真菌性皮肤病护理_第1页
真菌性皮肤病护理_第2页
真菌性皮肤病护理_第3页
真菌性皮肤病护理_第4页
真菌性皮肤病护理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32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真菌性皮肤病,1,2,3,4,真菌的结构,5,概述,真菌: 是广泛存在于自然界的真核细胞生物,有真正的细胞核和细胞器,不含叶绿素,以寄生和腐生方式吸取营养,能进行有性和无性繁殖,6,真菌的一般特性,喜温暖潮湿,最适温度2236,相对湿度95%100%,最适pH 56.5不耐热,耐低温(-30以下长期存活)紫外线、X线不能杀灭真菌化学消毒剂可迅速杀灭真菌(2.5%碘酊、来苏尔、甲醛),7,真菌与人类的关系,对人类有益的真菌 工业真菌 农业真菌(蘑菇) 药用真菌(青霉素)对人类有害的真菌 医学真菌 致病真菌与真菌病的研究,8,真菌的分类(形态),酵母菌(yeast):菌落呈乳酪样,由孢子和芽生孢子组成霉菌(mould):菌落呈毛样,由菌丝组成,又称为丝状真菌双相真菌:有些致病真菌在自然界或25培养时呈菌丝状态,而在组织中或37培养时呈酵母状态。如孢子丝菌,9,真菌病: 是由真菌感染所引起的疾病分类: 浅部真菌病: 由真菌引起的表皮、毛发、指甲的损害 深部真菌病: 由真菌引起的表皮以下组织、粘膜和内脏 系统损害,10,浅部真菌病,浅部真菌病主要是由皮肤癣菌(Dermatophyton)引起的表皮癣菌属(Epidermophyton, 2)小孢子菌属(Microsporum, 16)毛癣菌属(Trichophyton, 24)共42种,引起人和动物疾病者31种,余11种为皮肤癣菌样真菌,11,浅部真菌感染的总体趋势,三高:发病率高,复发率高,隐藏率高就诊率:受经济发展水平和对疾病认知程度的影响临床的非典型性:宿主免疫、激素滥用感染菌谱的变化:药物应用、人群流动、环境变化,12,浅部真菌病,指皮肤癣菌(dermatophytes),引起的感 染,统称皮肤癣菌病(dermatophytosis), 简称癣(tinea) 。 亲角蛋白,侵犯皮肤、毛发和甲。,13,真菌病按发病部位命名 侵犯头部 头癣 侵犯平滑皮肤 体癣、股癣 侵犯手足 手足癣 侵犯甲 甲癣,14,体癣,股癣,手癣,花斑糠疹,头癣,足癣,各种浅部真菌感染,15,头癣(tinea capitis),定义:累及头发和头皮的皮肤癣菌感染病因:黄癣 许兰毛癣菌 白癣 犬小孢子菌、石膏样小孢子菌 黑点癣 紫色毛癣菌、断发毛癣菌 脓癣 亲动物性皮肤癣菌传播途径:接触传播,16,黄癣,病因:许兰氏毛癣菌皮损:红色斑点、鳞屑,碟状黄癣痂, 永久性秃发、瘢痕,有鼠臭味自觉症状:微痒,17,黄癣,18,真菌检查:发内沿长轴排列的菌丝和关节孢子,黄癣痂中可见鹿角状菌丝。培养为许兰毛癣菌,19,白癣,病因:犬小孢子菌、石膏样小孢子菌皮损:头皮灰白色鳞屑斑,病发距头 皮24mm处折断,发根菌鞘 包绕。