馆藏文物登录规范_第1页
馆藏文物登录规范_第2页
馆藏文物登录规范_第3页
馆藏文物登录规范_第4页
馆藏文物登录规范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3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馆藏文物登录规范篇一:馆藏文物登录规范(WWT0017XX)馆藏文物登录规范(WW/T0017XX) (国家文物局 XX 年 2月 16日) 1 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馆藏文物登录的操作流程和所需相关文档(包括纸质文档和电子文档)的基本内容和填写要求。本标准适用于文物收藏单位的文物登录工作。 2 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中的条款通过本标准的引用而成为本标准的条款。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随后所有的修改单(不包括勘误的内容)或修订版均不适用于本标准。然而,鼓励根据本标准达成协议的各方研究是否可使用这些文件的最新版本。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适用于本标准。 WW/T 0020XX 文物藏品档案规范 3 术语和定义 WW/T 0020XX中确立的以及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标准。 馆藏文物 museum objects 由文物收藏单位正式入藏并登记入账的文物,包括一、二、三级和一般文物。其中三级以上文物(含三级)为珍贵文物。 登录 registration 指对入藏文物相关资料的建立、管理和维护的过程,包括登记、编目、建帐、建档等。 文物藏品总登记账 general accounts of museum collections 是国家科学、文化财产账,用来记录收藏单位所有入藏文物的账目。设专人负责管理,永久保存。 文物藏品分类账 ledger of museum collections 是根据文物收藏单位藏品分类的具体情况,按照不同类别和分库管理的状况,分别确立的账册。 文物编目 catalog of museum objects 指对入藏文物各种基本信息进行详细登记的过程。 4 馆藏文物登录的流程 由本单位或省级文物行政部门组织有关人员对文物进行鉴定,并填写文物鉴定表 。 填写入藏凭证 文物影像资料的采集,包括拍照、绘画、拓片等。 文物编目,填写文物编目卡 。 填写文物藏品总登记账 。 填写文物藏品分类账 。 填写文物藏品档案。 根据已建立的文物资料将文物藏品信息数字化,建立文物藏品信息数据库。 主动掌握文物提用信息,将详细提用记录更新到藏品档案中,若文物在提用过程中发生变化,将变化情况同时记录到文物藏品总登记账 、 文物藏品分类账和文物藏品信息数据库中。 5 馆藏文物登录的相关文档 馆藏文物登录的内容包括文物的基本信息、历史信息、研究信息、保护信息以及对文物的管理、使用过程中产生的各类相关信息。基本信息项的填写方法参考附录 A进行,文物照片的拍摄方法参照附录 B进行。 文物鉴定表 记录文物的鉴定信息。其基本内容应包括:a)原编号; b) 文物名称; c) 年代; d) 质地; e) 数量; f) 完残程度; g) 文物来源; h) 级别; i) 鉴定意见; j) 鉴定人; k) 鉴定日期。 入藏凭证 记录文物入藏时的详细信息。其基本内容应包括: a)原编号; b) 总登记号; c) 文物名称; d) 年代; e) 质地; f) 数量; g) 级别; h) 文物来源; i) 完残程度; j) 藏品移交方和接收方签字; k) 入藏日期。 文物编目卡 对文物进行编目时填写的记录文物基本信息的卡片。