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牧业局的工作总结_第1页
农牧业局的工作总结_第2页
农牧业局的工作总结_第3页
农牧业局的工作总结_第4页
农牧业局的工作总结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35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农牧业局工作总结今年以来,全市农牧业工作在市委市政府的坚强领导下,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深入贯彻落实自治区 “8337” 发展思路,紧紧围绕草原生态保护建设与生态自然恢复区人口转移“两大工程” ,狠抓肉牛、肉羊、生猪、为瓜果蔬菜、家禽獭兔“五大产业” ,健全基层农牧业技术推广、农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农牧业信息服务、动物疫病防控、土地草牧场流转市场及经营纠纷调解仲裁“五大体系” ,加快转变发展方式,努力挖掘农牧业内部增收潜力,全市农牧业经济社会保持了稳中有进的发展态势。一、XX 年全市农牧业综合经济指标及重点工作完成情况今年全市农作物总播面积 582 万亩,较上年增加万亩,增长%。其中,粮食作物播种面积 363 万亩,较上年增长万亩,增长%;经济作物播种面积万亩,较上年增加万亩,增长%;饲草料及其它作物播种面积万亩,较上年增加万亩,增长%。粮经饲结构比例为 62:15:23。全市农作物生产状况良好,粮食总产量突破 31 亿斤。牧业年度,全市牲畜存栏头数达到 1223 万头只,较去年增加 15 万头只,增长%。其中大畜存栏35 万头只,较上年基本持平;羊存栏 1085 万只,较去年同期下降%;生猪存栏 103 万头,较去年同期增加 26 万头,增长%。全年预计牲畜出栏 510 万头只。畜产品方面,预计全市今年肉、乳、绒、毛产量将分别达到万吨、18 万吨、万吨、万吨,肉、乳产量分别较去年同期增长%、%,绒产量较去年持平,毛产量较去年下降%。据测算,今年全市农牧业增加值预计将达到亿元,较上年增长%。农牧民人均纯收入预计将达到12800 元,较上年增长%。(一)有序推进现代农牧业建设项目,着力提升土地集约化经营水平。XX 年,全市计划完成现代农牧业基地面积 28 万亩,其中土地规模经营基地26 万亩,设施农业 2 万亩。受资金不能及时到位、基础设施建设不能及时配套跟进、人口转移进展缓慢等一系列因素影响,现代农牧业工作建设步伐放缓。截至目前,已完成现代农牧业基地建设万亩,完成计划任务的%;西部牧区现代草原畜牧业示范户以完善之前开工建设的基本达标户及未达标户的基础设施、推广现代养殖集成技术、提高经营效益为重点,年内共完善基本达标户 246 户。现代农牧业建设项目的推进,不仅增加了农牧民收入,同时也有效提升了全市农牧业生产规模化、集约化、科技化、组织化水平。(二)统筹推进农牧业发展“两大工程” ,努力促进人与自然共同发展的双赢。一是统筹安排生态自然恢复区人口转移建设任务。XX 年生态自然恢复区人口转移建设任务以完成 XX 年续建项目为重点。今年以来,受资金、就业等因素影响,生态自然恢复区人口转移工作进展缓慢,主要以宣传及技能培训等工作为主,截至目前,已累计培训转移农牧民 8626 人次;安居住房工程方面,XX 年开工的6393 套住房目前正在续建中,已完成总工程量的65%,预计 XX 年底完工。XX 年回购的 1061 套住房,目前已交付使用 203 套,剩余住房正在建设中;二是狠抓草原生态保护建设工作。在草原保护方面,认真贯彻执行草原保护各项法律法规,继续执行严格的禁休牧政策,切实保护长期以来的草原生态建设成果。今年以来,全市共开展禁牧督查 21 次,查处非法偷牧案件 74 起,偷牧羊 5786 只,处理问责相关责任人 181 人;查处非法开垦、临时征占用草原案件 43 起、结案 20 起,涉及破坏草原面积万亩,剩余案件正在审查办理中。同时,严格执行草原防火各项措施,实现了草原防火 “零火警”的预期效果。