XX手机银行调查报告_第1页
XX手机银行调查报告_第2页
XX手机银行调查报告_第3页
XX手机银行调查报告_第4页
XX手机银行调查报告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9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XX 手机银行调查报告篇一:手机银行市场调研报告手机银行市场调研报告 一、手机银行发展背景 作为一种结合了货币电子化与移动通信的崭新服务,移动银行业务不仅可以使人们在任何时间、任何地点处理多种金融业务,而且极大地丰富了银行服务的内涵,使银行能以便利、高效而又较为安全的方式为客户提供传统和创新的服务,而移动终端所独具的贴身特性,使之成为继ATM、互联网、POS 之后银行开展业务的强有力工具,越来越受到国际银行业者的关注。目前,我国移动银行业务在经过先期预热后,逐渐进入了成长期,如何突破业务现有发展瓶颈,增强客户的认知度和使用率成为移动银行业务产业链各方关注的焦点。 二、调研目的 为了了解消费者对手机银行的认识和兴趣程度,预测未来手机银行市场的发展前景 三、调研方法 采取网络调研方式,通过网上问卷来收集信息,采取整群抽样在 31 个省市抽取 50000 个样本单位 四、手机银行用户调查问卷 (一) 、您使用频率最高的是哪家银行? 1、工商银行 2、中国银行 3、中国建设银行 4、中国农业银行 5、中国交通银行 6、邮政银行 7、中信银行 8、光大银行 9、招商银行 10、民生银行 11、地方性银行 12、外资银行 13、其他 (二) 、您办理银行业务的频率? 1、几乎每天 2、每隔两三天 3、每隔一周 4、十天或半月 5、一月左右 6、几乎不去 7、说不好 (三) 、您现在办理了哪些电子银行服务? 1、个人网上银行 2、手机银行 3、电话银行 (四) 、您使用哪家银行的手机银行服务? 1、工商银行 2、中国银行 3、中国建设银行 4、中国农业银行 5、中国交通银行 6、邮政银行 7、中信银行 8、光大银行 9、招商银行 10、民生银行 11、地方性银行 12、外资银行 13、其他 (五) 、您使用手机银行多少时间? 1、最近刚使用 2、半年左右 3、一年左右 4、两年左右 5、两年以上 (六) 、促使您办理手机银行的原因是? 1、业务需要 2、方便快捷 3、银行促销活动 4、银行人员推荐 5、亲朋好友推荐 6、手机功能 7、其他 (七) 、您是通过哪种方法了解手机银行的? 1、手机宣传短信 2、网络宣传 3、媒体广告 4、银行业务宣传册 5、亲朋好友介绍 6、银行人员推荐 7、其他 (八) 、下列哪些是您使用频率最高的? 1、账户查询 2、账户汇款 3、投资理财 4、信用卡5、账单缴付 6、手机支付 7、贷款管理 8、个人设定 9、手机商城 (九) 、在使用手机银行时,什么令您感觉最不方便?1、安全性问题 2、服务费用高 3、服务功能少 4、开通手续繁多 5、使 用过程中功能不稳定(十) 、您觉得手机银行该增加哪项功能? 1、更完善便捷的商城购物服务 2、完善的客服功能3、提供常用商品的常用平台 4、税费手续费计算工具 5、汇率外围行情、金价油价查询工具 (十一) 、您每月收入多少? 1、5000 以上 2、2500 以上 3、1000 以上 (十二) 、您的工作单位是? 1、行政事业单位 2、外企民企高级主管 3、外企民企志愿 4、专业技术人员 5、私营企业主 6、个体经营者 7、进城务工者 8、农民 9、学生 (十三) 、您使用手机支付时,首选的方法是? 1、wap 页面 2、手机客户端 3、近场支付 4、都能接受 五、数据分析 根据调查结果显示,手机银行业务在手机网民中的使用率有显著提 高,XX 年 7 月的调查结果为%,XX 年 2 月已经升至%。同时,手机银行业务开始逐渐向中年人群扩散,相对应的,目前手机银行用户的个人月收入均高于去年 7 月用户的收入水平。人群结构的优化,预示着手机银行业务良好的发展前景。 通过对不同手机银行用户的个人月收入分布可以看出,经常使用手机银行业务的用户的个人月收入偏高,其中,个人月收入 5000 元以上的比例为%,2500 元以上的比例为%,均高于偶尔使用手机银行业务的用户。事实上,经常使用手机银行业务的用户由于收入偏高且手机银行使用频率高,必然成为手机银行业务的核心客户,这一较为富裕的目标群体将在很大程度上促进手机银行业务的繁荣。在对手机银行用户对手机银行使用的情况分析来看,工商银行 (601398,股吧)手机银行的使用率依然最高,达%,建设银行(601939, 股吧)紧随其后,为%。