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陈子昂诗歌理论及其历史意义WORD版_第1页
论陈子昂诗歌理论及其历史意义WORD版_第2页
论陈子昂诗歌理论及其历史意义WORD版_第3页
论陈子昂诗歌理论及其历史意义WORD版_第4页
论陈子昂诗歌理论及其历史意义WORD版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6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论陈子昂诗歌理论及其历史意义摘 要提起陈子昂,无人不知无人不晓,其诗,国内可以说是妇孺皆知家喻户晓,这位初唐的杰出诗人,不仅仅在文学创作上有所造诣是一个有才之士,还是一个有见识有勇气的侠肝义胆之人。本文以陈子昂诗歌为线索来研究陈子昂的风格,重点论述他提出了诗歌理论,研究其诗歌理论的产生的原因乃至对后代的影响,品读历史诗歌,追忆优美的文学气息。关键词:陈子昂;诗歌;意义目 录引 言 4一、 陈子昂诗歌理论的产生 5(一) 陈子昂所处时代的背景 5(二) 抓住文学历史的契机勇于改革 6二、 谈修竹篇序中风骨论与兴寄论 7一一一 修竹篇序中的理论 7一一一 关于风骨论和兴寄论 8三、 陈子昂诗歌理论对后世的影响 9(一) 陈子昂诗歌理论革新的意义 9(二) 陈子昂诗歌理论的影响 10结 语 11参考文献 12致 谢 12论陈子昂诗歌理论及其文学史意义引言唐代诗坛能人才子无数,佳篇名作数以万计。初唐近百年中,就有许多诗人对以往的文学现象进行了反思,并提出了自己相应的文学革新的主张。其中最著名,最具影响的是初唐诗歌革新者当属陈子昂。陈子昂,梓州射洪(今属四川省遂宁市)人。据史料记载,他年少时轻财好施,慷慨任侠。成年后始发愤攻读,博览群书,因为曾担任右拾遗,所以后世又称其为陈拾遗,擅长写作,在文学上有所建树。陈子昂生活在武则天执政的时代,政治的改革,制度的改革,措施的变更,一系列的全面变化让唐朝以惊人的速度发展着自己的经济和对外的进出口贸易。人们的生活由温饱发展到富裕,故此,人们开始追逐文化知识生活,而从初唐时期一直沿袭的六朝绮靡柔丽的文风已慢慢显示出与时代变更所要求格格不入的弊端来,此时文坛文风的改革被推到了风口浪尖,很多诗人都为此做出了努力,如“初唐四杰” ,但没有扭转时代文风。此时陈子昂已清楚地认识到这一点,文学革新势在必行,而什么样的文风适合现在的唐朝呢?这是一个需要深入思考的问题。此时此刻的唐朝正如一个正在茁壮成长的少年,朝气蓬勃,雄姿英发。纤细柔弱的词语肯定表达不出矫健少年的气概,这时的陈子昂想到了汉魏时期的文风,风格雄浑苍劲,骨气端翔,音情顿挫,光英朗练,与此时繁荣发展的唐朝交映生辉,相辅相成。与此同时,文人墨客的投笔从戎,远征塞外的豪情壮志,边疆的奇异风光,都给边塞的诗人无穷的灵感和创作激情,借物抒情和借物言志成了不可小觑的新生文坛力量,而这种手法和前人诗经中的兴寄手法有着异曲同工之妙,故而,陈子昂在新旧过渡的时期提出了“风骨论”与“兴寄论” 。一、陈子昂诗歌理论的产生(一)陈子昂所处时代的背景陈子昂在修竹篇序中提出的“风骨”与“寄兴”论的诗歌主张与他的文学观,一生际遇密切相连的。他的高祖好道,最终隐遁于深山,而陈子昂的祖父,父亲又以儒术传家,二人都是隐而未仕。