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章资本主义制度的形成和剩余价值的生产_第1页
第8章资本主义制度的形成和剩余价值的生产_第2页
第8章资本主义制度的形成和剩余价值的生产_第3页
第8章资本主义制度的形成和剩余价值的生产_第4页
第8章资本主义制度的形成和剩余价值的生产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3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二篇 资本主义经济第 8 章 资本主义制度的形成和剩余价值的生产8.1 复习笔记一、资本主义制度的形成及其本质特征1资本主义制度的形成(1)资本主义制度萌芽在日益发达的商品经济中,由于市场和价值规律的作用,小手工业生产者发生分化,一小部分上升成为最早的工业资本家,而大部分成为雇佣劳动者。(2)资本原始积累含义:资本原始积累的过程是生产者和生产资料分离的历史过程。这个过程一方面使社会的生活资料和生产资料转化为资本,另一方面使直接生产者转化为雇佣工人。过程: a建立起资本主义私有制以及雇佣劳动关系。对直接生产者特别是农民进行剥夺,用剥夺的方法和残暴的手段建立了土地私有制,奠定了资本主义私有财产制度的基础。b货币财富在少数人手中积累并转变为资本。这一过程是通过殖民制度、国债、重税、保护关税制度、商业战争等暴力和非暴力方式完成的。(3)资本主义制度确立工业革命使社会生产方式发生了彻底变革。一方面,工厂制度使原来的手工劳动者成为听由机器支配的资本关系的附属品;另一方面,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胜利排挤了封建地主和大部分中间阶级,社会阶级结构分化为两极,即资产阶级和无产阶级。最终使得资本主义制度得以确立。2资本主义制度的本质特征(1)资本主义制度的基础资本主义制度的基础是生产资料的资本主义私有制。国有经济的出现并不改变这一特征,因为:a国有经济的发展是有限的,并没有成为国民经济的主体;b.国有经济除在公共部门外,主要集中在某些特殊部门,这些部门都是私人资本不愿经营或不能经营。(2)雇佣劳动制度是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本质特征。在资本主义条件下,劳动者与生产资料的结合是以具有人身自由的劳动者向资本家出卖劳动力的方式实现的。资本主义是以雇佣劳动制度为特征的剥削制度。二、货币转化为资本1资本总公式及其矛盾(1)资本总公式资本总公式为:GWG;其中 G=G+G,G 表示更多的货币,即资本的增殖额。(2)资本总公式的矛盾从形式上看,资本总公式与价值规律相矛盾。价值规律要求商品交换按照等价原则进行,因而交换的结果只会使价值的表现形式发生变化,而价值量不会发生变化。但资本总公式表明,货币资本在流通过程中发生了增殖,即生产了剩余价值。(3)资本总公式矛盾的解决解决资本总公式矛盾的关键在于阐明货币在资本主义条件下是怎样转化为特殊资本的。剩余价值是不可能从流通领域中产生。流通过程中发生的都是等价交换,因此剩余价值不能产生于流通过程,但又离不开流通过程,它必须以流通过程为媒介。这是解决资本总公式矛盾的条件。价值增殖不会发生在 Gw 阶段的货币上,因为此时货币作为购买手段或支付手段只是实现商品的价格,其价值量没有增殖;价值增殖也不可能发生在 WG 阶段上,此时商品的价值是既定的,不会因商品的出卖而发生增殖;价值增殖必然发生在 GW 阶段的商品上。货币所有者必须购买到某种特殊的商品,这种商品具有特殊的使用价值,通过对它的使用能创造价值,而且能够创造比这种商品自身价值更大的价值。这种特殊商品就是劳动力。因此,劳动力成为商品并为资本家所雇佣,是货币转化为资本的前提。2劳动力商品(1)定义劳动力是指人的劳动能力,是人的体力和脑力的总和。(2)劳动力成为商品的基本条件a劳动力所有者必须有人身自由,可以自由地出卖自己的劳动力;b劳动力所有者丧失了一切生产资料和生活资料,除了自己的劳动力以外一无所有,必须靠出卖劳动力为生。(3)劳动力商品的价值和使用价值劳动力商品的价值劳动力商品的价值由生产和再生产劳动力所需要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决定的。生产和再生产劳动力所需要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可以还原为维持劳动者自身生存所需要的生活资料价值,包括:a维持劳动者自身生存所必需的生活资料价值,这用于再生产劳动力;b劳动者繁育后代所必需的价值,这用于延续劳动力的供给;c劳动力接受教育和训练所支出的费用,这用于提供适合资本主义再生产需要的劳动力。劳动力商品的价值决定具有特殊性,即它包含着历史和道德的因素。劳动力商品的使用价值劳动力商品的使用价值即劳动,是创造价值的源泉。(4)劳动力商品的买卖是表面上的等价交换,事实上的资本占有在劳动力的买卖过程中,货币所有者和劳动力所有者是作为具有平等权利的商品生产者发生关系的。他们都支配属于自己的东西,都是用等价物去换取等价物,等量劳动相交换这一价值规律的要求并没有被违反。但是只要交易完成,离开流通领域,进入生产领域,原来的货币所有者变成资本家,劳动力的所有者变成了雇佣工人。三、剩余价值的生产过程1劳动过程和价值增殖过程(1)资本主义生产过程是劳动过程与价值增殖过程的统一资本主义生产是以雇佣劳动为基础的商品生产,其生产过程具有两重性:一方面是生产使用价值的劳动过程,另一方面是生产剩余价值的价值增殖过程。(2)资本主义劳动过程的特点工人的劳动属于资本家,工人在资本家的监督下劳动;劳动产品全部归属于资本家。