在草原建设方面,完成退牧还草工程建设任务370 万亩。项目总投资 10970 万元,目前完成投资4920 万元,占投资总额的%;落实草原生态补奖建设任务万亩,项目总投资亿元,目前已下拨旗区 6亿元,占应发资金的 95%;组织京津风沙源二期工程围栏封育 26 万亩、人工饲草基地万亩、饲料机械 60 台(套)、易地搬迁 1850 人等各项建设任务,项目总投资 6807 万元,目前实施方案正在评审中;另外,落实高产优质苜蓿示范地建设项目万亩,实施方案已获自治区批复。(三)不断壮大农牧业“五大产业” ,积极增强绿色农畜产品生产能力。按照自治区“8337”发展思路关于打造绿色农畜产品生产加工输出基地要求,我市在巩固提高绒山羊、细毛羊等传统产业的基础上,按照标准化、规模化、专业化生产的要求,新建、改造提升以肉牛、肉羊、生猪、家禽獭兔为主要饲养畜种的现代化养殖园区 8 处(新建 1 处生猪养殖园区),新建、改造提升养殖大户 197 处,培育养殖合作社 42 家;全年完成绿色瓜果蔬菜种植万亩,其中露地瓜果蔬菜种植万亩,设施蔬菜种植面积 1 万亩,瓜果蔬菜总产量万吨,实现产值 8 亿元。截至目前,全市建成设 4 施农业园区面积累计达 6万亩(包括日光温室万亩、塑料大棚万亩)。(四)建立健全农牧业发展“五大体系” ,着力提升农牧业发展保障水平。一是完善基层农技推广体系建设, XX 年全国基层农业技术推广体系改革与建设项目在我市 7 个旗组织实施,目前已完成业务用房选址工作,并正在组建专家组,制定试验示范基地建设工作方案和技术方案;二是建立农牧业信息服务体系,准旗、XX 旗农牧业局已成立了信息中心,准旗、XX 旗、达旗、鄂旗、鄂前旗已开通了农牧业信息门户网站,各网站已初步构建起信息沟通,服务基层,服务农牧民的信息平台;三是强化动物疫病防控体系,目前,市旗两级都成立了兽医局,52 个苏木乡镇动物卫生监督站的基础设施基本齐备,761 个村级动物防疫室聘用村级防疫员 1240 名。建成了以市为指导,旗区为中心,乡镇为重点,村嘎查为基础的四级防疫网络体系;四是健全农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体系,目前各旗区都成立了农畜产品质量安全监督管理站,全市 50 个乡镇完成了农畜产品质量安全公共服务机构建设任务,初步形成了市、旗、乡三级农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体系;五是构筑农村牧区土地草牧场承包经营纠纷仲裁体系,目前,XX 旗、XX 旗已成立了农村牧区土地草牧场承包经营纠纷仲裁委员会,XX 旗仲裁机构已通过自治区验收。(五)认真落实各项惠农惠牧政策,切实增强“三农三牧”发展活力。年内共落实农作物良种补贴面积 379 万亩,补贴资金万元,并已拨付各旗区;完成农业种植承保面积 490 万亩;完成测土配方施肥推广面积 450 万亩,农民施用配方肥面积达 197 万亩。落实种公羊、肉牛冻精、基础母羊畜牧业良种补贴资金 1189 万元,并已拔付旗区 358 万元,其余资金将于近期拨付;完成畜牧业保险承保能繁母猪 4964 头、奶牛 5986 头、育肥猪 19 万头;落实为民办实事农村牧区危房改造建设任务 5000 户,其中散户改造 3365 户、集中改造 1635 户(包括沿黄河渗漏区 1035 户),目前散户改造已全部完工,集中改造开工 1385 户(XX 旗沿黄渗漏区 250 户尚未开工)、完工 554 户(其中达旗 411 户、XX 旗 50 户、XX 旗 93),其余任务预计春节前完工。(六)深入开展农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及动物疫病防控工作,切实保障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一是加大农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检测工作,以农畜产品投入、生产和市场准入等环节为重点,加大监测力度,严厉打击各类违法违规行为。