品牌战略+案例分析-全_第1页
品牌战略+案例分析-全_第2页
品牌战略+案例分析-全_第3页
品牌战略+案例分析-全_第4页
品牌战略+案例分析-全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45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品 牌 战 略 案例分析部分 案例 成败 “ 喜之郎 ” n 创立于 1993年的喜之郎集团有限公 司,以 40万元起家,进入果冻产业,以 其专业的果冻布丁企业形象和凌厉的广 告攻势,成为行业领导者。从 1998年开 始,喜之郎便逐渐垄断市场在高峰时期 ,喜之郎曾占有 70%的市场份额。目前其 生产规模和销售量均已跃居全球第一, 年销售额已达 15亿元以上。 n 1985年,国内出现了首家果冻生产厂 天津长城食品厂。 1986年,深圳市琼 胶工业公司以 “ 老二 ” 的身份也推出了 SAA牌果冻。从 1990年起,全国各地的果 冻生产厂家开始大批涌现,家庭果冻作 坊遍地开花。 n 喜之郎的创始人李永军敏感地意识到了 果冻市场的巨大潜力,与兄弟李永良、 李永魁一起筹集了 40万元资金,进入尚 处于萌芽状态的果冻产业。初创的喜之 郎避开了果冻市场的启蒙时期,选择了 在市场的高速成长期进入,搭上了便车 。 n 众所周知,果冻的技术含量很低,其 行业进入门槛也低。在 1996年以前,这个 行业还处于 “ 混战的战国时代 ” ,当时的 金娃、喜之郎、 SAA东鹏、深宝等品牌难 分高下。 n 在竞争激烈的果冻市场如何才能树立 行业权威地位?喜之郎提出了 “ 果冻布丁 喜之郎 ” 的口号,从 1996年起,喜之郎率 先在中央台投放巨额广告,来不断强化这 一概念,在产品和行业之间建立起一对一 的联想 。喜之郎每年仅在广告上的投入 就近 1亿元,近 90的预算全都投放在电 视媒体上,平面媒体上几乎见不到喜之郎 的广告,公关促销活动也少之又少。 n 一直以来,儿童都是果冻的消费主力。因 此一开始,喜之郎的广告画面就是用儿童作形 象代言人,我们可能至今都还记得那个 “ 兹 ” 地一声把那水灵灵的果冻吸进嘴里的胖乎乎的 小男孩形象,那些男孩、女孩们一起练习芭蕾 与柔道的场面。 n 在 “ 芭蕾篇 ” 和 “ 柔道篇 ” 中,喜之郎的 卡通形象和男孩、女孩们一起练习芭蓄与柔道 ,形式不仅表现了孩子们的童趣,也体现了喜 之郎所代表的儿童健康、快乐的形象。 n 喜之郎那个戴着棒球帽的卡通形象,无疑 就是儿童的化身,在广告中,喜之郎采取了 “ 让卡通活起来 ” 的策略,以儿童喜闻乐见的形 式,吸引儿童的关注。 n 喜之郎非常喜庆又有些洋气的名称, 使其在起跑线上就领先了一步,戴着棒 球帽的喜之郎卡通形象,让人倍感亲切 与温馨。 n 观察喜之郎的电视广告,都在刻意 塑造亲切、温馨的品牌形象,色彩鲜艳 ,画面明朗,氛围亲切,音乐动听。 n 1998年元旦前,喜之郎公司制作了 “ 新年好 ” 的电视广告片,它将全年在 广告中出现的主要演员汇聚在一起,共 同对观众唱出温馨感人的 “ 新年好 ” , 这种电影贺岁片的形式加上广告,表达 出喜之郎的浓浓情谊。 n 凭借着这些秘密武器,喜之郎一路高歌,攻城 掠地,俨然成为行业领袖 。正如大多数快速 成长的民营企业一样,喜之郎集团有限公司也 不可避免地走上了多元化发展道路。目前除了 喜之郎外,还有水晶之恋、美智子、美能多等 品牌。 n 继喜之郎之后推出的 “ 水晶之恋 ” ,仍是果冻 产品,虽然针对的目标群不再是儿童,而是情 侣,但实际上与喜之郎存在诸多雷同之处。