通过进一步的分析发现,在经常使用手机银 行的用户中,对建设银行手机银行的使用率(%)略高于对工商银行的使用率(%) ,这表明建设银行的用户相对养成了使用手机银行的习惯。另外,农业银行(601288,股吧与中国银行的使用率在这半年中都有显著提升,不断缩小与行业领跑者的差距。在本次调研中,对不同人群最常使用手机银行功能的指数分析表明,在校学生更倾向于经常使用手机银行支付功能,较少使用手机理财功能;行政/事业单位、国企干部更倾向于使用手机银行的转账汇款功能、缴费功能、信用卡功能和理财功能,尤其是理财功能;行政/事业单位、国企职工经常使用信用卡功能和理财功能的倾向性也非常明显;外企/民企中高级主管则更倾向于经常使用信用卡功能;私营企业主经常使用手机银行信用卡功能的倾向性显著。 本次调查发现,超过一半的用户希望手机银行能够提供完善的商城购物服务,这表明用户对商城购物有较大的潜在需求。而使用过手机 银行商城的用户占到了%,其中,%的用户经常使用,%偶尔使用,%很少使用。这其中行政/事业单位、国企干部、外企/民企中高级主管和私营企业主经常使用手机银行商城服务的倾向性显著,外企/民企职员的使用意向较为明显,而在校学生和农民群体很少使用,且农民群体不打算使用手机商城的倾向非常明显。根据用户调研数据分析,超过四成的手机银行用户能够接受对金融产品如手机炒股和手机支付实行收费,同时,有约两成的用户能够接受对手机游戏和手机地图导航实行收费。这表明,对特定的手机应用服务收费能够得到部分用户的接受和认可。 另外,手机银行用户使用手机支付时,首选的是 WAP页面,%的用户更愿意采用这种形式。其次是手机客户端,其比例为%。近场支付(手机刷卡)这样支付形式较为新颖,愿意使用的用户比例仅占%。此外,有%的人以上三种方式都能接受。 六、调查结论 相比 XX 年手机银行业务在手机网民中的使用率有显著提高。一方面,手机上网大环境逐渐形成,移动互联网产业链上的各类企业都在提供更好的服务,中国的消费者逐渐接受和喜爱用手机来服务生活的方式;另一方面,各大银行积极推广手机银行业务,不断提升手机银行用户体验,同时给予消费者各种优惠措施,这些都促使手机银行业务发展进入了快车道。这不仅预示着手机银行业务良好的市场前景,更为中国手机银行业发展加速前行。 篇二:XX-2022 年中国手机银行市场深度调查报告XX-2022 年中国手机银行市场深度 调查前景预测报告 什么是行业研究报告 行业研究是通过深入研究某一行业发展动态、规模结构、竞争格局以及综合经济信息等,为企业自身发展或行业投资者等相关客户提供重要的参考依据。 企业通常通过自身的营销网络了解到所在行业的微观市场,但微观市场中的假象经常误导管理者对行业发展全局的判断和把握。一个全面竞争的时代,不但要了解自己现状,还要了解对手动向,更需要将整个行业系统的运行规律了然于胸。 行业研究报告的构成 一般来说,行业研究报告的核心内容包括以下五方面:行业研究的目的及主要任务行业研究是进行资源整合的前提和基础。 对企业而言,发展战略的制定通常由三部分构成:外部的行业研究、内部的企业资源评估以及基于两者之上的战略制定和设计。 行业与企业之间的关系是面和点的关系,行业的规模和发展趋势决定了企业的成长空间;企业的发展永远必须遵循行业的经营特征和规律。 行业研究的主要任务: 解释行业本身所处的发展阶段及其在国民经济中的地位 分析影响行业的各种因素以及判断对行业影响的力度 预测并引导行业的未来发展趋势 判断行业投资价值 揭示行业投资风险 为投资者提供依据 XX-2022 年中国手机银行市场深度调查及未来前景预测报告 【出版日期】XX 年 【交付方式】Email 电子版/特快专递 【价 格】纸介版:7000 元电子版:7200 元纸介+电子:7500 元 【报告编号】R422128 【报告链接】/research/XX06/ 报告目录: 移动银行(Mobile Banking Service)也可称为手机银行,是利用移动通信网络及终端办理相关银行业务的简称。作为一种结合了货币电子化与移动通信的崭新服务,移动银行业务不仅可以使人们在任何时间、任何地点处理多种金融业务,而且极大地丰富了银行服务的内涵,使银行能以便利、高效而又较为安全的方式为客户提供传统和创新的服务。 作为一种结合了货币电子化与移动通信的崭新服务,移动银行业务不仅可以使人们在任何时间、任何地点处理多种金融业务,而且极大地丰富了银行服务的内涵,使银行能以便利、高效而又较为安全的方式为客户提供传统和创新的服务,而移动终端所独具的贴身特性,使之成为继ATM、互联网、POS 之后银行开展业务的强有力工具,越来越受到国际银行业者的关注。