其基本内容应包括: a)总登记号; b) 文物名称; c) 年代; d) 质地; e) 数量; f) 尺寸、质量; g) 文物来源; h) 完残程度; i) 形态特征; j) 题识情况; k) 流传经历; l) 照片; m) 级别; n) 鉴定意见、鉴定人; o) 制卡人签字; P) 制卡日期。 文物藏品总登记帐 文物藏品总登记帐必须建立,一式一份,不能被复制。填写文物藏品总登记帐时应使用不褪色的蓝色或黑色墨水逐页、逐件、逐项填写,不得任意涂改。如有订正,应经本单位文物管理部门负责人批准,在订正处用红色墨水画双线,线上方书写更正内容,并加盖更改人图章。其基本内容应包括:a)总登记号; b) 文物名称; c) 年代; d) 质地; e) 数量; f) 尺寸、质量; g) 级别; h) 文物来源; i) 完残程度; j) 入藏日期; k) 备注。 文物藏品分类帐 对文物的分类管理帐。其基本内容应包括: a)总登记号; b) 分类号 c) 文物名称; d) 年代; e) 质地; f) 数量; g) 尺寸、质量; h) 级别; i) 文物来源; j) 完残程度; k) 库房位次; l) 登记日期。 m) 备注。 文物藏品档案 记录与文物相关的各类详细信息,藏品档案应该报上级文物行政部门和国家文物局备案。其内容应包括七个方面:藏品的历史资料、鉴定资料、研究资料、保护资料、提供使用资料、影像资料、基本资料。其填写方法按照WW/T 0020XX进行。 6 文物藏品信息电子文档的管理 应该建立文物藏品信息数据库,对文物的相关电子文档进行管理。数据库应符合博物馆藏品信息指标著录规范的要求,可实现录入、查询、存储、管理、检索、统计、打印输出、备份等功能。 附录 A (资料性附录) 基本信息填写说明 原编号 文物入藏以前的原有编号。 总登记号 总登记号一件(套)一号。总登记号一经确定即永久使用,不能更改和重复使用,文物注销后原总登记号仍应保留。总登记号应用小字清晰地标写在文物上,书写位置以不妨碍观瞻和不易摩擦为宜;不宜直接书写的文物,应贴、挂编号标签,标签贴挂应确保牢固,避免遗失。文物名称 文物名称通常由特征和通称两部分组成。古代文物特征指年代、款识、作者、地域、工艺、纹饰、颜色、质地、器形等信息要素,近现代文物特征指物主、时间、地点、事件、用途等要素。通称是器物的通用称谓。 年代 登记文物所属的天文时代、地质时代、考古文化期、历史朝代或历史时期。1949 年 10月 1日以前的文物,有具体纪年的写具体纪年,并加注公元纪年;具体纪年不明的写历史朝代或历史时期。1949 年 10月 1日以后的文物,写公元纪年或历史事件时期。 质地 构成文物主体材料的物质成分类别。 数量 单件藏品一号即为一件,成套藏品分为实际数量和传统数量两种:组成部分可以独立存在的,按个体编号计件(实际数量) ;组成部分不能独立存在的,整体编一个号,每个部分列分号,按一件(套)计算,在实际数量栏内注明整套藏品的实际数量。 尺寸、重量 藏品测量方法:平面文物量长和宽,书画类文物量画心;立体文物量长、宽、高或口径、底径、高,口径、底径均量外径;不规则形状的文物,量其最长、最宽、最高处。藏品计量单位:采用国家法定计量单位,以厘米、克、毫升作为常用文物计量基本单位,较大、较重或较长的可采用米、千克、公升计量。一般文物不称重量,贵重金属、宝石等文物称重量。 文物来源 写直接来源的地区、单位和个人,注明发掘、采集、收购、调拨、交换、捐赠、旧藏等入藏方式。出土文物写明出土时间、地点和发掘单位;近现代文物写明与使用者或保存者的关系;自然标本写明产地、采集单位或个人。 完残程度 写明文物及文物附件的完整、损伤、残缺或污染等具体情况。 形态特征 对文物的整体形态特征的描述。遵循先上后下、先左后右、先内后外的顺序,应使用文物、考古学对器物描述的基本术语并揭示藏品的内涵,指出它的科学和艺术价值。题识情况 文物藏品的题跋、款识、铭文等相关信息。文物藏品的题跋信息包括题跋类别、作者姓名、字数、题写位置等。汉语古文字款识、铭文一般录其释文,中国少数民族文字款识、铭文和外国文字款识铭文一般录其译文。 流传经历 藏品被收藏单位收藏以前的流传过程。包括藏品入藏以前的发现、鉴藏、递藏的过程,以及修复、著录、传拓、有关传闻等。 