今年以来,共检查各类农业投入品经营门点及场所 1134 个次,没收各类违规产品 1134 瓶、113 袋,累计出动执法人员 2111 人次;共检查农畜产品生产单位 658 个次,产地检疫动物万头只(羽),屠宰检疫动物万头(只、口),对于检查发现的问题,责令其立即整改,确保农畜产品生产流通等重要环节不出差错、不出问题,充确保广大人民群众吃得放心、用的安全。二是加强动物疫病防控免疫工作,按照“预防为主,防控结合”的动物疫病防控方针,我市坚持内防与外堵、防疫与检疫相结合,积极有效地抓好疫病防控各项工作,全市无重大疫病发生与蔓延。截至目前,全市牲畜口蹄疫共免疫家畜万头只;高致病性猪蓝耳病免疫生猪 141 万头;高致病性禽流感免疫家禽万羽;猪瘟共免疫猪万头;鸡新城疫共免疫鸡571 万羽。完成产地检疫动物万头只(羽),完成屠宰检疫动物万头只。继续推进牲畜“布病”防控工作,共检测牛万头,检出阳性牛 128 头(全部为奶牛),阳性率为%,已全部无害化处理。共检测羊万只,检出阳性羊 3432 只,阳性率为%,已全部无害化处理。(七)继续实施牲畜种子工程建设,努力提升畜禽良种化程度。一是全面开展肉羊新品种培育,绒山羊、细毛羊选育提高项目,年内共完成羊核心群整群鉴定 356 群,鉴定基础母羊万只,并对所鉴定的基础母羊配戴耳标、建档立卡;同时,完成普查鉴定种公畜 9994 头只,淘汰不合格种公畜 1488 头只,淘汰率 15%。二是进一步加强良种繁育推广体系建设工作,共新建、完善猪、羊人工授精站 148个,完成 3 万头草原和牛冷冻精液配种任务。另外,共为养殖户发放种公羊 3058 只,并全部纳入良种补贴覆盖范围。(八)扎实开展三到帮扶工作,着力提升帮扶实效。按照市委组织部安排,市农牧业局“三到”及扶贫帮扶活动联系点为 XX 旗河南村、大石砭村、王窑湾村,按帮扶任务累计需帮扶困难户 112 户,年内全体党员干部多次深入帮扶户,共送去慰问金万元;落实危房改造户 21 户,每户给予补贴 2 万元,共计 42 万元;拔付草原生态补助奖励机制补贴资金 181 万元;投入养殖业和棚圈建设资金 200 万元;拔付玉米大斑病补贴资金 100 万元;协调蒙银村镇银行为农牧户落实惠农贷款 195 万元;另外,累计投入贫困村万元物资援助。二、存在问题及建议(一)农牧业金融扶持力度不足,影响和制约重点工作开展。一是全市农牧业重点项目建设补贴资金不能及时到位,影响各项工作顺利推进。二是面对“三农三牧”发展的金融扶持政策不完善,社会资本向农村牧区聚集较少。(二)转移农牧民就业不充分,影响农牧民市民化进程。由于城镇就业岗位、保障制度及农牧民就业技能的限制,转移农牧民不能稳定就业,返乡现象严重。(三)食品安全形势日益严峻,农畜产品质量安全工作面临新的挑战。今后还需要健全市-旗-乡三级农畜产品质量安全监测体系,扩大检测范围,切实保障食品安全。(四)农牧业经营机制不健全,产业化经营水平偏低。农牧业产业化经营组织规模小而少,科技投入不足、市场竞争力弱,对农牧户的辐射带动能力不强,农牧业产业化组织与农牧户的利益联结机制不完善,专业合作组织的扶持政策不明确。对于上述问题,今后应积极采取有效措施,切实加以解决。XX 年农牧业重点工作安排部署XX 年是全面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精神的开局之年,也是 “十二五”期间全市农牧业发展的关键之年,做好 XX 年的农牧业工作,对于保持全市农牧业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推进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具有重要意义。全市农牧业工作的总体思路是:以十八大精神为指导,认真贯彻落实十八届三中全会关于加快农村牧区改革发展的一系列精神,紧紧围绕自治区“8337”发展思路及市委市政府工作部署,创新农牧业经营体制机制,调整结构、优化布局,坚定不移实施农牧业 “两大工程” ,“五大产业”建设,全面促进农牧业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主要预期目标是:完成农作物播种面积 580 万亩以上,其中粮食作物播种面积 350 亩以上,经济作物播种面积 90 万亩以上,饲草料及其它作物播种面积 140 万亩以上,粮经饲结构调整为60:16:24;牧业年度牲畜头数稳定在 1200 万头只以上;农牧业增加值达 100 亿元,较上年增长%;农牧民人均纯收入达 13940 元,增长 9%。