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我国县域经济发展方式调查研究报告.docx_第1页
关于我国县域经济发展方式调查研究报告.docx_第2页
关于我国县域经济发展方式调查研究报告.docx_第3页
关于我国县域经济发展方式调查研究报告.docx_第4页
关于我国县域经济发展方式调查研究报告.docx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6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关于我国县域经济发展方式调查研究报告 一、县域经济发展模式类型 (一)以服务中心城市为主的城郊服务型县域经济发展 模式 指在城市经济的带动下,根据城市经济发展需要,形 成的以服务中心城市为主要功能的县域经济发展类型。由 于中心城市经济发展的辐射和带动,加之长期的城乡交往, 造就了此区域劳动力总体素质高,技术力量强,资金积累 快,融资条件好,城镇密集且呈放射状分布,水陆交通条 件便利等特点。这类县域经济发展很快,经济发展水平较 高,受城市经济发展影响大,对城市经济有明显的依附性。 如以我国的上海、南京等城市为中心的长三角地区,以 XX、天津、唐山等城市为中心的京津唐地区,以广州、深 圳等城市为中心的珠三角地区的各县域,已形成了我国典 型的高层次城郊型县域经济发展区域。 (二)以农业产业化为主的专业化基地型县城经济发展 模式 这类县域经济发展模式是指利用县域内较好的农业自 然资源基础,发展生产力水平较高的传统农业产业,并形 成规模化、产业化。尤其是改革开放以来,随着农业产业 化的快速发展,农业延伸产业农产品加工业及其他服 务业的出现,逐步形成了以原有的产业为基础,以若干适 应市场需要的骨干农产品加工企业为龙头,以相关部门密 切配合的外联市场、内联市场为特征的生产、加工、销售 一体化的专业化基地型县域经济发展模式。这种模式根据 产业规模的不同,分为农业规模化专业基地型模式和工业 规模化专业基地型模式两种。农业规模化专业基地型模式 是以发展商品性农业为基础,兴办专业化农产品生产加工 企业,然后拓展农产品加工链,包括纵向产业链(农产品由 粗加工发展到深加工、精加工)和横向产业链(为农产品加 工配套的包装工业、销售业、运输业和其他服务业),其发 展的优势在于以县为单位,农工商、产供销和城乡经济协 调发展。而工业规模化专业基地型模式,主要出现在我国 东部沿海地区,以及中部和西部那些交通、通讯条件好, 靠近中心城市的县域。这些地区工业化程度高,总产出规 模大,经济结构合理,经济机制自我调节能力强,城市化 水平高,居民文化水平和技术素质高,就业结构合理,就 业率高,人均收入水平较高,具有吸收消化现代科学技术 的能力和发展现代工业的基础,并有拳头产品享誉国内外。 这些县域经济发展实际上走上了农村工业化、农村城市化 道路。如广东佛山、南海、中山等市,河南巩义、偃师、 济源等都属于此种模式。 (三)以招商引资为主的外向商贸型县城经济发展模式 这类县域经济发展模式是指,利用县域内便利的经济 发展优势及地处沿海、沿江、沿边、沿重要交通干线的对 外交通运输条件,发展以流通组织系统为主导的商贸产业。 有的县域华裔侨民较多,与境外联系密切,工业上充分利 用境外力量,尤其是侨资侨力,通过建立三资企业和发展 “三来一补”等形式的对外贸易,促进当地工业的发展; 农业上则利用本地优势农业资源,通过发展名、优、珍、 奇、特等农副产品,促进出口创汇外向型农业的发展,如 珠江三角洲地区及浙江沿海地区的经济发达县域多属此种 类型。有的县域虽不在沿海地区,无沿海开放优势,但却 具有重要的区位优势,它们或邻近重要交通干线,或地处 两省甚至三省交界地区,或地处重要边境口岸,具有发展 商贸经济的优越条件,通过商贸产业的发展带动生产、加 工、物流、餐饮等多种相关产业的发展,进而促进县域经 济的全面发展。 (四)以自然资源开发为主的资源型县城经济发展模式 这类县域经济发展模式是指利用县域内的资源禀赋, 通过发展农业和矿产资源的开发,以农业、矿业产品的输 出,来带动县域经济的全面发展。这种县域经济发展模式 对本县域自然资源和区域外市场的依赖性很大,一旦自然 资源枯竭或域外市场萎缩,县域经济发展就会受到严重影 响。我国中西部一些地区,在经济发展的初期阶段.由于缺 少发展的机会,许多县域都把对某种优势资源的开发作为 启动县域经济发展的突破口,来促进县域经济的发展。在 经济发展水平处于较低级阶段时,选择这种模式具有客观 必然性。