照片 包括传统照片和数码照片。 级别 根据文物藏品的历史价值、艺术价值、科学价值确定的级别,参见中华人民共和国文物保护法实施细则和文物藏品定级标准 。 鉴定意见 文物编目卡中应填写最近一次的鉴定结论,文物藏品档案中应填写历次鉴定结论。 (注:附录 B 为馆藏文物照片拍摄技术要求,在本手册中暂时不予登载)参考文献 1博物馆藏品信息指标著录规范 2馆藏品二维影像技术规范 3博物馆藏品管理办法 4中华人民共和国文物保护法实施细则 5 文物藏品定级标准 篇二:河北省馆藏文物保护管理操作规程河北省馆藏文物保护管理操作规程 新华网河北频道 ( XX-05-09 17:23:58 ) 稿件来源:河北省文物局 第一章 总则 第一条 为加强馆藏文物的保护管理,确保文物安全,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文物保护法 、 中华人民共和国文物保护法实施条例 、 博物馆藏品管理办法等有关法律、法规和规章,制定本操作规程。 第二条 本规程适用于本省行政区域内国有博物馆、纪念馆、文物保管所及其他国有文物收藏单位的馆藏文物保护管理。 具有科学价值的馆藏古脊椎动物化石和古人类化石及其他标本也适用于本规程。 第三条 文物收藏单位对馆藏文物有科学管理、有效保护、整理研究、公开展示等职责。馆藏文物管理和使用应当做到:制度健全、帐目清楚、鉴定确切、编目详明、档案完善、保管妥善、查用方便、操作规范。 文物收藏单位应当建立健全下列制度: (一)馆藏文物接收、鉴定、登记、编目和档案制度;(二)库房管理制度; (三)文物出入库、注销和统计制度; (四)文物保养、修复和复制制度; (五)文物安全检查制度; (六)其他文物收藏保管制度。 第四条 文物收藏单位应当设立馆藏文物保管部门或配备两名以上专职保管人员,实行帐、物分管,保管人员名单上报省文物局备案。保管人员应经过岗位培训,并保持相(转 载于: 小 龙 文档网:馆藏文物登录规范)对稳定。所有与馆藏文物保护管理有关的人员,遇有调动、退休及其他人事变动,应在办理有关人事手续前点清并交接所保管文物。 第二章?文物的接收、鉴定、登记、编目和建档 第五条 文物接收 接收文物时,征集人应逐件(套)填写入藏凭证。入藏凭证一式三份,征集人、总帐管理员和库房保管员各执一份。入藏凭证按年度装订成册,归档保存。接收文物同时收集文物的原始资料,包括发掘记录、征集记录、调查证明材料、收购发票及相关文字、图纸、音像资料等,总帐管理员将入藏凭证与原始资料一并保管。 第六条 文物鉴定 拟入藏的文物,由收藏单位组织专业人员根据文物定级标准进行初步鉴定,确定真伪、年代,提出分类、定名、定级初步意见。文物收藏单位进行初步鉴定后,向省文物局提出申请,省文物局组织省文物鉴定委员会进行最终鉴定,并出具鉴定意见。经鉴定为馆藏一级文物的,应报国家文物局确认。文物收藏单位应做好鉴定记录,内容包括鉴定日 期、鉴定地点、鉴定人员、鉴定意见及重要分歧意见等。总帐管理员应及时将接收文物全部登入文物、标本流水帐 。经鉴定符合入藏标准的,应在 30个工作日内完成文物入藏程序,登录文物藏品总登记帐 。不够入藏标准的,应另行集中存放,不得随意处置。 第七条 文物登录 文物收藏单位应当建立文物、标本流水帐 、 文物藏品总登记帐和文物藏品分类帐 。 文物藏品总登记帐设专人管理,其他人员不得随意翻阅。 文物藏品分类帐由库房保管员管理。 文物帐目采用纸质文本,同时备份电子文本,永久保存。帐目格式按照国家统一规定印制。登录文物帐目应使用不褪色的蓝色或黑色墨水逐页、逐件、逐项填写,不得任意涂改。如有订正,应经单位主管部门领导批准,在订正处用红色墨水划双线,线上方书写更正内容,并加盖更改人图章。 文物帐目登录方法: (一)文物编号 总登记号按照文物登录文物藏品总登记帐的顺序编排,一件(套)一号。总登记号一经确定即永久使用,不能更改和重复使用,文物注销后原总登记号仍应保留。总登记号应用小字清晰地标写在文物上,书写位置以不妨碍观瞻和不易摩擦为宜;不宜直接书写的文物,可以贴、挂编号标签,标签贴挂应确保牢固,避免遗失。