实现上述目标,重点做好以下五个方面的工作:(一)创新农牧业生产经营体制机制,积极构建新型农牧业经营体系,引领现代农牧业提质增效。积极引导农牧民通过互换、转让、出租、入股、分红、托管等模式流转土地草牧场资源,逐步建立起以家庭承包经营为基础,以专业大户、家庭农牧场为骨干,以专业合作社和龙头企业为纽带,以各类社会化服务组织为保障的新型农牧业经营体系,出台鼓励政策支持承包土地向专业大户、家庭农牧场、农牧民合作社等经营主体流转,大力推进现代农牧业基地建设,XX 年全市现代农牧业基地计划新增25 万亩,其中土地规模经营基地 20 万亩,现代生态型家庭牧场 200 户、配套饲草料基地 3 万亩、设施农业 2 万亩。(二)以生态文明建设为目标,坚定不移贯彻执行三区发展规划,保护生态建设成果。在深入调研的基础上,有计划、按步骤稳步推进生态自然恢复区人口转移工作。XX 年生态自然恢复区人口转移工作主要以完成 XX 年续建项目为重点,突出抓好转移农牧民就业培训力度。在草原生态保护与建设方面,继续坚定不移贯彻执行农牧业“三区”发展规划,继续坚持不懈抓好禁休牧、划区轮牧、以草定畜、草畜平衡政策的执行力度,认真组织实施好万亩草原生态补奖机制,争取落实京津风沙源二期封育围栏 30 万亩、人工饲草基地 10 万亩、易地搬迁 XX 人等建设内容,争取完成高产优质苜蓿示范基地建设项目 1 万亩。在草原生态保护的基础上,通过普惠性的建设项目,增强农牧民保护建设草原的积极性,全力构筑祖国北疆生态屏障。(三)以“五大产业”基地建设为抓手,加快提升农牧业产业化发展水平,切实增强农牧业发展动力。围绕绿色农畜产品生产加工输出基地建设,引进扶持农牧业龙头企业及专业合作组织发展壮大,不断提升产业化发展水平,一是壮大肉牛、肉羊、生猪、家禽獭兔、瓜果蔬菜发展规模,XX 年新建、改建肉牛养殖园区 7 处、养殖大户 160 户,年饲养肉牛万头;新建、改建肉羊养殖园区 10 处、养殖大户 80 户,年饲养肉羊万只;新建、改建生猪养殖园区 10 处、养殖大户 170 户,年饲养生猪 25 万头;新建、改建家禽养殖大户 450 户、年出栏家禽1250 万只,新建、改建獭兔养殖大户 100 户,年出栏獭兔 40 万只;计划完成绿色瓜果蔬菜种植面积31 万亩,其中露地瓜果蔬菜 29 万亩、设施蔬菜 2万亩;二是多措并举积极扶持专业合作组织及龙头企业发展壮大,XX 年重点扶持各类专业合作社 40个,市级以上农牧业龙头企业 25 家,推动农牧民专业合作社由注重生产联合向产加销一体化经营转变,由单一要素合作向劳动、技术、资金、土地等多要素转变,注重发挥龙头企业在产业链中承担农产畜品加工和市场营销的作用,并为农牧户提供产前、产中、产后的各类生产性服务。(四)着力完善农牧业“五大体系”建设,提升农牧业发展服务能力,全面保障农牧业各项工作顺利开展。一是完善基层农技推广服务体系,实现机构、编制、经费全落实;二是继续提升农牧业信息体系服务能力,加快达旗、伊旗、鄂旗、鄂前旗、XX 区、康巴什新区农牧业信息中心建设步伐,强化基层农牧业信息沟通能力;三是继续完善农畜产品质量安全体系,重点壮大监管队伍、提升监管能力,进一步完善农畜产品质量安全检测体系,积极争取东胜、鄂旗、鄂前旗承担国家县级农产品质量安全检验检测站建设项目,争取实现市-旗-乡三级农畜产品质量安全检测体系全覆盖;四是强化动物疫病防控体系,加大动物疫病追溯体系建设工作力度;五是健全农村牧区土地草牧场承包经营纠纷仲裁体系,积极组织各旗区建立纠纷仲裁机构,搭建土地草牧场承包经营纠纷仲裁平台。(五)认真落实各项惠农惠牧政策,加大对“三农三牧”扶持力度,推进农村牧区社会事业全面发展。积极组织实施好种植业、畜牧业良种补贴、农牧业政策保险等惠民政策,认真落实为民办实事危房改造工程,XX 年计划完成危房改造任务万套,其中沿黄河渗漏区改造 2800 户。