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症监护室规范_第1页
重症监护室规范_第2页
重症监护室规范_第3页
重症监护室规范_第4页
重症监护室规范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1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重症监护室规范篇一:ICU 建设规范( 建设与管理指南 (XX) 中华医学会 重症医学分会 XX4 )中国重症加强治疗病房 ICU 中国重症加强治疗病房(ICU)建设与管理指南(XX) 中华医学会 重症医学分会 【引言】 重症医学(Critical Care Medicine,CCM)是研究危及生命的疾病状态的发生、发展规律及其诊治方法的临床医学学科。重症加强治疗病房(Intensive Care Unit,ICU)是重症医学学科的临床基地,它对因各种原因导致一个或多个器官与系统功能障碍危及生命或具有潜在高危因素的患者,及时提供系统的、高质量的医学监护和救治技术,是医院集中监护和救治重症患者的专业科室。ICU 应用先进的诊断、监护和治疗设备与技术,对病情进行连续、动态的定性和定量观察,并通过有效的干预措施,为重症患者提供规范的、高质量的生命支持,改善生存质量。重症患者的生命支持技术水平,直接反映医院的综合救治能力,体现医院整体医疗实力,是现代化医院的重要标志。重症医学的学科建设和 ICU 的组织与管理,应该符合国家有关标准。 为促进我国重症医学的发展,规范我国医疗机构 ICU的组织与管理,特制订中国重症加强治疗病房(ICU)建设与管理指南 。 【基本要求】 (一) 我国三级和有条件的二级医院均应设立重症医学科,重症医学科属于临床独 立学科,直属医院职能部门直接领导。ICU 是重症医学学科的临床基地。 (二)ICU 必须配备足够数量、受过专门训练、掌握重症医学基础知识和基本操作 技术、具备独立工作能力的专职医护人员。 (三)ICU 必须配置必要的监护和治疗设备,接收医院各科的重症患者。 【ICU 的规模】 ICU 的病床数量根据医院等级和实际收治患者的需要,一般以该 ICU 服务病床数或医院病床总数的 28%为宜,可根据实际需要适当增加。从医疗运作角度考虑,每个 ICU 管理单元以 8 到 12 张床位为宜;床位使用率以 6575%为宜,超过 80%则表明 ICU 的床位数不能满足医院的临床需要,应该扩大规模。【ICU 的人员配备】 (一) ICU 专科医师的固定编制人数与床位数之比为1:1 以上。ICU 日常工作中 可有部分轮科、进修医师。ICU 医师组成应包括高级、中级和初级医师,每 个管理单元必须至少配备一名具有高级职称的医师全面负责医疗工作。 (二) ICU 专科护士的固定编制人数与床位数之比为3 : 1 以上。 (三) ICU 可以根据需要配备适当数量的医疗辅助人员,有条件的医院可配备相关 的技术与维修人员。 【ICU 医护人员专业要求】 (一)ICU 医师应经过严格的专业理论和技术培训,以胜任对重症患者进行各项监测 与治疗的要求。 (二)ICU 医师应经过规范化的相关学科轮转培训。 (三)ICU 医师必须具备重症医学相关理论知识。掌握重要脏器和系统的相关生理、 病理及病理生理学知识、ICU 相关的临床药理学知识和伦理学概念。 (四)ICU 医师应掌握重症患者重要器官、系统功能监测和支持的理论与技能:(1) 复苏;(2)休克;(3)呼吸功能衰竭;(4)心功能不全、严重心律失常;(5)急性肾功能不全;(6)中枢神经系统功能障碍;(7)严重肝功能障碍;(8)胃肠功能障碍与消化道大出血;(9)急性凝血功能障碍;(10)严重内分泌与代谢紊乱;(11)水电解质与酸碱平衡紊乱;(12)肠内与肠外营养支持;(13)镇静与镇痛;(14)严重感染;(15)多器官功能障碍综合症;(16)免疫功能紊乱。 (五)ICU 医师除一般临床监护和治疗技术外,应具备独立完成以下监测与支持技术 的能力:(1)心肺复苏术;(2)人工气道建立与管理;(3)机械通气技术; (4)纤维支气管镜技术;(5)深静脉及动脉置管技术;(6)血流动力学监测技术;(7)胸穿、心包穿刺术及胸腔闭式引流术;(8)电复律与心脏除颤术; (9)床旁临时心脏起搏技术;(10)持续血液净化技术;(11)疾病危重程度 评估方法。(六)ICU 医师每年至少参加 1 次省级或省级以上重症医学相关继续医学教育培训项 目的学习,不断加强知识更新。 (七)ICU 护士必须经过严格的专业培训,熟练掌握重症护理基本理论和技能,经过 专科考核合格后,才能独立上岗。 【ICU 的医疗管理】 (一) ICU 必须建立健全各项规章制度,制定各类人员的工作职责,规范诊疗常规。 除执行政府和医院临床医疗的各种制度外,应该制订以下符合 ICU 相关工作 特征的制度,以保证 ICU 的工作质量:(1)医疗质量控制制度;(2)临床诊 疗及医疗护理操作常规;(3)患者转入、转出 ICU制度;(4)抗生素使用制 度;(5)血液与血液制品使用制度;(6)抢救设备操作、管理制度;(7)特 殊药品管理制度;(8)院内感染控制制度;(9)不良医疗事件防范与报告制 度;(10)疑难重症患者会诊制度;(11)医患沟通制度;(12)突发事件的应 急预案、人员紧急召集制度。 (二) ICU 的患者由 ICU 医生负责管理。患者的相关专科情况,ICU 医生应该与专 科医生共同协商处理。 (三) ICU 的收治范围: 1、急性、可逆、已经危及生命的器官功能不全,经过 ICU 的严密监护和加强治疗 短期内可能得到康复的患者。 2、存在各种高危因素,具有潜在生命危险,经过 ICU严密的监护和随时有效治疗 可能减少死亡风险的患者。 3、在慢性器官功能不全的基础上,出现急性加重且危及生命,经过 ICU 的严密监 护和治疗可能恢复到原来状态的患者。 4、慢性消耗性疾病的终末状态、不可逆性疾病和不能从 ICU 的监护治疗中获得益 处的患者,一般不是 ICU 的收治范围。 【ICU 病房建设标准】 (一) ICU 应该有特殊的地理位置,设置于方便患者转运、检查和治疗的区域并考 虑以下因素:接近主要服务对象病区、手术室、影像学科、化验室和血库等,在横向无法实现“接近”时,应该考虑楼上楼下的纵向“接近” 。(二) ICU 开放式病床每床的占地面积为 1518M2;每个 ICU 最少配备一个单间病 房,面积为 1825M2。每个 ICU 中的正压和负压隔离病房的设立,可以根据患者专科来源和卫生行政部门的要求决定,通常配备负压隔离病房 12 间。鼓励在人力资源充足的条件下,多设计单间或分隔式病房。 (三) ICU 的基本辅助用房包括医师办公室、主任办公室、工作人员休息室、中央 工作站、治疗室、配药室、仪器室、更衣室、清洁室、污废物处理室、值班室、盥洗室等。有条件的 ICU 可配置其他辅助用房,包括示教室、家属接待室、实验室、营养准备室等。辅助用房面积与病房面积之比应达到:1 以上。 (四) ICU 的整体布局应该使放置病床的医疗区域、医疗辅助用房区域、污物处理 区域和医务人员生活辅助用房区域等有相对的独立性,以减少彼此之间的互相干扰并有利于感染的控制。 (五) ICU 应具备良好的通风、采光条件,有条件者最好装配气流方向从上到下的 空气净化系统,能独立控制室内的温度和湿度。