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射法操作并发症II_第1页
注射法操作并发症II_第2页
注射法操作并发症II_第3页
注射法操作并发症II_第4页
注射法操作并发症II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32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注射法操作并发症,精四科王稚茹,1,主要内容:一、出血二、硬结形成三、低血糖反应四、针头弯曲或针体折断,皮下注射法常见的并发症,2,一、发生原因1.注射时针头刺入血管。2.患者本身有凝血机制障碍,拔针后局部按压时间过短,按压部位欠准确。二、临床表现拔针后少量血液自针眼流出。对于迟发型出血者可形成皮下血肿,注射部位肿胀、疼痛,局部皮肤淤血。,出血,3,1.正确选择注射部位,避免刺伤血管。2.注射完毕后,重视做好局部按压工作。按压部位要准确、时间充分,尤其对凝血机制障碍者,适当延长按压时间。3.进针后先抽回血,如抽到回血表明针头刺入血管,立即拔针,按压注射部位,适当延长按压时间。更换注射部位重新注射。4.拔针后针眼少量出血者,予以重新按压注射部位。形成皮下血肿者,可根据血肿的大小采取相应的处理措施。,出血的预防与处理,4,一、发生原因1.同一部位反复长期注射,注射药量过多,药物浓度过高,药物刺激性较强,注射部位过浅。密集的针眼和药物对局部组织产生物理、化学刺激,局部血液循环不良导致药物吸收速度慢,药物不能充分吸收,在皮下组织停留时间延长,蓄积而形成硬结。2.不正确抽吸药液可吸入玻璃屑、橡皮粒等微粒,在进行注射时,微粒随药液进入组织中无法吸收,作为异物刺激机体防御系统,引起巨噬细胞增殖,结果导致硬结形成。3.注射部位感染后纤维组织增生形成硬结。4.当患者长期卧床时,其肌肉活动量相对减少,局部组织的供血量也减少,药物的吸收速度变慢,逐渐形成硬结。5.瘢痕体质的人,硬结形成,5,6,局部肿块、瘙痒,可扪及硬结,严重者可导致皮下纤维组织变性、增生形成肿块或出现脂肪萎缩、甚至坏死。如注射在硬结上,患者主诉注射时、注射后持续疼痛,护士推注药物时,难以推动。,硬结形成的临床表现,7,1.熟练掌握注射深度。2.操作前,选用锐利的针头。3.注射药量不宜过多,少于2ml为宜。推药时,速度要缓慢,用力要均匀,以减少对局部的刺激。4.对于易产生硬结患者,注射后酌情给予局部热敷或按摩,以促进局部血液循环,加速药物吸收,防止硬结形成。,硬结形成的预防及处理,8,5.护理人员应严格执行无菌技术操作,防止微粒污染。6.做好皮肤消毒,防止注射部位感染。7.已形成硬结者,可选用伤湿止痛膏贴敷法、湿热敷、喜疗妥局部外涂热敷法、冰片涂擦法、艾条熏灸、理疗。,硬结形成的预防及处理,9,一、发生原因1.皮下注射所致低血糖反应多发生在胰岛素注射期间。2.注射后患者未及时进食或在空腹检查前注射胰岛素。二、突然出现饥饿感、头晕、心悸、出冷汗、软弱无力、焦虑、紧张、手抖、心率加快,重者虚脱、抽搐、昏迷,甚至死亡。,低血糖反应,10,1.严格遵守给药剂量、时间、方法, 严格执行技术操作 规程, 经常轮换注射部位,每天注射的时间及同一时间点注射区域应相同,每次的注射点应距离3cm, 尽量避免在一个月内重复使用同一个注射点,以确保胰岛素吸收速度一致,防止血糖波动。 对使用胰岛素的患者多次反复进行有关糖尿病的知识、胰岛素注射有关知识的宣传,直到患者掌握为止。,低血糖反应的预防及处理,11,2.准确抽吸药液剂量。3.根据患者的营养状况,把握进针深度,避免误入肌肉组织。 如对体质消瘦、皮下脂肪少的患者,应捏起注射部位皮肤并减少进针角度注射。,低血糖反应的预防及处理,12,4.避免注入皮下小血管中。推药前要回抽,无回血方可注射。5.注射后应按时进餐 ,切忌注射后不进食或未进食运动,行空腹检查前勿注射胰岛素。6.