节功能的恢复。多用于四肢关节及颈部.应根据关节活动范围,作不同幅度的摇晃,不可用力过猛.一般的关节酸软痛,陈旧性损伤和功能障碍等都可应用,九、抖动,用手握住患者肢体远端,在向远端拉伸的基础上,将肢体用力作连续的小幅度的上下或左右的颤动。施行抖法操作时,病人被抖动的关节及其上上肌肉充分放松,用巧劲而不用拙力.抖动时幅度小,频率快.抖动幅度逐渐增加,不使其有难受的感觉.频率一般约每分钟120次左右。,松解粘连,缓解痉挛,滑利关节,增大关节活动范围.缓解伤后所引起的关节功能障碍.在腰部施行抖动,可以松弛肌肉骨节,加宽椎间隙,有利于解脱腰椎后关节紊乱。多用于四肢关节及腰中,常与摇晃手法配合应用,以取得协同作用.对骨折,脱位,筋伤引起的关节功能障碍,关节软骨病,胸腰椎屈曲性稳定型压缩骨折等症都有一定治疗效果.关节骨性强直不宜施行抖法。,十、提弹,根据部位的不同,用拇,食,中三指或拇指与其余四指,将肌肉或肌腱提起,然后当放开时用手指弹动肌肉或肌腱 。操作时手指抓紧肌肉或肌腱,提弹时要有力而迅速,快提快放.具体应用时,可单作提而不弹,而作弹时须先作提,继以横向拨动肌肉,并且拨动的手指应在肌腹的中间位置。,能强烈地刺激神经,肌肉和肌腱,有助于使紧张的肌肉松弛,促进血液畅通,恢复神经感觉,强健萎缩的肌腱,松解粘连。适用于胸锁乳突肌,斜方肌,胸大肌,背阔肌,肱二头肌,股直肌,骶棘肌,小腿三头肌,跟腱,肩胛区等处的劳损紧缩和麻痹萎缩,以及坐骨神经痛等病症.临床常与拨法配合应用,对松解粘连,效果更佳.。,十一、振动,一手掌贴于皮肤上,另一手握空拳有节奏地击打置于皮肤上的手背。击打力量轻重适度,使被按摩者感觉内部组织有被震动的感觉。频率一般每分钟振动60-80次。,间接振动深层组织和内脏器官,有顺理气血,消除闷气,凝滞等作用。多用于胸,背部深层组织的损伤,脑震荡后遗症,胸部迸伤,胸内痞满,感冒头痛等症。,十二、叩击,用手指指腹,指尖或握空拳,双手交替或单手击打身体。根据手形的不同,可分为以下5种:空拳盖击 空拳竖击 指尖叩击 掌侧击 拍击,叩击手法动作轻松,协调并有节奏,手腕灵活而不僵硬.手法力量均匀,由轻到重,不可用猛力,快慢适中。使肌肉受到较大振动,兴奋肌纤维和神经,消除因伤而引起的瘀血凝滞,促进血液循环畅通,消除疲劳,酸胀和神经麻木。在肩,腰,臀,腿等肌肉丰满处,用空拳盖击,竖击,掌侧击或拍打;胸背部用拍击;头顶部用指尖叩击.可治疗肌肉劳损,筋骨痹症,骨折后期肌肉萎缩和运动后肌肉酸胀疲劳等症。,十三、按压,用掌根或掌心紧紧贴在皮肤上,用较大的力量向下按压,单手或双手重叠操作。躯干稍向前倾,沉肩伸肘,充分塌腕,手紧紧按贴在皮肤上。用力由轻而重,逐渐增加,需要时可借助推拿者的体重施压于患部。具体操作时有两种方法:一种是慢速间断按压,频率慢,力要足,有间歇,重复次数不宜过多,每分钟作20次左右,每次1分钟即可.另一种是快速连续按压,发力连续,频率快,每分钟120-180次,持续30秒至1分钟,力达深部。,能消散局部瘀肿,整复腰椎小关节轻微移位和腰骶关节错缝。适用于背及腰骶部损伤,如腰椎间盘突出,脊柱小关节紊乱,以及骶髂关节轻度错缝等症.此外,还可用双手重叠紧紧贴按腰部,作较大幅度的来回压晃。,十四、滚法,用手背近小指侧或小指,无名指,中指的掌指关节突起部和小鱼际,贴于治疗部位上,掌指关节略为屈曲,通过腕关节屈伸及前臂旋转的协同动作,产生轻重交替,持续不断的力作用于治疗部位。,沉肩,垂肘(肘屈40-60度),松腕,各手指任其自然,不能过度屈曲或伸直。操作时,腕关节屈伸幅度较大,使手背滚动幅度控制在120度左右,即腕关节屈曲时向外滚动约80度左右,腕关节伸直时向内滚动约40度左右。掌背的远小指侧部位是手法操作的主要着力点,应紧贴于治疗部位上,不宜跳动。