讲美德行为规范教育_第1页
讲美德行为规范教育_第2页
讲美德行为规范教育_第3页
讲美德行为规范教育_第4页
讲美德行为规范教育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1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讲美德行为规范教育篇一:中华传统美德教育与小学生日常行为规范结合“中华传统美德教育与小学生日常行为规范结合 的研究与实践”课题设计论证 一、选题的意义和价值 (一)理论价值 本课题研究将填补新时期城乡结合部学校的学生美德教育研究方面的空白。上个世纪,全国对德育、特别对小学生日常行为规范养成教育的研究还是比较多的,也有很多成果。但是,那时的研究侧重于在构建学生品德体系等方面,而对品德的培养,行为习惯的养成较弱。因此,本课题的研究成果将补充国内在这方面的缺陷和遗憾。 (二)实践价值 研究本课题对于当前贯彻落实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的若干意见等一系列重要文件精神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当今世界,高科技以惊人的速度刷新人们的生存方式、生活面貌和人生姿态,知识经济已初见端倪,综合国力竞争实质是人才的竞争,对小学生美德教育的研究既是德育工作的一项重要内容,也是培养和造就我国 21 世纪一代新人的迫切要求,关系到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提高国民素质, 把青少年培养成为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守纪律的新一代接班人的千秋大业。该课题对于培养小学生良好的道德品质和道德行为,改进小学德育工作方法,研究小学美德教育内容有先进性和创新价值,对于提高小学德育工作的针对性、主动性、实效性有指导意义。二、研究目标、内容、思路 (一)选题 (1)本课题研究是对小学传统美德教育理念与模式的反思 1、小学传统美德教育理念的滞后性。传统的美德教育是以说服教育为主手段, “教会顺从”为主目标的灌输式德育。小学生被学校、家庭、社会要求无条件地认同既定道德规范和价值取向。小学生不被家长和老师作为具有独立人格的“主体” ,不允许他们对各种价值取向进行独立判断、独立思考,他们对美德教育的理解是“只能是这样” 、“只能这样做” 。 2、小学传统美德教育目标的单一性。传统的美德教育忽视学生个体道德取向的多样性和道德水平的层次性,远离学生实际、远离社会实际,人为拔高教育目标,导致“小学共产主义、中学社会主义、大学文明礼仪”的怪现象出现。 3、小学传统美德教育内容的封闭性与狭隘性。传统的美德教育以书本为限,学校为界,强调正面教育,回避负面影响。学生在开放的社会生活环境中,对纷繁复杂、变幻不定、千差万别的社会现象束手无策、无所适从。 4、小学传统美德教育手段的强制性。传统的美德教育以灌输为主要特征,主要运用说服、批评、考试、奖惩等手段,忽视学生知情意行的统一性,违背德育规律和学生心理发展规律。 5、小学传统美德教育主体的错位性。传统的中学德育,教师扮演着“社会代言人”的角色,处于上位;学生处于消极被动状态,仅仅被看成是受教育者,处于下位。忽视学生的主体地位,忽视师生平等关系,忽视师生的互动作用。 6、小学传统美德教育评价的片面性。传统的美德教育评价是人为拔高的高大全标准,采取一刀切的方法,忽视学生道德的层次性和个体差异性;评价的内容高度思想政治化,忽视学生健康人格的形成,忽视对学生道德实践能力的评价;评价主体为教师、学校、家长、社会,忽视学生的自我评价和学生之间的互评;评价内容重结果轻过程、重现实轻发展、重表象轻本质。 (2)本课题研究是落实党的美德教育指导思想,适应我国改革开放和加入 WTO 的需要高度重视对下一代的教育培养,努力提高他们的思想道德素质,是我们党的优良传统,是党和国家事业后继有人的重要保证。