今年以来,全市农牧业工作在市委市政府的坚强领导下,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深入贯彻落实自治区 “8337” 发展思路,紧紧围绕草原生态保护建设与生态自然恢复区人口转移“两大工程” ,狠抓肉牛、肉羊、生猪、为瓜果蔬菜、家禽獭兔“五大产业” ,健全基层农牧业技术推广、农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农牧业信息服务、动物疫病防控、土地草牧场流转市场及经营纠纷调解仲裁“五大体系” ,加快转变发展方式,努力挖掘农牧业内部增收潜力,全市农牧业经济社会保持了稳中有进的发展态势。一、XX 年全市农牧业综合经济指标及重点工作完成情况今年全市农作物总播面积 582 万亩,较上年增加万亩,增长%。其中,粮食作物播种面积 363 万亩,较上年增长万亩,增长%;经济作物播种面积万亩,较上年增加万亩,增长%;饲草料及其它作物播种面积万亩,较上年增加万亩,增长%。粮经饲结构比例为 62:15:23。全市农作物生产状况良好,粮食总产量突破 31 亿斤。牧业年度,全市牲畜存栏头数达到 1223 万头只,较去年增加 15 万头只,增长%。其中大畜存栏35 万头只,较上年基本持平;羊存栏 1085 万只,较去年同期下降%;生猪存栏 103 万头,较去年同期增加 26 万头,增长%。全年预计牲畜出栏 510 万头只。畜产品方面,预计全市今年肉、乳、绒、毛产量将分别达到万吨、18 万吨、万吨、万吨,肉、乳产量分别较去年同期增长%、%,绒产量较去年持平,毛产量较去年下降%。据测算,今年全市农牧业增加值预计将达到亿元,较上年增长%。农牧民人均纯收入预计将达到12800 元,较上年增长%。(一)有序推进现代农牧业建设项目,着力提升土地集约化经营水平。XX 年,全市计划完成现代农牧业基地面积 28 万亩,其中土地规模经营基地26 万亩,设施农业 2 万亩。受资金不能及时到位、基础设施建设不能及时配套跟进、人口转移进展缓慢等一系列因素影响,现代农牧业工作建设步伐放缓。截至目前,已完成现代农牧业基地建设万亩,完成计划任务的%;西部牧区现代草原畜牧业示范户以完善之前开工建设的基本达标户及未达标户的基础设施、推广现代养殖集成技术、提高经营效益为重点,年内共完善基本达标户 246 户。现代农牧业建设项目的推进,不仅增加了农牧民收入,同时也有效提升了全市农牧业生产规模化、集约化、科技化、组织化水平。(二)统筹推进农牧业发展“两大工程” ,努力促进人与自然共同发展的双赢。一是统筹安排生态自然恢复区人口转移建设任务。XX 年生态自然恢复区人口转移建设任务以完成 XX 年续建项目为重点。今年以来,受资金、就业等因素影响,生态自然恢复区人口转移工作进展缓慢,主要以宣传及技能培训等工作为主,截至目前,已累计培训转移农牧民 8626 人次;安居住房工程方面,XX 年开工的6393 套住房目前正在续建中,已完成总工程量的65%,预计 XX 年底完工。XX 年回购的 1061 套住房,目前已交付使用 203 套,剩余住房正在建设中;二是狠抓草原生态保护建设工作。在草原保护方面,认真贯彻执行草原保护各项法律法规,继续执行严格的禁休牧政策,切实保护长期以来的草原生态建设成果。今年以来,全市共开展禁牧督查 21 次,查处非法偷牧案件 74 起,偷牧羊 5786 只,处理问责相关责任人 181 人;查处非法开垦、临时征占用草原案件 43 起、结案 20 起,涉及破坏草原面积万亩,剩余案件正在审查办理中。同时,严格执行草原防火各项措施,实现了草原防火 “零火警”的预期效果。在草原建设方面,完成退牧还草工程建设任务370 万亩。项目总投资 10970 万元,目前完成投资4920 万元,占投资总额的%;落实草原生态补奖建设任务万亩,项目总投资亿元,目前已下拨旗区 6亿元,占应发资金的 95%;组织京津风沙源二期工程围栏封育 26 万亩、人工饲草基地万亩、饲料机械 60 台(套)、易地搬迁 1850 人等各项建设任务,项目总投资 6807 万元,目前实施方案正在评审中;另外,落实高产优质苜蓿示范地建设项目万亩,实施方案已获自治区批复。(三)不断壮大农牧业“五大产业” ,积极增强绿色农畜产品生产能力。