乳腺疾病超声诊断及BI-RADS分级ppt课件_第1页
乳腺疾病超声诊断及BI-RADS分级ppt课件_第2页
乳腺疾病超声诊断及BI-RADS分级ppt课件_第3页
乳腺疾病超声诊断及BI-RADS分级ppt课件_第4页
乳腺疾病超声诊断及BI-RADS分级ppt课件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58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乳乳 腺腺 疾病超声诊断疾病超声诊断 1乳腺解剖 中央部乳头 乳头周围色深的区域乳晕 乳房内含有蜂窝状脂肪组织和 15 20个乳房小叶 每个小叶有一总导管输乳管,以乳头为中心呈放射状排列,至乳头的基底部呈壶腹样膨大输乳窦,在乳头尖端处变细输乳孔,开口于乳头 胸部的浅筋膜包裹整个乳房乳腺囊 乳腺囊伸入各小叶之间形成小叶间隔乳房悬韧带或库柏氏 (Coopers)韧带2正常乳腺解剖 A:导管 B:小叶 C:输乳管 D:乳头 E:脂肪 F:胸大肌 G:胸壁、肋骨A:正常导管上皮细胞B:基底膜C:导管腔3正常乳腺超声声像图 S:表皮层 C: Cooper韧带 F:脂肪 G:腺体组织 D:导管 RF:乳腺后脂肪 P:紧贴胸肌的回声线4乳腺增生症病理、临床表现 乳腺增生症是非炎症非肿瘤的乳腺良性疾病,名称很多,如囊性增生症、囊性乳腺病、乳腺小叶增生病、乳腺腺病等。多见于 30 40岁妇女,由于卵巢功能发生紊乱,黄体素分泌减少,雌激素相对增多,而引起的乳腺的导管及小叶上皮随月经周期而发生增生及复原。临床表现为月经来潮前 3 4天,乳房一侧或两侧出现间歇性胀痛,扪及多个大小不等的结节,有压痛,月经过后,症状缓解。5乳腺增生症超声表现 乳腺增生症的超声表现为两侧乳腺轻度对称性增大,腺体结构紊乱,回声弥漫性增强,分布不均,呈条样或斑片样改变,当形成囊性扩张时,乳腺内部可见大小不等的结节状低回声或囊肿。6单纯小叶增生型单纯小叶增生型: 乳腺腺体层边缘欠平整。腺体层厚度可正常,局部可轻度增厚, 约 1.01.5cm。腺体内部结构稍紊乱,回声增强,分布 欠均匀,未见明显的结节状表现。7纤维腺病增生型纤维腺病增生型:乳腺腺体层边缘不平整,呈波状或山峰状起伏。腺体层厚度明显增加,约1.52.0cm。腺体内部结构较紊乱,回声分布不均匀, 高回声区夹杂不规则低回声区,可呈粗网状或蜂窝状结构表现。8纤维化增生型纤维化增生型:乳腺腺体层边缘不平整,呈波状或山峰状起伏。腺体层厚度明显增加,局部可超过2.0cm。腺体内部结构紊乱,回声增强,分布不均匀, 可见粗大的高回声团块、光斑及少量低回声区,呈结节状或簇状结构表现。局部回声更为杂乱,似呈瘤样,但其无包膜,境界不清,内部未见明显血流,后方可见回声衰减。9乳腺增生伴囊肿另外,乳腺增生病的超声检查中可见一种特殊的表现,即于腺体中分布散在的小无回声区,呈囊肿样或短管状,其后方回声增强。这种囊性变表现可见于各种类型的增生中,系乳腺小叶小管及末梢导管高度扩张潴留而致。10急性乳腺炎 病理、临床表现 急性乳腺炎是乳腺急性化脓性感染,多为产后哺乳期妇女。往往发生在产后 3 4周。发病原因主要为乳汁淤积和细菌入侵。发病初期表现为乳房疼痛、局部红肿、发热,后在短期内形成脓肿,常伴有腋窝淋巴结肿大。11急性乳腺炎 超声表现 声像图表现为腺体增厚,内部回声不均,边界不规则,模糊不清,回声增强,形成不均质增强团块,如形成脓肿,内部可见不规则的无回声区,边界厚而不光滑。