喜 之郎在儿童市场站稳之后,又推出了 “ 喜之郎 Cici” , 实际上将喜之郎由儿童品牌扩张到成 人品牌。喜之郎请那英做广告,也是希望借此 打动成人市场 。 n 作为全球最大的果冻生产企业,作为行 业内无可争议的霸主,喜之郎却鲜有新 闻见诸报端媒体。 n 面对竟争对手的挑战,喜之郎公司也很 少予以回应。 2002年 1月 18日,行业挑战 者金娃食品有限公司在北京举行 “ 营销 研讨会 ” ,手执 “ 营养果冻 ” 和 “ 社会 营销 ” 的利器,直指领导者喜之郎。金 娃公司总经理谢立平说: “ 世界上比恐 龙大得多、但灭绝的动物比比皆是,大 并不可怕。 ” n 谢立平还称, 2002年金娃公司将调动资 金,加大在广告方面的投入。对此,喜 之郎公司也悄无声息。 思考讨论: n归纳出 “喜之郎 ”品牌管理的优 缺点各是什么? 成功策略: n 恰逢其时的市场进入时机 n 果冻布丁一 “ 喜之郎 ” n 专业化的儿童果冻形象 n 亲情化的品牌传播策略 失败误区: n 过分依赖电视广告 : 在产品的不同生命周 期,品牌传播策略应该有所不同,但多少年来 ,喜之郎的品牌传播都没有新思路。从喜之郎 现行的媒体运作来看,不知如何根据不同的市 场时期,对媒体的发布采取不同的策略来应对 。很难分得出其媒体投入的引导期、调整期、 深入期与维持期。 一旦缺乏大量的广告支持,市场就会明显下滑; 为了维持销量的增长,只有投放更多的广告。最 终的结果将是 “成也广告,败也广告 ”。 n 品牌核心价值没能提炼成一句广为流传 的口号 : n 品牌的核心价值定位,是品牌的精神主张,它 绝不是陈述某个产品的属性,而是挖掘出可以 兼容多个具体产品的价值主张。它与产品的定 位截然不同,产品的定位是着眼于物理层面, 而核心价值则必须是彻底的精神和文化层面的 东西,并且随着时间的迁移不会改变。例如海 王集团的核心价值是 “ 健康 ” ,白沙集团的核 心价值是 “ 飞翔 ” 。 n 喜之郎将品牌核心价值确定为 “ 亲情无价 ” , 却并没有提炼出一句能够广为流传的口号,以 将大量的品牌广告在消费者的心里沉淀下来, 使广告费用浪费不少。就像一壶水烧到 99 时 却釜底抽薪,半途而废。 “ 果冻我要喜之郎 ” ,仅仅是一句产品口号,只能卖具体的产品, 并没有达到精神和文化的境界。 n 品牌战线过长 n 一个品牌的打造,需要投入大量的推广费用, 需要几年甚至几十年的漫长时间,单喜之郎一 个品牌,每年投入的费用就上亿元,喜之郎还 能投入多少资金来推广其他三个品牌?将一个 品牌做强做大,胜过 10个二流品牌。 n 品牌定位出现雷同 n 继喜之郎之后推出的 “ 水晶之恋 ” ,仍是果冻 产品,虽然针对的目标群不再是儿童,而是情 侣,但实际上与喜之郎存在诸多雷同之处。两 者之间的差异性明显不足,产品大同小异,目 标消费群重叠。引入水晶之恋等多品牌的目的 是用不同的品牌去占领不同的细分市场,联手 对外夺取竞争者的市场份额。如果各品牌之间 没有明显的差异,就等于自己打自己,毫无意 义。 n 从儿童延伸到成人,其专业儿童品牌形 象受到损害 n 低调公关 麦当劳 VS肯德基: 中国的品牌管理对比 n 2005年 2月 18日,英国食品标准署就 致癌物苏丹红向消费者发出警告,中国 质检总局紧急通缉致癌染料苏丹红一号 ,麦当劳与肯德基都牵连其中。 n 16日,肯德基就产品问题向消费者 道歉并表示将承担相应法律责任并进行 赔偿。与此对比,麦当劳则一再声称其 产品未用 “ 苏丹红 ” , 97%原材料已本土 化。两个巨头在中国应对危机公关的风 格迥然不同 。 