(3)价值增殖过程是超过一定点而延长了的价值形成过程雇佣工人的劳动分为两部分:一部分是必要劳动时间,用于再生产劳动力的价值;另一部分是剩余劳动时间,用于无偿地为资本家生产剩余价值。因此,剩余价值就是雇佣工人所创造的并被资本家无偿占有的超过劳动力价值的那部分价值,它是雇佣工人在剩余劳动时间支出的剩余劳动的凝结。2不变资本和可变资本根据资本在剩余价值生产过程或价值增殖过程中所起作用的不同,可以区分为不变资本和可变资本。(1)不变资本不变资本是以生产资料的形式存在,它在生产新产品过程中被消耗的那部分资本。生产资料的价值是通过工人的具体劳动被转移到新产品中,其转移的价值量不会大于它原有的量。以生产资料形式存在的资本在生产过程中不改变自己的价值量,所以叫做不变资本(c) 。(2)可变资本可变资本是用来购买劳动力的那部分资本。可变资本的价值在生产过程又重新创造出来。劳动力在生产过程中发挥作用的结果,不仅再生产出劳动力的价值,而且生产出剩余价值。以劳动力形式存在的这部分资本价值,在生产过程中发生了价值增殖,所以叫做可变资本(v) 。(3)区分不变资本与可变资本的意义进一步揭示了剩余价值产生的源泉。剩余价值不是由全部资本产生的,也不是由不变资本产生的,而是由可变资本产生的,即雇佣工人的剩余劳动是剩余价值产生的唯一源泉。它为确定资本家对雇佣工人的剥削程度提供了科学依据。正确反映剥削程度的概念是剩余价值率,又称剥削率。3剩余价值率(1)剩余价值率为表明资本家对工人的剥削程度,应用剩余价值(m)和可变资本(v)相比,这一比率即为剩余价值率(m)。(2)表示方法表示在雇佣工人的劳动所创造的价值中,资本家和工人各占多少份额。表明,在工人的一个工作日的全部劳动时间中,有多大部分用于补偿劳动力的价值,多大部分用来无偿地给资本家生产剩余价值。(3)影响剩余价值量的因素决定资本家获得剩余价值量的因素是剩余价值率的高低(m)和雇佣工人数量或可变资本总量的多少(V) ,有:M=mvV=mV四、生产剩余价值的两种基本方法资本主义制度下工人的劳动时间分为两个部分:必要劳动时间和剩余劳动时间。必要劳动时间内工人生产的价值用于补偿不变资本的价值;而在剩余劳动时间内创造的价值则以剩余价值的形式被资本家占有。因此生产剩余价值的方法必须使工人的劳动时间大于必要劳动时间;剩余劳动时间越多,生产的剩余价值就越多。1绝对剩余价值生产(1)定义绝对剩余价值是指在必要劳动时间不变的条件下,由于延长工作日的长度而生产的剩余价值。(2)绝对剩余价值生产的途径资本主义发展初期,资本家总是力图通过延长工人的工作时间来榨取更多的剩余价值。此外,资本家还用提高工人劳动强度的方法来榨取剩余价值。提高劳动强度是一种延长工作日时间的隐蔽的形式。(3)绝对剩余价值生产的局限最低界限:工作日不得小于或等于必要劳动时间。最高界限:一是劳动时间的生理界限,工人必须每天有一部分时间用于休息、吃饭等,以便恢复劳动力;二是道德的界限,工人在一天内总需要一定的时间用于家务活动、社会活动及文化生活(这种需要的范围和数量取决于社会的经济和文化发展水平) 。在以上界限之内,工作日的现实长度取决于无产阶级与资产阶级的力量对比。2相对剩余价值生产(1)定义相对剩余价值生产是指在工作日长度不变的条件下,资本家通过缩短必要劳动时间而相应延长剩余劳动时间的剩余价值生产方法。(2)相对剩余价值生产的途径相对剩余价值的生产是由于社会劳动生产率的提高,降低了劳动力的价值,从而缩短了必要劳动时间,相应延长了剩余劳动时间的结果。即有: 社 会 劳 动 生 产 率 劳 动 力 价 值 必 要 劳 动 时 间 相 对 剩 余 价 值 生 产(3)相对剩余价值生产的过程单个企业追求超额剩余价值提高劳动生产率在现实的经济运行过程中,劳动生产率的提高总是从单个企业开始的。单个企业提高了劳动生产率,其生产商品的个别劳动时间低于社会必要劳动时间,个别价值低于社会价值,因而就会产生出超额剩余价值。资本家之间为追求超额剩余价值进行激烈的竞争a资本家之间进行激烈的竞争,竞相采用先进技术,从而提高部门的平均劳动生产率,此时生产商品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降低,商品价值相应下降。个别资本家的超额剩余价值消失,整个资本家阶级却普遍获得了相对剩余价值。b生活资料以及有关的生产部门的劳动生产率提高以后,引起了劳动力价值下降。于是,工人的必要劳动时间便缩短剩余劳动时间则相应地延长。相对剩余价值的形成追求超额剩余价值是各单个资本主义企业改进生产技术、提高劳动生产率的直接动机,而各个资本主义企业追求超额剩余价值的结果,却是相对剩余价值的形成。(3)超额剩余价值所谓超额剩余价值,是指企业由于提高劳动生产率而使商品个别价值低于社会价值的差额。超额剩余价值的源泉也是工人的剩余劳动。3生产剩余价值是资本主义的绝对规律(1)剩余价值规律的基本内容:资本主义的生产目的和动机是追求尽可能多的剩余价值,达到这一目的的手段是不断扩大和加强对雇佣劳动的剥削。(2)剩余价值规律是资本主义的绝对规律剩余价值规律决定着资本主义生产的实质。资本主义生产的实质就是增殖资本的价值或者说生产剩余价值。剩余价值规律决定着资本主义生产发展的一切主要方面和主要过程。资本主义的生产、流通、分配和消费等主要方面和主要过程,都是以获取剩余价值为出发点和归宿点的。剩余价值规律还决定了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发展及其历史趋势。正是由于资产阶级为追求剩余价值而不断激化和深化资本主义社会的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的矛盾,从而决定了资本主义生产方式最终必然为更适应生产力发展要求的新的生产方式所代替。