注射后勿剧烈运动、按摩、热敷、日光浴、洗热水澡等。7.注射胰岛素后,密切观察患者情况,经常监测血糖,13,一、发生原因1.针头质量差,如针头过细、过软;针头钝、欠锐利;针头有钩;针头弯曲等;或针头消毒后重复使用。2.进针部位有硬结或瘢痕。3.操作人员注射力度、进针角度或深度不当。4.注射后患者过度紧张、激动、不合作。,针头弯曲或针体折断,14,患者感觉注射部位疼痛。 针头弯曲变形,若针体折断,则折断的针体停留在注射部位,患者情绪惊慌、恐惧。,针头弯曲或针体折断的临床表现,15,1.选择粗细适合、适量过关的针头。针头不宜反复消毒,重复使用。2.选择合适的注射部位,不可在局部皮肤有硬结或瘢痕处进针。3.患者取舒适体位,操作人员注意进针手法、力度及方向。4.注射前评估患者的心理反应。5.注射时勿将针梗全部插入皮肤内,以防发生断针时增加处理难度。,针头弯曲或针体折断的预防及处理,16,6.若针头弯曲,要寻找引起针头弯曲的原因,采取相应措施,更换针头后重新注射。7.一旦发生针体断裂,医护人员要保持冷静。针头尾部外露者,立即用一手捏紧局部肌肉,嘱患者防松,保持原体位,迅速用洁净的止血钳将折断的针体拔出。若针体已完全没入体内,勿用手挤、抠,保持注射部位制动,无移动肢体或做肌肉收缩动作(避免残留的针体随肌肉收缩而游动)。局部用无菌纱布覆盖,需在X线定位后通过手术将残留针体取出。,17,主要内容:一、疼痛二、神经性损伤三、局部或全身感染四、针眼渗液五、臀筋膜间室综合征六、针头堵塞,肌内注射法常见的并发症,18,一、疼痛(一)发生原因1.患者精神过度紧张、恐惧,注意力全部集中在注射部位,引起注射部位皮肤对痛觉高度敏感而产生疼痛。2.注射时体位选择不当。3.注射部位选择不当。4.一次性肌内注射药物过多、药物刺激性过大、药物推注速度过快。5.注射刺激性药物时,针头型号选择不当。6.操作者注射技术欠熟练,进针过深或过浅等都可以引起疼痛。,肌内注射法操作常见的并发症,19,注射部位疼痛、酸胀、肢体无力、麻木。 可引起下肢及坐骨神经疼痛,严重者可引起足下 垂或跛行,甚至可出现下肢瘫痪。,疼痛的临床表现,20,1.注射前与患者进行沟通,耐心解释,介绍注射药物的名称、作用及用药后的反应,以解除患者的思想顾虑,取得患者的理解和配合。注射时主动与患者交谈,以分散其注意力,放松紧张情绪,降低注射部位对痛觉敏感性。2.协助患者取正确舒适的体位,如臀大肌注射时取侧卧位时,下腿应弯曲,上腿伸直后稍弯曲,以使患者感到放松和舒适为宜。3.正确选择注射部位。注意避开血管和神经,不能在化脓、硬结、瘢痕、患皮肤病处进针。4.根据患者的个体差异,选择型号适当的针头。肥胖体型者,应用长针头、深部注射;消瘦者应将注射局部皮肤提起,进针手法应得当,以免用力过猛,进针过深,触及骨组织。,疼痛的预防及处理,21,5.应用减轻患者疼痛的注射技术。6.配制药液浓度不宜过大,每次推注的药量不宜过快过多。股四头肌及上臂三角肌施行注射时,若药量超过2ml时,须分次注射。有临床试验证实,用生理盐水注射液稀释药物后肌内注射,比用注射用水稀释药物后肌内注射,能减轻患者疼痛。7.加强护理技术操作和理论培训,提高护理人员的注射技术。8.需长期注射者,要有计划地交替更换注射部位。9.对2岁以下婴幼儿不宜选用臀大肌注射,由于其臀大肌尚未发育好,注射时有损伤坐骨神经的危险,最好选择臀中肌和臀小肌注射。10.对婴儿可采取直立袋鼠式护理,以减轻肌内注射时的疼痛,减少不良反应。,疼痛的预防及处理,22,一、发生原因主要是药物直接刺激和局部高浓度药物毒性引起神经粘连和变性坏死。,神经性损伤,23,1. 注射当时即出现神经支配区麻木、放射痛、肢体无力和活动范围减少。约一周后疼痛减轻。 2. 但留有固定麻木区伴肢体功能部分或完全丧失,发生于下肢者行走无力,易跌跤。 3. 局部红肿、疼痛,发生于上肢者,肘关节活动受限,手部有运动和感觉障碍。 4.受累神经及神经损伤程度:根据受累神经支配区运动、感觉障碍程度,分为完全损伤、重度损伤、中度损伤和轻度损伤。