按照自治区“8337”发展思路关于打造绿色农畜产品生产加工输出基地要求,我市在巩固提高绒山羊、细毛羊等传统产业的基础上,按照标准化、规模化、专业化生产的要求,新建、改造提升以肉牛、肉羊、生猪、家禽獭兔为主要饲养畜种的现代化养殖园区 8 处(新建 1 处生猪养殖园区),新建、改造提升养殖大户 197 处,培育养殖合作社 42 家;全年完成绿色瓜果蔬菜种植万亩,其中露地瓜果蔬菜种植万亩,设施蔬菜种植面积 1 万亩,瓜果蔬菜总产量万吨,实现产值 8 亿元。截至目前,全市建成设 4 施农业园区面积累计达 6万亩(包括日光温室万亩、塑料大棚万亩)。(四)建立健全农牧业发展“五大体系” ,着力提升农牧业发展保障水平。一是完善基层农技推广体系建设, XX 年全国基层农业技术推广体系改革与建设项目在我市 7 个旗组织实施,目前已完成业务用房选址工作,并正在组建专家组,制定试验示范基地建设工作方案和技术方案;二是建立农牧业信息服务体系,准旗、XX 旗农牧业局已成立了信息中心,准旗、XX 旗、达旗、鄂旗、鄂前旗已开通了农牧业信息门户网站,各网站已初步构建起信息沟通,服务基层,服务农牧民的信息平台;三是强化动物疫病防控体系,目前,市旗两级都成立了兽医局,52 个苏木乡镇动物卫生监督站的基础设施基本齐备,761 个村级动物防疫室聘用村级防疫员 1240 名。建成了以市为指导,旗区为中心,乡镇为重点,村嘎查为基础的四级防疫网络体系;四是健全农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体系,目前各旗区都成立了农畜产品质量安全监督管理站,全市 50 个乡镇完成了农畜产品质量安全公共服务机构建设任务,初步形成了市、旗、乡三级农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体系;五是构筑农村牧区土地草牧场承包经营纠纷仲裁体系,目前,XX 旗、XX 旗已成立了农村牧区土地草牧场承包经营纠纷仲裁委员会,XX 旗仲裁机构已通过自治区验收。(五)认真落实各项惠农惠牧政策,切实增强“三农三牧”发展活力。年内共落实农作物良种补贴面积 379 万亩,补贴资金万元,并已拨付各旗区;完成农业种植承保面积 490 万亩;完成测土配方施肥推广面积 450 万亩,农民施用配方肥面积达 197 万亩。落实种公羊、肉牛冻精、基础母羊畜牧业良种补贴资金 1189 万元,并已拔付旗区 358 万元,其余资金将于近期拨付;完成畜牧业保险承保能繁母猪 4964 头、奶牛 5986 头、育肥猪 19 万头;落实为民办实事农村牧区危房改造建设任务 5000 户,其中散户改造 3365 户、集中改造 1635 户(包括沿黄河渗漏区 1035 户),目前散户改造已全部完工,集中改造开工 1385 户(XX 旗沿黄渗漏区 250 户尚未开工)、完工 554 户(其中达旗 411 户、XX 旗 50 户、XX 旗 93),其余任务预计春节前完工。(六)深入开展农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及动物疫病防控工作,切实保障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一是加大农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检测工作,以农畜产品投入、生产和市场准入等环节为重点,加大监测力度,严厉打击各类违法违规行为。今年以来,共检查各类农业投入品经营门点及场所 1134 个次,没收各类违规产品 1134 瓶、113 袋,累计出动执法人员 2111 人次;共检查农畜产品生产单位 658 个次,产地检疫动物万头只(羽),屠宰检疫动物万头(只、口),对于检查发现的问题,责令其立即整改,确保农畜产品生产流通等重要环节不出差错、不出问题,充确保广大人民群众吃得放心、用的安全。二是加强动物疫病防控免疫工作,按照“预防为主,防控结合”的动物疫病防控方针,我市坚持内防与外堵、防疫与检疫相结合,积极有效地抓好疫病防控各项工作,全市无重大疫病发生与蔓延。截至目前,全市牲畜口蹄疫共免疫家畜万头只;高致病性猪蓝耳病免疫生猪 141 万头;高致病性禽流感免疫家禽万羽;猪瘟共免疫猪万头;鸡新城疫共免疫鸡571 万羽。