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商圈建设与批发市场升级改造_第1页
论商圈建设与批发市场升级改造_第2页
论商圈建设与批发市场升级改造_第3页
论商圈建设与批发市场升级改造_第4页
论商圈建设与批发市场升级改造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6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论商圈建设与批发市场升级改造 消费经济部 赵萍一、商圈与批发市场的关系1. 什么是商圈商圈,是指商店以其所在地点为中心,沿着一定的方向和距离扩展,吸引顾客的辐射范围,即来店顾客所居住的区域范围。商圈范围可按销售额与市场占有率指标分为:第一商圈市场,其市场占有率 在30%以上,客户消费额占店铺的销售总额的 75%;第二商圈市场,其市场占有率在 10%以上,客户消费额占店铺的销售总额的 25%;第三商圈市场,其市场占有率在 5%以上,客户消费额占店铺的销售总额的 5%。2. 商圈与批发市场的关系随着经济发展水平的和城市化水平的提高,商圈对批发市场的影响越来越大。传统的大型批发市场逐渐退出市中心,往郊区迁移,新型的集约型商圈渐成气候,由于批发市场发挥主要做的环节是在小生产和大流通模式模式下,即生产企业规模较小、品牌知名度较低,而工业消费品的流通企业规模较大,品牌知名度较高。商圈的变化正在悄然改变批发市场的经营模式,为了在竞争中求生存,批发市场必须根据商圈变化,按照新的商圈理念进行升级改造。二、利用商圈改造批市场的必要性我国专业市场起步于 20 世纪 80 年代并在 90 年代得到快速发展。在加速商品市场发育、搞活流通、繁荣市场、满足消费者日益提高的消费需求、帮助生产企业开拓市场等方面起到了独特的作用。根据专业市场的发展过程和发展趋势划分,大体上可以分为四个阶段。1. 从历史路径看批发市场升级改造的必要性在批发市场的起步阶段还谈不上商圈。专业市场的产生可以追溯到我国改革开放之初。它是在原有集贸市场的基础上,随着我国商品批发市场的恢复和发展逐渐形成并发展起来的。专业市场最初主要分布在广大农村,为“前店后厂” 、“前店后库”或“ 自产自销”。这一时期,专业市场发展缓慢,市场规模局限在一定水平。据统计,1979-1989 年间,我国共有各类商品交易市场 13314 个,其中专业市场仅有 2573 个,所占比重不足 20%。由于发展水平较低,这一时期的批发市场还是主要承担零售功能,商圈不仅非常小,主要是为周边的消费者提供服务,而且由于处于卖方市场,企业还没没有明确的市场定位和商圈的概念。在批发市场的快速发展阶段开始形成商圈的雏形。20 世纪 80 年代中后期,伴随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逐步建立,城市经济改革的全面开展,以及民营经济的快速发展,在各地政府的大力支持下,各地出现了大量产地型、销地型和集散地型的消费品、工业品和农产品专业市场,辐射范围不断扩大。如浙江绍兴的“中国轻纺城” 、天津“北洋钢材市场 ”、“深圳市布吉农产品批发市场”等都是在这一时期兴建的。专业市场的发展空间由原来的农村和城乡结合部拓展到城市近郊及大城市,市场经营者也由原来的个体户发展到生产厂家,各级分销商、代理商,市场开始出现等级分化。由于批发市场区域专业化,批发市场根据批发是商品的种类确定销售对象和服务半径,在经营中开始出现了商圈的雏形。在批发市场的调整规范发展阶段商圈概念相对成熟。到上世纪 90 年代后期,我国已初步形成包括粮油、农副产品、日用工业品、生产资料在内的、以农副产品批发市场为重点的、有形市场和无形市场相结合的、门类齐全的专业市场体系。一些专业市场进一步向大规模、跨区域、远辐射方向发展。如山东寿光蔬菜批发市场的辐射范围已达全国 20 多个省市、自治区,成为全国最大的蔬菜批发集散中心、价格形成中心和信息汇集、传递中心。