儒道相连的家庭环境对陈子昂的思想有着很大的影响。所以他既有豪侠仗义的一面,也有着静默的一面。虽然佛家思想对他也有影响,但他的影响他一生的还是儒家的兼济天下的积极出仕思想。这些互相联系互相矛盾的各种思想深刻着影响他的文学思想,而晚年的他更加专注于老子和易的研究,这在他的诗歌主张中有着直接的表现。 就当时社会发展而言,唐王朝建立之初,统治文坛的仍然是六朝绮靡柔弱的文风。由于这种文风根深蒂固,短时间内无法被新的风格取代,又加之唐初统治者出于“润色鸿业”的需要,使得这种不良的诗风沿袭至初唐。但是随着时代的进步发展,这种柔弱的文风与经济繁荣,国力强胜的唐王朝格格不入。唐王朝的大一统结束了长期以来的动乱变更,经济上先后实行均田制,庶族的经济力量有所增强,人们的生活安定,手工业日渐兴盛,整个社会富含生机充满了活力,到处呈现出一片繁荣昌盛的景象。“社会生活是文学创造的唯一源泉”,广阔的社会生活都应该在诗文中有所体现,而六朝文风已经不能更好地再现丰富的社会生活了,因此需要一种表现大唐气象的积进文风来代替这种伤感颓废的六朝文风。又唐初沿袭了隋朝的科举制度,大量庶族文人有机会入主文坛,他们有着强烈的进取心和参与欲,并自觉地用诗文干预政治。在诗文创作中他们真实地反映社会现实和民生疾苦,抒发建功立业的理想抱负。如魏徽述怀写到“中原初逐鹿,投笔事戎轩,纵横计不就,慷慨志犹存”,“人生感意气。功名谁复论”产生。等。言志叙怀,慷慨磊落颇有骨气,不同于六朝士人的无病呻吟之作,空泛的内容流露出消极颓废的情绪。庶族文人把文学从豪门士族的垄断中,从六朝宫廷的小天地中解放出来,使之世俗化、通俗化,这也是陈子昂的诗歌革新理论产生的一大原因。正是基于这种背景,陈子昂的诗歌革新理论顺应时代的发展趋势应用而生了。(二)抓住文学历史的契机勇于改革陈子昂诗歌理论的产生离不开文学内部的发展规律,六朝以来,诗文创作看重形式的精美华艳,忽视了创作的根本来自于内容。诚然,六朝士人的诗文创作技法对近体诗歌的形成做出了不可否认的成绩,但是无论形式多么的精炼,都必须服从新的内容。“从逻辑上说,形式是为内容所召唤的,特定的内容要求选定的形式,艺术创造必须从内容出发,而不能相反。”内容对形式起主导作用,形式的多样化是为了让内容表现得更充分、具体。因此六朝人这种形式大于内容的技法,必然导致诗歌创作的穷途末路。当一种体制风格走向没落时,挽救他的唯一办法就是革新。“不论是体制还是风格,陈陈相因则弊生,变者通,通则久。久而又穷则又变。”陈子昂深明此理,于是在继承六朝文学合理因素的基础上,提出了在复古中革新的主张,给文学带来了生机与活力。其次,如果没有前人的理论基础,陈予昂的诗歌理论同样也不会产生。初唐时期,有远见卓识的统治者(唐太宗),已经意识到变革文风已是当务之急,并对南朝以来的文风进行了批评,反对“释实求华”提倡“词理切直”。魏征批评六朝文学“ 不崇教义之本,偏尚淫丽之文,徒长浇伪之风” ,但他没有完全否定南北朝文学,只希望“各去所短,合其所长,则文质彬彬,尽善尽美矣” ,即用北朝文学之刚劲去改造柔弱不堪的南朝文学。其后,初唐四杰同样对六朝诗风进行了猛烈抨击,都反对绮靡雕琢,追求刚健的骨气。王勃认为文章之道可以“甄明人义,矫正末流,俗化资以兴衰,家国繇其轻重”,强调文学的经世教化作用。他们从文学的内部规律出发,提出了“ 骨气” 这一概念,倡导文学作品必须表现浓郁的感情及壮大的气势。