医疗区域内的温度应维持在(24)左右。每个单间的空气调节系统应该独立控制。安装足够的感应式洗手设施和手部消毒装置,单间每床 1 套,开放式病床至少每 2 床 1 套。(六) ICU 要有合理的包括人员流动和物流在内的医疗流向,最好通过不同的进出 通道实现,以最大限度减少各种干扰和交叉感染。 (七) ICU 病房建筑装饰必须遵循不产尘、不积尘、耐腐蚀、防潮防霉、防静电、 容易清洁和符合防火要求的总原则。 (八) ICU 的设计要求应该满足提供医护人员便利的观察条件和在必要时尽快接触 病人的通道。 (九) 除了患者的呼叫信号、监护仪器的报警声外,电话铃声、打印机等仪器发出 的声音等均属于 ICU 的噪音。在不影响正常工作的情况下,这些声音应尽可能减少到最小的水平。根据国际噪音协会的建议,ICU 白天的噪音最好不要超过 45 分贝(A),傍晚 40 分贝(A),夜晚 20 分贝(A)。地面覆盖物、墙壁和天花板应该尽量采用高吸音的建筑材料。 (十) ICU 应建立完善的通讯系统、网络与临床信息管理系统、广播系统。 篇二:重症监护室实践标准重症监护室工作制度 ? ICU 医护人员严格遵守各项规章制度及执行各项医疗护理操作常规。 ? ICU 必须配备足够数量、受过专门训练、掌握重症医学基础知识和基本操作 技术、具备独立工作能力的专职医护人员。ICU 专科护士的固定编制人数与 床位数之比为:1。 ? 实行 ICU 医护人员准入制度和 ICU 人员出入管理制度,探视制度公示。 ? ICU 护理人员对患者执行 24 小时连续动态监测并详细记录生命体征及病情 变化,急救护理措施准确及时。 ? ICU 患者外出检查全程有医护人员陪同。备好抢救药物及用物,检查过程中 认真观察患者病情变化。 ? 医护人员及时向患者家属提供确切病情,定期征求患者及家属意见,改进病 房工作。 ? 建立各种危重患者抢救操作程序和患者意外拔管、呼吸机突然断电等突发事 件的应急预案。 ? 严格各种资料(医、教、研资料及员工、仪器设备档案)的管理。所有资料、 数据记载应准确无误,未经许可不得个人复制、外借。? 建设合理的包括人员流动和物流在内的医疗流向,通过不同的进出通道实现 洁、污、人、物的分流,以最大限度减少各种干扰和交叉感染。 ? 严格执行消毒隔离制度和 ICU 院内感染的防控。 ? 严格规范管理毒、麻、剧药品,对高危药品定点存放,定期清点并登记,标 识明确,使用的剂量及途径规范。 ? 全科医护人员保持通讯畅通以应付紧急情况。 第二节 XXXXXXXXXX 四、危重患者风险评估制度 落实预防为主的护理理念,对危重患者进行科学的评估,当患者 病情变化时,护理人员应当及时进行风险评估及处置,保障危重患者 生命安全。 1.评估对象 危重、大手术后的住院患者。2.评估形式 根据患者病情变化及时进行首次评估,根据不同风险实施再评估。 3.评估内容 危重患者风险评估包括患者安全、护理并发症、心理因素、病情 变化等四个方面,涵盖非计划性拔管风险、跌倒风险、坠床风险、压 疮风险、意外伤害风险等方面。 4.评估程序 (1)责任护士对危重患者进行护理风险评估,及时填写护理记录, 危重患者发生病情变化时,立即报告医师并协助处理。(2)危重患者发生特殊情况,责任护士难以评估及处理时,应及 时向护士长请示,必要时可申请护理会诊,集体评估。(3)每班必须对危重患者的护理风险进行及时动态的评估和记录。 已存在风险者,护士必须班班观察、预防,及时完善文件记录。 (4)所有的评估结果应告知患者或其家属或委托人,患者不能知 晓或无法知晓的,必须告知患者委托的家属或其直系亲属。 (5)对症状危急、有生命危险的患者延时评估,实行先抢救后评 估,评估时以保证患者安全为原则。 (6)护理部定期实施检查、考核、评价和监管危重患者护理风险评估工作,对考核结果定期分析,及时反馈,落实整改,保证护理质 量。 危重患者风险评估表 床号 : 姓名:性别: 年龄: 科别:住院号:诊断 : 五、危重患者护理安全制度 提高 ICU 护理人员的安全意识是保证危重患者护理安全的基础。建立完善的危重患者护理安全管理制度,旨在不断改进各个环节中潜在的高危问题,从根本上消除护理隐患,有效保障患者安全,从而杜绝护理差错及护理纠纷的发生。 1. 认真落实分级护理制度,夯实特级护理,严防护理不当而出现的并发症。 2. 护士在工作中严格执行三查七对制度,准确执行医嘱,正确给药,确保患者的医疗安全。 3. 护士应秉持慎独精神,保持工作的连续性,严格实行床旁交接班。 4. 加强巡视病房,严密监测患者生命体征,及时准确地记录病情,严禁对病历进行涂改、隐匿、伪造、销毁等。 5. 对于有异常心理状况的患者要加强监护及交接班,防止意外事故的发生。 6. 配合医生抢救时,护士应做到沉着、冷静、敏捷,并注意语言严谨,避免引起医疗纠纷。 7. 遇急、危重患者病情发生异常,医生如果不在场,护士除立即通知医生外,应迅速根据患者的情况采取各种抢救措施,如吸氧、吸痰、建立静脉通道等。 8. 危重患者入院、转科由所在科室的护士,先电话通知接收科室进行准备,并护送患者至病房。接收科室护士接到电话后立即通知 医生、准备好病床及抢救用物,并及时做好患者病情交接。 9. 危重患者出科做任何检查应由医师陪同前往,护士协助进行转运途中急救物品的准备。10. 各种抢救器材保持清洁、性能良好;急救药品符合规定,用后及时补充;无菌物品标识清晰,保存符合要求,确保在有效期内。 11. 对谵妄、躁动和意识障碍的患者,合理使用防护用具,防止意外发生。 12. 危重患者抢救时,尽量避免患者家属在场,以免影响抢救工作的进行,必要时通知家属,征求家属意见。 13. 、落实突发事件的应急处理预案和危重患者抢救护理预案。 14.对于所发生的护理差错,科室应及时组织讨论,并上报护理部。 篇三:ICU 的设计规范ICU 的设计 目的: 规范已经存在的 ICU 和将来建设的 ICU 模式。这些设计标准并不一定能提高患者的治疗结果,但可以使空间和设备资源达到最优化配置。 1.设计队伍: A、 应反映出医生、护士、管理者、建筑技术人员的综合需要,以及安全、 防火、防疫的需要。 B、 设计人员应从该医院 ICU 的病员来源、预期床位使用率、周转率、特 殊功能需要(如针对传染病的防护、通风等) ,支持设施(如中心实验室、药房、放射科等)和未来发展空间,综合考虑 ICU 的设计。 C、 设计队伍应包括科主任、护士长、医院管理者、建筑设计师、技术工 程师,并广泛征询其他医生、护士、甚至患者,以及其他医院的 ICU 工作人员的意见和建议,以确保设计方案满足预期的功能。 2. ICU 整体计划和各区域设计 A、 预先规划 ICU 模式(综合或多单元模式) 、床位数量(推荐多单元 ICU 的每个单元 8-12 张床位) 、探视探访制度、设备需求(护士站数量、储物间数量、设备数量、员工数量、管理和继续教育需要等) 。 B、 ICU 应实行控制出入制度。不允许出现穿行、自由出入 ICU 的情况。 物品供应和医务人员通道必须与探访通道分开。 C、 地理位置尽可能选择在采光、通风良好处。 D、 与电梯、急诊室、手术室、放射科、实验室尽量接近。 患者区域的设计 A、 病房的分布必须使患者被安置在工作人员任何时间可直接目视范围, 特殊情况下为间接目视(通过可视监测器) ,以保证日常和紧急情况下的患者安全。 