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M法则:让“导师制”卓有成效_第1页
4M法则:让“导师制”卓有成效_第2页
4M法则:让“导师制”卓有成效_第3页
4M法则:让“导师制”卓有成效_第4页
4M法则:让“导师制”卓有成效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4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4M 法则让“导师制 ”卓有成效企业培养人才的方式多种多样,而选择何种培养方式,则与行业的性质、企业所处的发展阶段、内部文化氛围、员工的能力素质水平等多种因素息息相关。 “ 导师制 ”有何不同 什么样的企业需要考虑使用“导师制” 呢?回答这一问题之前,我们首先要清楚“导师制 ”与其他培养方式相比有何不同。 员工 A,是 5 年前通过校园招聘吸引来的优秀人才。在为企业服务的 5 年中,他先经过一年的一线销售锻炼,业绩突出。又带过两年团队,实战管理技能得到提升。后派去印度做了为期半年的项目,积累了项目运作经验;又到亚太总部进行了半年的全方位培训,在系统地学习业务知识的同时,还拓展了人脉。现在,他的职务是运营部见习经理。 不久前,我们询问了他下一步发展的计划,并提供了一些需要承担 P&L 的岗位。面对这些需要承担沉甸甸业绩指标的职位,他头一回感到了困惑。于是,他报名参加了一个为期两天的职业发展规划培训,但这次培训并未让他找到答案。他又打电话给同学朋友,大家也未提供可行性的建议。想问现在的老板,但亲密感尚未建立,这时的老板并不是好的咨询对象。 通过与 A 的进一步沟通,我们发现他时常提及一位曾在中国区工作过,后被派往东南亚某国任职的高管,他对这位高管充满了敬意。那么,如果能让这位高管来做 A 的导师将是一个理想的选择。于是,我们这样安排了。 通过以上案例,我们可以提炼出“导师制”区别于其他人才培养方式的几个主要特点。 第一,“导师制”所关注的不仅是工作上的问题,更多的是个人问题。 此外,在工作中员工还有可能面对人际方面的困惑,或者对公司氛围和企业文化的理解产生偏差等问题。这些个人问题无法通过参加培训课程或工作坊(Workshop )、e-Learning 课程、做项目等常规的人才发展方式来解决。“导师制” 无疑是最合适的。 第二,“导师制”鼓励长期的“一对一”的支持性关系。 “导师制 ”采用“一对一”的指导方式,因此,特别适合解决员工职业生涯发展进程中产生的各种个性化的问题。而绝大多数人才培养项目都是短期的、针对群体的,只适合解决普适性的问题。 第三,导师言传身教的榜样作用。 导师的挑选是严格的,他们一般都是企业里德高资重的人士,其本身就是成功的典范。“导师制” 中,导师的榜样(Role Modeling)作用、言传身教的力量是独一无二的。 第四,隐性知识的传承。 大多数的学习方式传播的都是显性知识,就是能被总结进教科书的知识。而“导师制” 在施行的过程中,Mentee 从导师身上学到的往往是很难提炼的隐性知识,比如为人处世的方式、想问题的思路、动态解决问题的能力、艺术化的领导技巧等等,而这些隐性知识对人才发展的促进作用更为显著。 Mentoring:需要鼓励并重视 虽然“导师制 ”在人才培养方面有其独特的作用,但是如果要把它作为一个实实在在的项目在企业里落地推行下去,还是会面临不少挑战。而“导师制” 能否取得实效,就取决于如何解决这些问题。“导师制” 的推行,首先会遇到的问题,就是企业对师徒关系(Mentoring)的态度。 “导师制 ”中的师徒关系,多数是 “非正式”的,不是公司强制指派的,不会出现在正式的组织架构中。如果企业文化不够开放和包容,这种非正式的关系就容易被误解和扼杀。所以,企业要有一个开放的人才培养氛围。 人才培养的概念不仅仅局限于上司对属下的栽培,而是全方位的人才培养观念,具体体现在:对前来本部门进行交叉培训(Rotation)人员的关心,对跨部门项目小组的支持,对企业推行的各种人才培养项目的积极参与等等。有了这样一个开放的、全方位的人才培养观念,“导师制” 的实施和推广才会有适宜的土壤。 我们三年前开始在中国区推行建立 Coaching culture,在所有的领导力和管理课程中都会加入教练的概念,培养管理者“发展人”的意识。Mentoring 与 Coaching 相似之处在于:都是鼓励Mentee/Coachee 的自主精神,而不是依靠 Mentor/Coach 告诉他该怎么做,同时 Mentor 在带 Mentee 的过程中,会运用到很多教练的技巧。 除了推行 Coaching Culture 以外,我们还推行名为“KFCI”(Know me,Focus me,Care about me, Inspire me)的项目,倡导所有管理者了解下属的个性,聚焦下属的发展,关心下属的生活,激发下属的潜能。这些活动的推进,让管理者发展下属的热情被真正地激发起来。 我们还将交叉培养人才方面的量化指标列入绩效考核的内容里,规定管理者一年带几个国际毕业生或是本地毕业生,支持或参与几个跨部门项目小组,领导或参与几个社会责任项目等等。这些措施的施行,让企业逐渐形成了开放、积极的人才培养氛围。在这样的氛围下推行导师制就比较容易:一是因为经过前期的铺垫,大家的接受度比较高;二是管理者的热情已被激发,报名担任导师比较积极。 