手法操作时,压力须均匀,动作协调而有节律,一般每分钟约120次左右。,具有疏通经络,活血化瘀,松解粘连,缓解肌肉,韧带痉挛,滑利关节,兴奋神经,促进血液运行,消除肌肉疲劳等作用。适用于颈,肩,腰背,臀部及四肢肌肉较丰厚部位.临床上常用于治疗筋骨痹证,肌肉劳损,软组织陈旧性损伤,局部感觉迟钝和损伤性关节功能障碍等症.在比赛前对运动员的主要运动部位施以本法,可增强肌肉韧带的运动功能和预防运动损伤.在比赛后对大肌肉群施以本法,可帮助消除肌肉疲劳,有利于恢复运动能力。,十五、拨法,以拇指或四指指端按于一定部位或穴位上,再对肌束作横向拨动,称为拨法。指端用力,手指移动范围较小,操作时手指的用力方向应垂直与肌肉、韧带等组织。手法求稳,动作轻巧,一拨一放,每遍可拨动10次左右。用力应使患者能忍受为度。,松解组织粘连,缓解肌肉痉挛,消肿散结,止痛。 常用在肌腹和关节韧带部位.在腰背等肌肉丰满处,可双手重叠用力操作.若手下肌肉有筋结感可加大力量操作.适用于损伤后软组织粘连,骨折,脱位后期肌肉僵硬,挛缩或萎缩,肌腱末端病等症,如在前臂上段拨动伸肌群可减轻肱骨外上髁炎的症状。,十六、扳法,用双手作相反方向或同一方向扳动肢体的方法。两手或两人配合进行,即一手(或一人)扶握固定关节近端,另一手(或另一人)扳动关节远端肢体,作适当幅度的单一屈曲,伸展,旋转,内收或外展等活动。常用于颈,胸背和腰背部。,扳法操作时,最后短促扳动必须快速果断,稳准协调,扳动幅度一般不超过各关节的正常生理活动范围。有舒筋通络,滑利关节,纠正解剖位置的失常,松解粘连,拉伸挛缩,恢复关节功能的显著效果。 与其他手法配合使用,多用于脊柱及四肢关节。关节错缝或关节功能障碍等症常用本法治疗。扳法必须在其它手法使肌肉痉挛缓解后,在摇法的基础上进行,不能强拉硬扳。,十七、拉法,固定肢体或关节的近端,牵拉肢体远端的方法,称为拉法,又称拔伸。操作时用力均匀而持久,动作缓和,不可用猛力牵拉,力量应逐渐加大。头颈部拉法肩关节拉法腕关节拉法指间关节拉法,本法操作时用力均匀而持久,动作缓和,不可用猛力牵拉,力量逐渐加大。对扭伤的肌腱,移位的关节有整复作用,对痉挛肌肉有解痉作用。拉法常用于关节错缝,筋腱移位,肌肉痉挛,关节僵硬等症,还可纠正骨折的重叠移位和成角畸形,现多用器械牵引。,十八、拿法,用拇指与其余四指的罗纹面对称用力内收的手法松肩,腕要灵活,用大拇指及其他手指罗纹面相对用力,夹住治疗部位,用力内收,一紧一松的捏提和捏揉动作,力是由轻重轻。通经活络,散寒祛邪,顺气活血,分离粘连,缓解痉挛,止痛开窍,促进新陈代谢。颈项部、肩背部、四肢。,常见疾病推拿治疗,概述,头痛是颅内、颅外病变刺激疼痛敏感组织引起头颅上半部的疼痛,是临床上比较常见自觉症状,可出现于多种急慢性疾患中。  引起头痛的疾病有四类,颅内病变、颅外病变、全身性疾病、神经官能症 。,头  痛,病因病机,(一)外感头痛: 将息失宜,气居不慎感受六淫之邪,其邪侵袭经络,上犯巅顶,致使清阳之气受阻所引起 。(二)内伤头痛 :形成内伤头痛的原因比较复杂,但多于肝、脾、肾三脏有关 。,临床表现,(一)风寒头痛:多发于吹风受寒之后引起头痛,头痛时作,有时痛连项背,恶风寒,肢节酸楚,喜裹头,口不渴,苔薄白,脉浮或紧 。(二)风热头痛:头胀痛,甚则如裂,恶风发热,面红目赤,口渴欲饮,咽红肿痛,尿黄或便秘,苔薄黄或舌尖红,脉浮数 。,临床表现,(三)暑湿头痛:头痛如裹,脘闷纳 呆,肢体倦怠,沉重疼痛,身热汗出,心烦口渴,苔腻,脉濡数 。 (四)肝阳头痛:头痛眩晕,两侧偏重,心烦易怒,睡眠不安,面红口干苦,两胁胀痛,苔薄黄或舌红少苔,脉弦有力或弦细数。,临床表现,(五)痰浊头痛:头痛头胀,胸膈支满,纳呆倦怠,口吐涎津,恶心,苔白腻,脉滑 。