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讲国外商业银行发展动态_第1页
第十讲国外商业银行发展动态_第2页
第十讲国外商业银行发展动态_第3页
第十讲国外商业银行发展动态_第4页
第十讲国外商业银行发展动态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6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十讲:国外商业银行发展动态发达国家金融体系中的商业银行(一) 储蓄投资转化 信用中介 支付清算功能 支付中介 派生创造存款货币 信用创造 货币政策的传导环节(由上一条推出) 上述几条都受到威胁和挑战。发达国家金融体系中的商业银行(二) 仍然是企业外部融资的主要提供者。以美国 90年代中期数据为例。 但资产规模在整个金融体系中相对比例下降。 商业银行的恐龙论之争:资产、负债性质真的不匹配吗?信贷资产证券化新动态(一) 银行信贷资产证券化是指银行将具有共同特征、流动性较差的盈利资产集中,并以此为基础发售具有投资特征的证券。标的资产常为住房抵押贷款、汽车消费贷款及信用卡应收款等。 发展背景: 70年代美国政府国民抵押协会等促使居者有其屋的计划。 政府推动因素。 主要类型:过手 PASS THROUGH与 转付 PAY THROUGH。 区别在于过手证券真正把贷款出售了,而转付则以贷款现金流为赎回债券的保证。信贷资产证券化新动态 (二) 信用衍生产品的含义:用来管理信用 /违约风险的衍生工具。原来衍生工具主要用途是管理市场风险形式的系统性风险。(国外金融业界普遍认为利率和信用风险是最大的两种风险) 市场规模: 2000年底大约有 7400亿美元 。仅在OTC市场交易。 发展阶段: 90年代初开始出现, 96年后发展加速。 主要参与者:银行、保险公司等金融机构、大企业信贷资产证券化新动态(三) 完全收益贷款互换( TOTAL RATE OF RETURN, LOAN SWAP)。 其核心在于银行把信用风险转移给投资者。而投资者因为承担风险而可能获得额外收益。 信用违约工具( CREDIT-DEFAULT PRODUCT)。 它是目前用得最广泛的信用衍生产品。其核心在于运用期权(OPTION) 构造风险转移。信贷资产证券化新动态(四 ) 与早期信贷资产证券化的区别:被证券化的对象不一样,一个是资产的证券化,另一个是风险的证券化。对 中国开展信贷资产证券化的思考 信贷资产证券化应具备的基本条件:发达的多层次的证券市场 必要性 可行性 信贷资产证券化的深层思考:从货币到实物资产证券化到虚拟资产的证券化 经济体系的进步分业与全能(一) 分业经营与全能银行的界定 美国 19291933 大危机与 格 -斯法案 对 JP-摩根的分拆 对美国分业经营的思考:混业经营真的是罪魁祸首吗? 1980 存款机构放松管制与货币控制法 1982出台的 存款机构法 (加恩 圣杰曼法),最终取消了美联储 Q条例所制定的利率上限,并倡导银行业与证券业的业务交叉分业与全能(二) 1987年银行公平竞争法案 则进一步明确允许商业银行有条件地涉足证券投资等非传统银行业务; 1989年 1月,美联储批准花旗、大通曼哈顿等 5大商业银行可以直接承销企业债券。此后,对 格拉丝斯蒂格尔法案 第 20条更宽松的解释使得商业银行能够有限进入新证券发行市场。 1998年金融服务业法案 使包括花旗银行与旅行者集团、美国国民银行与美洲银行、西北银行公司与富国银行公司、德意志银行与信孚银行合并合法化。分业与全能(三 ) 1999年 11月,美国国会正式通过 金融现代化法案 ,并在涉及银行持股公司组织结构的条款中,创立了 “金融控股公司 ”这一新的法律范畴。同时,允许银行持股公司升格为金融控股公司,允许升格的或新成立的金融控股公司从事具有金融性质的任何业务,即银行、证券和保险业务,但其混业经营是通过分别来自不同业务的子公司来实现的,各子公司在法律和经营上是相对独立的公司。