总登记号应及时标注在入藏凭证和文物、标本流水帐上。分类号是藏品的辅助管理号,按各类文物登记文物藏品分类帐的先后顺序排列。 (二)文物定名 文物名称通常由特征和通称两部分组成。古代文物特征指年代、款识、作者、地域、工艺、纹饰、颜色、质地、器形等信息要素,近现代文物特征指物主、时间、地点、事件、用途等要素。通称是器物的通用称谓。自然标本按照国际通用的动物、植物、矿物和岩石的命名规则定名。 (三)文物计件 单件文物编一个号,按一件计算。成套文物按不同情况分别处理:组成部分可以独立存在的,按个体编号计件,每套文物集中登记,号码相连,备注内注明同属一套;组成部分不能独立存在的,整体编一个号,每个部分列分号,按一件计算,在实际数量栏内注明整套文物的实际数量。 (四)文物计量 文物计量单位:采用国家法定计量单位,以厘米、克、毫升作为常用文物计量基本单位,较大、较重或较长的可采用米、千克、公升计量。一般文物不称重量,贵重金属、宝石等文物称重量。 文物测量方法:平面文物量长和宽,书画类文物量画心;立体文物量长、宽、高或口径、底径、高,口径、底径均量外径;不规则形状的文物,量其最长、最宽、最高处。 (五)文物时代登记文物所属的地质时代、考古文化期、历史朝代或历史时期。1949 年 10月 1日以前的文物,有具体纪年的写具体纪年,并加注公元纪年;具体纪年不明的写历史朝代或历史时期。1949 年 10月 1日以后的文物,一律写公元纪年。 (六)文物现状 写明文物及文物附件的完整、损伤、残缺或污染等具体情况。大致可按下列情况填写: (1)完整。文物没有损伤,残缺等情况。 (2)残破。文物局部破损,如破洞、破孔、裂口、裂纹、磨损等。(3)发霉。如霉点、霉斑、霉迹等。 (4)皱折。如皱痕、折痕等。 (5)污迹。如油污、墨污等。 (6)脱浆、脱线。(7)生锈。如铜锈、铁锈、锈蚀等。 (8)褪色。 (9)焦脆。 (10)残缺。 (七)文物来源 写直接来源的地区、单位和个人,注明发掘、采集、收购、调拨、交换、捐赠、旧藏等征集方式。出土文物写明出土时间、地点和发掘单位;近现代文物写明与使用者或保存者的关系;自然标本写明产地、采集单位或个人。 第八条 文物编目 文物收藏单位应当建立反映馆藏文物基本情况的编目卡片。编目卡片除填写文物藏品总登记帐的项目外,还应配有文物照片,详细描述文物特征,记录历次专家鉴定意见、展览和研究提取情况等。 文物收藏单位应当按照国家文物局统一规定格式编制一级文物目录 ,并上报省文物局和国家文物局备案。馆藏文物数量较多的单位,还可编制二、三级文物目录及文物分类目录。目录可以做成表格式或书本式。 第九条 文物建档 文物收藏单位应当建立文物档案。文物档案一件(套)一档,分类保管。档案内容按照国家文物局统一规定的藏品档案册逐项填写。凭证、单据、提取记录、研究资料复印件、鉴定记录、化验单等与文物有关的各种材料也应及时整理归档。 文物档案只供在文物收藏单位档案室内查阅,不得外借。 因特殊需要拍摄、复印馆藏文物档案,应经本单位法定代表人同意,报省文物局备案。 文物收藏单位之间调拨、交换文物时,应将文物档案加以备份,原单位保留备份档案,原件与文物同时移交。经批准退出馆藏的文物,档案不得销毁,永久保存。 第十条 文物备案 县级文物行政部门应将本行政区域内的三级以上文物档案,报设区市文物行政部门备案;设区市文物行政部门应将本行政区域内的三级以上文物档案,报省文物局备案;省文物局应将本行政区域内的一级文物档案,报国家文物局备案。 第三章 库房文物管理 第十一条 文物移交 文物登记、编目后,应及时移交给库房保管员。交接时按照入库清单逐件、逐项清点核查。办理移交手续后,保管部门负责人、总帐管理员与库房保管员签名。文物点交入库 后,由库房保管员负责。第十二条 文物入库排架 文物按质地分类入库排架。在不损害文物的前提下,可以将所需保存条件相近的几类文物合并一处存放。 文物柜橱可用木材或金属制成。木质柜橱要求密封,并进行杀虫灭菌处理。金属柜橱内隔板和抽屉应设防震防滑层,或将文物放于囊匣内,文物不能直接接触金属柜体。文物柜橱应稳定摆放在库房内,按顺序编制柜号。 文物排架应遵循上轻下重、上小下大、前小后大的原则。