青春期后自愈,愈后不 留瘢痕自觉症状:瘙痒,20,白癣,21,白癣,22,真菌检查:病发外包绕着密集镶嵌排列的圆形孢子,23,黑点癣,病因:紫色毛癣菌、断发毛癣菌皮损:鳞屑性灰白色斑片,病发出头皮 即折断(故名黑点癣),永久性 瘢痕及秃发自觉症状:微痒,24,黑点癣,25,黑点癣,病发出头皮即折断,其残留端留在毛囊口,呈黑色小点状,26,真菌镜检:黑点癣为发内成串排列的链状孢子,孢子较大,27,脓癣,病因:亲动物性皮肤癣菌皮损:成群的炎性毛囊丘疹炎、炎性 肿块,炎症剧烈,蜂窝状排脓, 毛发松动易拔出,永久性瘢痕及 秃发。局部淋巴结肿大自觉症状:疼痛,28,脓癣,29,头癣鉴别表,30,犬小孢子菌,31,紫色毛癣菌,32,诊断,临床表现+真菌镜检或培养,33,鉴别诊断,脂溢性皮炎: 鳞屑、或油腻性结痂,无断发或发鞘, 真菌检查阴性 头皮银屑病: 银白色鳞屑,束状发,无断发脱发,真 菌检查阴性 头皮脓皮病: 起病急,炎症疼痛明显,真菌检查阴性,34,治疗,1. 剪:剪发2. 洗:清洁头皮、头发3. 煮:消毒隔离4. 擦:外用5%-10%硫磺软膏或抗真菌制剂5. 服:口服灰黄霉素或伊曲康唑或特比奈芬,35,36,37,体癣:发生于除头皮、毛发、掌跖、甲板以外其他部位的皮肤癣菌感染,38,病原体: 红色毛癣菌 须癣毛癣菌 犬小孢子菌传播途径: 接触传染或自身感染,39,红色毛癣菌,40,须癣毛癣菌,41,临床表现,针头大小丘疹、水疱或丘疱疹 境界清楚的红斑鳞屑逐渐向外扩张,边缘丘疹、水疱,中央炎症减轻,形 成环状和多环状损害,42,43,44,股癣,45,股癣,46,体癣,47,体癣,48,体癣,49,体癣,50,诊断: 临床+ 真菌镜检及培养鉴别诊断: 慢性湿疹、慢性单纯性苔藓、玫瑰糠疹,51,治疗,局部: 外用特比萘芬软膏、酮康唑霜、 联苯苄唑霜全身泛发: 口服伊曲康唑、特比奈芬或氟康唑,52,53,手癣和足癣,手癣(tinea manus): 手掌、掌侧平滑皮肤、指间的皮 肤癣菌感染足癣 (tinea pedis): 足底、足跟、趾间、足缘的皮肤 癣菌感染病原体:红色毛癣菌占50%以上,54,患病率较高的10种皮肤病,顾菊林. 某部四川抗震救灾期间皮肤病发病情况调查. 解放军预防医学杂志, 2009, 27(1): 44-45.,55,临床表现,水疱鳞屑型 : 深在性水疱,瘙痒明显,干涸后出现脱屑 角化过度型: 好发于足跟及掌跖部,角质增厚,粗糙脱 屑,易皲裂出血,一般无瘙痒 浸渍糜烂型: 好发于指(趾)缝,浸渍发白,潮红糜烂,56,57,足癣(浸渍糜烂型),58,59,足癣(水疱鳞屑型),60,61,62,足癣(角化过度型),63,“香港脚”的由来,“香港脚”的真正名称是足癣,在英国占领香港后,每年都派遣军队来港执行防卫任务,某年夏天,所派军队虽然已经抵港,却因某些原因未能立即进驻军营,船上的官兵只好留在密不透风的船舱里香港的夏天十分闷热,在船上更是如此,几天后,部分整日穿长靴的士兵足部竟长出了很多细小的水泡,有些更红肿化脓,奇痒难当,由于欧洲医生并没有见过这种怪病,认为这是在香港发生的流行病,称之为“香港脚”,64,手癣(角化过度型),65,66,67,“鹅掌风”的概念,手掌部粗糙开裂如鹅掌,名鹅掌风。清医宗金鉴外科心法要诀鹅掌风日:“此证生于掌心初期紫白斑点,叠起白皮,坚硬且厚,干枯燥裂,延及遍手。”清外科证治全生集说:“鹅掌风,患于手足掌指皮上,硬而痒燥烈者是。”因此,就病名而言,鹅掌风不仅限于以往概念中现代医学的手癣,亦含概了现代医学中以掌跖角化、干枯皲裂为主要症状的一组疾病。