B、 最佳设计为从中心护士站可直接目视患者,多单元模式下为分护士站 可直接目视管理范围内患者。 C、 滑动的玻璃门和隔断应满足上述要求并有利于紧急情况下迅速进入房 间。 D、 患者呼叫信号、监护设备报警信号和电话铃声可能恶化 ICU 内的休息 环境,某些情况下可能引起投诉。应设定在合理范围(国际噪音会议推荐在紧急治疗区域白天不得超过 45 分贝,傍晚 40 分贝,夜晚 20 分贝。大多数医院该区域噪音水平为 50-70 分贝) 。 E、 地面覆盖物应选择可吸音材料,并考虑感染控制、清洁维护、设备移 动的需要。天花板和墙壁应选择高吸音材料和结构。柜子、玻璃门、非直对的房门设计均有利于消除声音传导和折射,减低噪音水平。 中心站 A、 中心护士站应提供舒适的工作条件,能满足全体员工的工作需要。如果 B、 为分护士站,每个护士站应能提供大部分中心护士站的功能。 提供充足的照明、墙壁钟。有自动化办公条件的应提供足够的空间放置计算机和打印机。应为医生和护士提供足够的工作平面和座位。提供充足的文件架放置全部常用医疗文件,方便工作人员随时取用。 X 线阅片区域 应提供阅读和储存影象资料的区域,有适当尺寸的阅片灯箱和明亮的光源。 工作区域和储物间 A、 应设置在 ICU 内或紧邻 ICU,可设置壁橱存放监护设备。 B、 抢救车和除颤器放置在可迅速移动的位置。 C、 设立单独的配药区域,包括冰箱、可上锁的柜子存放控制药品、带冷热 水的水槽。面积至少。有足够的台面便于准备药品,有足够的柜子储存药品和器具。 D、 如果是可关闭的房间,应有透明的玻璃墙,可以在准备药品期间观察到 患者,以及确保只有准许进入的人员在内。 接待区 A、 每个 ICU 应设置接待区以控制来访人员进入 ICU内。理想位置是每位 进入 ICU 的来访人员都要经过该区域才能进入 ICU 内。B、 接待区与 ICU 应有电话或内部通讯系统联结。 C、 最好工作人员入口与来访人员入口分开,如果必要应保证来访入口的防 护安全。 特殊操作室 A、 如果有必要设置特殊操作室,应位于 ICU 内或紧邻 ICU。 B、 应考虑到患者从 ICU 内、外都可以迅速进入。 C、 面积应足够放置需要的设备,包括完整的监护系统、储物柜、急救支持 设备,以及考虑安全性。 D、 工作平面和储物应充足,保证工作人员不离开房间就能完成所有设想的 操作。 清洁室和污物室 A、 清洁室和污物室应分开并不能相通。均需提供良好的温度控制。 B、 污物室应有空气外排装置。地面无接缝以利于清洁。 C、 清洁室用于存放清洁和消毒的物品。储物柜和架子应与地面距离足够 高,以利于清洁。 D、 污物室应有冷热水槽和地漏。分别安置带盖容器盛放不同的废物。有指 定容器盛放被人体组织和体液污染的物品。提供特殊容器盛放针头和其他尖利物品。 设备储存 A、 必须提供一个区域储存暂时不用的大型设备,空间应有利于进入、存放 和取出。 B、 提供足够的插座用于设备的充电、检测。营养准备区 A、 应设置一个营养准备区域,具有操作平面、冰箱、微波炉、冷热水槽、 制冰机。冰箱不能放置实验试剂。 B、 洗手池应在室内。 员工休息区 A、 在 ICU 内或紧邻 ICU 应提供舒适、私人的休息环境。有锁柜子、淋浴 设施、卫生间。提供冰箱、微波炉、食物储存、充足的座位。 B、 与 ICU 内有电话或内部通讯设备。内部应有紧急事件警报灯。 会议室 A、 位置应便于 ICU 员工使用。 B、 与 ICU 内有电话或内部通讯设备。内部应有紧急事件警报灯。 C、 会议室可能有多功能用途,如内部学习、继续教育、多科会诊等。 D、 理想的会议室应能存放医疗和护理参考书籍文献,电脑、电子教学设备。 