太宗君臣和初唐四杰的文学理论尽管未能从根本上扭转六朝文风,但他们的理论主张为陈子昂诗歌革新理论的提出奠定了基础。没有前人的铺路,陈子昂的诗论同样也不会产生。无论是创作方法、文体特征、艺术技巧,还是声律的运用、语言风格的创造,六朝的绮靡华丽的骈文已不再适合这个时代,改革势在必行。陈子昂正是抓住了这一契机,在初唐的文坛上打出了复古创新提倡兴寄与风骨论的口号,一改当时沿袭六朝绮靡的旧文风,为唐朝后期灿烂的文学发展奠定坚定的基础,同时也对后世的文学发展和创新起到了良好的带头作用。二、谈中风骨论与兴寄论(一) 修竹篇序中的理论陈子昂修竹篇序言:“文章道弊五百年矣!汉魏风骨,晋宋莫传,然而文献有征者。仆尝暇时观齐梁间诗,采丽竞繁而兴寄都绝,每以永叹,思古人常恐逶迤颓靡,风雅不做,以耿耿也。一昨于解三处,见明公咏孤桐篇,骨气端翔,光英朗练,有金石声,遂用洗心饰视,发挥幽郁。不图正始之音,复睹于兹,可使建安作者相视而笑。 ”短短一百余字的序言,却道出了陈子昂的文学理论和主张。六朝诗歌大都只是为了追求华丽的词藻,而缺乏相应社会的实际内容,更少有理想的诉求,这种统治诗坛将近五百年的诗歌形式主义,已经完全背弃了诗经到建安文学的优良传统。针对六朝诗歌文学的淫风陋习,陈子昂大力提倡汉魏风骨和风雅兴寄,要求诗歌言之有物,反映现实生活,寓意深远,揭露社会矛盾,同时,务求“骨气端翔,音情顿挫,光英朗练,有金石声”,诗歌要有内涵鲜明的思想感情,刚健爽朗的艺术风格,风清骨峻的写作特点,从而达到诗歌与人生、精神的统一。陈子昂通过修竹篇序提出了创作诗歌的两个标准:风骨,兴寄。风骨指的是诗人将自己的思想情感通过质朴有力的语言有效的表现出来,形成一种健朗的诗歌风格;兴寄指的是诗人通过对人和事的咏怀抒发出自己的思想,表现出诗歌的现实意义。风骨与兴寄广泛的存在于陈子昂的诗歌之中。 修竹篇序中的主要宗旨便在于陈子昂提倡“汉魏风骨” ,用诗歌创作中 “风雅” 、 “兴寄”两个标准来反对齐梁诗歌浮华之风。陈子昂提倡汉魏风骨。其精神实质是要求把创作主体恢复当年建安文人的一种理想追求,并且在艺术上追求“骨气端翔,音情顿挫,光英朗练、有金石声”的这种文骨健朗的风格。这就把初唐文人对功业的渴望,现实对生活中的不平以及宇宙无限、人生有尽的朦胧和淡淡惆怅升华到更自觉更富理性的角度。陈子昂的诗歌理论,加上他的创作实践,终于廓清了初唐半个时纪齐梁余风的影响,奏响了盛唐昂扬进取、积极振奋之音的乐章,开启了盛唐诗歌创作的高潮。他的“兴寄” 、 “风骨”说理论更是被后人所继承,成为他们反对形式主义浮华柔靡诗风的理论武器。(二)关于“风骨”和“寄兴”论风本来一种普遍的自然现象,从商周开始引用到古代文学理论之中:风即便是教化、感化的意思,是一种具有一定地方特色的歌谣,是表现一定地区与国家的风尚习俗得一种文学体裁。风表现出了诗歌的教育作用。统治者通过风这种民歌来教化百姓,而被统治者则用诗歌来对统治者讽谏、规劝、感化。风直接的抒发了作者对生活的所想所感。 “骨” 。又称骨气。在文学作品中指的是一种对于作品的表现手法,一种具有豪爽健朗,富有生气的一种艺术写作特征。“风骨”很早便被引进文学批判之中,成为我国文学史上最早便作为鉴赏人物的术语。如南齐谢赫评曹丕兴画,刘勰在文心雕龙中论述“风骨” 4、钟嵘标举“建安风力”等。而陈子昂在继承了前人的风骨论的基础上,提出了自己的“汉魏风骨” 。 