(六)血虚头痛:头痛头晕,劳累更剧,神疲乏力,面色少华,食欲不振,心悸气短,舌淡,脉细无力或涩 。,临床表现,(七)肾亏头痛:头脑空痛,神疲倦怠,耳鸣目眩,健忘失眠,腰酸腿软,遗精带下。阳虚者四肢作冷,舌淡胖,脉沉细无力。阴虚者口干少津,舌质红,脉细数 。(八)瘀血头痛:头痛反复发作,经久不愈,痛处固定,痛如锥刺,或头部有撞击史,舌质紫黯或见瘀斑,脉涩 。,推拿治疗,常规治法治疗原则:疏经通络,           行气和血,           镇静止痛。,头面部操作(一)取穴与部位:印堂、头维、太阳、鱼腰、攒竹、阳白、百会、四神聪 。(二)主要手法:一指禅推法、分推法、按揉法、指尖击法、拿法、梳法 。,(三)操作方法:患者坐位活俯卧位。医者先用一指禅推法从印堂穴开始向上沿发际至头维、太阳穴,往返56遍。再用拇指分推法从印堂穴开始经鱼腰、太阳至耳前,反复分推35遍。,然后用指按揉印堂、攒竹、鱼腰、百会、四神聪,每穴1分钟。用指尖击法从前额部向后颈部反复扣击12分钟。用五指拿法从前额发际处拿至风池穴处,反复操作约3分钟左右。用梳法从前额发际至后颈发际处,反复操作约1分钟 。,颈肩部操作(一)取穴及部位:肩井、风池 。(二)主要手法:拿法、一指禅推法 。(三)操作方法:用拿法从风池穴拿至大椎穴两侧,反复做作3分钟左右。用一指禅推法沿颈部两侧膀胱经,督脉上下往返治疗约3分钟左右。用拿法拿风池穴、肩井穴隔约1分钟 。,按语,外感头痛须注意保暖,避风寒,适当休息。肝阳头痛应经常测量血压,需注意血压的波动及对心脏的影响。血虚头痛和肾虚头痛应注意节制房事。各种头痛均忌烟酒刺激 。,一、概述    又称颈椎综合症,是由于颈椎或其附近组织的退变,造成神经根、椎动脉、脊髓、交感神经受到刺激,而产生的一系列症状。,颈椎病,颈椎病的易患因素,年龄职业外伤解剖变异生活习惯,颈椎病的病因学,一、颈椎的退行性变,颈椎退行性改变是颈椎病发病的主要原因,其中椎间盘的退变尤为重要,是颈椎诸结构退变的首发因素,并由此演变出一系列颈椎病的病理解剖及病理生理改变。,二、慢性劳损,所谓慢性劳损是指超过正常生理活动范围最大限度或局部所能耐受时值的各种超限活动。因其有别于明显的外伤或生活、工作中的意外,因此易被忽视,但其对颈椎病的发生、发展、治疗及预后等都有着直接关系,此种劳损的产生与起因主要来自以下三种情况:,1不良的睡眠体位  人的一生大约有1/3到1/4的时间是在床上渡过的。因此不良的睡眠体位因其持续时间长及在大脑处于休息状态下不能及时调整,则必然造成椎旁肌肉、韧带及关节的平衡失调。张力大的一侧易因疲劳而造成程度不同的劳损,并由椎管外的平衡失调而波及椎管内组织,从而加速了颈椎的退变进程。所以在临床上常可发现有不少病例的初发症状是在起床后出现的。,2不当的工作姿势  大量统计材料表明某些工作量不大,强度不高,但处于坐位,尤其是低头工作者的颈椎病发病率特高,包括家务劳动者、刺绣女工、办公室人员、打字抄写者、仪表流水线上的装配工等等。除因长期低头造成颈后部肌肉韧带组织的劳损外,在屈颈状态下,椎间盘的内压也大大高于正常体位,甚至可超过一倍以上。此外,由于同样的原因,某些头颈常向一个方向转动的职业,如手术室护士、交通警及教师等亦易引起颈部劳损。,3不适当的体育锻炼  正常的体育锻炼有助于健康,但超过颈部耐量的活动或运动,如以头颈部为负重支撑点的人体倒立或翻筋斗等,均可加重颈椎的负荷,尤其在缺乏正确指导的情况下。此外某些民间的头颈部练功法,例如当前流行的练功十八法等,对颈椎已有退变者不应提倡;否则,不仅可加重颈椎的退行性变,甚至可发生意外,尤以脊髓已有受压症状者,应避免增加头颈部活动量及频率的锻炼活动,以延缓颈椎的退行性变化。