n 危机公关危机公关 : 由于企业的管理不善、同行 竞争、遭遇恶意破坏或是外界特殊事件 的影响而给企业或品牌带来危机,企业 针对危机所采取的一系列包括消除影响 、恢复形象的自救行动。 n 危机公关可以分成三个阶段: n 危机公关准备期: n 成立小组 ,在最短的时间里介入危机; n 确定危机级别; n 企业内部要统一说话的声音; n “无可奉告 ”是最愚蠢的处理方式 n 危机处理期: n 要尽快将危机真相告知媒体和公众 n 把握的原则: 1、事实虽重要,态度是关键 2、在 24小时内将处理结果公布于众 n 形象恢复期: n 以 “诚 ”待人,积极做好善后工作 两家公司的处理区别: n 中国的品牌和形象运营具有独特的个性 :一方面民族荣誉感很强,另一方面媒 体具有很强的公信力。这两个方面的因 素决定了一旦有伤害公众情感的事件被 曝光后,舆论就会出现一边倒的情况。 n 麦当劳在中国的危机公关迟缓与不当, 直接导致品牌的认同感降低,这也是在 产生落差的一个重要注脚。 一、 逐鹿中国的争锋落差 n 20世纪 90年代以来,在这个人口世界第一 、最具潜力的中国大众餐饮市场, “ 本为同根 生 ” (同源自美国)的全球快餐两大巨头麦当 劳与肯德基,在均取得了让全球其它市场汗颜 的骄人业绩,中国市场成为带动其全球业务发 展的 “ 发动机 ” 。 n 从全球范围看,麦当劳和肯德基尚不属于 一个重量级:据美国食品业界研究机构 Economic对 2003年全美快餐销售额和餐厅数量 的统计显示,麦当劳以全美 13609家餐厅,销 售额超过 221亿美元的业绩排名榜首;而肯德 基则以全美 5524家餐厅,销售额 49.36亿美元 排名第七。 n 麦当劳公司 以经营快餐闻名遐尔, 由克洛克 1955年在美国创办。 1990年 10 月 8日,中国第一家麦当劳餐厅在深圳开 业。 1992年 4月在北京的王府井开设了当 时世界上面积最大的麦当劳餐厅。 n 截至到 2002年第一季度餐厅总数已 达 460多家。在进入中国市场的 14年间, 截至 2004年底,连锁店的总数约为 600家 。但其发展速度开始迅猛,后期较为缓 慢:在 2002 2004的最近三年间,年均 新增加店铺数仅为 47.5家,年增长率仅 为 25左右,低于开始的 38%的年增长率 。 n 据中国连锁经营协会 2003年资料统计,截止到 2002 年底,麦当劳在中国店铺数 543 个,销售 规模为 32 亿元人民币。据此算,麦当劳在中国 市场的单店年均营业收入则约为 600万 /年。 n 肯德基 是世界最大的炸鸡快餐连锁企业,也是第 一家进入中国内地的西式快餐连锁集团。截止 2004年 12月 14日,随着海南三亚肯德基餐厅的开 业,肯德基在中国已达到了 1200家。至此,肯德 基在中国的开店数达到了老对手麦当劳的两倍。 从 2002年每月 9家连锁店开张的速度到 2003年每 月 25家连锁店开张。从北京前门第一家店开始, 到三亚的 1200家店,肯德基用了 17年时间;在 1997 2004年的黄金发展期,肯德基从 216家速 增至 1200家,年均增长速度高达 70。 n 同样来源的资料统计,截止到 2002 年底,百 胜(其中 90以上来自肯德基)在中国的店铺 总数为 902家,销售规模为 73亿元人民币。依 此类推:肯德基在中国市场的单店年均营业收 入则约为 800万 /年。 n 除去肯德基较早进入中国市场 3年外,两 者在共同发展的 14年间,无论是餐厅扩 张速度与最终发展数量,麦当劳一直落 后于肯德基。 