中国移动银行业务在经过先期预热后,逐渐进入了成长期,如何突破业务现有发展瓶颈,增强客户的认 知度和使用率成为移动银行业务产业链各方关注的焦点。 当手机把收音机、MP3、照相机、摄相机、电视机、PDA 等各种功能集于一身,超出了最初作为单纯的通讯工具的定位、成为人们日常生活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时,同时也成为了银行业嫁接的目标,即银行业务与手机结合而成的“手机银行” 。 而随着多年业务的推广,炒股热、转存热,手机银行、手机支付或者手机证券已经为广大用户所熟悉并接受。无论对于通信业还是银行业,这种“贴身金融管家”的方式为用户提供了“随时随地” 、 “各种方式” 、满足“各种需求”的移动电子商务业务。 随着近年来智能手机的广泛应用,手机银行交易量迅速增加。XX 年手机银行交易规模高达万亿元,同比增长%。 XX-XX 年中国手机银行交易规模:万亿元 XX 年第 4 季度,中国手机银行客户交易规模达到万亿元人 民币,环比增长达到%。 篇三:电子银行调查报告(最终)Hefei University 社会调查报告 调查课题:关于个人电子银行使用状况的调查 指导老师:杨春清 学生姓名:赵志芳 学号:1413022043 系别:管理系 专业:14 级会计学(2)班 提交时间:XX 年 2 月 关于个人电子银行使用状况的调查报告一、情况概述 (一)调查背景 XX 年 12 月 3 日,第十一届中国电子银行年会在北京举行,在“互联网+”的浪潮中,移动电商的发展逐渐成熟,其交易总额持续增长,而移动支付作为移动电商的支付手段,无疑会起到巨大的推动作用。移动电商市场与移动支付市场相互促进,最终达到双赢的局面。在现阶段,银行将互联网化从单纯的业务层面提升至战略层面,并迅速进行组织结构应对。各家银行纷纷开展基于自身特色的互联网金融业务,成立网络金融部,积极拓展移动金融,线上线下“双轮驱动”格局正逐渐形成。 (二)调查目的 伴随着当前网络信息技术的深入发展和金融市场的日益创新,电子银行业务已逐渐成为各大银行发展的焦点。笔者希望通过本次调查,了解个人电子银行用户使用行为和态度,探索我国电子银行未来发展方向和实现路径,找到我国电子银行业务存在的现有问题,并提出解决办法,从而不断提升服务质量,促进电子银行业的顺利运作与健康发展。 (三)电子银行发展现状 1.什么是电子银行 电子银行是依靠先进的网络信息、电子技术,为客户提供的一种自助式金融服务,主要包括网上银行,手机银行,电子银行三大类。伴随着网络技术的广泛应用及消费金融的日渐兴起,电子银行不断通过创新消费模式拓展出全新的市场空间,而且逐渐对传统金融服务业形成不可忽视的挑战与冲击。 2.国内电子业务发展现状 相对于国外,我国电子银行受到法律法规、信用体系建设不完全及网络信息技术较为落后等现状的制约,起步较晚,但发展较快。 (1)网上银行 1997 年,招商银行建立的“一网通” ,首创我国网上银行的先河,中行,建行,农 1 行等也随后陆续推出自己的网上银行。进入 21 世纪以后,网上银行业务流程更加现代化,网上银行越来越受到企业与个人的青睐。且根据相关的数据报告,我国网上交易额逐年增长。(2)手机银行 手机银行是我国电子银行的重要发展方向。手机具有方便携带、操作简单等特征,用户可以随时与他人沟通联系,是一种大众化的便捷通信工具。1999 年,我国首次开发手机银行业务,为用户提供账户查询、缴费、转账与证券交易信息等服务。目前,各大银行均已开通手机银行业务,大大促进了我国手机银行业务的发展,我国手机银行业务已进入了一个崭新的发展阶段。 (3)电话银行 电话银行是近年来日益兴起的一种电子银行业务,它通过电话这一通信工具将用户与银行紧密相连,为客户提供各类查询服务的新型银行。各大银行均开通了“9”开头的电话服务热线,如中国银行“95566” 。电话银行操作简单,自动化管理,可实时查询,实现了银行“24 小时制”的服务模式。 (四)调查方法 采取发放网上问卷和发放实际问卷相结合的方式,共发放问卷 100 份,回收有效问卷 83 份。 (五)调查时间 XX 年 2 月 1 日2 月 15 日 二、调查分析 (一)关于网上银行的调查结果 (1)电子银行用户比例: 2 在本次调查中,网上银行用户比例为 42%,人数为 35人;手机银行用户比例为 34%,人数为 28 人;电话银行用户比例为 24%,人数为 20 人。表明用户使用电子银行渠道更趋多元化。在使用网上银行的 35 人中,在“您使用网上银行,主要用来”这一题中,选择网购的占总人数的 62%,有 22人;选择转账汇款的占总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