,三、颈椎的先天性畸形,在临床上较为多见 畸形主要有以下五种。以颈23和颈34最为多见,其次为颈45,多为双节融为一体,三节融合者罕见,间隔一节或二节形成双节双融合者亦少见。       由于椎体融合,两个椎体之间的椎间关节原有的活动量势必转移至相邻的上下椎节。按照颈椎的生物力学特点,当颈34以上椎节先天融合时,其下一椎节由于负荷增加而使该节的退变明显加剧,甚至出现损伤性关节炎,如同时伴有椎管发育性狭窄,则其发病时间更早。而椎管宽大者,或是靠近上颈椎者,其发病则较迟。,【病因病机】,颈椎增生可发生在后关节、钩椎关节和椎体。由于增生部位的不同,可发生各种不同的症状。椎体前缘增生,一般无特殊症状,少数病例可出现对食管、气管的颈前刺激症状;椎体后缘增生,使椎管前后径变窄,可出现脊髓压迫症状,称颈椎病脊髓型;钩椎关节侧方增生,使椎动脉受到压迫,称颈椎病椎动脉型;椎体侧后方、后关节前缘或钩椎关节后方增生,使椎间孔变小,可出现颈丛或臂丛的神经根症状,称颈椎病神经根型;后关节增生伴半脱位或对椎动脉的刺激,可出现交感神经症状,称颈椎病交感神经型。,【病因病机】,颈椎横突由椎弓和椎体相连合成。其根部有一圆孔,称横突孔或椎动脉孔。椎动脉从颈总动脉的后上方上升,进入第6颈椎的横突孔,向上于环椎横突孔上方穿出,在其侧块部拐弯向后方,经枕骨大孔的外缘进入颅腔,穿透硬膜后,走行很短一段即回合成基底动脉,分支至小脑、桥脑、延髓、大脑枕叶及内耳。当头转向右侧时,右侧的环椎关节为肌肉所固定,而左侧的环椎下关节面则向前滑动。故当头向右侧转动时,左侧的椎动脉可发生扭曲,致使管腔变窄,甚至完全闭塞而引起一系列临床症状,如头晕、恶心、猝倒等。,【临床表现】,神经根型  病变在颈5以上者可见颈肩痛或颈枕痛及枕部感觉障碍等;在颈5以下者可见颈强,活动受限,有一侧或两侧颈、肩、臂放射痛,并伴有手指麻木,肢冷,上肢发沉、无力、持物坠落等症状。,脊髓型  脊髓受压者,可出现上肢或下肢,一侧或两侧的麻木、酸软无力、颈颤臂抖,甚至可表现为不同程度的不完全痉挛性瘫痪,如活动不便、步态笨拙、走路不稳,以至卧床不起,甚至呼吸困难,四肢肌张力高,腱反射亢进,浅反射减弱或消失,出现病理反射等感觉或运动障碍。,椎动脉型  椎动脉型颈椎病可表现为颈肩痛或颈枕痛,头晕、恶心、呕吐、位置性眩晕、猝倒、持物落地、耳鸣耳聋、视物不清等临床症状。上述诸症常因头部转动或侧弯到某一位置而诱发或加重。,交感神经型  由于交感神经受刺激而出现枕部疼痛、头沉、头晕或偏头痛、心慌、胸闷、肢凉、肤温低或手足发热,四肢酸胀等症状,一般无上肢放射痛或麻木感。个别病人也可出现听、视觉异常。混合型  在临床上,以上各型很少单独出现,最为常见的是同时存在两型或两型以上的各种症状,即为混合型颈椎病,颈椎病的特殊体格检查,头后仰压颈试验椎间孔压缩试验提颈试验臂丛牵拉试验仰头旋颈试验头过伸、过屈试验,X线检查,对颈椎病患者进行X线检查时可以发现大多数患者在正位片上有椎间隙变窄、钩椎关节增生等病变;侧位片上可见到颈椎生理前凸消失、变直或轻度成角反张,椎体排列异常,椎体和关节突向前滑脱,受累椎间隙变窄,相邻两椎体的前缘或后缘有唇样增生,项韧带钙化等;斜位片上可见到唇形骨刺伸入椎间孔,椎间孔前后径变窄等。部分病例可见有小关节半脱位。此外约有90的五十岁以上的正常人都有不同程度的颈椎椎体增生,这是正常的退变现象,如无典型的临床症状,一般不属颈椎病。因此X线片所反应的阳性改变必须结合临床检查才有诊断价值。,鉴别诊断,在临床诊断时,颈椎病必须与脊髓神经根肿瘤、脊髓空洞症、颈椎结核、类风湿性脊柱炎,原发或转移性肿瘤、颈肋、前斜角肌综合征、锁骨上窝肿瘤等病相鉴别,只有在排除上述病症后方能施行推拿疗法。