探访休息区/等候区 A、 每个 ICU 内或临近处应提供探访休息或等候区。座位数量应为病床数 量的 1-2 倍 B、 应提供公用电话和便餐、电视和/或音乐设备。提供公用卫生间、饮水 机。 C、 暖色调、非直射阳光、窗户、地毯的设计应考虑。多样的座椅包括长沙 发、直背椅、躺椅可考虑。 D、 科普资料、医院介绍、社团支持资料应提供。推荐有单独的家庭商讨房 间以保护隐私。 患者转运通道 从 ICU 转入转出患者的通道应与其他公共通道分开,以保证快捷通畅。 3. 床位周围设计 A、 以能支持所有需要的治疗功能为目的。 B、 每个床位的地面空间应能放置患者治疗可能必需的所有设备和人员。大 病房型 ICU 每个床位应至少 20m 2。分隔型 ICU 每个单元应有 24 m 2,宽度最少,除外附属设施(卫生间、前厅、储物柜) 。单间型 ICU 22 每间最少有 24 m ,包括前厅。每个前厅最少 m ,提供洗手、更 衣、储物。如果提供卫生间,必须为个人使用。 C、 在 ICU 内必须在每个病床旁设置心跳骤停/紧急警报器按纽。在中心护 士站、员工休息室、会议室等任何 ICU 内的房间都能听到警报。警报的来源处应能识别。 D、 应考虑床旁电脑终端、患者对讲系统的设计。 E、 应提供储存私人物品、治疗设备的空间。如果在床旁储存药物、注射器, F、G、 H、 应有加锁的柜子。 应尽所有的努力为患者和员工提供尽可能不紧张的环境。因此,ICU 的设计要考虑自然采光和风景。在尽可能多的房间里设置窗户,使患者能分辨日夜。防火材料的窗帘可以吸收声音、美化环境及调节光线。窗户的设计应考虑耐久和易清洁,应制定定期清洁计划。 其他应为患者提供的设施包括钟表、日历、或公告牌、连接收音机/电视机的枕边扬声器。电视要放在患者够不到的地方,由被允许的人员控制。如果有可能应在每个房间设置电话。 舒适性考虑还包括为患者建立隐私保护。帘子、门、屏风都可以控制患 者与周围环境的接触。床边应备有折叠椅供家人探视。房间的颜色也可以考虑选择能使患者安静和休息的色彩。患者可见的墙壁上可以安放图画。 4. 功能支持设施 A、 每个 ICU 应有完善的水、电、氧气、压缩空气、负压吸引、照明和环 境控制系统,为正常和紧急情况下对患者提供治疗。这些设施必须能满足或超过管理机构的标准。 B、 一个多功能柱(自立的、天花板吊装或地面安装的)是最好的方式,电 源、氧气、压缩空气、负压吸引、温度和光线控制都可以在这里得到。多功能柱应可接近患者头部,便于需要时紧急气道管理用。如不能安装多功能柱,应把功能设施安装在接近患者头部的墙壁。 C、 功能支持设施的配置应考虑将来升级的可能,设计时及时向管理部门了 解医院的升级信息。 电源 A、 每个 ICU 的电源应是独立的支线,主电源应有应急后备电源,以备突 然断电使用。ICU 内每个插座应有各自的断路开关,保证工作人员在紧急情况下能迅速接触。 B、 每张床位推荐配置 16 个插座,床头插座距离地面。床旁和床尾插 座应接近地面,以防电线绊倒。 水源 A、 每个 ICU 应有单独的阀门,以备水管破裂时用。 B、 水槽大小应使水不飞溅为度,水龙头应有以肘、膝、足或自动控制的开 关。位置应在两张病床间,或进入病房处。水槽的设计是院内感染控制的关键内容。 C、 如果病房内设卫生间,应有便盆清洗设备,包括冷热水和足控喷头。 氧气、压缩空气、负压吸引装置 A、 采用中心供氧和压缩空气,氧气和压缩空气标准参照相关规定。 B、 每个床位最少需要 2 个氧气接口;必需 1 个压缩空气接口,最好 2 个。 C、 每个 ICU 和医院总工程室应有可视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