8.2 课后习题详解一、概念题1资本2原始积累3雇佣劳动制度4劳动力商品5剩余价值6剩余价值率7不变资本8可变资本9剩余价值规律二、问答题1如何理解“资本主义社会的经济结构是从封建社会的经济结构中产生的。后者的解体使前者的要素得到解放”?2资本主义制度的本质特征是什么?3为什么说劳动力成为商品是货币转化为资本的前提?4剩余价值是如何生产出来的?5剩余价值生产包括哪两种基本生产方法?6为什么说剩余价值规律是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基本经济规律?参考答案一、概念题1资本答:资本是指是能够增殖的价值,即经济活动中表现为生产要素或经营投入的价值,并可以产品形态和货币形态存在。在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中,资本是指能够带来剩余价值的价值。它体现资本家和雇佣工人之间剥削与被剥削的生产关系。资本在物质内容上和现象上表现为一定数量的货币和生产资料。但货币和生产资料本身并不就是资本,只有当货币和生产资料用于剥削雇佣劳动者的剩余劳动而带来剩余价值时才成为资本。现代意义上的资本是价值的一种特殊形式,是不断地在运动中谋求自身增殖的价值。资本不仅是一种特殊的生产要素,同时也是市场经济运行的一种基本要素,对其他各种生产要素的组合发挥着重要作用。从物质形态看,资本可以表现为生产经营过程的一切要素,如生产资料、劳动力、专利和品牌等。但从本质上看,资本的运动是价值运动。上述物质形态只是资本的物质承担者。任何社会经济制度下,任何形态的资本都具有的共性为增殖性、运动性、返还性和风险性的特点。资本的本性就是要在不断的运动中、在循环和周转中不停地增殖。按资本在生产剩余价值过程中所起的作用,资本可分为不变资本和可变资本;按其周转方式,可分为固定资本和流动资本;按其在社会再生产过程中不同领域的独立职能,可分为产业资本、商业资本和借贷资本;按产业资本在其循环中不同阶段所采取的形式,可分为货币资本、生产资本和商品资本;按其社会构成,可分为个别资本和社会资本;按其资金来源,可分为私人资本、国有资本和股份资本等。在现代经济学和人们日常使用中,资本的内涵扩大了,凡是能够增值的价值,都被视为资本。 2原始积累答:原始积累即资本原始积累的简称,是指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确立前通过暴力使小生产者同生产资料分离和货币资本积累的过程。新兴资产阶级运用暴力手段剥夺小生产者的生产资料,使他们沦为无产者,而把财富集中到自己手中并使之转化为资本。所谓原始积累的过程,只不过是通过暴力来实现生产者和生产资料相分离的历史过程,是发生在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确立之前的初始资本的形成过程,不是在资本主义生产方式内部进行的资本积累对农民土地的剥夺,它是使直接生产者转为雇佣工人的主要方式,是形成资本原始积累全过程的基础。对货币财富的剥夺是资本原始积累的重要因素,这是通过殖民制度、国债、重税、保护关税和商业战争等暴力手段进行的。资本原始积累的实质,就是用暴力剥夺直接生产者,使劳动者与生产资料相分离,生产资料和货币财富在资本家手中迅速积累的历史过程。可见,资本原始积累是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起点,是在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前史。3雇佣劳动制度答:雇佣劳动制度是指在资本主义制度下,资本家雇佣劳动者为其生产,并从雇佣劳动者的剩余劳动中获取剩余价值的制度。雇佣劳动制度是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本质特征。劳动力成为商品是雇佣劳动制度建立的前提。资本主义制度造成直接生产者与生产资料分离,而劳动者与生产资料的重新结合是在雇佣劳动制度下实现的。由于资本家掌握了生产资料,而劳动者除了自己的劳动力以外一无所有,不得不将自己的劳动力出卖给资本家,通过出卖自己的劳动力与生产资料结合起来进行生产活动。在资本主义的生产过程中,劳动者与生产资料一样,是作为资本的生产要素存在的。劳动者在必要劳动时间内生产出自己的工资收入,在剩余劳动时间内无偿地为资本家创造利润。因此,资本主义的雇佣劳动制度是资本家无偿占有工人劳动成果的剥削制度。4劳动力商品答:劳动力商品是指成为市场交易对象的人的劳动能力。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阐明,在资本主义社会,劳动力是一种特殊商品。劳动力成为商品必须具备的两个条件是:(1)劳动力的所有者必须有人身自由,可以自由处置自己的劳动力,把劳动力当作商品出卖,即劳动力的所有权属于劳动者本人。 (2)劳动力的所有者必须既没有生产资料,又没有生活资料,他只能把自己的劳动力当作商品来出卖才能与生产资料相结合。劳动力作为商品,同其他商品一样,也具有价值和使用价值。劳动力的价值由生产和再生产劳动力商品所必需的生活资料的价值决定。劳动力的使用价值即劳动,是创造价值的源泉,而且能够创造比自身价值更大的价值。因此,劳动力是剩余价值的源泉,体现着资本家剥削雇佣工人的本质关系。劳动力成为商品的条件随着社会经济制度的变化而变化。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劳动力虽然仍具有商品形式,但与在资本主义制度下有本质的不同。