,【治疗】,在明确诊断的基础上,用推拿疗法治疗颈椎病多可收到良好的疗效。但手法须轻柔和缓。如需用较大力量的手法时,亦须在纵轴牵引的情况下进行,决不可粗暴猛烈地过度旋转或屈曲头颈部。临床上由于不适当的手法治疗而引起的医源性残疾虽然不多,但也偶有发生,因此必须引起临床工作者的高度重视。,推拿疗法,增强机体的免疫力减少自由基的产生或增强了清除自由基酶的活性,推拿后尿中谷胱甘肽过氧化酶和巯基化合物含量明显高于正常人,治疗后含量明显下降。,用手法治疗本病的作用在于扩大椎间隙及椎间孔,使椎体滑脱复位,颈椎恢复正常的生理曲度,缓解对神经根的压迫,消除肿胀,分解粘连,解除肌肉和血管的痉挛,改善血液循环,增强局部的血液供应,促使病变组织的修复。临床上以牵引为主,按压为辅是治疗本病的指导思想。,治疗原则,是疏筋活血,理筋整复。多采用滚、按、揉、拿、拔伸(或牵引)、拔伸旋转、拿搓、擦等手法患者正坐:医者先分别按揉风池、天鼎、缺盆、肩井、肩中俞、肩外俞、肩髃、曲池、手三里、合谷、小海、内关、外关、神门等穴。然后,医者站于患者背后,用滚法放松颈肩部、上背部及上肢的肌肉约510分钟,再用拿法拿揉颈项部并配合推桥弓,推肩臂部。,随后作颈项部拔伸法。临床常用拔伸法有两种,一种是医者站在患者背后,两前臂尺侧放于患者两侧肩部向下用力,双手大拇指顶在风池穴上方,切勿用力过猛,以免引起患者头晕。其余四指及手掌托起下颌部,并向上用力,前臂与手同时向相反方向用力,把颈椎牵开,边牵引边使头颈部前屈、后伸及向左右旋转。,另一种拔伸法是嘱患者正坐,医者站于患侧,右肘关节屈曲并托住患者下颌,手扶健侧颞枕部,向上缓缓用力拔伸,并做颈部左右旋转活动;另一手拇指置于患处相应椎旁,随颈部的活动在压痛点上施按揉法。最后,提拿两侧肩井并搓患肩至前臂反复几次。临床上治疗本病手法繁多,根据病情表现不同,各地医者可自行运用各种不同的手法。,辨证治疗: 神经根型:上肢酸痛发麻明显者加用擦上肢部,并按揉曲池穴,拿合谷,局部擦热并配合热敷,以舒筋通络,活血止痛,减轻和缓解临床症状。椎动脉型:去颈椎摇法,加用按揉风池、风府、翳风和一指禅推法于上述穴位及后脑枕部,有活血化瘀的作用,能缓解椎动脉痉挛,改善基底动脉供血而减轻消除临床症状。,注意事项,颈椎病的手法治疗宜柔和,切忌暴力,脊髓型、高血压、血管硬化的患者不宜施用后关节整复手法。 本病发作时宜用颈托。 患者应防止低头过久及避免在体位不正的情况下工作,避免肩负、手提重物。 患者于睡眠时其枕头应高低适中,枕心不能太硬,应垫在枕项部。 局部应保暖,避免项背部受风寒。,康复操,可改善患者颈部的血液循环,松解粘连和痉挛的软组织.无颈椎病者可起到预防作用。姿势:两脚分开与肩同宽,两臂自然下垂,全身放松,两眼平视,均匀呼吸,站坐均可。,康复操,1. 左顾右盼:   头先向左后向右转动,幅度宜大,以自觉酸胀为好, 30次。   2. 前后点头:   头先前再后,前俯时颈项尽量前伸拉长,30次。3. 旋肩舒颈:  双手置两侧肩部,掌心向下,两臂先由后向前旋转 2030次,再由前向后旋转2030次。,康复操,4. 摇头晃脑:   头向左一前一右一后旋转5次,再反方向旋转5次。5.头手相抗:  双手交叉紧贴后颈部,用力顶头颈,头颈则向后用力,互相抵抗5次。6. 双手托天:  双手上举过头,掌心向上,仰视手背5秒钟。,落枕,一、概述    落枕又称“失枕”,是颈部软组织常见的损伤之一,是指急性颈部肌肉痉挛、强直、酸胀、疼痛、转颈失灵为主要症状的疾病。    多见于青年人,男性多于女性,冬春季节多发,推拿治疗本病疗效显著。,(一)姿势不良  如体虚过劳,睡眠枕头过高或过低,躺卧姿势不良等因素,使一侧胸锁乳突肌、斜方肌及肩胛提肌在较长时间内处于过多伸展状态,以致发生痉挛而致。