如手足癣、皲裂性湿疹、掌跖脓疱病、汗疱疹、扁平苔癣、毛发红糠疹等,以及因掌跖部皮肤遭受长期挤压、摩擦、x线照射或其它外因的刺激,形成角化过度损害,如胼胝、手足皲裂等一组疾病,68,诊断: 临床表现 真菌镜检及培养鉴别诊断: 慢性湿疹、汗疱疹、掌跖脓疱病,69,治疗,水疱鳞屑型: 霜剂或水剂浸渍糜烂型: 浸渍时先湿敷,干燥后再用霜剂和水剂角化过度型: 无皲裂时使用剥脱作用强的制剂(复方苯甲酸软膏 或酮康唑酊),有皲裂时使用温和的霜剂,外用药,70,治疗,内用药 伊曲康唑、特比萘芬,71,甲真菌病,甲真菌病(onychomycosis):皮肤癣菌以外的真菌包括酵母菌等均可侵犯甲板,统称为甲真菌病甲癣(tinea unguium):皮肤癣菌引起的甲感染传播途径:手足癣直接传染,72,SDA,顶端厚壁孢子,白念珠菌,73,临床表现,白色浅表型: 真菌从甲板直接侵入,甲板浅层白色浑浊 远端侧位甲下型: 由手足癣蔓延而来,甲远端及侧缘增厚、灰黄混浊、破损 近端甲下型: 由甲小皮而来,甲半月和甲根粗糙肥厚、破损 全甲营养不良型: 各型甲真菌病的最终结果,全甲变形、灰黄,74,白色浅表型,75,远端侧位甲下型,76,近端甲下型,77,全甲营养不良型,78,诊断: 临床表现、真菌直接镜检、真菌培养鉴别诊断: 甲营养不良、银屑病、扁平苔藓,79,外用药物治疗:常用于浅表和单纯远端损害内服药物治疗: 伊曲康唑冲击疗法:400mg/d,分两次口服 手指甲需要维持2-3疗程 脚趾甲需要维持3-4疗程 特比萘芬片:250mg/d 手指甲需要维持4-6周 脚趾甲需要维持6-9周,治疗,80,治疗原则,治疗目标首要end-point:消除镜检和培养出来的真菌次要end-point:临床改善和临床治愈真菌的消除有时不能导致甲恢复正常,这是因为感染继发于甲外伤或其它甲病,这也常是非皮肤癣菌感染的原因。在大部分研究中,真菌学治愈率一般约比临床治愈率高30%;外用药仅能用于SWO、非常初期的DLSO或不能使用口服药的情形;任何情况下,口服药的疗效均优于外用药,81,82,花斑糠疹 (tinea versicolor),定义: 马拉色菌侵犯皮肤角质层所致的表浅 真菌感染传播途径: 接触传染或自身感染,83,临床表现,部位:多汗处,如颈胸,背,腋窝等处皮损:以毛孔为中心的点状或甲盖大小斑 疹,圆形或类圆形,界清,褐色、 淡红色或白色,少量鳞屑自觉症状:无,84,85,86,87,88,89,葡萄状簇集分布的圆形或卵圆形孢子和短粗、两头钝圆的腊肠形菌丝,90,91,临床表现真菌直接镜检,诊断,92,鉴别诊断,1.白癜风:为完全的色素脱失,皮屑镜检无菌丝及孢子2.脂溢性皮炎:为红色或褐色皮疹及红丘疹,真菌镜检阴性,93,治疗,以外用药为主,疗程为2-4周 1、溶液剂:20%硫代硫酸钠2稀盐酸 2硫化硒洗剂:2酮康唑洗剂,连洗5天 2、各种抗真菌霜剂 3、口服药:伊曲康唑:200mg/d,连服1周,94,马拉色菌毛囊炎,定义: 马拉色菌毛囊炎是由马拉色菌在毛囊内过度生长引起的毛囊及其周围炎症病变 易感因素: 系统或局部应用糖皮质激素、广谱抗生素,妊娠,局部封包,95,临床表现,毛囊皮脂腺丰富的胸背部出现红色毛囊性丘疹,半球状,有光泽直径24 mm,散在对称分布,数十至数百个,数目多者较密集而不融合,丘疹顶端可有小脓疱面、颈、肩、上臂、腰、腹、臀部也可发生,均有皮肤油腻感伴有不同程度瘙痒,96,97, 