对“汉魏风骨,晋宋莫传 ”的批评,应该就是指建安风力,即是指具有鲜明爽朗的思想感情和精要劲健的语言表达的艺术风格,具有风清骨峻的特点。表现出来的则是作品中丰富深刻的思想和充沛激越的情感与纯朴自然的形式的高度完美的统一。可见, “风骨”不仅使诗歌内容与形式的要求,还是对诗歌的整个构造与感染效果的要求。一篇富有风骨的作品要想将自己壮怀激烈的的情思与优美的声律词藻结合起来并创造清奇骨健的文学。“兴寄”是我国古代诗歌的重要特点之一。是一种诗歌的主要写作表现手法,它原是诗歌创作的要求,对于一些复杂的事物或情感,古人便通过“兴寄”让它的意味“使人思而得之” ,或“以俟人之自得” ,并不直接直述其思想感情。兴寄一般多释为兴比、兴托,寄托于某种事物来表达作者自己的内心感情。以寄为化,兴寄便是创作上的比兴手法。比兴是诗经中赋比兴三种重要表现手法之一,然而陈子昂明知 “比兴”而不提,却提出了“兴寄”的说法,可见他主要强调的还是诗歌创作中对于某种思想的寄托。他所说的“兴寄”中的“兴”也许含有托物起情的意思,但是已经具有作者本身的主体意念。其实他应该还是承认诗应该吟咏性情的。但是,由于对“寄”字的强调,也就意味着对吟咏性情有规范了,应使之服从儒家政治教化思想的寄寓。他以自己的创作实际来证明着自己的创作理论。他自己的感遇诗三十八首以及他的其它大多数诗作,是他对自己的“兴寄”主张的最好的实践和最明确的注解。都是借咏物叙事抒发自己壮志情怀和以物喻人,托物喻志,寄托自己对社会政治的主张和见解。如“兰若生春夏,芊蔚何青青。幽独空林色,朱蕤冒紫茎。迟迟白日晚,袅袅秋风生。岁华尽摇落,芳意竟何成!”便是一首典型的托物寓意诗。陈子昂用杜若与兰花两种植物在春夏之时欣欣之象,当秋风一起便凋落的自然现象来隐喻自己政治生涯的不如,最后两句是诗的主题,这类诗只写个人感慨,不涉及历史事件,是咏怀诗的继承和发展;再如“乐羊为魏将,食子殉军功。骨头且相薄,他人安得忠。吾闻中山相,乃属放 翁。孤兽犹不忍,况以奉君终。 ”这首咏史诗。通过乐羊与秦巴西这两个历史典故讽今,在作者所处的那个岁月,当政的武则天为了篡夺政权,大肆屠杀李唐宗室,连太子宏太子贤皇孙重润也都被她杀了,而这种杀亲不仁的举动却被朝廷官员大肆模仿,他们为了向武则天表示忠心,搞所谓大义灭亲,人伦骨肉想相攻相残。大臣崔宣礼犯罪,武则天想赦免他,而崔宣礼的外甥却坚决要求判处舅舅的死刑。这种残暴的政治风气令陈子昂愤慨之极,写下此诗以声讨之。三、陈子昂诗歌理论对后世创作的影响(一)陈子昂诗歌理论革新的意义 陈子昂对整个唐朝诗歌的发展作出的贡献是不可磨灭的。 “初唐四杰”虽然对诗歌的弊端改革取得了一定成效,但其影响力尚未能左右整个诗坛。而陈子昂在修竹篇序中具体提出并实践了诗歌创作的主张,而且把风骨作为一个传统的文学创作和审美评价的重要原则,一扫六朝绮丽余风,开启盛唐之音。对唐诗乃至整个唐代文学都产生了巨大的影响。 “风骨”与“兴寄”的提出,既扫荡了初唐形式主义诗风,也为唐代诗歌及后世的文风的健康发展指明了方向,此举无疑是具有开创意义的。唐代诗人在这种“风雅”复古精神感召下, “风雅比兴外,未尝著空文” 。陈子昂的确是从“四杰”到盛唐诗人中间不可缺少的一位重要诗人,他从根本上抛弃了风靡一时的宫体诗,直接继承建安的传统,上追建安,下开盛唐,踏出了一条浪漫主义的大道,通向强烈的政治性、崇高的思想性和爽朗遒劲的艺术形式相结合的诗歌境界。