2001年,双方的差距一下 子扩大到 149家,而在 2002 2004的短短 三年间,肯德基餐厅的发展速度与数量 均是麦当劳的两倍以上。 思考: n为什么麦当劳在中国的发展 会低于肯得基? n 1、人群定位之毫厘之差 n 两者虽在目标人群的选择上,均为城 市家庭,但在构成家庭的三大群体(即 孩子、年轻父母、年轻男女)上却有所 偏倚:麦当劳在 2004年变脸之前,一直 坚持以孩子为中心的家庭,然后才是兼 顾父母与年轻男女;而肯德基则是以年 轻男女为中心,然后兼顾孩子与年轻父 母。两者似乎虽仅存毫厘之差,但这毫 厘之差却决定了两者的经营重心,影响 了两者在餐厅的装修与布局、产品与选 址等诸多环节上的细微差别。 n 麦当劳一直聚焦的是以三元核心家庭为主 的目标顾客群,并且成功的确立了 “ 家庭 ” 快 餐的标杆品牌形象,但 “ 儿童 ” 并没有直接购 买力,麦当劳要借力 “ 非购买力 ” 群体引动 “ 购买力 ” 群体,就必须在 “ 非购买力 ” 群体上 投注大量的非盈利性吸附成本,如游乐场、娱 乐演员等,这部分成本会随着市场的挑剔而逐 步走高。 n “ 我就喜欢 ” 系列广告的推广在麦当劳的 历史上是一个重要的里程碑,从某种意义上来 说,麦当劳此番品牌大调整应是一次品牌 “ 大 换血 ” ,因为在这次调整中,麦当劳冒险放弃 了其坚持了近 50年的 “ 家庭 ” 定位立场,将目 标集聚到了家庭母子消费群体上和 35岁以下的 年轻消费群体,并且将策略的中心放在了 “ 年 轻人 ” 身上。 n 2、产品定位之大同小异 n 肯德基和麦当劳在产品定位上存在很大的差异 ,麦当劳以汉堡为主打产品,较为适合欧美人 。而肯德基以鸡肉类的产品为主,更适合中国 人的口味。 n 在产品的本土化上,肯德基更是不遗余力地满 足中国消费者的不同需求。从 20世纪 90年代中 期起,肯德基就决意要为中国人打造一个合乎 中国人需求的品牌。 n 2000年肯德基邀请 40余位国家级食品营养专家 ,成立了 “ 中国肯德基食品健康咨询委员会 ” ,开发适合中国人口味的产品。包括:老北京 鸡肉卷、蕃茄蛋花汤、川香辣子鸡、营养早餐 等,甚至在不少餐厅售卖起完全本土化的 “ 王 老吉 ” 凉茶。 n 而麦当劳引以自豪的标准化和品质一致性策略 正饱受批判,其食品被指责为 “ 三高一低 ” ( 高脂、高糖、高盐,低纤维、低维生素)的非 健康食品 。 n 在其美国本土,麦当劳早已是四面楚歌,汉堡 王和温迪在与麦当劳价格战的对抗中,毫不逊 色。近年来麦当劳虽也强力推出与肯德基类似 的 “ 麦辣鸡 ” 、 “ 鸡腿汉堡 ” ,然而在比口味 比感觉的餐饮市场,产品的细微差异决定了麦 当劳处于不利的竞争位置。 n 由于缺乏强有力的支持产品本土化的组织保障 ,麦当劳虽也在产品的本土化上不断推陈出新 ,但无论是数量与速度都始终落后于肯德基( 2004年 11月底,麦当劳才开始推出了针对中国 本土市场的 “ 珍宝三角 ” )。 n 3、成本价格上之据高起伏 n 作为快餐,稳定的产品价格一直其经营 持续稳健的象征之一。 n 肯德基与麦当劳两者在同类产品的定价 上,在很长的时间里是基本持平的。但 时至 2003年 6月,麦当劳迫于全球业绩与 成本控制的压力,开始挥起了价格利器 ,首先是实施全面的逆势涨价;而在距 离整体产品涨价 8个多月后(既 2004年 3 月),又将近十种主打产品全部砍到五 元之内,最高降幅达 50%。 n 而肯德基却少有如此价格反复,一直坚 持走 “ 合适的价格与合格的产品 ” 路线 。 n 麦当劳产品的成本控制也一直居高不下 。在产品的采购供应上,麦当劳倾向其 美国国内企业为中国提供货源,而肯德 基则更钟情于在中国本土发展供货商。 