,二、病因病机,(二)外感风寒湿邪  睡眠时露肩当风,颈项部感受风寒湿邪,寒性收引,湿性重浊,气血运行不畅,经络痹阻而拘急疼痛。正如巢氏病源失枕候记载:“头项有风在筋膜间,因卧而气血虚,值风发动,故失枕。”,(三)颈部扭伤  部分患者因颈部突然扭转或用肩扛抬重物,致使部分肌肉扭伤牵拉,发生痉挛或使颈椎小关节交锁嵌顿等而发生本病。,三、临床表现(一)患者颈项一侧或两侧胸锁乳突肌僵硬、痉挛、疼痛,重者可波及斜方肌、肩胛提肌等。(二)患者头向患侧倾斜,下颌转向健侧。,(三)仰头、点头及转头等颈部活动受限,向患侧活动功能障碍尤为明显,甚者疼痛牵及头部,上背部及上臂部。(四)患处痉挛的肌肉明显压痛。如有外伤史者,可拍摄颈椎X线片以排除骨、脱位及颈椎病。,(一)治疗原则:舒筋活血,温经通络。  (二)取穴及部位:风池、风府、肩井、天宗、手三里、合谷、后溪穴、斜方肌、冈上肌等。  (三)主要手法:滚法、揉法、拿法、点法、按法、摇法、扳法、擦法等。,四、辩证治疗,(四)操作方法:    1.患者坐位,医者用滚法、掌揉或拇指揉法于患侧颈项及肩背部治疗,配合做头部前、后伸及左右旋转运动。    2.再拿颈项及肩臂部肌肉,使之放松。,3.以拇指端或屈拇指的指间关节桡侧缘点按以上穴位,使之酸胀痛“得气”为宜。,4.再作颈部摇法,使颈项作轻缓的旋转,摇动数次后,在颈部微向前屈位时,迅速向患侧加大旋转幅度作扳法,手法要稳而快速,旋转幅度要在病员能忍受的限度内。,5.最后在患部用擦法(合擦法)透热,以活血止痛。,五、按语(一)睡眠枕头高、低适宜,勿过高,亦不要过低,天冷时颈部宜保暖,避免外感风寒之邪。,(二)推拿治疗该病手法要轻快柔和,颈部摇动幅度要由小到大,缓慢进行;扳颈法要排除骨折、脱位、肿瘤等疾患,扳动时不可强求响声而强拉硬扳。,(三)对疼痛明显者,要先点按天宗、手三里、后溪等穴,并嘱其缓慢转动头颈后按揉痉挛肌肉,待疼痛减轻后再进行摇扳手法。(四)局部可配合理疗、针灸、热敷等疗法。,急性腰肌扭伤,一、概述       急性腰肌扭伤是指腰骶、骶髂及腰背两侧的肌肉、筋膜、韧带、关节囊等软组织突然受到扭、挫、闪等外力的作用而发生的急性损伤,而引起腰部疼痛及活动受限的一种急性病症。,二、病因病机    急性腰部扭伤,多因人们在日常工作、劳动及运动中,腰部突然遭受间接或直接暴力的损伤所致。,直接暴力损伤:由挤压、撞击、堕坠或外力直接打击局部所导致。   间接暴力损伤:多由于腰部活动时姿势不当,或用力过度,或搬运、扛抬重物时负重过大,肌肉配合不协调;突然进行某一动作,腰部过度后伸或前屈,如:打喷嚏、剧烈咳嗽、倒水等动作。,三、临床表现(一)腰部疼痛  常在扭伤后突然发生腰部疼痛,少数患者在伤后疼痛不重,数小时或12天后,腰部疼痛才逐渐加重,扭伤较重者,疼痛剧烈,深呼吸、咳嗽、喷嚏,甚至大小便均使疼痛加重,疼痛以腰部一侧多见。,(二)腰部活动受限  坐、卧、翻身困难,左右转侧不利,前后俯仰牵掣作痛;单侧者躯干向病侧倾斜,双侧者腰部挺直,常以一手或两手扶腰以减少腰部活动,防止疼痛,因而步履艰难迟缓,表情痛苦。,(三)牵涉痛  近半数患者有牵涉性疼痛,出现的部位多为臀部(臀上皮神经、梨状肌区)、大腿根部或大腿后部(股后侧皮神经分布区)等处。,(四)肌痉挛  主要发生于一侧腰骶部的骶棘肌和臀大肌,偶有两侧者,这是疼痛刺激所引起的,也是对腰痛的一种保护性反应。经俯卧可稍有缓解,但用手指按压时,疼痛明显,痉挛又复出现。,(五)局部压痛点  绝大多数患者都有明显局限性压痛点,而且与自述疼痛是一致的,此即为损伤的部位。压痛点多在大肠俞、腰眼穴及第三腰椎横突尖、髂嵴后部、腰骶部等处。(六)腰脊柱生理曲度改变和侧弯,四、治疗(一)治疗原则:通经活络,活血止痛。