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中,劳动力是一种生产要素或经济资源,市场机制仍要发挥在劳动力资源配置中的基础性作用,但劳动力的所有者即劳动者已成为社会的主人。5剩余价值答:剩余价值是工人在生产过程中新创造的价值超过其劳动力价值的部分,是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中的一个核心概念。在资本主义社会中剩余价值被资本家无偿占有,体现了资本家与雇佣工人之间剥削与被剥削的关系。按照剩余价值的生产方法,可分为绝对剩余价值和相对剩余价值。绝对剩余价值是指通过延长工作时间从而延长剩余劳动时间而生产的剩余价值;相对剩余价值是指通过压缩必要劳动时间、相应延长剩余劳动时间而生产的剩余价值。在早期资本主义社会,资本家大都采用绝对剩余价值方法生产剩余价值,但由于劳动者的生理界限以及劳动者的斗争不断增加绝对剩余价值生产越来越受到限制。后来资本家改用相对剩余价值方法来生产剩余价值。剩余价值率是剩余价值与购买劳动力的可变资本的比率,它反映资本家对雇佣工人的剥削程度。6剩余价值率答:剩余价值率是指剩余价值(m)和可变资本(v)的比率(mv),或工人的剩余劳动时间和必要劳动时间的比率。表示资本家对工人的剥削程度。它随着资本主义社会生产力的发展和剥削的加强而不断提高。剩余价值率的高低是决定资本家获得剩余价值量多少的一个重要因素,另外一个因素是雇佣工人数量或可变资本总量的多少。如果资本家雇佣工人总数是一定的,则剩余价值率越高,他获得的剩余价值量也越多。用 M 代表剩余价值量、V 代表可变资本总量,则 M=mvV=mV 。可见,资本家要获得更多的剩余价值,一般可以通过两条途径:提高对工人的剥削程度和增加可变资本总量。7不变资本答:不变资本是“可变资本”的对称,是指体现在生产资料(厂房、机器、原料等) 中的那部分资本。在生产过程中,经过工人的具体劳动,其价值一次全部地或逐步地被转移到产品中去,而不增大其原有价值,因此叫不变资本。根据价值转移的方式不同,不变资本又可分为固定资本和流动资本。在生产过程中,用来购买生产资料(包括厂房、机器、设备、燃料、原料和辅助材料等)的那一部分资本,其价值只是转移到新产品中去,而并不改变它原有的价值量,因而是不变资本。另外,不同的生产资料,其价值转移方式不同。一般而言,作为投入物的原料、燃料等,一次消耗完毕,其价值一次性转移到新产品中,这部分资本为流动资本;而厂房、机器、设备等,在生产过程中可以多次使用,其价值是逐步转移到新产品中的,属固定资本。与可变资本不同,不变资本不是剩余价值的来源。而是剩余价值吸收器,是资本家占有剩余价值的必要条件。8可变资本答:可变资本是“不变资本”的对称,是指体现在劳动力即用于支付工人工资的那部分资本。在生产过程中,工人的劳动不仅再生产出劳动力价值,而且创造出剩余价值。这部分资本能发生量的变化,因此叫可变资本。可变资本的价值在价值增殖过程中不是再现于新产品,而是再生产出来。因为购买劳动力的资本价值进入劳动者手中即转化为他的收入,已被劳动者用于购买生活资料而消费掉,要由劳动者在生产过程中再生产出新价值来补偿这部分资本。购买劳动力的资本由货币形式变为劳动力形式,而劳动力在使用过程中耗费的抽象劳动可形成比其自身价值更大的新价值,即比购买劳动力的资本价值更多的新价值。与不变资本不同,它是剩余价值的来源。马克思第一次把资本划分为不变资本和可变资本,揭露了资本主义剥削的实质。9剩余价值规律答:剩余价值规律是指剩余价值的产生及其增殖的规律。是资本主义的基本经济规律,其基本内容是:资本主义的生产的直接目的和决定动机是追求尽可能多的剩余价值,达到这一目的的手段是不断扩大和加强对雇佣劳动的剥削。其决定了资本主义生产的实质及其发展的根本方向,支配着资本主义生产的一切主要方面和主要过程。资本家用延长工作日、提高劳动强度和改进技术等方法加强剥削工人,榨取剩余价值。一方面促使资本主义生产力发展水平和生产社会化程度日益提高,另一方面又使社会财富日益集中到资本家手中,因而激化资本主义的基本矛盾,最终必将导致资本主义制度灭亡。马克思发现这个规律,使政治经济学发生真正的革命。二、问答题1如何理解“资本主义社会的经济结构是从封建社会的经济结构中产生的。后者的解体使前者的要素得到解放”?答:这是马克思在考察资本主义制度形成时提出的论点,包含了两层意思:一是指出资本主义制度产生于封建社会内部;二是资本主义制度取代封建主义极大地解放和发展了社会生产力。(1)资本主义制度产生于封建制度内部根据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的辩证关系,生产力的发展必然引起生产关系的变革。中世纪晚期西欧城市的兴起、农业和手工业生产力的提高以及商品货币关系的发展,使封建社会的生产关系逐渐解体,为新的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产生准备了必要的条件。封建社会末期,随着生产力和商品经济的发展,城市中一些条件较好的手工作坊的行东日益富裕起来,终于转化为最初的资本家;而一些帮工和学徒则成为雇佣工人。与此同时,在竞争中处于不利地位而破产的行东,最终连同他们的帮工和学徒一起沦为雇佣工人。于是封建行会组织逐步瓦解。最初的资本主义生产关系就是这样在小商品生产者两极分化的基础上产生的。商品经济的发展促进了商业资本的发展。而商业资本的发展,不仅促进了小商品生产者的两极分化,而且还采取各种方法控制小商品生产者,最终使其完全丧失独立地位,实际上变成了雇佣工人;而某些控制小商品生产者的商人即包买商,则变成了工业资本家。封建社会末期,货币地租代替了实物地租,农民对地主的人身依附关系逐渐变为单纯的契约关系,随之而来的是越来越多的农民变成独立的小商品生产者。