加上其与必胜客等品牌的供应链协同共 享效应,肯德基在产品成本的控制上也 是略胜一筹。 n 虽然这两家彼此都视对方为最重要、最 直接的竞争对手,但没有陷入同质化进 而互打价格战的恶性竞争中去,却各以 各的方式提升自己的竞争力,竞争的结 果是实现了双赢。 案例 既要促销量,更要树品牌 台新银行玫瑰卡发行策略 n 台新银行玫瑰卡自 1995年 7月上市以来, 曾在短短的一年半时间里突破 10万张的 发卡量,台新银行因此成为中国台湾第 三大发卡银行;而且玫瑰卡成功地区隔 了信用卡市场,并以准确的市场定位和 一系列独特而有针对性的促销活动建立 了玫瑰卡在中国台湾女性信用卡市场的 领导地位。 n 一、促销对象定位 n 在台新银行加入发卡行列之前,中国台 湾的信用卡市场几乎是花旗银行与中信 银行的天下 。 n 然而经由资料显示,女性持卡人拥有较 好的信用历史,工作稳定,发生呆账情 形少,女性消费、者较容易被营销诉求 所感动,进而产生认同,尤其是年轻女 性较易被新营销活动所吸引。加之女性 消费能力的不断提升,台新银行预测女 性的信用卡市场将有很大的发展空间, 因此将女性区隔为台新银行信用卡的主 要目标市场。 n 目标客户 : 喜欢煮咖啡,不喜欢煮饭; 工作全力以赴,表现一流,男人开始习 惯;渴望有女强人成就,又渴望如小女 人般受宠;热情、爱冒险,却又心思细 密;喜欢出国旅游,会赚钱,也会花钱 ,高兴就好;有自己的生活品位,有自 己的消费主张,有专属于女人的信用卡 台新银行玫瑰卡。 n 促销策略 1:产品优势促销 n 策略 2:人员推广促销 n 首创业务员现场办卡 n 分行推广 n 人海战术 n 策略 3:数据库促销 n 以银行现有客户进行名单促销活动 n 员工推荐亲朋好友申请项目 n 会员推荐亲友 n 策略 4: 细分市场促销 针对不同的女 性开展有针对性的推广 n 策略 5:异业促销 运用贵宾策略 n 策略 6: 情人节促销 n 策略 7: 公关促销 n 台新银行玫瑰卡促销案例 n 1995/07 玫瑰卡上市 n 1995/08 七夕情人节 Event-10 000朵玫瑰花,送给女人 n 1996/02 西洋情人节 Event-15 000颗巧克力,送给女人 n 1996/04 提出 “ 认真的女人最美丽 ” 主题广告 “ 女医 师篇 ” n 1996/08 第二代玫瑰卡上市 n 七夕情人节 Event15000瓶玫瑰花茶,送给女人 n 主题广告 “ 天山农场篇 ” n 发卡突破 80000张 n 1996/10 推出 “ 寻找第 100000个认真的女人 ” 活动 n 1996/11 发卡突破 100000张 n 1996/12 与台北市政府举办 “ 跨年许愿晚会 ” n 1997/02 西洋情人节送出 6000张健康美容 CD及真锅咖 啡贵宾卡 n 1997/08 推出 “ 最声情的情人节玫瑰鹊桥传情意 ” 活动 n 1997/07 推出的(女摄影师篇) n 1997/08 玫瑰表星情星座版玫瑰卡上市 n 1997/11 推出 “ 认真的女人,宠爱自己 ” 活动 n 1998/05 开始推出主题篇三个认真的女子 n 1998/09 成为第一家推出 “ 终身免年费 ” 的名牌信用 卡 n 1998/12 累计有效卡为 550000张 n 1999年 玫瑰卡电视广告主题曲主唱人高慧君小姐推 出认真的女人最美丽专辑唱片 n 2000年 推出 “ 玫瑰七夕,瓶传爱意 ” 活动 芙蓉王 :王者之道 -十年品牌策略解密 n 2004年 6月,中国 500最具价值品牌排 行榜显示,芙蓉王品牌价值进入行业排名 前 5位。 