完成产地检疫动物万头只(羽),完成屠宰检疫动物万头只。继续推进牲畜“布病”防控工作,共检测牛万头,检出阳性牛 128 头(全部为奶牛),阳性率为%,已全部无害化处理。共检测羊万只,检出阳性羊 3432 只,阳性率为%,已全部无害化处理。(七)继续实施牲畜种子工程建设,努力提升畜禽良种化程度。一是全面开展肉羊新品种培育,绒山羊、细毛羊选育提高项目,年内共完成羊核心群整群鉴定 356 群,鉴定基础母羊万只,并对所鉴定的基础母羊配戴耳标、建档立卡;同时,完成普查鉴定种公畜 9994 头只,淘汰不合格种公畜 1488 头只,淘汰率 15%。二是进一步加强良种繁育推广体系建设工作,共新建、完善猪、羊人工授精站 148个,完成 3 万头草原和牛冷冻精液配种任务。另外,共为养殖户发放种公羊 3058 只,并全部纳入良种补贴覆盖范围。(八)扎实开展三到帮扶工作,着力提升帮扶实效。按照市委组织部安排,市农牧业局“三到”及扶贫帮扶活动联系点为 XX 旗河南村、大石砭村、王窑湾村,按帮扶任务累计需帮扶困难户 112 户,年内全体党员干部多次深入帮扶户,共送去慰问金万元;落实危房改造户 21 户,每户给予补贴 2 万元,共计 42 万元;拔付草原生态补助奖励机制补贴资金 181 万元;投入养殖业和棚圈建设资金 200 万元;拔付玉米大斑病补贴资金 100 万元;协调蒙银村镇银行为农牧户落实惠农贷款 195 万元;另外,累计投入贫困村万元物资援助。二、存在问题及建议(一)农牧业金融扶持力度不足,影响和制约重点工作开展。一是全市农牧业重点项目建设补贴资金不能及时到位,影响各项工作顺利推进。二是面对“三农三牧”发展的金融扶持政策不完善,社会资本向农村牧区聚集较少。(二)转移农牧民就业不充分,影响农牧民市民化进程。由于城镇就业岗位、保障制度及农牧民就业技能的限制,转移农牧民不能稳定就业,返乡现象严重。(三)食品安全形势日益严峻,农畜产品质量安全工作面临新的挑战。今后还需要健全市-旗-乡三级农畜产品质量安全监测体系,扩大检测范围,切实保障食品安全。(四)农牧业经营机制不健全,产业化经营水平偏低。农牧业产业化经营组织规模小而少,科技投入不足、市场竞争力弱,对农牧户的辐射带动能力不强,农牧业产业化组织与农牧户的利益联结机制不完善,专业合作组织的扶持政策不明确。对于上述问题,今后应积极采取有效措施,切实加以解决。XX 年农牧业重点工作安排部署XX 年是全面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精神的开局之年,也是 “十二五”期间全市农牧业发展的关键之年,做好 XX 年的农牧业工作,对于保持全市农牧业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推进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具有重要意义。全市农牧业工作的总体思路是:以十八大精神为指导,认真贯彻落实十八届三中全会关于加快农村牧区改革发展的一系列精神,紧紧围绕自治区“8337”发展思路及市委市政府工作部署,创新农牧业经营体制机制,调整结构、优化布局,坚定不移实施农牧业 “两大工程” ,“五大产业”建设,全面促进农牧业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主要预期目标是:完成农作物播种面积 580 万亩以上,其中粮食作物播种面积 350 亩以上,经济作物播种面积 90 万亩以上,饲草料及其它作物播种面积 140 万亩以上,粮经饲结构调整为60:16:24;牧业年度牲畜头数稳定在 1200 万头只以上;农牧业增加值达 100 亿元,较上年增长%;农牧民人均纯收入达 13940 元,增长 9%。实现上述目标,重点做好以下五个方面的工作:(一)创新农牧业生产经营体制机制,积极构建新型农牧业经营体系,引领现代农牧业提质增效。