在工业制品及农产品的流通渠道中,专业市场已成为非常重要的渠道类型。由于批发市场的专业化分工越来越细,各个批发市场都有了专门的服务对象和明确的服务半径,销地型批发市场的商圈半径主要是服务本地,产地型批发市场和中转型批发市场则面向某一地区甚至全国,商圈的概念已经渗透到批发市场的招商、货物进出和信息服务等多个方面。在批发市场进入转型升级阶段商圈成为升级改造的重要依据。2004 年,中国流通业全面对外资开放后,专业市场发展面临来自百货商场、大型超市、网络购物等新兴业态的竞争压力不断增大。为化解压力,许多专业市场在经营模式和业态上不断创新,逐步与休闲、娱乐、体验、创意、文化等结合,形成了综合性的专业市场经济体。一些传统的批发市场根据服务的商圈半径及商圈内竞争情况进行升级改造,改善经营环境,环节对周边的环境、市容等压力,重新树立企业形象,为批发市场的发展带来了新的发展机遇。 2. 从发展趋势看批发市场升级改造的必要性市场规模扩大趋势要求批发市场升级改造。自加入 WTO 以来,面对来自外资批发企业进入和零售业挤压的压力,我国专业市场进入加速调整和改造提升时期,许多大型市场纷纷进行交易升级和管理、经营方式创新,市场的总体规模继续扩大。截至2008 年底,全国亿元以上商品交易市场数量达 4567 个,比入世初期的 2002 年增加1309 个;市场摊位数、营业面积分别为 283.9 万个、2.1 亿平方米,年成交额 52458亿元,分别比入世初期增长 29.6%、1.2 倍和 1.6 倍。专业市场竞争加剧迫使批发市场升级改造。自 2002 年以来,我国亿元商品交易市场中综合市场和其他市场所占比重,无论是在市场数量,还是在成交额、摊位数、营业面积上,均呈现逐年下降趋势,而专业市场则逐年上升,市场专业化趋势日益明显。2008 年,我国专业市场数量、摊位数、营业面积、成交额分别为 3319 个、179.8万个、1.6 亿平方米和 42203.1 亿元,占全部亿元市场的比重为 72.7%、63.3%、75.2%和 80.5%。而综合市场数量、摊位数、营业面积和成交额分别只占全部亿元市场的27.3%、 36.7%、24.8%和 19.5%。批发市场加速产业化趋势推动批发市场升级改造。产地型市场以当地生产基地作依托,凭借商品成本低、花色品种丰富及更新快的优势,实行产销一体化;集散地市场发挥资讯、交通和服务的优势,加快了商品流通速度;销地型市场由无品牌、低档次的交易平台,向商品品牌的集聚地转变,打造和创新出新的产品和品牌,市场自身也得到了改造和升级。由于专业市场与上游制造业和下游消费者联系比较紧密,许多地方专业市场开始向生产和消费领域延伸,即吸引生产企业入驻市场或建立与市场配套的加工园区,同时,由完全的批发业务向批零兼营转变,不断拉近与消费者之间的距离。因此,许多地区销地型和集散型市场呈现出向产地型市场转型,依托强大的产业支撑获得持续发展是专业市场发展的趋势。批发功能多元化趋势推动批发市场升级改造。随着经营品种、规模、条件的变化,许多专业市场开始从摊位式集合向批发企业集合方向发展,市场呈现功能多元化、服务产业化、管理品牌化等趋势,专业市场日趋成为多功能的流通中心、信息中心、展示中心、配送中心以及旅游购物中心。一是一些大型专业市场的形态从过去单一的摊位式向摊位、商店、专业街、超市、购物中心相结合的形态转变。这主要是因为经济结构的多元化,消费多元化客观上需要多类型的业态与此相适应。二是一些大型专业市场已从单纯的交易空间的聚集场所建设转向对交易主体的现代大批发商、大代理商、大经销商的培育,交易商户的市场集中度不断提高。三是从单一商品交换的功能向产品展示、信息交换、价格形成、生产引导、商品配送、资金结算等多功能方向发展,部分专业市场还通过突出信息传递功能和商品配送功能,来提高服务水平。电子商务渗透加推动批发市场升级改造。近年来,随着我国电子商务的快速发展和广泛应用,电子商务与传统的专业市场结合日益紧密。阿里巴巴已经开始与杭州的四季青、上海的世贸商城等展开全面合作,石狮服装城也与盛世商朝开展了网上电子商务,更有一些专业市场积极开展网上商城和网货交易。