(二)取穴:肾俞、命门、大肠俞、环跳、殷门、委中、承山 等。(三)手法:揉、滚、按、拔伸、弹拨、斜扳等。,(四)操作方法:1、患者俯卧位,医者先用揉法或滚法在患处周围及腰部疼痛部位施术,手法的施力应由轻到重,逐渐加力,以不增加患者痛苦为度,若局部疼痛明显,医者可先施点按肾俞、大肠俞、委中、殷门等穴,或局部采用摩法待腰部疼痛减轻,肌肉痉挛稍松,再施以滚法或推法。时间58分钟。,2、患者俯卧位,医者用拇指点按肾俞、腰阳关、环跳、委中、居髎、大肠俞、殷门、承山、阿是穴;以痠胀为度,每穴0.51分钟。  3、患者俯卧位,医者用拇指或手大鱼际在腰部软组织痉挛处用弹拨法,以缓解局部软组织痉挛,达到止痛之目的。,4、患者仰卧位,医者与助手分别握住患者双足踝部及两上肢腋窝处,作相反方向拔伸牵引,然后医者作腰部抖法,     5、患者侧卧法,患侧在上,医者用双手分别扶住肩部及臀部作腰部斜扳法,先扳患侧,再扳健侧。,6、患者仰卧位,医者用双手扶住膝部及握拿踝部做屈膝屈髋,旋转被动活动,左右各35次。    7、患者俯卧位,医者用擦法于患侧骶棘肌纤维方向及腰骶部,以透热为度。,五、按语(一)急性腰扭伤多见间接外力所致,大多数损伤发生在骶棘肌和腰骶关节。(二)推拿治疗本病效果明显,推拿作用于患部有显著的舒筋通络,活血散淤,使损伤的组织俢复等作用。轻则23天,重则1周左右,症状逐渐消失。,(三)治疗应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选择适宜的手法以免加重损伤。可适当配合热敷或服用或外敷活血化淤中药。(四)损伤早期要减少腰部活动,卧板床休息,以利损伤组织的修复。(五)注意局部保暖,待病情缓解后,逐步加强腰部肌肉锻炼。,腰椎间盘突出症,一、概述       腰椎间盘突出症是由于椎间盘组织的退变、损伤、纤维环破裂,髓核组织从破裂的纤维环处向后外侧或正后方膨出、突出,压迫脊神经或马尾神经,产生下腰部疼痛和下肢坐骨神经痛。本病好发于2045岁的青壮年,男性多于女性。临床上最常见的是腰4、5椎间盘和腰5骶1椎间盘病变。,椎间盘退变是导致本病的主要因素。解剖方面后纵韧带变窄和纤维环后外侧薄弱也是一种致病的内因。外因方面主要有外伤史,长期从事体力劳动,其负荷已超过椎间盘所承受的极限,这一类的慢性损伤史,或腰部受凉后,引起椎间盘内压增高等诸因素均可使椎间盘膨出、突出,产生临床症状。在以上种种致病的外因中,都必须在椎间盘本身已有退变的基础上才起作用。,二、分类,腰椎间盘膨出即纤维环没有完全破裂, 髓核从破损处凸出压迫神经根腰椎间盘突出纤维环破裂, 髓核从破裂处挤出 ,压迫神经根。腰椎间盘脱出纤维环破裂, 髓核从破裂处挤出后,突破后纵韧带,游离到椎管,压迫神经根脊髓。,三、临床表现   1、腰部疼痛多数患者有数周或数月的腰痛史,或有反复腰痛发作史。腰痛程度轻重不一,严重者可影响翻身和坐立。一般休息后症状减轻,咳嗽、喷嚏或大便时用力,均可使疼痛加剧。,2、下肢放射痛一侧下肢坐骨神经区域放射痛是本病的主要症状,常在腰痛消失或减轻时出现。疼痛由臀部开始,逐渐放射到大腿后侧、小腿外侧,有的可发展到足背外侧、足跟或足掌,影响站立和行走。如果突出部在中央,则在马尾神经症状,双侧突出则放射可能为双侧性或交替性。,3、腰部活动障碍腰部活动在各方面均受影响,尤以后伸障碍为明显。少数患者在前屈时明显受限。4、脊柱侧弯多数患者有不同程度的腰脊柱侧弯。侧凸的方向可以表明突出物的位置和神经根的关系。当椎间盘突出在受压神经根的内下方,则脊柱侧向健侧,突出在受压神经根的外上方,则脊柱侧向患侧,使受压的神经根可得到缓解。,5、观麻木感病程较长者,常有主观麻木感。多局限于小腿后外侧、足背、足跟或足掌。