其意义就是以 “内在防火墙 ”的方式达到分业监管和混业经营的目的,其竞争的综合优势格外明显。 美国结束分业的主要原因:经济一体化。分业与全能(四)日本的教训 没有防火墙。80年代日本的准许不同行业的金融机构以子公司方式实行跨行业兼营,这导致日本全能金融机构的诞生,并孕育了日本的金融危机。所谓的“金融战败 ”。1997年 5月,为了从根本上解决日本金融业面临的问题,日本金融当局通过了全面进行金融体制改革的法案。 1998年 4月 “大爆炸 “( big bang) 正式启动,旨在通过重组、提高金融机构透明度和鼓励金融创新推动日本金融业竞争力的提高。 分业与全能(五) 全能银行以德国情况为典型。 全能银行的优点一是潜在的规模经济和范围经济。二是通过银行机构的扩大和向更多的客户提供更为全面的服务,银行可以获得经济集中的利益和竞争优势。三是全能银行通过提供全方位的金融服务可以使信息和监督成本最小化。四是银行可以充分挖掘销售网络之类的资源潜力。五是能够分散风险。全能银行很少倒闭,主要原因是全能银行能够分散风险掌握信息主动权。六是多元化意味着银行与客户之间的关系更为牢固持久。分业与全能(六) 对 全能银行问题的基本判断。一,不能简单地说全能化优于专业化或反之。无论是全能银行还是专业的金融中介都有成功和失败的案例。但是给它们全能和专业化两种自由总比只有一种自由好。二,传统上对全能银行的那些担心是没有必要的。加强对银行的审慎监管是完全必要的。现在看来,金融当局没有必要限制银行的一般业务范围,而应把业务的选择权留给银行自己,由它们自己根据需要决定是走专业化还是走全能银行的路,而且不能一次选择定终身。分业与全能(七) 从 近年来金融界的几大购并看分业与全能 1995年 3月,日本三菱银行与东京银行合并组建东京三菱银行,其总资产超过 6000亿美元,当时全球排名第一; 1997年 12月,瑞士信贷银行与瑞士联合银行合并组建世界第二大银行和最大的资产管理机构; 1998年 4月,美国花旗银行与旅行者集团合并组建花旗集团,成为全球最大的金融服务机构,总资产 7000亿美元,年利润 500亿美元; 1999年 8月,日本第一劝业、富士、兴业银行联合宣布合并,总资产高达 141万亿日元,成为当时世界最大的金融集团;分业与全能(八 ) 2000年年 3月 8日,德国第一大商业银行德意志银行和第三大商业银行德累斯顿银行合并,成为目前世界第一大银行,总资产达 2.5万亿马克 购并原因:扩大市场份额;优势互补;降低成本。 银行 证券合作的探讨与大金融的概念(从中介到全方位服务) 简单或抽象类比分业与全能并不科学 要结合经济运行模式和各国国情。也许放松管制是方向。英国的银行可以全能,却有很多选择减少全能的程度。分业还是全能 对中国商业银行的思考 93年前处于混沌状态。 93年后才明确分业管理的概念。 似乎还要走一段分业的道路 压力在于外资金融机构的进入 但发展方向是要到资本市场找接口 兼论吴晓求教授的接口论中间业务发展前沿(一) 中间业务的界定:广义上,存贷之外的业务。狭义上,银行不运用或较少运用自己的资金,以中间人的身份替客户办理收付或其他委托事项,为客户提供的各类金融服务。 性质:居间地位(不直接以债权债务人十分参与);或有资产或有负债性质,如 保函;收费;综合效益。 盈利的重要来源(中国商业银行普遍仅占收入的 5%,国外则有三分之一以上。) 按功能和业务形式分,可以分为几类:结算性、担保性、管理性、衍生工具业务和其他(咨询、评估、财务顾问)中间业务发展前沿(二) 推动中间业务发展的主要外部因素:对信用中介多样化的需求(如银行开立的跟单信用证的实质就是用银行信用替代商业信用)、金融业竞争加剧、国家加强对金融机构的资本比率监管(表外项目可规避监管)、银行经营风险的增加、科学技术的发展和应用。中间业务的性质发生的一些变化 从不 占用资金到占用资金 从不垫付资金到垫付资金 出售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