但当县域经济发展到一定阶段以后,受资源的约 束,县域经济要想继续获得发展,就必须寻找新的发展模 式。 二、制约县域经济发展模式选择的主要因素 (一)政策性因素 近年来我国出台的一些宏观经济政策对县域经济的发 展产生了一些约束效应。如国家出台压缩过剩生产能力的 产业政策,对国家宏观经济的调控和结构的优化是有积极 作用的,但同时对以中小企业为主的县域经济的发展产生 了消极的影响;在具体的土地、户籍、金融等政策中,有 些内容已不适应市场经济发展的需要,成为县域中小企业、 民营企业发展的“瓶颈”。 (二)体制性制约因素 近年来,国家对县域经济的发展没有一个系统的政策 体系,尽管对解决“三农问题”强调很多,但往往是“头 痛医头,脚痛医脚”,无论是采取的扶贫政策,还是制定 的支农政策,都不能从根本上解决问题。如在财税体制改 革中,部门权力强化,财力向上级集中,县级政权受条块 分割体制制约,缺乏集中有效的经济调控手段。再如在国 家宏观调控导向和市场配置资源导向的双重作用下,资金、 人才、技术、信息等生产要素越来越向大中城市、大中企 业集中。缺乏资金、技术、人才、信息,经济发展后劲不 足,几乎是县域经济发展中普遍存在的问题。同时,县域 干部任期短、换届快,导致县域经济发展的政策、规划缺 乏稳定性和连续性,短期行为时有发生,也在一定程度上 制约着县域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三)环境性制约因素 县域经济发展环境的好坏,是制约其发展的一个重要 因素。但受发展条件和思想观念的限制,全国县域经济发 展的软硬环境都存在着一些问题。在发展硬环境的建设上, 一些县域由于意识不强、财力不足、工作不力,经济发展 的基础设施落后。部分老、边、穷村,至今尚未通公路, 出入不便,信息闭塞。在发展软环境上,一些地方和部门 官僚主义、本位主义严重,公仆意识、服务意识淡薄,门 难进、脸难看、话难听、事难办,收费项目多,审批程序 复杂,“四乱”行为屡禁不止,企业负担严重。同时个别 县域信用环境、发展环境、服务环境、政策环境、市场环 境也存在诸多问题,如不少县域知名度、美誉度不高,在 经济交往中,合同履约率低,影响到县域经济的发展。 三、县域经济发展模式选择的对策措施 (一)解放思想,更新观念,以科学发展观指导县城经 济发展。 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加快县域经济发展,必须坚持以 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其核心内容有两条:一是强调以经济 建设为中心的发展,发展是硬道理,没有发展就谈不上科 学的发展;二是强调全面发展,实现经济增长的速度与结 构、质量、效益相统一,保持经济发展与人口、资源、环 境相协调的可持续发展。在经济起步阶段,经济增长必须 放在优先位置考虑;进入比较发达阶段后,则更注重全面、 协调、可持续发展。县域经济在发展模式选择上,应贯彻 科学发展观的三大战略原则: 一是资源经济的比较优势原则。根据古典经济学家李 嘉图的比较成本理论,即使不论生产什么都居劣势的国家, 也能通过专门生产经营自己占有相对优势的产品而获得比 较利益。落后地区也一样,总有自己的相对优势,从而在 市场竞争中获得比较利益。由于县域经济最大的比较优势 是自然资源,因而理应在经济起步阶段扬长避短,以发展 资源工业为突破口,以便迅速取得突破性发展。不过,在 对资源的理解上不能狭隘和简单化,从思想上要跳出“县 域经济等于资源经济”的怪圈,避免陷入为追求眼前效益 而牺牲长远利益的“资源开发陷阱”。从经济学来看,一 切有利于经济发展的因素都是资源,不仅本地资源,还包 括域外资源;不仅包括自然资源,更重要的是人文社会资 源。因此,在发挥资源比较优势时,应注意对各种资源的 综合利用,以取得最佳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二是落后经济的后发优势原则。县域经济在工业化历 史进程中落后,但辩证地看,落后也有优势。首先,由于 落后,劳动力和土地价格低,生产要素物美价廉,具有低 成本的竞争优势,有利于承接发达地区转移出来的劳动密 集型出口加工业。其次,后发者有先行者的经验可资借鉴, 免去了自己摸索的过程,可以节省大量人力物力,也可少 走许多弯路。再次,由于社会经济的进步,后发者处于较 高的发展起点,可以获得更有利的发展条件。最后,后发 者较少受到传统的束缚和旧技术结构的制约,既有竞争的 压力,又有追赶目标,有更强烈的上进心和积极进取精神。 