积极引导农牧民通过互换、转让、出租、入股、分红、托管等模式流转土地草牧场资源,逐步建立起以家庭承包经营为基础,以专业大户、家庭农牧场为骨干,以专业合作社和龙头企业为纽带,以各类社会化服务组织为保障的新型农牧业经营体系,出台鼓励政策支持承包土地向专业大户、家庭农牧场、农牧民合作社等经营主体流转,大力推进现代农牧业基地建设,XX 年全市现代农牧业基地计划新增25 万亩,其中土地规模经营基地 20 万亩,现代生态型家庭牧场 200 户、配套饲草料基地 3 万亩、设施农业 2 万亩。(二)以生态文明建设为目标,坚定不移贯彻执行三区发展规划,保护生态建设成果。在深入调研的基础上,有计划、按步骤稳步推进生态自然恢复区人口转移工作。XX 年生态自然恢复区人口转移工作主要以完成 XX 年续建项目为重点,突出抓好转移农牧民就业培训力度。在草原生态保护与建设方面,继续坚定不移贯彻执行农牧业“三区”发展规划,继续坚持不懈抓好禁休牧、划区轮牧、以草定畜、草畜平衡政策的执行力度,认真组织实施好万亩草原生态补奖机制,争取落实京津风沙源二期封育围栏 30 万亩、人工饲草基地 10 万亩、易地搬迁 XX 人等建设内容,争取完成高产优质苜蓿示范基地建设项目 1 万亩。在草原生态保护的基础上,通过普惠性的建设项目,增强农牧民保护建设草原的积极性,全力构筑祖国北疆生态屏障。(三)以“五大产业”基地建设为抓手,加快提升农牧业产业化发展水平,切实增强农牧业发展动力。围绕绿色农畜产品生产加工输出基地建设,引进扶持农牧业龙头企业及专业合作组织发展壮大,不断提升产业化发展水平,一是壮大肉牛、肉羊、生猪、家禽獭兔、瓜果蔬菜发展规模,XX 年新建、改建肉牛养殖园区 7 处、养殖大户 160 户,年饲养肉牛万头;新建、改建肉羊养殖园区 10 处、养殖大户 80 户,年饲养肉羊万只;新建、改建生猪养殖园区 10 处、养殖大户 170 户,年饲养生猪 25 万头;新建、改建家禽养殖大户 450 户、年出栏家禽1250 万只,新建、改建獭兔养殖大户 100 户,年出栏獭兔 40 万只;计划完成绿色瓜果蔬菜种植面积31 万亩,其中露地瓜果蔬菜 29 万亩、设施蔬菜 2万亩;二是多措并举积极扶持专业合作组织及龙头企业发展壮大,XX 年重点扶持各类专业合作社 40个,市级以上农牧业龙头企业 25 家,推动农牧民专业合作社由注重生产联合向产加销一体化经营转变,由单一要素合作向劳动、技术、资金、土地等多要素转变,注重发挥龙头企业在产业链中承担农产畜品加工和市场营销的作用,并为农牧户提供产前、产中、产后的各类生产性服务。(四)着力完善农牧业“五大体系”建设,提升农牧业发展服务能力,全面保障农牧业各项工作顺利开展。一是完善基层农技推广服务体系,实现机构、编制、经费全落实;二是继续提升农牧业信息体系服务能力,加快达旗、伊旗、鄂旗、鄂前旗、XX 区、康巴什新区农牧业信息中心建设步伐,强化基层农牧业信息沟通能力;三是继续完善农畜产品质量安全体系,重点壮大监管队伍、提升监管能力,进一步完善农畜产品质量安全检测体系,积极争取东胜、鄂旗、鄂前旗承担国家县级农产品质量安全检验检测站建设项目,争取实现市-旗-乡三级农畜产品质量安全检测体系全覆盖;四是强化动物疫病防控体系,加大动物疫病追溯体系建设工作力度;五是健全农村牧区土地草牧场承包经营纠纷仲裁体系,积极组织各旗区建立纠纷仲裁机构,搭建土地草牧场承包经营纠纷仲裁平台。(五)认真落实各项惠农惠牧政策,加大对“三农三牧”扶持力度,推进农村牧区社会事业全面发展。积极组织实施好种植业、畜牧业良种补贴、农牧业政策保险等惠民政策,认真落实为民办实事危房改造工程,XX 年计划完成危房改造任务万套,其中沿黄河渗漏区改造 2800 户。今年以来,全市农牧业工作在市委市政府的坚强领导下,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深入贯彻落实自治区 “8337” 发展思路,紧紧围绕草原生态保护建设与生态自然恢复区人口转移“两大工程” ,狠抓肉牛、肉羊、生猪、为瓜果蔬菜、家禽獭兔“五大产业” ,健全基层农牧业技术推广、农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农牧业信息服务、动物疫病防控、土地草牧场流转市场及经营纠纷调解仲裁“五大体系” ,加快转变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