Mentor:挑选最合适的人 愿意做导师并不意味着适合做导师,挑选最合适的人来担任导师是“导师制 ”能够见效的重要因素。那么,什么样的人适合做导师呢? 条件一:本身是资深管理者或专家。 导师发挥成功表率作用,就要是“榜样”或“ 楷模”,本身的资历或经历都要有说服力,能为 Mentee 指明方向,进行有效指导。 条件二:是企业价值观的代言人和践行者。 满足这一条件的人,他们的成功才能激励新人实践企业价值观并取得成功。不然,很容易在企业里集结游离于核心价值观外的小团体,这对企业和人才来说,都不是好事。 条件三:具备辅导他人的意愿。 Mentee 通常在什么情况下会萌发需要一个导师的想法呢?一般来说,一是在他们职业生涯的十字路口,对何去何从感到迷茫;二是在追求事业目标的过程中受阻;三是面临未来职业生涯的新选择,就像 前面案例里提到的员工 A;还有一种情况,就是 Mentee仅希望借此探索发挥他们职业潜力的新途径。 可见,绝大多数情况都是 Mentee 面临自我职业生涯发展的问题。面对这类敏感问题时,做导师的一定要有真诚的发展、帮助他人的意愿,因为辅导意愿直接决定辅导的质量。我们发现,这个意愿通常与导师所处的管理层级成正比例关系。 条件四:具备辅导他人的能力。 导师除了有发展他人的热情,还要有辅导能力。除了自己要有比较丰富的人生阅历外,面对 Mentee 在职业发展方面或人生方面的困惑时,还要能够把自身积累的丰富经验和阅历,通过诸如反思、问问题、质疑和反馈等方式传导给 Mentee,并且激发他们自己做出正确的选择和决定。 有些导师把 Mentee 当做推动自己工作进展的工具,没有从Mentee 的需求出发,导致 Mentoring 关系破裂。有时,导师太想证明自己是个“好导师” ,因而忽略了 Mentee 的感受,在还没建立起足够的信任关系时就急于推进,开始刨根问底,结果只能是适得其反。 Mentee:要有正确的心态 Mentee 的心态准备是影响 Mentoring 关系能否成功的另一关键因素。坦白地说,有不少年轻人会把导师当成通往更广阔的职业领域的跳板,以为借此可以参加更有影响力的项目,获得更快的晋升。好的辅导关系会在一定程度上帮助 Mentee 实现这样的目标,但是如果求胜心切,甚至认为这一切是顺理成章或理所当然,那就大错特错了。Mentee 心态的不成熟会令导师丧失辅导的积极性,其急功近利的表现会让导师感到反感。下面,让我们看一个较成功的案例: 员工 B 在后台部门做管理工作,工作得比较得心应手。随着公司组织架构的调整,她面临着职业生涯的转折即将去一线部门担任销售管理者。尽管各种测评结果和同事的反馈都表示她很适合带销售团队,但她自己非常困惑,甚至萌生去意。在这种情况下,我们鼓励她参与 Mentoring 项目,从“过来人”那里吸取经验。我们为她提供了几位导师候选人,这些人都拥有成功的职业转型经验。 B 挑选了一位跟她有相似经历的资深管理者,遗憾的是,这位导师的工作地点在迪拜,但 B 很想利用这样一个难得的机会,帮助自己走出困境。她了解到导师的工作习惯,就是早上很早到办公室处理邮件,忙完后冲杯咖啡,冥想片刻。所以,她特意选择在导师最方便的时间段打电话过去沟通交流。小细节却反映出 B 尊重导师、珍惜机会的心态,这种心态和准备也促成了双方建立起非常融洽的关系。所以导师在辅导的过程中非常尽力,没多久 B 就在导师的帮助下走出了职业选择的困惑,积极地投入到新角色中去了。 所以,健康持续的 Mentoring 关系离不开三个非常重要的相关者的共同努力,那就是企业、Mentor 和 Mentee.企业提供适宜的环境,并鼓励这种跨部门、跨区域老人带新人的做法;Mentor 虽说未必是 Mentee 所在专业领域的前辈,但一定要有真诚帮助他人的意愿,并且掌握恰当的方法;Mentee 则要具备良好的心态,所以 Mentee 的范围圈定在企业里那些有自我发展意愿、有潜力的人才,他们通常珍惜机会并愿意为此投入额外的努力。 Matching:事前培训提高匹配率 除了有好导师和好心态的“徒弟” 外,“ 导师制”要有效果还必须考虑“ 匹配”的问题,尤其是二者在个性和工作习惯上的匹配。 个性或工作习惯反差太大会破坏 Mentoring 关系的和谐。比如,一个工作狂的导师和一个注重工作生活平衡的 Mentee,他们会遇到工作习惯的冲突进而引发其他方面的不和谐;而一个注重过程的导师和一个注重结果的 Mentee,会因为沟通的节拍不同产生分歧。所以,在匹配阶段要综合考量双方的个性,有时,工作风格比专业背景、时间、工作地点等更为重要。 我们通常会提供三个导师让 Mentee 选择,导师与学生之间要找到感觉才行,如果感觉不对,他们可以终止导师关系并重新进行选择。 “导师制 ”实施的过程中,导师常出现的问题是:太强势,导致Mentee 的过分依赖;工作太忙,屡次爽约而让 Mentee 失去信任等等。Mentee 方面常出现的问题是,把 Mentor 当字典,事无巨细都要问;不懂得与人沟通的技巧,导致 Mentor 反感等等。 为了更好地提高匹配的成功率,我们可以事先进行培训达到防微杜渐的目的。针对以上几个主要的问题,我们会要求担任导师的人参加导师技巧、教练技巧、个性分析、职业生涯规划等方面的培训;Mentee 要参加反馈技巧、沟通技巧、职业生涯发展规划等项目的培训。所以,若将“导师制” 作为一个项目在企业里推行,对相关各方的前期培训也是非常重要的。 不同的企业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