在价值规律的作用下,两极分化急剧发展,大多数农民贫困破产,成为农村的无产者和半无产者;少数人发财致富,成为农村的资产阶级富农。农村中最初的资本主义生产关系逐步产生。(2)资本主义制度代替封建制度极大地解放和发展了社会生产力资本主义经济关系的产生代表了进步的生产关系,解放了生产力;而代表腐朽生产关系的封建主义制度此时就竭力阻碍和限制资本主义制度的发展。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要求冲破封建主义制度的束缚。资本主义制度取代封建主义极大地解放和发展了社会生产力可以从资本主义制度发展的过程中得到体现。资本原始积累作为人类社会历史上生产方式的一次根本性变革,资本主义的产生不可避免地伴随着暴力以及广大劳动阶级的苦难。这种变革的序幕就是资本原始积累。资本原始积累的过程是生产者和生产资料分离的历史过程。这个过程一方面使社会的生活资料和生产资料转化为资本,另一方面使直接生产者转化为雇佣工人。在资本原始积累的具体过程中,一方面建立起资本主义私有制以及雇佣劳动关系。资本家通过对直接生产者特别是农民进行剥夺,用剥夺的方法和残暴的手段建立了土地私有制,奠定了资本主义私有财产制度的基础。另一方面货币财富在少数资本家手中积累并转变为资本。这一过程是通过殖民制度、国债、重税、保护关税制度、商业战争等暴力和非暴力方式完成的。资本主义制度的发展壮大资本主义制度经过几个世纪的发育和发展,到 18 世纪初期和中期逐渐壮大。一方面,以圈地运动和海外殖民为主要过程的资本主义原始积累逐步完成,为资本主义的发展进一步奠定了基础;另一方面,欧美各国相继发生了资产,阶级革命,新生的资产阶级取得政治上的统治权,实行了一系列有利于资本主义发展的经济、政治、法律、文化等措施,所以,18 世纪 60 年代开始,欧美先进国家先后发生了范围广阔、影响深远的资本主义工业革命。资本主义制度的确立工业革命先是从工业领域开始,逐渐扩展到交通运输、农业等领域,并在每个领域都实现了以机器为主体的工厂制度代替手工技术为基础的手工工场,从而对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确立起了决定性的作用。在工业革命的同时,农业领域也发生了巨大的变革,即资本主义农业革命。在生产关系发生变革的基础上,农业部门也通过采用机器生产,实现了生产方式的巨大变革。这样,资本主义生产关系进一步占据了农业领域。工业革命不仅引起了生产技术的革新,使生产力获得了空前的巨大发展,开创了人类物质文明发展的新时代,而且引发了生产关系上的重大变革,并最终使资本主义制度得以确立。 由此可见,资本主义制度取代封建主义是生产力发展的必然,是生产关系一定要适应生产力发展规律的历史体现。 2资本主义制度的本质特征是什么?答:资本主义制度的本质特征是雇佣劳动制度。即在资本主义劳动过程中,劳动者的劳动力归资本家使用,劳动者在资本家监督下为资本家的利益而生产;劳动产品归资本家所有。(1)资本主义制度的基础是生产资料的资本主义私有制。货币财富在少数人手中的集中,既是资本主义产生的历史条件,也是资本主义运行的现实条件。在资本主义私有制下,一方面,劳动力成为商品:由于生产资料资本主义所有制,劳动者丧失了生产资料;同时,劳动者具有人身自由,能将自己的劳动力当作商品出卖;另一方面,劳动力成为商品,货币也就成为资本,因为如果劳动力不是商品,无法购买劳动力则即使资本家占有生产资料也无法使生产资料与劳动力相结合,货币就不能成为资本。(2)雇佣劳动制度是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本质特征。资本主义制度造成直接生产者与生产资料分离,而劳动者与生产资料的重新结合是在雇佣劳动制度下实现的。由于资本家掌握了生产资料,而劳动者除了自己的劳动力以外一无所有,不得不将自己的劳动力出卖给资本家,通过出卖自己的劳动力与生产资料结合起来进行生产活动。在资本主义的生产过程中,劳动者与生产资料一样,是作为资本的生产要素存在的。劳动者在生产过程中不仅要生产出自己的工资收入,而且无偿地为资本家生产出利润。这样,商品生产的所有权规律转变为资本主义占有规律。资本主义占有是对商品生产所有权规律的应用和结果。因为:资本家把一定数额的货币转化为可变资本用来购买劳动力,而工人则通过出卖自己的劳动力,取得劳动力商品的价值。工人把劳动力商品的使用价值即劳动,让渡给资本家,资本家就把这种已归他占有的劳动,同另外也归他占有的生产资料相结合,转化为一种新的产品,因而这个产品在法律上也归他所有。所以资本家由于占有生产资料和占有劳动,遂占有产品,正是应用;厂商品生产所有权,遵守了等价交换规律的结果。因此,资本主义的雇佣劳动制度是资本家无偿占有工人劳动成果的剥削制度。资本主义作为一种剥削制度,其基础和历史上存在过的其他剥削制度一样,也是生产资料的私有制,而使资本主义与其他剥削制度相区别的特征,则是雇佣劳动制度这样一种资本主义生产方式所特有的劳动者与生产资料相结合的方式。3为什么说劳动力成为商品是货币转化为资本的前提?答:只有劳动力成为商品,货币才能转化为资本。因为如果劳动力不是商品,货币无法购买到劳动力,则即使资本家占有生产资料也无法使生产资料与劳动力相结合,货币就不能成为资本。(1)劳动力成为商品劳动力商品是指成为市场交易对象的人的劳动能力。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阐明,在资本主义社会,劳动力是一种特殊商品。劳动力成为商品必须具备的两个条件是:劳动力的所有者必须有人身自由,可以自由处置自己的劳动力,把劳动力当作商品出卖,即劳动力的所有权属于劳动者本人。