时间长者形成强弱不均的镶嵌样改变。 CDFI示肿块周边及内部呈点状散在血流信号。 12左乳内侧见一低回声区,边界欠清,形态不规则周边彩色血流信号丰富急性乳腺炎 超声声像图 13左乳脓肿超声声像图 14乳腺囊肿声像图边清壁薄的无回声团块后方回声增强侧方声影15US: 右乳外下混合回声团块边界清,形态尚规则周边见点状彩色血流乳腺导管内乳头状瘤声像图 16乳腺纤维腺瘤 病理、临床表现 乳腺纤维腺瘤是乳腺小叶内纤维组织和腺上皮组织增生所形成的良性肿瘤,与雌激素过多刺激有关。常见于年青妇女。临床上一般没有明显症状。纤维瘤好发于乳房外上象限,有包膜,呈卵圆形,表面光滑,质地坚韧,边界清楚,与皮肤及周围组织没有粘连,触之有滑动感,切面色灰白,有光亮,肉眼常见到许多排列不整齐的裂隙。17乳腺纤维腺瘤超声表现 声像图特征表现为肿瘤呈圆形或椭圆形,瘤体较大时呈分叶状,边界光滑完整,大部分有包膜,部分肿瘤周边缺乏清晰的界面。内部呈低回声,多数较均匀。肿瘤后方多数回声增强,有侧方声影。 CDFI多数无血流或少血流型。18US:右乳内上低回声结节形态规则,边界清晰周边见少量彩色血流测及低阻小动脉频谱乳腺纤维腺瘤声像图 19乳腺纤维腺瘤声像图US:左乳上方低回声团块形态规则,边界清晰内部见少量彩色血流20US:右乳外侧低回声团块形态不规则,呈分叶状周边见少量彩色血流乳腺纤维腺瘤声像图 21US:右乳内上偏高回声团块边界包膜欠清形态尚规则右乳脂肪瘤声像图 22乳腺癌概述 乳腺癌是女性最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其发病率呈明显上升趋势 发病年龄多在 40 60岁,其病因仍不太清楚 乳腺癌的治疗方法和预后主要取决于肿瘤的早期发现、早期诊断 乳腺肿瘤血管在诊断、判断预后、了解术前化疗效果等方面有重要的作用23乳腺癌 病理、临床表现 乳腺癌是乳腺导管上皮及末梢导管上皮发生的恶性肿瘤。据国内统计,除子宫癌外,乳腺癌占女性恶性肿瘤的第二位。大多发生 40 60岁、绝经期前后的妇女。早期表现为无痛、单发的小肿块,质硬,表面不光滑,与周围组织分界不清,在乳房内不易被推动。乳腺癌逐渐增大,侵入 Cooper韧带,肿块处皮肤往往有凹陷。随着肿瘤逐渐增大,可出现乳房缩小,变硬,腋下淋巴结肿大,连结成硬结,晚期,肿瘤侵入胸大肌,与之固定,并与皮下组织广泛粘连,形成 “桔皮样 ”外形,并且发生溃破。24酒窝征乳腺癌时,如癌块侵入Coopers韧带,使此韧带收缩而失去弹性,可导致癌块表面皮肤凹陷,称 “酒窝征 ”25桔皮症乳腺癌累及乳房浅淋巴管网时,可导致所属范围的淋巴回流受阻,发生淋巴水肿。由于皮肤在毛囊处与皮下组织连结紧密,可见毛囊处出现很多点状凹陷,呈 “桔皮样 ”改变 。26导管原位癌Ductal Carcinoma in situ(DCIS) A:导管 B:小叶 C:输乳管窦 D:乳头 E:脂肪 F:胸大肌 G:胸壁、肋骨A:正常导管细胞B:导管癌细胞C:基底膜D:导管腔27浸润性导管癌Invasive Ductal Carcinoma A:导管 B:小叶 C:输乳管窦 D:乳头 E:脂肪 F:胸大肌 G:胸壁、肋骨A:正常导管细胞B:导管癌细胞突破基底膜C:基底膜28浸润性小叶癌Invasive Lobular Carcinoma (ILC) A:导管 B:小叶 C:输乳管 D: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