2004年,芙蓉王单品销售额突破 80亿元,销售达到 19 1万箱,年增长速 度超过 50。 n 一向神秘低调,不事张扬的芙蓉王,成为 经济学家、企业家、营销专家们竞相研究 的对象。 芙蓉王君临天下的秘密武器是什 么? n产品之道 n 芙蓉王观点芙蓉王观点 n 品质源于细节,一流的细节成就一 流的产品。 n 在开放的中国市场,实际上已经没 有国内市场与国际市场之分,国内市场 就是国际市场,所以芙蓉王一直以来都 是以国际品牌的品质标准要求自己。 n 芙蓉王的推出抓住了一个千载难逢的历 史机会,填补了一个稍纵即逝的市场空 白。 n 以邓小平同志南巡为标志,国内的改革 开放进入了一个前所未有的新时期,高 端香烟呈现巨大的市场机会。 n 在当时的香烟市场,高档香烟有中华, 每包为 30元或 60元;其次是红塔山、 555 等,每包 10-15元; 5-10元的品牌则集中 在白沙、红河等。 n 我们不难看出, 20-30元的市场是一个空 档,没有一个成功的品牌,在营销学上 ,这叫做 空白市场空白市场 ,是产品进入的最佳 机会点。 n 一、从优秀到卓越 n 在芙蓉王的眼里,品质的内涵不仅包括产品质 量,还包含产品功能、特点、可信赖度、服务 度、高品质的外观等多个方面 。 n 在烟叶的选择上,芙蓉王坚持人工选料,做到 不留缺陷。例如,制造一大箱蓝软芙蓉王,需 要 5000多片烟叶,而这 5000多片烟叶是通过人 工从 50多万片烟叶中精选出来的。 n 芙蓉王不断提高科技含量,融入国际著名烟草 专家、调香专家的前沿思维和作法,采用独特 低温处理工艺,以保持优质烟草的自然特征。 在烟叶醇化、微生物技术、降焦工程、梅拉德 反应、防伪技术等多个课题上相继采用新工艺 、新技术,为 “ 芙蓉王 ” 源源不断地注入科技 含量 。 n 二、从高端到顶端 n 在我国,品牌各领风骚两三年的情况屡 见不鲜,更迭现象严重 没有进行品 牌更新是问题的根源。 n 芙蓉王的产品策略是,永远与时代同呼 吸,既紧跟潮流,又引导潮流。在产品 创新上,芙蓉王一路奔跑,从最初芙蓉 王,到蓝盖芙蓉王,再到蓝软芙蓉王, 完成了一次又一次的创新,创造了一个 从高端到更高端的产品奇迹。 n 细数着芙蓉王的流芳岁月,我们可以 得出其产品延伸的精华:紧扣时代脉搏 ,永不停歇地开创市场所需之产品。 n营销之道 n 芙蓉王观点芙蓉王观点 n 使一个产品稀缺难求,你可能获得 超值的回报。感谢竞争对手,他们虽然 令我们跑得更累,但也让我们跑得更快 。 n 一、大打进攻战 n 二、体育营销策略 关联、强化原则 n 三、高档精品营销策略 在一定的物 价阶段使一个产品稀缺难求,你可以卖 出天价,这是高档精品营销的至理名言 n传播之道 n 芙蓉王观点芙蓉王观点 过度曝光是对品牌的伤害,芙蓉王要 做到的,就是让需要它的人知道它 芙蓉王积极参与公益事业,但也决不 是见好事就做 一、口碑传播策略 1995年 3月 23日的芙蓉王北京拍卖,全 国 13个省市与常德卷烟厂签订了购销合 同。一时之间,王者之气弥漫神州大地 。 n 之后,又策划了在华天酒店夜总会的拍 卖,结果是 1500元一条。在芙蓉王被炒 得风风火火之时,常德卷烟厂又在报纸 上刊登了一则严正声明,声明指出,鉴 于芙蓉王已被某些地方大肆炒作,有的 地方甚至卖到了 1000多元一条,严重扰 乱了市场秩序,常德卷烟厂对此予以坚 决抵制 高明的广告 n 通过口碑传播,为品牌渲染了一种神秘 高贵的气氛,美誉度提升,市场价一路 攀升 n 二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