劳动力的所有者必须既没有生产资料,又没有生活资料,他只能把自己的劳动力当作商品来出卖才能与生产资料相结合。(2)货币转化为资本资本是能够带来剩余价值的价值,是在不断的运动过程中谋求自身增值的货币。资本不是一般的商品价值,也不是一种物,而是一种以物为媒介的人与人之间的社会关系。货币转化为资本是为了使货币资本带来剩余价值。这正是资本总公式(GWG )中价值量发生变化的原因。(3)劳动力成为商品是货币转化为资本的前提资本家为了进行生产经营,需要掌握一定量的货币,以便购买生产资料和劳动力。但是,货币本身并不就是资本。作为资本的货币与作为商品流通媒介的货币是有区别的。资本流通公式是:G(货币)W(商品)G(更多货币) 。从形式上看,资本总公式是同价值规律相矛盾的。价值规律要求商品交换按照等价原则进行,因而交换的结果只会使价值的表现形式发生变化,而价值量不会发生变化。但资本总公式表明,货币资本在流通过程中发生了增殖。这就是资本总公式的矛盾。要解决资本总公式的矛盾,关键在于说明剩余价值是在什么条件下产生的,它的来源是什么,也就是要阐明货币在资本主义条件下是怎样转化为特殊资本的。在资本的总公式中,剩余价值表现为流通的结果。但是,剩余价值是不可能从流通领域中产生的。在商品流通中,无论是等价交换还是不等价交换,都不能产生剩余价值。如果离开流通过程,即货币所有者把货币贮藏起来,不同其他商品所有者发生联系,价值和剩余价值既无从产生,也无法实现。由此可见,剩余价值不能产生于流通过程,但又离不开流通过程,它必须以流通过程为媒介。这就是解决资本总公式矛盾的条件。根据这个条件来解决资本总公式的矛盾,就要分析价值增殖究竟是从哪里发生的。首先,价值增殖不会发生在 GW 阶段的货币上,因为此时货币作为购买手段或支付手段只是实现商品的价格,其价值量没有增殖。其次,价值增殖也不可能发生在 WG/阶段上,此时商品的价值是既定的,不会因商品的出卖而发生增殖。最后,价值增殖必然发生在 GW 阶段的商品上。货币所有者必须购买到某种特殊的商品,这种商品具有特殊的使用价值,通过对它的使用能创造价值,而且能够创造比这种商品自身价值更大的价值。这种特殊商品就是劳动力。因此,劳动力成为商品并为资本家所雇佣,是货币转化为资本的前提。总之,资本之所以会增值,是因为资本家在流通中购买到劳动力这一特殊商品,其使用价值是当它发挥作用即劳动时能创造出比自身价值更多的价值。因此,劳动力成为商品并为资本家所雇佣,是货币转化为资本的前提。4剩余价值是如何生产出来的?答:(1)剩余价值的含义剩余价值是工人在生产过程中新创造的价值超过其劳动力价值的部分,是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中的一个核心概念。在资本主义社会中剩余价值被资本家无偿占有,体现了资本家与雇佣工人之间剥削与被剥削的关系。(2)剩余价值的生产过程物质资料的生产过程,首先是劳动过程。不论在什么社会形态下,劳动过程都是劳动者运用劳动资料作用于劳动对象,生产出具有使用价值的产品的过程。资本主义生产是高度发达的商品生产,任何商品生产过程都是劳动过程和价值形成过程的统一。在劳动过程中,具体劳动创造商品的使用价值;在价值形成过程中,抽象劳动形成商品的价值。资本家让工人在劳动过程中生产商品的使用价值是因为使用价值是价值的物质承担者。但是,资本家生产商品,目的也不是价值,而是价值增殖,即生产剩余价值。因此,资本主义生产过程是劳动过程与价值增殖过程的统一劳动过程在劳动过程中资本家要工人生产某种使用价值。把资本主义生产过程作为价值形成过程来考察。在生产过程中,劳动者用具体劳动改变劳动对象的物质形态,生产了商品的使用价值,并把生产资料的价值转移到商品中去;同时,劳动者的劳动作为抽象劳动,又形成商品的新价值。如果形成的新价值恰好等于资本家支付的劳动力价值,那么在商品价值中,就只有转移的生产资料价值和劳动者新创造的等于劳动力价值的新价值,而没有剩余价值。这只是劳动过程与价值形成过程的统一。价值增值过程价值增殖过程不外是超过一定点而延长了的价值形成过程。这个“一定点”就是雇佣工人的活劳动所创造的新价值等于劳动力本身的价值。所以,价值增殖过程,就是超过劳动力价值的那部分新价值的形成过程。雇佣工人的劳动分为两部分:一部分是必要劳动时间,用于再生产劳动力的价值;另一部分是剩余劳动时间,用于无偿地为资本家生产剩余价值。因此,剩余价值就是雇佣工人所创造的并被资本家无偿占有的超过劳动力价值的那部分价值,它是雇佣工人在剩余劳动时间支出的剩余劳动的凝结。下面举例说明剩余价值的生产过程。假设,资本家让工人生产棉纱,消耗 10 斤棉花,价值为 10 元,消耗的纱锭等劳动资料的价值为 2 元,工人用 6 小时生产出 10 斤棉纱,假定所耗费的生产资料的价值 12 元都由纺纱的具体劳动转移到棉纱中去。另一方面,工人在进行纺纱时,其抽象劳动形成新价值。假设购买劳动力的资本价值为 3 元,工人劳动 6 小时形成的新价值也为 3 元。这样,资本家购买劳动力和生产资料的资本价值共 15 元,都在新商品价值中得到补偿,但商品的价值仅与预付资本价值相等,没有超过预付资本价值的余额,即没有剩余价值。这只是单纯的价值形成过程。在同样的假设下,劳动力一天的价值是 3 元,工人只用 6 小时就创造出补偿购买劳动力的资本价值。但是,资本家购买了工人劳动力一天的使用权,他还可以让工人继续劳动下去。比如,要工人一天劳动 12 小时,将 20 斤棉花纺成 20 斤棉纱,所消耗的棉花价值和劳动资料的价值增加了一倍,共计 24 元,全部转移到新产品棉纱之中。劳动 12 小时,形成新价值 6 元。这样,20 斤棉纱的价值为 24 元+6 元30 元。而资本耗费只有 24 元+3 元=27 元。资本价值增殖了 3 元。这就是剩余价值。