纵观初唐诗文革新历史,陈子昂并不是提出诗歌理论革新的第一人,他的前面有“初唐四杰” 、魏征和唐太宗等人,为何他的“风雅”理论对后世的影响最大?因为他除了提出具体清晰的诗歌理论外,还进行了大量的诗歌创作来践行自己提出的诗歌理论。陈子昂不仅是诗人而且还是一个政治家,他写的那些关心现实民生,指陈时弊的抒情诗,风格都是沉郁刚健,而且古朴简远;而那些咏怀咏物言情的诗歌,则古雅空旷,情景交融,言之有物,具有很好的艺术价值,极富感染力。其三十八首感遇多为托物寓言的诗,抒发个人建功立业的抱负,以及理想不能实现的愤慨不平的郁闷之情,一首更是千古绝唱。他的诗歌理论和创作开辟了诗歌从封闭到开放,从宫廷到民间的先河。陈子昂诗文革新理论集中阐述了“风骨”和“兴寄”两个主张,据后来的实践证明了其理论的超前性和可行性。说“一代唐音起射洪” ,他可以当之无愧。但同时也应该看到,所谓“一代唐音” ,也不会是某一个人的功劳,而是唐代政治、经济、文化综合发展的产物,是所有知识分子共同努力的结果,也是文学自身发展规律的必然结果。(二)陈子昂诗歌理论对后世的影响可以这样说,在陈子昂的大胆推陈出新下,使初唐基本上跨越了试验阶段。在为后世的文学上积累了一定的丰富的经验,为唐诗的发展提供了值得借鉴的且不可多得的财富。唐朝的诗人们博采众长,不仅继承和发展了从先秦到六朝文学上的现实主义和浪漫主义的传统,而且发展了各种形式和技巧的艺术传统。最难能可贵的是唐代诗人对待文学艺术遗产的态度,并不是简单地拿来,而是采取了批判继承、推陈出新的科学态度。陈子昂是唐代诗歌发展过程中的关健性人物。他首先来倡导改变六朝到初唐的形式主义作风,一反初唐艳丽纤弱的诗风,而开盛唐朴素雄健的诗风,把诗歌引向朴实而具有真实生命的道路上。为以后盛唐诗歌的健康发展有着积极影响。从这一点上来说陈子昂是唐朝文坛革新的先驱者。唐诗以其鲜明独特的风格标志着诗歌创作的成熟,以其风格的鲜明独特为特点,造成唐代诗歌风格的原因是多方面,不同的诗人有着各自不同的个性、气质,他们或如李白那样清高、狂傲不羁,或如杜甫忧国忧民,或如杜牧早年肆意放荡,他们在个性、气质上的差异决定了他们所创作的作品的风格。这一切都与初唐时期文坛文风的改革有着必然的关系,陈子昂扭转初唐的文风是基础,陈子昂大胆的革新勇气是后来人的榜样。后人开始了大胆的改革创新,形成了众多的流派,以各自的风格创作了大量的作品,迎来了唐诗纷繁的局面。这一切的一切都离不开陈子昂最初在文坛做出的贡献。陈子昂提出的诗歌理论革新从理论上位唐代诗歌的发展指明了正确发展道路,唐代诗歌能够健康发展,能够取得诗歌史最繁华的阶段,这里面有着陈子昂的宣传,推动之功,他提出的“风雅”理论为当时在黑暗中苦苦追寻的文人指明了光明的方向,更是直接影响到了唐以后的许多诗人,更重要的是陈子昂提出的诗歌理论主张也被盛唐时候诸多诗人所继承发扬,如盛唐时候闻名天下的李白,高举“风雅”旗帜,以恢复“古道”自命,说出了“梁、陈以来,艳薄斯极,将复古道, 非我而谁欤?”还有杜甫在论诗的戏为六绝句 ,更是明确的说明了自己在对待“风雅”问题上的态度与思考。陈子昂的诗歌,以其进步、充实,反抗抨击社会现实的思想为内容,质朴、刚健的语言为风格,对整个唐代诗歌产生了巨大影响。初唐之后的张九龄在作他的感遇诗时都曾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