超过柜层高度或比较沉重的文物,可在库内单独存放。小件文物和文物附件应加包装,以防损坏或丢失。易折、易碎文物,摆放时不能叠压和磕碰。 一级文物、保密性强和经济价值高的文物,应当设立专库或专柜重点保管。 文物排架后,应填写文物方位卡(也称库藏卡) 。一件文物一张卡片,按文物分类顺序号排列。卡片内容包括文物编号、名称、时代、存放位置及使用记录。存放位置栏标明放置文物的库房编号、柜橱编号和层位编号。使用记录注明使用原因、提取时间、归还时间和提取人、归还人。 第十三条 文物借用 借用馆藏一级文物应提交国家文物局批准文件,借用馆藏二、三级文物和一般文物提交省文物局批准文件,借用文物最长期限不得超过三年。未建立文物档案、未上报文物行政部门备案的文物不得借用。本单位提取文物应经单位主管领导批准。个人使用文物只限于库房工作间内,不能提取文物出库。 借出文物的安全保护由借用方负责。长期展出或因其它原因较长时间借用的文物,借出单位也应定期检查核对,对文物安全进行监督。 第十四条 文物的出库与归还 因陈列、研究、保护、鉴定、拍摄及其他原因提取文物,应当按规定办理出库、归还手续。包括: (一)上级文物行政部门和本单位的批准文件。 (二)填写文物提取单。借用人应逐件、逐项填写文物提取单,借出与借入双方仔细核对文物编号、名称、时代、尺寸、来源等项目,重点检查文物完残程度。难以用文字表达清楚的文物损伤,可拍摄彩色照片为证。单位主管领导、部门领导、提取人和库房保管员应共同在文物提取单上签字。提取单一式三份,借用人、库房保管员和总帐管理员各保存一份。 (三)文物归还手续。文物归还时,总帐管理员和库房保管员按文物提取单内容逐件逐项验收,在提取单上注明归还时间,由接收人签名。如退还文物完残情况与提取单不符,库房保管员不能签收,由责任方书写情况报告,根据文物级别和损害程度报相应级别的主管部门批示后,再进行签收并填写归还栏目,同时将新伤情况在有关帐、卡、藏品档案上注明。 第十五条 库房安全管理文物收藏单位的文物库房和库区属于重点要害区域,应当按规定安装防盗报警和消防设施设备。库区应保持良好的视野,整洁通畅。禁止存放易燃易爆、腐蚀性物品及其他有碍文物安全的物品,严禁烟火。 库房保管员进入库房,应认真检查库房环境、门窗、电闸、电灯开关等,发现异常应及时报告,并注意保护现场。离库时柜应上锁,桌面、地面应清理干净,关闭门窗、电灯和电闸。不经常进入的库房,每周应定期检查。 文物库房不接待参观。因特殊原因非保管人员进库,应经文物收藏单位领导签字批准,并登记姓名、单位、入库原因及入、出库时间。 文物库房钥匙应统一管理 ,保管员入库时按规定登记领取,用完及时归还,不得将钥匙带出单位。两人以上方可开启和进入库房。 库内准备处理的箱柜或杂物,应当经过认真清理。出库时由保管与保卫部门共同检查,确认未夹带文物再行处理。 第十六条 文物保护 库房内应采用无毒、无污染、无有害气体的建筑和装饰材料;库房地面应铺设防滑防震材料;注意库房防尘,库房光线、温湿度及空气质量应符合馆藏文物保存环境标准(见附表) ;每年定时采取防虫防霉措施。发现文物有锈、虫、霉、裂等自然损坏应及时报告,在文物保护专家指导下采取保护补救措施。 第十七条 记录库务日志 库房保管员应当记录库务日志,每天库房工作结束时以日志方式记录工作情况。内容包括进库时间、人员、文物动态、工作内容和库内安全情况等。日志应用不易褪色的蓝色或黑色墨水书写,字迹工整,准确全面,注意保存,以便核查。 第十八条 文物的修复、复制、拓印与拍摄 文物的修复、复制、拓印与拍摄,应按照国家有关规定办理。 修复、复制、拓印与拍摄一级文物,经省文物局审核后报国家文物局批准;修复、复制、拓印与拍摄二、三级文物,报省文物局批准。 从事文物修复、复制、拓印的单位,应有中级以上文物博物专业技术职称的专业人员进行操作,并有相应的场所和设备。 修复文物前、后均应对文物进行拍摄。复制文物应严格限制,文物复制品上应标记复制编号。 修复、复制与拓印文物应保持文物原貌,不得对文物造成损害。 第十九条 文物的核对与统计 库房接收或提出文物,总帐管理员和文物库房保管员应随时核对,掌握文物的流动情况。