由此可见,价值增殖过程就是超过一定点的价值形成过程。当资本家把劳动日延长到超过补偿劳动力价值所需时间以上时,就产生了剩余价值。剩余价值就是指雇佣工人剩余劳动创造的,被资本家无偿占有的,超过劳动力价值的新价值。或者说,剩余价值是雇佣工人剩余劳动时间的凝结,是物化的剩余劳动。5剩余价值生产包括哪两种基本生产方法?答:剩余价值的含义参见本章概念题。剩余价值的生产方法有两种:绝对剩余价值生产和相对剩余价值生产。(1)绝对剩余价值生产在必要劳动时间不变的条件下,由于延长工作日的长度而生产的剩余价值。资本主义制度下工人的工作日分为两部分:必要劳动时间和剩余劳动时间。在必要劳动时间既定的条件下,工作日越长,剩余劳动时间就越长,资本家从工人身上榨取的剩余价值就越多,从而剩余价值率也就越高。此外,资本家还用提高工人劳动强度的方法来榨取剩余价值。提高劳动强度,意味着工人在同样工作日时间内支出了更多的劳动量,实际上等于延长了工作日。这是一种延长工作日时间的隐蔽的形式。(2)相对剩余价值生产生产相对剩余价值,关键是缩短必要劳动时间。要缩短必要劳动时间,就需要降低劳动力价值。劳动力价值由维持劳动力再生产所必需的生活资料的价值构成,因而就需要提高生活资料生产部门的劳动生产率及与生活资料生产有关的生产资料生产部门的劳动生产率。可见,相对剩余价值的生产是以社会劳动生产率的提高为条件的。相对剩余价值的生产是各个资本家追求超额剩余价值的结果。在现实生活中,劳动生产率的提高首先是从个别企业开始的。个别资本家提高劳动生产率的目的是追求超额剩余价值。超额剩余价值是商品的个别价值低于社会价值的差额。为了获取超额剩余价值,各个资本家进行激烈的竞争,争相采用新技术。当先进的生产技术普及以后,社会劳动生产率提高,单位商品的价值下降,劳动力价值随之下降,必要劳动时间缩短,剩余劳动时间相应延长,从而生产出相对剩余价值。追求超额剩余价值是每个资本家改进生产技术,提高劳动生产率的直接动机;而各个资本家追求超额剩余价值的结果,是使资本家普遍获得相对剩余价值。可见,相对剩余价值生产是在各个资本家追求超额剩余价值的过程中实现的。(3)绝对剩余价值生产与相对剩余价值生产的相互关系绝对剩余价值生产是剩余价值生产的一般基础。因为只有把工作日绝对延长到必要劳动时间以外,才能无偿产生剩余价值。绝对剩余价值生产又是相对剩余价值生产的出发点。因为只有在工作日已分割为必要劳动时间和剩余劳动时间的基础上,资本家才能提高劳动生产率来缩短必要劳动时间,相对延长剩余劳动时间,生产出更多的剩余价值。在资本主义发展的不同时期,生产绝对剩余价值和相对剩余价值的方法起着不同作用。在资本主义发展的初期,由于生产技术发展较慢,资本家主要依靠绝对剩余价值生产方法剥削工人。后来,随着资本主义的发展,技术不断发展和劳动生产率不断提高,工人阶级为缩短工作日的斗争日益强大,生产相对剩余价值的方法就逐渐成为主要的剥削方法。6为什么说剩余价值规律是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基本经济规律?答:(1)剩余价值规律在一个社会经济形态的经济规律体系中起主导作用的经济规律,就是基本经济规律。资本主义的基本经济规律就是剩余价值规律,它的内容是:资本主义的生产目的和动机是追求尽可能多的剩余价值,达到这一目的的手段是不断扩大和加强对雇佣劳动的剥削。(2)剩余价值规律是资本主义的基本经济规律剩余价值规律是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基本经济规律的原因是:剩余价值规律决定着资本主义生产的实质。资本主义生产的实质就是增殖资本的价值或者说生产剩余价值。资本家从事一切生产经营活动的决定性动机就是为了获取尽可能多的剩余价值。在资本主义生产方式中,只有生产剩余价值的劳动才是生产劳动。劳动者只是生产剩余价值的工具。工人的个人消费,只有在保证生产剩余价值的限度内,才是资本主义所需要的。对剩余价值的追求是资本主义生产发展的动力。剩余价值规律决定着资本主义生产发展的一切主要方面和主要过程。资本主义的生产、流通、分配和消费等主要方面和主要过程,都是以获取剩余价值为出发点和归宿点的。资本主义生产过程是剩余价值的创造过程;资本主义的流通过程是剩余价值生产的准备过程和剩余价值的实现过程;资本主义的分配过程实质上是分割剩余价值的过程;资本家的个人消费是消费无偿占有的剩余价值;雇佣工人的个人消费是劳动力的再生产过程,它是资本家剥削工人剩余劳动的必要条件。剩余价值规律还决定了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发展及其历史趋势。资产阶级为了追求剩余价值,总要设法进行技术创新,不断扩大生产规模和销售市场,从而推动了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同时,正是由于资产阶级为了追求剩余价值,不断扩大和加强对工人阶级和其他劳动群众的剥削,从而不断激化和深化资本主义社会的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的矛盾,而这种矛盾的发展决定了资本主义生产方式最终必然为更适应生产力发展要求的新的生产方式所代替。8.3 考研真题与难题详解一、概念题1相对剩余价值生产(华中科技大学 2006 研)2超额剩余价值(北京理工大学 2003 研;中央财经 2002 研;人大 2002 研;浙江大学 2000 研;浙江大学 1999 研;华南师大 2004 研;武大 2005 研)3必要产品(浙江大学 2000 研)4剩余产品二、问答题1资本的本质是什么?区分不变资本和可变资本有什么意义?(厦门大学 2002 研)2简述相对剩余价值与超额剩余价值及其关系。 (浙江大学 1998 研;中央财大 1999研;武汉大学 2000,2003 研;吉林大学 2003 研;华中师大 2004 研)3资本不能从流通中产生,又不能不从流通中产生,它必然既在流通中又不在流通中产生。 (南京大学 2003 研;厦门大学 2003 研)4为什么说相对剩余价值的生产可以用资本家对超额剩余价值的追求来解释。(北大2006 研)5简述剩余价值生产既不发生在流通领域,又不能离开流通领域。(社科院 2007 博)参考答案一、概念题1相对剩余价值生产(华中科技大学 2006 研)答:相对剩余价值是指在工作日长度不变的条件下,由于缩短必要劳动时间而相对延长剩余劳动时间所生产的剩余价值。例如:原来工作日为 12 小时,必要劳动时间 6 小时,剩余劳动时间 6 小时,如果工作日长度 12 小时不变,把必要劳动时间缩短为 4 小时,剩余劳动时间则增加为 8 小时,剩余价值率就会由 100提高为 200。相对剩余价值生产的关键在于缩短必要劳动时间。相对剩余价值生产是以整个社会劳动生产率提高为条件,单个资本家提高自己企业的劳动生产率,一般不能降低劳动者生活资料的价值,使整个资本家阶级获得相对剩余价值。但是,单个资本家提高自己企业的劳动生产率,可以获得超额剩余价值。2超额剩余价值(北京理工大学 2003 研;中央财经 2002 研;人大 2002 研;浙江大学 2000 研;浙江大学 1999 研;华南师大 2004 研;武大 2005 研)答:超额剩余价值亦称“额外剩余价值” ,是指因商品个别价值低于社会价值而获得的那部分剩余价值。最先采用新技术的个别企业,劳动生产率高于生产同种商品的其他企业,商品的个别价值低于社会价值;商品按照社会价值出卖,资本家就获得超额剩余价值。当新技术在本部门普遍采用时,生产该商品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减少,社会价值相应降低,最先采用新技术的资本家也就不能再获得超额剩余价值。但另一些使用最新生产技术和方法的资本家,又会获得超额剩余价值。超额剩余价值也是由工人的劳动创造的。3必要产品(浙江大学 2000 研)答:必要产品是“剩余产品”的对称,即劳动者的必要劳动创造的产品。是物质生产部门劳动者及其家属的正常消费支出。必要产品用于生产者自身再生产,制造必要产品的抽象劳动时间,称为必要产品价值,简称必要价值,又称劳动力价值。与之对应的概念是剩余产品。制造剩余产品的抽象劳动时间,称为剩余产品价值,简称剩余价值。必要产品是必要价值的承担者,没有必要产品,就没有必要价值,同样剩余产品是剩余价值的承担者,没有剩余产品,就谈不上剩余价值。4剩余产品答:剩余产品是“必要产品”的对称,即指劳动者的剩余劳动创造的产品。有了剩余产品,才能积累和扩大生产规模,并使一部分人脱离物质生产专门从事脑力劳动。它为人类的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提供基础,同时又为人剥削人的制度创造前提条件。在有剥削关系的社会制度下为剥削阶级无偿占有,如封建制度下以地租形式为封建主所有;资本主义制度下以剩余价值形式为资本家占有。在社会主义公有制条件下,则为社会占有,用来为社会谋福利。二、问答题1资本的本质是什么?区分不变资本和可变资本有什么意义?(厦门大学 2002 研)答:(1)资本的本质资本是能够带来剩余价值的价值,剩余价值是由雇佣工人的剩余劳动创造的。资本在本质上不是物,而是在物的外壳下掩盖的一种生产关系,即资本家凭借对生产资料的所有权无偿占有工人的剩余劳动成果。但是,资本的现象形态掩盖着它的本质。在现实生活中,资本总是表现为一定的物,如原材料、机器、厂房等,这使人们误以为这些物天然就是资本。这是把物的自然属性和所体现的生产关系混同起来了。资本不能离开物而存在,正如价值不能脱离使用价值而存在一样。但是,生产资料等物成为资本,不是由它们的自然属性决定的,不是因为它们能用于生产一定的使用价值,而是由于它们是生产剩余价值的手段。货币转化为资本,关键是劳动力成为了商品,资本只有通过剥削工人的剩余劳动,才能获得剩余价值。所以,在资本主义经济中,资本在本质上体现了资本家对雇佣工人的剥削关系。(2)不变资本和可变资本的区分资本家为了进行生产,就必须先垫付资本,一部分用于购买生产资料,另一部分用于购买劳动力。根据这两部分资本在剩余价值生产过程或价值增殖过程中所起作用的不同,可以把它们区分为不变资本和可变资本。不变资本是以生产资料的形式存在,它在生产过程中被消耗,生产出新产品。生产资料的价值是通过工人的具体劳动被转移到新产品中,其转移的价值量不会大于它原有的量。尽管转移的方式不同,有的是在一次生产过程中全部转移,有的是在多次生产过程中逐渐转移,但转移的总是生产资料原有的价值量。以生产资料形式存在的资本在生产过程中不改变自己的价值量,所以叫做不变资本(c) 。可变资本是用来购买劳动力的那部分资本。可变资本的价值在生产过程中不是转移到新产品中去,因为资本家购买劳动力支付的价值被工人用于购买生活资料,在生产过程以外消费掉了。劳动力的价值是由工人的劳动创造的新价值的一部分来补偿的。而劳动力在生产过程中发挥作用的结果,不仅再生产出劳动力的价值,而且生产出剩余价值。以劳动力形式存在的这部分资本价值,在生产过程中发生了量的变化,即发生了价值增殖,所以叫做可变资本(v) 。(3)区分不变资本和可变资本的意义马克思把资本区分为不变资本和可变资本具有重要的意义。主要表现在以下两点:它进一步揭示了剩余价值产生的源泉。剩余价值不是由全部资本产生的,也不是由不变资本产生的,而是由可变资本产生的,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