邓小平同志指出:“教育要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 ”江泽民同志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八十周年大会上的讲话中指出:“发展社会主义文化的根本任务,是培养一代又一代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公民。 ”国务院关于基础教育改革与发展的决定指出:“端正教育思想,转变教育观念,面向全体学生,加强学生思想品德教育,重视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学生全面发展和终身发展奠定基础。 ”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关于适应新形势进一步加强和改进中小学德育工作的意见强化了中小学德育在素质教育中的首要位置和核心作用。 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的若干意见明确了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的四个方面的主要任务:从增强爱国情感做起,弘扬和培育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伟大民族精神;从确立远大志向做起,树立和培育正确的(转 载于: 小 龙 文档网:讲美德行为规范教育)理想信念;从规范行为习惯做起,培养良好道德品质和文明行为;从提高基本素质做起,促进未成年人的全面发展。党和政府的这些方针政策无疑为本课题的提出、研究与实验指明了方向。 随着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逐步完善,改革开放进程的不断加深,特别是我国加入 WTO 后,小学生的思想道德建设既面临新的机遇,也面临严峻挑战。我国对外开放的进一步扩大,为广大学生了解世界、增长知识、开阔视野提供了更加有利的条件。与此同时,国际敌对势力与我争夺接班人的斗争也日趋尖锐和复杂,他们利用各种途径加紧对我国学生进行思想文化渗透,其腐朽没落的生活方式直接影响着我们的学生。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深入发展,社会经济成分、组织形式、就业方式、利益关系和分配方式的日益多样化,为学生的全面发展创造了更加广阔的空间,与社会进步相适应的新思想新观念正在丰富着中学生的精神世界。与此同时,一些领域道德失范,诚信缺失、假冒伪劣、欺骗欺诈活动有所蔓延;一些地方封建迷信、邪教和黄赌毒等社会丑恶现象沉渣泛起,成为社会公害;一些成年人价值观发生扭曲,拜金主义、享乐主义、极端个人主义滋长,以权谋私等消极腐败现象屡禁不止等等,也给学生的成长带来不可忽视的负面影响。互联网等新兴媒体的快速发展,给学生的学习和娱乐开辟了新的渠道。与此同时,腐朽落后文化和有害信息也通过网络传播,腐蚀他们的心灵。在各种消极因素影响下,少数学生精神空虚、行为失范,有的甚至走上违法犯罪的歧途。这些新情况新问题的出现,使之如何把美德教育首位落到实处,增强美德教育的主动性、时代性、针对性、实效性,面临着艰巨的任务,艰苦的探索,艰难的实践。篇二:中华民族传统美德教育与学生行为规范养成教育的理论与实践研究课题实验报告中华民族传统美德教育与学生行为规范养成教育的理论与实践研究 课题实验报告 中华民族传统美德教育与学生行为规范养 成教育的理论与实践研究 课题实验报告 我校于 1997 年 8 月至 XX 年 7 月开展中华传美教育实验研究。三年来,在市课题组的领导指导下,经过我校各实验班级的相互配合,统一运作,本课题已完成实验任务。 一、问题的提出 我国是一个具有悠久历史、灿烂文化的文明大国,中华民族传统美德是中华文化和民族精神的集中表现。进行中华民族传统美德教育不仅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而且也具有深远的历史意义。 在改革开放、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今天,在旧体制向新体制过渡的情况下,人们的思想观念、行为模式、价值取向、道德行为发生了变化。