典型临床表现 挤出毛囊角栓做真菌镜检阳性和(或)培养分离到马拉色菌 病理检查:必要时做,取病变毛囊,经PAS和(或)GMS染色可见大量出芽孢子位于扩张的毛囊内 排除细菌感染等所致的毛囊炎,诊断,98,治疗,去除诱因,停用糖皮质激素或抗生素轻者以外用抗真菌药为主,用2酮康唑洗剂或二硫化硒洗剂洗澡,先保留152O分钟后再清洗;外用药包括咪唑类、三唑类及丙烯胺类抗真菌药乳膏或溶液、吡硫翁锌气雾剂对皮损数目多、严重者可口服伊曲康唑(200400 mgd),疗程46周,以后可改为每月服一次伊曲康唑(200400 mg),联合用2酮康唑或二硫化硒洗剂每周1次,99,念珠菌病(candidiasis),定义: 由念珠菌属中的某些种引起的皮 肤、粘膜或内脏器官的感染,病因: 白念珠菌为主,100,皮肤、粘膜屏障功能降低 菌群失调(滥用抗生素) 内环境变化 免疫功能下降(原发、继发),致病条件:,101,孢子相菌丝相 (寄居状态) (条件适宜) 胞壁粘附力增强 抵抗吞噬能力增加 产生毒素,102,临床分类,皮肤念珠菌病(浅表感染)粘膜念珠菌病(浅表感染)内脏念珠菌病(深部感染),103,皮肤念珠菌病,糖尿病或肥胖多汗者好发于皮肤皱褶部位边界清楚的糜烂、浸渍、潮红,边缘鳞 屑,外周丘疹、丘疱疹、脓疱瘙痒或疼痛,念珠菌性间擦疹,104,105,106,慢性皮肤粘膜念珠菌病:,皮肤念珠菌病,少见,幼年起病,伴免疫缺陷或内分泌疾病好发于头面、四肢皮肤红斑、丘疹、鳞屑增生性疣状斑块、 结节,上覆蛎壳状污褐色痂,周围暗红色 浸润,掌跖角质增厚粘膜白斑或糜烂,107,108,109,浸水者或糖尿病患者好发于手指、指甲甲沟红肿,少量溢液不化脓,痛痒甲板增厚浑浊、白斑、光滑、甲下角质增厚,皮肤念珠菌病,念珠菌性甲沟炎及甲真菌病:,110,111,皮肤念珠菌病,免疫力低下者好发于头面、甲沟丘疹、水疱、脓疱、斑块,覆厚痂, 基底肉芽,念珠菌性肉芽肿:,112,113,粘膜念珠菌病,免疫力低下者好发于口腔粘膜、舌面凝乳状白色斑片(假膜),不易刮除, 基底潮红糜烂,口腔念珠菌病:,114,115,育龄妇女粘膜红肿,白带增多呈豆渣样,腥臭瘙痒或灼痛,粘膜念珠菌病,外阴阴道念珠菌病:,116,117,包皮过长、包茎者包皮内侧及龟头潮红,红色小丘疹、 脱屑或乳白色斑片,粘膜念珠菌病,念珠菌性包皮龟头炎:,118,119,内脏念珠菌病,易感人群: 慢性消耗性疾病患者 (糖尿病、恶性肿瘤、白血病、AIDS等) 长期应用广谱抗生素、 糖皮质激素、放化疗 累及系统:消化(最常见)、呼吸、泌尿、心、脑,120,诊断:真菌学检查治疗: 外用药:皮肤粘膜的浅部念珠菌病, 如制菌霉素溶液,咪康唑霜 内用药:大面积、深部、复发性或甲念珠菌病, 如氟康唑、伊曲康唑、制菌霉素、两性 霉素B,121,定义:是由申克氏孢子丝菌所引起的皮肤、皮下组织、黏膜和局部淋巴系统的慢性感染,偶可播散至全身引起多系统损害,孢子丝菌病,122,主要由申克氏孢子丝菌及其卢里变种引起,我国主要是申克氏孢子丝菌,病因,123,124,125,限局性皮肤型:固定型皮肤淋巴管型皮肤播散型皮肤外型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