分度标准如下:,神经性损伤的临床表现,24,完全损伤:神经功能完全丧失。重度损伤:部分肌肉、感觉降至1级;中度损伤:神经支配区部分肌力和感觉将至2级;轻度损伤:神经支配区部分肌力和感觉将至3级。,受累神经及神经损伤程度,25,1.周围神经药物注射伤是一种医源性损伤,是完全可以预防的,应在慎重选择药物、正确掌握注射技术等方面严格把关。2.注射药物应尽量选用刺激性小、等渗、pH接近中性的药物,不能选用刺激性很强的药物作为肌内注射。3.注射时应全神贯注,注意注射处的解剖关系,准确选择臀部、上臀部的肌内注射位置,避开神经及血管。为儿童注射时,除要求进针点准确外,还应注意进针的深度和方向。,神经性损伤的预防及处理,26,4.在注射药物过程中若发现神经支配区麻木或放射痛,应考虑注入神经内的可能性,须立即改变进针方向或停止注射。5.对中度以下不完全神经损伤可采用非手术治疗法,行热敷、理疗,促进炎症消退和药物吸收,同时使用神经营养药物治疗,将有助于神经功能的恢复。对中度以上完全性神经损伤,则尽早手术探查,行神经松懈术。,27,一、发生原因注射部位消毒不严格,注射用具、药物被污染等,可导致注射部位或全身发生感染。二、临床表现在注射后数小时局部出现红、肿、热和疼痛。局部压痛明显。若感染扩散,可导致全身菌血症、浓度败血症,患者出现高热、畏寒、谵妄等。三、预防及处理与皮内注射法相同。注射完毕,嘱患者及家属不能马上擦浴或洗澡,以免进针处感染。出现全身感染者,根据血培养及药物敏感试验选用抗生素。,局部或全身感染,28,一、发生原因1.反复在同一部位注射药液。2.每次注射药物剂量过多,推注速度过快。3.注射针头过粗,进针的深度过浅,拔针后按压时间过短。4.注射部位肌肉过小,组织弹性较差,有水肿或硬结。患者全身状况差,如出现休克,局部血液循环差,组织对药液吸收慢。二、临床表现推注药液阻力较大,注射时有少量液体自针眼流出,拔针后液体流出更明显。注射部位组织变性如萎缩或水肿。,针眼渗液,29,1.选择合适注射部位2.掌握注射剂量3.选择型号合适的注射针头,掌握适当的进针深度,约为针梗的2.53cm,消瘦者及儿童酌减。拔针后按压针眼至无药液渗出为止。4.长期注射者,每次轮换注射部位。避免同一部位反复注射。,针眼渗液的预防与处理,30,5.对于全身状况差的患者,注射后可给予热敷、按摩,加速局部血液循环,促进药液吸收。6.在注射刺激性药物时,采用Z径路注射法预防药物渗漏至皮下组织或表皮,以减轻疼痛及组织受损。不要按摩注射部位,因按摩易使组织受损,告诉患者暂时不要运动或穿紧身衣服。,31,一、发生原因1.臀部注射部位定位欠准确,注射时损伤血管、神经。2.进针过深,进针角度不当。3.臀部解剖结构复杂,肌肉组织、神经和血管较丰富。使用传统的定位方法十字法和连线法,注射时易损伤血管和神经。二、临床表现臀部注射部位疼痛剧烈,臀部肿胀明显,同侧大腿、小腿肿胀及足部麻木,髋关节活动受限,跛行。,臀筋膜间室综合征,32,1.选择合适的定位方法准确定位。除传统的两种定位方法外,根据患者的情况,还可以选用克拉科注射法、森优注射区、福山注射点及新十字法等定位方法。2.根据患者的体型决定进针角度和深度。3.出现神经、血管损伤症状时,禁止热敷或按摩臀部,应立即制动,冷敷并加压包扎注射部位,密切观察患者病情变化,遵医嘱应用止血药物,必要时采用手术切开减压治疗。,臀筋膜间室综合征的预防及处理,33,一、发生原因一次性注射器的针尖锐利、斜面大,抽吸瓶装药物时,极易被橡皮塞堵塞,瓶塞颗粒可随着加入的药物进入液体造成微粒污染或栓塞。针头过细,药液粘稠,粉剂未充分溶解或药液为悬浊液,如长效青霉素等。二、临床表现推药阻力大,无法将注射器内的药液推入体内。,针头堵塞,34,1.根据药液的性质选用粗细适合的针头。2.充分将药物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