在引进外国先进技术的同时,西方资产阶级的腐朽思想和生活方式乘虚而入,诱发一些人唯利是图、见利忘义、个人主义、拜金主义、享乐主义滋生蔓延。这种思潮已给青少年一代造成不良影响,严重地破坏了思想建设和道德建设,严重地腐蚀了青少年的心灵,有的甚至走上了犯罪的道路。因此,在青少年中进行传统美德教育已刻不容缓。这是建设社会主义道德观,继承和发扬中华民族传统美德,提高中华民族素质的需要;是抵制西方腐朽思想侵蚀、进行爱国主义教育、培养社会主义接班人的需要;也是民族振兴强盛和社会稳定的需要。 根据中国教育改革和发展纲要关于“在重视对学生进行中华优秀文化传统教育”的要求和江泽民、李岚清等中央领导同志提出的要加强对青少年学生进行中华民族传统美德教育的指示;根据广西教育学会桂教会字(1997)03 号关于开展学校家庭、社区三结合的中华民族传统美德教育系统实验研究的通知精神,为进一步改进和加强学校德育工作,教育全校学生继承和弘扬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增强民族自尊心、自信心和自豪感,培养社会主义道德品质和文明行为,搞好校园精神文明建设,我校决定参加全国教育科研“九五”规划国家教委重点课题学校、家庭、社会三结合的中华民族传统美德教育系统实验研究的实验研究,组织部分班级率先进行子课题中华民族传统美德教育与学生行为规范养成教育的理论与实践研究的实验研究,并成立课题研究小驵,在市课题组的领导下开展实践研究工作。 二、研究的内容及目标 中华民族传统美德是指中华民族优秀的品质、优良的民族精神、崇高的民族气节,高尚的民族情感和良好的民族习惯。课题实验以栾传大同志主编的中华民族传统美德故事 、 中华民族传说警语名言 500 句为基本教材,确立教育内容和教育目标。 1、从基本教材中确立以下研究德目,由试点班级根据本班情况选择其中四项德目进行研究。 爱祖国、爱家乡、行为规范、孝敬父母、尊敬师长、团结友爱、 立志勤学、谦虚礼貌、诚实守信、勤俭节约、家务劳动、 严于律已、讲究卫生、爱护环境 2、有组织、有计划、有目的地开展以上德目的实验研究,努力将传美内化为学生行为规范,突出“爱国” ,引导学生从眼前做起,从身边的一点一滴做起。 3、强化养成教育,在教育过程中注重培养习惯,引导学生从小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 三、研究的方法(途径)与步骤 1、途径 (1)学校是进行传美教育的主阵地,通过学校教育教学活动使学生养成良好品德。 a) 按计划开设传美课。 b) 在各学科中渗透传美教育。 c) 在学校的各项常规教育活动中进行传美教育。 d) 利用重大节日、纪念日及班、队会进行系列化传美教育。 (2)家庭“传美”教育 家庭是“传美”启蒙教育场所,有着补充与延伸学校“传美”教育和强化学校“传美”教育的作用。我校成立家长学校,家长委员会,让家长在参与活动中感受到教育又学会协助学校教育子女的方法。我们运用多种方式方法,力求达到家庭、学校用统一的规范要求学生,从而提高学生的道德水准和思想品德修养。 (3)社会“传美”教育 社会“传美”教育对学生是潜移默化的。通过社会“传美”教育,不但检验学校、家庭“传美”教育成果,而且更有助于学生践行传统美德,巩固教育成果。我们在“传美”教育活动中,组织学生走向社会,走入工厂,农村进行社会调查,访问革命前辈、英雄模范人物,开展敬老活动,公益活动,使学生在社会实践中增强民族自豪感、自信心、自尊心,增强品德修养意识,锻炼良好的行为习惯品格。 2、步骤 (1)要求实践班级老师认真备课,运用并推广“创设情境、讲故事、找问题、练行为、提要求、引趣-读讲-思议-点拨-导行-”等方法(高、低年级自选适合的方法来运用) ,使“传美”教育达到“学知-激情-明理-导行”的教育目的。 (2)挖掘各学科内容中的“传美”教育因素,灵活渗透“传美”知识,引导学生树立“传美”意识。 (3)按所设立的德目的要求和行为模式对学生进行道德行为训练,使学生养成一定的行为习惯,继而达到规范化。在对学生行为规范训练中,通过十四个德目的讲解和练习讲述课文的故事,使学生了解某种行为的合理性,组织学生进行学习讨论,分析总结道德行为成功与失败的经验。注意培养学生的道德意志,采用不同的措施,组织行为练习,提高学生的意志力。 (4)让学生在学习、劳动、活动及日常生活实践中履行道德规范,经受锻炼,从而提高学生的道德认训,培养学生的道德情感,信念和意志,丰富道德实践经验,养成良好的道德行为习惯。 (5)实验过程中,以课题组制定的十四个德目的行为标准,让学生进行自我评价,从而达到逐步增强自我教育,自我评价,自我修养的能力,实现由他律到自律的过程。在此基础上再由班级小组,家长和老师进行评价,学生通过各层次的评价会清楚自已行为的表现和应努力的方向,让“传美”教育在学生思想上真正达到内化。 四、实验阶段及主要任务: 时间:1997 年 8 月至 XX 年 7 月三年为课题实验研究时间,共分为三个阶段: 1、第一阶段(1997 年 8 月-1998 年 7 月) 主要任务:(1)建立机构,制定方案,确立实验班级。 (2)进行前期调查(测试) (3)注重、促进、强化养成教育。 (4)进行阶段性总结。 2、第二阶段(1998 年 8 月-1999 年 7 月) 主要任务:(1)通过多种渠道开展行规养成教育。 (2)构建学校、家庭和社区三结合教育网络的探索。(3)进行阶段性总结。 3、第三阶段(1999 年 8 月-XX 年 7 月) 主要任务:(1)深化传美教育。 (2)进行实验后的测试。 (3)进行总结交流,形成实验报告。 五、实验成果 历时三年的中华民族传统美德教育实验研究,我们取得了可喜的成果,不但使学校德育工作更具体、更生动、更形象,促使学生将传统美德与自己的情感相结合,及时有效地启发学生的自我意识,把自己当作对象来审视自己而且对学生良好的道德品质的形成和日常行为规范的养成起到了,约束自己,意识到自己应怎样讲究礼仪、孝敬父母、勤奋学习积极的促进作用,全面推进了学校的道德素质教育,体现了传美教育的实效性。 1、教师进一步提高自身道德修养及科研水平 (1)通过“传美”实验研究,教师们自觉弘扬传统美德,敬业爱生,无私奉献,自身道德修养得到进一步的提高。 (2)教师们逐步树立并巩固了科研兴教的思想意识,学会了教育科研实验流程,懂得了如何设立实验方案、选择实验方法、制定实验程序、撰写实验报告等等,科研水平得到很大提高。16 篇论文分别获国家级、自治区级、市级奖。 2、构建学校、家庭和社区三结合的教育体系。 (1)家校互补,实现家庭教育与学校教育同步。 我校成立了家长委员会,加强学校和家庭教育同步,达到一项活动两代人受教育的目的,使学校教育得到了延续。家长通过学习,了解学生在校的近期教育重点,配合学校进行传美教育和行规教育,逐步实现家校教育同步。 (2)运用社会实践,实现社区教育同步。 我们采取两个措施,一是开展以街道委员会为依托的社区教育,二是联谊结对子,建立校外教育基地,聘请消防人员、交警、公安、法官等校外辅导员,与其单位结成共建单位,以多种方式进行传美教育。用“一帮一结对子的形式,带学生到农村学校与贫困学生结成互助对子,从而提高自身的境界,培养良好的品德。如:六(1)班的赵海同学,家庭并不富裕,由于迷上电子游戏,常从同学书包里掏钱,到电子室混。我们对他实行三包,家长包接送,学校包监督帮助教育,校外辅导员配合思想教育,不到三周时间,他便有了转变,不到电子室了,把省下的钱送给他的农村对子伙伴。 3、学生的基本道德素质得到提高,推进了学校的素质教育。(1)试点实验班级的实践活动已在全校逐渐铺平,达到点面普及的效果。学生的行为规范自觉性和意志品德修养水平明显提高,所设立的十四个德目已逐步成为学生的自觉行动。 (试点班级总人数 496 人,从下表的调查可看出学生的前后行为变化。 ) 实 验 前 内 容 认识 占% 不认识占% 形 式 (第二页十四个德目为此内容)27 人 % 469 人 94% 问卷、谈话、家访、笔记 实 验 后 同上 488 人 98% 8 人 同 上 (2)推动我校德育教育及创建文明班级活动。 校园内开展的各项活动已渗透”传美“的内容,各学科教学活动也同样渗透”传美“内容。可以说”传美“的实验研究推动了校园精神文明建设,丰富了校园文化生活,推动了教育改革。93(4)班、94(1)班、94(7)班、96(1)班、97(2)班、99(3)班均被评为校文明班级;94(1)班和 97(2)班还被评上市文明班级。在各类班队活动评比中,均不少于 1 次获最佳活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