6、患肢温度下降不少患者患肢感觉发凉,客观检查,患肢温度较健侧降低;有的足背动脉搏动亦较弱,这是由于交感神经受刺激所致。须与栓塞性动脉炎相鉴别。,四、诊断和鉴别 诊断要点(1)有腰部外伤或慢性损伤史。(2)除腰痛外伴下肢放射痛,呈阵发性加剧。    (3)腰腿疼痛晨起尚可,午后加重,休息后可缓解。腹压增高息肢疼痛加重。(4)腰椎平坦、侧突、运动受限,骶棘肌痉挛。(5)棘突旁压痛,叩击痛伴患肢放射痛。(6)直腿抬高低于60,加强试验阳性。(7)下肢腱反射消弱或消失,皮肤感觉减退和肌力减弱等,病程长者,患肢出现废用性肌肉萎缩。(8)腰椎X线平片可见腰椎间隙变窄,骨质增生等征象。(9)CT和MRI(磁共振)检查,可明确椎间盘突出的大小、形态、部位和与神经组织的关系,2.鉴别诊断(1)肿瘤:持续性腰部疼痛,且有夜痛,经对症处理其病痛不能缓解,同时出现消瘦,要高度怀疑本病。腰椎平片,椎管造影,CT,MRI均有助于明确诊断。(2)腰椎化脓性感染:腰痛剧烈,运动障碍,脓肿形成可出现截瘫。血白细胞数升高,红细胞沉降率增快,血液细菌培养阳性。(3)腰椎结核:腰部疼痛呈持续性或间歇性,腰脊椎运动障碍或强迫体位,呈“板状腰”保护姿式。同时可伴有低热、贫血、消瘦、午后潮热、夜间盗汗、体重减轻等症状J线可见椎体破坏、椎间隙狭窄和腰大肌脓肿,五、治疗1.推拿适应证(1)初次发病,年龄较轻,病程较短者。(2)病程虽较长,但症状和体征均较轻者。(3)无严格手术指征者,2、推拿禁忌证(1)巨大中央型椎间盘突出症。    (2)患有严重高血压病、心脏病、糖尿病等全身性疾病者或有严重皮肤病者,3.治疗原则改变突出物与神经组织之间压迫和被压迫的关系。4.常用穴位及部位阿是、肾俞、居髎、环跳、承扶、殷门、委中、阳陵泉、昆仑、解溪等穴,及腰腿部。5.常用手法滚法、按揉法、挤压法、点法、拿法、斜扳法、搓法、擦法,热敷法及腰腿被动运动法。,6.操作方法患者取俯卧位,医生立于其患侧。先从腰部施以滚法,沿膀胱经,经臀部、大腿后部、小腿后部而下至跟腱,如此上下往返23次以腰部为重点约5分钟左右。继而对阿是穴、肾俞、大肠俞、环跳诸穴施以按法或点法;在患侧腰肌施掌根按揉法23分钟;并可将滚法和掌根按揉法交替使用。目的使痉挛的腰肌得以放松。,继以上体位,分别在胸前、股前加垫枕头使腹部腾空,医生双手重叠在下腰病痛部位,做有节奏地向下挤压腰部的手法。患者一定要放松,随呼吸而施,可做510次。当然还得视患者耐受度而决定。挤压法后弃枕平卧,腰部施以掌根轻按揉法;下肢承扶,殷门、委中、承山诸穴可施以点法或按压法约l2分钟 。,患者取侧卧位,患侧在上,医生面对患者。一手置於肩前;另一手以肘置于臀部,双手作相反方向用力,使腰部脊椎产生旋转。此法经手术下直视发现:第一能使神经根移动,第二能改变突出物的位置。所以此法运用正确、得当与否是医治腰椎间盘突出症的关键性手法之一。,患者取仰卧位,医生立于其患侧。分别在股前、股外侧、小腿前外侧、足背依次由上而下往返施用滚法或掌根按揉法,约35分钟;配合风市、阳陵、昆仑、解溪诸穴的指揉法,而后做被动直腿抬高运动13次,视患者承受度而定。最后以拿股后,拿委中、承山,搓下肢,抖下肢结束治疗。,当手法全过程结束后,嘱患者仰卧腰部垫枕休息1020分钟。垫枕高度以1015厘米为宜。目的使腰部能再现生理弧度。亦有因痛无法平卧者,也只能顺其自然,循序渐进。,六、注意事项       1.避免体力劳动、弯腰、和腰部负重。2.卧硬板床,可以用腰围护腰,避免受凉。3.下床动作不要过猛!应先侧身缓缓起坐,然后再下床。4.坚持腰背肌锻炼。5.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