正因为后发者也有种种优势,才有“后来者居上”之说。 三是知识经济的以人为本原则。知识经济时代最重要 的战略资源是人力资源,知识产业已控制了全球经济资源 的流向和配置。因此新世纪的经济发展战略已不再以 gdp 的增长为中心,而是以“人”为中心,通过大力开发人力 资源,取得技术优势和市场竞争优势,改善人的生活条件 和提高人的生活质量,实现经济和社会的可持续发展。县 域经济目前虽然还没有发展到这个阶段,但大势所趋,观 念必须超前。要树立以人为本的发展观,在推进工业化的 过程中,努力降低经济发展的资源成本、生态环境成本和 社会成本,走出一条经济与资源、人口、社会、环境及生 态相互协调的发展道路。 (二)在制度和政策上为县域经济发展提供条件是县域 经济发展模式选择的有力保证。 国家扶助县域经济发展,根本性的措施是为县域经济 发展创造保障性的制度环境和一个宽松的政策环境,以缓 解和减轻城市经济对县域资源的吮吸和榨取,提升县城经 济自身的“造血”机能。首先,需要从制度上打破城乡二 元结构,解除城乡分割的歧视性制度,包括户籍制度、劳 动就业制度、社会保障制度、县镇行政管理及公务员薪酬 制度等方面,县域应该与城市接轨,逐步实现无差别的 “国民待遇”。其次,需要深化农村土地制度改革和完善 土地流转制度,在保障农民土地承包经营权益和不改变农 村土地集体所有制的前提下,探索农村土地资本化,赋予 农民土地经营产权,实现农村土地产权明晰化,优化土地 资源配置。再次,需要在深化农村税费改革的基础上,在 财税政策、产业政策、金融和信贷政策等一系列政策上对 县域经济倾斜,建立合理的激励机制,刺激县域经济发展, 增强县级财政的自给能力和发展能力。最后,国家在交通、 电信、水利等基础设施和市政公共设施的建设投资上,也 需要加大对县域经济的支持。 (三)培育支柱产业是县域经济发展模式选择的核心内 容。 能否培育出具有带动全局作用的支柱产业,对县域经 济的发展具有决定性作用。由于各县域情况不同,条件各 异,所以在推进县域工业化的过程中,各县域要发展具有 优势和自己特色的工业部门,走特色经济之路,切不可照 搬照抄。一是要充分发挥县域农副产品丰富和劳动力廉价 的优势,把大力发展农产品的加工、储藏、保鲜、运输, 提高农产品的加工深度,实现农产品的深加工、精加工, 拉长农业生产链条,提高农产品附加值,作为县域工业发 展的重点。二是要培植龙头企业,完善产业链,使“公司 十基地+农产”的生产经营方式成为农副产品深加工的主线。 要以生产高质量的绿色食品为中心,积极采用生物技术和 工程化食品技术开发新资源、新产品,向方便营养、安全 卫生、天然保健的方向发展。三是要按照国家的产业政策、 市场需求和当地实际,加快县域原有产业和产品结构的调 整,对那些浪费资源、污染严重、质量低劣、生产成本高、 生产效益低的小企业,通过生产要素的整合和重组及时进 行改造和转产,促进县域工业企业上规模、上档次、上质 量,提高县域工业竞争力。同时,要积极研制和开发科技 含量高、经济效益好、投入少、见效快、市场前景好的产 品,努力培植一批小而专、小而精、小而特、小而新的科 技型企业,走专业化生产、社会化协作的路子。四是要逐 步提高产业聚集水平,实现集约化发展。县域工业发展一 定要进园区,决不能再走“村村点火、户户冒烟”资源浪 费、环境污染的老路。发展园区经济要以资源引项目,以 项目引资金,以存量引增量,采取园区招商、规划招商、 重点项目招商、产业招商等方式,把工业企业聚集到园区, 保护环境,节约资源,延长产业链,推动形成集群经济和 块状经济。五是要抓住非公有制经济准入放宽的机遇,引 导中小企业和民营企业向交通、能源、供水、供气、道路、 环保等行业和教育、文化、医疗、信息、中介服务等新兴 行业推进,开拓新的发展空间。六是要注意发展配套经济。 随着生产社会化、专业化的发展,优势企业纷纷将非核心 产业向外扩散,给广大中小企业带来了大量配套空间。县 域工业发展要适应这一趋势,采取多种形式,积极引导中 小企业加入大企业集团、优势企业的产业分工协作体系, 主动配合工业化程度高的大城市进行产业产品配套,发展 配套产品和下游产品,带动相关产业发展。 (四)壮大民营经济,激发县域经济活力是县域经济发 展模式选择的重点。 发展县域经济,必须坚持民营经济为主体的发展思路, 取消对民营经济的一切不合理的限制。要降低门槛,取消 注册资本金限制,推行注册登记备案制;要放开市场准入, 废除一切歧视民营经济发展的规定,除国家明确限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