库房保管员应定期对所保管的文物进行清点,做到帐、物、卡相符。每年年终总帐管理员应统计各类文物数据,编制文物统计报表,一式两份,一份报文物行政部门,一份本单位留存。 篇三:保定市馆藏文物保护管理办法(XX 年发布)保定市人民政府关于印发保定市馆藏文物保护管理办法的通 知 保市政XX46 号 各县(市、区)人民政府,高新区、白沟白洋淀温泉城管委会,市政府有关部门: 保定市馆藏文物保护管理办法已经市政府第十九次常务会议讨论通过,现印发给你们,请认真贯彻执行。 二九年四月二十二日 保定市馆藏文物保护管理办法 第一条法律法规依据 为加强馆藏文物的保护管理,确保文物安全,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文物保护法 、 中华人民共和国文物保护法实施条例 、 博物馆藏品管理办法 、 河北省馆藏文物保护管理操作规程等有关法律、法规和规章,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适用范围 本办法适用于保定市行政区域内国有博物馆、纪念馆、文物保管所及其他国有文物收藏单位的馆藏文物保护管理。具有科学价值的馆藏古脊椎动物化石和古人类化石及其他标本也适用于本办法。 第三条实施主体及职责 县级人民政府负责对本行政区域内的国有文物收藏单位进行科学管理,并保证文物安全。每年 5月、11 月县级文物行政管理部门负责对本辖区文物库房及博物馆分别巡查一次,巡查内容包括:库务日志、文物及人员出入库记录、文物清点核查情况等内容,将巡查结果存档,同时上报保定市文物管理局。 文物收藏单位对馆藏文物有科学管理、有效保护、整理研究、公开展示等职责。馆藏文物管理和使用要做到:制度健全、帐目清楚、鉴定确切、编目详明、档案完善、保管妥善、查用方便、操作规范。 文物收藏单位要建立健全下列制度: (一)馆藏文物接收、鉴定、登记、编目和档案制度;(二)库房管理制度; (三)文物出入库、注销和统计制度; (四)文物保养、修复和复制制度; (五)文物安全检查制度; (六)其他文物收藏保管制度。 第四条文物保管及交接 文物收藏单位至少配备两名专职保管人员,实行帐、物分管,保管人员名单上报省文物局和保定市文物管理局备案。保管人员要经过岗位培训,并保持相对稳定。所有与馆藏文物保护管理有关的人员,遇有调动、退休及其他人事变动,在办理有关人事手续前清点并交接所保管文物,并将清点结果形成文字上报当地政府文物行政管理部门及保定市文物管理局备案。第五条文物的接收、鉴定、登记、编目和建档 县级人民政府要精心组织,督导文物行政管理部门按照馆藏文物的相关管理规定,做好文物的接收、鉴定、登记、编目和建档工作。 接收文物时,征集人要逐件(套)填写入藏凭证。入藏凭证一式三份,征集人、总帐管理员和库房保管员各执一份。对接受的文物,文物收藏单位进行初步鉴定后,向省文物局提出申请,省文物局组织省文物鉴定委员会进行最终鉴定,并出具鉴定意见。总帐管理员要及时将接收文物全部登入文物、标本流水帐 。经鉴定符合入藏标准的,要在 30个工作日内完成文物入藏程序,登录文物藏品总登记帐 。不够入藏标准的,要另行集中存放,可以向省级文物行政部门申请退出馆藏,不得随意处置。文物登录时,文物收藏单位要建立文物、标本流水帐 、 文物藏品总登记帐和文物藏品分类帐 。 文物藏品总登记帐设专人管理,其他人员不得随意翻阅。 文物藏品分类帐由库房保管员管理。如有订正,要经本单位主管部门领导批准,在订正处用红色墨水划双线,线上方书写更正内容,并加盖更改人及批准领导图章。文物收藏单位要建立反映馆藏文物基本情况的编目卡片及文物档案,文物档案一件(套)一档,分类保管。文物档案只供在文物收藏单位档案室内查阅,不得外借。因特 殊需要拍摄、复印馆藏文物档案,要经本单位法定代表人同意,同时报省文物局、保定市文物管理局备案。文物收藏单位之间调拨、交换文物时,要将文物档案加以备份,原单位保留备份档案,原件与文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