如依托义乌小商品市场建立的中国小商品城网,作为为义乌实体市场提供信息化服务和网络贸易服务的大型电子商务平台,有效拓宽了义乌市场销售渠道,扩大了义乌商品直接占有终端市场的份额,为有形市场的持续繁荣注入新的活力。依托中国轻纺城建立的绍兴“全球纺织网” ,也为市场经营者在网站上提供网上商铺,通过网上商铺发布信息、展示商品、洽谈商务,实现了有形市场与无形市场的无缝结合。3. 从存在的问题看升级改造的必要性规划滞后要求批发市场升级改造。主体多元化。目前全国批发市场的产权构成较为复杂,批发市场的产权所有者中存在多元化主体,造成批发市场难以进行统一规划。对于批发市场的规划建设以产权人的设想为主,缺乏系统性和前瞻性规划,批发市场经营模式难以适应批发市场经营规模快速增长的需要,批发市场经营规模的快速扩大,给周边的交通、市容带来较大的压力。尽管有些城市已经开始对批发市场开始进行统一规划,并有计划地对城市中的批发市场向城外迁移,但从总体上看,批发市场的建设规划仍旧处于落后的状态,为了适应新的经济发展要求,许多地方政府开始对商业网点进行规划和调整,在新的发展思路框架下,批发市场必须进行升级改造,以适应新的规划和商圈定位的需要。交易方式落后迫使批发市场升级改造。目前的工业消费品批发市场的交易方式多为对手交易,电子化水平过低。随着电子商务等无形市场的冲击,传统工业品批发市场的对手交易模式提出了较大挑战,对手交易模式的交易价格难以公开,价格对市场交易的引导作用难以发挥。而且采购商对于对手交易的现状也不满意。在全国著名批发市场的调查表明,有超过 30%的采购商表示对手交易方式是该工业品批发市场最需要改进的地方,接近 50%的采购商建议采取公开报价形式。而且,网上交易对批发市场的传统对手交易也造成了巨大的挑战。如何对批发市场交易模式进行改进和升级,是批发市场模式未来较快发展,应对无形市场的挑战的重要课题。发展水平落后迫使批发市场升级改造。目前,许多批发市场多采用出租、出售摊位的方式经营,管理者对于市场内的经营情况不甚了解。有关批发市场的交易规模的数据基本上都是测算得来的,而不是统计出来的。批发市场管理者难以对批发市场的经营进行规范管理,实行统一收银的批发市场更是寥寥无几。传统的低成本、低税费和低价格的三低发展模式,在给批发市场带来竞争优势的同时,也带来专业分工模式的固定化与可能的效率损失。无论是生产企业还是市场经营户,规模都比较小,从而形成了生产和流通企业组织化程度双低的恶性循环。我国目前除了进出口贸易与生产资料批发交易中有小部分规模较大的批发商以外,各类批发市场中基本没有大批发商。三、政府如何扶持批发市场针对小生产大流通的模式特点及批发市场当前存在的主要问题,应鼓励批发市场发展成为产业集群,并带动小生产逐渐成长为大生产。1. 利用法律、规章和规划引导批发市场发展制定批发市场法律法规。尽快出台批发市场法,并在法律框架下完善批发市场管理办法,重点应突出三方面的内容:第一, 为了促进批发市场调整计划的实施,要求各地根据实际情况出台批发市场发展规划,各级商务主管部门提出批发市场布局调整计划。第二,强调加强交易的公平性、价格形成的公正性以及成交率的提高。促进批发市场交易方式升级换代,立足于保持流通秩序的稳定性,对达到一定规模的地方批发市场根据该市场的开设及业务内容制定市场条例,然后报请有关部门后方可获准开业。使得批发市场的发展走上了制度化和现代化的道路。 摸清家底,合理规划。各级地方政府应对现有的批发市场进行摸底统计,制定批发市场的发展规划,重新规划批发市场布局,将批发市场搬离城市中心区,另选合适地址规划专门批发市场园区,并完善园区内相关配套设施,并对拆迁改建的批发市场,给予适当的资金和制度安排,将批发市场搬迁对其经营规模、经营能力、品牌形象等方面产生的负面影响降到最低。2. 以批发市场为龙头培育流通产业集群流通产业集群是指以流通产业为龙头的相似或相关产业在一定区域内的大量聚集,并在流通产业集群信息的引导下,企业之间形成完整的内部分工体系,为区域的经济增长提供了有力的支持和引导。流通产业集群不仅仅包括批发企业、零售企业、物流企业和餐饮企业,而且包括了因为流通产业的引导而聚集在流通产业周围并为流通产业提供产品和服务的生产企业、金融服务企业、法律事务所、会计师事务所、税务师事务所等商务服务企业以及休闲娱乐等消费服务企业。发挥产业集群的集聚作用。流通产业集群的聚集效应将会创造更多的就业岗位,仅义乌 1 个流通产业集群就带动了周边地区 30 万农村劳力就业,流通产业集群为解决区域的就业问题创造了条件。同时,一个成熟的流通产业集群包括相互依赖性很强的企业(专业供应商)、知识生产机构(大学、研究机构和工程设计公司)、中介机构(经纪人和咨询顾问)和客户,集群中社会资本逐步积累,集群中形成的诚信与合作的文化氛围,有利于区域市场秩序的规范化和政治、社会与文化等制度的完善和发展。流通产业集群与区域经济相关性强,通过扩散效应对区域经济增长产生巨大的辐射作用,与其他产业集群相比,流通产业集群与宏观经济相关性较弱,和区域经济相关性较强。流通产业集群的存在、发展与壮大,是区域经济发展与竞争力提高的一个重要因素。流通产业集群的形成路径。要按照流通产业集群的发展理念,引导批发市场从大批发市场、小批发商向大批发市场、大批发商转型,加强批发市场的管理,从出租、出售摊位向商场化管理转型,扶持具有较高品牌优势的产品在市场内进行交易,关键需要扶持有国际话语权或者可能拥有国际话语权品牌产品,提高批发市场的品牌影响力。并鼓励批发市场不断完善物流配送、信息共享等方面的服务功能,推动有条件的批发市场向上下游延伸,不仅通过价格发现机制引领区域经济发展,已形成以批发市场为中心,上下游产业高度集中的流通产业集群,成为区域经济发展的增长极。3. 培育区域品牌加强品牌认证。区域本质上是一种行政区划和地理的概念,一般带有很强的地域特色,如地理特征、资源优势或人文历史渊源、自然风貌等。产业区域是区域品牌的重要因素。像巴黎时装、意大利皮鞋、波尔多红酒等国外产业集群的区域品牌,在必须履行一定的认证手续,才能够打上区域品牌的标识。而我国目前对区域品牌还为实行原产地认证,任何一个地方的农产品,都可以随意打上区域特征的标识,都可以称之为这个地区的产品。消费者不会因为该区域品牌的名称而了解它的内在质量标准、文化标准、区域特点、生产工艺等等。因此,要想培育区域品牌,就要严格市场准入,从生产和流通环节两个环节实行认证。在对原产地的认证方面,要求无论是出口还是国内销售,对区域品牌的原产地适用范围应实行统一认证,在原产地范围以外的产品严禁使用该区域品牌。例如,可对西湖龙井、信阳毛尖等茶叶的生长地点以及地里范围进行明确划定,并制定产品工艺、质量制定严格的标准,只有达到标准的产品才可以给予原产地标签的标识。另外,还要对原产地标识进行统一的设计、推广和宣传,使原产地的内涵被市场了解和接受。在流通环节的认证方面,要依托我国现有的大型批发市场,从这些大型批发市场销售出去的产品,在符合一定工艺、质量标准的前提下,可以考虑给予流通环节的原产地认证。加大区域品牌营销力度。政府出面进行区域品牌的宣传,更容易获得公众的信任。任何区域都有其赖以存在和发展的历史,从区域文化着手,宣传区域特色,并把特色融入产业之中,成为区域的特色名片。区域品牌的营销推广应采取“走出去” 和“请进来”相结合的方法,积极组织相关企业参加国外的博览会、展销会、推介会等,积极举办各种项目推介会、招商洽谈会、产品博览会等活动,邀请国内外客商参加,并充分利用新闻报道、公关活动、赞助活动、节日庆典以及公益活动等,来加强区域品牌的宣传工作,扩大区域品牌的知名度,树立区域品牌的良好形象。还可以综合运用报纸、广播、电视、互联网等媒体宣传区域品牌。具体包括三个方面:一是鼓励各地区政府推出的国家级大型品牌展会,主要推介该区域的商品、品牌,也可以在国家级展会上分区域重点推介一些区域品牌,这些区域展会在国家级的大展会之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